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周恩来曾三次争取他

Posted 支队

篇首语: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胡宗南――周恩来曾三次争取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胡宗南――周恩来曾三次争取他

2、三国中典韦曾三次救了曹操

胡宗南――周恩来曾三次争取他

  民族支队虽仅存5年,但它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在人们的心中却是难以磨灭的。
  我军曾经在云南边防一线组建两支民族部队。这两支部队虽然只存在短短五年多时间,却深深地烙在边疆各族人民心中,为我军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以至十多年后,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仍上书中央军委,要求恢复民族部队。
我军为何组建民族部队?它有什么特殊性?民族部队为祖国为人民又都作出过什么贡献?又为何在短短的时间里深深地烙在边疆人民心中?我曾在民族部队当兵,亲历了部队组建、训练、出国执行作战任务直到撤销的全过程。
出国作战创造奇迹
  1964年初,毛主席党中央决定在云南边防一线组建两支民族部队。其要求是,民族部队的营、连、排干部至战士,要以少数民族为主,即少数民族要占60%。根据这一要求,昆明军区拟定了组建方案。 1964年5月2日,中央军委批准昆明军区《关于组建民族第一支队方案的报告》。
   5月8日,中国驻老挝丰沙里总领事馆领事周耀华接到外交部通知,要他到昆明军区报到,另有工作安排。
  在军区司令部,司令员秦基伟会见了周耀华,当面宣读了中央军委的命令:任命刚满40岁的周耀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民族第一支队支队长。
  上级把周耀华放在该位置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1938年3月参军,同年入党,历任排长、连指导员、营长、团长、副师长。他身经百战,曾6次负伤,立大功1次,二等功2次。更重要的是,1950年3月至1954年7月,周耀华参加了由陈赓(时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省军区司令员)、韦国清(时任十兵团政治委员)组成的79人中国援越抗法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军组织指挥作战,夺取了抗法战争的彻底胜利。为此周耀华荣获了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授予的二级胡志明勋章。
  同时接受命令的还有郝生智,他被任命为边防民族第一支队政委。郝生智于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入伍,历任连队指导员、团组织干事、股长,师组织科长、师政治部主任。他曾参加过晋东、吕梁、强渡黄河、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战斗,在淮海战役中荣立大功两次。刀国栋,傣族,调任前是云南景洪县县长,作为少数民族干部,他被调任到边防民族一支队担任副政委。同时任命的还有参谋长秦德旺,政治部主任李生杰,后勤部长孟松林等人。
  支队主要领导确定后,很快组建了三个独立营,每个营辖7个连,营部编有参谋、干事、后勤股、卫生所和民族工作队。1营以傣族、哈尼族为主,辖4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1个炮兵连、1个特务连;2营为少数民族混合营;3营以苗族、壮族为主。全支队从干部到战士共由12个少数民族组成,直属队编有特务连、通信连、75无后座力炮连、82迫击炮连、民族工作连等。民族一支队的建制,区别于野战部队,是一个以营为单位,轻装备、重通讯、精后勤,机动灵活,独立作战的独立保障建制。
   1964年7月1日,边防民族一支队在云南思茅正式成立,驻扎西双版纳景洪县小勐养。
  支队是根据当时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而组建的。此时美国准备发动对越南、老挝的侵略战争,并把矛头指向中国,威胁我边疆安全。支队的成立在境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因为泰国、老挝、越南的北部、缅甸掸邦的傣族、苗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与我国境内的相关少数民族都是同宗同源,加起来总人口有几千万,他们把中国的傣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先民视为自己的祖先。因此,他们把民族一支队视为他们抗美斗争最可靠的友军和强大后盾。
