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杨得志的故事

Posted 班长

篇首语:心境是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开国上将杨得志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开国上将杨得志的故事

2、1954年刘伯承元帅点名要哪10位开国上将学习战争

开国上将杨得志的故事

杨得志(1910-),湖南省醴陵县人。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1师班长、排长、连长,第45师管理科科长、93团团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团长、副师长,第二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团长,344旅副旅长、代旅长,冀鲁豫支队支队长,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一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主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面政治局委员。
 
一、班长的枪
   
    “叫什么名字?” 
  
    “杨得志。” 
  
    “多大啦?” 
  
    “十七。” 
  
    “家住哪儿?” 
  
    “湖南醴陵南阳桥村。” 
  
    “哦,家里还有什么人呀?” 
  
    “有爸爸、姐姐,还有刚才叫杨海堂的就是我哥。” 
  
    “行,就留下来当红军吧!” 
  
    “是!”那个自称“杨得志”的人,立刻喜上眉梢,高兴地跳了起来。
    这是杨得志报名参加红军时的情景。 
  
    杨得志是随他哥哥一起来报名参军的。在这之前,他和他的哥哥在衡阳修路工地当“挑脚”。也许是从小吃苦经受了锻炼,小小的年纪,160多斤的担子,杨得志应付自如。只是工头太刁,常常克扣工钱。杨得志兄弟俩合计了一下,觉得比以前在安源煤矿挑煤还稍强些,便坚持了下来。
  现在红军来了,路也不修了,他便和哥哥一起投奔红军来了。他哥杨海堂先报的名,被分在师属特务连。
 
    杨得志被留在师部当了一名通信员。以后才知道,他们投奔的是红7师,是朱德、陈毅领导湘南起义时建立的一支队伍。 

    当了红军的杨得志,一切都感到那么新鲜,他不怕吃苦,干什么都很卖力,脑子又很灵亮,干什么都干得很漂亮。 

    只是有一点,他感到不满意,他想得到一支枪;在他看来,cctop.没有枪,怎么能算个兵呢?可是,当通信员,给他的仅仅是一杆梭镖,甚至连军装也不发,穿的还是原来的破棉袄,盖的还是带来的破棉被,惟一能证明和老百姓区别的,就是一个土布做的红袖章。 

    杨得志很羡慕那些背着枪的士兵,他想:哪一天,我也像他们一样该多好啊! 
  
    他听人说,只有战斗连队,才能享受到有枪的待遇。于是,他盼望有一天能被分配到战斗连队。 

    一天,杨得志接到命令,让他到师属特务连去当战士。刚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这样,他可以领到一支枪了! 

    杨得志来到了特务连3排7班。7班长热情地迎了上来:“你是杨得志同志吗?” “是的!”杨得志回答。 

    班长接过杨得志手中的行李,说:“我是7班的班长,我代表全班欢迎你1”
    “我一定和同志们一起多打胜仗。”杨得志说完,跟着班长走进了屋内。 

    班长把杨得志的行李放在稻草铺上,顺手从稻草下边摸出一个梭镖头,对他说:“去找根木棍砍砍,把它装好。” 

    “这是什么?”杨得志感到不解。 
  
    “你的武器,以后用它的地方多着呢!” 

    杨得志愣住了。原想来连队能领到一支枪,没想还是梭镖,而且梭镖头都快磨平了,还不如他在师部当通信员时用的那个呢,便愤愤地说:“我不要!” 
  
    “你说什么?”班长压住心头的不悦问。 

    “我不要!我要一支汉阳造。”杨得志毫不示弱地说,还是没有去接梭镖头。 

    班长火了,提高了嗓门:“杨得志同志,我再说一遍,去找根木棍砍砍,把它装好!” 

    杨得志心里虽然感到震惊,可仍站着没动。
 
    班长显然是强忍着,把梭镖头放在地上,猛地转过身,大声喊道:“全班带武器集合!” 

