天赐宝座

Posted 总兵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天赐宝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天赐宝座

2、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的历史与发展

天赐宝座

清光绪六年,也就是光绪皇帝刚满十岁那年,陕甘总督左宗棠,挂帅出征新疆。收复了被侵占的大部领土,班师后又受命坐镇甘肃兰州,继续督办西北军务。正在这时,他的属下肃州镇挂印总兵调离。他便专折上奏军机处,保荐了一名自己的心腹爱将。准备接任这个显要的职位。左宗棠十拿九稳地认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兴老帅。现又受命统领西北军务,最近皇上又下旨调他进京升任军机大臣,保荐一个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总兵,皇上怎么着也得给他这个面子的。他还很自信地把这事儿透露给了那个心腹爱将,那个心腹爱将也做好了接任的准备。
  这个挂印总兵的职位,全国只有十个,属二品武官,加上一般的总兵,全国也就只有八十三个。重要的是这挂印总兵享有一般总兵没有的特权,他可以不受总督节制,还可以不经上司转达而直接向皇上奏报。这个位置是军人们做梦也想登上的宝座,但要登上这个宝座,没有特大特硬的后台,只能是白日做梦,当然晚上做梦也是枉费心机。
  时间不长,任命肃州镇挂印总兵的圣旨。送到了左宗棠的元帅府内。左宗棠展开一看,顿时惊得半天没回过气来。原来圣旨上不是自己保荐的那个心腹爱将,而是一名好像在自己帐下当过兵的小头目。他怀疑自己看走了眼,又捧着圣旨端详了半天,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还是和第一次看过的一个样。他气哼哼地注视着圣旨上那个新任总兵的名字陈春万……觉得这个人好像熟悉,又好像陌生。
  说来也巧,陈春万这时正在左宗棠的帅府门前,苦苦哀求侍卫们,要面见左大帅,他并不知道自己已被钦点为挂印总兵了。这个陈春万,是安徽桐城的一个农家子弟,当年太平军把大清王朝搅得天翻地覆的时候,他参加了左宗棠统领的湘军,因为打起仗来不要命,屡立战功,得了个“陈大胆”的外号,后被左宗棠提拔为一个带领500人的管带,还被保荐做了一名记名提督。6年前左宗棠奉旨出征新疆,陈大胆的这营人马被裁减,他这个管带也就当不成了,想回老家又没盘缠,于是成了甘肃黄土高坡上的一名流浪汉。他在流浪中,三十六行都干过,受尽了折磨。这天他听到消息,说左宗棠已经从新疆班师进关,现正驻扎在兰州,就连夜赶到了这里。
  帅府侍卫见陈春万衣裳破烂不堪,头发像个乱草窝,就是一个要饭的,便大声喝斥道:“大帅公务繁忙,哪有工夫见你!去去去!快点走开!”还不耐烦地端起刀枪对着他。
  陈春万好歹也在官场里混过,早料到要表示点进门礼,就从腰里掏出借来的二两银子,递了过去,说是给兄弟们买碗茶喝,顺便给通报一下。一名侍卫见陈春万拿出了银子,又是个记名提督,就接过银子朝腰里一塞,笑道:“我就给你通报一下,大帅见与不见,就不是我的事了!”侍卫来到大堂,向左大帅禀报道:“大帅!门外有个叫陈春万的,是个记名提督,请求拜见大帅!”“陈春万?”左宗棠心中一愣,还是没有想起这人到底是谁。侍卫又补充了一句:“来人还说曾在大帅帐下当过管带,外号叫做‘陈大胆’!”“陈大胆?”左宗棠忽地想了起来:“哎哟!原来是这个小子!快请快请,我正想着找他呢!”
  侍卫见左大帅好像和那个陈春万很熟,就连忙来到陈春万的跟前,满脸和气地说大帅有请,还说正想找你呢!这下倒把陈春万弄得心里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担心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大帅要找他算账。不过侍卫既然说请,料也不会有大的凶险。
  陈春万来到大厅,见左大帅从虎皮椅上站起,迎面向自己走来,口中热情地说:“恭喜恭喜!我正不知到哪里找你呢!”陈春万只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茫然地说:“从大帅出关以后,标下这几年流落河西,尝尽苦难,今日前来求见大帅,是请大帅赏碗饭吃,有什么喜事可贺呢?”左宗棠望着陈春万笑了笑,也没多言,只是吩咐随从:“快摆香案,让陈总兵接旨!”随从们立刻在大厅里准备起来,不一会儿就布置好了。左宗棠对陈春万说:“陈总兵!快到香案前跪接圣旨!”
  陈春万听到左大帅叫自己去接圣旨,又呼自己陈总兵,一时间愣在了那里,不知如何是好。等到左大帅再次催促时,他才稀里糊涂地跪在了香案前。左大帅身穿整整齐齐的朝服,毕恭毕敬,手捧黄缎圣旨宣读道:“任命陈春万为甘肃肃州镇挂印总兵,钦此!”陈春万听完圣旨,依然像根木头似的跪在那里发愣。“陈总兵!还不赶快谢恩!”左大帅大声喝道。陈春万被这一喝,才从恍惚中惊醒,连忙机械地朝着香案和圣旨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然后站立起来,仍然恍恍惚惚地没回过神来,这时,左宗棠又命随从们从内堂取出总兵朝服,给陈春万穿戴起来。陈春万本来就身材魁梧,此时朝服一穿,更显得威风凛凛,大将风度,与刚才那个衣衫褴褛,哀求见面的样子相比,简直就是一天一地。
