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领袖们的工资:毛泽东如何成了“月光族”

Posted 周恩来

篇首语:你可以忘掉失败,但不能忘掉教训;你可以忘掉昨天,但不能忘记历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扒一扒领袖们的工资:毛泽东如何成了“月光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扒一扒领袖们的工资:毛泽东如何成了“月光族”

2、扒一扒古人那些聪明绝顶的避暑方法

扒一扒领袖们的工资:毛泽东如何成了“月光族”

毛泽东:“钱这个东西是很讨厌的……总归还得有”
1955年,国家公务人员结束过去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的双轨制,开始执行等级工资制。以周恩来为首的领导小组开始编制工资方案,实行“四定”,即“定职、定级、定衔、定薪”。按照国务院第一次拟定的工资方案,行政级从1级到24级,一级是军委主席毛泽东(大元帅)600元;二级是副主席、总理,550元,包括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三级是元帅,500元,包括陈云、邓小平和各位元帅;四级是大将,450元;五级是上将和大军区、省、部级正职,400元。方案呈报到毛泽东那里,他在看后说:“我看不妥,这样不利于团结,贫富差距要缩小嘛!”其后,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又说“你们让我当大元帅,是把我放在火炉子上烤我呀!一级干部就我毛泽东一个人,你们都是二级、三级,我毛泽东太不够意思、太不够朋友!我们把一级让给马克思、恩格斯,把二级让给列宁、斯大林,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三级干部。”
于是,周恩来等又想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原划分的24个行政级别未变,工资稍有改动。最终的方案是:一级594元,二、三、四、五级依次为536、478、425、387元。级与级之间最多相差50多元,最少只相差5元。因地区类别不同(全国划分为4-11类),同级地方干部相差10-40元。按照“血比汗值钱”的原则,军队干部比地方干部平均高出30元左右。
这套等级工资制是从老大哥苏联那里学来的,毛泽东虽不满意,但也很无奈。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毛泽东在八届二中全会上又对等级工资制提出了批评:“现在高级干部拿的薪金和人民生活水平相比,悬殊是太大了,将来可以考虑减少一些薪金。” 国务院据此迅速拟订了降薪方案:党政高级干部,即行政十级以上干部全面降薪。降薪后,行政一级降为504元;二级降为454元;三级降为405元。
评级、评衔涉及个人利益,经常需要做出平衡调整。为了照顾那些资历老、战功大,但职务、军衔较低的人,也对特定的人给予“低职、低衔、高行政级”待遇。如山东大学前校长成仿吾,行政级评为五级,相当于上将和正省级。对于统战对象——担任重要职务的非党人士,有所照顾,待遇甚至略高。最突出的事例是宋庆龄,被评为行政一级,当时全国被评为一级的仅有她和毛泽东两人。其他的如著名侨领陈嘉庚被评为三级;章伯钧为交通部长,工资为行政三级等等。
但在这次授衔评级中,也有主动要求降级的。大将许光达就曾两次给中央军委毛泽东和周恩来写信、打电话,申请降衔、降级,虽未获批准,但在全军传为佳话。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内经济萧条,出现了饥荒。身为党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带头提出给自己降级、降薪,毛主席拍手称好,说:“要降,我们一起降嘛!与全国人民共渡难关!”196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通知:三级降12%,四级降10%,五级降8%,六级降6%,七级降4%,八级降2%,九至十七级降1%。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动把工资降到三级,统一调整为404.8元,自此直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去世,这个标准就一直未动。
毛泽东家是“月光族”
当时城市居民每人每月的平均生活费仅为八九元,三四十元的月工资能养活一个五口之家。按这个标准,领导们的工资也不算低,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生活并不宽裕。
吴连登,1964年至1976年在毛泽东家任管理员。据他回忆,毛泽东每月的固定开销包括党费10元;他的房屋包括家具全是租用的,一月费用84元;两个孩子的学费,原来每人15元,随着物价上涨,提高到每人30元;江青还有一个姐姐住在这里,每月生活费30元,也由主席支付;冬天还要取暖费30多元。大约固定花销为200元。
毛泽东家里的几大开支,吃饭大约每月100元左右,吴连登说:“哪怕是从中南海供应科拿回一棵菜,也要付钱。主席还有很多民主党派的朋友,请黄炎培、章士钊他们,也是主席自己掏钱。”
毛泽东唯一在生活上有要求的,就是烟和茶。抽烟要花去100元,还有几十元的茶叶。吴连登说:“茶叶,主席一直喝龙井。但抽烟,却让我们费尽了心思。”“主席战争年代抽过旱烟,抽过从国民党缴获的纸烟和其他杂牌烟。解放后,还抽了几年的三五牌香烟。也抽过中华、熊猫。1969年,主席对雪茄产生了兴趣。”“有一次,主席在游泳池召集领导开会,旁边坐着的李先念抽着雪茄烟。主席总是看他,眼巴巴地看着。一般开会没人给主席递烟,李先念那天给了主席一根。主席接了过来说,‘先念啊,你抽这么好的烟,也不告诉我。’”
据吴连登回忆,毛泽东与江青花钱上实行AA制,各花各的钱,各记各的账,吴连登说江青最大的支出是购买摄影器材和冲洗胶卷。“江青经常让我去给她改一些衣服。没钱的时候,她也会把白色的衣服染成灰色,过段时间又染成黑色来穿。有人说江青拿牛奶洗澡,我负责采购,没有买过那么多牛奶。江青当年用过的比较奢侈的东西就是发胶,只有友谊商店可以买到。”
据1968年1月毛泽东的一份家庭生活收支账目
他的日常支出一栏列有:“月房租费125.02元;12月、1月党费40元;日用消费品92.96元;液化气9.6元;伙食659.13元”。由此可见,从收支上看,毛泽东加上江青的工资,“第一家庭”算是“月光族”。当然,除了工资,毛泽东还有一项大收入,就是稿费,他是有权支配的,但这个稿费是存在中办特会室的名下,多用于公家的事务,毛的日常开支,还是自己的工资。
工资领袖

