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元帅生命中的最后岁月

Posted 李先念

篇首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德元帅生命中的最后岁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朱德元帅生命中的最后岁月

2、历史人物 开国元帅缘何都改名字

朱德元帅生命中的最后岁月

  核心提示:从生命垂危中被抢救过来的毛泽东,静卧在病榻上。这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华国锋赶来向他报告了朱德逝世的消息,毛泽东嘱咐华国锋一定要妥善料理朱德的丧事,并感叹:"‘朱毛’,‘朱毛’,不能分离。现在朱去见马克思了,我也差不多了!"康克清让孩子和秘书尹庆民、警卫员李廷良、徐宏、刘炳文以及护士盛菊花等给朱德换衣服。可是在家里找来找去,竟没有找到一件像样点的。直到最后实在找不着了,家人这才想起来他根本就没有新衣服。孙子朱和平泪如泉涌:"爷爷辛劳了一生,一定得让他穿身新衣服!"于是,临时在红都服装店给朱德做了一身内衣,外衣中山装仍是他穿了多年的那件。
  1976年的分分秒秒,对于朱德都是那么宝贵。他好像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不听劝告地拼命地工作。从2月到7月初去世,5个月中,他会见外宾18次,找人谈话3次,其中一次还是亲自去中央党校看望老教授成仿吾。
  5月18日,成仿吾将新译的《共产党宣言》送给朱德提意见,朱德19日收到这本非常熟悉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20日就把大字逐字逐句认真地看了一遍,小字由秘书念着听。然后,他提出要去党校看成仿吾。身边工作人员劝阻:"您老人家年纪这么大了,还是把成仿吾接来谈谈吧!"朱德不同意:"为什么要让人家来看我呢?他的年纪和我差不多,还是我去看他吧!"
  5月21日早晨,成仿吾接到朱德秘书的电话,说是朱委员长要来看他。成仿吾推辞说不行,应该他去看望委员长。但朱德坚持要去。这样,90高龄的朱德专程来到中央党校成仿吾的宿舍。
  朱德鼓励成仿吾:"这个新译本很好,没有倒装句,好懂。这对学习普及马克思主义很重要。这个工作很有意义。"朱德还详细了解了成仿吾的工作情况。当成仿吾问到朱德的健康情况时,他回答:"中央对我照顾得好,消化情况不坏。"
  临别,朱德嘱咐成仿吾:"工作一定要跟上形势,要保重身体。我们队伍中老同志不多了。" 成仿吾陪着朱德坐车绕着校园看了一下,便握手告别。成仿吾没有想到仅一个多月后,朱德就与世长辞。
  6月21日上午,按照有关方面的安排,朱德要会见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早晨,朱德起床后,感到身体不太舒服。家人劝他立刻休息,不要再工作了。朱德听后摇了摇头:"这是党安排的工作,我怎么能因为身体不好而随便不去了呢?"
  吃了药,他乘车前往人民大会堂。踏进大会堂,来到预定的会见地点DD迎宾厅时,却没有往日那种迎宾的气氛。原来,马尔科姆·弗雷泽总理的时间推迟了,而竟然没有事先告知委员长。
  正是盛夏季节,北京城里骄阳似火,燥热得炙人。由于不知马尔科姆?弗雷泽何时来到,朱德只好在人民大会堂里一间放有冷气的房间里静静地等候。
  不知不觉,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迎宾厅的气氛变了。马尔科姆?弗雷泽总理的车队缓缓驶进大会堂……
  回到家中,朱德便感到身体不舒服,有些咳嗽,伴有低烧。经医生诊断,是患了感冒。到了25日晚上,又出现了腹泻,医生建议立即住院治疗。朱德想到次日要会见外宾,坚持说:"不要紧,等明天我会见了外宾,再去住院也不晚。"因为身体不适,他没有再接见外宾,外事部门对会见上有关安排做了调整。
