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偷走了朱德的扁担

Posted 元帅

篇首语:人生于世,委屈在所难免,消化了就是成长的动力,消化不了就会变成脾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林彪偷走了朱德的扁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林彪偷走了朱德的扁担

2、开国上将朱良才发表《朱德的扁担》等四篇文章的前前后后

林彪偷走了朱德的扁担

  1970年,刘伯承来到南京,在许世友将军的布置下安顿下来。许世友专门安排刘伯承的老部下、南京军区司令部参谋长肖永银去陪伴。
  刘伯承元帅不爱跟其他的人打交道,但很喜欢跟肖永银这位老部下聊天。一来就跟肖永银说:“你现在当参谋长,要注意把自己放在阴影里。”
  刘伯承继续说道:“我三任总参谋长,指挥江西数个战役,我从来都没有用过我的名字,而是签朱总司令、毛主席的名字……”
  刘伯承一生淡泊名利,由此可见一斑。
  过了两天,刘伯承又问了肖永银一个问题:“一个排长能起什么作用呢?”
  肖永银下意识回答道:“一个排长就起一个排长的作用呗。”
  刘伯承不说话了。肖永银突然意识过来,老首长说的可能不是单纯的排长问题,或者说,刘伯承元帅说的是当时特别火的一个排长。
  这个排长就是林彪。
  林彪在南昌起义时就是一位排长,不过,在1970年的林彪已经成为党的接班人。而让刘伯承元帅不理解的是。林彪的过去也被重新改写了。
  林彪在1970年时,大搞个人崇拜,把南昌起义的领导者说成是自己,把井冈山会师的行动指挥者说成自己。在出版的林彪传记里,出现了“一九二八年四月由林彪、陈毅等同志率领的革命军到达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的记载。而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挂起了林彪和毛主席在井冈山会师的油画。讲解员介绍,正是在1928年的春天,林彪同志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
  更为奇怪的是,林彪连朱德元帅的扁担也抢。
  大家都知道有一篇文章叫朱德的扁担,讲的是朱德元帅在井冈山时期下山挑物资的事情。可是,林彪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朱德元帅的扁担拿走了,说成了林彪的扁担。
  当时,朱德的外孙刘建还是学生,听说姥爷的扁担被林彪拿走了,很担心,回家告诉朱德。
  朱德说:“他想要,就拿去吧。”
  “将来,他会将扁担还给您吗?”刘建很天真的问道。
  朱德摸着外孙的头说:“会的,因为那扁担不是他的,上面有朱德的名字。”
  在这样的气氛下,刘伯承元帅洞如观火。他这一句话,其实就是说,林彪在南昌起义时不过是个排长,他能起到什么作用?朱德当时是军长呢。就是陈毅元帅,也是团政治指导员。带领南昌起义余部上井冈山的第一功臣当然是我军的精神领袖朱德,第二个功臣则是陈毅。
  朱德不担心自己的扁担回不来,刘伯承不相信这么简单的问题,大家看不穿。就是国外,林彪率领部队上井冈山也是说服不了人的。
  当时,巴西驻华代表加西亚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看到林彪跟毛泽东会师的油画,就十分奇怪,又听解说员讲是林彪率领部队上井冈山,就跟惊讶了。
  回去后,加西亚就跟江西外事组的人说:“介绍中国革命,应该提到南昌起义和朱德上井冈山这两段历史。”
  是的,南昌起义是我军的发源点,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是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是总指挥贺龙、是前敌总指挥叶挺、是参谋长刘伯承。说实在话,朱德时为第九军副军长,他还不是南昌起义最重要的领导人。朱德是在南昌起义后南下,潮汕暴动失败,部队眼见要崩溃时,他力揽狂澜,如中流砥柱般稳住了军心,将五百人带上了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这五百人就是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而林彪只是其中的星火之一。
  加西亚到了上海,同样表示:“不仅中国,在全世界都知道‘朱毛会师’,是朱德将军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上的井冈山,不是‘林副主席’。《毛泽东选集》和斯诺的《西行漫记》上都有记述。”
  林彪、江青篡改史实的事情终于被毛主席知道了。毛主席批示马上改正。毛林会师变回了朱毛会师,朱德元帅的扁担也物归原主。刘伯承元帅的发问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林彪在革命时期,为解放全中国做出过巨大贡献,属于他的功绩,无人可以抹杀,但不属于他的荣耀,他同样也无法真正拥有。
朱德林彪扁担

