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犯上后如何巧躲批评

Posted 野战军

篇首语: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许世友犯上后如何巧躲批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许世友犯上后如何巧躲批评

2、许世友病危后曾报告中央何事 直至闭眼也没等到回复

许世友犯上后如何巧躲批评

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重点进攻,集中三个兵团由江苏北上,进犯山东沂蒙山区,寻歼华东野战军主力。根据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的统一部署,各纵队避敌锋芒,大胆插进沂蒙山区。这一带方圆几十里,山连山,峰连峰,山势险峻,各部队在崇山峻岭中回旋。结果,敌人始终摸不到华野主力的踪影。但自己也在“回旋”中转来转去转出不少思想问题。因为天天爬山,转山头,忽南忽北,时东时西。大仗没有打,小仗打不上,加上贫瘠的沂蒙山区骤然集中了华野十几万兵马,部队没吃没喝,肚子饿得贴到背上了,时间越长,生活的困难越大。许多指挥员包括许世友在内的一些人渐渐对“上头”的意图产生了怀疑。
一天,9纵刚走了几十里路,就接到华野司令部电话,命令部队原地返回。
许世友一听就火了,夺过参谋手中的话筒,顾不得问对方是谁,大吼了一声:
“你们只晓得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当兵的是两条腿!”
吼完了,话筒也被他扔掉了。
对方是谁?粟裕,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负责整个战役行动的具体指挥和协调。据华野司令部在场的人回忆,当时粟裕的脸气得通红,没有说一句话,直瞅着手中的话筒,愣了好一会神。
许世友在电话上吼了一嗓子,显而易见对华野首长不恭。他爱兵,怕战士徒劳无功地跑冤枉路,出发点不难理解。但作为纵队司令员,也不能说他不懂得部队实施高度机动从而迷惑敌人、调动敌人的战役意图,但是,他就是适应不了眼下这种“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的更高层次的指挥艺术。这一吼,恰恰暴露了他自身的一大弱点。
许世友吼上一声,说几句怪话,也是正常的。但是,他毕竟是纵队司令员,吼归吼,走归走。执行命令从来不含糊。扔了电话后,他又大吼一声:“往回走!”
部队连夜调动往回走,按预定时间赶到了指定位置。
很快,他忘了扔电话之事,其他人也大都忘了。
孟良崮大捷后,华东野战军祝捷庆功会。
9纵在孟良崮战役中,作为华东野战军中央突击纵队之一,先担任阻击,后投入主攻,与74师在孟良崮血战5天5夜,打的是一场毫不含糊的硬仗,为全部、干净、彻底歼灭74师,作出了突出的贡献。9纵的团以上干部兴致勃勃地赶来了参加祝捷庆功大会,一个个脸上喜气洋洋的:“这次该好好表扬表扬9纵了吧?”
然而,他们错了。
孟良崮战役之前,许世友对粟裕耍了态度,摔了话筒。在西进中违令不后撤。仗打完了。事情没有完。虽然粟裕没有出面,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却不放过许世友。
陈毅也是一位很有个性的“怪”将。仗打得不好,他少不了表扬、鼓励几句,仗打赢了,反而要“熊”人。在祝捷大会上,他没忘记许世友战前的“种种劣行”,开始一次“算总账”了。
 首先,他以特有的四川乡音,亮开了大嗓门,打开了开场白:
“孟良崮,打了一个大胜仗。这首先是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指挥得好。敌人再狡猾,也要乖乖地听毛主席指挥、调动。指战员们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你74师硬,老子比你更硬。还有重要的一条,地方政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没有他们,我们寸步难行。”
说着,他话锋一转:“所以讲,打了胜仗,千万不要骄傲,不要‘老子天下第一’,了不起!”
说到这,他犀利的目光从全场扫过,停留在9纵团以上干部集中坐的地方,接着就张口“骂”了起来:“有的人就是骄傲自满,了不起呢!讲怪话,什么‘不要用手指头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不用手指头卡,怎么指挥部队?……”
谁知说着说着,突然,他截住话头,不再继续骂下去,停住了。
原来,他目光在9纵团以上干部的队伍里扫来扫去,连扫3遍,都没见着他所要“骂”的对象——许世友!
原来,许世友压根儿没有来开会,也没有请假。会前,他求着政委去带队,说:“祝捷大会陈老总准会骂我。开会你去带队,拜托拜托。”
就这样,他逃过了一顿批评。(陈冠任/文)
(本文摘自《兵团司令员》(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陈冠任著,禁止删除书名和出处者转载。)
批评揭秘许世友

