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的一句什么话 使他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

Posted 丞相

篇首语: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伯温的一句什么话 使他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刘伯温的一句什么话 使他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

2、历史人物 朱元璋问了刘伯温一个问题,刘伯温说了一句话最后应验

刘伯温的一句什么话 使他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

刘伯温,朱元璋夺天下的“第一谋士”,早年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后来为何失去信任,最后究竟怎么死的?刘伯温一直被认为是很有能力的人,可惜下场实在太惨。
淮西派与浙东派相互争斗
朱元璋在解决了北元后,致力于发展民生,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朝廷内部的争斗也越来越激烈,大臣们分成两派,一派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另一派是以主人公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
李善长估计大家都不陌生,明朝的建立有他的功劳一份。如果把刘伯温比作张良,那李善长就是萧何。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感念他的贡献,封它为丞相。
李善长这个人表面上宽厚,其实笑里藏刀,心胸狭隘,谁要是得罪了他,他必将对方致死才善罢甘休。不过他遇到了对手刘伯温就没那么嚣张了。
朱元璋对于两派的争斗睁只眼闭只眼,自己从中得利,好不快活。
洪武三年,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相当于是被封为“公爵”。而贡献颇大的刘伯温只被封为“伯爵”,年俸只有240石,李善长是4000石,刘伯温自然心里不爽快了。
其实朱元璋这么做是有意而为之,朱元璋是个乡土观念很强的人,李善长就是他老乡。再加上李善长埋头干活,不爱抢风头。相比较,刘伯温就显得有点儿高调,最关键的是刘伯温比朱元璋还聪明!这让朱元璋很不放心。
洪武元年,李善长的亲信李彬因犯法被刘伯温抓起来了,此时朱元璋不在宫中,李善长跑到刘伯温面前说情,但刘伯温不领情。他把李彬的事报告给朱元璋,朱元璋下令处死李彬,李善长想救自己的亲信。但刘伯温坚决要杀李彬。
等到朱元璋回来后,李善长煽动很多人攻击刘伯温,朱元璋心里明白,并没有为难刘伯温。刘伯温于是想以退为进,请假回了老家。不过他在走之前布下了自己的棋子,由亲信杨宪接任他的御史中丞的位置。
这位杨宪是个绝顶聪明的人物,他在暗地里不断收集李善长的黑材料,然后拿到朱元璋面前看。开始时,朱元璋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大臣们相互争斗的手段,但时间一长就越来越相信了,渐渐对李善长有了看法。这年的十一月份,他召回了刘伯温,在这场回合中浙江集团占了上风。
李善长感到形势愈发对自己不利,于是他决定学习刘伯温,找个代理人,他看中了胡惟庸。当时的胡惟庸不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很早前就追随朱元璋,但一直不得志。在得到李善长的支持后,他成为淮西集团的“领袖”。
人算不如天算,眼瞅着淮西集团快完蛋时,朱元璋又对刘伯温起了疑心。很多人在朱元璋面前说刘伯温的坏话,本来朱元璋对刘伯温就有点儿戒心。
朱元璋与刘伯温的关键谈话
有一天,狡猾的朱元璋找刘伯温谈话。开始时两人以拉家常的方式说话,突然,朱元璋严肃起来,板着脸。
他问刘伯温:“如果换掉李善长,你看谁最合适做丞相啊?”
刘伯温知道这是个圈套,于是恭恭敬敬地说:“这得皇上您决定。”
朱元璋“嗯”了一声,语气也和缓了,接着问:“那你看杨宪怎么样?我看他行。”
这又是个圈套,杨宪明显是刘伯温一手栽培的,朱元璋拿他说事,意欲何为?
刘伯温不傻,他知道朱元璋这样问的目的,稍作思考后马上回答:“杨宪嘛,有丞相之能,但无丞相之气量,恐怕不行。”刘伯温只能这样回答。
朱元璋不愧是老奸巨猾,他接着问:“汪广洋如何啊?”问完后瞟了刘伯温一眼。
汪广洋并不是淮西集团的人,但朱元璋一直怀疑他与刘伯温勾结。
刘伯温一点儿没思考地说:“此人浅薄,不堪以丞相之职。”
朱元璋又“嗯”了一声,突然冒出一句:“胡惟庸呢?”
胡惟庸是死对头李善长的人,自己肯定不能说他能当丞相,不然自己的地位会如何啊。
刘伯温不紧不慢地说:“胡惟庸现在是头小牛,将来一定会挣脱牛犁的束缚,到时候恐怕不好控制啊!”
刘伯温以为考试自此结束,没想到最致命的问题还在后头呢。
朱元璋装出朝中无人可用的样子,慨叹地说:“看来丞相之位只能由你来担任了!”
刘伯温觉得不能说自己不行,不然朱元璋真的觉得自己不行怎么办,这时的朱元璋对李善长不太信任,说不定皇上真的会立自己为丞相,于是回答说:“我并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这个人嫉恶如仇,皇上还是慢慢挑吧。”
朱元璋听了这话心里很不高兴,但没有表露出来,他心想:这人自认有丞相之才,毫不掩饰,他嫉的“恶”又指的是谁呢?
刘伯温说完后还加了句:“目前朝中还没有适合的!”
从那以后,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态度发生大幅度转变。
刘伯温究竟死于谁之手?
洪武三年,朱元璋找到刘伯温说:“你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该在家多陪陪老婆孩子,何必陪我这个孤家寡人呢。”
这明摆着不就是想赶刘伯温走嘛,“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刘伯温只好告老还乡。
至此,浙东集团的势力每况愈下,很快败下阵来,杨宪也被胡惟庸给杀了。
胡惟庸做事情喜欢斩草除根,刘伯温告老还乡后也不放过他。他向朱元璋告状说刘伯温占据了一块有“王气”的地。
朱元璋下诏要处罚刘伯温,他扣除了刘伯温的退休金,刘伯温只好回到了京城。其实他回来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想呆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底下,这样胡惟庸就不会胡作非为。反正他是这样想的。
洪武八年,刘伯温病倒了,朱元璋特派胡惟庸探望刘伯温,胡惟庸带的大夫给刘伯温开了药,没多久后就病情加重去世了。后来胡惟庸倒台时,医生承认是胡惟庸指使他害死刘伯温的。
像刘伯温这样的人物,胡惟庸按理说是不敢随便将他害死的,很可能得到朱元璋的默许。但无论怎样,对于刘伯温的死 ,朱元璋肯定有责任。胡惟庸赢了!但他赢到了最后吗?答案是否定的。
朱元璋

