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戚继光,戚继光老婆儿子抗倭故事

Posted 倭寇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的戚继光,戚继光老婆儿子抗倭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历史上的戚继光,戚继光老婆儿子抗倭故事

2、历史人物 戚继光简介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老婆是谁 戚继光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戚继光,戚继光老婆儿子抗倭故事

  戚继光-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山东登州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前不久中央电视台1套《抗倭英雄戚继光》上映联播。让我们再次来回顾下历史上的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
  戚继光的儿子:违反军纪不服从指挥被军法处置
  有一次,戚继光率领军对在台州府围剿一股倭寇,倭寇与戚家军接战之后,很快大败,有一股残敌想绕道城北的大石退守仙居。为了彻底消灭这股倭寇,戚继光立即命自己的儿子戚印为先锋,率领军队抄近路在白水洋常风岭一带伏击。临行前戚继光一再交代戚印,与倭寇接战之后,不要急于求胜,要佯装失败,将敌人诱至仙居城外再予以反击,以迫使城中的倭寇出援,一举歼灭。违反军令者要按军法处置。
  戚印率军到达常风岭之后,将军队埋伏在山道两旁的树丛中,此时,倭寇的队伍也沿着这条山道开了过来,前面还押着一些抢掠来的妇女和牛羊等,戚小将见后,气愤万分。再也沉不住气,马上下令军队展开总攻,一时间矢石齐飞,刀枪猛舞,喊声震天。戚印只顾了奋勇杀敌,竟然忘记了父亲临行前交代的只许败,不许胜的交待。霎时间就将敌人全歼在山道之上。后来戚印率军回营,将士们都言戚印作战勇敢,杀敌有功。但戚继光却在在听完儿子禀报之后,勃然大努。说他违反军纪,不服从指挥,应该以军法处置,便命将校将其绑出辕门外正法。诸将虽然苦苦求情,说戚印虽然是触犯了军令,但其大败倭寇,也是有功之臣,可将功抵罪。但戚继光却认为戚印明令故犯,贻误军机,不容不诛!若是不杀则军纪难以严明如初。最终,还是斩了儿子。后来当地的百姓怀念戚公子,便在常风岭上为他建造了一座太尉殿,据说这座大殿的残迹至今犹存。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戚继光斩子的故事不是发生在浙江常风岭,而是发生自福建麒麟山;斩的儿子不是戚印,而是戚狄平。说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在福建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朝廷换了几任大将也拿他们没办法,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戚继光率八千义乌兵入闽抗倭,头一仗打的就是海上倭寇的巢穴——横屿。横屿是一个海上孤岛,与宁德樟湾村隔海相望,此处涨潮时是一片汪洋,退潮之后则是泥泞一片的沼泽,地形易守难攻。倭寇在岛上修建了许多坚固的防御工事,戚继光经过一段时间的详细观察之后,决定在中秋节的下半夜乘着倭寇防守松懈,潮水低落的时候,涉过浅滩处的沼泽,出其不意的攻击敌人。戚继光先命张谏、张岳在横屿西、北陆上布阵,防止倭寇上岸;又命张汉率水师在横屿东部海面游弋,防止倭寇从海上逃窜;自己则率领戚家军的主力从南面进攻。