    随着班长的一声命令,全班迅速集合了起来。杨得志这才发现,从班长到班里每个人手里拿的武器都是梭镖或者大刀。他默然了,悄悄地拣起了留给自己的梭镖头。 

    “想要汉阳造,”班长对杨得志,也是对着全班战士说:“好呀,打仗的时候自己从白匪手里夺吧,解散!”
 
    “是呀,不要一来就要这要那的,有本事自己去夺嘛!”有个老兵一边说,一边擦着自己手里的梭镖。 

    杨得志看了看自己手里的梭镖头,又看了看老兵手里的梭镖,久久说不出话来。
    一天杨得志的哥哥来看他,杨得志本来想向哥哥诉一诉心中委屈的,说道:“他那么凶,简直像个工头。” 

    “怎么可以这么讲?他是红军的班长,是我们的亲兄弟!”杨海堂生气了。
 
    杨得志一看哥哥这副模样,知道自己错了,忙说:“等打仗的时候我拼命夺两支枪,送给班长一支还不行吗?”“这还差不多。”哥哥点点头,笑了。 
   
    一天,部队打土豪归来的途中,班长问杨得志:“今天要是碰上敌人,你怎么办?” 杨得志举着擦得雪亮的梭镖说:“用它夺汉阳造!”

    “好!”班长说。 

    也真让班长说着了。当他们走到一个山梁上,太阳已经落下了地平线,四周一片寂静,cctop.忽听得队伍中有人惊呼:“敌人!” 果然,山梁下走着一队敌人。 

    敌人也发现了红军,开始猛烈地射击,子弹“嗖嗖”地从杨得志他们的头顶、身旁穿过。

    “卧倒!”连长喊道。 

    杨得志就势往地上一趴。他想抬头看一看山下的敌人,在他身边的班长猛地一把将他按在地上,厉声说:“身子再低点,否则,要吃亏的。” 

    “班长,我想夺两支汉阳造,一支送给你。” 

    “好,这个礼物我收下了!” 

    “轰!轰!”两声炮响,炮弹在连队的周围炸开了,班长对杨得志悄声地说:“别怕,这只是小炮,没有瞄准镜的,吓唬人而已,准备冲锋。” 

    敌人在几声炮响后,壮着胆,开始慢慢地向山上攻来。敌人愈来愈近了,透过夜色,杨得志清楚地看到敌兵们打的青天白日旗,还有胳膊上的白袖章。 

    只听得连长大喊一声:“上!” 

    班长随即在杨得志背上猛拍一下,说:“快,去夺他们的汉阳造!” 

    战斗开始了。这是一场白刃格斗。黑暗中,战友们只能从对方的白袖章上去辨认敌人。年轻的杨得志犹如下山的小老虎,在敌军的队伍中冲来冲去,在他闪亮的梭镖下面,敌人乖乖地举手投降。 

    这时只听一个声音从山坡上传来:“快来呀,班长不行啦!”
 
    杨得志提着那支杂牌枪,迅速往山坡上跑去,到跟前才看清,班长仰卧在那里,被敌人子弹打穿的肠子流了一地。 

    “班长!”杨得志趴下身子,对班长喊道。 

    班长朝杨得志笑了一下,用手轻轻地指了指身边的一支真正的汉阳造,就停止了呼吸。 

    杨得志轻轻地拿起班长留给他的那支汉阳造,抚去枪上的灰尘,把它背在肩上,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对着班长的遗体说:“班长,我会用这支汉阳造,去狠狠地痛打白匪,为你报仇!” 
  