历史人物 朱元璋问了刘伯温一个问题,刘伯温说了一句话最后应验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伯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想必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要么就是祖上传下来,要么就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所所得。在历史上也有着很多的皇帝是农民出身,这些农民出身的皇帝,很大一部分都是昙花一现,所建立的朝代政权时间不长,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不存在了,就成为了历史。但是明朝却是不一样,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农民出身,给地主家放过牛,也当过和尚,还当过乞丐。朱元璋最后建立了明朝,拥有了整个天下。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和他的辛苦努力离不开关旭,但是和一个人也离不开关系,这个人是功不可没的,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刘伯温的智商传说是可以说姜子牙、诸葛亮比一比的。古时候有一句话是这样称赞刘伯温的“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从这句话里面,就能看出刘伯温的评价是多么高了。> >刘伯温他是出生在一个很动乱的年代元朝。刘伯温虽然在元朝的时候考上了秀才,但是那个时候元朝的政权是很腐败的,刘伯温不想为这个腐败的朝代做事效力。后来朱元璋等人起义了,刘伯温就加入了朱元璋的起义军。刘伯温是作为一个谋士给朱元璋出谋划策,最后朱元璋的起义军成功的推翻了元朝,成功地建立起了明朝。很多的时候朱元璋有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刘伯温,然后去问刘伯温,刘伯温就会给朱元璋出谋划策。所以刘伯温对于明朝的建立是功不可没的。>有一天中午的时候,朱元璋在和刘伯温聊天,这时候朱元璋已经当上了皇帝。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疑心很重的皇帝,当时他为了自己能够坐稳皇帝的这个位置,还杀害了很多的开国功臣,所以朱元璋对于明朝能够执政时间是非常关心的。那天中午,他俩聊天,朱元璋就问刘伯温:“我的大明朝能够执政执政多少年?”这可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说错了就会掉脑袋。刘伯温想了一会才说,我回去算一下后再告诉陛下。> >第二天的时候刘伯温回到了朱元璋的那个问题,回答的答案答案只有四个字,那就是“遇顺则止”。刘伯温说了这四个字后,就没有说其他的了。后面朱元璋也在慢慢的研究这四个字,一个字一个字的拆开分析,比如顺这个字,朱元璋将顺给拆开研究,他认为顺拆开是三百八,他就很高兴。朱元璋认为能够执政三百多年,比唐朝还要久,所以朱元璋就很高兴。但是明朝实际只执政了276年。刘伯温的这四个字应验在什么地方呢?> >遇顺则止,明朝是被李自成的大顺王朝灭掉的。遇顺则止,字面意思就是遇到顺就会停止了,果不其然是遇到了李自成的大顺王朝,就被灭掉了。刘伯温确实是个神人。

