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改数治贪的传奇故事

Posted 皇上

篇首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元璋改数治贪的传奇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朱元璋改数治贪的传奇故事

2、历史人物 清军入关后,实行了一项制度,已经注定了雍正治贪失败

朱元璋改数治贪的传奇故事

  一天,朱元璋坐在宫殿之上,仔细查阅着各地呈报上来的财政账目。突然,他在一本账册中发现了一个非常细微的问题:一本账本上“十万两白银”被人为地改成了“五万两白银”,也就是在“十”上加上3笔便成了“五”。 
  朱元璋看后倒吸一口凉气,一字之差便使国家面临亏损五万两的危机。同时他也暗暗佩服改账目的人,如果不仔细查看,是很难发现的。是谁胆子这么大,竟敢擅自修改政府财务账目?其目的何在?贪污,一定是贪污。朱元璋想到这两个字,牙根都疼。 
  原来,朱元璋是一个佃农出身的孤儿。在做皇帝之前,他讨过饭,当过和尚,打过杂役,深知老百姓的疾苦,因此对贫苦百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怜悯,对贪官污吏怀有一种异常强烈的仇恨。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把此事调查清楚,并严惩作弊贪污的人。 
  他仔细看过账本后,确定该账本是由户部侍郎郭桓呈报的,cctop.便差使大内总管去叫郭桓前来晋见。在郭桓到来前,他也效仿郭桓在“五万两白银”中间狭窄的缝隙里加了一个“十”字,“五万两白银”立即变成了“五十万两白银”。 
  不一会儿,郭桓腆着大肚子来了,见过朱元璋后,乖巧地立在一边。 
  朱元璋强压怒火问郭桓:“郭爱卿,我来问你,这个账本是你呈上来的吧?”郭桓接过账本看了看,小心翼翼地回道:“启禀皇上,此账本正是下官所呈。” 
  “那呈送的时候,你是不是仔细核对过呢?”朱元璋继续问郭桓。 
  “启禀皇上,下官已核对属实,请皇上明察。”郭桓说。 
  “好,那现在朕让你重新核对一下,是不是还有什么遗漏。”朱元璋说完,把账本扔给了郭桓。郭桓接住账本,心里惴惴不安,他猜不透朱元璋的本意。可当他细细看过账本后,后脊梁骨上马上透出了一股股凉气,想不到自己的细心还是露出了马脚。他怔怔地看着刚刚被朱元璋改过的数字,许久没有缓过神来,而且脸色越来越难看。但他还是故作镇定地问朱元璋:“启奏皇上,该账本被人改过。” 
  “噢?说说哪里被改了。”朱元璋一脸惊讶。 
  “皇上,各省府衙每年上缴的税费不过五至十万两白银,而这个账本上却是‘五十万两白银’,而且其中的‘十’是后填上去的。”郭桓仍以平静的口吻说道。 
  “是吗?不过不止这些吧?你再仔细看看还有没有被改的地方。”朱元璋进一步说道。 
  “没有了。”郭桓回道。 
  “真的没有了?”朱元璋加重语气问道。 
  郭桓一激灵,意识到朱元璋马上就要发威了。但他依然强装镇定地说道:“恕下官眼拙。” 
  朱元璋一听此话,火往上撞,一拍龙案,用手指着郭桓大声训斥道:“好你个郭桓,吃着皇粮,拿着俸禄,却贪心不减,明明你在账本上做了手脚,还在这里信口雌黄。你说,账本上那五万两白银去哪里了?” 
  这下,郭桓便没有了辙,一下子瘫在地上。朱元璋即刻命令将郭桓押进大牢。 
  后来经过反复审讯,一桩惊天大案浮出了水面。郭桓勾结刑、礼、兵、工等六部小官员及各省官僚、地主,贪污税粮及鱼盐等,折米二千四百余万石,还侵吞大量黄金白银。朱元璋龙颜大怒,下令把郭桓等六部的十二名高官及左右侍郎以下同案犯几万人都判处了死刑,还有很多同党被发配到边关。 
  经过这桩大案,朱元璋意识到数字在财务账目上的重要性,也感觉到现行的数字极易涂改,如果继续沿用下去将贻害无穷,于是他果断出台了一个规定,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大写,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来代替。此决定一出,便断了那些贪官们的财路,他们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 
  朱元璋憎贪污腐化,恨贪官污吏。为了反贪树廉,几乎用尽了他的毕生精力。巧改数字惩治贪污,一方面显示了他过人的胆识和超常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反腐倡廉的决心和勇气。
传奇朱元璋

