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战场林彪四平败北:被称撤退将军

Posted 战役

篇首语: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北战场林彪四平败北:被称撤退将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东北战场林彪四平败北:被称撤退将军

2、历史军事 揭秘杜聿明林彪决战东北王牌部队被灭真相

东北战场林彪四平败北:被称撤退将军

四野的荣耀
林彪是 1948年11月30日离开沈阳的。
车轮滚滚,载着“黑土地之狐”驰奔华北的黄土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24日林彪从延安启程,目的地是山东,去接替他的老搭档罗荣桓。罗荣桓身体一直不好,中央决定让他回延安治病。
林彪、肖劲光、江华、邓华、李天佑、聂鹤亭等人,乘坐一架美国运输机到太行山,然后骑马、步行,主要是步行。到达河南濮阳,接到中央“万万火急”电报,让林彪一行原定去山东的人,立即转道赶赴东北。这时,罗荣桓也去东北了,接替罗荣桓的是陈毅。
风雨兼程,到达沈阳,11月中旬,林彪奉命到锦外西部打大仗。山海关保卫战正激烈进行,吕正操、李天佑带个指挥班子赶赴营口,准备堵截从海上登陆之敌。这时中央的方针,是集中兵力作战,坚决阻止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用高岗的话讲,背靠苏联,“勾子”(屁股)坐在沈阳,把眼面前几个口子堵住了,东北就是我们的了。
在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从关内各地先后进入东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达十多万人,年底发展到27万多。而这一刻,有的还在路上,已经闯进关东的散在各地,疲惫不堪,一些部队还没带武器。就是这些有武器、没武器的部队,许多还联系不上,有电台,无密本,彼此收到的电报成了“天书”,干着急上火。
11月21日8时,林彪致电军委、彭真、罗荣桓,说明目前我军应避免仓促作战,放弃锦州以及以北百余公里,使敌人战线拉长后,再选择弱点进行突击——这是林彪到东北后的第一个比较重要的电报,中央同意了林彪的意见,并进一步做了指示。
闯到关东的共产党人,关键是没有根据地,没有家。7个月间,时局和方针就像万花筒般变化多端,共产党人还未来得及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而正统观念很强的东北人,对国民党存有幻想,想的盼的是“正牌”的中央军。四平保卫战后北撤的民主联军疲惫不堪,有的被阻隔敌后,失去联系。在东北组建的新部队,有的溃不成军,有的投敌反水。黄克诚在给军委的报告中,惊呼“有遭遇西路军危险的可能”。
林彪临危受命
1947年6月16日,中央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
1947年7月7日哈尔滨东北局会议决议(即著名的“七七会议”决议)号召:“跑出城市,丢掉汽车,脱下皮鞋,换上农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切可以下乡的干部统统到农村去……”
接下来,就是艰苦卓绝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是攻势凌厉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
只要醒着,林彪脑子里的那个车轱辘,就没有闲着的时候。
全力以赴在战争的轮子上飞转。
1948年1月5日这一天,林彪一天发出了30份电报,接下来的3天,分别是28封、27封、l9封, 同年5月24日的电报,竟达39封。