  事实证明,中央的决策相当英明。支队刚组建一个月,美国对越南、老挝侵略升级。 1964年8月5日,美国约翰逊政府制造了“北部湾事件”,悍然派出飞机空袭越南北方广溪、宜安、清化等城镇。 9月18日,美帝国主义策动第二次“北部湾事件”,进一步将侵略越南南方的战争扩大到越南民主共和国,不断派飞机进行大规模轰炸。与此同时,美国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美军的飞机不断入侵我国云南河口地区上空进行侦察。
  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支队遵照毛主席“要准备打仗”的指示,支队长周耀华亲自抓部队训练。针对支队将要担负的任务,着力抓了热带山岳丛林作战的军事训练。在提高战术技术基础上,着重抓穿林行军、武装泅渡、识图用图、丛林生存、卫生防病、攻打支撑点等特殊内容的演练。在抓部队特殊训练的同时,支队党委织极向上级请战,请求派出干部战士赴越南参战,以锻炼部队,培养具有实战经验的干部战士。
  上级很快批准了支队的请战要求。支队组织两个高机连编为一个营,由副支队长狄义勇兼营长带队参战。一连连长为刘递强,二连连长为乐朝阳。尽管支队派出的是两个连队,但它的胜败代表民族一支队。经精心挑选,两个连少数民族战士占全连的70%。支队长周耀华对出征的干部战士说:“对空作战,同样打的是情报战,情报准确了,你们就能机动灵活,让敌人白扔炸弹,希望你们发扬我们支队的优势,打好每一仗,为支队争光!”
   1965年8月1日,支队临时组成的高机营随高炮61师从我云南河口进入越南,在越南安沛寨湖担任保护铁路桥梁的对空作战任务。这一带是越南苗族、瑶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 9月16日,机枪1连刚转移阵地,布防在寨湖山坡1号阵地,突然飞来了4架敌机,对兄弟部队高炮629团3营阵地狂轰滥炸,造成班长程维良、战士林永樟等6个战友牺牲。
  连长刘递强感到震惊。因为3营阵地他参观过,阵地伪装严密,敌机根本发现不了。那么敌机又是怎么发现3营阵地的呢?经观察,发现附近常有老百姓出现。刘递强找出了原因,是特务混在老百姓当中,发现了我军炮兵阵地,然后指示目标轰炸的。刘递强马上向营长汇报,并提出建议,派出便衣侦察员,引开间谍。营长同意刘递强的建议。
  支队高机连决定将计就计。当天深夜,连队秘密转移阵地至寨湖的4号阵地,天亮时大队人马却仍出现在1号阵地山头,然后派出苗族班长马山和另两名战士,化装成老百姓,有意从1号阵地山头下来。
  刚到山下,马山发现一男一女探头探脑,形迹可疑。他知道来者不善,恰在这时,越南的两个民兵发现了他们,要带他们去审问。马山灵机一动,用苗语向民兵解释,称他们是寨湖西村的,是他们的亲戚。自古苗族一家人,苗族在东南亚语言相通,民兵见马山是同族人,于是放了他俩。民兵一走,马山把这对男女拉到一旁,慌称他们刚上山采药,并用手指了指1号阵地,说发现了越军的炮兵阵地,不准上山,要他们赶快走。男的一听,忙问看见有多少门炮。马山说有很多。这对男女说多谢了,并拿出几张钱要给马山。马山拒收,这两人匆忙走了。
  后来证实,这对男女确实是特务。
  第二天,即 9月28日上午10时,果然飞来4架美国飞机,很快出现在1号阵地上,接着就是狂轰滥炸,机关枪扫射。待敌机低空俯冲时,严阵以待的支队高机连从4号阵地猛烈开火,当场击落敌机1架,击伤2架,另1架敌机见中了埋伏,仓皇逃跑了。
机枪连打了胜仗后,马上转移了阵地,使敌人摸不清我方的位置。在以后的一年里,一支队两个高机连,采取先侦察,摸准情报,巧妙伪装,勤转阵地。支队还派出少数民族战士化装成当地百姓,传播假情报,机动灵活,主动出击,共作战25次。击落敌机4架,击伤7架,而支队两个机枪连240人却无一伤亡,创造了我军对空作战史上的奇迹。
圆满完成援老抗美警卫任务
  支队参加援越抗美作战取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支队的干部战士,全支队更加有针对性地掀起了训练高潮。1964年11月,总参谋长罗瑞卿曾对支队提出训练要求说:“你们支队的训练,要像八一球队那样,练就过硬的本领,出去就能打,一打就能胜。”1966年9月,副总参谋长彭绍辉、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副司令员陈康先后来到支队视察,可见首长对支队的重视。支队全体官兵没有辜负首长的期望,部队从实战出发,全体官兵带着骡马和武器装备多次武装泅渡澜沧江、勐伦江、流沙河等。在训练方法上,采取先基础后运用,先干部后战士,在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练指挥,练协同。全支队经过艰苦训练,基本实现了罗瑞卿总长的要求。
  平常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训练是为了打胜仗。又一次检验部队的时刻到了。 1968年4月26日,民族第一支队接到中央军委命令,担任援老抗美警卫作战任务。
   5月8日,支队3营9连、11连作为先遣队换上老挝军队服装,由营长孙学成率领,深夜离开营房,秘密朝老挝边境进发。
