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国共两党将领哪位歼灭日军人数最多?
Posted 日军
篇首语: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抗战时国共两党将领哪位歼灭日军人数最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抗战时国共两党将领哪位歼灭日军人数最多?
1946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第一次把自由勋章授予一位中国人,他就是中国抗日第一战将、歼灭日军最多的薛岳将军。他在抗战期间指挥的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10余万人。张治中将军称其为“百战名将”。曾经是老战友也是老对手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对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大力称赞: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三立,盛名当永垂不朽。薛岳,字伯陵,出生于1896年12月27日,广东韶关人,原名薛仰岳,因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薛岳父亲为其起名为仰岳,希望他能像岳飞一样,成为民族英雄。他后改名为薛岳,寓意不仅仰慕岳飞,更要身体力行。他父亲非常重视对儿女的培养,他时常教导儿子要立志习武,长大精忠报国。薛家家训就是:克复汉族,惟武是尚,经生坐谭,无当大局,亟需习戎,以应时变。可见父亲对儿子的迫切希望。
薛岳是抗战期间唯一被喻为抗日“战神”的将领,官授陆军一级上将。他历任贵州省主席、抗日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主席等职。
1921年,26岁的薛岳任职大元帅府警卫团第1营中校营长。此时,孙中山与陈炯明的政治分歧,几经波澜,最终彻底分裂。同年5月4日,孙中山以陆海空军大元帅名义下达北伐令,薛岳随孙中山赴广东韶关。不料陈炯明部下突然发动兵变占领广州,并向孙中山致电,要求恢复陈炯明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职务。6月1日,深知陈炯明不会加害于他的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毅然回到广州,准备劝服陈炯明及其部下,但是无人响应。孙中山此时在广州已经没有任何权力了,但是陈炯明部下嫌其赖在广州不走,索性决定使用计谋赶走孙中山。
6月15日傍晚,率警卫营护卫孙先生夫妇下榻粤秀楼的薛岳收到情报,陈炯明部下叶举计划当夜采取军事行动。他马上告知孙中山秘书林直勉、参军林树巍,请他们火速通报孙中山,并请先生乔装成出夜诊的医生,趁天黑通过陈军哨站,直奔广州天字码头,登上永丰舰。
当晚,陈炯明所部叶举果然对总统府采取军事行动,集结士兵2万多人,而驻守大元帅府的警卫部队只有800多人,情况十分危急。然而薛岳指挥若定,将宋庆龄平安地撤离到永丰舰与孙中山会合,并率所部以少敌众击退对方多次攻势。
期间陈炯明部下向孙中山提出谈判要求,鉴于北方徐世昌已经下台,请孙中山兑现当初他与徐世昌一齐下台的诺言,被孙中山拒绝。孙中山仍然坚持留在中山舰上,与岸上的陈部交火。他迟迟不愿意离去,因为他期望广州城内很快发生他所期待的变化,以及能够获得广州民众舆论的支持,可惜陈炯明民望甚高,当地很多舆论指责孙中山向广州城内发炮,杀害无辜市民。根据梁基永先生发表在《羊城晚报》2011年11月13日B0版的一篇文章《“孙大炮”名不虚传》,将当时发炮细节描述如下:“船驶到白鹅潭中央,孙下令开炮,由于没有海军总长的命令,加上顾虑伤及城内民众,船上没有人敢动手,据文献记载,孙中山‘亲发数炮’,又督促炮手连发七十余炮。--孙中山早年被人称为‘孙大炮’,这下子,倒真是名下无虚了。但孙放炮后,陆上部队并没有响应动手。”
陈炯明部下其实也并无心攻占总统府,双方的大元帅府战斗不温不火地打了三天三夜,直到18日晚,薛岳率领残存的200多名士兵突围而去。薛岳这一仗,以寡敌众,成功帮助孙中山、宋庆龄脱险,令孙中山刮目相看。
众所周知,“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日军倾注兵力最多的战役。据战后搜集的日军情报文件证明,日军在此役部署兵力时已经捉襟见肘,连日本本土仅留的一个近卫师团,也待命随时增援武汉大战。