  在攻击发起之前,戚继光晓谕全军:"潮水涨落,分秒必争,只许勇往直前,不准犹疑回顾。违令者斩!"戚继光任命自己的儿子戚狄平为先锋官,率领三千精锐部队打先锋。戚狄平率军行至麒麟山下的宫门嘴山口时,担心父亲年老力衰,跟随不上,便立马回头向樟湾方向望了望。这时跟在后面的将士以为先锋有令要传达,不觉也都脚下一顿,停了下来。戚继光率领中军跟在后面,突然发现前面的队伍停了下来,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立即派人询问。后将校回报说:"前面没什么事情,只是因戚先锋回头,兵士疑惑所致。"戚继光听后大怒,立刻令人将戚狄平绑至马前,训斥道:"你身为先锋官,不带头遵守秩序向前的军令,反而带头违令,致使三军疑惑。如若不按军法处置,又以何服众。"说完命令帐下军校将戚狄平绑出,斩于军前。戚继光身边的将士纷纷跪地说情,也无济于事。后来,戚家军胜利的攻占了横屿,斩杀倭寇二千六百余人,彻底捣毁了横屿上倭寇盘踞的巢穴。戚继光带军回师时,路过麒麟山,想起被自己斩杀于此的儿子,不禁伤心落泪。后来,当地的人民感于戚将军父子的抗倭功劳,就在戚继光当年立足思子的地方建起一座六角凉亭,取名为"思儿亭".在戚公子被斩的麒麟山角树立了一块石碑,名曰"恩泽坛"
以永远纪念戚继光和戚狄平抗倭保民的万世恩泽。
  此外,有人根据《仙游县志》中:"继光至莆田,将出师,烟雾四塞,其子印为前锋,勒马回,求驻师。继光怒其犯令,杀之"的记载,指出戚继光斩子的故事应该就是发生在福建莆田,斩杀儿子为戚印。
  对于以上几种戚继光斩子的传说,史学界另有看法。戚继光斩子的故事,在《明史》、《罪惟录》、《明书》和汪道昆的《孟诸戚公墓志铭》、董承诏《戚大将军孟诸公小传》、《闽书》中的《戚继光传》等较为可信的史料中均无记载,戚继光后人所编著的《戚少保年谱耆编》中也没有关于此事的记载。而且根据《戚继光墓志铭》的记载,戚继光的正房夫人王氏,一生只生有一个女儿,并无传说故事中的长子戚印这个人。戚继光在军中所纳的小妾陈氏、沈氏、杨氏等人虽然先后为他生了戚祚国、戚安国、戚报国、戚昌国、戚兴国等几个儿子。但这些儿子在戚继光抗倭时期都还是襁褓中的小儿,根本不可能成为统军打仗的将领。因此,许多历史研究者认为,戚继光斩子之事,纯粹是子虚乌有。民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故事流传,也许是人们根据戚继光将军治军严明,军纪如山的特点演绎出来。戚继光斩子的传说从历史考证的角度来讲并无明证,还有待史学界的进一步证明。
  戚继光的老婆:拜过名师功夫比戚继光厉害
  这位王夫人之所以会名闻天下,是因为戚继光的好朋友汪道昆在撰写《孟诸戚公墓志铭》的时候,也就是写纪念戚继光的回忆文章的时候,把这位王夫人的光辉事迹给记录了下来。
  当然,她的光辉事迹不止见于文字记录,也见于很多民间传说。在民间传说里,这位王夫人被塑造成了一个有理想、有力、有魄力、还有功夫的"四有"女青年。
  说王夫人原来也是出自官宦之家,她的父亲最高做到总兵官的位置,在明代也就是大军区的司令员了。因为出身军人世家,所以这位王夫人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舞枪弄棒,而且据说拜过名师、得过真传,功夫比她后来的老公戚继光还要厉害。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后来她成为王夫人之后,据说因为性子比较泼辣,经常会跟武术大师戚继光动起手来,而每一次那位武术大师戚继光最终都会被打得落荒而逃。
  但这位身怀绝技的王夫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像三国时那位同样泼辣的孙尚香公主一样,还就是看中了当时家境贫寒的戚继光,并毅然决然地嫁到戚家,完成了由王小姐到王夫人的伟大蜕变。
  对于戚继光来说,这位夫人虽然身份变了,可她的泼辣性子没变,她的女权主义思想也根本和三从四德不搭边儿。她脾气很大,在任何事儿上都特有主张,以至于动不动就跟戚继光顶撞起来。戚继光本来以为,拿出点儿大老爷们儿的威严就可以把这位王夫人震住。哪知道这位"四有"女青年王夫人根本不吃这套,动不动拔出兵器来就跟戚继光比划两下,再加上戚继光居然还打不过她,这下这位做丈夫的戚继光就没好日子过了。
  于是,名将戚继光,抗倭英雄戚继光,民族英雄戚继光,在历史上就有了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头——怕老婆的戚继光!
  戚继光的老婆:戚继光为何欠妻子一个情
  "据说戚继光的老婆实在太凶,闹得他受不了,一气之下从家里搬出来,住进了军营里。部下觉得他又窝囊,又可怜,纷纷煽动他,你老婆竟然如此嚣张,还敢欺负你,我们大家穿好盔甲,备齐刀剑,在营里等着,你把她叫进来,乱刀砍死,也就一了百了了。"
  戚继光估计是受尽了委屈,于是一气之下一跺脚:就这么干!砍死她!约定的日子到了,手下全副武装,埋伏在营内,戚继光则派人去请自己的老婆进营。老婆大人如约前来,她进入营房,看着周围手持刀剑的士兵,毫不畏惧,还大声喝问戚继光,找我来有什么事?