  先遣队的任务是摸清敌情、警卫我交通部派来的8个专家和指挥部,遇上敌人则坚决歼灭之。指挥部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第5支队队长刘德洞(副军级)、昆明军区作战科长方有根、支队参谋太世鹤等人,加上电台、运输骡马队,整个部队500多人。先遣队要保证专家和指挥部安全徒步通过老挝的波亭、孟富、孟赛、孟夸,全程600多公里。中方是为执行《中老双方关于修建公路的问题会议纪要》而实施实地勘察,这些地区均为原始森林,有一部分要过敌占区。
  天刚亮,先遣队到达中老边境磨憨口岸,来接应的老挝军方情报处处长坎松和营长岩根也到了。坎松向我方介绍了敌情:还在中老修建公路会谈中,美国就扬言只要中国军队出境就将他们消灭在中老边境。因为敌人知道,修公路的地方是原始森林,高炮进不去,他们可以利用空中优势,用飞机将中国军队轰炸。同时美国支持的右派一支不详的军队要在半路设伏,誓与中国军队决战。当坎松得知中国只派出两个连队时,连连摇头称太少,建议中方再增派一个营。孙学成知道,部队最大的威胁是敌人的飞机,部队多了反而容易暴露。因此他不同意再增加兵力,至于地面的敌人,不论来多少都好应对。
  孙营长决定,马上组成两支侦察小组。11连由连长宋明贵组织侦察员,沿我军勘察的线路侦察。10连由副连长陆志邦带领苗、傣等族战士马文良、普正华、岩恩、八戈等9人组成,深入敌占区摸清敌人运动方向,如果有靠近部队线路的敌人则坚决将他们消灭或引开。
  部队进入老挝后,由于伪装严密,尽管敌机每天都在上空盘旋,但一直没有发现先遣队。
   6月20日,陆志邦率领的侦察班在敌占区孟通发现一支着装参差不齐的武装,大约有600多人,他们说的是苗语。经观察,陆志邦发现一个挎左轮手枪的军官走路没精打采,打着哈欠,流着鼻涕。他知道此症状是毒瘾发作的表现。陆志邦灵机一动,进入寨子买了鸦片,继续跟踪。晚上这支队伍进入一片树林宿营。机会来了,陆志邦指令八戈、岩恩将那个毒瘾发作的军官抓来。陆志邦有意将烟杆在他面前扬了扬,该军官扑过来抢烟杆。我方要他说实话,再给大烟。军官为能抽上大烟如实相告。
  原来,这支部队为一个营,被抓的舌头是个连长,是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培养训练的老挝苗族反动武装,他们的任务是前往孟夸阻击中国军队。说孟夸方向中国只有一个连队,如阻击失败,再增援部队。侦察员告诉他,中国派来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民族一支队,两个团的兵力,如果去阻击必死无疑。一听是民族支队的部队,该连长腿一软忙下跪求饶:看在我们是同根同族的份上,你们就放了我吧,我们决不敢打你们。侦察班放了他,要他去传话,就说中国民族一支队的大部队赶来了。
  为了迷惑敌人,待俘虏一走,侦察班迅速占领一个制高点,借着夜幕,朝敌营指挥所一齐开火。20分钟后,侦察班迅速撤离。
  当我先遣队和专家指挥部到达孟夸时,没有遭到敌人地面阻击。
   6月28日,孟夸楠乌河挡住了我军的去路。此时正值雨季,楠乌河宽 160米,深 18米,下游是越南的湄公河。面对滔滔洪水,先遣队立即扎竹排,准备运送部队渡江。上午11时,1个班的竹排正划向河中,突然4架F104美式轰炸机出现在部队上空,随即投下一颗颗巨型炸弹,接着是机关枪扫射。情况万分危急,10连3排副排长陆嘉庆(壮族)为了引开敌机,跳上竹排划向河中,用冲锋枪朝低空俯冲的敌机猛烈开火。这时一颗重型炸弹在陆嘉庆身边爆炸,陆嘉庆壮烈牺牲。
  营长为保护专家和指挥部,一边组成机枪班在下游对空射击,吸引敌机;一边在上游狭窄地段通过严密伪装,组织部队渡江。直至傍晚,专家和指挥部首长安然无恙,500多人全部渡过楠乌河。除陆嘉庆牺牲外,另有8人负伤。
  由于掌握了第一手勘察测绘资料,摸清了敌情,为上级决策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使美国企图消灭我先遣队的阴谋彻底破产。 1968年8月16日,援老筑路全面展开,20000多工程技术人员、民工、警卫、防空部队开进了老挝。
   10月25日,由于敌机轰炸,运输队粮食运不上,前方施工的工程兵200多人已经断粮。上级命令民族一支队派出部队火速运送粮食到前方。11连连长宋明贵接到命令后,带领全连战士肩挑背扛,将粮食运入老挝。刚进入缅甸境内约 20公里处,突然遭到敌机轰炸,4个战友牺牲,另有10人负伤。连长当即留下1个排长、3个战士护理伤员,继续前进,按时到达了孟约。工程兵连长韦海生早已获得消息,运送粮食的部队遭到敌机轰炸,已造成重大伤亡,心想今天粮食运不来了。当他看见宋明贵和战士们肩背粮食赶到时,紧紧握住宋明贵的手流下了热泪。
   1969年9月7日,3营在老挝新西线孟洪一带执行警卫任务,受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的老挝苗族反动武装司令王保,带着特工队坐上直升飞机,由地面接应刺探我指挥部位置。敌人发现我指挥部后,误将我一个因病骑马的战士当成高级指挥员。王保迅速呼叫美机轰炸。上午10时30分,6架美式轰炸机沿我支队3营经过的线路不停地轰炸,低空机枪扫射。10连6班为保卫首长安全,班长张发顺率全班在尚岗寨子组织火力对空射击。很快敌机被吸引过来了,对6班阵地轰炸。机枪扫射足足达两个小时。全班12人,除战士蒙仁忠外,全部壮烈牺牲,我筑路专家和指挥部首长全部安全撤离。