许世友病危后曾报告中央何事 直至闭眼也没等到回复

核心提示:知道自己来日不多的许世友,就让秘书给中共中央写报告,正式提出了土葬的要求。他的理由很充分: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尽忠,死了尽孝,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报告呈交上去之后,许世友的病情也一天天恶化。每一次昏迷醒来,他都要问一句,报告回复了没有。可是,直至他闭眼时,也没有等到党中央的回复。最后,出面解决难题的是邓小平,他在许世友的那份申请土葬的报告上作了亲笔批示。 许世友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佚名,原题:许世友为伴老母坚持土葬挥拳打毛泽东终被收服,节选 >解说:这是河南省新县许世友故居,故居门前的这条路被当地人称为“孝母路”,许世友三跪慈母的故事在这里成为人们教育儿女的美谈。 >胡光明:第一次是1932年,他离开大别山,临走的时候向母亲拜别,向母亲下跪。第二次是在济南,他在济南当司令的时候,把母亲接到济南,他向母亲下跪了。第三次就是他回到家乡,母亲背着一捆柴远远的走来了,他扑通跪下了。 >解说:许世友14岁那年失去了父亲,当年家中的八个兄弟姊妹,只有许世友一个幸存了下来。许世友从小就十分孝顺母亲。 >解说:1959年,许世友母亲去世时,身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在回乡送别母亲后,就在父母的墓地附近,为自己选好了未来长眠之地。1956年,一份火化《倡议书》在中南海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传阅。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各界知名人士,都欣然签字,唯独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的许世友拒绝签名,甚至,他直接找毛泽东抗议,诉说对火化的不理解,坚决表示自己死后要土葬,要回到母亲跟前尽孝。 >胡光明:当时他才50多岁,毛主席认为,离你去世还很长时间呢,就一笑了之,觉得你将来会改变观点的。 >解说:毛泽东的一笑并未了之。1985年元旦刚过,知道自己来日不多的许世友,就让秘书给中共中央写报告,正式提出了土葬的要求。他的理由很充分: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尽忠,死了尽孝,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报告呈交上去之后,许世友的病情也一天天恶化。每一次昏迷醒来,他都要问一句,报告回复了没有。可是,直至他闭眼时,也没有等到党中央的回复。最后,出面解决难题的是邓小平,他在许世友的那份申请土葬的报告上作了亲笔批示。在许世友逝世四天后,这份批示由时任中顾委副主任的王震带到了南京。王震在转述邓小平意见时说,“许世友在60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胡光明:但是同时也宣布了六个不准,这也是邓小平的,据说是邓小平的意见,就是不准开追悼会,只准搞遗体告别仪式。不住登报宣传,就是关于他丧事怎么办理的,不要登报宣传这个事情。不准家属子女外传。不准立碑。 >解说:按照治丧办主任向守志的安排,许世友生前爱将,原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为许世友悄悄定制了一口楠木棺材。而六年前,儿子按照父亲要求,花50元订制的这口棺材,最终也就没有派上用场,至今存放在许世友将军的故居里。 >韩华明(许世友故居管理区工作人员):在楠木棺材里面放有三件宝,那就是将军生前喜爱的枪、酒,另外一件是将军的夫人田普放进去的一百元钱。 解说:1985年11月9日,许世友悄悄下葬河南新县老家,墓穴没有修饰,没有墓碑。1年后,因为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反映,王震出面提议,由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和刚刚退居二线的徐向前以个人名义为许世友竖起了这块高高的花岗岩石碑。在许世友墓地的西南方40米处,是许世友父母合葬的墓穴。 解说:从和尚到将军,许世友戎马一生,农民本色不改,最终他为自己圆满的划上了人生的句号,活着尽忠,死了守孝。 马鼎盛:许世友出身少林寺,举止粗狂,作诗填词和他搭不上边。毛泽东劝他读《红楼梦》要多看三几遍。他听话地看《汉书·周勃传》,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到布鲁诺的《论无限性,宇宙和各个世界》也去读。许世友写下一首《浪淘沙》:碧波万里重,多少英雄。当年小试海陆空,愁岛荒山今生地,万紫千红。立石志奇功,壮志长虹,怒看海峡走蛇虫,誓扫妖氛还国土,金马台澎。无论平仄押韵或谋篇布局都不容易。1985年许世友患上肝癌,他却坚决不去北京治病,理由是“北京路窄人多,吵起架来我吵不过他们”。许世友历来是对北京敬而远之,他表面是大老粗心里却清楚得很,自己的火爆性格不宜靠近那个政治漩涡。再者病重的他一旦到了北京,几乎就失去了魂归故里的可能。面对病痛的折磨,许世友宁肯曾几度撞墙来了决生命。几个月后,许世友病逝,邓小平6个特殊批准他土葬。从和尚到上将军,许世友厮杀一生,农民本色不改,最终实现自己的诺言:活着尽忠,死了守孝。