  在凶悍的老婆面前,戚继光没有示弱,他霍然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我刚刚整队完毕,特请夫人前来阅兵!"这一段,貌似幽默,其实挠人胳肢窝,强逗人笑,怎么琢磨怎么不对味。一个不通情理的悍妇,一个色厉内荏的傻帽,难道这就是青史留名的大侠夫妇?
  明朝谢肇J著《五杂组》中,对戚继光怕老婆有一段合情合理的描述。文中说,戚继光原本不怕老婆。后来,唯一的儿子在征战中触犯军法,被戚继光斩杀了。妻子伤心欲绝,深觉丈夫一根筋,便立誓不让戚继光纳妾——反正我岁数大了,不能生养了,你就跟我一个人过一辈子吧。你心狠手辣,我就让你断子绝孙。戚继光欠着妻子一个情,不敢造次,表面上也不敢纳妾,这是他怕老婆的真实原因。
  为了接续香火,戚继光还是偷偷娶了两个妾,养在外面,并生了两个儿子。十多年后,夫人得知此事,跟戚继光大吵大闹,让他把两个儿子都带到府上来。戚继光眼见大事不好,于是把王氏的弟弟,也就是自己的小舅子叫来,其时,小舅子是戚继光的幕僚之一。戚继光说,现在有三条路摆在你姐姐面前,我自己没法跟她说,麻烦你一定转告她。上策是妾和儿子都保住。次策是保住儿子,把妾赶走。下策是玉石俱焚,你姐杀掉我的儿子,我带领士兵杀掉你们全家,然后弃官潜逃。你看着办吧。
  第二天,在王氏见到戚继光的儿子之前,其弟跪在她跟前,苦苦哀求。王氏说,他让我没了后代,我就让他没后代,这事没完。弟弟大哭道:"姐姐你死了没关系,难道你就忍心我们灭门吗?戚继光连自己的儿子都敢杀,他还怕谁?"王氏只好妥协,把戚继光的儿子留下抚养,两个妾则每人打了几十棍子,撵出戚府。
  此事的合理之处在于戚继光对军纪的决然,对妻子的愧疚和容忍,对属下的骄纵和强横以及面对绝境时的恶向胆边生,这才是一个复杂而非漫画式脸谱化的人。自然,如果戚继光不杀掉他的儿子,也就没有后面这些麻烦事了,这一点,他真得向李刚同志学习一下。
  戚继光的故事:消灭骚乱东南沿海数十年的倭寇
  嘉靖年间的倭寇,危害了沿海半个中国。一些地方贪官、恶霸、奸商、罪犯等,纷纷勾结倭寇,使得倭寇在浙江、福建、广东沿海肆意烧杀抢掠。公元1553年,大批倭寇在海盗头子汪直、徐海等的引导、率领下,在浙江、江苏登陆,窜扰崇明、上海、台州、温州、宁波、绍兴等几十个城市。
  朝廷不得不派官员和军队去围剿。虽然明军在名将俞大猷(yóu)的指挥下,打过一些胜仗,可是,朝廷听信当地奸商与贪官污吏的诬陷,先后处死两任抗倭有功的大臣朱纨(wn)与李天宠、张经,逮捕俞大猷。又昏庸地派严嵩党羽赵文华祭祀东海海神,祈求保佑驱逐倭寇。倭寇的气焰更加嚣张。
  朝廷不得已,在公元1555年秋天,从山东沿海将抗倭将领戚继光调到江浙,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控制倭寇经常出没的军事要地。与戚继光并肩作战的著名的抗倭将领有谭纶和俞大猷。谭纶后来成为戚继光的顶头上司,对戚继光的军事活动给了很多支持。
  一到浙江,戚继光就与俞大猷一起在龙山所围剿登陆的倭寇,三战三捷。但戚继光从实战中,发现原来的明军纪律不好,训练不精,士气不旺,素质不高。有次战斗结束时,一个士兵拎着颗人头来报功,另一个士兵却哭哭啼啼跟着来到,诉说:"这是我弟弟,受伤还未断气,就被他割了头……"又有个士兵拎着人头来请赏,一查,被杀的竟是个十几岁的无辜少年。
  两个杀人冒功的罪犯被处死了,可他们的行为震动了戚继光:这样的士兵怎么能打败倭寇?他决心练一支新的、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经过多次请求,他终于获得上级批准,亲自到浙江义乌招募新兵。那些刁滑的、怕死的、染有流氓习气的人,他都不要,而精选了三千个壮实胆大、吃苦耐劳、动作灵便的农民与矿工,组成了一支全新的军队。
  戚继光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训练,就将他们打造成一支纪律严密、训练有素、武器精良、作战勇敢的队伍。这支军队所到之处,老百姓都拎着食物开水欢迎他们,称他们为"仁者之师".戚继光带着这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转战在浙江、福建的抗倭战场,取得许多辉煌战果。倭寇将戚继光称为"戚老虎"
民众将他们称为"戚家军".