扒一扒古人那些聪明绝顶的避暑方法

1、发冰票 古有伏日颁冰之仪式,即伏日将头年腊月窖藏的寒冰取出,供人们消暑。唐宋至明清帝都京师,入夏即有皇家赐冰之举。宋代朝廷从初伏日开始,「 ”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 明代还会在立夏日,赐冰给文武大臣。明代文学家钟惺《夏冰》即是对此事的记载。至晚清,北京仍有赐冰之举。从暑伏日到立秋,各衙门例有赐冰,按照官员等级不同发放「 ”冰票”,人们凭借冰票自行领取。 2、杀狗祭祀 《史记》说「 ”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 ”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古人认为酷暑是厉鬼作怪,人们需在邑中杀狗祭祀并将其分食,方能过关。 此俗或源于上古,与后来「 ”狗肉性燥,不宜夏天食用”的观念截然相反。「 ”三伏”亦因此得名,所谓「 ”厉鬼行,故昼日闭,不干他事”,静而不动,故曰「 ”伏”。 3、住凉屋 住凉屋也是古人消暑度夏的方式之一。凉屋通常傍水而建,利用机械原理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水流沿着屋檐往下淌,大有人工「 ”水帘洞”的味道。凉水从屋顶流过,降温效果自然极佳。 到了明代,有人巧用地理之势掘井纳凉,文人高濂就在《遵生八笺》中记载,「 ”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4、吃莲子汤 明清两朝,伏日最盛行吃莲子汤避暑。据《帝京岁时记胜》载:「 ”六月盛暑,食饮最喜清新。京师莲食者二;内河者嫩而鲜,宜承露,食之益寿;外河坚而实,宜干用。”清朝苏州人过三伏天则喜欢吃凉粉等清热爽口的食物,吃西瓜,酸梅汤也是人们常用的避暑方式。 清朝北京地区还有人选择苏叶、藿叶、甘草等中草药避暑,也是一大特点,也有人把降暑中药熬制成茶,随时饮用。凉茶在宫廷和民间都很盛行,只是宫廷里的凉茶配方更讲究些。 5、暑月游船 古人也有亭楼纳凉,泛湖避暑的习俗。每当炎夏来临之际,人们划船行舟,荡于湖中,或寻风亭水榭,柳岸树荫之处,嬉耍度时。这种习谷,由东京开封一直流传到南都杭州。 暑月游船也是当时民俗之一。旧时南京人在大暑时节,乘船夜游秦淮,「 ”呼茗清谈”,赏月观景,风光无限。 6、摇扇子纳凉 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纳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 ”摇风”,又叫「 ”凉友”。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写诗作画,还真有些情趣。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 ”人工风扇”带来的惬意。 摇扇是一种需要手指、腕和肩部关节、肌肉协调配合的上肢运动。盛夏时节,老年人经常摇扇纳凉,正是锻炼上肢、关节、肌肉的好机会。老年人夏日摇扇应有意识地多用左手,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血管疾病的发生。 7、吃冷饮 古人在夏季饮食上是很精致的,对冷饮很有兴趣。汉代已有蜜水,口感类似于现在的雪碧,而唐代有用草药或果品熬制的饮子。清代时,已经有人挑着冰棍沿街叫卖。 有些地区的宋人已经开始吃各种冰激凌了。这个发明最先在蒙古人中流行,原料是用果汁、牛(羊)奶和冰块调制而成的冰酪。从《事林广记》、《武林旧事》等宋人笔记所载来看,南宋时冷饮花样繁多。每到夏天,夜市冷饮店出售的果汁类饮品多达数十种,常要营业到半夜三更天才结束。

