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被批判 妻子逃跑前妻反不离弃
Posted 妻子
篇首语: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彭德怀被批判 妻子逃跑前妻反不离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发迹后接前妻共享富贵,前妻羞愧自杀——成语人物汉朝名臣朱买臣
彭德怀被批判 妻子逃跑前妻反不离弃
在十大元帅中,彭德怀的婚姻是最坎坷的,也是最不幸的。庐山会议后,彭老总受到了批判,跟他携手20多年的妻子浦安修受不了压力,提出了离婚。彭老总为了不连累妻子,只好同意了,两人分吃了一个梨之后,分道扬镳。
后来有一次,有人在批斗彭老总的时候,也把浦安修抓了去,一起批斗,彭老总雷霆震怒,吼道:“我和她早就分手了,她是无辜的!要打就打我,抓她干什么!”
据说,彭老总在一次被批斗后,曾对身边的人说过一句话:“我十分想念刘坤模同志。”
那么,这位刘坤模又是什么人呢?
刘坤模原名刘细妹,是彭德怀的老乡,他的哥哥刘玉峰跟彭德怀曾经在一起干过活,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当彭德怀要娶媳妇的时候,刘玉峰就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了他。当时的彭德怀24岁,刘坤模刚刚12岁。刘坤模这个名字,也是彭德怀给她改的,意为“女中模范”。
1979年,刘坤模曾回忆说:“我和德怀结婚是1922年农历三月七日,同大姑娘一样举行的结婚仪式,坐了红轿,拜了天地。因为我当时年纪小,不满12周岁,德怀为了照顾我的身体,虽然生活在一块,但未过夫妻生活。”
6年后,即1928年,彭德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跟滕代远、黄公略一起组织了平江起义。在起义前,为了不连累家人,彭德怀就把刘坤模送回了老家,并答应她,等革命胜利之后一定回去接她团聚。
但是,国民党政府早就盯上了刘坤模,把她列入了“匪属”,到了哪里都不受待见,生活非常艰苦。万般无奈之下,刘坤模经陶铸的母亲介绍,嫁给了汉口的教书先生徐任吾,并生下了一个女儿。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刘坤模偶然在报纸上看到,八路军的副总指挥赫然是丈夫的名字——彭德怀!刘坤模欣喜若狂,立刻给彭德怀写了一封信。没多久,刘坤模就收到了彭德怀的回信,信中说:“坤模妹:在枪林弹雨中收到你的信,很兴奋。你要来,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找林伯渠主任。”
时隔9年,夫妻终于得以团聚,本该是人间幸事才对,但在当时那个恶劣的环境下,八路军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就是任何去延安的人都要经过组织审查。经过调查后,彭德怀得知,刘坤模已经另嫁他人,共产党员讲究一夫一妻,自己不可能再跟她结合了。
当然,这件事怪不得任何人,彭德怀为了革命离开妻子,而刘坤模为了生活另嫁他人,都是没有选择的事情。
就这样,想象中的夫妻团圆没有发生。彭德怀原本还在等着刘坤模,但这个时候也死了心,在1938年跟北师大才女浦安修结了婚。而刘坤模,也在1939年跟陕甘宁边区人民银行业务处长任楚轩结了婚。
不过,虽然没有破镜重圆,但两家的关系一直非常好,浦安修也经常去找刘坤模玩。建国后,两家人都在北京,也经常走动,刘坤模的哥哥刘玉峰去北京,也是彭老总接待的。
庐山会议后,专案组还专门找到刘坤模,让她出来揭发彭老总的罪行,但刘坤模表现出了非常坚定的态度,说:“彭德怀是我深爱过的人,1938年以后我们中止了夫妻关系,责任主要在我!如果非要我讲他,那我要说的都是他的好话,我没有什么可揭发的!”
后来,刘坤模听说彭老总生活很艰难,几次要求去见他,但都被阻止了,气得刘坤模只能以泪洗面。
两相比较之下,怎能不让彭老总更加想念刘坤模?
直到1978年底,刘坤模才在报纸上看到了彭老总已经在1974年去世的消息,顿时晕了过去。
后来,彭德怀传记编写组成立,刘坤模经常给他们提供一些资料,还亲自写了一本书——《和彭德怀在一起的日子》。
1987年,刘坤模时隔50多年后第一次回到彭德怀的故居,感慨良多,写下了一首诗:“横刀不见人,乌石缅雄风。华夏开新宇,犹忆大将军。”
短短的20个字,却包含了说不尽的故事,不由让人心生感慨:如果当年彭老总跟刘坤模没有分开,会是怎样呢?