  公元1559年,戚继光会合谭纶的军队,开到台州,清剿流窜台州的倭寇。他们一路打了许多硬仗,将倭寇驱逐到太平(今浙江温岭)的南湾。倭寇占据了海岸边的高山,负隅顽抗,箭和石头像雨点一样飞向明军。戚继光与他的弟弟戚继美在阵地前指挥。他俩拿起弓箭,一人一箭,嗖地飞出,正好射中两个举旗呐喊的倭寇头目。其他倭寇吓得向后退缩,戚家军便一阵喊杀,冲上山顶。倭寇向海边退去。哪知后面是绝路,他们不是被杀死,就是掉进海里淹死。
  浙江的倭寇被剿得差不多了,戚继光又奉命带军队进入福建清剿。戚家军到福建后的第一战是横屿之战。横屿是宁德城东北海中的一座小岛,周围环水。水浅不能行大船,水退后又泥泞不便行走。岛上有倭寇老巢,一千多倭寇在这里盘踞了三年,当地官军从不敢去进攻。
  戚继光派人探明岛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水道、潮流的特点,制定了进攻方案。他让每个士兵各带一捆干草,来到横屿对岸,等天黑退潮,将干草抛到水中,铺出一条路。大军强行登岛,发起强攻,三百多倭寇被歼灭,二十九人被俘,淹死在海上的有六百多。戚家军大获全胜。
  此后,戚继光又在牛田、林墩、平海卫、仙游、兴化等地打了好些大胜仗。公元1566年,戚继光剿灭了占据广东福建交界处的南澳岛、与倭寇相勾结的海盗吴平。这时,骚乱东南沿海数十年的倭寇,总算被消灭光了。
  戚继光的故事:戚大帅为何拎着马刀去"马杀鸡"
  有一次,兄弟们锲而不舍地给饱受折磨的戚继光出了个馊主意。他们说:"老戚啊,你可以趁你老婆午睡的时候,拿着刀突然冲进去,然后趁她刚睡醒,神智还比较模糊的时候,拿刀架在她的脖子上,这样她肯定很害怕。她只要害怕了,以后就不敢怎么着你了。"
  戚继光也真是病急乱投医了,听了之后,居然觉得这个办法也可以试一试。
  于是,有一天中午,就在他老婆午睡的时候,他真的抽了把马刀就冲了进去。可冲是冲了进去,但毕竟这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而且对长期受压迫的戚继光来说,这也是一件危险很大的事情,所以为了克服自己的心理负担,戚继光一边挥舞着马刀,一边哇呀呀地喊两声给自己壮胆。
  结果等到冲到老婆的门边,还没进去呢,戚继光突然听到屋里头一声怒吼:"你要死啊,大中午哇呀呀地喊什么喊!"戚继光站在门边一抬头,只见老婆大人正坐在床上怒目圆睁地看着自己。这一下戚继光立刻傻眼了,而且自己手上还举着刀呢,这又该做何解释呢?
  要说还是戚继光聪明,聪明的人总是有急智。你看鲁智深就很有急智,他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之后,也意识到自己犯法了。但他当时指着镇关西的尸体说:"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然后他在大家的众目睽睽之下就跑路了。当时大家只是围观,都不敢上前仔细看,还以为镇关西真的是装死。要知道,如果要是当时就被发现打死了人,鲁智深要想跑路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这叫急智,所以别以为鲁智深是个粗人,其实他的智慧很深,所以名叫鲁智深。
  连貌似粗人的鲁智深都有急智,就更别提本来就聪明绝顶的戚继光了。他看着发威的老婆大人只犹豫了1.01秒之后,就很自然地说:"哦,我想杀只鸡来给夫人补一补!"
  那位不怒自威的王夫人听了之后,倒头就睡,临了只说了一句话:"以后杀鸡动静小点儿!"于是,这位英勇无比的戚继光戚大帅就拎着他的马刀去"马杀鸡"了。这是有关戚继光怕老婆的两个有名的例证。说老实话,我个人认为,这纯属笑话,我们可以在茶余饭后,聊作谈资,但千万不可当真。
  当然,戚继光确实是怕老婆的,这毋庸讳言。但我想,真实的情况应该就像甄子丹在演《叶问》的时候说过的那句名言一样:"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戚继光的故事:少年孩子王顽皮而有侠义气
  戚继光小时候长得精瘦、墨黑,比同龄的孩子显得瘦小,但他人小鬼大,敢作敢为,顽皮而有侠义气,在半大半小的孩子中是个头儿。由于从小练武,小时候的戚继光就力大、胆大,他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小恶棍仗势欺人、恃强凌弱。
  当时城里有个官宦子弟,外号"小黑霸"