  陈春万接过圣旨,左宗棠吩咐摆设酒宴,一来为庆贺陈总兵荣升之喜,二来为陈总兵接风洗尘。酒过三巡,左宗棠终于忍不住了,他微笑着问:“陈总兵,本帅有一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陈春万连忙站起来回答:“大帅!标下自入伍以后,跟随您鞍前马后,从湖南打到江苏、福建,又从福建打到陕西和甘肃,标下即便有尺寸之功,也都是大帅所赐!这次又蒙大帅如此关爱,保荐标下荣升挂印总兵,真是重生父母,再造爹娘,标下就是结草衔环,也难报大帅的厚恩!大帅有何训示,标下唯有洗耳恭听,还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
  陈春万一席话,倒把个左大帅弄蒙了。刚才陈春万接旨那一幕,不但陈春万像是在做梦一般,就是左宗棠也像在云里雾里。左宗棠刚接到圣旨时,真是又气又惊。气的是皇上果真没给他个老面子,惊的是陈春万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500人管带,竟有这等通天本领,让皇上偏向了他,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奥妙?
  左宗棠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人的头上,这就是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因为李鸿章是合肥人,陈春万是桐城人,他们是安徽老乡,同时也只有李鸿章,才能有这么大的回天之力,陈春万一定是走了他这个安徽老乡的门路。左宗棠与李鸿章一个是湘军头领,一个是淮军军阀,两人素有不和,因此左宗棠对陈春万当上挂印总兵越发恼火。他刚才就是想在酒宴上摸摸陈春万的老底,却被陈春万说得半信半疑起来。
  左宗棠是个爽快人,他认真地说:“陈总兵,本帅确实未曾保荐过你,乃是圣上皇恩浩荡,龙目看中了你,或许有人识才,向皇上推荐的。”陈春万诚恳地说:“标下入伍后,一直追随大帅,除了大帅以外,还有谁会赏识标下?”左宗棠干脆把话挑明了:“不然!像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不见得就不知道你这位安徽同乡。一天哪!”陈春万叫了起来,“标下那位同乡李中堂,至今还不认得标下是长脸还是圆脸哪!再说标下这几年流落河西,哪有那么多的盘缠和那么大的门包,跨进他的相府?”
  左宗棠见陈春万言辞恳切,同时说得也有道理。陈春万要是能到北京去走李鸿章的门路,何必还来兰州找他左宗棠呢?瞧他刚才进门时衣衫褴褛的样子,确也不像有钱送礼的人。第二天,陈春万辞别左宗棠,风光无限地到肃州走马上任,当他的挂印总兵去了。左宗棠的肚子里,却还挂着个闷葫芦。
  过了两个月,左宗棠在兰州安排好公务,进京当了军机大臣。有一天,左宗棠在军机处谈到了陈春万当肃州总兵的事,不满地说:“陈春万打仗的确勇敢,人称‘陈大胆’,但此人胸无点墨,不通兵法,有勇无谋,只有匹夫之勇,顶多能当个千总或都司,如今却让他当上了挂印总兵,不知是哪位高人举荐!”同仁一听,哈哈大笑,反问道:“宗棠,你猜猜究竟是何人举荐?”左宗棠素来直爽,直截了当地说:“还不是李中堂,他们都是安徽同乡!”同仁笑着摇了摇头:“你冤枉李中堂了,陈春万当肃州挂印总兵,乃是出于天意!”“何以见得?”左宗棠茫然不解,同仁这才将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
  当时肃州镇挂印总兵离职后,军机处接到了左宗棠的专折,就将左宗棠荐举的人名排到了第一位,同时为了表明臣下无私,让皇上有所选择,后边又附了几个名字,列成一张名单,送请皇上钦点。陈春万是个记名提督,兵部花名册上也有他的名字,军机处就随意将他的名字附在最后,不过是让他当个陪衬罢了,皇上照例只拿朱笔点上第一个名字,就算钦点了。
  名单送到光绪皇帝的龙案上,这光绪皇帝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他伸手到笔架上取过一支朱笔,蘸足红墨,提笔朝第一个名字上点去,谁知朱笔蘸墨太饱,拿到半路时,浓浓的墨汁就滴了下来,不偏不歪,正好落在了陈春万的名字上,光绪皇帝见墨已滴下,就把笔一抛,说道:“就是他吧!”军机大臣们跪在地上接过名单一看,钦点的肃州镇挂印总兵不是荐举的第一名,而是排在最后的陈春万,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愣在了那里。但既然是皇上钦点,就成了圣旨,于是军机处只能将这份圣旨郑重其事地传了下去。
  左宗棠左大帅终于打开了这个闷葫芦,此时此刻,他也只能是哭笑不得了。
天赐宝座

