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城计送赖兵

Posted 潼关

篇首语:我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希望,一路寻找答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潼关城计送赖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潼关城计送赖兵

2、历史军事 空城计到底是谁赢了

潼关城计送赖兵

  顺治年间的一天,陕西总兵陈德之率领两万人马过潼关开赴前线作战,潼关副节度使汤斌忙出城迎接。一番寒暄后,陈德之提马要进城。汤斌却横在马前,问陈德之要在潼关驻扎多久。陈德之不高兴了,说:“这是军中机密,你一个地方官问这干什么?”
  汤斌连忙解释。由于顺治正全力剿灭南明朝廷,潼关便成了兵马“中转站”,隔段时间就会来批兵马在潼关城内休整。先不说这么多兵士的吃喝拉撒睡,仅军纪问题就让人头疼。动不动就发生兵士抢东西、强奸等事情,搞得城内百姓怨声载道。
  陈德之听完后,说自己军法严厉,不会发生这种事,然后不顾汤斌的阻拦,自顾自进城了。汤斌无可奈何,只得跟着。
  没过几天,汤斌就得到消息,陈德之的兵士买东西非但不给钱,还打伤店家。汤斌前来询问,陈德之一摆手,说:“谁说不给钱?不就是晚几天给嘛。兄弟们此去奔赴前线,天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别说晚几天给钱,就是白拿又怎样?我知道你想让我们早点走,但是有个条件,如今弟兄们太累了,你准备5000辆车拉着弟兄们。哪天准备好了,我们就走。办不到的话,差一辆车给100两银子,给齐了,我立刻带队就走!
  陈德之这明摆着是耍无赖。汤斌沉默良久,说:“给我两天时间,但这两天内,请总兵大人务必保证兵士不再骚扰百姓!”
  汤斌辞别陈德之后,立刻赶回府衙召集众幕僚商议,不久贴出告示:限期五天内,每户上交一两银子。此举引来百姓骂声一片。汤斌告诉陈德之,陈德之哈哈大笑,说:“汤大人别搭理那些刁民,谁交不上银子,我就派兵先杀他几个。”汤斌慌忙摆手说他自有办法,可否先让兵士们驻扎城外,以免官民矛盾激化。这样他也能给百姓们一个说法,好把钱收上来。陈德之转了转眼珠,说要带几个护卫住在城内。
  就这样,汤斌一面征集2000辆车,一面又贴出告示,说总兵大人为民着想,已令兵马去城外驻扎了。
  一晃两天过去了。这天傍晚,汤斌先是请陈德之喝酒听戏,趁机套近乎,说明天想和他一起去城外劳军。陈德之当即答应。第二天,两人亲亲热热地主持“劳军仪式”,一起喝酒吃肉听大戏,过后又亲亲热热地回到了汤斌府内。
  汤斌接着宴请陈德之。席上,一位幕僚跟汤斌耳语了几句,汤斌点点头,突然起身朗声道:“各位,今日这酒宴是专门为总兵大人送行的。大家满饮此杯!”陈德之听了,眉头一皱,低声问道:“钱都准备齐了?”汤斌摇了摇头,说:“虽未备齐银两,但却完成了大人的条件:两万兵士都坐上车开走了。”
  原来,这一系列的发布告示、宴请、劳军,都是汤斌计划好的。陈德之说的是两万兵士如果不能坐车开赴前线,就要钱。可他狮子大开口,要5000辆车。汤斌后来一想,准备2000辆车,每车坐十人,两万人就解决了。于是,他先发布告示稳住陈德之,让他把军队调出城,然后趁宴请的机会,让一幕僚来到陈德之大军内,告诉兵士:总兵有令,一车坐十人,即刻出发。由于白天陈德之和汤斌曾亲临军内劳军,十分亲密,所以兵士们都误认为白天的劳军是给他们送行的,便坐上车稀里糊涂地走了。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秦王春秋司马相如卓文君韩信经典

历史军事 空城计到底是谁赢了

空城计到底是谁赢了?司马懿真的中计了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诸葛亮上演空城计,想要以此逼退司马懿大军,虽然司马懿洞察出了诸葛亮的计谋,但最后还是决定率军撤退。那空城计下到底是谁赢了呢?实际上两人都有赢,只不过诸葛亮赢了当下,司马懿赢了未来。司马懿完全可以趁机拿下诸葛亮,但他回到魏国后处境可能更加艰难,所以他选择养寇自重。诸葛亮当下看似占了上风,但此后的北伐战役,司马懿将成为他前进路上的最大障碍。