开国上将朱良才发表《朱德的扁担》等四篇文章的前前后后

  开国上将朱良才,1900年9月27日出生在湖南省汝城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25年,当小学教师的他,抱着救国救民的朴素思想,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10月,他在革命的低潮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时,他任资兴县委组织部部长。1928年4月,他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和谭政一起,当上了红四军军部的第一任秘书。

data-filtered="filtered">朱良才

  文章全写井冈山

  朱良才是“秀才”出身,又是朱德、毛泽东的第一任秘书,可是,他一生只公开发表过4篇文章。而这4篇文章,全是写的井冈山。

  1956年7月,为迎接195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中央军委决定面向全军全国举行征文活动。为此,总政正式下发了通知。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徐向前、贺龙、刘伯承等530余位开国将帅和省部以上领导和数万官兵、转业军人、地方干部踊跃撰稿,共应征稿件3万余篇。

data-filtered="filtered">

  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阅改征文稿件,毛泽东为征文丛书题写了“星火燎原”书名,朱德作序。总政也专门从全军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星火燎原》编辑部。

  朱良才作为井冈山时期出来的老同志,又经历过很多重要的事件与战役战斗,他当然也要为党史、军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可写什么,怎么写,他还真费了一番心思与周折。最后,经过慎重周密的考虑,在秉承他一贯不宣传自己和尽量能留给后人一部真实的历史,尤其是能正确地教育子孙后代的前提下,他选出了《这座山,它革命》、《朱德的扁担》、《练兵与御寒》、《一根灯芯》4个题目。

data-filtered="filtered">井冈山会师

  为什么只写井冈山呢?因为,井冈山既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起点。正是井冈山革命道路的选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才使中国革命找到了适合自己国情的成功之路。从此,中国革命才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新的胜利,直至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国。同时,井冈山也是我父亲从一个朴素的革命者成长为一个自觉的革命家的转折之地。几十年来,他始终对井冈山充满了无法忘怀的深情和难以名言的景仰,所以,他选择了将井冈山的故事留给子孙后代的创作愿望。

  《这座山,它革命》,讲的是领袖,讲当年任红四军党代表的毛泽东,在井冈山上给红军讲革命根据地重要性的故事,实质是在讲方向道路与理想信念;《朱德的扁担》,讲的也是领袖,讲的是当年任红四军军长的朱德,和红军指战员一起挑粮的故事,实质是在讲红军官兵一致、讲革命榜样的作用;《练兵与御寒》,讲的是基层连队与官兵,讲的是红军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如何训练与奋斗的故事,实质是在讲技能与精神;《一根灯芯》,讲的是部队与基层,讲身为军党代表的毛泽东,亲自规定团、营、连如何点油灯的故事,实质是在讲艰苦奋斗与团队管理。

  这样,通过4个真实、生动的小故事,从领袖、团队到士兵、基层;从教育、训练、管理到以身作则、作风培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入手,巧妙地把井冈山精神,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在看故事的同时,对井冈山精神,得到了一个比较完整、比较系统和比较形象的了解与印记。

  于是,朱良才在百忙之中,抓住点滴时间,亲自提笔写了起来。

data-filtered="filtered">朱德的扁担

  可一动笔,他就发现难题还真是不少。比如《朱德的扁担》初稿中,他根据自己的记忆,将有关人物、细节写的较多、较细、较具体。可与亲历其事的,包括当年直接负责保卫“朱毛”的军部特务连警卫排排长萧新槐(开国中将)等几个老同志一聊、一对证,竟然大家记得并不是完全一样。