1938年7月,日军开始进攻武汉外围。大战总司令为x俊六大将,投入陆海空三军35万兵力,调动飞机500余架,军舰120余艘,增调40万大军配合作战。作战经费是日军侵华以来所有战役中最高的一次,高达32.5亿日元。日军大本营陆军部文件记载:“陆军为武汉作战倾注了全力,没有应变之余力。”8月22日,日军大本营下达188号、参谋总长第250号命令,做出两点指示:首先,务必攻占汉口附近地区;其次,把蒋政权逐出中原。日本天皇的命令明确表示:“此次大战所期待的是使蒋政权降为地方政权。”
国民政府方面也严阵以待,全国总动员调集全部海空军,统计有战舰40余艘、飞机100余架、陆军120个师总兵力约110万人。蒋介石亲临一线指挥,并在中央广播电台发表讲话:“中国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压迫到最后限度,中国军队为了民族之生存,决心在武汉地区与日军决一死战。抗战爆发以来,已经作战的经历,足以证明在阵地战上我军力量之坚强,将士作战之勇敢无畏。”
此次战役是冈村宁次和薛岳的对决,号称“三羽乌”之一在日军界享有极高声誉的日本陆军上将冈村宁次,遇到薛岳将军却飞不起来了。
薛岳负责指挥九江至南昌以及鄱阳湖周围战事,在德安、瑞昌、庐山地区部署了7个军的兵力,摆出“反八字形”的阵势,静待冈村宁次的第11军来犯。
两军很快进入对攻战,你来我往,互有胜负,呈胶着战,由于中日两军双方在每个山头、每个村庄都要反复搏杀,甚至一日数易其手,致使前来助战的日军飞机因双方绞成一团而不敢投弹。薛岳所部借此机会,戏弄日军。有几次日机空投弹药和粮食时,第4军和第74军的官兵在白布中间贴上红布圆心,制作假日军旗,铺在地面,引诱日机将给养空投到我军阵地上,使日军供给陷入混乱。
8月3日,日军第106师团沿南浔铁路南下进攻南昌,在金官桥遭到薛岳部队迎头痛击,薛岳严令参战部队不能逃跑,否则枪决!日军随后以战车、飞机和大炮配合步兵强攻,兼以施放毒气,都不能逾越阵地雷池半步!战斗打得十分惨烈,持续到15日,双方均死伤惨重。据后来缴获的敌军日记记载:“几次进攻中,庐山上的迫击炮弹如雨点般从天而降,皇军大受威胁。”有士兵在日记里写道:“庐山是支那名胜之地,‘不识庐山真面目’名不虚传,皇军在此遭到支那军精锐部队第19师的坚强抵抗,前所未有的激战,中队、小队长死亡很多,战斗仍在艰苦进行,与家人团聚的希望是渺茫的。”
日军虽然装备良好,但数量有限,尤其是兵源补充困难。战斗进行到9月下旬,薛岳审时度势后,决定与日军相持到底。他指挥第十五集团军在汨罗江南岸运用诱敌深入战术,一次就歼灭日军2000余人。这一下,忧愁的跷跷板重心倒向了冈村宁次。他苦着脸思考着对付中国军队的良策,越想越觉得拖下去凶多吉少,伤亡会更大。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此次出征作战,碰到的是一个硬钉子,这个对手不好对付。因此,他决定撤退。10月5日,全线撤退的命令下达后,日军慌张后退。
随着当地气温不断下降,冈村宁次站在庐山的峻岭峰峦上,看到自己部队被薛岳所部像春藤一样缠住毫无进展,于是决定撤退。
薛岳下令各部队于10月6日开始猛攻,这次反攻一直持续到10日才结束。除日军10师团有千余人逃脱之外,其余日军万余人全部被歼,俘虏300余人。这是中国军队自抗战以来首次全歼日军一个师团,而一直到武汉保卫战结束,日军最终也未能全歼我军一个师。
武汉保卫战,第74军打出中华儿女的骄傲,全国民众欢欣鼓舞,田汉作词、任光谱曲,创作了74军军歌,激励更多的抗日英雄。“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欧战爆发。日军为适应新的世界战争局势,决定加速解决对华战事,第一次长沙会战在这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拉开了帷幕。
薛岳将军因为长沙会战而家喻户晓,但很多人不知道,薛岳将军求战心切,为了争取蒋介石抗日的军令,竟然不听从蒋介石的电话命令。
1939年秋,蒋介石对第一次长沙会战高度重视,几乎每天都会与薛岳通电话商议军事。为了争取蒋介石“对日寇迎头痛击”的军令,薛岳那一段时间几乎每次与之通话都会表达自己坚决抗敌、死而后已的决心。蒋介石开始还耐心地与薛岳通话,劝他“稍安勿躁,静待时机”,后来看到薛岳犟脾气上来了,就索性不再理会薛岳的电话了。
求战心切的薛岳,心急如焚,灵机一动直接打电话给宋美龄,他说:“请转告委员长,敌人再敢向我长沙逼近一步,我就要立即开打了!”