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的历史与发展

一、苏州大学历史

原东吴大学 东吴大学 综合性大学。

建于1954年。前身为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本称监理公会)所创办的私立教会学校。

现设文、理、法、商及外国文学5个学院, 连同夜间部共28个学系,6个研究所。学生万余人。

校址台北市。该校向以法学教学著称。

历任院长、校长无一不是学法律出身。但由于教学态度保守,重视讲授英、美法而忽视大陆法,近些年来,教学质量有所下降,过去在台湾法律界执牛耳的地位,已被“台大”、“政大”所取代。

一、创始(1871~1901)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清廷不敌英法俄日等国侵略,被迫签下数纸不平等条约。战事连连溃败使政府及百姓丧失了信心,社会呼吁改革及学习 列强之长的声浪日增。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美国基督教会来到中国兴办教育事业。监理会是美国基督教重要差会之一,1846年成立,本部设于田纳西州。

1879年起该会先后在州创办博习书院(Buffington Institute)、宫巷书院(Kung Hang School),在上海创办中西书院 (Anglo- College)。1900年决议合并三书院,以宫巷书院为基础,在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扩建为大学。

1900年12月制定校董会章程,推林乐知先生(《万国公报》创办人)为董事长、孙乐文先生为校长。二十世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东吴大学正式诞生。

大事纪要 1870年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开始在苏州传教。 1871年曹子实在苏州十全街开办主日学校。

1879年主日学校迁入天赐庄改名存养书院。 1882年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创办中西书院。