相关参考

刘伯温辞官回家,临走前留下2句话,朱元璋没有听从,结果很尴尬

刘伯温是明朝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后人眼中他仿佛是个具有超能力的"神人",堪与三国时的诸葛亮齐名。其实客观地说,刘伯温才干固然卓尔不群,与诸葛亮还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诸葛亮是蜀国的二把手,担任军师将军、丞相

刘伯温唯一一次失算,差点被朱元璋下旨砍头,百姓却对他相当感激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深得朱元璋的信任,视他为心腹谋臣,只要是刘伯温提出的建议,朱元璋几乎都会采纳。众所周知,作为与诸葛亮齐名的牛人,刘伯温也是料事如神的人物,一生仅有过一次失算,还差点被皇帝下旨砍头,

诸葛亮和刘伯温,谁的能力略胜一筹

导读:在古代的民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意思很明显,诸葛亮只能辅佐刘备三分天下,而刘伯温却能帮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即刘伯温比诸葛亮要厉害一些。很多人并不认同此观点,

刘伯温给胡惟庸算命,只说了1句话,就准确算出他的最终结局

胡惟庸,是明朝开国功臣中比较特殊的一位,由于他的原因,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从此明朝就再也没有丞相。胡惟庸出生于元末濠州定远,而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人,两人算是半个老乡,关系相当亲近。公元1355年,胡惟

他是改变大明朝历史的和尚,论为官之道他可比刘伯温还要聪明

说说姚广孝。对于燕王朱棣来说,姚广孝是他见过最稀奇的僧人。他老爹朱元璋也做过僧人,不外那是饥馑年月一个穷汉家最无奈的选择,饥饿让朱元璋失去了对佛的崇奉,相反他成为一个兼具了精明与厚道、仁厚与残暴等品质

他是改变大明朝历史的和尚,论为官之道他可比刘伯温还要聪明

说说姚广孝。对于燕王朱棣来说,姚广孝是他见过最稀奇的僧人。他老爹朱元璋也做过僧人,不外那是饥馑年月一个穷汉家最无奈的选择,饥饿让朱元璋失去了对佛的崇奉,相反他成为一个兼具了精明与厚道、仁厚与残暴等品质

朱元璋为何任由大臣刘伯温和李善长争锋相对

...,属于安徽人,是明朝时期的开国功臣之一,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同乡,因为会因才用人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从打江山开始,就一直跟随左右,直到明朝建立之后,是朱元璋非常宠爱的开国功臣之一,功不可没,赐免死金牌,深...

朱元璋为何任由大臣刘伯温和李善长争锋相对

...,属于安徽人,是明朝时期的开国功臣之一,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同乡,因为会因才用人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从打江山开始,就一直跟随左右,直到明朝建立之后,是朱元璋非常宠爱的开国功臣之一,功不可没,赐免死金牌,深...

刘伯温为何投奔朱元璋

1360年,朱元璋招揽了刘伯温,委任他为朱元璋的谋臣,随后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战略,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在1360年之时,天下形势并不明朗,朱元璋还没有脱离「”小明

为何无法预言自己的死亡 刘伯温一生预言无数

...名的政治家刘伯温,作为明代开国皇帝的军师,刘伯温在朱元璋的谋臣中占有最为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后期的考古发现了很多关于刘伯温的预言,但是可惜的是,刘伯温并没有预言到自己的死亡。刘伯温对朱元璋的贡献关于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