  紧接着王保又率特工向我6班阵地扑来。他要抢走尸体,以向美国中央情报局请功领赏。上级获悉这一情报后,命令11连赶在敌人前面,将我牺牲战友遗体抢回来。11连在连长率领下,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火速赶往 40公里外的尚岗,提前一个小时将6班12人的遗体全部转移,待敌赶到时扑了个空。
  支队在执行援老抗美警卫作战任务中,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我援建的131座公路大桥,从未遭到敌人破坏,我援老指挥部和一些重要目标从未遭到过敌机的轰炸。陆嘉庆、杨厚清等一批战士被援老抗美指挥部授予英雄模范称号。10连被荣记集体三等功,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一、二营各颁发援老抗美警卫作战锦旗奖旗一面。
群众工作深入人心
  轮流在边防一线驻防的一支队,时刻不忘做好民族地区群众工作,与当地各族人民群众建立起了军民鱼水关系。
  支队党委首先培养战士学文化。因在3000多名少数民族战士中,绝大多数是文盲,有的连汉语也不会讲,听不懂。为此,支队领导采取了不同于一般部队的教育措施:一是从学习汉语汉字入手,在民族战士中普及文化教育,让他们尽快掌握学习政治军事和科学知识。二是以营、连为扫盲班和提高班,充分发扬民族干部的作用,让他们为民族战士作辅导,上小课,深入做思想工作。三是开展一帮一活动。经过不懈努力,许多原来不识字不会讲汉语的战士,半年后就学会了汉语,有的两三年就达到了高小或初中语文程度,每年就有700多人次的民族战士被各级评为学文化标兵、五好战士。
  文化的提高为民族战士做群众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64年9月,刀国栋副政委带领民族工作队深入到40多个村寨做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毛泽东思想,开展新旧社会对比活动,使2万多傣族、哈尼族、基诺族群众受到教育,提高了觉悟。
  在做群众工作的同时,在曼磨乃村,支队派出大批干部战士为群众挖水沟,搞灌溉,积肥用肥,科学种田,改变了以往庄稼不施肥料的旧习,使当地稻谷每亩由过去的600斤,猛增到1100斤。全寨86户、535人,家家有了存款,户户有了余粮,每家翻新或盖了新竹楼,成为小勐养地区一个先进村寨。
  支队官兵除多次参加抗洪救灾、扑灭山火、抢收抢种等各项任务外,还免费对附近村寨供电、看病、放电影和每月两天助民劳动。在5年中累计派出巡逻医疗队15个,免费为群众看病87600人次,并为群众发放了疟疾、痢疾预防药品;免费为一个农村架线供电,义务放电影1080余场;助民劳动30多万个劳动日;开梯田、垦荒地300余亩,修水渠 6公里,解决村寨枯农田灌溉。支队驻地防区一个叫曼纳庄同悠乐山上的基诺族曼丫新寨,从清朝就开始有了矛盾,经常互相械斗。支队副政委刀国栋亲率民族工作队分赴两寨,深入调解,最终使两寨百姓握手言欢,100多年的冤家最终成为友好村寨。
  支队官兵时刻把各族人民群众安危放在心上。1966年8月,景洪地区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坝区良田被淹没36000亩,更危险的是洪水越过 400米长的澜沧江大桥,随时有被冲垮的危险。如果大桥被冲垮,将会危及下游10万各族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地方政府准备炸掉大桥。支队党委获悉后,果断决定只要有10%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保卫财产,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不同意炸桥。立即派出200名水性好的官兵,日夜守护大桥,疏通增加水流量。只要有漂浮物拦在桥礅或桥上,立即疏通。同时,组织300多官兵编箩筐装石头,一车车运往桥头,保护引桥路基不受冲击。经过22天的日夜奋战,水位终于退到桥面下,保住了大桥。
  就在民族支队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并经受住各种考验,准备做出更大成绩时,1969年12月,中央军委命令撤销民族第一、二支队, 12月25日,民族第一支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1军32师。
  民族一支队被撤销后,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仿佛缺少了什么,先后有小勐养、景洪、勐海县政府及各族人民群众,纷纷上书中央、中央军委,迫切要求恢复民族支队,十多年后人民群众还在要求恢复民族一支队。1973年3月,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召开全国陆地边防工作会议期间,曾就云南边疆人民群众要求恢复一支队的问题进行了答复,明确宣布了可以恢复民族支队的建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民族支队没能得到恢复。
周恩来