1884年存养书院改名博习书院(Buffington Institute)以纪念捐款办校的Buffington先生,为监理会在中国最早创办的书院。 1896年3月监理会传教士孙乐文开办宫巷书院,亦名宫巷中西书院,收25名学生。

1899年博习书院并入中西书院。监理会书记蓝华德到华,与孙乐文议定改设一大学堂。

1900年5月13日,监理会议决在中国创置一所大学并筹组董事会;12月15日制定《东吴大学校董会章程》,推选孙乐文为首任校长。 1901年3月宫巷书院迁入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大学堂正式开学,以苏州于古代属东吴地,定名东吴大学堂。

6月13日,监理会以 Central University of China之名向美国田纳西州政府提出注册之申请,并于6月24日获准。 二、奠基(1901~1926) 东吴大学创办初期的26年,历经三位美籍校长孙乐文、葛赉恩及文乃史。

这个时期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捐款及学费。校园内的教学大楼林堂、孙堂、葛堂及教职学生宿舍等设施陆续兴建完成,校园规模日趋完整。

学科发展包括文、理、医学、神学及法科(在上海昆山路),另有四所附中、二十所附小、惠寒小学、吴语学校等组成完整的东吴教育体系。各学科除在学术研究上表现突出,更为社会培养无数专业人才。

学校以“Unto a Full-grown Man”为校训强调学生人格的陶冶。五四运动期间,东吴学生筹组学生会,一般的学生社团则以学术研究、辩论及体育 活动为主。

东吴大学早期在三位校长的努力下,为日后校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事纪要 1903年出版第一本年刊《雁来红》,刊载学术论文十余篇,是全国高等学校发行同类型刊物的先河。

1904年增设医科。第一栋新大楼(主楼)竣工。

1905年招收大学本科学生。 1906年东吴学报出刊(此为中国第一份大学学报,惟并非每年定期出版)。

1907年中西书院创办人林乐知先生去世,主楼命名为“林堂”以为纪念。颁授中国第一个文学士学位(沈伯甫)。

10月5日,由监理会以 Soochow University 之名向田纳西州政府提出变更校名之申请。 1908年7月28日,获美国田纳西州政府之准,注册名称更改为Soochow University。

1909年颁授三个医学士学位,后未继续。 1910年增设神学科。

1911年3月16日,校长孙乐文病逝,学校即以此日为纪念日;葛赉恩继任校长。上海中西书院迁到苏州并入东吴大学,是为文理科。

东吴大 学学生于望星桥旁开办惠寒小学,招收贫寒子弟免费入学。 1912年颁授第一个神学学士学位。

第二栋校舍“孙堂”举行献堂仪式。苏州、上海及湖州三中学分别改称东吴第一、第二及第三中学。

医科及神学科撤销,开设医学预科课程。 1915年于上海昆山路中西书院原址设立法科,大学部肄业二年者报考,首创案例教学法及仿真法庭,为我国法学教育奠立坚实之始基;颁授第一个理学士学位。

1917年颁授中国第一个硕士学位(徐景韩,化学)。 1918年颁授第一个法学士(LL.B.)学位。

1919年颁授中国第一个生物学领域的硕士学位(施季言、胡经甫)。成立东吴大学学生会。

1920年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合作,于苏州本校附设体育专修科,培植体育专才。 1922年葛赉恩校长辞职,文乃史继任。

出版全国第一本法律季刊《China Law Review》。 1923年中国斐陶斐荣誉学会本校分会成立。

1925年北京政府教育部准法科备案。 东吴大学旧址位于十梓街1号,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同治十年(1871年),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在苏州十全街设立存养书院,光绪五年(1879年)迁至天赐庄,并改名博习书院。并入中西书院。

二十七年,中西书院又迁至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建立东吴大学堂。

二、苏州大学的历史沿革

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时,东吴大学文理学院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苏州大学。1995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7年苏州丝绸工学院、2000年苏州医学院并入。