“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可与一口气儿口述几封电报媲美的,是林彪在战术问题上的婆婆嘴。
国民党称东北共军战术水平高。
对辽沈战役的评价则是:“对兵力之分配,完全符合节约与集中之原则”,“对大兵团之运用,时空力之分配,缓急先后,悉合机宜,决非幸致。”
1948年l 2月2日,林彪从喜峰口入关。
快到马兰峪时,两架敌机飞来轰炸、扫射,警卫人员赶紧将林彪保护起来。
从吉普车上被架到路边沟里,到爬起来重新坐到车上,林彪那神色,跟在地图前踱步没多少异样。
“撤退将军!”“逃跑将军!”“林总在苏联养了几年伤,是不是不会打仗了?”在四平撤退后弥漫全军的沮丧、失望中,从他那张脸上既读不到从容、镇定,也看不出惊慌失措,那颗心好像无动于衷。他好像天生就不会用包括脸色在内的形体语言倾诉情感,连辽沈战役那样的胜利,也不能在那张脸上荡起激动、喜悦的涟漪。听说捉到了范汉杰,刘亚楼乐得跳起来,跑去报告。俯身看地图的林彪,头也没抬,只是面无表情地嗯了一声。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在林彪到达喜峰口时,新华社和《东北日报》发表一则消息,说林彪正在沈阳主持东北局会议。
国民党情报部门就向蒋介石和傅作义报告:林彪尚在沈阳开会。
共产党蒙起国民党来,那是一蒙一个准。
是狐狸又是老虎
林彪不抽烟,不喝酒(必要场合象征性喝点。据说在苏联养伤期间,一次斯大林敬酒,他也拒绝了),不讲吃,不讲穿。那个时代,那种环境,共产党人喜爱的各种文体活动,他也不感兴趣。像延安时期非常盛行的跳舞,他只是偶尔露一下面,一会儿就没影了。从朱老总到士兵都喜欢的打篮球,他看都不看一眼。
林彪崇尚进攻。
辽沈战役是进攻,平津战役是进攻,衡宝战役是进攻,海南岛战役是进攻,只有进攻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是最简单的常识了。
问题在于敌强我弱时,林彪依然强调进攻。不是那种死打硬拼的攻城拔寨式的进攻,而是运动战的进攻,是由我选择时间、地点、作战方式的进攻,像平型关战斗那样,像秀水河子战斗那样。
从辽西退到辽北,林彪不是不打,而是不和敌人硬打,要在被动中寻求主动。再大的敌人也有薄弱之处,林彪专拣这种地方下手,一有机会就会像鲨鱼闻到血腥一样扑上去。而当敌人占领的地盘多了,战线拉长了,兵力分散了,这种机会就更多了。
辽沈战役,那个精锐的廖耀湘兵团,出沈阳后就在辽西徘徊、转悠。吃够了围城打援的苦头,唯恐有去无回,结果仍是有去无回。
在组织指挥上,林彪不拘一格。几万、十几万、几十万大军,有时全凭一个脑袋调度指挥,有时临时指定局部战场指挥员,有时越级指挥到师、团。衡宝战役打成围歼战时,后来的部队要听从先到的部队指挥,先到的团长、师长,可以给师长、军长下达命令、布置任务。因时因地因敌情而宜,怎么便利怎么来。
林彪有时是狐狸,有时是老虎,更多的时候既是狐狸,又是老虎。
纵览林彪决策、指挥的战斗、战役,多是以智取胜打巧仗,较少硬碰硬的死拼仗。
林彪个头不高,纤弱文静,许多老人说他像个大姑娘(据说,当年延安高层领导中,许多人有外号,林彪就叫“大姑娘”),绝少大将军的八面威风。他又难得批评人,从不训斥人,从无脏话,从不骂人,这在那一代将帅中是极少的,却是不怒而威。
衡宝战役后,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到衡阳采访林彪。
首先询问对当前敌人及白崇禧的看法,接着请林彪介绍四野的战斗历程。林彪本人当然也是西氏中国之行的重要采访对象,可在历时4个小时采访中,关于自己二十多年的战斗生活,林彪只讲了5分钟、几句话。
不爱讲自己的林彪,孤独而不寂寞的林彪,除了口述电报,平时难得说句话,有时一天都没句话。可在战术和战斗作风上,这位中国最年轻的野战军司令却有个“婆婆嘴”,各种场合有机会就“叨叨”,滔滔不绝,苦口婆心,唯恐你记不住,不明白。
怕光怕风怕水