仗着身高力壮,动不动就欺负玩伴。有个孩子和他拌了几句嘴,被他掀倒在地,揪住头发骑在胯下,逼着学狗叫。小戚继光正好路过,见这家伙又在欺负人,气不打一处来,上前抡圆了拳头把那家伙痛打了一顿,反让刚才被欺负的小孩骑在"小黑霸"身上,叫"小黑霸"学了几声狗叫。
  还有一次,城里一个官家恶少仗势欺辱一名年轻寡妇,激起了小戚继光的侠义之心。他与小伙伴设计:先是把恶少诓到城隍庙,小戚继光预先埋伏在房顶,洒了恶少一泡热尿。后来又瞅准时机,夜里在他必经的路上冷不防套住他的头脸,小伙伴们给了他一顿闷棍。看他还不老实,找人送去一包夹了屎馅的糕饼,叫他尝尝臭屎滋味。直把这恶少整得七荤八素,告饶求情,见了戚继光就远远地绕着道走,再不敢仗势欺人,为非作歹。
  说起小戚继光的胆识,伙伴们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路旁大树上有个大马蜂窝,大人小孩都躲着走,可还是有人被马蜂蜇。小戚继光去了,抓起块石头叫人远远站开,瞄准了一扔,马蜂窝被砸下地来,"轰"地一声,炸了窝,马蜂"嗡嗡"地飞出来,落在他的头上、脸上、身上,他却站着一动不动。小伙伴们以为他准会被蜇得面目全非,哪知他一点事也没有。一问,你猜他怎么说:马蜂不蜇一动不动的人!
  就这样,一来二去,小戚继光在半大半小的孩子中出了名,成了"孩子王".将门出虎子,这话一点不假。由于受父辈影响,戚继光打小就继承了戚家武风,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刀、枪、剑、戟无所不通。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很小就"得读父书"(《戚少保年谱》卷一),对武学充满兴趣,9岁时已能"融泥作基,剖竹为杆,裁色渚为方垒,堆积瓦砾为阵垒,阵列阶所,研究变合,部伍精明,俨如整旅".读书之余,他经常领着小伙伴们操练阵式,演练兵法,俨然一位小将军。他小时候的这些表现,充分显示出他在军事方面的良好天赋。
  戚继光会玩,而且能玩出新花样。玩蛐蛐是他拿手的把戏。伏天,小伙伴捉蛐蛐,好不容易捉到手,一不小心就让它逃了。为彻底制服它,戚继光想出一个法子:捉住蛐蛐后,两手合拢,把蛐蛐捂在里面,胳膊对准桌边或某个地方磕几下,蛐蛐被颠得七荤八素,晕了,只得任由摆布。
  半大半小的孩子凑在一起,免不了拿起枪、棍"厮杀"一番。常了,小戚继光觉得玩枪、棍没意思。一天,见院里的槐树上结满了豆荚,风一吹,哗啦啦直响,他灵机一动,上树摘了些豆荚,剥出槐树豆,进屋拿了针线,把槐树豆一个个串起来,做成"流星锤"
耍起来是十分顺手。小伙伴们见了,也都跟着效仿,纷纷玩起了这种新"兵器".
  就这样,小戚继光见着什么玩什么,每次都能玩出新花样,让小伙伴们大开眼界。
  戚继光的诗:胸怀报国壮志心系天下人民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袭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历任参将、总兵、总督等职,以功加封太子太保兼少保衔。晚年失意辞官,终老乡里。少年时代的戚继光,七岁就学,"不求安饱,笃志读书"
"日孜孜慕古,博极群书"
兼之生性勇武,从小喜爱军事游戏。少年时代的这些优点和禀赋,对于戚继光后来成为一位"儒将"、"将帅诗人"
是有很大关系的。
  戚继光一生四十年从军,烽烟战火、血雨腥风的南国岁月,关山夜月、严城戍笳的塞上生活,陶冶着诗人的感情气质。他少年时代即"孜孜慕古"
平生仰慕李广、韩信、祖逖、岳飞等国士人杰,赞赏其雄才大略,同情其志业未竟,这些古代杰出的英雄名将,影响着诗人的性格胸襟。以这样的感情气质、性格胸襟,发而为诗,自有一种雄豪不凡之气,这便形成了戚继光诗悲壮伉健的风格。明代郭朝宾《止止堂集序》云:"公秉鹰扬之气,抱死绥之志,其在师中,凡誓戒、祭告、奏凯、悼亡、纪行、赠答,则因事抒思,搦管成章。故其文闳壮,可追乎古,其声慷慨,自合乎律也。"概略道出戚诗的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戚继光在奉令挥兵南援浙江、福建抗倭时期,也写了不少格调高昂、充满着爱国主义情怀的诗歌,如《韬钤深处》: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尊来揖客,挥尘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首诗言志抒情,透露出真挚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他不为功名利禄,献身海防,平定倭寇海患的坚强决心。