2012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并入。 东吴大学 东吴大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监理会在苏州和上海开办的几所学校。

1871年,美国基督教监理会(监理会于1939年与美以美会合并改名为卫理公会)在苏州十全街设立存养书院。1879年迁至天赐庄,并改名博习书院(The Buffington Institute)。

后并入上海中西书院(the Anglo- College,1882年创办)。1899年,监理会决定在苏州开办一所大学。

1900年12月,该校董事会在上海组成,孙乐文被选举为新大学的首任校长。1901年3月,宫巷中西书院迁入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东吴大学堂正式开学,成为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建立的早期教会大学之一。

开办之初,只设中学班,学生不足百人。是年6月24日,在美国田纳西州以“Central University in China”名称注册。

1905年,开始招收12名大学生。该校西学课程大体仿效美国大学,国学则自作安排,分设有文理,医和神学三科和附中数所(分别位于苏州、上海和湖州)。

辛亥革命之后,改称东吴大学。 苏州医学院 1911年,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了通州医院。

1912年3月,张謇与其兄张詧创办通州医院附属医科学校,4月通州废州立县,通州医院改称南通医院,学校随之改称南通医院附设医科学校。是年夏,学校更名为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张謇、张詧出任校长。

学校起初无校舍,借南通庙宇招生授课。张謇派熊省之去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熊省之获学士学位即回国协助张謇、张詧创办南通医学专门学校,设西医科,学制为预科1年、本科4年,校名和教学内容等基本仿效日本。

创校初期,张謇请熊省之担任学校第一主任兼南通医院院长,并聘请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希贤(毕业于千叶医学专门学校)、赵铸(毕业于长崎医学专门学校)任教师兼医师。8月,张謇、张詧出资13700余元,将南通城南古庙昭武院改建为校舍。

1913年4月,建成房屋73间,回廊雨道37间。同年,张謇兄弟又出资16400余元,在学校附近购地11.7亩,扩建南通医院,供学生实习。

1914年6月,医院建成,张謇题写院名”南通医院“,后改称”附属医院“。12月,张謇题写校训:“祈通中西,以宏慈善”。

1916年1月16日,学校举行首届本科毕业典礼,张謇到会致训词,勉励学生“存不欺心”。1917年,增设中医科,学制为预科1年、本科4年。

张謇主张学生先学中医数年,然后再学西医,规定中医科学生毕业后再学西医科者免缴学费。1918年7月,张謇出钱向德国购买X光机、手术器械、化学仪器等大小数百件,充实学校和医院。

1919年,张謇选派10多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去日本三井医院、顺天堂医院、上井医院进行毕业实习。之后又派教师和学生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大阪医大、神户医大等高等学校参观访问。

1920年,聘请德国医学博士夏德门任医院总医长兼教员。1927年,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私立南通医科大学,医院更名为南通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自1912年至1926年张謇逝世,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毕业的西医本科生共168名,中、西医兼修本科生共37名。1928年8月,私立南通医科大学、私立南通纺织大学和私立南通农科大学合并组建私立南通大学,张孝若为首任校长。

李希文、王志鸿、张谊分任医、农、纺织三科科长,医院更名为南通大学医科附属医院。1930年11月,因民国《大学组织法》中尚无纺织学院,私立南通大学改称为南通学院。

1937年8月,南通遭日本战机狂轰滥炸,南通学院被迫停课。其中医科、附属医院的人员、设备全部迁至扬州。

1938年2月,南通学院医科附属医院被国民政府军政部命名为第七重伤医院,并投入抗战前线,先后救治了600多名从上海等地送来的重伤病员。之后,第七重伤医院辗转来到湖南衡阳。

8月,南通学院医科与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合并,组建国立江苏医学院。12月,江苏医学院迁到贵州贵阳借当地校舍办学。