衡宝大捷,近一个月忙得团团转的司令部参谋人员,这下子可喘了口气。有人提出要去东湖风景区看看,林彪不但立即应允,自己也去了。东湖边摆摊卖水果的挺多,有人买些梨,用顶草帽装着,林彪也吃了一个。
从东北到江南,各地包括水果在内的各种土特产吃食很多,缴获的洋吃食也不少,像各种美国罐头、饼干、糖果、咖啡、酒呀什么的。林彪对进口的东西好像没兴趣,或者说没这心思,一天除了三顿饭,就是嚼炒黄豆,别的看都不看一眼。饭量也小,有人形容为“吃猫食”。这回竟然吃了个梨,显然心情很好。
回到“林彪100号”就拉开肚子了,折腾了大半宿,医生也忙活了大半宿,第二天下午好歹才算止住了。
从此,林彪最怕的事情之一,就是拉肚子了。
1971年7、8期合刊《人民画报》上,林彪捧读《毛泽东选集》的照片,第一次把他那个光秃秃的头顶亮给了世界。
即便是在毛家湾家里,除照顾林彪生活的内勤外,身边其他工作人员也没见他有不戴帽子的时候。这时是为了遮掩头上过度的拔顶,而l925年考入黄埔后是因为军人着装规定。至于从军前也总爱戴顶帽子,则是小时患过头癣,留下一些秃疤。
在延安为林彪看过病的一位老人说,林彪消化不良,有口臭。平型关战斗前,在太原,林彪还为此看过医生。
一位曾任红4军参谋、红1军团科长的老人说,在江西时,他曾3次见到林彪坐在那儿,站起来腿脚突然就不好使了,有两次还栽倒了。一次正赶上敌人来攻,他和警卫员架起林彪跑,跑出几十米那腿脚就好使了,还挺有劲的。
老人说,那时林彪很少踱步,就坐在那儿看地图、思考。坐着好好的,站起来怎么就不行了呢?坐久了,脚麻了,那也不能倒呀?枪一响,别说脚麻,就是腿中弹了,那人也常会跑上一阵子。是不是考虑问题久了,精神高度集中,造成神经过度紧张,表现在腿上了,一时间就不好使了?怪人得怪病,说不明白。
有老人说,别看林彪个头不高,瞅着也挺单薄,其实体质挺好,挺结实的。平型关战前看地形,雨天,上山下坡,边走边看边琢磨,有的人都跟不上他。
许多老人说,就是平型关战斗近半年后,在隰县,晋军那一枪把林彪打坏了。
那是一阵排子枪,独独打中走在前面的115师师长。
这是林彪第五次负伤。
子弹从背后打进,从胸前出来,击中肺部,流血挺多。先送延安治疗,后来又到苏联疗养,据说发现骨髓神经受伤,结个疤,造成植物神经紊乱。据说这种病人喜静、怕光,且病情会因年龄增长及感冒、发烧而加剧。
抗战胜利后出现在东北战场的林彪,除脸色苍白外,别的看上去挺好。但是,以往脸上有时出现的红晕,自那阵排子枪后,已经永远不复出现了。
从四平撤退到舒兰时,林彪病了,交感神经发炎,发烧不退。
四平保卫战后,有的部队被隔在敌后,有的被打散了,有的叛变了。一路北撤,每到一地,林彪第一件事就是与各部联系。从九台出发前,林彪要秘书季中权通知参谋处,让机要组和电台乘汽车一起走。结果,到了舒兰,电台人挑马驭还未到。
林彪脸色煞白,到参谋处长李作鹏住处。后来东北野战军有名的“大烧锅”(烧锅即酿酒作坊)李作鹏,正和几个人坐在炕上喝酒。林彪也不说话,双手抓住桌沿一掀,稀里哗啦桌子翻了,又抓起炕上的行李什么的,朝李作鹏等人一通砸。
大家全蒙了、傻了。
四平保卫战打得那样苦,林彪又那么累,再加上当时内外局势那种巨大的压力,那身体就支撑不住了。人病了就烦躁,林彪就一反常态的歇斯底里了。
有老人说,我们这些人跟林彪也不是一天半天了,有的都有十来年了,什么时候见过林彪这样子呀?像长征中的湘江之战,那也是千钧一发,急得火上房,林彪依然沉静得很。他这个人没有不着急的时候,也没有着急的时候,脑子里永远在转,思路从来不乱。而这次显然是有些乱了方寸,虽然一会儿就恢复常态了。
建国后,特别是“九·一三”后,听说林彪有许多“怪病”,怕光、怕风、怕水,听到水声就要拉肚子,一些老人觉得林彪舒兰那次发作,是一种病态。
有人说,现在想来,林彪在东北就有点怕光了,好像就从舒兰那次感冒之后。那时就觉得这人有点怪,没人想到这是病,更不可能想到隰县晋军的那阵排子枪。
在东北就常看药书,并给自己开药方的林彪,据说直到“九·一三”前还念念不忘这个梨,一拉肚子就提到这个梨,怨自己吃了一个梨。
战场将军林彪