  戚继光入闽抗倭后的军旅生活,使他目睹了倭寇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苦难和创伤。他率军剿灭盘踞宁德横屿三年的倭寇之后,在《宁德平》一诗中作了真实的反映,倾注了由衷的同情,也表达了忠君爱国的思想:孤城已复愁还剧,草合通衢杂藓痕。废屋梁空无社燕,清宵月冷有悲魂。步兵涉海悬夷馘,飞旆降俘散蚁屯。且喜丈人在帷屋,愿从骥尾报君恩。
  因"倭势复猖獗"
戚继光再次率领戚家军入闽平倭,作《纪事》:十年荼毒悲闽徼,壬戍扬旗钏湄。剑倚秋风平剧垒,帆悬涨海聚新夷。翻思往日同盟地,何似中流击楫时。报国志酬民恨雪,艰虞此意更谁知?
  这首诗是他听到在闽抗倭时,曾任监军的福建按察副使汪道昆(1526—1593年)"以人言去"、"回籍听调"的消息后,有感而作。诗中回顾了在闽抗倭的历程,追怀与汪的"往日同盟"
比为"中流击楫"
对汪有功却被诬罢官寄以深切的同情。同时,表明自己率军抗倭是志在报国、为民雪恨,但是朝廷当政的权贵又怎能理解抗倭前线官兵的艰辛呢?
  《塑阙台》是戚继光继《纪事》之后写的诗。据他所作的《福建福清县海口城西瑞岩寺新洞记》,望阙台位于福清的一座山的顶峰。他常在此处远眺京师,因而命名其为望阙台。一天,他思绪来临,便以此为题写道: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此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寒"也暗寓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因有感于曾一起抗倭的汪道昆被弹劾罢官,所以他形容自己像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远望皇帝居住的地方,仍盼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眼前的景色引发了他的联想:繁霜染红秋叶,不正是自己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像繁霜一样洒向群峰而染成的吗?诗的后两句,既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也蕴含了对皇帝的忠贞。
  在《望阙台》之后,戚继光又写了一首至今流传很广的《马上作》: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边花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总是横戈马上行。这首诗勾勒了他抗倭战斗中紧张、激烈的戎马生涯,表现出他忠于祖国,并愿为此而献身的高尚品质。
  戚继光抗倭时期的爱国诗篇,记录着他胸怀报国壮志、心系天下人民的思想感情,也记录了他的丰功伟绩。
  戚继光的鸳鸯阵:依靠鸳鸯阵大破倭寇九战九捷
  1559年,戚继光亲自到金华、义乌等地招募3000新兵,教以击刺法。将这支队伍训练成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戚家军".倭寇的活动范围多在浙闽沿海一带,惯用重箭、长枪和倭刀作战。浙闽沿海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呕,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而倭寇又善于设伏,好短兵相接。戚继光针对这一特点,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斗队形——"鸳鸯阵".这种以十二人为一作战基本单位的阵形,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
  鸳鸯阵阵形以12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笑,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桠杈,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最后一名为负责伙食的火兵。