  26日,朱德因病情加重,被送入北京医院治疗。
  这时,秘书尹庆民与朱家商量,想利用朱德住院这个机会把他的浴室给改造一下。原来,新六所的卧室没有卫生间,进进出出很不方便,中办知道后,便曾想把这里改造一下,可是朱德说什么也不同意:"我们一进城,盖了些高大的楼房,但现在好多老百姓都还没有房子住,人口发展比房子发展快得多。像我这样的干部,你们不能光说照顾我年岁大了不方便,还要看到我岁数大了做不了多少事了。这样的房子对我来说就不错了,我们国家还很穷,为我,就不要花过多的钱了!"
  中办管理局副局长李维信见朱德不同意,就反复解释说只作一次正常的维修,不是改造,如果不及时维修,将来坏了,损失可就大了。
  听李维信这么一说,朱德这才勉强同意。于是,利用他一次去北戴河的机会,中办管理局将房子给"维修"了一下,将朱德的办公室改成了卫生间与卧室相连,又将餐厅改成了办公室,并在院子里扩建了一个新餐厅及一个理发室。
  当朱德一回家,看到自己的"生活"彻底变了样,非常生气,反复批评秘书和工作人员:"这是改建么?!你们这是跟我搞策略,这是非常不好的做法!"
  然而生气归生气,木已成舟,只得勉强接受。但这一次改造留下的惟一遗憾就是卫生间的澡盆是按当时市场的标准尺寸做成的,盆的边沿比较高,而且地面的瓷砖也特别滑,没有考虑到一个老人使用它的实际情况。以至在以后的几年中,朱德每次的洗澡便成了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必须在两三个人的帮助下才能顺利完成洗浴。
  这次朱德住院了,秘书抓住这个时机赶紧向中办管理局协商加班加点地将浴室进行了改造。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最终老人一天也没有享受过。
  几天后,朱德的病情稍有缓解。当时,天气很热,病房在四楼,没有空调,把房门、窗门全部打开同样燥热。康克清想为他争取调整一下病房,可是他说什么也不同意:"进到医院来,一切听从医院安排。他们自有他们的道理,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
  但进入7月后,他的病情又再次加重,多种病症并发,医生说"心脏衰竭、糖尿病严重、心肌也有问题"
又增加了肠胃炎等,高烧一直不退。
  接着组织会诊,提出多种治疗方案。同时,成立了以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苏振华为组长的医疗组。时任卫生部长的刘湘屏是组员,同江青关系密切,尽管每天都来看望一次朱德,但缺少真诚的关心。有一次,刘湘屏问负责朱德总医疗的主管医生:"还能拖多久?"
  7月1日,朱德把秘书叫到床前,问道:"今天是党的生日,报纸该发表了社论了吧!念给我听听。"之后,又提出要给他念书、念文件。秘书为了让他能安静休息一会儿,只好含着热泪悄悄地躲到别的房间去了。于是,朱德又断断续续地发出轻微的声音:"我还能做事……要工作……革命到底。"每一个在场的人无不感动万分,无不泪流满面,一起发出哽咽的声音。
  在病榻上与病魔搏斗的朱德得知毛泽东因心脏病发作处于昏迷状态时,焦虑万分,特别嘱咐医疗组的医生们快到主席那里去。医生们尽力劝慰他,因为他的病情也很令人担忧。
  朱德住院后,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委托他的女儿"几乎每天打电话到医院,询问朱老总的病情".邓颖超、聂荣臻、李先念等纷纷前往医院探望朱德。在病榻上,朱德同看望他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作了最后一次谈话。他说:"我看还是要抓生产。哪有社会主义不抓生产的道理呢?!"