三国中典韦曾三次救了曹操

说起三国猛将大家想起的可能是吕布,也有可能是刘备手下的五虎将,然而有一个人两次从吕布手中救下了曹操,还有一次赤手空拳独自一人死战数十枪又救下了曹操。这算什么样的猛将呢。他就是典韦。

典韦在加入曹操营之前,只是张藐手下的一个武士,没什么事迹流传,只是后来他自述杀了人,出逃在外。夏侯碰到典韦时,他正“逐虎于涧”。这个意思听起来好象也没什么,中国的小说中,好象能和老虎对着干的人实在不少。比如就水浒中,有个武松打死一只白额吊睛虎,李逵更是一口起杀了四只老虎。但偶想说的是,典韦的逐虎于涧见于正史,他们的记载了吗?就算他们是,他们有追着老虎跑的吗?有人说李逵杀的不过是四只狼而已,偶深以为然。西方有人说,如果你敢和狮子对眼,狮子也不敢轻易的找你麻烦。典韦却已超出了这个境界,他能把老虎吓跑。

典韦初司帐前都尉,也就是现在的卫士长之职,保护曹操是他的职责。第一次曹操与吕布大战,被四将所围,“箭如骤雨将来,操不能前,无计可脱,大叫:‘谁人救我!’典韦乃踊出,手挺双铁戟,大叫‘主公勿忧!’……以飞戟刺敌,立杀十数人……四将不能抵挡。”曹操及时得救,典韦因功被加封为领军都尉。

