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灭商朝的故事

Posted 孟津

篇首语:宁愿跑起来被拌倒无数次 也不要规规矩矩走一辈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武王伐纣灭商朝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武王伐纣灭商朝的故事

2、历史人物 武王伐纣,唐王灭隋竟都是表兄弟间展开的战争

武王伐纣灭商朝的故事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两个主要的敌手:西部的周方国及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称作人方)。
  这个时候,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首领周武王姬发正在积极策划灭商。他继承父亲文王遗志,重用姜尚等人,使国力增强。当商的军队主力远在东方作战,国内军事力量空虚之时,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卫军)3000人,士卒4.5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周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 由于周方国在西部行征伐之权,国势迅速强大,自周侯季历至西伯姬昌仅仅两代,周方国开辟的领土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只不过文王曾与纣王在山西黎城恶一场,被打得大败,如果不是来自东夷的军师姜子牙在商王国东部策反东夷作乱,恐怕文王的统一大业将就此完结,而文王被俘、囚于h里很可能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最终姬昌很可能被纣王处死,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被释放回家。
  自此,武王姬发韬光养晦、励精图治,而纣王则变生肘腋、两面受敌。击败周军以后,纣王略作休整,便兵发东夷,无暇西顾,使周方国得以重整旗鼓。
  在对付东夷的战争中,纣王一方占尽优势。为了永绝后患,纣王甚至建起了一条通往东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调兵镇压夷人的反抗。
  夷人尽管善弓,但商军的箭镞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其射程远、杀伤力大,而且商军作战部队中甚至出现了“象队”,古书上说:“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大象象牙轻易地戳穿了东夷人的胸膛然后把尸体抛向空中,东夷的军队一批批倒了下去。被纣王指挥的商军一阵冲杀,层层包围,东夷人的部队大部分做了俘虏。
  据说,商军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历史贡献,应该记到纣王身上。从《左传》记载的时间看,他很可能是在这次征伐东夷的战争中,路过有苏氏部落掳获了妲己。
  但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战却几乎拖垮了大商王朝。西陲的周武王得知纣王大军尽出,指向东方,都城内防御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带领之下,奇兵突袭,于牧野一战功成,而这时商王的大军远在东南,无力援手,牧野之战的商军,并非商王朝的精锐之师,而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囚徒。
  即便如此,牧野之战也打得惨烈非常,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奴隶与囚徒们临阵倒戈,周武王几乎是兵不血刃地赢得了胜利。
  商朝(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传说商族是高辛氏的后裔,居黄河下游,有着悠久的历史。
  商朝第一位男性杰出的首领-殷契。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皇现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於百姓,百姓以平。
  到契的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国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国语·周语下》说:“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
  夏桀无道。成汤与夏桀双方战于鸣条(河南封丘东),夏师败绩。剪灭夏国后,成汤回师亳邑,大会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
(责任编辑:故事汇)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历史人物 武王伐纣,唐王灭隋竟都是表兄弟间展开的战争

