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若兰――为掩护朱德和部队英勇就义
Posted 敌人
篇首语: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伍若兰――为掩护朱德和部队英勇就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伍若兰――为掩护朱德和部队英勇就义
我的姑姑伍若兰1906年出生于耒阳县一户知识分子家庭,1924年考入当时著名的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简称“女三师”),从那年起,她便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之中。1929年,她为了掩护丈夫朱德和红四军军部撤退,英勇牺牲,年仅23岁。1962年
朱德元帅重上井冈山时曾赋诗一首,表达对爱妻的怀念:
《咏兰》
井冈山上产幽兰,
乔木林中共草蟠。
漫道林深知遇少,
寻芳万里几回看。
虽然我从未见过姑姑,但打小就听我的上一辈人讲了很多关于她的轶事。在她短短6年的革命生涯中,只要是姑姑工作、战斗过的地方,提到她的名字,几乎是无人不晓。在大家眼里,姑姑是个奇女子能文能武,文能编写通俗易懂的革命歌谣,武能双手打枪,百发百中。
她死活不肯裹小脚
姑姑从小就是个性格刚强的孩子。我母亲告诉我,那时候女子都要裹小脚,姑姑死活不肯,裹布缠上去了就被她拆掉,如此翻来覆去好几次,爷爷发话了:“不裹就算了,随她去吧!”
事实上,姑姑之所以能勇敢地冲破封建束缚,和她从8岁起就开始接受教育以及当时家庭的开明环境有关。我爷爷是教书先生,一直鼓励和支持家里的女子去读书,而奶奶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同情穷苦人家。小时候,逢年过节,奶奶就让我们给穷人家送粮食、送菜、送油。其实,那时我们家并不富裕,因为子女多,每次吃饭都是“先来后到”制:先来的能吃饱,后到的吃就吃不饱。我母亲是大嫂,负责做饭,等她干完活,桌上的饭菜几乎被扫光了。
姑姑在爷爷奶奶的熏陶下,自然也非常同情穷苦的老百姓。1924年,她从耒阳县女子职业学校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女三师”。当时,“男三师”和“女三师”是湘南地区最高学府,最进步的学校。以至于当时国民党给“三师”的评价是:“匪”患无穷!姑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接受了革命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
全村人把她“抢”回来
考入“女三师”时,姑姑年仅18岁,她的革命历程从此开始。每逢学校放假,姑姑就回到老家搞宣传工作,她写得一手好字,经常写一些标语,拿到县城去张贴。我的姐姐曾对我说,她9岁时常跟着姑姑,提着浆糊桶,悄悄地到县城里去张贴标语。
从“女三师”毕业后,姑姑就一直在耒阳县委工作。她积极投身于农民运动,给农民办夜校,组织妇女学文化,宣讲革命道理,还自己编歌谣,其中有则流传颇广的作品这样写道:如今世道大不公,富的富来穷的穷,富人高楼饮美酒,穷人赤膊喝北风。姑姑鼓励妇女,不要光围着灶台转,要学文化、学知识。
1927年4月,国民党在全国发动了反革命政变。5月,湖南省的反动派在长沙制造了“马日事变”,在全省疯狂迫害共产党人,姑姑也被悬赏通缉,她只能把工作转入地下。好几次危急关头,她都是在亲友和群众的掩护下脱险的。
我的二叔在县城的国民党政府当官,有一天他偷偷回来报信,让姑姑赶紧逃。姑姑逃走后,我二叔因为这事,在南京坐了3年牢。
还有一次,姑姑因被同学出卖,被反动派抓住了。当时她在村里威望极高,全村的人知道后,都拿着钉耙、锄头出来和反动派对峙,由于对方人不够多,迫于压力,最后姑姑被大伙儿“抢”了回来。
与朱德相识相爱
1928年初,对我姑姑来说,是她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在年初的湘南起义中,她与朱德相识。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来到了湘南。3天后,耒阳县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姑姑在妇女部负责宣传工作,后来又被调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负责宣传工作。
姑姑和朱德的爱情故事,很多文学作品都有涉及,而我所了解到的“版本”是:有一天,朱德看到祠堂门口姑姑手书的标语,夸奖说:“笔力好!内容也好!”便向耒阳县的领导打听作者是谁。在热心人的引见下,姑姑和朱德相识了。
1928年3月,两人在耒阳结婚。姑姑和朱德的结合,与其说是很多人促成的,不如说是“志同道合”的结果。虽然两人年龄相差20岁,但是两人身上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出生在多子女的家庭,又都受过很好的教育,在远离家庭的求学过程中,接受了革命思想并走上革命道路。
我的父亲回忆说,你的姑姑和朱德的婚姻大事,起先并没有和家里“汇报”。婚后有一天,姑姑回家看爷爷奶奶,奶奶问她:“听说你和朱德结婚了?”姑姑一听,脸“唰”地红了,没作回答。
他们婚后一个月,即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湘南起义军一万多人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四军。姑姑被任命为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临上井冈山之前,她对我父亲说:“哥,父母靠你照顾了,我是回不来了。你们不要害怕,不就是一个死么!”没想到竟然一语成谶。至今,姑姑当年婚房内的梳妆台,还留在耒阳的博物馆里。
