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处决死囚为什么要“秋后问斩”

Posted 学说

篇首语: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处决死囚为什么要“秋后问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代处决死囚为什么要“秋后问斩”

2、古代犯罪后,都是秋后问斩,为什么一定要在秋后呢

古代处决死囚为什么要“秋后问斩”

  “秋后问斩”一词中的“秋后”一般是指秋、冬两季。“问”在司法领域的本义是审讯,后来衍生出了“判处”的意思,而“问斩”就是指判处死刑。文献上还有“问绞”、“问徒”、“问遣”等一组词,其中的“问”也都是指判决。从字面上看,“秋后问斩”就是指秋、冬两个季节可以判处和执行死刑。“秋后问斩”还要从它的源流谈起。
  从现有史料上看,“秋后问斩”最初可能是一种司法习惯,或是一种理想中的司法原则。我们已知的最早谈及了这个问题的材料是《左传》。《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传》记载蔡声子在与楚令尹子木对话时,就有“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不倦,赏以春夏,刑以秋冬”的说法。这一段对话非常有名,它也是“楚才晋用”这个成语的出处。蔡声子说秋冬行刑是“古之治民者”的规矩,这种说法未必可信,因为古人一般都有崇古倾向,很多人经常给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贴上一个古人如此为之的标签,以使自己的观点看起来更为可信。此外,《十三经》中有一本专门介绍古代理想官制的叫《周礼》,它将理想的职官制度中的官位分为了天官、地官、春官(看清楚了,这一竖是竖下来的,宝盖头下面不是两个“口”)、夏官、秋官和冬官六种,其中的“秋官”就是“掌邦禁”的“司寇”及其下僚们。《周礼》是什么时候的书,学术界尚众说纷纭,从认为作于战国初的,到认为作于战国末的,再到认为作于西汉初的,说法很多。如果我们按照这些观点的上限,认为这是战国初写成的书,那么这就又是一条表明战国后期以前的古人已经存在将秋与刑法联系在一起的观念的重要证据。
  由于文献上的缺失,现在我们并不明确地知道这一时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司法习惯或司法观念。或许它与古代的祭祀风俗有关,或许渐冷的天气和飘零的落叶也确实会刺激出人对于死亡的通感。而到了战国后期,这一观念终于获得了明确的理论上的依据。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有一个很有名的阴阳五行的观念。按照现代历史学界和哲学界的普遍看法,哲学史意义上的阴阳的观念可能在春秋时就已经存在,而五行学说则应产生于战国时期。它们原本是独立发展,互无关系的两种不同的原始哲学理念。其中的五行学说首先开始尝试解释甚至指导政治实践。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孟秋纪第七》中就明确指出,根据五行学说,秋天,刑罚和犯人更配呢:“是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正平,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不可以赢。”这大概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给“秋后问斩”找出理论依据的古代文献。阴阳学说从战国末期开始逐渐显露了一点要与五行学说发生联系的倾向。
  到了西汉董仲舒的时期,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彻底实现合流,一起被吸收进儒家学派,构成了中国古代官方世界观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而它们所主张的在秋天行刑的理念,也逐渐从一种习俗或理想中的观念,转为国家法律正式规定的司法制度。《后汉书·郭陈列传第三十六》中记载,汉初的司法风俗是“萧何草律,季秋论囚,俱避立春之月”,后来将制度规范为“断狱报重,常尽三冬之月”,到了东汉元和二年,行刑时间又改成了“冬初十月而已”。上面引文里的“季秋”就是秋天的最后一个月,“论”、“报”则都指判决。这里谈到的三个行刑时间都属于“秋后”的六个月的范畴,但外延各有不同。这开启了古代行刑时间的一种常态。
  此后历代,可以判处并执行死刑的时间不断地有所调整,但无论如何变化,基本是限于秋、冬的六个月里面的。这里还有一条规律,就是极少会有时代会把春节所在的阴历正月划入可以行刑的时间里面。这一点,即使不用阴阳五行学说去附会也很好理解,毕竟大过年的,谁愿意去杀人嘛。除此以外,各种重要节日也经常被要求不许行刑。皇上、衙门老爷和刽子手也还都是想过个节的。过节时一般会有电商促销,大家买买买都忙不过来,谁有闲心去砍头嘛。
  在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渐趋定型,一般的死刑案件都要报请朝廷核准才能执行。而秋冬行刑的规定也就由此拥有了制度上的实际意义,给了皇帝和朝廷一个集中复核死刑的时间。那些被初判死刑,等待复核的死囚被称为“监候”,不过“监候”这个词还有其它义项,在文献中看到时要加以甄别。死刑复核制度传到清代,就诞生了着名的秋审制度。这项制度的最后一步是皇帝亲自调看所有上报待核的死刑案件卷宗,凡有他认为确实应该死啦死啦的的,就在犯人名字上划个勾,称为“勾决”。皇帝划不划这个勾,除了与案情本身有关,和他当时的心情关系也很大。而这个勾一旦划上,很快就会有一颗人头落地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春秋》决狱”是说用《春秋》这本书上的判例和微言大义来处理刑事案件,“秋后算账”本义是说地主们秋收后和佃农们计算一年的账目,或债主在秋收后去讨钱。这两个词和“秋后问斩”看起来有点相似,但其实它们之间是很清白的,并没有什么不清不楚的关系。 
古代死囚处决

