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人》的作者是屈原吗

Posted 国君

篇首语:人有知识,则有力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思美人》的作者是屈原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思美人》的作者是屈原吗

2、思美人郑袖和屈原是恋人吗?屈原的《湘夫人》指的就是郑袖吗?

《思美人》的作者是屈原吗

  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有许多,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在他之后,我国才有了以才学而著名的作家。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我们得出屈原一生中所著的作品大概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九章》9篇、《九歌》11篇。本文所要探讨的《思美人》的出处就是《九章》。
  屈原是《思美人》的作者,关于这个说法,历史学家们颇有争议,其中有很多人并不认为,《思美人》就是屈原的作品。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心里的想法是,《思美人》中的叙述手法是很直白的表达对心爱女子的情意的,屈原不会这样的,他所作的诗歌,几乎都是围绕着神灵或者是国君。但是反对意见的理由论据是不充分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思美人》的作者就是屈原。
  关于《思美人》,除了它的作者有不少的争议以外,诗词中所描述的“美人”的所指对象也有较多的分歧。一般说来,一共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屈原这是在直抒胸臆,就是表达了他对某一位女子的深爱的感情;第二种看法认为,屈原这是在借“美人”,表达自己对楚国国君的劝谏之心。其中第二中看法又有分歧,不同的人认为,屈原所说的“美人”指的是楚怀王还是楚襄王还不确定,两个人都有可能。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探讨,屈原在《思美人》中所说的“美人”,指的究竟是楚怀王还是楚襄王,亦或是谁都没有指代?
  《思美人》中很多地方都透露出这样一条信息,那就是屈原以“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屈原是一位极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看似在说爱慕的人儿不理会自己的情意,实则是表达屈原的忠心不被国君信任的憋屈和郁闷。“美人”往往指的是楚国的国君。纵观屈原的一生,他主要活跃在楚怀王时期。正因如此,很多学者们认为,屈原所指应该是说楚怀王。
  屈原自入仕以来,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劝谏国君,一心为民,让楚国变得更加强大。《思美人》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屈原被流放到江南的时候,此时的屈原被国君所抛弃,心中郁闷愤慨不说,主要他还十分思念家乡、亲人、朋友以及国君。楚国和秦国争霸,屈原希望楚国能够胜出,但是国君不相信他,他劝谏国君的话反而被国君所厌烦,以至于被国君发配到很远的地方,屈原心里难道不是难过的吗?所以,他写了《思美人》,想要借此来安慰自己,更大的愿望是希望国君能够看到自己的诗,相信自己。
  关于屈原和莫愁女之间的渊源则要另外说明了。莫愁女也是屈原那个时代的一个名人,她能出名是因为她不仅长相美丽,在歌曲艺术造诣方面还极其有天赋。莫愁女还曾得到过屈原的亲自指导,将阳春白雪这首曲子谱写完整,传颂出去。但是,在近期播出的电视剧《思美人》中,莫愁女和屈原成为了一对相爱相知的情侣,所以很多人对两人之间的经历很感兴趣,对屈原所作的《思美人》的“美人”的指代也产生了怀疑,觉得屈原写的说不定是莫愁女。但是真实历史中的莫愁女和屈原也不过是指导过歌唱的技巧的关系而已。
  在《思美人》中,屈原用了很多借代的手法,主要是用花草植物来指代君子,而已丑的东西来指代奸佞。当国君不信任他的时候,他就在一边锻炼自己的能力,并期望在将来能够重新被国君重用和理解。所以,《思美人》的“美人”指的是楚怀王,这种观点是大多数人所赞同的。
屈原楚王美人

思美人郑袖和屈原是恋人吗?屈原的《湘夫人》指的就是郑袖吗?

  有传说道,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他的国君楚怀王的宠妃郑袖相爱,他们的私情被楚怀王发现了,所以屈原后来才会被驱逐出皇城,惨遭流放。更有人说,屈原的死是伪造的,其实是为了掩盖屈原被谋杀的事实。当然,还有说法是,郑袖爱慕屈原,可屈原却不喜欢郑袖,于是郑袖因爱生恨,反而和楚国奸佞子兰、靳尚勾结起来,一起陷害屈原。总之,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民间传言中,郑袖这位绝美聪慧的楚宫嫔妃和屈原、楚怀王之间的关系都非常的破朔迷离。

  在《思美人》这部电视剧中,除了温婉大方的南后以外,楚怀王最宠爱妃子就是郑袖了。郑袖姿容娇艳,擅长舞蹈,且为人聪慧机警,心机深沉,在后宫混得如鱼得水。她出身郑国,可郑国已经被楚国所灭,她是被楚怀王看中后才被接入后宫的。没进宫以前,郑袖有一个老相好,感情非常好,进了楚国后宫以后,郑袖不忍寂寞,胆子竟然大到背着楚怀王和从前的老相好重温旧梦。当然,除了老相好以外,郑袖还将一腔情意放在了大才子屈原的身上。有屈原出现的地方,郑袖总是表现出一副小女人的模样,一看就是极其崇拜和欣赏屈原的“迷妹”。当屈原代表父亲来参加楚怀王的生辰宴会的时候,屈原当场弹唱了一首自己所写的诗,郑袖的表情相当的痴迷。

  屈原的很多作品都是在被流放以后创作出来的,所以很多人就会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他的郁闷和对“某人”的思念。至于“某人”是谁,这又有多种说法。有说是楚怀王、有说是郑袖、也有说是莫愁女等等。

