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孙中山生平及轶事

Posted 遗嘱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伟人孙中山生平及轶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伟人孙中山生平及轶事

2、历史人物 魏知古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及人物评价

伟人孙中山生平及轶事

一、伟人中山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幼名帝象,读书时取名文,号日新,字德明,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
  孙中山幼年时爱听老人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少年时代在美国属地檀香山先后就读于英美教会所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和奥阿厚书院。1883-1886年,孙中山继续求学于香港拔萃书室、域多利书院。毕业后,他先进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习,后来转入香港西医书院(这所学校后来并入香港大学〕学医。在校期间,他不但努力攻读医学,而且还广泛研读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军事、科学书籍,并结识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
  1892年7月,孙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绩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曾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他的医术精明,而且对贫穷病人免费治疗,因此,行医“不满两三月,声名鹊起”。
  1894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被置之不理。同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接连失败,孙中山进一步认清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愈发坚定了救国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次年1月,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因事泄而失败,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将他作为重要国事犯到处悬重赏通缉。此后他在海外16年,先后5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
  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使馆诱捕后经他的老师英国人康德黎营救脱险。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起义有1907年5月的黄冈起义、6月的七女湖起义、9月的防城起义、10月的镇南关起义、1908年2月的钦州起义、4月的河口起义,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以及1911年4月27日(阴历3月29日)的黄花冈起义,加上1895年的广州起义和1900年的惠州起义,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领导了10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却唤醒了中国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在美国闻讯,立即在欧美各国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各国的支持,并于同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29日,在南京举行的17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了临时参议院,公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立宪派和其他旧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以及革命党人的妥协态度,孙中山被迫于1912年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荐袁世凯以自代。3月8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职。
  袁世凯上台后,逐步实现其变共和为专制的阴谋。1913年3月20日,他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4月,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发动了二次革命,江西、南京、上海、四川等地先后起兵讨袁,但因国民党内部涣散,在袁军的进攻下,不到两个月先后失败。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亡日本。1914年7月,他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被推举为总理,继续领导反袁斗争。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东京结婚。同年12月,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公然称帝。12月25日,爱国将领蔡锷首先在云南举起了讨袁护国的旗帜,各省纷纷响应。袁世凯被迫取消了帝制,在举国人民的唾骂中一命呜呼。袁世凯死后,中国仍处于各派军阀割据混战的动乱局面。张勋复辟事件发生后,孙中山立即举起护法旗帜,号召国会议员南下护法。1917年9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上,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军政府成立后,滇、桂军阀通过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山。1918年5月4日,孙中山向非常国会提出辞职,离粤赴沪。自此到1920年11月,孙中山在上海完成了《孙文学说》、《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箸述。
  为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1919年10月,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此时,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已经爆发。1920年10月,在孙中山的督促下,陈炯明率粤军攻克广州。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新护法军政府。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成立正式政府。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二次护法运动又告失败。此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初驱逐陈炯明后,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并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邀请苏联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帮助中国革命。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同年10月在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国事,终因积劳病剧,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二、孙中山自选墓葬地
  中山陵建于南京紫金山,是孙中山先生生前自己决定的。
  关于孙中山自选墓址,见于史料记载的,最可靠的是他的德国医生克礼于1925年3月12日,即孙中山逝世的当天所发表的孙中山病逝报告。这份报告说:"孙中山昨日下午发表其对于诸事之最后嘱咐,并曾告孙夫人,愿如其友人列宁保存遗体,且愿葬于南京。"1925年3月16日的上海《民国日报》报导孙中山临终前与汪精卫的谈话中,更明确的提出"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
  孙中山是广东人,逝世于北京,为什么要选中南京紫金山作为自己的墓地呢?对这个问题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多次到过灵谷寺,该寺的住持老和尚向他推荐了这块宝地。孙中山是一位接受过西方科学思想的民主革命家,不会迷信风水,何况如果不是孙中山自己先说起,老和尚也不会无端向他推荐墓地,这一说法不足信。
  还有一说是: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与胡汉民、郭汉章等人到紫金山打猎。他看到这里背负青山,前临平川,气势十分雄伟,曾笑对左右说:"待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杯土,以安置躯壳尔。"这种说法确有其事,但是,紫金山雄伟的气势并不是孙中山所以要葬于此的根本原因。
  孙中山一生奔走革命,五次环行世界,到过许多地方,偏偏在南京逗留的时间并不长。然而孙中山在南京的时期,正是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创立的阶段,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虽然只有短暂的三个月,却是他的理想,他的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三个月,因此,孙中山对南京怀有深厚的感情。当时南京还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下,革命尚未成功,孙中山要葬于南京,正是要鼓励同志继续努力,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其寓意是深远的。孙中山自己在临终前与汪精卫谈起要葬于南京时就指出:"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这就明确指出了孙中山要葬于南京的根本原因。

