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的大智慧
Posted 长孙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长孙皇后的大智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长孙皇后的大智慧
对长孙皇后的评价,后人大多局限于一个“贤”字。其实,长孙皇后能够辅佐李世民,主要靠的是一种智慧。历史上,聪明的美女多的是,但很多女人都是小聪明,玩小聪明虽然能得势一时,但容易落得“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尴尬结局。长孙皇后的智慧是一种大智慧。
“玄武门”兵变之前,李世民在与太子李建成、四弟李元吉的明争暗斗中一直处于劣势,虽然李世民比李建成有能力,但唐高祖李渊为了维护长子继位的宗法传统,必须站在李建成这边。而当时的后宫形势,对李世民也极为不利,后宫中的万贵妃,因为替亲戚向李世民求官遭拒,一直对李世民怀恨在心,李渊最为宠爱的两个女人尹德妃和张婕妤,也被李建成争取过去,成为他的内应。这三个女人一有机会就在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李渊对李世民当然是越看越不顺眼。
看到丈夫如此被动,长孙氏出场了,史书上记载她“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有人说这是李世民特别授意的,因为这一方面可以稳住父亲的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探听太子党及朝廷的风向。
即使李世民没有半点暗示,长孙氏也会这样做。她清楚,温柔和低调永远是女人最有效的武器。
她对高祖的孝顺是那般自然、周到,多多少少抵消了尹德妃、张婕妤等人诋毁丈夫的不利影响。而“恭顺妃嫔”应该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即使是对尹德妃、张婕妤等丈夫的反对派,她也笑脸相迎;另一方面也表明她在努力搞好与其他妃嫔的关系。
当然,起初她“尽力弥缝”的目的,只是想改善李世民剑拔弩张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并没有长远到为李世民夺嫡做内应的地步。长孙皇后自小受到诗书礼仪的教化,父子反目、兄弟残杀的局面,是她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她努力化解危局。
纵使你有再高的智慧,并不是每一场危局都能化解。
利益的冲突,将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置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独木桥上,当她明白所有的和解都是徒劳,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不可避免的时候,并没有迂腐地固守礼法,劝丈夫放弃夺嫡之争,而是该出手时则出手,跨上战马,到玄武门,亲临第一线慰问准备与李建成、李元吉决一死战的将士。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长孙氏沉毅的目光与亲切的问候,在决战之前死一般的沉寂里,如同甘霖,注入将士们焦灼紧张的心。
当时,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作为“玄武门事变”的策划人之一,早早就带人埋伏在玄武门,长孙氏的舅舅高士廉也将囚犯放出来,发给他们武器,前来助战了。当东宫和齐王府的兵将与李世民的部下在玄武门激战的时候,丈夫、哥哥、舅舅和自己就那样坚定地绑在一起,面对生死存亡,这样一场战争,就像熊熊燃烧的熔炉,将长孙氏映照得更加美丽灿烂。
不是战争不让女人走开,而是女人不愿从至爱的人身边走开。
李世民胜了,但是却背上了弑兄杀弟的沉重的道德包袱,又是长孙氏,以女人特有的温柔和善解人意的心灵,来化解李世民心中的焦虑、内疚与不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当一段时间,长孙皇后肯定充当着“心理按摩师”的角色,为唐太宗疗伤。
长孙皇后死时年仅36岁,如此匆忙谢世,除了自身的病痛外,还应该加上心理疾病这一条。
一直以来,长孙皇后都活得很累,虽然她始终坚持牝鸡不司晨,妇人不预闻政事,但对于关键事情还是要提意见的。到她哥哥长孙无忌逐渐为丈夫所重用的时候,她的忧惧与日俱增,某种不祥的预感,如大石头一般重重压在她的心上。
长孙皇后生前总是担心外戚干政,因为历史上外戚弄权,最后身败名裂的例子太多了。汉高祖死后,吕后、吕禄专权,汉宣帝时霍山、霍禹专权,要么被就地处决,要么被秋后算账,结局没有不悲惨的。
所以,长孙皇后一直不想让她的家族卷进政治漩涡的核心,她甚至对于自己都不放心!
