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唐睿宗李旦因何两次退位

Posted 皇帝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的唐睿宗李旦因何两次退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历史上的唐睿宗李旦因何两次退位

2、历史人物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李旦简介,唐睿宗两次让位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的唐睿宗李旦因何两次退位

  李旦登基的时候,年龄刚好和自己的父皇高宗李治登基时的年纪一样。
  虽然年仅二十二岁,但是李旦在政治上已经非常的成熟了。即使是贵为皇帝,但是李旦深知朝政还是由自己的母后说了算,因此在第一期的皇帝任内,李旦还是非常小心的。
  后来武则天觉得政治时机成熟,就逼迫李旦退位让贤,自己登了皇帝大位。
  李旦第二次登基是因为哥哥李显的皇后――韦后之乱。因为韦后想效仿武则天自己当皇帝,所以也就处处模仿武则天,最终激起了内乱。
  这时候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和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联络了禁军,杀掉了韦后,扶植了一个小皇帝。很多大臣想让李旦登基当皇帝,李旦多次推辞,最终才接受了众大臣的请求,第二次登基当皇帝。
  在这次登基之前,有一次武则天想让李显登基当皇帝,但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所以又让李旦登基当皇帝。但是李旦深知自己母后其实是不想让他登基当皇帝的,而且如果自己和皇兄李显争皇位的话,对哥哥李显的性命也会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李旦就放弃了这一次登基的机会,让位给了自己的哥哥李显。
  李旦即唐睿宗,唐朝第五位皇帝,两次登基为帝,又两次让出皇位。李隆基是他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他第二次禅让的对象,下一任皇帝,史称唐玄宗。
  李旦被后世评价为“谦恭孝友”,简单说就是善良懦弱,对谁都狠不下心。他第一次即位时,他的哥哥李显刚刚被母亲武则天废黜皇位,之后武则天也一直专政,连帘子都不需要垂,直接替他上朝,所以李旦当时只是一个傀儡皇帝。而在武则天权势一天比一天大,李旦也只是听之任之,十分孝敬地在一旁听话,之后就是顺从母亲之意,把皇位让给她,当时李隆基还只有五岁。
  李旦的性格不仅不像他的母亲那样杀伐果决,其实连他的儿子李隆基都不如,这一点从武则天死后两人不同的表现可以看出。当时,朝政大权还是不在皇帝中宗手中,更不在李旦手中,而是在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中宗死前要把皇位交给李旦,不过韦皇后预谋夺权成为第二个女皇。此时,李旦仍然没有一丝反应,反而是儿子李隆基与妹妹太平公主等人先发制人,杀了韦皇后,拥立李旦为皇。
  之后,成为太子的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为了争权相互针对。李旦见两人把朝政弄乱,为了国家稳定,就早早地传位给了李隆基。李旦加起来在位也就十年,而后来李隆基在位44年,此外不论功,李旦也都不如儿子,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李旦没做到,不过他也没造成安史之乱这样的严重后果。
  唐睿宗李旦一共有六个孩子,其中第三子李隆基登基做了皇位,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老大李成器,喜欢画画,音乐,政治欲望不是很强烈,再加上兄弟之间关系和睦,因此才让贤于三弟李隆基,所以李成器也被称为让皇帝。二儿子是李成义,作为一个不太出众的皇子,正史上也没有过多关于二儿子的记载。
  三儿子就是前文提过的李隆基了。因为李隆基在父亲李旦登基的过程中建立了很大的功劳,而且具有及其强烈的政治欲望和政治才能。因此在李旦选择皇位接班人的时候大费脑筋。由于皇太子李成器无心与三弟李隆基争权夺位。因此李隆基才顺利登基当了皇帝,开启了开元盛世。