历史军事 揭秘杜聿明林彪决战东北王牌部队被灭真相

  1945年7月,孙立人率新1军回到祖国,驻在广西南宁,准备反攻广州。这时,欧洲战场硝烟不再,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为宣扬英美反法西斯战争的战果,特邀一些反侵略国家的代表前往欧洲参观各战场。作为西点军校的校友,作为4年来一直与美国人并肩作战的名将,孙立人自在被邀之列,其间,他辗转飞行奔波于欧洲大陆,视察了一个又一个战场,对现代战争有了更深切的体验和感悟!

  这次欧洲之行,是他孙立人的荣耀,也是他新1军的荣耀,全体中国军人的荣耀!当然,抱着别样眼色和心态看待孙立人的,也是大有人在的。当孙立人返回国内时,日本人已经宣布投降,新1军被指定前往广州受降。9月7日,新1军进入广州,孙立人作为广州地区受降主官、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将军的助手,接受了日军第23军、第129师团、第130师团等部的投降。10月,美国人商请中国派出一支由5万人组成的军队,协助盟国占领日本,并点名要求派孙立人的新1军去,但这时「关内小打,关外大打」,蒋介石正准备把新1军派往东北打内战,他不愿分兵去占领日本。新1军因此错过了一次避开覆灭的绝好机会。毛泽东把东北重任交给了黄埔4期的林彪,蒋介石把东北的希望放在了黄埔1期的杜聿明身上,东北之争似乎就成了两个黄埔学生、两个抗日名将之间的较量。

  1945年8月8日,按照《雅尔塔会议》的精神,百万苏联红军如排山倒海之势,在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的率领下进入东北与日军作战,很快歼灭了日军关东军的主力67万人。8月15日,日本天皇无条件宣布投降!日本投降了!东北,这块被日本帝国主义统治长达14年的黑土地一时成了权力的真空,成了国共两党都想得到的焦点地区。就共产党而言,东北北靠苏联,东南与朝鲜相邻,西南与冀热辽解放区接连,隔海与山东解放区相望,兼之这里远离国民党的统治中心,非常有利于共产党率先控制。共产党如能占领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将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并将更便于与苏联往来。而东北一旦落入国民党之手,蒋介石将在接收丰富物产的同时,更能以南北两处的国民党军队对地处中原的共产党形成夹击之势,战略上占尽主动。

  因此,日本人投降前后,中共中央先后从冀热辽、延安、山东等解放区抽调了10多万部队、2万多党政军干部和各种技术人员前往东北,成立了以林彪为司令员兼政委的东北民主联军,白山黑水的城镇乡村相继建立起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与此相比,蒋介石的反应则明显慢了一拍。抗战后期,蒋介石的军队大多留在西南后方。1945年8月14日,苏联红军消灭日本关东军后,国民党外交部长王世杰在莫斯科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按照这一条约的规定,苏联承认中国在东北三省的完全主权和领土行政的完整;苏军进入东北后,中方派军政代表驻苏军司令部,以资联系。

  蒋介石想得很天真,以为有了这一纸条约,他就可以直接从苏联人手中毫不费力地把东北接收过去。9月1日,蒋介石在长春设立军委会委员长东北行营,任命熊式辉为行营主任,下设政治与经济两个委员会,以熊式辉兼任政治委员会主任委员,银行家张嘉敖为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在长春设立外交部东北特派员公署,以蒋经国为外交特派员。

  熊式辉,字天翼,江西安义人。黄埔军校创立时,曾任军校教官,也从此与蒋介石结下渊源。1932年蒋委任熊为江西省主席兼南昌行营办公室主任时,熊大力推行保甲、保卫、堡垒的三保政策,以配合蒋的剿共政策,颇得蒋的赞赏。熊极善察颜观色,蒋居南昌百花洲时,对湖上环境不满,熊即用红石砌岸,沿湖植树,除浊引流,并设管理处专司其责。文人遂作联语曰:「半世姻缘兼两顾,一生事业在三湖。」两顾指熊的两位夫人,顾毓筠和顾竹筠姐妹;三湖指百花洲的东湖、南湖、北湖。后来,熊为拍蒋的马屁,还将蒋的大公子蒋经国任命为赣南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这一次到东北,他再次把蒋大公子拉在身边,用心不谓不深。