  是啊,终究是过去30年的事啦。而且,朱德军长和大家一起挑粮,又不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再加上还要打仗、分田、建政权那么多大事要做,谁又会对在当时并算不上什么大事的挑粮,还记得那么精细、那么准确、那么清晰?为了真实地还原历史,准确地宣传革命领袖,经得起历史的考证与推敲,父亲朱良才经过深思熟虑,毫不犹豫地将人物、细节省略、简化。最后,仅仅用600多字,就将这篇小故事完整而精彩地写了出来。

  改得最多的,是《这座山,它革命》。由于讲的是毛泽东在井冈山上的一次讲话,所以,朱良才非常慎重,仅仅是以原话形式出现还是以原意形式出现,就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最后,也是出于对历史负责、对领袖负责,也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原则,他采取了回忆的形式,将毛泽东有关井冈山是一座革命的山的论述的原意,留给了历史和我们子孙后代。

  4篇文章的初稿完成后,朱良才又主动征求有关同志的意见,主动修改加工,直到初步满意后,才送《星火燎原》编辑部。编辑部初审通过后,将4篇文章打印成小样,又派专人送回父亲处。

  收到小样的父亲,就伏在台灯下,亲自在小样上逐行逐段地思索,逐字逐句地斟酌,然后,一会儿用毛笔涂画,一会儿用红钢笔圈点,一会儿用蓝钢笔修改……甚至,改到难以言尽之处,还亲自提笔给编辑部写信。就这样,朱良才改完一稿,编辑部校对重印一稿;编辑部重印一稿之后,又送朱良才再次修改。

  前前后后,反反复复,仅仅与编辑部之间,就往返修改了5稿。本来,《练兵与御寒》里讲了时任红三十一团一连党代表的他自己,在黄洋界保卫战中与连长王良如何指挥打赢了黄洋界保卫战的具体故事,后来,为了突出主题和红军指战员的群体形象,他特意将这段删除了。

  最后,朱良才与编辑部都认为文章可以定稿后,又将文章送有关老同志征求意见。其中,《朱德的扁担》一文,还专门呈送朱德本人审阅。朱德与有关老同志审阅通过后,编辑部才正式印成16开大字的大样本,送各有关领导、老同志及相关组织共同审阅。与此同时,极为慎重的编辑部,还将此文刊登在内部刊物《红旗飘飘》上,以求更广泛地征询意见。这一转,又是半年,直到有关的领导、老同志与组织都审阅完毕。

  文章发表起轰动

  1958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星火燎原》第一卷正式出版发行,立即轰动全国。至1963年,《星火燎原》共出版了8卷,相继用13种文字、8种版本发行国内外,共发行710余万册,创造了奇迹。各省市区的教育部门,纷纷派人上门来找朱良才,要求将篇幅不长,通俗易懂,生动精彩的《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列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之中。朱良才很痛快地答应了,但条件是:一不谈稿费,二不署作者的名。为什么?按朱良才的话是:教育后代,谈什么钱!讲的是毛主席和朱老总,又不是讲我,署我的名干嘛!要记,就记住毛泽东和朱德嘛!

data-filtered="filtered">一根灯芯

  1959年,《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被一些省市编进小学语文课本之中。而到了1961年,全国统一中小学教材,教育部正式将《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列入全国中学、小学的语文课本之中。

  《朱德的扁担》用朴实亲切的语言,寥寥600多字,讲述了当年已经40多岁的红四军军长朱德,带头和年轻的红军指战员们一起,每天翻山越岭,来回五六十公里挑军粮。大家怕把白天挑粮、晚上筹划作战大事的军长累坏了,采取“偷藏”扁担的办法让朱德保重身体,而朱德则亲手在新找的竹扁担上写下了“朱德的扁担”5个大字。让父亲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几年,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就出名了。