宋美龄立即将此话转告蒋介石,这回轮到蒋介石着急了,他连续向薛岳打电话,但薛岳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听电话,还让参谋人员回话说:“薛长官上前沿阵地了,不知道何时能回来。”此时,薛岳已经打响了长沙会战的第一枪,并慨然立下军令状:“如果湖南战胜,是国家和委员长之福;如果战败,我就自杀以谢国人!”
当时日军成立了对华派遣军司令部,西尾寿造为总司令,板垣征四郎为总参谋长,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负责战地指挥。日军全力出击,动用了6个师团地面部队及两个大队的海军陆战队共10余万人,海军出动12艘兵舰和100艘汽艇,空军则出动100多架飞机。
国军方面,由薛岳代第九战区司令,罗卓英为前敌总司令,在湖南集中了5个集团军,共14个军,总兵力近18万人。
薛岳当时向全军号令:“我若在战斗中阵亡,立即由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将军替代我指挥战斗,各级军师旅团,直到营连排班,都要明确,第一号指挥官若阵亡了就由谁来接替指挥,军人为保卫国家而沙场捐躯,死而无憾。”
1939年9月17日,日军分四路向长沙进攻,水陆齐发。9月23日,日军调集80门重炮瞄准新墙河南岸、王街坊、七步塘等,向国军阵地发起猛攻,5000名日军强渡成功。薛岳急命守兵坚守碉堡,不能再让日军前进半步。日军进攻受阻后放飞装有毒气的气球,居高临下指挥炮兵射击,继而施放毒气,接着又派飞机狂轰滥炸。这一波攻势之后,6000名日军蜂拥而至向前冲锋。没有戴防毒面具的国军战士们纷纷中毒,但仍坚守在充满毒气的阵地里。他们与戴着防毒面具的日军展开生死搏斗,新墙河上漂满了浮尸,鲜血染红了河水。激战多时,终不敌日军,被迫撤退。国军第60师撤到汨罗江新市南岸一带集结。
9月26日,原本退到汨罗江一线的国军,依薛岳所定作战计划缓缓退后,这并未引起日军的怀疑,日军第3师团不知是计,一路向前进逼湘阴,第3师团前进到栗桥,第13师团直抵福临铺。国军一路佯装败退,实际在配合友军随时准备“瓮中捉鳖”。到10月2日,薛岳一声令下,以逸待劳的国军终于开始全面反攻,猛烈围攻日军,毫无准备的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据何应钦《八年抗战》的描绘,我军跟踪追击,加上当地武装民众群起协同作战,敌人望风崩溃,死伤4万人上下。到了10月6日,我军恢复阵地秩序,并继续朝岳阳进攻。
“长沙会战碑”碑文所记:“鏖战二十四昼夜,遂奏肤功,歼寇四万,长驱三百里。”蒋介石得知后,喜出望外,在一次演讲中说:“自从月初湘北战争以来,我国抗战局势,已临到胜利的一个大转变,国际外交形势,亦随之一天一天好转。”
但是,第一次在长沙受到重挫的日军并没有放弃侵吞我领土的野心。1941年9月,日军卷土重来,出动陆海空总兵力12万余人。此战日方吸取第一次长沙会战战线过长、补给不畅的教训,强拉中国民夫15万人修筑从湖北通往长沙的道路,以疏通战时运输线。
第二次会战前,薛岳就判断:日军吃过瓮中捉鳖的苦头,第二次打长沙一定会采用新的战术,他断定日军一定从湘北方向单刀直入。不出所料,日军主力从湘北进攻。薛岳灵活运用他拿手的“天炉战法”--薛岳把大部队预置于侧翼,只是以非主力兵力与日军接触,假装正面抵抗,且战且退,引诱日军主力进入汨罗江以南、捞刀河两岸一带。一直到日军先头部队已逼近长沙,日军便衣队甚至渗透进长沙市区,薛岳率领的国军主力仍隐忍不发,按兵不动。
9月29日子夜,日军第4师团、第13师团先头部队正准备包围长沙城郊,薛岳突然发动攻击,如同拉满弓弦突然将箭射出。他命令预先埋伏的两个军向日军发起猛攻,另两个军由浏阳河两岸攻击日军的侧背,然后调动5个军向万家铺、新安铺之线急进,在日军撤退的必经之路设伏。
9月30日,薛岳再出招,命令第11、12挺进支队紧急将杨林街、长乐街道及新墙市道彻底摧毁,以此斩断日军退路,合围态势形成。10月1日,薛岳下令总攻,以逸待劳的国军将士奋勇向前不断冲杀,一直处于急行军状态的日军早已兵疲马困,渐渐不支。在战斗间隙,只要稍有休战调整的机会,日军往往倒地就睡。而此时却是薛岳的国军敢死队大显身手的时候,许多日本人尚在睡梦中,便被国军敢死队员手刃。日军夜里不敢睡,白天精神不济,作战时昏昏沉沉,不断遭到国军的追杀及沿路的游击袭扰。日军在“天炉战法”的熔炉内再也无法组织有效反攻,最终溃退而去。