  10月初,当苏军开始部分撤离东北,蒋经国代表国民党外交部与苏军统帅华西列夫斯基接洽国民党军队从大连进入东北的事宜时,华西列夫斯基睁大眼睛,连连摆头:「大连为运输商品而非运输军队的港口,怎能让军队在那里登陆呢?」蒋经国大吃一惊,他气咻咻地走出苏军司令部大门,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他的父亲。蒋介石也吃惊不小:「这北极熊不是明显阻拦我军进入东北吗?」两天后,华西列夫斯基回国述职,蒋介石让熊式辉再与苏方联系。熊式辉带着张嘉敖、蒋经国找到了东北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可马氏对熊式辉等提出的海运登陆、交通运输、行政机关接收等几个关键问题均以「无权」、「须请示」为借口推得一干二净,熊、张、蒋三人碰了一鼻子的洋灰。苏联人的态度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料。蒋介石气得咬牙切齿:「娘希匹!看来我要打了!」

  原来,在确定东北的行政官员之后,蒋介石对那里的军事首脑人选却一时举棋不定。他先是将昆明防守司令部改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任命关麟征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后由于熊式辉对关麟征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极表不满而又迟疑不决;加之那时《双十协定》刚刚签订,他不好立马拉下脸面与共产党干起来,因而迟迟下不了手。而这时恰好龙云下台,被他「请」出了云南,龙云逢人便骂原昆明防守司令长官杜聿明而欢迎关麟征到云南去,这样他就将计就计,调关麟征为云南警备总司令,而让杜聿明去当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东北的军事首脑有了着落,蒋介石打内战的决心也就坚定了下来。

  这样,毛泽东把东北重任交给了黄埔4期的林彪,蒋介石把东北的希望放在了黄埔1期的杜聿明身上,东北之争似乎就成了两个黄埔学生、抗日名将之间的较量。确实,这两人之间有得一比。1937年9月,林彪在山西平型关打了一场「七?七」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个大胜仗;而1939年12月,杜聿明则在广西昆仑关打了一场至关重要的大恶战。平型关和昆仑关都是进攻战。林彪占据的是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打的是巧仗,是战略战术上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杜聿明仰攻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山形,打的是硬仗,是实打实硬碰硬的攻坚战。

  林彪指挥的是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115师,杜聿明带领的是中国惟一的机械化军第5军,两人的对手同是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师团。林彪打的是21旅团的辎重队和后卫部队;杜聿明攻击的是21旅团的主力。平型关歼敌1000余人,昆仑关歼敌4000余人,旅团长也被击毙。昆仑关之战使杜聿明威名大震,平型关大捷则使林彪成为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时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名将。现在,这两个国共双方的主将又将在东北大地上摆开擂台,及锋而试了!和蒋介石一样,杜聿明也极崇信武力。面对东北已被共产党占领、国民党依靠苏联接收东北的幻想已无可能的现实,摆在杜聿明面前的选择似乎只有诉诸武力一途了。于是,履新之际,他即将两支中国远征军的精兵石觉的第13军和赵公武的第52军带到了东北,并于11月15日就急不可耐地猛攻山海关起来。当时防守山海关的中共部队仅只万余人,而且还有不少新兵,平均每两人才有一枝枪。在这样实力悬殊的对抗下,中共弃守山海关也就不足为怪了。

  10天之后,杜聿明又攻占了锦州。不久,沈阳也被他攒在了手心。战争既已打响,大战当在后头,偌大的东北仅凭第13军和52军当然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打下锦州后,杜聿明迭电蒋介石,要求速派大军北上,以肃清东北中共军队,再回师关内作战。作为嫡系门生,杜聿明在蒋介石面前自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况且东北的战略地位又非同一般。这样,蒋介石便将其五大王牌主力中的两支精兵新1军、新6军,连同卢浚泉的93军、陈明仁的71军、曾泽生的60军尽遣到东北战场上来。新1军是1946年3月用美国军舰从广州运到秦皇岛的。调动新1军前,蒋介石对杜聿明说:「新1军是天下第一军,他们去了,东北就一定能稳下来!」杜聿明微笑着连连称是。孙立人笑着说:「共产党不堪一击,我们这是老虎打苍蝇!」作为在印缅战场上打出来的美式机械化部队,新1军一到东北后就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战斗力。时苏联正在全面撤军,锦州、沈阳相继落入杜聿明之手后,蒋军遂以这些中心城市为基点,呈发射状向周围扩张。