  《朱德的扁担》出名了,可作为作者的子女,竟不知道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是自己的父亲写的。以至,上小学时,当学完这篇文章后,他的子女还傻乎乎地拿着课文去向父亲炫耀:“爸爸,你知道吗,朱德还挑过扁担呢!”朱良才呢,也故做惊讶地说:“是吗?朱老总还挑过扁担呀!”这下,子女更加得意了,竟然还滔滔不绝地向作者自己介绍起《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来。

  后来,子女们长大了。经过多年的流传,《朱德的扁担》也更加名扬四海了。朱良才就将子女们叫到一起,专门谈了《朱德的扁担》一事。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为什么不教署名,因为我写《朱德的扁担》是为了宣传朱德,宣传我们的革命领袖,不是为了宣传自己。我为什么不谈钱?你们想想,朱老总参加革命前是滇军的少将旅长,他参加革命为的是什么?他为的是理想,是为了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解放。他为了人民的翻身与解放,抛弃高官厚禄上了井冈山,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挑军粮,我把他以身作则的光辉事迹写下来,是为了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不是为了钱。所以,不仅我不谈钱,今后,你们谁也不许去要什么稿费。”

  是啊,仅仅从1961年到1995年这35年中,《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先后101次被选作全国小学、初中、特教、成教和教参中的语文课文。全国的小学生大约有1.2亿,35年平均下来,再按最少的计,每年的应届小学生,也有一两千万,35年下来,什么中学、特教、成教、教参全不算,仅仅小学生的课本,少说也有3.5到7个亿的印量。这稿费,可真不是个小数字呀!可是,作为朱良才的子女,他们没有收取一分钱的稿费。

  文章后来引风波

  《朱德的扁担》很快就成了一篇流传全国的经典之作,也成了革命领袖崇高形象的代表之作。有些想捞取政治资本、出人头地的人,开始打起了《朱德的扁担》的歪主意。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林彪的一员大将专程将朱良才请到北京三座门,一边吃饭一边说:“老朱呀,你那篇《朱德的扁担》,写的太好了!你看看,是不是再写一篇《林彪的扁担》呀!”朱良才也不含糊,当即回答:“你也知道,当年在井冈山挑粮时,我们军部驻在山上的茨坪,林彪的二十八团驻在山下的茅坪,中间隔着好几座大山,我没见过林彪挑粮,这怎么写呀?”于是,他们只好找了个笔杆子,写了个《林彪的扁担》,还在《解放军报》上发表了。可没几天,林彪就折戟沉沙摔死在蒙古了,那篇《林彪的扁担》的文章,也就被扫进历史的垃圾箱了。

  这是和朱德抢扁担。而那些实在没有半点资格与朱德抢扁担的人,就来与朱良才争夺《朱德的扁担》了。

  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在广西桂林,一个叫范树德的人,到处发表讲话和文章,说朱良才的《朱德的扁担》写的不对,朱德的扁担是他给买的,字也是他写的,而且不是写的“朱德的扁担”5个字,是“朱德扁担不准乱拿”8个字。一查,范树德还真当过红军,上过井冈山,当过后勤干部。

  可1934年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范树德被俘了,叛变了,当上了国民党军队的少校,还加入了国民党。1948年,国民党大势已去,已经当上国民党少将副处长的范树德,偷偷离队,由河南郑州潜到广西桂林居住下来。1954年被当地公安机关揪了出来,当作国民党战犯关进监狱改造。直到1975年,才遇特赦,从西安战犯管理所释放出来,安了个桂林市政协工作人员的职务,1980年当上了桂林市政协委员。

data-filtered="filtered">赖传珠

  朱德和朱良才都健在时,没有人来质疑《朱德的扁担》。而主要的当事人不在了,却出来发议论、抢风头了,要的不就是个死无对证吗!朱良才在写《朱德的扁担》时,唯恐不实、不准,除了广泛征求老同志和朱德本人的意见,还有意将人物、细节省略、简化。他写《朱德的扁担》,是一心一意地宣传领袖,全文中没有他自己的一个字一句话,全是以“大家”的名义来出现。