周武王姬发与商纣王帝辛,一个是后来的周朝开国之君,一个是前面的商朝亡国之主,但他们居然是表兄弟。>话说周文王之父、周武王祖父季历在商朝为官,因其位高权重,被商王文丁所忌并软禁,后绝食而死。>季历之子姬昌即周文王继位后,认为是商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便积极蓄聚兵力,准备为父报仇。>新登基的商王帝乙,就是帝辛之父,他为了修好商周之间的臣服关系,便采用嫁妹的办法来缓和商周矛盾。>姬昌审时度势,认为灭商的时机还未成熟,为了稳住商王,同时争取充足时间,同意与商联姻,即娶了帝乙之妹,亦即帝辛姑妈。>《易经》第五十四卦中的“归妹卦”,其中“六五爻”是这样说的:“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也就是说,周文王是帝乙的妹夫,同时就是商纣王的姑父;帝乙是周文王的大舅子,同时就是周武王的舅父。显然,周武王(姑父之子)与商纣王(舅父之子)就成了姑表兄弟关系。>>2,唐高祖与隋炀帝是表兄弟>类似情况,唐高祖李渊与隋炀帝杨广,一个是后来的唐朝开国之君,一个是前面的隋朝亡国之主,但他们同样也是表兄弟。隋、唐两朝一脉传承、共创盛世,就连血缘也是同根同祖。>原来,隋炀帝杨广与唐高祖李渊的外祖父,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一代名将与伟大父亲、北朝北周鲜卑族显贵独孤信。>据说,独孤信一生共育有八子七女。其中第四女嫁于唐世祖李炳,后被追封为元贞皇后,曾生子李渊等;第七女嫁于隋文帝杨坚,为文献皇后,生子杨广等。>这样一来,杨坚与李炳是连襟(独孤信女婿),李渊得叫杨坚姨父,杨广也得叫李炳姨父,李渊与杨广是姨表兄弟关系,唐太宗李世民兄弟则叫隋炀帝杨广为表叔。>所以,“武王伐纣”、“唐王灭隋”,都是表兄弟之间开战。

相关参考

陕西农民挖出一国宝,上面铸造33个铭文,解开武王伐纣3000年之谜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个大事件。当时,周武王姬发与姜子牙率领数万虎贲杀到商朝首都朝歌之外。当时,商朝主力正在讨伐东夷,国都十分空虚。因此,纣王子受被迫武装17万奴隶,出城迎击周军。然而商朝

陕西农民挖出一国宝,上面铸造33个铭文,解开武王伐纣3000年之谜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个大事件。当时,周武王姬发与姜子牙率领数万虎贲杀到商朝首都朝歌之外。当时,商朝主力正在讨伐东夷,国都十分空虚。因此,纣王子受被迫武装17万奴隶,出城迎击周军。然而商朝

传说武王伐纣灭了九十九国从西周到春秋的国为什么这么多

由重重透镜看过去,长期受到扭曲、很不容易看清楚的历史现象之一,是周代的「国」。古史上的关键事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而此一事件又是从春秋就开始的国与国争斗兼并的最高峰。东周开端时,封建制的体系里有几百个国

商朝灭亡并非偶然

根据牧野之战的记载,武王伐纣能够成功,其实充满了讨巧之处,比如奴隶临阵倒戈、商朝内部空虚、皇族叛变等因素,一旦这些因素不在,武王伐纣可能就不会成功。那么,历史真相果真如此吗,商朝灭亡会不会另有原因,还

商朝的历史事件

一、商朝重大事件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亳(今河南商丘附近)。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王纣自焚与露台。重大事件: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朝又称殷,再就是武王伐纣了公元前1600年,汤,

绍牧野之战立周朝 周武王姬发讨伐商纣王

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大家所熟知的《封神榜》就有商纣无道,人民受苦,后来姬发和父亲一起伐纣的故事,在历史被成为牧野之战,后来周武王姬发战胜纣王,建立周朝,大家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姬发伐纣的相关故事吧。牧野之战...

武王伐纣历史简介,周武王是怎样攻打商纣王的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

商朝牧野之战失败原因

商朝牧野之战也称武王伐纣:商朝牧野之战失败原因商朝牧野之战也称武王伐纣,在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有很多,比如曹操与孙刘之间的赤壁之战;后晋与前秦之间的淝水之战等等,但以少数战胜多数的大规模战役却只

揭秘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真相,被孟子所误导的一段历史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揭秘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真相,被孟子所误导的一段历史”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商朝末期周武王发动了伐纣的牧野之战,这场战争在后世被描述为真正的仁站,据说此战是并没有怎么打

武王伐纣是怎么回事?是周武王什么时候发起的

周文王十五岁时生武王,武王即位后,继续用姜子牙为国相,以兄弟周公旦、召公奭为助手,进一步整顿内政,增强军力,国力日益强盛。受命九年(约前1048年)姬发在盟津(孟津)大会诸侯,前来会盟的诸侯有800个,一起举行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