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为人知的古代三大“提刑官”

Posted 知县

篇首语: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广为人知的古代三大“提刑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广为人知的古代三大“提刑官”

2、历史人物 他身为大宋提刑官,不断案为何还上战场打仗

广为人知的古代三大“提刑官”

青天,也称青冥,按照字面,即可解释为碧蓝的天空。而对自然界的意象赋予主观想象,以抒发自身情感和见解,更是中国人古来的传统。当政治或社会环境遭遇乌云密布时,古人自然希望能够“拨云雾而睹青天”。这个词也作为一种称谓融入市民文化的语境中,延续至今。直白地说,“青天”们的盛行正是普通大众对统治阶层最深刻的期待。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中国古代几位著名的青天。
海瑞
海瑞(1515-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口)人。
海瑞于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曾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他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以死上书,劝说世宗不要相信陶仲文这帮方士的骗术,应振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诏命下狱论死。嘉靖最初把这篇奏章留中不发,但最后还是气愤难平,下令将海瑞逮捕到东厂禁锢。首辅徐阶力救海瑞,黄光升则把海瑞上书比拟儿子骂父,以减轻罪责,并乘机把海瑞留在狱中,营护海瑞甚力。直至同年十二月世宗驾崩,穆宗即位,才奏请释放海瑞出狱。
高光时刻:胡胜祖命案
海瑞刚到淳安上任,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案子。这个案子的凶手叫邵时重,而被害人叫胡胜祖。说邵家和胡家向来不和,因为两家的地挨着。后来两家因为争山地,闹了很多次,两家矛盾很大,这一点当地人都知道。就在半个月前,胡胜祖到山上去看自己的山地,不巧就碰到邵时重,而邵时重看当时别无他人,就在山坡上拿根棍子一下子打在胡胜祖的头上,就把胡胜祖给打死了。胡胜祖的两个弟胡胜荣和胡胜佑找到了哥哥的尸体,还在现场找到了凶器,并得知是邵时重打死的哥哥,就在事发两天后到县衙把邵时重告了。而邵时重在案发当天,也确实一个人到自家的山地上去过,而且连个不在案发现场的目击证人都没有。所以邵时重因土地纠纷打死了胡胜祖一案也就落实了。
说起来案情也很简单,所以前任审这个案子的时候也审得很顺溜。海瑞细审此案卷宗,第一个起疑的地方就是,为什么胡家兄弟在案发后两天才来报案呢?虽然可以说是他们两天后才找到失踪的哥哥的,但一来胡胜祖失踪的地方离村子并不远,两天才找到未免太过离谱,二来既然两天后才找到,他们怎么就知道一定是邵时重杀的人呢?虽然杀人的凶器可以作为证据,但我们知道那时候并没有指纹学,没法在凶器上提取凶手的指纹。海瑞在读完卷宗找到疑点后,先提取了这根凶器仔细地琢磨了半天。他对着这根沾满了血迹的杀人凶器端详了半天,突然眼睛一亮,给他看出了个关键的破绽。于是海瑞下令,开棺验尸。
因为胡胜祖是被木棍打中了头部死的,所以海瑞让人把胡胜祖伤口处的头发剃掉,然后就蹲下来仔细地看这个致命的伤口。只见这个伤口很深,足见这几棍用的力气之大,头部的颅骨都给打开了,血迹一直沾到了骨头上。海瑞看了半天之后,突然拿了个磁片,在那个骨头不停地刮,又把尸体的嘴巴撬开察看,然后还让人脱下尸体的衣服,又仔细察看了半天之后,才下令回衙,开堂审案。
海瑞让胡胜祖的弟弟胡胜荣又重复了一遍案情之后,就开口问他:你哥哥出事之前,是否生了重病?胡胜荣听了一愣,然后想了想说,这倒不假,哥哥是病得很重,要不然也不会被邵时重几下就打死了。海瑞接着就问,那你们为什么两日后才来报案?胡胜荣想都不想就说,我们两日后才上山找到哥哥的尸体。海瑞听了点点头,又让人拿出那根沾了血的木棍,让胡胜荣再次辩认,说你看清楚了,这是不是就是你们在发现尸体的现场找到的杀人凶器?胡胜荣一看,说当然就是了,大人你看血迹还在上面呢!海瑞听了这话,突然一拍惊堂木,大喝了一声:“撒谎!”他让仵作拿着这根沾了血的木棍放到胡胜荣的面前,说:“你再仔细看看!”仵作把木棍放到胡胜荣的面前,把木棍击打头部的位置指给胡胜荣看。因为是用木棍打死的人嘛,再加上打的力度很大,头骨都打裂了,所以木棍也有木屑断裂。现在胡胜荣只见仵作把沾了血的地方轻轻撬开来一些,只见外面有血的地方,里面却一点血迹也没有。这一下,胡胜荣的脸刷地就变了颜色。
这时候,只听海瑞大声地说:我打开尸体的伤口看,见血是一直渗到了头骨上,但骨头断裂的地方,包括缝隙的表面都有血迹,可我拿磁片刮了几下,刮去表面的血迹之后,下面的骨头居然连红都不红。这说明了什么呢?而且,伤口周围的肉也呈两种颜色,一种很红,就是沾了血的颜色,另一种很暗,海瑞称之为打伤色,就是打归打了,但当时并没出血的颜色,这两种颜色一种是血液凝结之后,也就是血不流了之后打出来的颜色,一种是正常的鲜血颜色,这绝对是清晰可辨的。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所以,不论是从骨头上的血,还是肉的颜色,还是木棍上的血迹看,种种迹象表明,尸体上的血,包括伤口上、骨缝里,还有木棍上的,都是后来涂上去的血,而尸体头部所受的重击,则是在死后、在血液凝固后才被打上去的!