  "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
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
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
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
  1561年5月10日,大批倭寇窜入花街一带骚扰抢掠。戚继光率"戚家军"
首次排出"鸳鸯阵"法,在鸟铳、弓、弩、火箭的配合下,一举杀敌3万多人。紧接着在保卫台州的战斗中,戚继光又以1500人在山林中伏击倭寇2000多人。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戚家军"又列出"鸳鸯阵"
向敌军勇猛冲杀,使倭寇顿时全线崩溃,被斩首或坠崖摔死者不计其数。这一年,戚继光依靠"鸳鸯阵"
大破倭寇于浙江临海,九战九捷,使浙江的倭患得到平息。
  戚继光的事迹:振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
  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戚继光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旋进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今临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三府。时浙江多被倭患,而旧军素质不良。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徒,组成新军。严明纪律,赏罚必信,并配以精良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他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二人为一队,配以盾、枪、叉、钯、棍、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誉为"戚家军".
  嘉靖四十年,戚继光大败倭寇于台州,以功进都指挥使。四十一年,奉命率师增援福建,捣毁倭寇巢穴横屿(今福建宁德东)、牛田(今福建福清南),直至兴化(今福建莆田南)等地,进都督佥事。四十二年。他再次领兵入福建,在福建巡抚谭纶的指挥下,与刘显、俞大猷联合攻克平海(今莆田东南)。进为都督同知,又升为总兵官,镇守福建和浙江金华、温州二府,都督水陆诸戎务。四十四年,俞大猷率水兵,戚继光将陆兵,于南澳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四十五年,进职兼管潮、惠二府并伸威等营戎务。
  隆庆二年(1568),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今河北蓟县)、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后又为总兵官,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诸处,并督帅十二路军戎事,因屡立战功,万历二年(1574)升左都督,七年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为当国大臣高拱、张居正等倚重。戚继光在蓟州十六年。加固长城,筑建跆ǎ整顿屯田,训练军队,制订车、步、骑配合作战的战术,形成墙、台、堑密切联络的防御体系,多次击退侵扰之敌,军威大振,蓟门平静。时人誉为"足称振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
  戚继光在张居正死后受到排挤。万历十一年被调任广东总兵官。十三年以年老多病,谢职归家,十五年病逝,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军事名著和《止止堂集》等。
老婆儿子戚继光