   二、强渡大渡河

    1934年春,杨得志担任了红军第1军团第1师1团团长。从那时起,杨得志率领这支具有光荣战史的英雄部队,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打了不少硬仗、恶仗、苦仗,初步显示出他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 

    强渡大渡河,就是他指挥的著名的战斗之一。刘伯承、聂荣臻一齐来到了红1团驻地。 刘伯承向杨得志和政委黎林明确了强渡大渡河的任务。
 
    从刘伯承和聂荣臻的谈话中,杨得志知道目前红军的处境极为险恶:后有薛岳、周浑元、吴奇伟10万大军追赶,前有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的部队扼守于天险大渡河所有的渡口。 

    刘伯承说:“你们可知道石达开?此人为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刀多年前,石达开率数万人在清军追击下,就是在大渡河畔全军覆没的。现在蒋介石叫嚣,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几十万大军前后夹击,共军插翅难飞,必成为‘石达开第二’。” 

    杨得志顿时感到身上的担子特别沉重。 杨得志再次感到事态危急,当即表示:“我们不是石达开,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我们面前,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突不破的天险。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打好这一仗!” 
   
    按照杨得志的分工,政委黎林带2营至安顺场下游渡口佯攻,以牵制敌杨森的2个团;3营长尹国赤带3营担任后卫;他自己率1营袭击安顺场。 
  
    大渡河已在眼前。透过夜暗,杨得志看到,大渡河此段河宽约 300米,水深三四丈。湍急的河水,碰上礁石,溅起冲天巨浪。涛声轰鸣,如雷贯耳。河两边是陡峭的山壁。
 
    怎么渡河?眼下一无船工,二无准备,要立即渡河,显然是不行的。杨得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他想到了架桥,但被自己否定了。河深水急,浪高漩涡多,人一下水肯定会被卷走。cctop.架桥也不行,每秒 4米的流速,桥桩根本无法打下去。想来想去,他又想到了那惟一的一条船。
 
    对,先将1团渡过河去再说。主意已定。杨得志急忙叫醒通信员,“去,给我把1营长叫来。” 

    一营长孙继先跑步赶来。 “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赶快找船工,愈多愈好。” 船工找来了。一个、两个、三个……等到找来十几个船工,天已亮了。 

    这时,雨也停了,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被雨水冲洗过的悬崖峭壁显得格外挺拔、壮丽。大渡河奔腾着,如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 

    通过望远镜,杨得志对对岸作了认真的观察:对岸渡口附近有几个碉堡,距渡口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周筑有围墙,估计敌人的主力可能隐蔽在此。假如敌人待我渡河部队接近渡口,来个反冲锋,那怎么办呢? 

    “兵贵神速,先下手为强!”杨得志决心已定。 

    针对对岸敌情,杨得志作了火力部署。 

    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渡河了。杨得志决定组织一个16人组成的奋勇队,并让1营长孙继先负责挑选。 

    孙继先开始宣布被批准的名单。被点到名字的战士高兴地跨出队列,在队伍前排成新的一列。 

    杨得志看到,这16名战士,身材高大,精神饱满,一看就让人放心。 

    “我也去!我一定要去!”突然,从队列中冲出一个人,大声说。他大约十六七岁的样子,身材虽不如前几位魁梧高大,但却敏捷、机灵。 

    多好的战士!杨得志与孙营长略作商量,批准陈万涛参加渡河奋勇队。 
    一支17人的渡河奋勇队组成了,连长熊尚林为队长,每人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五六颗手榴弹,还有一些必要的作业工具,雄赳赳地等待着渡江命令。 

    熊尚林带领第一批8名奋勇队员跳上了那惟一的渡船。
 
    杨得志走过去,和他们—一握手,深情地说:“同志们,红军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你们一定要坚决地渡过河去,消灭对岸的敌人!” 

