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和魏徵
Posted 鹞鹰
篇首语: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太宗和魏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唐太宗和魏徵
唐太宗和魏徵是一对历史上有名的君臣,他们之间的一些趣闻。魏徵对于太宗的各种谏言,史书中多有记载,这里只谈一些他们之间的小故事。说到他们两人,就不能不提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贞观盛世”。太宗即位时才二十九岁,改年号为“贞观”,这就是贞观治世的开始。太宗在政治上,建立了良好的决策和谏诤制度,在人事方面,以选拔贤能之士为本。太宗要求自己是个圣君,同时也要求臣下为贤臣。而最难得的是,君臣双方对于这个伟大的抱负,都能贯彻始终,而且互相鼓励,惟恐无法达成。
太宗和群臣经常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形成共识,所以贯彻的力量非常强大。“贞观四年”时,整个国家就已经进入“贞观之治”的盛世了。“贞观”一朝人才济济,名臣如云,而其中以“谏诤”闻名的就数魏徵了。
魏徵辅佐太宗十七年,史书称他:“有志胆,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之霁威。”就是形容他对太宗进谏时的模样,虽然太宗天威震怒,他还是神色坚定,毫无惧色,而太宗也能渐渐的息怒,聆听谏言。他们两人,一个从善如流,一个直言敢谏,君臣之间,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的佳话,有许多的事绩,一直到今天仍令后人传诵不已。
魏徵对于太宗,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只要他认为不恰当的地方,都会马上提出纠正。太宗非常喜欢打猎,也非常喜欢玩一种叫做“鹞鹰”的鸟。为了这个嗜好,他还特地成立了一个“鹞坊”,派专人饲养著大批的鹞鹰。有一次太宗带鹞鹰出去玩时,就叹息著说:“唉!玩鹞鹰的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总没个够!”可见他沉迷之深了。
一天,太宗得到了一只小鹞鹰,非常喜欢,正放在手上逗著玩儿呢,忽然看见魏徵走过来了,便赶快把小鹞鹰藏入怀中坐好。可是魏徵远远的早就看见了,于是就故意把话题拉长,讲个没完。好不容易等魏徵走后,太宗急忙把怀中的小鹰取出,一看,哎呀!小鹰早已闷死了!经过了这件事后,太宗终身都不再玩鹞鹰了!
还有一次,太宗要去终南山打猎,这事儿被魏徵知道后,就跑到宫门口去等候,想要劝阻太宗。可是等了半天,都没见太宗出来。不得已只好跑到宫里看看,只见太宗全副猎装端坐在那里,可是又不像要出门的样子。魏徵只好硬著头皮上前问道:“听说陛下要去终南山打猎,怎么还没去呢?”太宗笑着说:“我本来是要去打猎的啊!但我想你一定会来劝阻我的,所以我决定不去了,你放心的回家吧!”于是魏徵就笑眯眯的叩拜出宫去了。
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曾多次请魏徵到卧室,商量政事,请教得失。魏徵有见识才略,个性忠直,又碰到明君,所以更加知无不言。而太宗也十分信任魏徵,对于他的意见,无不欣然采纳。但是这种治国雅量,也是需要反复磨练,才能成熟的。
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宫后,盛怒未息,对长孙皇后说:“迟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急忙问道:“陛下要杀谁呀?”“魏徵总是当面侮辱我,不给我留情面!”皇后听完后,立刻换了礼服出来向太宗道贺说:“君明则臣直。魏徵忠直,敢于犯颜直谏,正说明你的圣明大度,真是可喜可贺啊!”太宗听完后,怒气渐消。想起魏徵的为人处世,内心油然生起了无限的敬意。所以太宗曾说:“人言魏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妩媚耳。”就是说,人家都说魏徵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媚可爱的地方啊!
魏徵端正严肃,不拘言笑,太宗其实也很喜欢去开开他的玩笑,逗一逗他。有一次太宗听说他喜欢吃“醋芹”–就是一种用醋浸泡的芹菜。于是就赐宴魏徵,席中也准备了醋芹。果然魏徵一看到醋芹就喜形于色,两三下就吃光了。太宗看了就笑嘻嘻对他说:“你说你没有嗜好,可我今天看见了矣!”魏徵面对着太宗的调侃,拜谢道:如果君主没有什么作为,只想探索这些无聊小事,那我们做为臣子的,也只好就喜欢“吃醋芹”这种平凡的事了。
魏徵的态度恭谨而语锋敏锐,既是回答也是进谏,他希望天子要有大作为,这样臣下也才能励精图治啊!太宗听后沉默了许久,望着天再三叹息著。因为他在话里听到了更多的期望与鼓励,而感动不已啊!