  3月,刚刚走下美国军舰的新1军即乘着汽车和坦克一路撵着东北民主联军向北奔跑,中长线上传出的尽是新1军的捷报:3月24日,他们攻下铁岭,3月27日,他们进占开原,4月4日,他们拿下昌图,锋芒所及,简直无可阻挡。一向踌躇满志的孙立人笑着说,「共产党不堪一击,我们这是老虎打苍蝇!」客观地说,这话并非全是大话。印缅三年,手里握着现代化武器,脑袋里装着「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都被新1军打得节节败退,俯首称臣,现在仅靠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部队还想与他的美式武器一争高下?这不是老虎打苍蝇是什么?孙立人自信地认为。

  单就武器而论,东北民主联军是没法与新1军比的:新1军辖新38师,第50师,新30师,每师设步兵3团、炮兵2营,有重炮36门,工兵1营,通讯兵1营,辎重兵1营,有载重汽车400辆,特务兵1连,野战医院1所。每团设步兵3营、迫击炮、平射炮各1连,有重迫击炮48门,通讯连1个,卫生队1个,特务排1个,全团约3000人。全军有枪27000余枝,其中仅汤姆森轻机枪、卡宾枪就有8000余枝;而东北民主联军的一个纵队却只有各类枪械13000多枝,炮70余门。然后,这决不是战场上致胜的惟一法宝,且世移世易,今日的共产党已非昨日的共产党,今日的东北民主联军已非昔日的土八路。孙立人碰上的是一个人民支持的对手,孙立人与他作对,就是与人民作对。更何况,他们中间还有一个叫林彪的战将!林彪沉默寡言,长于思考。见孙立人骄狂自傲,他冷冷地说:「骑毛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天下第一军"第一次被林彪打伤了

  林彪当时正率部驻守四平。昌图离四平不远,昌图一失,四平也为之震动。得到昌图的新1军像是如囊探物似的,又准备立马进攻四平,再续凯歌,林彪则是一脸的平静,他正盘算着如何给新1军一点颜色看看。仲春的东北,积雪已开始融化,道路日渐泥光水滑起来。4月8日夜,占据昌图以北兴隆泉、兴隆岭、柳条沟一线的新38师突然受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8旅、独立旅、第10旅、第1师、万毅第7纵队共12个团的猛烈攻击。新38师的官兵从睡梦中惊醒后,迅速跳上战车应战,无奈其坦克、大炮、战车吼叫了一阵之后便陷入泥潭动弹不得!

  师长李鸿气得跺脚大骂!他命令士兵弃车徒步攻击,可身穿皮靴的新1军士兵何曾在冰天雪地泥泞中打过仗?更何况是在茫茫黑夜里?因而士兵们虽然下了车,但跑不了几步就陷在泥地挪不开脚步,只有呆在原地被动挨打了。一夜激战下来,新1军损失4个整连共1200余人。"天下第一军"遭遇了回国以来的首次重创。东北民主联军为此送给新1军一段顺口溜道:"新1军自称鹰,实际是狗熊,行动像乌龟,打仗像爬虫!"恰在这时,英国女王给孙立人发来邀请函请他到英国接受勋章。这难得的光荣,岂能放弃?!孙立人与杜聿明打了个招呼,便自个儿去了英国。一场恶战在四平城的周围呼拉拉地打了起来昌图受挫,并未阻止新1军北取四平的车轮。

  蒋介石心里很清楚,这时候,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出面斡旋国共的纷争,国共双方虽然在美方代表马歇尔的监督下于3月17日签订了《东北地区停战协议》,但马歇尔回国之后,这份协议至今未见生效。按约定,马氏4月中旬就来中国,到时候由国、共、美三方代表组成的军调处倘若认真起来,他蒋介石要是再在东北大打出手,岂不是连面子上也失信于国人了?美国人尽管偏袒他蒋某人,只怕那时想替他遮掩也不可能。因此,在马歇尔来华之前,尽力抢占大中城市是蒋介石早就盘算好了的战略。