有一次,唐太宗病重,她就在身上带了毒药,一旦唐太宗驾崩,她就马上追随其后服毒自杀。因为她不想重蹈汉代吕后的覆辙,所以就打算提前了断。这样一个理智、贤惠、隐忍、善良的人,都担心自己会被魔鬼似的权力所诱,做出身不由己的事情来。对于哥哥长孙无忌,她就更没有把握了。
和她一样,长孙无忌也经历了童年寄人篱下的生活,而童年的苦难既可以成为一种发奋向上的动力,也可以成为野心和欲望膨胀的渊源。
而唐太宗重用长孙无忌,不说长孙无忌是皇后哥哥这一条,他也有十分充足的光明正大的理由,他和长孙无忌是布衣之交,两人一起出生入死,“玄武门事变”中,长孙无忌立下汗马功劳等。因此,在是否重用长孙无忌这个问题上,夫妻俩第一次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唐太宗原本几次让长孙无忌担任宰相,长孙皇后却奏称:“妾备住椒房,贵宠极矣,诚不愿兄弟执国政。”这是《资治通鉴》上的原话,有人认为当时长孙皇后把话说得很明白,说:“妾既然已托身皇宫,位极至尊,实在不愿意兄弟再布列朝廷,以成一家之象,汉代吕后之行可作前车之鉴。万望圣明,不要以妾兄为宰相!”
依照长孙皇后含蓄的性格,她不可能如此坦率地大谈外戚干政的可怕,万一引起唐太宗的防范和猜忌,长孙无忌的处境可就大大不妙了。她的本意,是让长孙无忌最好能担任一个闲职,有虚名无实权的那种最好,可是唐太宗不干,还是让长孙无忌做了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再三辞官,但不被允许。实际上,长孙无忌的动作,并非完全迫于长孙皇后的“压力”做出的一番表演。早年的他,自知根基尚浅,初涉仕途,谨慎一点,总没有错。
对哥哥身居要职,长孙皇后感到深深不安,她仿佛看见了命运阴险的铡刀,正举在哥哥长孙无忌的头顶,随时准备“喀嚓”一声结束所有的一切。
然而,当事人就是不明白。是啊,很多时候,长孙皇后的大智慧是一种不被人理解的智慧,是一种曲高和寡的智慧。也许,正如某位哲人所说,真正的智者,都是孤独的。
长孙皇后多次派人力劝长孙无忌辞职,长孙无忌犹疑不决,她就直接派人将他叫到宫中,情真意切地劝他远离权力漩涡。不知道那一刻,兄妹俩具体谈了什么,只知道结果是长孙无忌终于理解了妹妹的良苦用心,他以“盈满为戒”,向唐太宗提出辞职,唐太宗无奈之中勉强答应。
长孙皇后去世的前三年,唐太宗册书任命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坚辞不受,太宗不准,特意写了一篇《威风赋》赐给他,追思建立王业的艰难,抒发了对功臣们的感激之情。
然而,长孙皇后离开人世之后,长孙无忌再也不需要压抑拥抱权力的热情了,他一定认为,某些东西本来是他早就应该得到的。唐太宗统治后期,他在朝中权重无比,势头如日中天。
在促成亲外甥李治继位这件事上,长孙无忌更是夺得头功,高宗李治即位后,立即拜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唐高宗即位初年,实际是长孙无忌在执掌朝政。
公元659年七月,得罪了武则天的长孙无忌,被亲外甥李治流放黔州。三个月后,他被迫自杀,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或杀,全部财产没官。那一刻,不知从权力巅峰跌落深渊的长孙无忌是否记起了多年以前妹妹在耳边的殷殷叮咛?