三、孙中山铜像二三事
  在中山陵的藏经楼前,屹立着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中山先生身着大礼服,内穿西式马甲,颈系领带,作演讲姿势,神态安祥自信。这尊久为南京人民所熟悉的铜像是孙中山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赠送的。
  梅屋庄吉是日本长畸市人,早年在厦门、香港、新加坡等地开设照相馆和电影院,以后返回日本,从事电影摄制业,成为日本电影托拉斯董事。
  1895年,梅屋庄吉在香港时经孙中山老师康德黎介绍认识孙中山,自此,他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孙中山发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迫逃亡日本,就曾住在梅屋家中,受到梅屋夫妇的周密保护和悉心照料。1915年10月25日上午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举行了结婚典礼,下午,他们在梅屋庄吉家里举行茶会,招待友人。孙中山先生和梅屋庄吉,宋庆龄和梅屋夫人,还分别结为义兄和义姐妹。当时,孙中山在东京结集革命党,准备发动讨袁的"三次革命",梅屋还秘密筹集捐款,运送军火,多方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925年,孙中山先生北上和谈,在北京染病不起,梅屋闻讯,特派大女儿大女婿赶到北京亲侍汤药。
  孙中山逝世,梅屋庄吉从当天的晚报上得知后,痛失良友,提笔写了"呜呼,亲友孙文逝世"几个大字,以寄托哀思。他不顾日本政府"禁止为孙文造像"的禁令,不惜变卖家产,抵掉妻子、女儿的首饰,来为孙中山铸像。他委托东京最著名的"筱原金工作工场"计划,聘请雕刻家牧田祥戴造型制作,一共铸像四尊,耗资达10万日元(相当于现在三亿日元)。
  1928年3月10日,第一尊铜像制成,铜像高2.9米,重一吨多。翌年3月4日梅屋庄吉同妻子、女儿以及自民党议员森下国雄乘日本"鹿岛丸号"邮船把铜像运到上海,3月6日,再用专车送到南京,安放在南京黄埔路中央军校。
  第二尊铜像于1930年5月由日本邮船"大洋丸"运送到上海后,转乘太古汽船"凉州号"运往广州,安放在黄埔军校旧址内。
  第三尊铜像于1930年12月28日由日本邮船"白山丸"号先运到上海,1931年1月10日由中国军舰"靖安号"转道广州,1933年以后安放在中山大学新校址内(石岐)。
  第四尊铜像赠送给了中山县孙中山故居,1937年"七·七事变"后,铜像迁至澳门,现矗立于澳门,为世人所瞻仰。1929年,第一尊铜像安放在中央军校后,其安放地点又几经变动,先后移至新街口广场和中山陵广场。
  198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日,修葺一新的藏经楼辟为孙中山纪念馆,收藏并展出孙中山的著作、手迹、图片、实物等。考虑到孙中山纪念馆应有一尊孙中山的塑像,孙中山铜像遂移至藏经楼前。
  半个多世纪以来,孙中山铜像经历了战火和政治动乱,仍然完好无损,生动传神。看到这尊铜像,就会唤起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和崇敬。这尊铜像也是梅屋庄吉先生一家对孙中山先生、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伟大友谊的见证。