  屈原和郑袖真的是一对爱而不得的恋人吗?一个是楚怀王器重并委以重任的臣子,一个是楚怀王宠爱的妃子,他们之间到底是不是恋人关系呢?屈原所作的《楚辞·九歌》中有一篇写的是《湘夫人》,大家都认为屈原所写的“湘夫人”其实就是暗指的楚国夫人郑袖。如果“湘夫人”真的暗中指代楚国夫人郑袖,那就说明这二人之间的关系的确是惹人非议的。

  《湘夫人》是祭祀湘水女神的诗歌,诗歌以湘君为主人公的口吻,表达了湘君对湘夫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关于湘君的来历,大家普遍认为湘君就是古帝舜。相传舜在南巡途中病亡在苍梧,死后被葬在了九嶷山。舜有两位妻子,她们都是尧帝的女儿,一个是娥皇,一个是女英。舜临死的时候,两位妻子都陪在他身边,见到丈夫死了,娥皇、女英悲伤哭泣,她们的泪水滴落在竹子上,所以才有了“斑竹”。湘君和湘夫人后来就被人们当作湘水的神灵,人们经常祭祀他们。湘君和湘夫人是一对情人,可是两人分离开了,湘君每天都在思念着湘夫人。

  这篇诗歌的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全篇都是描写的湘君的内心情感。《湘夫人》主要表现了一对恋人相爱却不得相见的感情,始终没有缘分。湘君苦苦等待湘夫人的到来,可是湘夫人却迟迟不来,湘君在漫长的等待中,内心的情绪变得十分幽怨,但是盼望和期待湘夫人赴约相见的感情却始终不变。作者在此诗歌中表达了惆怅和迷惘的心情,正和他当时所面临的被流放的现实问题相吻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湘夫人指的就是郑袖,当时屈原已经被流放了,他见不到心爱的女子郑袖。由于两个人的身份有别,所以屈原是注定等不到郑袖的。和郑袖不能相守,国君不信任他,他报国无望,在爱情和事业的双重打击下,他的惆怅和迷惘就是这样来的。

  不过,大多数人对《湘夫人》的理解都认为这只是屈原在楚国神巫文化下所创作的一首祭祀诗歌,和郑袖的关系不大。

相关参考

思美人屈原知音越国王子无明的历史原型是谁

  本文的主人公无明,仅仅在《思美人》这部剧的第一集中出现过,他本是越国国君的后代,因越国被楚国所灭,所以他化名为无明来到楚国,就是为了杀掉楚怀王,报灭国之仇。剧中的无明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才子,更是大诗

《思美人》历史上莫愁女真的嫁给楚怀王了吗

在历史上,楚怀王后宫嫔妃中并没有莫愁女,而且莫愁女和屈原之间也没有这样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莫愁女,中国民间传说,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湖北钟祥人,名叫莫愁,生于公元前3世纪前后,貌美如仙,爱好歌舞。十六

屈原为什么有香草美人之称 屈原一生多少贡献

香草美人屈原一旦人们提到香草美人的时候,总是会联想起屈原。《离骚》实在是太过有名,一曲绝唱,唱遍人间沧桑无奈,唱遍诗人心中千丝万缕的惆怅,也唱遍了他那忠君爱国的思想,唱遍了他不同流合污的主张。屈原画像

思美人田姬是谁演的田姬真实身份结局是什么

剧中,田姬是个绝世美人,她是楚怀王宠妃,深受楚怀王宠爱。在《思美人》中饰演楚怀王的后宫佳丽田姬,与一般后宫女子不同的是,田姬拥有双重身份,是秦国安插在楚王后宫的一颗棋子,与楚怀王之间的情感也夹杂着些许

离骚作者介绍 离骚的作者屈原简介

离骚的作者是谁?作者介绍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汉族,芈姓屈氏(芈后改为熊姓),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新考古发现可能实际为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

是因为楚怀王失恋自杀吗 揭秘屈原是同性恋吗

...有人倡议将端午节命名为“同性恋情人节”,理由是因为屈原也是同性恋。这件事广泛争议,屈原真的是同性恋吗?这一说法是这么流传出来的呢?屈原是同性恋吗2012年,有一位网友公开倡议将端午节作为同志情人节,并列出...

是因为楚怀王失恋自杀吗 揭秘屈原是同性恋吗

...有人倡议将端午节命名为“同性恋情人节”,理由是因为屈原也是同性恋。这件事广泛争议,屈原真的是同性恋吗?这一说法是这么流传出来的呢?屈原是同性恋吗2012年,有一位网友公开倡议将端午节作为同志情人节,并列出...

芈原是屈原吗 大诗人屈原的爱情故事

芈原是屈原吗古时候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礼仪,封建统治者也愿意维护遵守这个传统,等级分明,尊卑有别,讲究礼制有利于权力的巩固。这种礼制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女子三德四从,君臣之道,表现在姓氏上的讲究让古

楚怀王和屈原的故事 楚怀王和屈原是同志吗

此处的楚怀王是指熊槐,战国时期是楚国的皇帝,最初的楚国是一个国强兵足的强国,但是楚怀王生性贪婪,而且昏庸无道,最终让楚国走下了没落。屈原楚国一代能人贤臣,忠于国家忠于楚怀王,但是这楚怀王和屈原真有如此

屈原是同性恋吗

屈原在年轻是时候也是美男子一个,对于屈原是同性恋的说法,是在1944年,古典文学专家的孙次舟教授所提出来的,而这个说法一提出来,也是在当时是遭到了学界的围攻,而孙次舟也是一直坚持到自己的观点,另外,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