选自《传奇故事·百家讲坛》
皇后长孙
揭秘千古第一后——原来你是这样的长孙皇后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唐太宗喜欢的长孙皇后便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她不但贤惠、知书达理,而且有大智慧,她外秀内刚。默默帮助唐太宗却从不公开干政。为李世民能登上皇帝宝座立下了大功,唐太宗在位期间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况。唐太宗也很赏识和敬重她,但她却英年早逝,她死后,李世民再也没有重新立皇后。
长孙皇后从小知书达理,13岁嫁给唐太宗便跟着他风风雨雨,很是贤惠,遇到军国大事,都想问一下长孙皇后,当然那个时候长孙皇后还不是皇后,李世民也不是唐太宗,早在李世民当秦王的时候,跟着父亲李渊一起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时间一久,人的欲望也就渐渐大了,不甘于再继续当秦王。想当皇太子进而成为皇帝,有这种想法之后,肯定与当时的皇太子李建成和父亲皇帝等产生矛盾,这样一来,李世民与他的几个兄弟关系处的不好,与自己父亲的关系也渐渐出的不好,皇帝不喜欢自己,那还怎么有希望当太子呢,长孙皇后就比较聪明,拼命的孝顺唐高祖,努力和唐高祖身边的妃子搞好关系,这样一来,唐高祖和他的几个儿子的一举一动都被李世民尽收眼底,这样一来,长孙皇后就成了李世民的幕后情报人员。为李世民当上皇帝立下了大功。
唐太宗在位时,魏征为宰相,经常为李世民劝谏,他为人正直,说话直接了当。有时可能没有跟皇帝留余地,终于有一天,唐太宗终于被魏征惹恼了,回到后宫,他气得说,有一天必将这个乡巴佬给收拾掉!长孙皇后听后,没有说话,穿上朝服直接向唐太宗行跪拜之礼。唐太宗很纳闷,说你这是干嘛?聪明的长孙皇后说:祝贺皇上,魏征能够忠言直谏,说明皇上是圣明的,我特别高兴,就来祝贺你。唐太宗这么聪明的人,怎么能不明白,长孙皇后这是在劝自己呢,宰相肚里能撑船,作为皇帝应该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
她死时年仅38岁,弥留之际她拉着唐太宗的手劝谏太宗:一定不要中用我娘家的人,现在我娘家人都已经当官了,你要真对我好,就千万不要重用他们,给他们个小官当当就行,自古外戚干政,就没有好结果。她死后,唐太宗非常悲伤,他说自己内失一良助。她死后,太宗再也没有另立皇后,可见唐太宗终生都爱慕着她。
相关参考
穹苍天胜元年,长孙无极继长青神殿殿主位,次年,大宛对扶风塔尔族出兵,占据塔尔族三千里疆土。天胜二年,大宛女皇孟扶摇下嫁穹苍无极两国帝君长孙无极,嫁妆是塔尔国土,正好将被塔尔隔开的穹苍和无极,连在一起。
风范千古长孙皇后,将庞大的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不愧是一代贤后
唐初「”贞观之治”的开创,素系着太宗李世民和他的一代名臣良相的天才智慧,其中也浸透着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的心血。这位少数民族出身的女子,躬行儒家的礼教,聪颖贤慧,节俭谦让,克己宽人,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求长孙皇后的小说《我的长孙皇后》作者:素馨小花2.《盛世牡丹》作者:作者:瑞玥3.《大唐风月长孙皇后》作者:恍然4.《千古风流长孙皇后》作者:玙璠5.《爱无醉——长孙皇后》作者:晶露6.《长孙皇后歪传
关于长孙皇后的小说 《长孙皇后》文/隽涓 上马能战下马能谋的长孙皇后。 嫁给了绝世帝王的长孙皇后。 最后却写女则成为一代贤后的长孙皇后。 这样的人的内心必然是丰富迷人,值得探究的 《隋唐红颜
文德皇后和长孙皇后是同一个人吗文德皇后和长孙皇后是同一个人。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阳人,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
长孙皇后是怎么死的长孙皇后的死因有多种说法。目前最广为人们所认同的一种说法是死于气疾(“后素有气疾”《新唐书》)。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长孙同人小说中都把气疾归类于肺病,因为“气”字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呼
重生大唐救长孙皇后大业九年,年仅十二岁的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婚后长孙氏回永兴坊省亲,舅舅高士廉的小妾张氏在长孙氏居住的地方看见了一匹高头大马,而且鞍勒等物准备得一应俱全,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于是高士
众人认为卫子夫与长孙皇后,那位更加优秀能发生巫蛊之祸,证明卫子夫在晚年汉武帝心中的分量不怎么高啊,唐太宗对长孙皇后那是绝对的信任,毕竟他们曾同生共死。光是信任二字,卫子夫就远远不及长孙皇后。没有信任,
长孙皇后为何叫观音婢,李世民为何叫长孙皇后观音婢 观音婢啥意思有
李世民为何叫长孙皇后观音婢观音婢啥意思有什么来历因为观音婢是长孙皇后的小名。长孙皇后的父亲虽然是隋朝右骁卫将军,但是他们一家人都比较信奉佛。因而家族中的长辈给长孙皇后起了观音婢这个小名,希望她以后能够
唐太宗为什么叫长孙皇后观音婢啊长孙皇后的字号是小字观音婢,字号是指过去的人除了名以外的另外称呼,因此唐太宗李世民称呼她为观音婢。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阳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