第二次救曹操是因曹操中了吕布之计被困城中,典韦三次杀出城来寻觅不见重重操,又三次“冲烟突火”杀入城去,“从初更直混战到天明,杀开条大路而走”,最终将曹操护送回寨。

第三次降兵夜反,无数军马步兵杀入营门,枪如苇列。典韦武器被盗,“身无片甲,上下被数十枪,兀自死战。腰刀砍缺不堪用,即弃刀,双手提着两个军人迎敌,击死者八九人。群贼不敢近,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争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尤其最后一句:“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者。”把典韦勇猛无敌、誓死效忠渲泻得痛快、淋漓、酣畅到极点。“曹操赖典韦当住寨门,方得逃奔”。

正因为典韦三次救操,所以连这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狠心之徒”也亲自哭而奠之,虽然曹操的长子及爱侄也同时殉命,但操叹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甚至一年之后,曹操行军经由故地,仍不禁放声大哭,“且即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吊奠典韦之魂,并亲自拈香哭拜,祭毕方祭侄及长子……”

相关参考

胡宗南派最机要秘书送周恩来去住处,军统报告胡宗南,他哈哈大笑

本文由《天择杂谈》原创,欢迎关注。《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这是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所作的

三国中典韦曾三次救了曹操

说起三国猛将大家想起的可能是吕布,也有可能是刘备手下的五虎将,然而有一个人两次从吕布手中救下了曹操,还有一次赤手空拳独自一人死战数十枪又救下了曹操。这算什么样的猛将呢。他就是典韦。典韦在加入曹操营之前

奇才诸葛亮也曾三次中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通过对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巧摆八卦、智取成都、骂死王朗、木偶退兵等一系列“典型事迹”的浓墨重彩的描写,把诸葛亮塑造成了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具有传奇色彩

中国曾三次下令处决此日本人,结果三次均获救,最后成为我军功臣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出了很多的叛变投敌人,他们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弃家国于不顾,可以说是罪大恶极了。但是这种现象不单单是出现在我们国家,无论古今中外,只要在战场上,就多多少少会出现类似的事情

彭玉麟曾三次请诛曾国荃的经过

彭玉麟和曾国荃,一个是曾国藩的故交知己,一个是曾国藩的至亲胞弟,两人又分别作为湘军水师和湘军陆师的重要将领,按理说应该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才是,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以刚直著称的彭玉麟曾经三次要求诛杀曾国

希特勒曾三次调停中日战争最后为何都失败

根据德国外交部档案,1937年10月下旬,希特勒密令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向日本外相广田探询日本所希望的中日和平条件。当时上海尚未全部陷落,日军在上海作战伤亡重大,广田提出了四个条件:(1)中国承认“满洲

春秋齐国的宰相晏子竟曾三次辞谢国君赏金

这是春秋时晏子的话。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此典中的“智者”,原为“圣人”。齐国的宰相晏婴正在吃饭,齐景公差遣的使者到了。晏婴见使者光临,便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一份饭两个人吃,结果使者没吃饱,晏婴

許褚曾三次敗給張飛,最後一次還被張飛刺中,逃脫後許褚結局如何

那麼,僥倖逃脫的許褚結局怎樣呢?先來看看許褚都是在什麼情況下敗給張飛的!在演義里,許褚跟張飛共有三次單挑記錄,第一次是在諸葛亮火燒博望坡時,張飛帶兵追殺大敗而逃的曹仁,遇到前來接應曹仁的許褚,於是兩人

调我西渡黄河不英明

天赐湾向西距离靖边50里,靖边是北部长城的一处重镇,临近内蒙,有敌人的重兵集结。在天赐湾,毛泽东与周恩来商议认为:中央已撤出延安,晋陕交界的黄河两岸,一时间成了胡宗南和阎锡山的天地,胡宗南派兵从南往北

秦始皇三次东巡与徐福入海求仙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曾三次大规模巡视山东沿海地区,三次均经过徐福故里——秦齐郡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秦始皇东巡的目的,除向全国“以示强威,服海内”,宣扬他统一四海的功德,巩固中央集权外;主要是为了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