  四儿子就是也就是惠文太子李隆范。为了避讳李隆基的隆字,所以也就叫李范。李隆范跟自己的大哥李成器一样,都非常喜欢艺术,尤其是绘画和音乐。而且李隆范在绘画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他所绘制的一些图画,都是当时士人阶层非常喜欢的绘画珍本。
  五儿子是慧宣太子李隆业。李隆业和自己的几位兄长都及其的相似,不爱江山爱艺术。大哥李成器和四哥李隆范都是喜欢绘画和音乐,而李隆业却非常喜欢读书尤其是儒家经典。因为太喜欢读书,而且略有成就,因此被授予秘书监一职。
  至于六儿子李隆悌,因为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所以正史中的记载就更少了。
  李显和李旦都是唐高宗李治的儿子,而且还有共同的母亲武则天。由于武则天想要改朝换代,自己做皇帝,因此儿子李显和李旦都只能是在武则天的控制之下做皇帝。两人都是两次登上皇位,在政治上毫无作为,最终也没能够在皇位上坐太久。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难兄难弟李显李旦。李显被两次立为皇太子登上皇位,又接连失去皇位,而且一次是被武则天废黜了。中国古代被废黜的皇帝几乎都是被杀掉了,而李显却能够在风雨飘摇的唐初政治风波中存留,可见李显也具有很大的能量。
  在这种人生大起大落中,李显的精神受到了非常大的刺激,因此在第二次登基当上皇帝之后,在皇帝任内没有任何作为。反而让韦后夺了大权,最终还被韦后下毒毒死了。
  李旦虽然也两次登上皇位,也经历也人生的大起大落。但是因为李旦比李显更加懂得进退得失,所以在唐初的政治风波中,李旦能够进退自如。
  非但没有被险恶的环境击垮,而且在这种环境中锻炼了一种很强的本领。但从经过的斗争来看,李显经历了武则天和韦后的两次的险恶环境。而李旦不但经历了武后和韦后的两次斗争,而且还经过了自己的妹妹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的斗争。
  李显和李旦两人都贵为皇帝,都经过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但是人生结局却大为不同。
  李旦后面的皇帝是他的儿子李隆基,史称唐玄宗,也称唐明皇,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前期励精图治,建立了“开元之治”,之后因宠信杨贵妃、杨国忠等人,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此开始衰败。
  公元712年,李隆基接受父亲李旦的禅让,不久改年号为“先天”。之后,他很快就把元气大伤、朝政腐败的国家拨乱反正,开创“开元盛世”。这与玄宗重用贤才是分不开的,这一时期他选拔的姚崇、宋Z、张说、张九龄几位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丞相。
  眼见朝中吏治混乱,玄宗对此进行了大力的整治。武周时期设立的许多机构和官员都被他一并裁去,同时建立了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这样下来,整个朝廷的政府机构得到了精简,官员的能力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也有效地降低了腐败的可能性。此外,他还唐太宗时期的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从他在位前期的举措来看,唐玄宗绝对称得上一代明君。
  因为国家在自己手中恢复并得到发展,玄宗开始自满,安于享乐,渐渐失去了过去的睿智和干劲。他先是任用奸臣李林甫,之后沉迷杨贵妃的美色从此不早朝,任由杨国忠把持朝政。
  玄宗不仅没发现国家的混乱,还轻易地发动了对外战争,由此导致安史之乱,不仅大破了唐朝一直以来边疆的和平,还让安禄山的叛军攻下了长安。
  之后,太子继位登基,李隆基因为与皇帝的关系遭人离间而被软禁,762年驾崩。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历史人物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李旦简介,唐睿宗两次让位是怎么回事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旦是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所生第四子,初名李旭轮、李轮。他出生不久,便被封为殷王,遥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