姑姑走后,家里人发现,我的小叔不见了。原来,当年部队上井冈山时,湘南地区几万老百姓都跟着去了,其中也包括耒阳的老百姓。有一天,部队半途休息时,姑姑在群众队伍中发现了自己的弟弟。“你怎么来了?不行!你得回去!”姑姑不由分说,就把自己的弟弟赶回了家,一是因为我小叔当年年纪太小,二是因为家里还需要有人照顾。
战友称她“双枪女侠”
前面说过,姑姑当年在耒阳是个“名人”。上了井冈山后,姑姑也很快“出名”了。首先是因为她出色的宣传工作。当时,根据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关于在各县开展土地革命的指示,姑姑带领宣传队深入宁冈塘南村,开展分田运动。她要求宣传队员深入到贫苦农户中去,帮助群众劈柴挑水,洗衣做饭,和群众融合在一起,进行发动群众和调查研究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惩处了村里作恶多端的土豪劣绅,把获得的粮食和土地分给农民。
井冈山上的博物馆内,现在还留有当年分田用的插标,还有姑姑亲手连夜赶出来的红四军军部的命令、文告等。据一些老红军指证,当年朱毛会师时候的会议记录,也是姑姑写的,当然这个说法还需进一步证实。
为了适应险恶的战争环境,姑姑还练就了双手打枪的本领。她说过,要是在战斗中右手被打伤了,左手照样能杀敌。她枪法出众,战友们私下都叫她“双枪女侠”。执行任务时的姑姑,身挎双枪,手里握着一支毛笔,英姿飒爽,颇有儒将风范。
掩护部队受伤被俘
1929年1月,蒋介石纠集湘赣两省6个旅3万多人向井冈山进攻。朱德、毛泽东带领红四军向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运动游击。
姑姑被俘后,敌人一开始并不知道她的身份,后来却被另一个被俘的战士指认:“这是我们军长的妻子!”
敌人对他施以重刑,但刚强的姑姑宁死不屈。
敌方士兵夸她顽强
姑姑英勇就义的经过,我们还是从解放前曾驻扎在老家的国民党士兵那里得知的。
当时有个国民党士兵问我们:“你们家是不是有一个叫伍若兰的?”全家人很害怕,都不敢承认。
没想到这个士兵接着说:“这个伍若兰可真是顽强,我们用竹签扎她的手,把她吊起来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她都不低头。问她红军在哪里。她说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要她投降,她却说:‘要我投降,除非赣江水倒流!
我们默默地听着,心里很难受!虽然姑姑在临上井冈山前,就跟我们说过:“砍头了不得了,我有心理准备!”可我们仍希望,这个人是在胡说。
当时通讯落后信息不通,直到
姑姑牺牲时,她和朱德结婚还未满一年,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朱德曾经向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如此介绍:“她在农民里无人不知,是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
坊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朱德1962年重上井冈山,临下山时,他什么也不要,只带走了一盆“井冈兰”。
(徐轶汝整理 感谢朱德胞妹朱九香的孙女
部队
历史人物 为掩护丈夫朱德撤退遭杀害,被割头示众
伍若兰,1903年8月生于湖南省耒阳县城关南门外的金兰村。这是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在父母亲的培育下,伍若兰自幼聪颖,琴棋女红样样都行。良好的教育,培育了她的爱国之心;革命的熏陶,又把她锻造为一个坚强的奇女子。>1924年,伍若兰告别家乡,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来到了湘南重镇衡阳学习深造。从此,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女师,伍若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受到进步思想影响的她,与衡阳的进步学生一起,组织女三师的学生进行演讲,演文明戏,宣传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年年底,伍若兰在校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秋转为中国共产伍若兰雕像党党员。>>1926年秋,伍若兰在女三师毕业后,正值北伐战争风起云涌,她回到家乡,即投入到农民运动中,与刘泰等农协负责人一起,掀起了耒阳的农民运动热潮。在斗争中,打土豪、分田地、剪长发、放小脚,她始终走在最前列,被推举为耒阳县女子联合会主席、社会主义青年团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任妇女部长。>马日事变后,伍若兰与党组织其他党员一起,转入地下坚持斗争。>1928年元月,朱德、陈毅领导发动了著名的湖南暴动。伍若兰和耒阳县委刘泰等当即组织农民自卫队积极参加暴动,配合工农革命军攻克耒阳县城,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伍若兰担任苏维埃政府妇女界联合会主席。她那高昂的斗争热情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赢得耒阳广大群众称誉。