四、孙中山的三份遗嘱
  孙中山先生临终前十七天,即1925年2月24日,知道自己病已不治,预立了三份遗嘱,这三份遗嘱是《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遗书》。前两份遗嘱由孙中山口授,汪精卫笔录。《致苏联遗书》则是由孙中山以英语口授,他的苏联顾问鲍罗廷等笔录。孙中山口授遗嘱时,在场的宋子文、孙科、孔祥熙、邵元冲、吴敬恒、戴恩赛、何香凝、邹鲁、戴季陶等人都作为证明人在遗嘱上签了字。孙中山本来也要签字的,但是,因为听见宋庆龄在邻室悲泣,他不忍心让宋庆龄伤心,这天就没在遗嘱上签字。直到3月11日凌晨一时,他自知在世不久,才在遗嘱上补签上自己的名字。
  孙中山《遗嘱》的全文是:"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在病危之中,仍念念不忘拯救中国、拯救民众。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混战四分五裂状态,段祺瑞坚持召开"善后会议",实行军阀间的重新分赃,使中国继续处于军阀割据的分裂局面。孙中山则极力谋求和平统一主张召开有各界民众代表参加的国民会议,决定国家的统一和建设大计,并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摆脱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束缚,从而建设一个新的中国。
  孙中山在遗嘱中谆谆以此为嘱,把希望寄托于"唤起民众",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心。孙中山先生一生奔走革命,真正做到鞠躬尽瘁,他临终时遗留下的私产,除了衣物书籍外,只有一幢南美华侨赠送给他的上海住宅(即今上海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
  他的《家事遗嘱》写道:"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衣物书籍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成长,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孙中山先生晚年得到苏联的帮助,俄国革命的成功给他很大的鼓舞,他亲自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强调"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中山临终前夕,再次把希望寄托于苏联,特地口授了《致苏联遗书》。
  这份遗书的中文译文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合中央执行委员会亲爱的同志: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党及我国的将来。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正遗产。帝国主义下的难民,将藉此以保卫其自由,从古代奴役战争偏私为基础之国际制度中谋解放。我遗下的是国民党。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竟之业移交于彼谨守国民党主义与教训而组织我真正同志之人。故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我深信,你们政府也必继续前此予我国之援助。
  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取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
  谨以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
                          孙逸仙
伟人孙中山生平

历史人物 魏知古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及人物评价

魏知古为人正直,二十岁便考中进士,历任著作郎、凤阁舍人、卫尉少卿,参与编修国史,又兼任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元年(705年),魏知古担任吏部侍郎,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因母丧离职,后被起复为晋州刺史。>疏谏时政>景云元年(710年),相王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魏知古因曾任相王府属官,被拜为黄门侍郎,兼修国史。景云二年(711年),魏知古又改任右散骑常侍。>当时,唐睿宗为女儿金仙公主、玉真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上疏进谏道:“安养百姓是治政之本。为公主修建道观,是要树功德来祈求福佑,但却占用民宅,使百姓无处安身,这既背人事,也有违天时,陛下为人父母,怎能安心。君主言行都要记载在史书中,因此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臣有谏诤之责,又负责修史,如记下陛下不合常理的举动,后人会怎么看?臣认为盛暑修观非常不妥。请陛下体察民意、罢去劳役,造福于民。”唐睿宗不听。>>不久,魏知古又进谏道:“臣听说百姓以君为天,君以百姓为本。陛下登基后,百姓都以为朝廷会施新政,但如今却风教衰败,府库空虚,人力凋敝,劳役不止,官员日增。为二位公主修建道观,并非急务,臣此前请求停止这一劳役,但仍未停止。今年水旱成灾,五谷不熟,若到明年春天,一定会发生饥荒。陛下为人父母,想用什么方法来拯救呢?突厥为患,为时已久,如今又遣使来朝,请求和亲。他们乘中国饥虚,在和亲之际,倘若窥测侵犯,国家应怎么提防呢?”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任命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太子左庶子。>担任宰辅>先天元年(712年),魏知古担任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八月,太子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尊父亲唐睿宗为太上皇。魏知古又被擢拜为侍中。不久,魏知古随唐玄宗到渭川打猎,赋诗讽谏。唐玄宗下诏褒扬魏知古,对他大加赏赐。>开元元年(713年),魏知古进封梁国公。当时,太平公主与宰相窦怀贞等人意欲作乱,密谋废立。魏知古向唐玄宗告发,唐玄宗遂抢先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等人。政变成功后,魏知古获赐实封三百户。>遭馋罢相>魏知古早年曾得到姚崇的引荐,后与姚崇并列相位,受到姚崇的轻视。姚崇奏知皇帝,任命魏知古为吏部尚书,让他到东都洛阳主持选官,魏知古非常不满。姚崇之子认为父亲对魏知古有恩,便趁机请托于他。开元二年(714年),魏知古从洛阳回京,将此事告知唐玄宗。>不久,玄宗假意问姚崇道:“你儿子才能如何?现在何处?”姚崇揣知玄宗的心意,便答道:“臣有两个儿子在洛阳任职,欲望很多但不谨慎。臣早年曾有恩于魏知古,他们一定是借此请托于魏知古。”唐玄宗认为姚崇公正无私,而魏知古却有负于姚崇,便欲罢免他的官职。姚崇道:“臣的儿子行为失检,扰乱法纪,陛下却罢免魏知古,天下人一定会以为陛下偏私于臣。”唐玄宗最终还是在同年五月将魏知古罢为工部尚书。>病逝>开元三年(715年),魏知古病逝,终年六十九岁,追赠幽州都督,谥号为忠。>轶事趣闻>魏知古有知人之鉴,曾先后举荐洹水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璟、前右内率府骑曹参军柳泽、密县尉宋遥、左补阙袁晖、右补阙封希颜、伊阙尉陈希烈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担任清要官职。>人物评价>宋璟:叔向古之遗直,子产古之遗爱,能兼之者,其在魏公。>刘昫:魏知古、卢怀慎、源乾曜、李元纮、杜暹、韩休、裴耀卿,悉蕴器能,咸居宰辅。或心存启沃,或志在荐贤,或出爱子为外官,或止屯田于关辅,或不受蕃人之赂,或坚劾伯献之奸,或广漕渠以充国用:此皆立事立功,有足嘉尚者也。>宋祁:夫志满则忽其所谋,意骄则乐软熟、憎鲠切,较力虽多,课所效不及姚、宋远矣。终之胡雏乱华,身播边陬,非曰天运,亦人事有致而然。若知古等皆宰相选,使当天宝时,庸能有救哉!>赵元僖:唐太宗有魏玄成、房玄龄、杜如晦,明皇有姚崇、魏知古,皆任以辅弼,委之心膂,财成帝道,康济九区,宗祀延洪,史策昭焕,良由登用得其人也。