古代犯罪后,都是秋后问斩,为什么一定要在秋后呢

秋后问斩还施展出统治者的心思。古代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时傍边也只有秋后才得以稍事休闲,这个时候,处决犯罪之人,能够让这些通俗老公民获得警示,让这些农民投鼠忌器,对国度司法心存敬畏。并且刽子手在处决罪人的时候,多半会选择人多密集的场合,好比菜市口、城门口等处所,以便更多的人看到,警告他们不要犯罪。

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项对死囚执行的司法根基都被历朝历代沿用了下来,一向到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秋后问斩被写入了国度的法典内。当然,古代的人不像我们现代人,知道地球是圆的,他们认为,古代秋分事后,白日变短,夜间变长,这是一种神的暗示,是以,在这个事件,杀掉那些亡命之徒,是最能蔓延公理的。在这里,我们要解说,不是悉数的死囚都邑被执行秋后问斩,那些果然作乱的人除外,他们都邑被执行斩立决。

原创 刘禅娶了张飞2个女儿,为何不娶貌美的关羽之女?有4个重要原因

在明清时期,死刑也被分为立决和秋后决。也就是电视剧里常说的斩立决和斩监候。在这时秋后问斩称为相对斩立决而言的一种缓期执行。明清的判决书里都注清楚是斩立决照样秋决。是以,这种秋后处决轨制也被看做是现代死刑缓期执行的发源。此外朝廷选择秋后执行死刑的原因或者也有警示的感化。因为古代是以农耕为主,秋收今后农民都对照有时间,此时执行死刑会有更多公众有时间旁观,可以更好的起到宣传和警示感化。

春夏是万物苏醒,朝气蓬勃的季候,上天的意思让万物生长,不该该妄动杀念,以免触怒上天降下灾祸。秋冬是肃杀的季候,秋后问斩,相符上天对万物的放置。古代对于判处死刑的罪人,也是需要核审的。因为古代交通掉队,檀卷上报审核鄙人达,也是需要必然时间,所以每年都在立秋后对死刑犯行刑。同时立秋后公民根基都能休闲下来,对死刑犯进行行刑,能够让更多公民见证,起到更好的震慑感化。但对于那些大逆之罪,一样都是立刻执行,不消比及秋后。一则是表达统治者的极端不满。二则也是透露天理不容。

相关参考

真正的原因这么狠毒? 为何要午时三刻处斩

我们经常能听到电视剧中对于囚犯的处决,有的是秋后问斩,而问斩时又要等到午时三刻才能行刑,这有什么讲究还是规定,或者是用意呢?下面小编带你们扒一扒为何要午时三刻处斩的真正的原因。汉代开始规定,除了像谋反...

为什么古代死刑都是要秋后问斩

【秋后问斩是顺应天道的体现】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视天理循环的,尤其是在人生死之事上更是注意,哪怕是作奸犯科的犯人,一般认为在夏春之际是万福复苏,勃勃新生的时期,在这个时候不适宜取人性命,而且在这个时候

古代奇闻异事: 秋后问斩后无头存活十几年

多数人都相信世界上有神鬼之说,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说法。在我国古代就有这么一个离奇事件,有一个刽子手的朋友犯了王法,被判秋后问斩,朋友很害怕,就问刽子手:砍头后我就死了?会不会很疼?刽子手为了安

秋后问斩后无头存活十几年

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则民间传说一起来看看吧。多数人都相信世界上有神鬼之说,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说法。在我国古代就有这么一个离奇事件,有一个刽子手的朋友犯了王法,被判秋后问斩,朋友很害怕,就问刽

秋后问斩后无头存活十几年

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则民间传说一起来看看吧。多数人都相信世界上有神鬼之说,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说法。在我国古代就有这么一个离奇事件,有一个刽子手的朋友犯了王法,被判秋后问斩,朋友很害怕,就问刽

马上就要秋后问斩,一老头无意中感慨了一番,不料主审官立马改判

明朝时期,曾有一个叫做王振的宦官,在朝内结党营私,打压异己,很快便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借着朝廷内的权势,王振做事都是横行霸道有恃无恐,许多人对此心怀不满,但都是敢怒不敢言,一些公开批评他的大臣,王振经常

古代死囚有最后一餐

现代若要执行枪决前,都会给死刑犯吃最后一餐,吃得食物也相当丰盛,在古代也有这种习惯,处斩犯人前会先送上一碗「断头饭」,当犯人看到这碗饭就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不过看到碗中有这种食物,就会特别感谢官府。历史

古代的死囚能回家过年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的死囚能回家过年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转眼间就2020年,算算日子,只有10天就要迎来我国的新春佳节,想必各位读者朋友们已经买好回家的车票了,“熬”完这几天,就可以回家和亲人

由朱棣开创 ”热审制度”入手,来看明代在司法领域的人性化

01古代的审讯大多是抓住罪犯之后就当庭审理解决问题,之后就把罪犯扔到监狱里任其自生自灭了,如果是死刑还好,熬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秋后问斩,不用在监狱里受罪。可能一些朋友就会问,为什么说「”死刑反而还好”呢

揭秘古代死囚的最后时光 死刑重诛心

古代死囚有无亲属见面权?执行死刑前又有哪些比较人性化的待遇呢?“十恶”大罪判了死刑杀“无赦”我们常说的“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貌似合理合法,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古代死刑的判决,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即“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