1939年,学校迁至重庆北碚,并成立了附属医院,由于当时重庆常受到日本飞机轰炸,学校组建了多支空袭救护队和流动医疗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立江苏医学院准备迁至镇江,私立南通学院报告要求在原址恢复医科,国民政府教育部很快批准了此报告,于是,远在重庆的原医科的师生们从重庆码头登船,一路顺流而下回到南通。

为了办好医科,南通学院时任常务校董张敬礼(张詧之子)特从大生纱厂拿出16亿法币,买下当时的江北医院,用于充实医科、重建附属医院。1946年,医科正式恢复并招收新生。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南通学院医科在南通学院原址改名为苏北医学院。1956年,因苏北区党委建制合并,又改名为南通医学院。

1957年,南通医学院大部迁至苏州,更名为苏州医学院,并在南通留设苏州医学院南通分院。1958年,苏州医学院南通分院更名为南通医学院。

1962年,苏州医学院经国务院批。

三、谁清楚苏州大学的历史呀

苏州大学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时,东吴大学文理学院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苏州大学。1995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7年苏州丝绸工学院、2000年苏州医学院并入。

2012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并入。201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苏州大学。

[1] 东吴大学[4] 东吴大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监理会在苏州和上海开办的几所学校。1871年,美国基督教监理会(监理会于1939年与美以美会合并改名为卫理公会)在苏州十全街设立存养书院。

1879年迁至天赐庄,并改名博习书院(The Buffington Institute)。后并入上海中西书院(the Anglo- College,1882年创办)。

1899年,监理会决定在苏州开办一所大学。1900年12月,该校董事会在上海组成,孙乐文被选举为新大学的首任校长。

1901年3月,宫巷中西书院迁入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东吴大学堂正式开学,成为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建立的早期教会大学之一。开办之初,只设中学班,学生不足百人。

是年6月24日,在美国田纳西州以“Central University in China”名称注册。1905年,开始招收12名大学生。

该校西学课程大体仿效美国大学,国学则自作安排,分设有文理,医和神学三科和附中数所(分别位于苏州、上海和湖州)。辛亥革命之后,改称东吴大学。

苏州医学院苏州医学院1911年,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了通州医院。1912年3月,张謇与其兄张詧创办通州医院附属医科学校,4月通州废州立县,通州医院改称南通医院,学校随之改称南通医院附设医科学校。

是年夏,学校更名为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张謇、张詧出任校长。学校起初无校舍,借南通庙宇招生授课。

张謇派熊省之去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熊省之获学士学位即回国协助张謇、张詧创办南通医学专门学校,设西医科,学制为预科1年、本科4年,校名和教学内容等基本仿效日本。创校初期,张謇请熊省之担任学校第一主任兼南通医院院长,并聘请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希贤(毕业于千叶医学专门学校)、赵铸(毕业于长崎医学专门学校)任教师兼医师。

8月,张謇、张詧出资13700余元,将南通城南古庙昭武院改建为校舍。1913年4月,建成房屋73间,回廊雨道37间。

同年,张謇兄弟又出资16400余元,在学校附近购地11.7亩,扩建南通医院,供学生实习。1914年6月,医院建成,张謇题写院名”南通医院“,后改称”附属医院“。

12月,张謇题写校训:“祈通中西,以宏慈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 校训1916年1月16日,学校举行首届本科毕业典礼,张謇到会致训词,勉励学生“存不欺心”。

1917年,增设中医科,学制为预科1年、本科4年。张謇主张学生先学中医数年,然后再学西医,规定中医科学生毕业后再学西医科者免缴学费。

1918年7月,张謇出钱向德国购买X光机、手术器械、化学仪器等大小数百件,充实学校和医院。1919年,张謇选派10多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去日本三井医院、顺天堂医院、上井医院进行毕业实习。

之后又派教师和学生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大阪医大、神户医大等高等学校参观访问。1920年,聘请德国医学博士夏德门任医院总医长兼教员。

1927年,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私立南通医科大学,医院更名为南通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1912年至1926年张謇逝世,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毕业的西医本科生共168名,中、西医兼修本科生共37名。