  不知是谁,把一盆兰花悄悄地摆放在朱德的病房里。当他看到兰花时,脸上漾起一种少有的安详与满足。
  7月4日,朱敏突然听到父亲在大声呼喊自己的名字,便从隔壁房间跑过来。朱德紧紧地拉着女儿的手,瞪大眼睛望着女儿,张了好几次嘴想说什么可又说不出来。泪水簌簌往下流的朱敏,此时俯下身子在父亲的耳边轻轻地说:"爹爹,您别讲了,我明白您的意思,要我们听党的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您放心好了。"听到朱敏这些话,朱德露出了欣慰的神态。
  7月5日,朱德的病情急剧恶化。他看到站在病床前的李先念、聂荣臻、王震、邓颖超、蔡畅等这些风雨同舟几十年的老同志时,嘴唇翕动着,想和他们说话,但张了嘴却没有发出声来。他努力地要抬起右臂和他们握手,却终于没有抬起来。看着当年驰骋疆场、威震敌胆的总司令被病魔折磨得如此虚弱,在场的老将帅、大姐们都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很快,朱德就进入昏迷状态。当时,叶剑英打电话表示想看看朱总,极度悲痛的康克清说:"他已经神志不清了。"
  7月6日下午3时1分,朱德带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永远离开了亲人儿女,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伟大事业。
  刚从生命垂危中被抢救过来的毛泽东,静卧在病榻上。这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华国锋赶来向他报告了朱德逝世的消息,毛泽东嘱咐华国锋一定要妥善料理朱德的丧事,并感叹:"‘朱毛’,‘朱毛’,不能分离。现在朱去见马克思了,我也差不多了!"
  朱德病逝后,康克清让孩子和秘书尹庆民、警卫员李廷良、徐宏、刘炳文以及护士盛菊花等给朱德换衣服。可是在家里找来找去,竟没有找到一件像样点的。直到最后实在找不着了,家人这才想起来他根本就没有新衣服。
  孙子朱和平泪如泉涌:"爷爷辛劳了一生,一定得让他穿身新衣服!"于是,临时在红都服装店给朱德做了一身内衣,外衣中山装仍是他穿了多年的那件。
  7月8日,向朱德的遗体告别的这一天,他躺在鲜花翠柏之中,那么沉静,那么安详,似乎是工作疲劳后的一次小憩,似乎他马上就要醒来,用他那种坚定的声音去指挥千军万马……
  从北京医院出口到八宝山的马路两侧,挤满了臂缠黑纱、胸戴白花的悲痛的人群。灵车徐徐开来,灵车四周,饰有用黄、黑两色绸带扎着的花球,垂着长长的丝穗。丝穗随着灵车的行进和哀乐的节拍而飘动,把人们的心都搅碎了。多少人抹泪,多少人抽泣,中国人民再一次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遵照朱德生前的意愿,康克清把他历年积存的20306.16元银行存款交给党组织,作为他最后一次向党交的党费。朱敏回忆说:"父亲曾经说过DD‘我是无产者,我所用的东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律上缴,我没有什么遗产,只有读过的马列和毛主席著作,你们可以拿去学习。’"
  "本世纪最伟大的民族领袖之一。""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传奇式的统帅和战士。""中国人民优秀的儿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象征。"……朱德的逝世,在世界各国或地区的领导人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他们纷纷发来唁电、唁函,表示深切的哀悼,并且高度评价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中国领导人。
岁月元帅朱德