历史人物 戚继光简介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老婆是谁 戚继光怎么死的

  中文名:戚继光

  别 名:戚元敬、南塘、孟诸

  国 籍:中国明朝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微山鲁桥镇

  出生日期:1528年11月12日

  逝世日期:1588年1月5日

  职 业:军事家

  主要成就:创建戚家军

www.cha138.com

  南平倭寇,北御蒙古

  代表作品:《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莅戎要略》、《武备新书》等

  官 职:登州卫指挥佥事、蓟州总兵

  谥 号:武毅

  祖籍地:安徽省定远县永康镇

  典 故:戚继光斩子

  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安徽定远人,生于山东微山。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戚继光工诗文,善书法,行草笔法娟秀,豪劲端重,不减晋、宋诸贤气格。有不少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

相关参考

图胡宗宪抗倭功劳不亚于戚继光,却被后人遗忘图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图】胡宗宪抗倭功劳不亚于戚继光,却被后人遗忘【图】”的详细内容!胡宗宪,一个被人们遗忘的名字,一段被人们轻视的伟大历史。当时明朝抗倭,大家熟知的戚继光自然功不可没,但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简介历史上戚继光最后怎么死的

南征倭寇岑港之战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隔绝而没有来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继光的罪。而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居然怕老婆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他年轻的时候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

戚继光巧树军威

明隆庆二年,着名的抗倭英雄威继光被调往蓟州担任总兵,负责守卫大明的边境。被委以重任的戚继光怀着兴奋又喜悦的心情到蓟州走马上任。可是,到了蓟州,戚继光就傻了眼,朝廷派他来这里带兵,可是这里的兵哪是兵呀,

戚继光为什么怕老婆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但是谁也想不到戚继光这样一个大人物居然还是个妻管严,怕老婆的事迹也是出了名,那么戚继光老婆王夫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居然连天不怕、地不怕、不怕倭寇、不怕打仗、

编个戚继光抗倭的历史课本剧

编一个戚继光抗倭小品嘉靖四十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部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倭寇逃向兴化,戚继光乘胜追击,连夜作战,连克

抗倭英雄戚继光生活在哪个朝代又有怎样的官职

戚继光是哪个朝代的呢?戚继光生于公元1528年,卒于公元1588年。从历史时间来推测,戚继光生活在明代嘉靖年间和明朝万历年间。众说周知,戚继光是位著名的抗倭英雄,他的英勇事迹至今深入人心。戚继光之所以

戚继光护国爱家的登州情怀

文丨朱七七公元1528年的冬季,十月初一这一天,大海旁边的登州(现蓬莱)风大天冷,世代名门的戚家添了一个男丁,他就是被后人敬仰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对儿子的家教十分严格。戚继光十二

武举出身的戚继光,对传统武术并不以为然,练兵时说的话发人深省

戚继光练兵的第三个阶段,是训练士兵的手。即训练士兵的拳脚功夫,增加士兵身体素质和抗击打能力。戚继光是武举出身,自然练过武。但戚继光练武并不一味练套路功夫,他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套路功夫中,很多动作是

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明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蓬莱)人。出身将家。初嗣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次年任参将抵抗倭寇。招募义乌农民、矿工编练新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