相关参考

林嗣环的生平轶事简介

林嗣环(1607--约1662),字铁崖,号起八。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现泉州市安溪县官桥镇驷岭村),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

毛泽东河北看戏轶事

  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和常人一样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戏曲艺术占很大比重。有资料显示,他生前不仅观看过大量不同流派、不同剧种的古今剧目,而且保存有京剧、河北梆子、湘剧、晋剧、越剧、

韦孝宽生平简介,西魏军事家韦孝宽的轶事典故介绍

韦孝宽是西魏和北周杰出的军事家,他这一生南征北讨,征战无数,累下了赫赫战功。他官拜高位,福荫子孙,元末官吏余阙曾言:男子当生为韦孝宽,死为张巡。韦孝宽生平简介公元538年,东魏派刺史牛道恒诏诱在边境的

有关于司马休之的轶事及评价如何 他的亲属成员都有谁

司马休之(?—417年),字季预(《魏书》、《北史》作季豫),河内郡温县人,晋朝宗室、名将。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弟魏中郎司马进的后代,谯敬王司马恬第四子。轶事典故骓马视鞍襄城太守司马休之与刘敬宣、高雅之等

商朝君主武乙简介及在位时所发生的轶事

商武祖(武乙)子瞿前1147年—前1113年,在位35年。武乙,商朝国王,姓子名瞿。商王康丁之子,康丁死后于前1147年继位,武乙作为商代后期的一个重要君王,从个人出发,努力地进行了挽救其王国统治的举

中国这个以道士命名的城市,从未改名

大部分城市都是根据当地的历史背景来命名的,但有些城市是以人物的名字来命名的。说起中华民国,任何人都只能想到孙中山。孙老先生的出生地是孙中山。以历史伟人的名字作为地名,我们仍然可以理解为纪念那个业绩的意

汉元帝刘奭之女平都公主生平介绍 平都公主简介

...元年(前49年),汉元帝即位,立傅氏为婕妤,甚得宠爱,生平都公主及定陶恭王刘康。家庭成员父母父亲:汉元帝刘奭母亲:傅昭仪兄弟姐妹兄弟汉成帝刘骜,平都公主异母兄弟。定陶恭王刘康,平都公主同母兄弟。中山孝王刘...

汉元帝刘奭之女平都公主生平介绍 平都公主简介

...元年(前49年),汉元帝即位,立傅氏为婕妤,甚得宠爱,生平都公主及定陶恭王刘康。家庭成员父母父亲:汉元帝刘奭母亲:傅昭仪兄弟姐妹兄弟汉成帝刘骜,平都公主异母兄弟。定陶恭王刘康,平都公主同母兄弟。中山孝王刘...

北周末代皇帝宇文阐生平介绍及简介

北周静帝宇文阐(573年-581年),原名宇文衍,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周末代皇帝(579年D581年在位),是北周宣帝宇文S长子,母亲朱满月。人物生平大成元年(公元579年)二年,受宣帝内禅即位,改元

历史上著名的剑客及生平

日本的吗?日本著名武士录本文中提到的武士忌辰:真田信繁:1615年5月7日(49岁)冲田总司:1868年5月30日(26岁)河上彦斋:1871年(38岁)冈田以藏:1865年5月11日(28岁)中村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