渡船,在一片热烈的鼓动声中离开了南岸。 敌人开火了。 “打!”杨得志向炮兵下达了命令。 

    全军闻名的神炮手赵章成已瞄准了对岸的工事。随着呼啸的炮弹和爆炸声,敌人的碉堡飞向了半空。机枪、步枪一齐开火,对岸笼罩在一片烟雾和火海之中。
 
    渡船在汹涌的波涛中行进着,船工们一桨一桨地拼命向对岸划着。突然,一发炮弹落在船边,掀起一排巨浪,小船剧烈地晃荡起来。 

    岸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渡船上,只见小船随着巨浪起伏了几下,又平稳了下来。 杨得志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敌人的炮火更密集了,企图阻止红军的渡船。勇士们随着渡船,冲过一个个巨浪,顶着一阵阵弹雨,勇往直前。 

    就在这时,一梭子弹扫到了船上,一位战士急忙捂住了自己的手臂。
  杨得志通过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不禁脱口而出:“他怎么样?”他还没来得及往下想,只见渡船被巨浪卷着飞快地往下滑去,滑到几十米外,一下子撞在了一块大礁石上,顿时溅起一个高大的水柱。 

    “糟糕!”杨得志自语着,眼睛紧紧盯着渡船。只见几个船工奋力用手撑着岩石,渡船却像转盘似的猛烈旋转起来。 

    “撑住啊!”杨得志禁不住大声喊了起来。岸上的人都一齐呼喊着,为勇士们鼓劲,加油! 

    这时,几个船工跳下船,在难以停留的激流中,凭借强健的体魄,熟练的游泳技术,拼命地背顶着船。船上另外的船工也尽力用竹篙使劲地撑着。 

    终于,渡船在勇士们的互相协作、密切配合下,缓缓离开了礁石。 杨得志脸上绽出了笑容。 

    渡船离对岸越来越近了。渐渐地,只有五六米远了。cctop.勇士们不顾敌人的疯狂射击,一齐站了起来,准备冲上岸去。 这是意志的考验,这是生命的搏击! 

    突然,对岸的小村子里冲出一股敌人,涌向渡口。果然不出所料,敌人想把勇士们消灭在岸边。 

   “给我轰!”杨得志大声命令炮手。 “轰!轰!”两声巨响,赵章成的迫击炮像长了眼睛似的,正好落在敌群中。紧接着,1营机枪排排长李得才的重机枪也开火了,打得敌人东倒西歪,一个接一个倒了下去。 

    “打,狠狠地打!”河岸上扬起一片吼声。 敌人溃退了,慌忙向四处逃窜。 “打!打!延伸射击!”杨得志再一次命令着。 

    “轰!轰!轰!”又是一阵射击。在我炮火的掩护下,渡船靠上了北岸。只见勇士们飞一样跳上岸去,手榴弹、冲锋枪一齐打向敌人。最后终于占领了敌人设在渡口的工事,为第二船的战友们杀开了一条通路,为全军渡河奠定了立足点。 

    不久,第二船的勇士们也渡过河,和第一船的人会合在一起。 敌人仍在拼命挣扎,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扑,企图趁我渡河勇士立足未稳,将其赶下河去。 

    面对这种情况,杨得志一次又一次指挥炮兵、重机枪射击。烟幕中,敌人纷纷倒下。趁此机会,勇士们齐声怒吼,扑向敌群。雪亮锋利的大刀在敌群中闪着寒光,忽起忽落,左砍右劈。号称“双枪将”的川军被杀得溃不成军,没命地往北山后面逃窜。 经过数小时激战,渡口完全被红1团占领。 

    杨得志和团部的其他领导是乘第三船过河的。这时,天色已晚,船工们加快速度,把红军一船又一船地运向对岸。 

    正当红1团全部渡过大渡河之际,杨得志获知,追敌薛岳等部也已北渡金沙江,从德昌赶来了,然而为时已晚,正是杨得志指挥红互团强渡大渡河成功,为后面千军万马的红军打开了通路。蒋介石要把红军变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 