李轮成年后,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对文字训诂方面的学问很有研究。他担任右卫大将军、洛州牧,历封豫王、冀王、相王。永淳二年(683年),李轮改名为李旦,被再次封为豫王。

傀儡皇帝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皇帝李显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皇帝,并临朝称制,裁决一切政事。她以李旦的名义改年号为文明,册封正妃刘氏为皇后、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而后,李旦便被软禁在皇宫中,不得预闻政事,开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他不但不能随意出入宫廷,甚至在皇宫中也不能自由行动。当时,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发对武则天。宰相裴炎趁机请武则天还政于李旦,结果被武则天以谋反罪名斩首。武则天派三十万大军镇压扬州叛乱,徐敬业兵败被杀。

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则天下诏,表示要还政于皇帝。李旦知道这是母后在试探于他,便数次上表,极力推辞,请求母后继续临朝。武则天遂顺水推舟,“接受”了李旦的请求,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垂拱四年(688年),武承嗣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的白石献给武则天,声称是在洛水中发现的。武则天大喜,将白石命名为“宝图”、“天授圣图”,又加尊号为圣母神皇。李旦作为皇帝,不但无法阻止,还要随武则天亲临洛水,参加“拜洛受图”大典。当时,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发对武则天,结果都兵败身死。韩王李元嘉父子、鲁王李灵夔、常乐公主皆被逼自杀,东莞郡公李融、江都王李绪被处斩,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也死于流放途中。李唐宗室几乎被杀戮殆尽。

艰难皇嗣

天授元年(690年),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朝廷,请武则天称帝。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长,乃至僧尼、道士,纷纷劝进。李旦迫于形势,也上表请母后称帝,并求赐武姓。是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称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氏,迁居东宫,一切礼仪皆比照皇太子规格。太子李成器则降称皇孙。自此,李旦成为了武氏诸王以及酷吏的攻击目标,开始了艰难的皇嗣生涯。

天授二年(691年),魏王武承嗣的亲信张嘉福唆使洛阳百姓王庆之,纠集数百民众,诣阙上表,以“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为由,请武则天废黜李旦的皇嗣身份,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宰相岑长倩、格辅元反对变易皇嗣,被武承嗣诬以谋反,下狱被杀。凤阁侍郎李昭德不但杖毙王庆之,还借机劝谏武则天,保住了李旦的皇嗣之位。但后来,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典礼,竟不顾“皇太子为亚献”的礼制,避开了皇嗣李旦,改由武承嗣为亚献,并命梁王武三思为终献。

长寿二年(693年),武则天的宠婢韦团儿因引诱李旦被拒,怀恨报复,诬告皇嗣妃刘氏、德妃窦氏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武则天将刘妃、窦妃秘密处死,埋在宫中。李旦对于两个妃子的失踪,丝毫不敢提及,在武则天面前也表现得泰然自若,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韦团儿还想加害李旦,结果遭到告发而被处死。不久,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因私下谒见李旦被杀。武则天又剥夺了李旦接见公卿百官的权力。

后来,李旦又被诬告谋反,武则天命酷吏来俊臣审理。来俊臣对东宫属官刑讯逼供,让他们“招出”李旦谋反的实情。乐工安金藏当众剖腹,以表明皇嗣没有谋反。武则天深受感动,不再怀疑李旦,命来俊臣停止审理。李旦因此而幸免于难。

安国相王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在狄仁杰、王方庆等大臣的劝说下,决定将政权归还给李氏。她命人前往房州,将庐陵王李显接回洛阳。李旦数次称病不朝,请求将储君之位让于李显。是年九月,武则天复立李显为皇太子。李旦则被拜为太子右卫率,改封相王,后又遥领检校安北大都护。

长安元年(701年),突厥默啜可汗率军南侵。李旦被任命为天兵道元帅,统率诸军抵御突厥。他并未领军出征,只是名义上的唐军主帅。不久,突厥退兵,李旦又担任左、右羽林卫大将军。

长安二年(702年),突厥进犯并州。李旦被任命为并州牧,并充任安北道行军元帅。后来,李旦又改任雍州牧。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崔玄サ热朔⒍政变,诛杀武则天的面首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禅位于李显,是为唐中宗。当时,李旦统率南衙禁军,捕获韦承庆、崔神庆等张氏党羽,因功被拜为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以宰相身份参预国政,并加号安国相王。不久,李旦辞去太尉及知政事之职。唐中宗又欲立李旦为皇太弟,但却被其拒绝。