  4月15日,患肾结核刚刚在北平切除左肾尚未痊愈的杜聿明通过其副手郑洞国发布命令,以新6军(欠207师)及71军之88师沿太子河两岸东进,进占本溪;以新1军及陈明仁之71军(欠88师)夺取四平。国民党当时将东北划定为九省二市,四平是辽北省的省会,位于中长、四洮、四梅铁路的交点,为东北交通枢纽,工业重镇。其东北郊山峦连绵,西南方河流网布,背山面水的地形使其历来为兵家争占之地。对共产党而言,一则四平本为人民的胜利果实,本应保卫;二则守住四平,于日后执行停战协定有利,至少能达到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因而当林彪在固守四平的问题上犹豫难决之时,毛泽东在多次申说理由后又于4月22日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电示林彪:"望死守四平,挫敌锐气,争取战局好转","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1936年10月,西班牙人民在那里为反对德、意法西斯支持的佛朗哥叛乱,坚持了两年半的守卫战争,马德里之战成为二战之前最著名的保卫战。于是林彪拍案定策:"当坚决执行,死守四平。"这样,一场恶战就在四平城的周围呼拉拉地打了起来。此次四平之战是国共双方在四平的第二次交手,解放军战史上称其为"二保四平"。

相关参考

这场大战林彪若听此人的这个建议就不会打败仗了

原题:这一次大战,林彪若听了此人的话,就不会打成败仗!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七纵司令员邓华奉命指挥所部于6月上旬协同李天佑一纵攻取东北重镇四平。这时候,经过春季攻势和夏季攻势第一阶段,四平已成为

揭秘侵华日军“死亡撤退”大溃败作战

作者:璿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至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8年的艰苦卓绝的抵抗,战场由东北至缅甸,越南,各种大小战斗不计其数。台湾政史局出版的《抗日战史》中提到仅正面战场各种会战就达41

哪位开国少将被称“中国巴顿” 两次违抗林彪命令

核心提示:中国也有巴顿这样的人物,一生与战斗和枪声结下不解之缘。此人是谁?钟伟,开国少将,英雄经历暂不赘述,想想在当年庐山会议上,唯一敢拍桌而起为彭德怀说话的人。钟伟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

揭秘被称“小诸葛”开国将军 曾堵住敌军30余次突围

核心提示:解方将军多谋善断,有“小诸葛”之美誉。1948年5月,东北野战军围困长春,为应对国军突围,时任一兵团参谋长的解方深思熟虑后,提出梯次反突围方案,即分若干个梯次阻敌,第一梯次歼敌部分,放行部分

哪位开国将军从未领兵打仗却被称等于10万雄兵

苏静资料图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颜梅生,原题为:《开国中将苏静:从未领兵打仗却等于10万雄兵》他早年从军,是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长征时走路最多的人之一;他为东北我军的连战连胜立下了汗马功劳,以至于一

四平战役的历史背景

由秦皇岛登陆进军东北的国民党军,于3月13日从苏联红军手中接收了沈阳防务后,相继占领抚顺,铁岭和辽阳。3月下旬,国民党军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和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凭借其美式装备和兵力数量上的优势,乘苏军

1946年四平保卫战中共为何突然撤军弃城

四平保卫战,炮兵向敌人轰击(资料图)1946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吉林四平与蒋军激战30余天,伤亡8000余人,此战在党史、军史上被称为四平保卫战。时间过去近60年,史学界对此战却一直争

林彪如何执掌东北帅印

辽沈战役(资料图)研究辽沈战役,不能不谈林彪;谈辽沈战役中的林彪,又不能不谈林彪与毛泽东的关系。辽沈战役的隆隆炮声已沉寂五十多年了,毛、林的关系依然是个较敏感的话题。由于种种原因,这段历史曾被人们颠来

关于描写四平景色、风俗、历史的综合资料

四平地区位于东北平原腹地,吉林省中南部,东起东经125°05′,西止东经123°25′,南起北纬42°56′,北止44°05′。地势呈东南—西北向倾斜。可概括划分为丘陵和平原两个地带,东部丘陵地带主要

哪位民国陆军上将从未上过战场却被称之“军神”

核心提示:蒋百里终身没有亲自指挥过一次战役,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先后被梁启超、胡适、赵尔巽、段祺瑞、袁世凯、蔡锷、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等历史风云人物聘为参谋长或顾问、同道,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