前妻逃跑彭德怀
发迹后接前妻共享富贵,前妻羞愧自杀——成语人物汉朝名臣朱买臣
汉朝名臣朱买臣生于西汉景帝时,四五十岁才在武帝朝中做上官,可谓大器晚成。有一个成语叫"覆水难收",正讲的是他和他妻子的故事: 朱买臣年轻时生活清苦,以砍柴打猎为生,而他的妻子崔氏却渐渐无法忍受清贫,逼着朱买臣寒冬腊月去砍柴,而朱买臣为了让妻子开心就去了,结果一回来发现妻子却要他写休书,还物色好了家道殷实的新丈夫。 朱买臣一番恳求、崔氏一番誓死不归以后,休书签了,崔氏改嫁;然而之后朱买臣却因为才华被汉武帝欣赏,一下让赋闲在家的朱买臣做了太守。结果崔氏闻之,悔不当初,跑到朱买臣马下求回到朱家,朱买臣便让人泼一盆清水在马前,告诉崔氏,如果地上的水能收回盆中就让她回来。崔氏闻言知道缘分已尽,又受如此之羞,不久以后羞愧自尽。 这个故事虽然富于趣味,讲起来形象鲜明,但其实应该已是后人进行艺术创作改编的故事了,如评剧《朱买臣休妻》。 故事和原本史实有所出入并不奇怪,我们可以将之对比一番,便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最初,朱买臣虽然确实年轻清苦,四十岁仍未立功,然而可没有那么苦情:《汉书》记载朱买臣: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 所以妻子走了。 但事实上在汉朝,而且还是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前的西汉早期,读书人地位本就不高,远远不同于评剧流行时代所谓"惟有读书高"的社会风俗。汉朝生产力低下,继承了先秦重视耕、战的传统,而朱买臣本是贫寒之家,不劳动就连基本生活需要都满足不了。 然而他"不置产业",莫说妻子,恐怕四邻也不太瞧得起他,处境可参见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只不过两人的出路不一样罢了。原本就已经家徒四壁,朱买臣还一边背着柴一边高声背书,当时的朱买臣一介市井之徒,即便放在今日,一个一边干苦力一边吟诗作赋的人,路人见到难道就不会奇怪吗? 所以"妻羞之",但朱买臣还越唱越响,完全不管别人的看法;自然,朱买臣不是池中物,然而当时谁也不知道,或是都没看出来,他的妻子从后来看,也不是个文化程度高、能理解他才华何处的人。非凡之人不拘小节,但不可否认地说,朱买臣也不算尽好了人夫之责。 当妻子跟朱买臣吃了二十多年苦以后,在她眼里,朱买臣说的五十而富贵就是在画饼充饥,都是鬼话,所以走的时候"买臣不能留",确实应该是毫不留恋地走了。 后世故事中的妻子还要更薄情寡义,见利忘义,不过,《汉书》载: "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她再嫁后,遇到行歌担柴的朱买臣,还做了饭叫他来吃。可见这就是一个女人被生活逼得没了耐心,怀着希望日子好过些的想法做了选择,并不是多么可鄙的事。事实上,汉朝的女性也尚处在不被那么多道德教条约束的时代,上至掌权的女性,如宫中的太后、公主,下至田间劳作的妇女,改嫁、再嫁十分平常,甚至私奔都不算多么惊世骇俗。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几年以后朱买臣终于做了小官,在当地又想法子结识了汉武帝跟前说得上话的人,被引荐给武帝,一番讲谈以后才被拜为中大夫,可绝非一介布衣在家里被武帝请来做官。 而汉朝的察举制本就是官员发掘人才向上举荐,朱买臣是自己抓住机会,不同于评剧流行时文人楷模总是要被朝廷"请"出去才显得有排面的心理。 朱买臣提武帝办好了事,又犯了罪待诏,之后又趁东越动乱向上出谋划策。他的计策一次成效,可谓又抓住了机会,是相当灵活见机之人,故武帝把他封到家乡为太守。 朱买臣想来也不是全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必定还记得当年许多人轻视自己,才故意搞了个回归事件。 据《汉书》载,朱买臣是穿着曾经的破布衣服进了郡邸,和一群官吏吃过饭,其中不乏过去乃至现在都轻视他的人。饭吃过,他才掏出官印来,把一群人吓愣了,最后看这些人相互拥挤拜谒,伏拜在他身前,算是借此开了个不大的玩笑讥讽了一下这群有眼无珠之人,过了把瘾。 另说,他还召见所有以前曾经给过他粮食以及对他有恩的朋友旧相识们,并一一回报他们。看来,朱买臣并不是个海纳百川,忘性大的人,而是对人情冷暖有一笔账记着。 也正是在这段任期内,他上任后看见他的前妻及丈夫在修路,就停车叫人载上他们,送到太守府,并安置在园中,供给食物。 过了一个月,他的妻子上吊而死。朱买臣给她丈夫银两,让他安葬。 