历史人物 清军入关后,实行了一项制度,已经注定了雍正治贪失败

众所周知,在如今的网络上,有很多表扬雍正治贪的文章,标题非常劲爆,比如“朱元璋杀15万人无法治贪,雍正用三招吓破贪官的胆”之类。这些文章想表达的只有一点:雍正牛,三招就治理了贪污!>那么,雍正果真治贪了吗?显然没有!或者说,即便雍正时期,官员有所收敛,但到了乾隆时期,官员迅速就变本加厉的贪污了,可谓“史无前例”,并且出现了中国古今第一贪——和珅!> >为什么雍正治贪迅速失败?其实,这和清军入关之后,实行的一项制度有关,即:“捐官”制度!客观的说,捐官(买官卖官)这种行为不稀奇,历朝历代都存在,但唯有清朝将其作为国家制度下的一个正常升官途径!>清朝的捐官,有两个重要特点,(1)形成了一个体系,是国家认可的正常升官途径,(2)作为国家一项重要财源来组织经营的,只要百姓有钱,就可以买官。换一句话说,朝廷认可买卖官员的资质!>显然,这是一个恶政,为什么清政府会实行呢?有一种说法是,清军没想过能长久占据中原,所以就本着捞一笔算一笔的态度,实行捐官可以捞很多钱!后来,因为捐官来钱太多,所以清政府也不想废除掉了。> >客观的说,清朝的捐官明码标价,比现在的旅游区乱收费好多了。以乾隆时的《川运例》来讲,贡监生4620两,京县县丞(正七)2220两,侯补京县县丞(正七)2800两。当然,买江南和陕西县令的价格显然也不同!>需要注意的是,花钱捐了官,只是代表“有了做官资格”,至于有没有实缺,还需要自己再次打点。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想花钱做一个县令,除了捐官的费用,还要上下打点。>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大家都不是做雷锋,花了这么多的钱,总是要挣回来的呀!既然可以买官卖官,那么做官就是一门生意,杀头的买卖有人做,不赚钱的生意没人做!> >然而,清朝官员的基本工资和明朝一样,都非常低,比如知县一年的俸禄是27.5两,曾国藩两江总督的基本年薪才180两。显然,花钱做了官,不贪污的话,那就会亏本。>所以,在阎崇年袁腾飞等人吹捧的康熙时期,就出现了无官不贪的现象,因为靠基本工资谁都养不活一家老小。到了雍正时期,为了治理贪污,除了制造恐惧之外,还给了一个甜枣,即:养廉银!>雍正发明的养廉银各地不同,广西最高的一些县,为2259两,贵州最低的是400两。总的来说,养廉银是基本工资的百倍左右。当然,各地经济繁华程度不一,所以养廉银也不一样!>但有官员即便拿到了养廉银,刨去买官的成本,最终还是亏本!那么,此时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继续贪!所以,雍正的“三招治贪”,其实只是吹嘘而已!因为,除非雍正拒绝买官卖官,否则无法禁绝贪污!> >最后,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件事,(1)清朝做官途径非常多,汉人是科举和捐官,但满人无需考试,靠身份和血统就能轻易做官,他们更是贪污的主力军,雍正不可能大力治理他们,(2)雍正推出了养廉银,导致此后的官员,可以一边领取合法的“分赃”养廉银,一边继续贪污,所以才有本文之前评价:雍正之后形成了“史无前例”的贪污!

相关参考

朱元璋治贪杀15万人,雍正只用了一个方法,官员们战战兢兢

说起连坐之罪,人人或者不生疏,着是其时秦朝为了快速强盛起来时听取商鞅的法子,在司法上采用连坐之罪,也就是一小我犯罪这小我四周的邻人亲人而要受四处罚,这种司法只要在脑海中想想就感觉恐怖,就好比你在吃着饭

女婿犯法被其五马分尸! 朱元璋治贪绝不留情

朱元璋是一位出身贫苦的草根皇帝,从小饱受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敲诈勒索,长大后又亲眼目睹前朝官员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腐败生活。杀尽贪官朱元璋他参加农民起义队伍后就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污...

女婿犯法被其五马分尸! 朱元璋治贪绝不留情

朱元璋是一位出身贫苦的草根皇帝,从小饱受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敲诈勒索,长大后又亲眼目睹前朝官员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腐败生活。杀尽贪官朱元璋他参加农民起义队伍后就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污...

清朝乾隆时期几乎无官不贪的真正原因

乾隆时期亦是清朝比较发达的时期,已经是发展到了饱和点。以至于当时的发展也停滞不前,毫无创新与前进。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是在一种贪腐的状态下,和是最大的贪官都没有怎么样。想必这个和乾隆皇帝个人的政治素养、统

晚清 ”四大名臣”里,最能贪的李鸿章,到底贪了多少钱

晚清四大名臣,通常指的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四人。这四位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时至今日仍是无人不知。要问他们之中谁最厉害、谁对近代中国的贡献最大,肯定是众说纷纭。但是如果问谁最擅长聚敛财产、

堪称晚清第一贪的庆亲王奕粒与和贪婪级别不相

奕林贪财,在晚清无人可与其匹敌,堪称晚清第一贪。1911年《泰晤士报》爆料称,庆亲王仅在汇丰银行一地的存款,就达到200万两之巨。有清一代,奕林贪,与和|不相上下。奕潦锹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乾隆第

和珅贪的钱财都藏哪了 在没有保险箱的古代

在古代是没有保险箱的,那么钱财会往哪里放呢?在古代是没有保险箱的,那么他们的钱财会往哪里放呢?下面就先举个例子,天下第一贪官和珅,被抄家时他的钱财放置的地方。和珅是中国历史上的巨贪,堪称贪污界魁首,他...

和珅贪的钱财都藏哪了 在没有保险箱的古代

在古代是没有保险箱的,那么钱财会往哪里放呢?在古代是没有保险箱的,那么他们的钱财会往哪里放呢?下面就先举个例子,天下第一贪官和珅,被抄家时他的钱财放置的地方。和珅是中国历史上的巨贪,堪称贪污界魁首,他...

最抠门的传奇皇帝,全国盛行破烂装,养肥了旧货市场

抠门到底是好是坏?抠门一词来源于一个土财主,他爱财如命,据说连去寺庙进香都贪的把寺庙门口的金粉扣下来据为己有,这也就有了抠门这个词汇,抠门的意思是说小气到不舍得给门加个把手,每次进出都要用手指去抠门缝

明太祖朱元璋的历史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幼年是非常穷苦的,还有一度想要当和尚。在1368年朱元璋称帝统一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也最具有争议的皇帝之一。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饱受元朝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