历史人物 开国元帅缘何都改名字

开国元帅缘何都改名字

  朱德:三改其名  朱德的母亲生下他时,给他取的乳名叫"狗儿"。朱德小时候,朱家有时也按川北习俗,称呼他为"狗娃子"。朱德4岁时,父亲按照朱家的祖传字辈,给他取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

  1909年初春,朱玉阶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因讲武堂是滇人所办,只收云南省人。他求学心切,就来到报名处,假称自己是云南临安府蒙自县人,并即兴将名字改为"朱德",46年后,这个朱德成了新中国的第一大元帅。

  彭德怀:“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彭德怀,乳名叫“真伢子”,原名叫彭得华。得华兄弟三人,他是长子,二弟叫彭金华,三弟叫彭荣华。当年,彭得华应好友黄公略之邀到长沙投考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考取后他回家告诉大家,自己已改名叫彭德怀了。

  晚上,他对妻子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改名叫彭德怀吗?‘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我不想升官发财,置田买地,我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多为人民办好事的人,所以我改名为彭德怀。以后你就叫我‘德怀’好了。”

  刘伯承:由“昭昭之明”到“子承父业”  刘伯承甫一降生,他的祖父刘正富和祖母杨氏在7天内先后离开了人世。因此家里给他取乳名为“孝生”,意指他一出生就服丧戴孝。  刘伯承的父亲刘文炳是个失意秀才。看到儿子着实惹人喜爱,刘文炳不禁想起《荀子·劝学》篇中的章句:“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就给刘伯承起名刘明昭。刘氏家族的谱序是“国正文明泰,天朝永治安……”“明昭”正符合“明”字辈的起名要求,这是刘伯承最早的名字,“伯承”这个名字,是他父亲后来给他起的。伯,即长子之意;“伯承”,有子承父业之意。

  贺龙小名叫“长长”。贺龙5岁入学时又取名“平轩”。11岁时,因家境贫穷,父母为他取名“振家”,希望他能振兴家业。  18岁时,贺龙参加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后,又取名云卿。这个名字来源于《尚书大传》中的《卿云歌》。相传,上古舜帝传位给治水的禹时和臣民一起唱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明明天上。烂然星陈……”

  按贺氏族谱,贺龙为“文”字辈,本名为“贺文常”。后来,他的父辈们认为“文常”、“云卿”这两个名字,表达不了他们所寄托的期望,议论重新起个响亮而有深意的名字,他叔父贺士奎是个教书先生,说:“云卿、文常(长),取其中云长二字演义下去,云中之长者,当然是龙。龙能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我看就以‘龙’字为主,再加一个字,理想名字成矣。”但加什么字呢?他们始终没议出个结果来。在一旁的贺文常说:“我看就用一个‘龙’字吧,又好说,又好记!”从此他就改名为贺龙。

  陈毅:“士不可不弘毅”  陈毅5岁那年开蒙入学,父亲陈昌礼给他取的学名叫世俊,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才智出众的俊杰人物。陈毅在成都德胜乡读高小时十分敬佩北宋文学家苏洵,苏洵字明允,为此陈毅曾将“明允”倒过来,一度取名“陈允明”。

  陈毅15岁考入成都甲种工业职业学校,18岁赴法勤工俭学。一天,他读到曾子“士不可不弘毅”这句话,感触很深。他想,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任重而道远,光有弘(刚强)不够,还须有毅(毅力),坚持始终,于是他改名陈毅,将号“仲弘”与名“毅”结合在一起。他考取留法勤工俭学的红榜上即署名“陈毅”。

  “桓桓于征”罗荣桓  罗荣桓的父亲罗国理按照族谱的行辈,给他取名慎镇,字雅怀,号宗人,大家都称他“罗宗人”。1914年,罗荣桓家斜对面的一个祠堂里,办了一所小学,叫罗氏岳英小学。学校一开学,罗国理便把罗宗人从私塾转学入高小一年级读书。岳英小学第一任校长罗炳文,嫌罗宗人的名字不好听,罗国理便请这位兼教国文的校长另给他起个名字。

  罗炳文略作沉吟,顺手取一张纸,写了“荣桓”二字,并解释说:“《诗》云:‘桓桓于征’。‘桓桓’者,威武也;‘征’者,征伐也。我看令郎年纪虽小,但长得十分魁梧,现在国家正是多事之秋。令郎将来讲习武事,建功军旅也未可知。”罗宗人此后就改名为罗荣桓。