景龙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发动兵变,结果事败被杀。安乐公主与宰相宗楚客趁机陷害李旦与太平公主,诬称二人与李重俊同谋。御史中丞萧至忠哭谏道:“陛下富有四海,却容不下一弟一妹,而让人罗织罪名加以残害吗?相王昔为皇嗣,在则天皇后面前数日不食,请求将天下让于陛下,其德行天下皆知,陛下怎能怀疑于他。”唐中宗遂作罢。。

政变登基

主词条:韦后之乱、唐隆政变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病逝。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改元唐隆,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她派亲信控制南北衙禁军以及尚书省诸司,大肆网罗党羽,准备效法武则天,篡夺唐室江山。当时,李旦作为皇帝的叔父,被拜为太尉,与太平公主成为韦后夺位的主要障碍。韦党决意将二人置于死地。而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则在京师暗中招揽豪杰,与太平公主密谋匡扶社稷。兵部侍郎崔日用本是韦氏一党,因惧祸将韦氏阴谋密报给李隆基。

六月二十日,李隆基在葛福顺、李仙凫等禁军将领的协助下,打着“诛诸韦以复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的旗号,抢先发动兵变,杀死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而后迎李旦入宫辅佐少帝。李旦抱着李隆基哭道:“社稷宗庙不坠于地,全都是你的功劳啊。”他与李重茂登上安福门,安抚百姓。当时,李隆基被拜为宰相,进封平王,并统率万骑禁军,控制了皇城内外。李重茂迫于形势,请求让位于叔父李旦。李旦起初极力推辞,后听从李隆基、李成器等人的劝说,接受了李重茂的让位。

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在太极殿登基,第二次登基为帝即位为帝。他登上承天门,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景云,复封李重茂为温王。当时,李隆基建有大功,而李成器则是嫡长子,都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李旦为此犹豫不决。李成器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主动辞让太子之位。刘幽求等政变功臣也大都支持李隆基。李旦遂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内禅退位

太平公主是李旦唯一的妹妹,在武则天时代便常参预政事,曾先后参与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因功加号镇国太平公主。李旦非常尊重太平公主,常与她一同商议朝廷大政,甚至到了“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的地步。每有宰相奏事,李旦都要先问:“可曾与太平公主商量过吗?”然后才问:“可曾与太子商量过吗?”当得知了太平公主和太子的意见后,他才做出决定。当时,太平公主可谓是权倾朝野。太子李隆基便成了她干预朝政的主要障碍。

太平公主为了达到更易太子的目的,在朝野散布流言,声称李隆基并非皇帝嫡长子,没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她还在李隆基左右安插耳目,监视他的日常行为,并与窦怀贞等大臣结为朋党,密谋加害李隆基。后来,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更加激化。她甚至将宰相邀截在宣政殿光范门内,暗示他们应当劝皇帝改立太子,结果遭到宋Z的严词拒绝。

景云二年(711年),李旦听从宰相姚崇、宋Z、张说的建议,命李隆基监国,并将可能威胁到太子地位的李成器等诸王全部削去兵权,同时让太平公主迁居蒲州。但太平公主却到李旦面前哭诉,不但留在了京中,还将姚崇、宋Z贬出了朝廷。后来,李旦又要传位给太子,虽在群臣的谏阻下未能如愿,但却表示:“此后政事皆由太子处理。军务、死刑以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要先与太子商议,再奏知于朕。”

先天元年(712年)七月,彗星出现。李旦认为这是天象示警,决定将皇位禅让给太子李隆基。是年八月,李隆基即位称帝,尊李旦为太上皇。李旦虽退位,但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以及重大刑案的裁决权。他每五日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仍旧自称为朕。而皇帝李隆基则只能自称为“予”。当时,太平公主依仗李旦的信任,仍然拥有巨大的权势,七位宰相有五人出自她的门下,文武百官也大都依附于她。

先天之变

太平公主地位特殊,又拥护李旦有功,所以

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七个宰相五个是她的门生;李隆基不敢惹太平公主,一点小事惹了她就害怕地忙去告罪。