薛岳的“天炉战法”在长沙会战中大显神威。冈村宁次亦不由得发出“撼山易,撼薛将军难”的哀叹。第二次长沙会战虽然获胜,但由于敌众我寡,国军损伤仍然很重,堪称“惨胜”。据薛岳提供的数字,我军伤亡59000人以上,日军死伤4万余人。
1941年12月19日,珍珠港事变发生后的一个多星期里,日军不甘心前两次无功而返,又趁珍珠港奇袭大胜的势头,再次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战前薛岳向官兵下达命令:“第三次长沙会战,关系国家存亡。岳抱必死决心、必胜信念。”此会战持续29天,国军伤亡官兵29217名,日军遭逢更重大的惨败,伤亡万余人,据说光是清理战场时焚烧的尸体就烧了好几天。这也是抗战以来的大会战中,日本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中方的一次。
1942年1月24日,薛岳因为几次长沙会战赢得了军人的最高荣誉,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蒋介石称:“长沙会战大捷之意义非比寻常,予敌人战略之打击也影响深远,尤其薛长官以下各军、师、团、营、连长,以迄全体官兵人人抱定必死的决心,才能缔造此一光荣之胜利,不仅可以告慰全国民众,而且也可以告慰世界友邦。”1946年10月10日,美国向薛岳颁发“自由勋章”,表彰他在抗战期间的卓著战功,薛岳享誉中外。
薛岳退居台湾后,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中国国民党改造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和“行政院政务委员”等职。蒋介石一直对他很尊重,薛岳性格耿直,有人亲眼见他与蒋介石争吵后拂袖而去还碰倒一个花瓶,蒋介石对脾气上来的薛岳也无可奈何。蒋经国上台后对薛岳更是执礼甚恭。薛岳在台安度晚年,多半闲居在台湾南部嘉义乡间,过着闲云野鹤、与世无争的半隐退日子。1998年5月3日,他在台湾因病逝世,享年103岁。
薛岳将军戎马一生,大丈夫气概义薄云天,不愧为人中豪杰、国之英雄。后人评价道:英烈匆匆过,功绩代代传。民族大义在,中流砥柱魂。传奇人生百余载,功过留与后人谈。国有伯陵战长沙,便得猛虎守疆土。
抗战日军将领
胡琏抗战时居然能两次戏耍日军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一恒独步,无授权禁转! 胡琏,国民党军陆军上将,其人在国民党军中的威名同任何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相比也毫不逊色。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足智多谋,不惧强敌,置生死于度外的中华铁血军人风格,永远值得后人景仰。 [国民党军陆军上将胡琏] 胡琏是陕西渭南市人,生于1907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正式进入军营为伍后,屡立战功。淞沪会战结束,胡琏遵照国民政府军政部的命令率领部队,且战且退,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这在当时国民党军因淞沪会战失利、特别是首都南京沦陷后弥漫在部队里的悲观失望情绪相反,这一切都表明胡琏带兵有着和国民党军军官的不同之处。1938年3月,胡琏接到命令率部在安徽九华山拒敌,具体任务是掩护国民党军海军特种大队,在青阳县至上游的长江见面上埋设水雷,炸毁日军军舰和运输船,以有效切断日军补给,迟滞日军对武汉和长江中上游城市的进攻,此时的胡琏已经担任国民党军第十一师副师长。 安徽九华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圣地,地处安徽池州青阳县境内,位于长江南岸,岸边山坡众多,周围河网交错,树林茂密,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胡琏带领第十一师官兵进驻九华山后,他知道决不是和官兵们来享受这里清新香甜的空气的,更不是悟道参禅。军人的职责,以及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使胡琏明白此刻是要他带领第十一师官兵是要在这里摆开战场,尽最大限度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炸毁日军军舰,保护抗战大后方的安全。 [淞沪会战国民党军阵地] 胡琏把第十一师安顿好,就领着部下下山进行侦查,他深知早在第十一师来到九华山之前,日军已经占领了青阳县城,至于日军为何不在九华山驻军是有原因的。由于青阳县城距离九华山20公里,道路崎岖,山高林密,行走困难,从青阳县城来回一次九华山往往就需要一天时间。再说九华山毫无战略展价值,日军更苦于兵力不足,在此设岗只有一个死,傻子也不干的事情,更何谈狡猾的日军呢,如此这般,侵略者也只是到九华山转了一圈,只好无奈的撤回青阳县城。 担负守土有责,驱逐日寇这一神圣使命的胡琏将军,决没有这样的想法,在他心里只有把日寇赶出国门才是唯一的心愿。当他和部下经过一番打扮就下了九华山,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江边。在过江的简易码头附近,胡琏发现日军不仅派有重兵把守,还在隐蔽处都修建了碉堡,碉堡的射击孔分别面向长江江面和开阔的岸边,一旦发现情况,就可立即开火。 如何才能保证海军特种部队在长江布雷时不被日军发现呢,胡琏苦苦思索着最佳方案。还终于让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胡琏看到日军对当地渔民下到长江里捕鱼工具几乎都不检查,任其行进。何不让海军特种部队布雷的人员都装扮成「 ”船夫”「 ”渔民”乘机混在当地的渔民中,把水雷用渔网之类的捕鱼工具掩蔽起来运上船不好么。忽的,胡琏又发现江岸边山高林密,沟壑相邻,便于隐蔽,再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对日军碉堡进行袭击,进一步分散日军的注意力,把日军对付江面的火力引开,不更是一招好棋,这样,就更能给运送水雷上船的特种作业队赢得时间。胡琏回到司令部把自己的计划告知与会人员,都齐口称赞这个办法好。 胡琏为了保证计划顺利实施,他主动去做当地渔民的工作,渔民们见是为了打鬼子都二话不说主动配合。因为自日军占领青阳县后,对他们辛辛苦苦打上来的极其美味的长江鱼虾,强买强卖,还经常分文不给征集他们的渔船运送各种物资,早一天把这些畜生全杀光才解气。渔民的事情落实好,可谓成功了一半,把掩护的战打得好,打得漂亮才真的是珠联璧合。 [胡琏在做战前动员] 为了保证这次水雷布置成功,胡琏亲自带队下山,兵分两路,自己带领担负掩护作战的人员到了指定位置,迅速向日军江岸碉堡发动攻击。另一路是负责在江面上布置水雷的特种作业队,在渔民的配合下登上渔船向江面行动。当胡琏带领的负责掩护的部队在江岸上向日军的碉堡发动攻击,战斗素养极高的日军被胡琏的进攻一时摸不着头脑,碉堡里所有的轻重武器和全部的注意力,不由分说全部集中到江岸开火的位置。碍于茅草齐腰和树木参天,日军不敢贸然出击,担心一旦分兵攻击,国民党军会趁虚而入那后果不堪设想。可是,他们哪里知道胡琏唱的是哪一出呢,目的就是要把日军碉堡的火力吸引过来,好让去江面布雷的兄弟放心大胆的把那些铁西瓜埋伏好。 当胡琏从望远镜里看到弟兄们把水雷全部埋设就位,都全部上岸到达安全地带,一声令下停止射击,迅速带领队伍撤出阵地。打得热火朝天的日军见对面枪声停止了,以为国民党军被打跑了,可以放松放松喝口水了。谁知,还没开心一会,就听到江面上传来剧烈的爆炸声,一艘又一艘日军舰和轮船葬身江底,这时候的日军方才知道中了计。 同样的计策不能再用第二次,可胡琏为了麻痹日军,隔一段时间又开始故技重施,这次日军接受了上次教训,不在全力以赴对付江岸,分出一部分火力和兵力死死盯住江面。没想到的是,枪声停止后,胆战心惊的日军在煎熬中并没有等到他们所期望的爆炸声,这才放下心来,感觉那一次日军军舰和轮船挨炸是碰上了以前国民党军布设的水雷了,那些挨炸的家伙只怪他们纯属运气不好。 敌人的麻痹是战胜对手最好的时刻。胡琏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一改白天对日军江岸碉堡的骚扰、袭击,这次他利用晚上准备乘着夜色的掩护,组织一次更大规模的布设水雷的行动。随着胡琏一声令下,又开始向日军碉堡射击,出于本能反应的日军这次也积极配合,所有的人员都全部看向江岸,以轻松的心情看着子弹出膛时那绚丽的火光。真的让他们根本感觉不到的是,此时,一个个抬着「 ”渔网”的「 ”渔民”,一路小跑着到了江边,解开缆绳迅速的荡起双桨向江中心划去,又放心大胆的在江面上种铁西瓜了。