  在这篇文章中,朱良才忠实地记述了朱德亲自用柴刀把新扁担削平一块,写上了“朱德的扁担”5个字,既突出了朱德的革命品格和领袖风范,更生动地展现了共产党的领袖与人民融为一体,共产党的军队官兵一致、团结一心地为人民而生,为民族而战的根本宗旨。这正是此文最感动人和教育人的点睛之处,也是此文之所以能轰动全国,教育数代人的根本原因。

  2008年,网上还贴出一篇“《朱德的扁担》是我写的”文章。一查,竟然是一个“60后”。《朱德的扁担》问世时,他还没有从娘肚子里生出来呢!可令人不解的是,竟然还在网上引起了“《朱德的扁担》是谁写的”大讨论。

  2009年9月,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全国人民的要求,《星火燎原》出了20卷的全集本。全集中,朱良才的4篇文章全部入选。同时,还从这1700余篇文章中,精选出48篇文章,以《全集精选本》的书名,单独出版发行。朱良才的文章《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又被选入《全集精选本》。新版本中,增加了人物简介、链接、相关介绍和照片、图表,使读者在阅读文章的同时,能够得到更多、更全、更丰富的信息收获。(朱新春)


♦ 经典重读:狼牙山五壮士,向勇士们致敬!

♦ 经典重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 【经典重读】小学课文《 朱德的扁担》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相关参考

经典重读小学课文《 朱德的扁担》

   42年前的今天,1976年7月6日,中国著名领导人朱德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小学课文《朱德的扁担》原文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

开国上将朱良才发表《朱德的扁担》等四篇文章的前前后后

  开国上将朱良才,1900年9月27日出生在湖南省汝城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25年,当小学教师的他,抱着救国救民的朴素思想,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10月,他在革

林彪怎样脱颖而出

朱德慧眼识林彪1928年1月,朱德率部连克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城。2月29日,林彪带领一个连,护卫辎重赶往来阳,途中遭遇民团的堵截,军用物资被抢劫一空。林彪决心复仇,朱德批准了他的行动。3月3日早晨,

最早发现林彪军事才能的“伯乐”是谁

  1927年10月底,国民党内部粤、桂两系之间爆发战争,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部队才得以在赣南的大余、崇义一带休整。所有的部队被整编为一个纵队,由朱德任司令,陈毅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整编后的部队

为何林彪排最后

核心提示:林彪在1955年十大元帅中名列第三,仅次于曾任解放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的朱德、彭德怀,只不过林彪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给放到最后了。不过,他被评定为36位军事家之列,体现了对他的军事才能的客观评

林彪不愿领兵入朝的真实原因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以十三兵团组建东北边防军。1950年7月7日下午,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保卫国防问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朱德、聂荣臻、林彪、谭政、罗荣桓、萧华、李克农、杨立三、李涛、许光达、萧劲光

最早发现林彪军事才能的伯乐是何人

核心提示:经此三战,朱德发现林彪沉默寡言的外表下蕴含着过人的才华:此人聪明绝顶,临危不惧,遇乱不慌,沉得住气,稳得住神,非等闲之辈。更为难得的是,林彪机警、敏锐,善于思考问题,常有出人意料之举。如果假

朱德亲自杀出血路 这仗赢回了新中国2个野战军

  蒋介石兵败大陆,其军事力量主要被歼于东北战场和华东战场。指挥东野的林彪,指挥华野的陈毅、粟裕,1927年10月皆站在天心圩被朱德稳定下来的800余人的队伍中。没有朱德,中国的革命又会是什么结局? 

林彪唯一一次公开逼毛泽东让位内幕

林彪致信张闻天,提出更换前线指挥,信中还建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几个军委负责人最好主持军中大计,不作具体指挥,前敌指挥最好由彭德怀负责……1935年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扭转了被动局面,战事

斯大林为何提出用十五个将军换林彪?

林彪自黄埔从军后,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战功累迁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成为毛泽东、朱德麾下的著名战将,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据说,1942年林彪伤愈回国时,斯大林极力挽留,并向蒋介石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