《三国演义》应该是大多数人都看过的一本名着,而且如今已经翻拍了多次,在荧屏上也是经常看见。在三国演义里大多数人应该都比较喜欢诸葛亮这个角色,因为他的运筹帷幄能力简直是出神入化,其实这只不过是为了夸张的效果,在正史里诸葛亮可没那么厉害。

像诸葛亮这样的奇才肯定在当时是很有名气的,对于曹操来说肯定是不会放过的,其实在刘备去之前曹操已经去过了,不过直接被拒绝了。拒绝的原因可不是因为后来跟刘备说的那样是为了匡扶正义,而是因为他知道曹操身边的谋士太多了,自己去的话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最终估计也难以做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可能会碌碌无为一生,所以他选择了跟随刘备。

事实证明,他也确实跟对了,刘备当时还是一张白纸,他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计谋来打下一片江山,在刘备去世之后他可以说是蜀国的真正掌权者,要杀谁就杀谁。在曹营当时有个谋士跟诸葛亮还是蛮像的,他就是司马懿,两人的针锋相对是很精彩的,比如空城计就在戏剧和电视剧上都是经典的一幕。

这场空城计大多数人都看到了表象,认为这场斗争最终的赢家是诸葛亮,而司马懿因为多疑而失去了绝佳杀死诸葛亮的机会,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当时司马懿可是带了十五万大军前来,诸葛亮所在的城池里估计都装不满,所以只要打肯定随便都能赢的,根本就不至于吓跑,即使担心有埋伏,只要派一个小队的人进去打探虚实即可。

其实当时司马懿就是因为知道冲进去诸葛亮死定了,所以才不敢进去的,当时魏国内部已经很忌惮他的势力了,留着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诸葛亮。而一旦诸葛亮死了,他的死期也就不远了,他知道一旦进城之后,到时候就没理由不杀诸葛亮了,自己也就死到临头了。

而当时诸葛亮也料到了这一点,所以两个人只不过是演了一场戏罢了,诸葛亮顺利的掩护了撤退,而司马懿则是保住了性命。从结果来看,司马懿输了当前的战争,但是却为司马家族赢得了未来,不亏!

相关参考

司马懿真的看不出空城计吗 空城计司马懿为什么笑

司马懿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帐中的重要谋士,和诸葛亮在几次正面的对决中都不相上下,不过相信提到空城计,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吧。书中有一句话《空城计》“懿笑而不信”,难道司马懿真的看不出空城计吗?司马懿为何发笑

三国时期还有谁使用过“空城计”

 三国时期还有谁使用过“空城计”?  众所周知,诸葛亮的“空城计”仅仅戏剧演义中的虚拟,其时诸葛亮并无巧用此计之事。  事实上,在诸葛亮日子的

文聘也曾摆过空城计

  我们知道曾经摆过“空城计”,这在《演义》里面是个很大的亮点。而另一个鲜为人知的“空城计”在《三国演义》里面没有记载,但在《三国志》裴注所引的《魏略》里我们可以找到。它的可信程度,似乎比诸葛亮的“空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是怎么回事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是怎么回事?  孔明的「空城计」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故事大概大略如此: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锋官马谡误失街亭,致使前线大军节节受困。情急之下

司马懿识破了空城计,为何却主动撤退

提起诸葛亮,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以足智多谋而闻名。由他主导的空城计更是家喻户晓。世人都认为司马懿中计完全是由于他奸诈多疑的性格,可司马懿临终前留下的十七字遗言,却告诉我们空城计似乎

诸葛亮《空城计》中的空城是哪个城市

  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之一,指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大摆空城计,这里的空城指的是

空城计:司马懿阴谲诡道,难不成真被诸葛亮蒙骗了?

空城计:司马懿阴谲诡道,难不成真被诸葛亮蒙骗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使了个知名的“空城计”骗光了司马懿的20万精兵,空城计也用于描述靠虚张声势的防守战术

只有诸葛亮懂空城计

兵法36计中的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术,在紧要关头做出大胆且冒险的行动,可以造成敌人误判,达到排难解危的功效,最著名的就是诸葛亮开城门,骗司马懿进城,因此替蜀汉续命,不过这招除了诸葛亮会用外,其实猛将赵

空城计为什么能成功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小说《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

真实的历史上有空城计吗?

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