1928年8月,私立南通医科大学、私立南通纺织大学和私立南通农科大学合并组建私立南通大学,张孝若为首任校长。李希文、王志鸿、张谊分任医、农、纺织三科科长,医院更名为南通大学医科附属医院。

1930年11月,因民国《大学组织法》中尚无纺织学院,私立南通大学改称为南通学院。1937年8月,南通遭日本战机狂轰滥炸,南通学院被迫停课。

其中医科、附属医院的人员、设备全部迁至扬州。1938年2月,南通学院医科附属医院被国民政府军政部命名为第七重伤医院,并投入抗战前线,先后救治了600多名从上海等地送来的重伤病员。

之后,第七重伤医院辗转来到湖南衡阳。8月,南通学院医科与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合并,组建国立江苏医学院。

12月,江苏医学院迁到贵州贵阳借当地校舍办学。1939年,学校迁至重庆北碚,并成立了附属医院,由于当时重庆常受到日本飞机轰炸,学校组建了多支空袭救护队和流动医疗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立江苏医学院准备迁至镇江,私立南通学院报告要求在原址恢复医科,国民政府教育部很快批准了此报告,于是,远在重庆的原医科的师生们从重庆码头登船,一路顺流而下回到南通。为了办好医科,南通学院时任常务校董张敬礼(张詧之子)特从大生纱厂拿出16亿法币,买下当时的江北医院,用于充实医科、重建附属医院。

1946年,医科正式恢复并招收新生。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南通学院医科在南通学院原址改名为苏北医学院。

1956年,因苏北区党委建制合并,又改名为南通医学院。1957年,南通医学院大部迁至苏州,更名为苏州医。

四、苏大都有哪些校区和教学楼

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本部)、蚕桑地校区(东校区)、相门外校区(北校区)、可园校区(南校区)、独墅湖校区(新校区)5个校区,占地面积3118余亩,建筑面积155.8万平方米 。想知道教学楼的名字及用途的话有点难。先考虑一下你妹妹想报苏州大学的哪个专业,再去了解一下苏大本专业的实力,进入校园以后再去慢慢的“读”出苏州大学,不然就没有新鲜感了。

你可以登陆苏州大学的网站去了解更多苏州大学的信息。

我是苏州大学06届的学生,我就介绍一下我的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原名是东吴大学,已有百年历史。在校本部、北校区、东校区中,那些古老的建筑以及那些百年之树(尤其是校本部、北校区),使校园充满了古朴的气息,很容易让人想起古代清新淡雅的书院;校园中的学子们,给校园添加了活泼快乐的氛围;而校园中的现代建筑又使人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苏州大学的独墅湖校区位于苏州独墅湖东边的独墅湖高教区。高教区-你应该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了吧。独墅湖校区在市郊,空气很清,湖边的风景也很好;虽然在市郊,但交通很方便。

在苏州读书的话,你还可以办一张园林卡(一卡通),每年交120元(第一年办卡的时候要多交40元办卡费),就可以凭卡去逛苏州的大部分园林。而且还可以用园林卡刷卡做公交等。

好了,我可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写《我的苏州大学》,因为我的毕业设计还在我的笔记本里,那个家伙浪费了我很多时间。

五、苏州大学历史师范在哪个校区

苏州大学各个学院;现存本部(天赐庄),东区,北区(原丝绸工学院合并),阳澄湖校区,独墅湖校区五个校区,苏大文正学院(越溪)和苏大应用技术学院(周庄)是独立院校,一般不与苏大同提,苏大原有西校区(原蚕桑专院合并)现已弃用,南校区(原苏州医学院合并)现划归苏大附一院使用,不再做苏大医学部教学担当。

苏州大学,简称苏大,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江苏省十五所重点建设大学成员,“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苏州大学的最早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江苏师范学院改为苏州大学。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和2012年并入苏州大学。