三、当士兵的将军
    1958年9月,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上将、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少将和干部部长陈美藻少将,脱下了将军服,换上了士兵装,身背绿被包,佩带列兵衔,来到驻徐州市的某团六连当兵。
    将军下连为了避免特殊照顾,杨得志改名叫杨绍起,李耀文叫李耀,战士们都亲切地喊他们老杨、老李和老陈。从团部到连队,3位将军谢绝了军、师领导的陪同,一人一个被包,徒步走到连队。六连住的是老营房,全连100多人同住一个大宿舍,cctop.睡的双层木板床,3位将军被安排在下铺。下连的当天,正赶上连队夜间训练。将军们与战士一起趴在训练场地,练夜间射击。杨得志自任教员,认真地为战士纠正动作,做示范演练。排长为了让首长夜间休息好,夜间站岗总是把将军排在头班或末班,将军坚决不同意,坚持按顺序排班,经常半夜起来放哨。

    清晨,起床号一响,将军们便翻身下床,快步到门外站队。那天是5公里长跑,3位将军昂首阔步,跑速不减,一直坚持到终点。长跑回来,将军们不顾满头大汗,整理内务,清扫卫生。杨得志跑来跑去刷痰盂。

    3位将军在连队坚持与战士们同吃一锅饭,不搞特殊化。一天午饭,杨司令员担任食堂小值日,发现他们饭桌上多了一盘辣椒炒肉丝,于是杨司令员找到司务长,耐心说明领导下连当兵不能特殊的道理,然后把桌上的菜倒在大菜盆里。这一举动深深感动了连队官兵。

    六连是全训分队,训练课程很紧。训练场上,3位将军身背冲锋枪,腰挎手榴弹,不管风吹日晒,摸、爬、滚、打,和战士们一样不甘落后。一次,土工作业训练,杨司令员侧身卧倒,目视前方,用小铁锨挖单人掩体,动作快,合要求,边挖边给战士们讲单人掩体在实战中的作用。战士们竖着大拇指夸“老杨是合格的老兵”。训练休息时,杨司令员为战士表演“伏卧六指撑地,口咬手帕”的功夫,增添了训练场上的乐趣。

    将军们当兵一个月,4次冲锋枪实弹射击,3位将军弹无虚发,4次优秀,而且全连也取得满堂红的好成绩。

    将军关心士兵疾苦如同亲弟兄。战士小牛和王京全生病卧床,杨得志端水送饭,买来水果、月饼,询问他们的病情,使两位战士深受感动。
他们病刚见好,就回到练兵场上。
    在一次平整礼堂门前的路面的劳动中,将军和战士一起挖土、拉车、抬土筐。杨得志拉车驾辕,装得满,跑得快,与班长搞竞赛。星期天,杨得志请了半天假,约同本班战友步行10多里攀登云龙山。在顶峰休息时,杨司令员兴致勃勃地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

    国庆节连队召开文艺晚会。杨得志在热烈的掌声中,先唱了一段家乡的湖南花鼓戏,接着讲了红军长征时期,他担任团长时,指挥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动人故事,博得阵阵掌声。

    3位将军下连队当兵一个月的日子很快过去了,报社、电台的记者不断来六连采访,将军们的真实身份战士们也知道了。但官兵情深,谁也不感到拘束,都沉浸在部队这个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之中,在欢送将军离开连队那天,战士们眼含泪花,拉着将军的手,依依不舍,送了很远很远。将军很动情地说:“同志们停下吧!我们相处时间虽短,友情很深,人走心在。”
开国上将