海瑞冷冷地看着开始发抖的胡胜荣和胡胜佑兄弟俩,大喝一声,说“胡胜荣、胡胜佑,毁亲兄之尸而嫁祸他人,还不从实招来!”这一嗓子喊出来,胡家兄弟俩扑通一下就跪下了,然后把整个过程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原来,胡胜祖根本就是得病死的,但死了之后两天,胡胜荣突然想起来,两天前在山坡上见过邵时重,当时邵时重只有一个人,而且也没发现胡胜荣。而胡家跟邵家争地正是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不仅胡胜祖跟邵时重争地,胡胜荣和胡胜佑跟邵时重都分别另有土地和财产的纠纷。胡胜荣脑筋一转,跟弟弟一商量,就打算拿哥哥的尸体二次利用一下,来陷害邵时重。邵时重一入狱,一判刑,邵家的地自然也就可以被胡家争过来了。于是他们俩私下把哥哥尸体作了番手脚,然后诬告邵时重。眼看着前任知县已经结了案,他们就要如愿以偿。哪知道来了个法眼如炬的新知县,洞烛观火,条分缕析,居然靠着神乎奇技的验尸技巧,就把这桩几乎是天衣无缝的冤案给翻了个底朝天。
胡家兄弟认罪伏法,邵时重被平冤昭雪。这一下整个淳安县都轰动了,大家纷纷传说,说淳安新知县是个断案如神的海青天。
况钟
况钟(1383-1442年),字伯律,号龙岗,又号如愚,明朝江西靖安县人(今高湖镇)。   
宣德五年(1430年)他担任当时“天下第一剧繁难治”的苏州知府之职。
苏州是一个繁华富庶的地方,是江南巡抚的治所。这里主办织造的太监,往来于沿江沿海的卫所军官,地方的乡宦豪富,都是权势显赫、违法害民的豪强。况钟刚正不阿,不向宦官、豪强低头,对欺压人民、横行不法的宦官、豪强,均予以坚决的打击。他到任勤俭州后,忠实地执行了明宣的旨意,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当众处死了六个贪污不法的胥吏。又对苏州府管辖下的官吏进行考核,“出贪墨者五人,庸懦者十余人。郡中不寒而栗”。他这种不畏权势,伸张正义的行为为世人所称颂。《明史》记载:“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周述说他“击锄豪强,赈恒穷困。”
况钟治苏9年任满,例应上调朝廷,而苏州府士民张翰等一万三千人联名向直隶巡抚按察使张文昌上书,恳请转奏朝廷,乞求况钟连任。有儒生为歌谣曰:“况青天,朝命宣。早归来,在明年。”明英宗朱祁镇准奏。
高光时刻:顺藤摸瓜断“偷梁换柱”假冒知县案
大明宣德年间,况钟奉来吴江县调查案件。到吴江县便发现这里县衙和当地的鸿泰客栈发生许多离奇的事件。况钟在居住鸿泰客栈的时候,屡次被刺客行刺。根据刺客所遗留的线索顺藤摸瓜,悬疑贯穿,最终发现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有一位臭名昭著的县令,成天只顾着鱼肉百姓,冷落了自己的夫人莫遇春,这位夫人忍受不了寂寞,终于红杏出墙,与一位商人相好。没有不透风的墙,终于一日被县令发现了夫人与商人的奸情。于是,心生歹念想除掉商人。就在危急的时刻,夫人出手相救,帮助商人逃到吴江县,拿着贪官的一笔赃款开了一个客栈。从此生意红红火火。谁想到没过几年,县令因贪得无厌,东窗事发,被降职调任。没想到世上真有那么巧合的事情,县令被调到吴江县,此时,这夫人再次与情人相遇,旧情复燃。二人怕再次被发现奸情,于是密谋除掉县令。夫人为了保全自己的身份能继续搜刮民脂,于是就想出了一招“偷梁换柱”。可是到哪里去找和县令如此相似的人呢?
正在二人一筹莫展之时。天降奇福,发现一穷书生常住自己客栈。经一打听,这穷书生是外地人士,多年参加科举考试从未考中,虽然书生家境贫寒,但自幼志向远大,立志为官,为百姓谋福,此人实在是长相与知县极其相似。二人大喜,于是密谋决定找此书生顶替县令…… 于是夫人找到他,说自己虽为知县夫人,但经历凄惨,骗得了书生的同情。夫人说知县突然患了疯病,提出让书生假冒知县。因为朝廷要是知道知县已疯,肯定会派人来接替县令,没准是一个更贪的官,百姓的生活仍然会处于水深火热。其实真正打动书生的原因是,吴江县连年水灾,书生可以利用知县的身份修堤筑坝,解一方百姓的疾苦,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心。于是这个“假冒知县”的阴谋就在真正的知县上任一个月之后开始了,其实那位知县没疯,他一直被关在县府后院的一个小屋里。
最后,一切真相大白,这时莫遇春后悔已经晚了,而假的知县本意善良得到了圣上开恩,既往不咎,考取功名。
包拯
包拯(999年5月28日- 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
包拯在社会享有盛誉,因而人们广泛传诵他的事迹,并加以理想化和艺术化,衍生出许多轶闻传说。南宋时有以包拯为主题的故事和戏曲,元杂剧中更有大量的包公戏如《陈州粜米》。包拯是以龙图阁直学士(后世讹为大学士)职名任权知开封府,包拯世称包龙图。有小说《包公案》(《龙图公案》)流行,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高光时刻:杀牛引真凶
历史中真正史书记载的,有关包拯的断案只有一件,就是他在天长县任知县时遇到的一件事:有一个无赖,将一个农民告到县衙,包拯对那农民说:“你回家把牛杀了,自己留一点吃,其余拿到市场上去卖。”按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要犯法的,但有县老爷的许可,那位农民回到家中就真的把耕牛杀了。第二天,就有人向包拯控告那位杀牛的农民,包拯反而将这告状的人扣押起来,怒问道:“你为什么把人家牛的舌头割了?”那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追问弄得惊慌失措,只得如实招供。这个无赖再也没有想到,这是包拯使了个“引蛇出洞”之计。包拯在接到牛舌被割的报案后,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有仇家有意陷害这个农民。
如果让那个农民把牛杀了,就触犯了法律,那仇家一定会进一步告发。所以包拯叫那农民回家把牛杀了,借以引诱割牛舌者前来告状。此计果然很灵。这件事反映了包拯的机智。
古代