六、苏州大学历史师范在哪个校区

苏州大学各个学院;现存本部(天赐庄),东区,北区(原丝绸工学院合并),阳澄湖校区,独墅湖校区五个校区,苏大文正学院(越溪)和苏大应用技术学院(周庄)是独立院校,一般不与苏大同提,苏大原有西校区(原蚕桑专院合并)现已弃用,南校区(原苏州医学院合并)现划归苏大附一院使用,不再做苏大医学部教学担当。

苏州大学,简称苏大,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江苏省十五所重点建设大学成员,“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苏州大学的最早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江苏师范学院改为苏州大学。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和2012年并入苏州大学。

相关参考

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的历史与发展

一、苏州大学历史原东吴大学东吴大学综合性大学。建于1954年。前身为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本称监理公会)所创办的私立教会学校。现设文、理、法、商及外国文学5个学院,连同夜间部共28个学系,6个研究所。学

调我西渡黄河不英明

天赐湾向西距离靖边50里,靖边是北部长城的一处重镇,临近内蒙,有敌人的重兵集结。在天赐湾,毛泽东与周恩来商议认为:中央已撤出延安,晋陕交界的黄河两岸,一时间成了胡宗南和阎锡山的天地,胡宗南派兵从南往北

揭秘解放战争期间陈赓“叫板”毛泽东进军战略

本文摘编自《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新华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天赐湾向西距离靖边50里,靖边是北部长城的一处重镇,临近内蒙,有敌人的重兵集结。在天赐湾,毛泽东与周恩来商议认为:中央已撤出延安,晋陕交

慈禧翡翠发簪乾隆宝座价值多少

晚清翠玉透雕盘龙头簪,估值600万至800万港元清朝乾隆御制粉红地粉彩轧道蝴蝶瓶,估值超过4500万港元明永乐款剔红双凤莲花盏托,估价为3000万港元这具乾隆御椅是紫檀雕夔龙纹饰宝座,本是宫中摆设,仅

唐朝曾有两位平民登上皇帝宝座:陈硕真和张韶

我们先看第一位登上皇帝宝座的布衣平民,不过这宝座是她自己封的:《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九卷记载“(永徽四年十一月)初,睦州女子陈硕真以妖言惑众,与妹夫章叔胤举兵反,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

溥仪是如何三登“皇帝”宝座的?

提到溥仪,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满清十二帝最后的一位皇帝,是为宣统皇帝。他在清朝这十二个皇帝当中,有六个独到之处,一是十二个皇帝当中最后的一位皇帝,二是登基时年龄最小的一位皇帝,三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四是

明朝只坐了四年宝座的建文帝

  建文帝继位后,对朱元璋采取的极端皇权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交大臣以实权,他本人亦虚心纳谏,使朝政出现了一些民主气氛。  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晌皇太孙,朱元璋死时,他已21岁了。继位后改“洪武

清朝首富伍秉鉴是怎样登上世界首富宝座的

一位清朝时曾在广州十三行居住了20多年的美国商人亨特,在他的《广州番鬼录》一书中说:“伍浩官(伍秉鉴)究竟有多少钱,是大家常常辩论的题目。”“1834年,有一次,浩官对他的各种田产、房屋、店铺、银号及

阿拉伯人菲利普,第一个坐上罗马皇帝宝座的阿拉伯人

所谓罗马人,并不是一个民族、语族或者种族概念,而是一个政治概念,与现在的「”美国人”、「”中国人”相似。罗马帝国疆域辽阔,帝国内分布着各色各样的民族、语族和人种。广义来说,生活在罗马帝国境内,认同帝国

最强捡漏王—乔治一世,在54岁高龄 ”稀里糊涂”就喜提英王宝座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大家好,我是青史回声,解读千年历史。今天讲的是18世纪初,英国历史上不会说英语的英国国王,他就是乔治一世。如果说有一个英国国王不会说英语,你们信吗?不会吧?英国自己的国王竟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