李隆基的登基,使太平公主陷入了恐慌之中。她马上陷入了巨大的颓势,她没想到李旦会这么快就退位。她之前无数次劝李旦废掉李隆基,改立别的太子。太平公主说李隆基当太子时一直都有二心,李旦虽然觉得也有可能,但是一直在犹豫。如果换一个太子的话,李旦可能更受太平公主的协制。李隆基对太平公主一直怀恨在心,但是,因为李旦的健在,李隆基也不敢对太平公主动手。

李隆基登基后,因为朝政的问题,太上皇李旦越来越不满,觉得他想对自己不利。太平公主也趁机劝李旦,应该废掉李隆基。最后,李旦决定派李隆基戍边,但最后又犹豫,没了主意,推到下一年。戍边就是废帝的暗示,李旦也很无奈。李隆基此时紧张得不得了,他很害怕,因为一旦被废就只有死亡的下场。最后,李隆基决定孤注一掷,在下一年戍边的前一个月发动政变,包围太平公主府第,围困了李旦。

太平公主逃到城外的山上,伤心之下自缢。李隆基也没杀李旦,只是终身软禁了他。太平公主的三个儿子,则都被李隆基处死 。自此,李隆基皇权在握,九五之尊名至实归。

病逝庙谥

开元四年(716年)六月二十日,李旦在太极宫百福殿病逝,终年五十五岁。是年十月,李隆基将李旦葬于桥陵(今渭南丰山),上庙号为睿宗,追谥大圣贞皇帝。

天宝十三载(754年),李旦又被改谥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轶事典故

延和元年(712年)七月,天象出现了异常。太平公主借术士之口向睿宗报告:“根据天象,彗星出现预示除旧布新。帝座及前星有灾,这显示皇太子合做天子,不合更居东宫。”他们的本意是,借天象唆使睿宗对皇太子的政治前途做出决定。也就是说,根据天象,睿宗要么传位,要么就应当另立太子,不然天灾就会降临。

谁知,太平公主弄巧成拙,睿宗竟然决心“传德避灾”。睿宗还回顾了自己在中宗之世的经历:当时,他见天象屡有变化,曾力劝中宗择立贤子以应灾异。因中宗不答应自己,他还一连几天忧惧难安。睿宗说:“岂可在彼能谏,到了自己就不能呢!”

由于睿宗传位的态度坚决,不仅太平公主等人的反对没有效果,就连太子李隆基自己也闹不明白。李隆基急忙入宫觐见,连连叩头,请求父亲睿宗给他个说法。睿宗表示说:“你诛凶定乱,能安我宗庙社稷。现天意人事都已成熟了,不必疑虑!你若能尽孝心,现在机会来了,何必一定要等到柩前即位呢!”睿宗向太子表达了自己坚决传位的意愿,并目送李隆基流涕而出。

人物评价

刘d:法不一则奸伪起,政不一则朋党生,上既启其泉源,下胡息于奔竞。观夫天后之时,云委于二张之第;孝和之世,波注于三王之门。献奇则除设盈庭,纳贿则斜封满路,咸以进趋相轨,奸利是图,如火投泉,安得无败?洎景龙继统,污俗廓清,然犹投杼于乘舆之间,抵掌于太平之日。以至书频告变,上不自安,宫臣致御魅之科,天子慊巡边之诏。彼既弯弓而射我,我则号泣以行刑。此虽镇国之尤,亦是临轩之失。夫君人孝爱,锡之以典刑,纳之于轨物,俾无僭逼,下绝觊觎,自然治道惟新,乱阶不作。孝和既已失之,玄真亦未为得。

欧阳修:① 睿宗因其子之功,而在位不久,固无可称者。② 盖自高祖以来,三逊于位以授其子,而独睿宗上畏天戒,发于诚心。

司马光: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

蔡东藩:韦武既灭,朝廷易主,而太平乃首出建议,廴ド俚郏此特一手一足之劳耳。人心已尽归相王,太平安能标异乎?然彼则自恃有功,睿宗亦以有功视之,卒至谗间东宫,谋生内变,牝鸡之不可司晨,固如此哉!然则太平固有罪矣,而睿宗之纵令为恶,亦未尝无咎焉。