相关参考

毛泽东怎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1962年,毛泽东、朱德、董必武、邓小平接见参加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的代表。毛泽东常常敢于和善于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宽广胸怀和严于律己的作风。下发决定告诫全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社会学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是一样的吗

就我个人理解,社会批评站的角度是现在,社会历史批评是站在历史的那个角度是好是坏!!写论文的话应该是在这两个角度去评论,去写。楼下的两位回答的也不错啊!!具体你是评论什么样的著作,求详解!!更多追问追答

批评语言学和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回事吗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常丽娟摘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最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它主要揭示语篇所传达的意识形态.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起源、理论发展、研究的原则、内容及所取得的成就和新动态等方面加以概

许世友在军内最怕谁

核心提示:除了毛主席许世友在军内还怕一人,这个人的军衔许世友低一个档,是一个中将。许世友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鸿说,原题:揭秘:许世友在军内最怕谁?上将许世友的大名在军内可是人尽皆

许世友前妻想复婚遭拒。陈赓撮合将两人反锁一屋,许世友破门而出

开国上将许世友是个很传奇的人,真性情的他一生爱憎分明,体现在方方面面,对婚姻也不例外。许世友是河南信阳新县人,生于1905年,与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陈云、开国大将王树声、开国上将赵尔陆等是同龄人。许世友

许世友的刀枪神功

1928年4月,许世友带领农民协会的敢死队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5月,红七军攻打徐家围子。战斗中,当许世友和他的班长胡德云率领敢死队向敌人冲锋时,受到了民团喷砂枪的猛烈阻挡。许世友毫无惧色,他的大刀上下

历史上真实的许世友

一、请介绍许世友大将的情况许世友将军生平简介许世友将军,1905年2月28日出生于麻城乘马岗区(今属河南新县)许家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放过牛,读过私塾。读书期间,也曾拜少林寺云游武僧林子金为

开国上将许世友的故事

  许世友和酒  在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中,许世友可称得上是一位“饮中豪杰”。一直到逝世,他嗜酒之癖也未改变,可以说酒伴随了许将军的一生。  1933年1月23日,许世友率红34团解放了川北重镇巴中。

此人是许世友最看重的一员猛将,毛主席想调走他,许世友不愿放人

上个世纪战争年代的诸多英勇人士,在被授予开国将军的时候都得到了相应的军衔,在众多的开国将帅中,许世友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虎将。能成为许世友麾下的一员战士也是非常幸运,在这样一位厉害的将军旗下自然少不了勇猛

劝许世友不要再这样

核心提示:1973年5月,空军党委四届五次会议后期,毛主席在他的住地询问空军会议情况后,交代李德生说:“你到南京去一下,听说许世友同志天天喝很多酒,酒喝多了伤肝,你劝劝许世友同志,不要再喝那么多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