历史人物 他身为大宋提刑官,不断案为何还上战场打仗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慈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史书关于宋慈的记载并不多,《宋史》中根本就没有他的列传,毕竟在我国古代,连救人的医药学都一直被轻视,更何况是跟死人打交道的法医学,修史的人有一万个理由认为宋慈不足以入传。

所幸宋慈的挚友刘克庄为他作的《宋经略墓志铭》保留至今,还有清人陆心源所著的《宋史翼》中的《循吏传》也记载了宋慈的事迹,两者拼凑起来,已经能够让我们对宋慈的一生有一个模糊的了解。

宋慈出生于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老爹名叫宋巩,官至广州节度使,别看这官名唬人,其实它辉煌的时代早过去了,宋朝一向重文轻武,节度使的兵权被一削再削,逐渐成为虚职,所以宋巩这个节度使其实不怎么管兵,主要管的是刑狱。

宋慈出生的时候,宋巩已经快四十岁了,算是老来得子,对儿子也很宠爱,再加上人一老就容易唠叨,宋巩平时没少在家里说案子,年幼的宋慈耳濡目染,为以后的法医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这可不是宋巩的本意,宋家祖上是出过大人物的,他们是唐朝名相宋璟的后裔,从河北南迁到福建,最近几代也接连出了好几位进士,宋巩自己就是进士,他还指望儿子能考上状元,再现祖上荣光呢。

宋巩对宋慈的厚望是体现在名字上的,他给宋慈取的字是惠父 ,“慈惠父”三字应该是希望宋慈将来能成为一个恩德慈及百姓,贤名垂于青史的父母官。这样的家教对宋慈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事实上,他后来还真达到了父亲的期望。