个人作品

根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李旦有《睿宗集》十卷。《全唐诗》收录有其诗作一首:《石淙》。

家族成员

世系

李m→李昶→西凉武昭王李→西凉后主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一作李天赐)→李虎→李\\→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睿宗李旦

父母

李治,唐朝第三位皇帝,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武则天,曾称帝建立武周,谥号则天顺圣皇后。

兄弟姐妹

兄长

李忠,刘宫人所生,历封陈王、皇太子、梁王,最终被废为庶人,赐死。中宗年间,追封燕王。

李孝,郑宫人所生,封许王,早薨。中宗年间,追封原王,谥号悼。

李上金,杨宫人所生,历封杞王、毕王、泽王,最终被自缢而死。中宗年间平反。

李素节,萧淑妃所生,历封雍王、郇王、鄱阳郡王、葛王、许王,最终被武则天赐死。中宗年间平反。

李弘,武则天所生,历封代王、皇太子,死后追谥为孝敬皇帝。

李贤,武则天所生,历封潞王、沛王、雍王、皇太子。后废为庶人,被逼自杀。睿宗年间,追谥章怀太子。

李显,武则天所生,历封周王、英王、皇太子。两次登基为帝,庙号中宗,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姐妹

义阳公主,萧淑妃所生,下嫁权毅。

高安公主,萧淑妃所生,初封宣城公主,下嫁王勖。

安定公主,武则天所生,夭折,谥号思。

镇国太平公主,武则天所生,下嫁薛绍,后嫁武攸暨。

后妃

皇后

刘皇后,刑部尚书刘德威孙女,生宁王李宪、寿昌公主、代国公主,被武则天勒令处死,追谥为肃明顺圣皇后。

窦德妃,润州刺史窦孝谌之女,生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玉真公主,被武则天勒令处死,追谥为昭成顺圣皇后。

妃嫔

豆卢贵妃,尚书左仆射豆卢钦望侄女,抚养惠庄太子李帧⑿宗李隆基。

崔贵妃,生q国公主。

王德妃,润州刺史王美畅之女,生惠宣太子李业、淮阳公主、凉国公主。

王贤妃,名芳媚,润州刺史王美畅之女,王德妃之妹,抚养惠宣太子李业。

崔孺人,生惠文太子李范。

唐孺人,户部尚书唐俭孙女。

柳宫人,中书令柳]孙女,生惠庄太子李帧

子女

皇子

李宪(李成器),历封永平郡王、皇太孙、寿春郡王、宋王、宁王,追谥让皇帝。

李郑李成义),历封恒王、衡阳郡王、申王,追谥惠庄太子。

李隆基,庙号玄宗。

李范(李隆范),历封郑王、卫王、巴陵郡王、岐王,追谥惠文太子。

李业(李隆业),历封赵王、中山郡王、薛王,追谥惠宣太子。

李隆悌,封汝南郡王,早薨,追封隋王。

皇女

寿昌公主,下嫁崔真。

安兴公主,许嫁梁王府参军薛琳,早薨,谥号昭怀。

荆山公主,下嫁薛伯阳。

淮阳公主(李花山),下嫁王承庆。

代国公主(李华婉),下嫁郑万钧。

凉国公主(李华庄),初封仙源县主,下嫁薛伯阳。

薛国公主,初封清阳公主,下嫁王守一,又嫁裴巽。

q国公主,初封荆山公主,下嫁薛儆,又嫁郑孝义。

金仙公主(李无上道),初封西城县主,后出家修道。

玉真公主(李持盈),初封崇昌县主,后出家修道。

霍国公主,下嫁裴虚己。

墓葬纪念

主词条:桥陵

桥陵,又名桥冢,位于陕西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丰山海拔为751米,这里是峰恋起伏,沟壑纵横,形成各自独立的山头。向南平野辽阔,与秦岭诸峰遥遥相对,山川壮丽,气象万千,丰山据记载叫金帜山,亦称金栗山和苏愚山。当地人们依其展翅欲飞的天然形势,称它为凤凰山。