朱买臣既然是个聪明人,肯定也记得妻子帮助扶他的恩情,也记得妻子离他而去的绝情,那么以恩报恩,以情还情,也不奇怪。 买臣之妻当年就因为他遭人轻视、讥笑而已之为羞,可见是个很要体面,有几分要强的女人。从前文得知,妻子是因为以他为羞才引发了"要走"的请求,临走时说他早晚饿死,应该是这些年早就心知肚明忍下去的事了。 可忍饥寒而不可忍嘲讽,当她寄身在昔日觉得迟早会饿死的前夫府邸之下,恐怕心里确实过不去。她想不到朱买臣为什么能做官,当然她如果能明白当时应该也不会以他为羞耻;如今打了自己的脸,更是让现在的丈夫难堪。 说来说去,她大概还是迈不过这个坎。没有那么高的学识和理解力,但又性烈不堪受羞辱,上吊而死。 其实细想她也并未做错什么,她的死源于此二人的性格和行事罢了。如果她纯粹是势利之辈,大可赖活在太守府,甚至找机会和朱买臣叙叙旧情;如果朱买臣真的那么潇洒,又何必把别人找来搞这一出? 朱买臣此后既位高到过九卿,又因为犯法被免官;再返政局,又再度因争斗获罪,最终受诛。不过是性情中人罢了。相关参考
1967年在北京军区批斗场,彭德怀被打伤背;在北京卫戍区批斗中,曾受过彭德怀批评的高级将领李钟奇,冲上去打彭德怀一记耳光。1967年7月,“无产阶级革命派”在全中国“全面夺权”,掀起“大揭发、大批判、
发迹后接前妻共享富贵,前妻羞愧自杀——成语人物汉朝名臣朱买臣
汉朝名臣朱买臣生于西汉景帝时,四五十岁才在武帝朝中做上官,可谓大器晚成。有一个成语叫"覆水难收",正讲的是他和他妻子的故事:朱买臣年轻时生活清苦,以砍柴打猎为生,而他的妻子崔氏却渐渐无法忍受清贫,逼着
56年前的今天,1962年6月16日,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被打成“反党分子”的前国防部部长彭德怀,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写了一封长达8万字的信,申述自己遭受错误批判的
56年前的今天,1962年6月16日,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被打成“反党分子”的前国防部部长彭德怀,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写了一封长达8万字的信,申述自己遭受错误批判的
人们大多以为,建国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中,彭德怀是第一个含冤蒙尘的老帅。其实,中国十大元帅在和平年代里第一个受到错误批判和罢官的,竟是曾被誉为中国现代战争史上一代战神、解放后一心扑在军事教育事业上的
公子重耳,姓姬,是中国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位国君,称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之子,有过逃亡十九年的经历,在晋国历史上也是极其出色的。晋文公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九年时间,可就是在这短短的九年时间内,晋文公却奠定了
1921年的夏天,英国伦敦,剑桥大学,多情的现代诗人徐志摩认识了年方二九的花季少女林徽因。两情相悦,有发乎情,止乎礼。但徐志摩却未能把控好自己,为追求林徽因休掉了当时正怀有身孕的结发妻子。这也成为了徐
核心提示:1958年5月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在批判刘伯承的教条主义“错误”时,彭德怀元帅说:“刘伯承身上有很严重的教条主义,不但影响了南京,就连北京(指训练总监部)也有些吹鼓手,抬轿子的。不要忘了,红军
一、历史哪一个皇帝逃跑时没有照顾妻子和儿子宋高宗赵构靖康之变后,赵构继承大统,建立南宋。撤回北国的金人,得知赵构称帝的消息,再次挥师南下。赵构身为一朝天子,没有调动兵马积极备战,而是慌忙出逃。赵构逃跑
核心提示:一天,他对妻子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改名叫彭德怀吗?‘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我不想升官发财,置田买地,我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多为人民办好事的人,所以我改名为彭德怀。以后你就叫我‘德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