宋慈的出生地也是理学宗师朱熹的诞生地,朱熹比宋慈早出生半个多世纪,他有多位弟子好再传弟子都是同县人,而这些人,有不少都待在本县,自然而然就成为幼儿启蒙辅导班的老师,比如吴稚,而十岁的宋慈,就是吴稚众多学生中的一个。

吴稚是个合格的老师,在他的教导下,宋慈学问见长,二十岁的时候就进入国立中央大学太学学习,跟着新老师真德秀学习。

真德秀也是理学大师,是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相当有名气。他发现宋慈的文章出自内心,将儒学融会贯通,因此对宋慈十分器重,这对宋慈学业的进步和思想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不过这些理学老师比较失败的一个就是,宋慈全然抛弃了理学中的唯心主义思想,他后来的著作全都是从唯物主义出发的,这也是必然的事,比较法医这行,唯心主义也行不通。

在太学学习了很多年,宋慈也参加了科举,终于在嘉定十年(1217年)南宫考试的赋科中考了第三名,并中了当年的进士第二等,成为一名进士。

按照科举制,中了进士就可以做官了,宋慈被分配到浙江鄞县任尉官,尉官是管一县治安的,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长。

对于刚刚进入仕途的人,这是一个锻炼能力的必经阶段,干得好再提拔,但对宋慈而言,锻炼还没开始就没了,因为他的父亲宋巩不幸去世了,宋慈要守孝三年,只能放弃这个工作。

三年守孝期满后,宋慈等着朝廷再给他安排个工作,然而,石沉大海,没有半点响声。

一直到了嘉定十七年(1224年),赣州知州郑性之将宋慈招为幕僚,很是器重。在郑大人的帮助下,两年后的宝庆二年(1226年),宋慈才被朝廷想起,被任命为江西信丰县主薄,也就是掌管文书的办事员。

被朝廷这么一熬,一晃都快十年了,当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帅小伙也快变成中年油腻大叔了,但宋慈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主簿这个职位,不管怎么算都是文人,跟武将不沾边,但朝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宋巩当过节度使,以为他家有什么家学渊源,竟然把宋慈派去打仗了!

当时南安军(在今江西)发生三峒叛乱,摧毁两县和两寨,掠地数百里,南雄、赣州和南安三郡都被占领。见到叛军势,江西提刑叶宰决定放弃之前的招安政策,转向彻底消灭,在叶宰的任命中,文人宋慈被安排了一个机要秘书的职位,从此成为军队的一份子。

估计宋慈接到命令是也是蒙圈的:什么情况?我是文人啊!又没打过仗,怎么派我去?当弄清楚没错以后,宋慈除了赴任,也没有其他选择。

临走前,宋慈的好友刘克庄给他写了一首词,即《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刘克庄以词劝友,让宋慈用尽量仁慈的方式对待叛军。

宋慈记下了刘克庄的建议,所以到任后他先去摸了摸叛军造反的原因,得出的结论很简单——因为没饭吃,于是宋慈直接甩开了手握大军却不进兵的都统(副总指挥)陈世雄,带义兵去赈济六堡的饥民,让他们不参与三峒叛乱,结果反而使得叛军不少人归降。

宋慈一看好机会,建议隅总(总指挥)让归降的叛军带路,直接端掉叛军的老巢,但陈世雄以为这是跟他争功,直接带着人马就上,反被打得大败。最后还是宋慈带着义军端掉了叛军的老窝。

不过宋慈赈灾的举动惹恼了管后勤的长官魏大有,在器重宋慈的叶宰离职后,魏大有曾当庭羞辱宋慈,还多次弹劾宋慈,使得宋慈罢官归家,结果没多久这家伙就被士兵做掉了,可见平时没少克扣士兵钱粮。

不久福建汀州、剑州、邵武军等地有出现了叛军,势头还挺猛,达到数万人,大将陈韡(wěi)亲自出马,率军镇压。而真德秀给陈韡引荐了宋慈,宋慈因此官复原职。

经过之前的洗礼,宋慈也不是第一次上战场了,他带领一支队伍,作为奇兵直插叛军腹地,在叛军节节阻击下,直攻端了叛军老巢,灭了这次声势浩大的造反。

这一次宋慈可谓声名鹊起,朝廷完全是把他当将领用了,四处派他去平乱,要知道宋朝的叛乱是非常多的,这么一直打下去,还有完没完?

有完,宋慈因为战功累积,被陈韡保举当了长汀知县,终于再次回到文官序列,那说好的研究法医学呢?