桥陵以山为冢,在山腹开凿地下宫殿,在地面上绕山筑城,四面各开一门,陵园周长约13公里,因建於开元盛世,各种设施十分崇厚。距今已历经1270多年风蚀雨剥,但所保留的40多尊巨大石刻:石华表、石鸵鸟、石马、石人、石狮等,却依然眉目清晰,生动自然。石雕排列成行,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堪称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

据记载,桥陵当时地面建筑除雄伟的九间献殿外,还有几座阙楼及下宫、陵署等,几十年内房屋建筑即达140间。陵园设有陵台令及主文、主乐、主辇、典事等官员23人,陵户400人,还设有折冲府,专门有官兵负责保卫工作。陵园地面建成筑虽忆荡然不存,然现遗迹,物别是地南面有的石刻群,仍可年出,陵园布局匀称,加上墙壁的社托,气势颇为宏伟。

1988年,桥陵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参考

揭秘唐睿宗李旦两次退位的历史之谜 两度退位

唐睿宗退位之谜?唐睿宗李旦,先是在哥哥李显被废之后,当上了皇帝,又被武则天赶下了台,当了太子。然后,等李显回京之后,又禅让了太子之位。当武则天被赶下了台,李显当了皇帝,被封为相王。再当李显死后,李旦终...

揭秘唐睿宗李旦两次退位的历史之谜 两度退位

唐睿宗退位之谜?唐睿宗李旦,先是在哥哥李显被废之后,当上了皇帝,又被武则天赶下了台,当了太子。然后,等李显回京之后,又禅让了太子之位。当武则天被赶下了台,李显当了皇帝,被封为相王。再当李显死后,李旦终

唐睿宗李旦为什么两次称帝?

唐睿宗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他原名叫李旭轮。他出生仅仅几个月的时候就被封为了殷王,后来又被封为冀王,成了冀王后,他改名李旭轮为李轮。在公元前681年的时候,他被封为豫王,改名叫李旦。李旦一生登基...

唐睿宗李旦为何会两次为帝?他的功与过如何评价

...且还有一次被建议作为皇太弟,最终还能够善终的,只有唐睿宗李旦能够做到了。作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因为不是嫡长子,所以在唐朝的政治环境中,想要拔得头筹做皇帝,还是非常困难的。后来因为武则天自己想要...

唐睿宗李旦为何会两次为帝?他的功与过如何评价

...且还有一次被建议作为皇太弟,最终还能够善终的,只有唐睿宗李旦能够做到了。作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因为不是嫡长子,所以在唐朝的政治环境中,想要拔得头筹做皇帝,还是非常困难的。后来因为武则天自己想要...

两次继位,三让天下

  说到历史上“两次继位,三让天下”的皇帝,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大唐王朝的第五任皇帝唐睿宗李旦。    唐睿宗李旦(公元662年-716年),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即最小的一个儿子,也是武则天

唐玄宗因何親手埋葬了自己開創的大唐盛世,以致晚年凄慘落幕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竇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載(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退位為太上皇,是唐朝在

唐睿宗李旦的功与过如何客观评价

唐朝历经三百来年,总共产生了二十八位皇帝,在这二十八位皇帝中,睿宗李旦可算是最为独特的一位皇帝了。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刚出生就被封为亲王,之后两次登基当皇帝,而且还有一次被建议作为皇太弟,最终还

李旦两次登基的故事

李旦登基睿宗李旦作为唐朝的的第五位皇帝,有两次登上皇位。第一次是因为母后武则天想要做皇帝,而李旦的哥哥李显不好控制。因此武则天废黜了中宗李显,让年仅二十二岁的李旦登基做了皇帝。李旦登基的时候,年龄刚好

李旦和太平公主关系如何 唐睿宗李旦桥陵

  唐睿宗李旦  李旦是唐高宗与武则天所生第四子,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因而深受唐高宗的喜爱。然而唐睿宗李旦在世人看来更像一个傀儡,他两即帝位,三让天下都是最好的证明。  李旦和太平公主关系如何  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