  徐向前:“继续向前”  徐向前两个哥哥的名字是“银仓”、“银福”,祖母便给他取了个乳名为“银存”,意思很明白:希望他前程似锦,发财享福。

  徐向前的父亲是村上学问最大的秀才。他认为作为读书人,名字很重要应该叫起来好听、顺口、文雅,有深刻的含意。他给这第六个出生的孩子起了学名、字和号。于是,小“银存”有了上家谱的正名大号徐象谦(“谦”为《易经》中六十四卦之一,是六十四卦中惟一的六爻皆吉的卦),字子敬。  大革命失败后,徐向前下定决心,立志要做一个继续前进的人,于是便将“象谦”改为“向前”。

  聂仕先翻阅《随身宝》时,指着书的最后一句对妻子唐氏说:“‘百福骈臻得双全’,这句话吉利。按家谱排列我儿是‘荣’字辈,就给他取名‘荣臻’,字‘福骈’,你看要得不?”唐氏高兴地点头同意,想了一下,接着说:“我看娃儿的小名也照这书上取吧,就叫他‘双全’。”聂仕先也点头答应。因此,与其他九帅都不同的是,聂帅“荣臻”这个名字用了一生,从来没有改过。

  叶剑英:“民之利剑”  叶剑英之父叶钻祥生有8个子女,叶剑英排行第二。父亲很喜欢这个儿子,按照叶氏族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叶宜伟。

 

  1917年夏,叶剑英等几个同学冒着盛夏酷暑,长途跋涉乘火车来到昆明,考入云南讲武堂。为了表示投笔从戎的决心,他特意把自己的名字“宜伟”改为“剑英”,立志做“民之利剑”,为国为民,英勇奋战。

相关参考

中国十大元帅以及主要战功

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

朱德

 朱德元帅像  朱德(1886―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字玉阶

为何有人对是否授予陈毅元帅军衔存不同意见

核心提示:根据目前见到的材料,笔者判断:9月11日晚的这次会议,即举行授衔、授勋仪式前的半个月,中央才最后敲定授予朱德等10人元帅军衔。大致可以判定,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央决定邓小平不授元帅军衔。同时,

开国元帅之中哪两位性格正好相反却成莫逆之交

核心提示:据当年在八路军总部工作的人讲:朱德和彭德怀两位正副总司令的性格正好相反。朱德温和,没有脾气,无论身边工作人员出什么错,他都不会虎下脸训人的,更不会骂娘。尽管这样,他们都很服朱德,说朱德是“响

毛主席对十大开国元帅的惊人评价,眼光非常独到

毛主席对十大开国元帅的考语、点评,眼光非常独到,赞誉也很特别。称朱德是“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自从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就成为解放军偶像级的人物,各个时期担任总司令,与毛泽东的配合相当默契。朱德宽和忍

元帅之妻竟成最危险叛徒 周总理下令

朱德为人忠厚坦荡,在参加革命前是滇军军长,已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朱德毅然放弃眼前的轻松生活,当了一名革命的土包子,冒着风险干革命。朱德元帅一生先后有五位妻子,贺治华是其第四任妻

为何林彪排最后

核心提示:林彪在1955年十大元帅中名列第三,仅次于曾任解放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的朱德、彭德怀,只不过林彪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给放到最后了。不过,他被评定为36位军事家之列,体现了对他的军事才能的客观评

周恩来总理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高振普口述  舒云整理 原载《党史博览》2016年第1期    1976年1月7日,张树迎(周总理卫士)与我商量,看样子总理的病再

21年从未领过元帅的工资

 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一生胸怀救国之韬略、心念民众之福祉,他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与思考。   对下属秉承率先垂范之风   1928年4月25日,朱德率领南

二战中柏林如何陷落 希特勒生命中的最后几天

[摘要]4月20日,希特勒在地堡中举行了奇特而庄严的仪式,庆祝他的56岁生日,这将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斯大林一语成谶:朱可夫终成“柏林的征服者”4月16日,两个方面军开始行动,渡过奥得河。在朱可夫的方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