正如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所称颂:“她在农民里无人不知,是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在湘南暴动的浪潮中,她结识了朱德,朱德也认识了这位文武兼备、有勇有谋的巾帼英雄,两人结下深厚的情谊。经耒阳县县委书记邓宗海介绍,于1928年3月底结为伉俪。>>1928年4月下旬,伍若兰随朱德部队上了井冈山。伍若兰分配在军政治部宣传队工作,并担任宣传部长。她和宣传队员们活跃在根据地每一个地方,到处刷标语、贴传单,向群众进行宣传,同时做群众工作,帮助组织群众建立革命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至今,在井冈山上的茅坪、塘南等村的墙壁上,还保留着她用石灰水写下的粗犷劲拔的标语大字。当地至今流传着她帮助群众分田的动人故事。在井冈山上,她不仅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宣传员,也逐步成长为一名“双枪女将”。>1929年1月,为了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的第三次“会剿”,伍若兰根据前委命令,随红四军主力突围下山,向赣南出发。此时已调任红四军工农运动委员会妇运科长的伍若兰,不顾千难万险,带领战友一路张贴《红四军司令部布告》,编写材料进行宣传,鼓动激励全体官兵坚定斗志。>>不幸的是,在部队转移到寻乌县圳下村时,突遭国民党包围,在这紧急的情况下,为掩护军部突围,她主动带领手枪排进行阻击,最后因负伤而被捕,落入敌手。>国民党军见俘虏了朱德的老婆,欣喜非常,把她押往赣州,以金钱高官引诱,企图从她口中获取红军机密。伍若兰严正不屈,大骂敌人。恼羞成怒的敌人见软的不行,便对她施以酷刑,一次次的杠子踩、老虎凳、灌辣椒水,伍若兰仍然毫不畏惧。敌人又诱其宣布和朱德脱离关系,她说:“若要我和朱德脱离关系,除非日头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敌人无计可施。最后伍若兰被杀害于赣州,这一年,她26岁。伍若兰倒下了,甚至没有留下一张照片。相关参考
公元1100年初,宋哲宗病死。他没有儿子,皇位由宋神宗的儿子赵佶(jí)继承,他就是宋徽宗。 宋徽宗是一个极端荒唐的皇帝。他有六个非常宠信的大臣,就是蔡京、王黼(fǔ)、童贯、梁师成、李彦和朱遥
1928年4月28日的井冈山会师主要有三支队伍,一支是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一支是朱德、陈毅的湘南起义部队,还有一支是贺龙的南昌起义部队。当然井冈山会师的部队不仅于此,虽然普遍的说法认为这
新中国有五大野战军, 唯独这支部队没以数字代号整编, 却名扬天下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征战史上,有一支曾与四大野战军齐名的英勇之师,它与四大野战军一起,构成了我军五大野战主力。这支英勇之师,就是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我军惟一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华北军区野战军。这支队伍和另外
谈到井冈山会师很多人都清楚毛泽东和朱德的碰面,但实际上,当年的井冈山会师并没有这么简单,除了毛泽东和朱德的部队,井冈山当时还有好几支军事武装,只是鲜少有人知道罢了,本文将为读者列举这几支军
资料图:刘胡兰。新华社发一个15岁的女孩,在阴森森的铡刀前,毫无畏惧,英勇就义。刘胡兰,一个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位为了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英雄。那些依然健在的身边人和亲历者,关于刘胡兰和那段血雨
朱德元帅:女儿朱敏,在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工作。朱敏曾任教研室主任,1986年离休,创办了北京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学院(现改名为北京军地专修学院),出任院长。(朱敏儿子:刘建,任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副院长;刘康
1927年10月底,国民党内部粤、桂两系之间爆发战争,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部队才得以在赣南的大余、崇义一带休整。所有的部队被整编为一个纵队,由朱德任司令,陈毅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整编后的部队
核心提示:朱毛井冈山会师时,朱德带上井冈山的部队有大约1万人,而原井冈山部队则不足2000人;朱德因为有十多年的军事指挥经验,曾任滇军旅长,所以,在成立红4军后,朱德任军长,主要负责军事指挥,毛泽东则
原标题:此人救过朱德,还救过邓小平的岳父!52岁被人刺杀众所周知,1927年底,朱德在南昌起义失败后,率领余部辗转到江西安远县时,后面有追兵,部队没有给养、弹药,逃兵无数。为此,他想到了自己在云南讲武
核心提示:起义部队全部入城,黎明时分,朱德率部参加攻打总督衙门的战斗,他勇猛冲杀,还带兵追上了已经逃跑的总督李经羲,迫使其命令云南境内的一万多清军投降。朱德的初战即为光复云南立下了大功。青年朱德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