相关参考

扒一扒古人那些聪明绝顶的避暑方法

1、发冰票古有伏日颁冰之仪式,即伏日将头年腊月窖藏的寒冰取出,供人们消暑。唐宋至明清帝都京师,入夏即有皇家赐冰之举。宋代朝廷从初伏日开始,「”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明代还会在立夏日,赐冰给文武大臣。

扒一扒中国历史上的蝗灾防治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会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降低经济效益。掌握病虫害的征兆和发生特点,尽早发现并采取方法进行治理,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方面尤为重要。当印度棉花收

扒一扒西晋灭亡时,到底多么的悲惨

洛阳方面,饥困日甚。东海王、太傅司马越遣使以羽檄征天下兵入援京师,但响应者寥寥。每有使者临行,晋怀帝都亲自面见,可怜兮兮地嘱托说:「”请替我转告各地将帅,今日尚可救,迟则无及矣!”最后,只有征南将军山

扒一扒宝日龙梅强暴康熙的过程,真的是很黄很暴力啊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扒一扒宝日龙梅强暴康熙的过程,真的是很黄很暴力啊”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刚看见看见宝日龙梅这四个字时,小编还天真的以为是一种梅花的名字。没想到在浏览器里面一搜索,蹦出

扒一扒《三国演义》中令人笑出腹肌的片段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题材的小说,讲述了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动荡。在恢宏的历史面前,我们能够感受到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感慨。然而,即使是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是不乏很多幽默的,更何况,小说毕竟还是小说。《三国演

扒一扒《三国演义》中令人笑出腹肌的片段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题材的小说,讲述了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动荡。在恢宏的历史面前,我们能够感受到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感慨。然而,即使是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是不乏很多幽默的,更何况,小说毕竟还是小说。《三国演

扒一扒北宋皇后家世之宋太宗李皇后

一、父亲李处耘李处耘字正元,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为北宋开国元勋。李处耘父亲李肇仕后唐历任军校、检校司徒,后在对契丹的战争中战死。李处耘自幼由其兄长作坊使李处畴抚养。后晋末年,李处耘年龄尚幼,跟随

用两张图扒一扒大清官海瑞的家族

用两张图扒扒大清官海瑞的家族!一说到青天,我们自然会联系到包拯包青天,海瑞海青天,其实还有明朝的袁可立和清朝的陈瑸也称得上青天。>今天丸子要为大家扒扒大清官海瑞的家族,看看是不是如《大明王朝1566》

扒一扒那些《三國演義》中的虛構故事

一桃園三結義(假的):《三國志》裡面,說過:"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雖然在史料裡面,也沒有十分明確的提出三人之間結義的故事,而這裡是否真的有這樣的故事,也無從考證,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三

扒一扒华中地区最大的战备电台工事和亚洲一战唯一遗址

作为一名伪军迷一直对军事的东西比较有兴趣,在青岛去看了看当年亚州唯一的一战遗址,位于市北区的青岛山公园内。现在已经建成了一战遗址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清末,胶东半岛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德国重点经营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