当胡琏看到约定好的信号后,一句停,部队急速撤出阵地。打的正兴起的日军,还沉浸在欣赏夜色战火的回味中。突然一声又一声爆炸声传来,让他们惊得目瞪口呆。因为随着爆炸声过后,一艘又一艘日军舰和轮船又沉到了江底(至今,因为各种原因还有许多被炸毁的日军舰船没有成功打捞坐落在长江江底,静静的诉说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和我国军民团结抗日的决心)。 在胡琏的精心组织和相近友邻部队的配合掩护下,国民党军海军特种部队在1938年一年内于长江青阳县到九江江面,总计炸沉日军舰船60余艘,不仅有力的支援了武汉会战,更迟滞了日军沿长江而上的进攻计划。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相关参考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一恒独步,无授权禁转!胡琏,国民党军陆军上将,其人在国民党军中的威名同任何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相比也毫不逊色。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足智多谋,不惧强敌,置生死于度外的中
孙立人(1900.12.8-1990.11.19)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汉族,抗日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一军军长,被欧美军事家称作“东方隆美尔”。是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
武汉失守后,1938年11月下旬,蒋介石在湖南衡山召开的南岳军事会议上宣布:「”二期抗战,以游击战为重点”。国民党为了开展敌后游击战,做了诸多的努力。国民党军队在敌后坚持了5年左右,结果几十万国军近一
核心提示:“在担任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前,我的祖父(崔可夫元帅)已经到过中国3次。”尼古拉·崔可夫告诉记者,他从小和爷爷一起生活,常听爷爷说起在中国的故事。1926年,崔可夫作为外交信使首次来中国,到过
核心提示:按照陈赓的指示,陈涛当上了情报班长。他晚年敬佩地回忆说:“确如陈司令员所估计的,情报班成为我们观察敌人动静的视孔和与其进行情报斗争的基地。”陈涛和情报站中的情报人员,在临汾地下工作了5年,他
核心提示:当办事处驻房着火时,叶剑英的警卫员范希贤叫醒了叶剑英。危急时刻叶剑英没有立即逃命,他首先想到的是赶快把周恩来叫醒。叶剑英不顾个人生命危险爬上二楼跑到周恩来住室大喊:“着火了,快快起来!”并连
抗战时国军将领最无能的是谁?也就是总打败仗的那种总打败仗的将领至少在打仗,真正无能的是那些不打仗的。国民党当中的将领谁是最厉害?国民党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头帅应该授予何应钦,此人一生追随老蒋,最后官至陆
抗战时,中国百姓有了这个 ”护身符”,才能安全躲避日军的杀戮
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之所以让人痛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日军在侵华期间惨无人道的对中国人的屠戮了。但是大家也知道,中国的人口是非常多的,如果日本人把中国人全部杀死,他们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因此在侵华时期
核心提示:参加过那么多战斗,但是具体战斗也不爱讲,别人倒有时讲给周坚听,比如,抗日战争时期120师和北方局没有被任何一次日本鬼子扫荡围堵过,历次扫荡、合围,没围住过,都提前突围了。后来有些警卫员也跟周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正式对英美宣战。在中国战场,原先上海由英美把持的公共租界再也难以保持独立的地位,很快沦为日军铁蹄之下。至此,整个上海都处在了日军的掌控之下。但是国人并没有屈服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