别急,从嘉熙二年(1238年)调南剑州通判起,宋慈先后担任四次高级刑法官,开启了十数年的断案生涯。

嘉熙三年(1239年),宋慈调任广东提点刑狱,主管司法刑狱和监察,虽说这一年宋慈已经五十多了,但法医鼻祖的本行才刚刚起步。

宋慈不同于那些只把案件当政绩的官员,他是个较真的人,他认为“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不管事发地在何方,他都要亲临检验,而不是远远地看一下就走人(当时大多数官员都是这么做的)。

除了观察现场,宋慈也重视对被害者尸身的检验,尤为可贵的是,宋慈打破了理学的束缚,即便是女尸,也坚持检验,不过当时理学盛行,宋慈为了避嫌,只好在大街上检验。

长期的工作使得宋慈积累了丰富的法医检验经验,晚年的宋慈渐渐感觉到精力不济,觉得得给后人留下点什么,于是就将自己的经验汇编成书,并总结前代法医学得失,刊刻《洗冤集录》五卷。

《洗冤集录》完成两年后,64岁的宋慈最后一次升官,出任广州知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掌管一路之军事行政,不久即病逝于任所。

《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一经问世即成为刑狱官员的必备之书,直到今日,还是法医学的必备读物,这是宋慈留给世人最珍贵的遗产,但可惜,他却没能因此留下自己的传记,刘克庄所作墓志铭是出于友情,陆心源则将宋慈归为巡吏,着重描写他剿匪平叛以及治境安民的战功政绩,他们没能跳出那个时代不重视法医学的坑。

相关参考

揭秘清正廉洁的提刑官宋慈为何辞官?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已经播完。据说收视率超过新闻联播,让人喟叹。看了以后,总的感觉是,恶政就如浪裹沙,长使英雄泪滂沱。宋慈(1186——1246)尚刑名之学,以为“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

历史中真正的大宋提刑官,你了解多少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朝代。他不仅创造了中华文化的巅峰盛世,更是将中国历史向前推了一大步,使中华文明成为公元1000年前后世界上最辉煌的最伟大的文明。所以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朝代,我们不得不对

属政府临时工 真实的古代捕快

...探包青天》,形象都比较正面,好似现代的刑警。那么在古代,捕快真的那么狂拽酷炫又拉风吗?历史学者、古代生活史研究专家倪方六向本报记者解读了古代捕快的地位、薪资和口碑。做捕快无门槛,只能算是临时工在《少年...

属政府临时工 真实的古代捕快

...探包青天》,形象都比较正面,好似现代的刑警。那么在古代,捕快真的那么狂拽酷炫又拉风吗?历史学者、古代生活史研究专家倪方六向本报记者解读了古代捕快的地位、薪资和口碑。做捕快无门槛,只能算是临时工在《少年...

揭秘历史上断案高手宋慈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央视播出的《大宋提刑官宋慈》红极一时,成为了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宋慈是众所周知的法医学鼻祖,在为官的二十几年中断案无数,为了百姓沉冤得雪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工作方面也是比较严谨的。大宋提刑官宋慈算的上是...

揭秘历史上断案高手宋慈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央视播出的《大宋提刑官宋慈》红极一时,成为了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宋慈是众所周知的法医学鼻祖,在为官的二十几年中断案无数,为了百姓沉冤得雪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工作方面也是比较严谨的。大宋提刑官宋慈算的上是...

历史上有薛庭松吗

一、历史上有没有薛庭松、史文俊这两个人历史上没有薛庭松、史文俊这两个人。薛庭松和史文俊是阚卫平执导的《大宋提刑官》中的人物。相关剧情:薛庭松协助宋慈破获梅城县“两任知县被杀案”,宋慈破格升为正六品主事

宋朝文官到底会穿何种官服

最近,被称为「”中国版福尔摩斯”的《宋慈洗冤录》上映了。在此之前,宋慈这个名字被搬上荧屏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欧阳震华饰演的《洗冤录》,第二次是何冰饰演的《大宋提刑官》。对「”宋慈迷”们来说,这两部电视

北宋有包拯,南宋有宋慈,两大破案高手,谁的断案手法更专业

宋朝有两个破案高手,包拯和宋慈。前者很有名,大家都知道他有个别称“包青天”,说明他在老百姓心里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后者没那么有名气,还是前几年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让人知道宋朝还有这样一号人物,开历史

毛泽东在“中共三大”崛起不为人知内情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毛泽东,刚刚而立之年,真可谓是他自己所说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满怀“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英雄气概。当他在党中央机关工作,协助陈独秀处理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