魏徵看到该说的就说,从不畏惧。他的胆识和卓见,为“贞观之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魏徵病逝时,太宗亲临痛哭,并罢朝举哀五日,后来太宗临朝时流着泪对群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当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朕遂亡一镜矣!”
“贞观”一朝,人才辈出,大放光彩。尤其是“宰相团”阵容坚强,几乎个个都是历史上的名相。而大唐良相魏徵,更被后人誉为“千秋金鉴”。上天的安排,风云际会,好像把人才都集中到这二、三十年间了,太宗与群臣们聚集在一起,共同谱就了这波澜壮阔、泱泱大风的“贞观盛世”,留下千秋佳话。
太宗
历史秘闻 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
魏徵像唐太宗执政公开严明,鼓励大臣直谏,所以他手下有许多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而在这些谏臣中,最突出的当属魏徵,他经常进谏,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甚至常常与李世民当面争执,即使李世民大怒,也还是神色不变,坚持自己的看法。公元626年,李世民下诏征兵,规定不满十八岁而个头高大的男子,也可以征。魏徵却扣住了这道诏书不发,太宗连催几次,他都不理。李世民大怒,召来魏徵训斥他大胆抗旨。魏徵镇定地说:“臣听说竭泽而渔,就无鱼可捕了。陛下将不满18岁但身强力壮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再到哪里去征兵呢?再说,国家的赋税让谁来负担呢,并且陛下以前宣布18岁以上的男子才征,现在的诏书一下,你不是失言于天下吗?”李世民听了,哑口无言,良久,才承认自己错了,撤销了这道诏书,还提升魏徵为太子太师。
一天,李世民正在逗弄一只小鹞(即雀鹰,比鹰小,可帮助打猎),见魏徵进来,怕他责怪,忙将它藏在怀中,魏徵装作没看见,向太宗奏事,又故意拖延时间。等他离开,小鹞已经闷死了。
还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下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徵常常当面顶撞我,使我难堪。”长孙皇后就退出去穿上礼服再进来,向李世民道贺道:“君主圣明,臣下才敢直言进谏,魏徵敢于当面顶撞陛下,说明陛下是圣明之君,臣妾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李世民听了皇后委婉的批评和规劝,怒气顿消,清醒地认识到虚心纳谏对于天下兴亡的重要性。
贞观中期以后出现了盛世,大臣都极力歌颂李世民,只有魏徵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给李世民指出了10个缺点,要他警惕。李世民就郑重地将它抄在屏风上,以便早晚阅读,引为戒鉴。公元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魏徵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太宗
相关参考
魏徵像唐太宗执政公开严明,鼓励大臣直谏,所以他手下有许多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而在这些谏臣中,最突出的当属魏徵,他经常进谏,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甚至常常与李世民当面争执,即使李世民大怒,也还是神色不变...
魏徵像唐太宗执政公开严明,鼓励大臣直谏,所以他手下有许多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而在这些谏臣中,最突出的当属魏徵,他经常进谏,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甚至常常与李世民当面争执,即使李世民大怒,也还是神色
旧时,豫南一带的评书艺人有一个自己的行会组织,叫“梨园书屋”。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七,艺人们就集中到书屋办祭神会,祭拜时供土猪、鸡、鲤鱼,另外用金漆条盘,把一块醒木、一把折扇、一方绸手帕供在祭桌上,然后点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也有说在河北晋州)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
...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
...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
魏徵以敢犯龙颜极言直谏而名于史。武死战,文死谏,魏徵死谏起来对皇帝也不留任何情面,唐太宗对其亦是敬畏三分。 这在“巍巍朝庙堂,都是阿谀场”的官场里头,算得上是一个异数。在当朝及后世的印象中,魏徵
褚遂良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变化多姿,自成一家。因为精通书法,被魏徵推荐给唐太宗,并受到太宗的赏识。唐太宗任命褚遂良担任起居郎一职,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起居。下面,故事就开始发生了。有一次
褚遂良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变化多姿,自成一家。因为精通书法,被魏徵推荐给唐太宗,并受到太宗的赏识。唐太宗任命褚遂良担任起居郎一职,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起居。下面,故事就开始发生了。有一次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典故,乃唐太宗对魏征的最高评价”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以铜为镜的历史典故,出自《旧唐书·魏徵传》,是唐太宗李世民对魏征的最高评价。下面来和大家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