1954年刘伯承元帅点名要哪10位开国上将学习战争

核心提示:发言中,他(刘伯承)诚恳地点出了杨得志、张爱萍、萧克、萧华、邓华、李达、叶飞等10个人的名字,希望他们都能来战役系学习。 刘伯承 资料图 本文摘自:环球网,作者:林瑞华,原题:刘伯承元帅曾点名要哪10位开国上将学打仗? 195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学府———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相继设立了高级速成系、上级速成系、基本系、情报系、海军系、空军系。而设立培养高级将领的战役系,更是院长兼政治委员刘伯承关注的大事。1955年9月,人民军队第一次评授军衔时,战役系52名学员都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出现了军事学院战役系“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将军系’”的盛况。 1954年1月15日,刘伯承在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长篇发言。在这次会议上,刘伯承具体介绍了军事学院举办战役系的设想,计划招收学员30到60人,主要学习政治、战略、战役、我军战史和苏军战史等内容,培养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人才。发言中,他诚恳地点出了杨得志、张爱萍、萧克、萧华、邓华、李达、叶飞等10个人的名字,希望他们都能来战役系学习。他还呼吁说:“希望年壮的将领有机会来和我们一道学习。我虽年纪大一点,但仍愿意同诸位年壮的同志一起学习。”这年7月,刘伯承和学院领导陈伯钧、钟期光等又联名向中央军委写报告提出:“学院党委曾向军事系统高干会议提出,在军队改装备、各级学校成立之后,建议开办战役系,加强高级将领的训练,第一期学员名额,拟宜适应国防工作最低的要求,至少为30至40名兵团及其以上高级将领。” 中央军委迅速批准了他们的报告,从全军各大单位选调52名高级干部进入战役系学习。能够进入战役系学习的,都是人民军队大名鼎鼎的精英,他们包括杨得志、陈锡联、韩先楚、刘震、李天佑、张震、杜义德、吴克华、张祖谅、陈先瑞、秦基伟、曾思玉、廖汉生等人。(《人民政协报》,原题为:《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将军系”》)

相关参考

杨得志上将的一个动作,全员奋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分东西两线进行,东线由许世友指挥,西线由武汉军区司令杨得志指挥。其实一开始,西线的指挥并不是杨得志将军,而是昆明军区司令王必成。  王必成可能大家都听过,外表斯斯文文,但打起仗来特别

开国上将钟期光的故事

他是开国上将,人称巨头,救过刘少奇,孙女是著名演员现在有个非常活跃的著名女演员,她的身世非常让世人好奇,猜来猜去没完没了,很多人都说她是某位开国名将的孙女。现在,她的家世还在受世人争论,不过,另外还有

风范留故里 忠孝励乡亲――开国上将杨勇的故事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毛泽东口誉的“杨勇上将,上将杨勇”忠孝两全,清正廉洁的崇高风范举世景仰。本文采撷的是杨将军留在故乡文家市的部分故事。初识领袖毛泽东1927年9月,秋

开国上将杨成武的故事

杨成武(1914-),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第十二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政治委员,

开国上将许世友的故事

  许世友和酒  在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中,许世友可称得上是一位“饮中豪杰”。一直到逝世,他嗜酒之癖也未改变,可以说酒伴随了许将军的一生。  1933年1月23日,许世友率红34团解放了川北重镇巴中。

十个有关开国上将的历史小故事

1.1943年夏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作报告。陈赓将军忽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台。毛泽东一愣,问:“陈赓同志,有何急事?”将军不语,取主席搪瓷杯“咕咚咕咚”喝之。而后,擦嘴、敬礼、报

开国上将王震与北大荒的故事

  早在1954年,王震就派铁道兵五师副师长余友清率部踏查密山、虎林、宝清、饶河一带荒原,最后选点在虎林县境内。1955年夏天,王震两次来密山视察,向中央军委提交了开发北大荒的报告

勇冠三军的杨勇上将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如云战将中,杨勇将军是威名赫赫的“三杨”(杨勇、杨得志、杨成武)之一。在长征路上,在平型关大捷中,在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声里,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杨勇将军智勇双全,百战百胜,勇冠三

使蒙哥马利折服的杨勇上将,毛主席称赞“上将扬勇”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如云战将中,杨勇将军是威名赫赫的“三杨”(杨勇、杨得志、杨成武)之一。在长征路上,在平型关大捷中,在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声里,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杨勇将军智勇双全,百战百胜,勇

开国上将黄永胜为何对罗荣桓元帅感激涕零? 这里面有个小故事

在四野的诸多猛将中,黄永胜能打仗是出了名的。林彪之所以器重他,并非因为他会拍马逢迎,而是因为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但是,一支部队能够长期打胜仗,只靠一个善战的司令员和一群能打的将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