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骗慈禧
Posted 太后
篇首语:泪水和汗水的化学成分相似,但前者只能为你换来同情,后者却可以为你赢得成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盛宣怀骗慈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盛宣怀骗慈禧
谁狗胆包天敢欺骗慈禧老佛爷呀!那不是找死吗?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个叫盛宣怀的人就敢欺骗她。
有一次慈禧病了
吃啥东西都往外吐
唯独吃酸的吃辣的不吐。一开始
御医们怀疑寡妇太后是不是暗里养男宠有了身孕
可把脉时脉象上又没有征兆呀!这可如何是好?谁都怕开错药丢了脑袋
都没把握说是得了啥病。“我都白养了你们这些饭桶!”慈禧骂够了
这才命大臣李鸿章去宫外给她找个最好的医生来看病。
回到住处
李鸿章愁眉不展
幕僚盛宣怀见主人闷闷不乐
问他有啥心事。李鸿章就把太后命他请“最好的”医生之事说了。盛宣怀一笑
说他倒是认识一个杏林高手
就向李鸿章推荐了他老家安徽乡下的土郎中马培芝。
“啊!”李鸿章说
“一个乡下土郎中能治好老佛爷的病?”盛宣怀要他放心
说一定能行。因为他的家乡有个女人也患过太后那样的病
是马培芝治好的。只是
对老佛爷不要说马培芝是个土郎中
一定要说他是“最好的”医生。李鸿章说:“那不犯了‘欺君之罪’么?”盛宣怀说
如果治好了太后的病
就不会有“欺君之罪”了
万一治不好
就把责任推到我盛某人身上。如果老佛爷要治我的罪
您李大人还可以给我说情嘛
料想也不会丢命。李鸿章笑了
他是信任盛宣怀的
犹豫了一下就要他快去请马培芝。
马培芝来了后
盛宣怀将他一打扮就少了许多“土气”
又将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话再叮嘱一番
然后由李鸿章把他带到了太后那里。李鸿章对慈禧说
是手下盛宣怀请来的安徽最好的医生。还别说
马培芝装模作样
一番望闻问切后说了声没大碍
只开了一剂土方子
慈禧的病就好了。
城府很深的李鸿章为什么会如此信任盛宣怀呢?
原来
在遇到李鸿章之前
盛宣怀是个纯粹的商人
他很会做生意
在商界享有盛誉。李鸿章想通过办洋务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就把盛宣怀弄到了身边
委任他为上海轮船招商局“会办”。果然
盛宣怀不负厚望
一手官印
一手算盘;亦官亦商
左右逢源。在李鸿章的庇护下
创办了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等许多开时代先河的实业
成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实业家。
没过多久
慈禧又病了
说是打不起精神
头晕的老毛病又犯了。因为上次患病是盛宣怀给她请来的名医马培芝治好的
所以这次就把盛宣怀找了来
问他马培芝住在哪里
她好派人去接来。盛宣怀暗吃一惊!如果让太后派人去接马培芝
一见“最好的”名医是个乡下土郎中
那不穿帮了?于是眼珠一转赶忙跪下说:“老佛爷
您是知道的
两年前名医马培芝给您看病时已年逾古稀。半年前我回老家探亲时
不料他老人家已经作古了……”
“哦?”慈禧见盛宣怀一副难过的样子
不像是在撒谎
叹了口气说
真可惜呀……就命他再找个最好的医生。盛宣怀哪敢不从
“老佛爷
奴才这就去找。”
回到住处
盛宣怀左思右想
太后患的这病难道又是疑难杂症?不然
御医们为啥没治好?而今
他到哪里去找最好的医生?于是就将认识的几个医生想了一遍
觉得他们让人一见就不是名医。为啥?因为医术高低虽是看不见的
可这些医生连“名医”外在的气质和派头都没有。
忽然
门人来报
说他的小老乡张成昭求见。张成昭!他来干啥?
一年前
张成昭30岁出头
刚考中秀才
科举就被废除了。cctop.他不会种田
家里又穷
实在活不下去了
这才来投奔盛宣怀。盛见他可怜
问他想干啥
张成昭说想学医。盛就介绍他去—个叫周川的医生朋友那里当了学徒。
张成昭进来时手里提着盛宣怀爱喝的龙井茶叶
说是没事
只是想来看看盛叔。
闲谈中
机敏的张成昭发觉恩人心神不定
有时答非所问
就问盛宣怀有啥心事
能不能对他说
也许自己可以帮一点忙!盛宣怀哈哈大笑
说太后有病
御医们都治不好
又把太后经常头晕乏力的情况讲了一遍。最后叹了口气
说:“你虽然进了医门
却是一个学徒
还不能医好太后的病。”
“这有何难?”张成昭笑着说
“盛叔
我虽然还没出师
可跟师傅治这样的病也多了!为了报答您的恩情
我愿为您排忧解难
跟您去见太后。”
“小子
”盛宣怀严肃地说
“就凭你这模样
想冒充名医?你师傅都不够格呢!”
“那——”张成昭搔着后脑勺说
“师傅配制了一些现成的药丸
可以治太后的病。要不
我给您偷些来给太后送去?”
“没准这药一送去
我的老命也送了。”盛宣怀有些担心。
“盛叔!”张成昭慌忙跪在地上
说
“您是我的恩人
我没理由要害您!师傅配的这药叫‘回春万寿丸’
有病治病
没病吃了无害。从没听说师傅治死过人!您相信我吧……”一见张成昭急成那样子
盛宣怀自己又想不出别的办法
只好决定冒险试一试
就对张成昭说:“好吧
就给太后带点药丸试试。”
还真给张成昭说对了
慈禧太后服了盛宣怀送去的回春万寿丸
精神一天天好了起来
头也不那么晕了。等到药丸服完后
就传盛宣怀再给她送一些药丸。盛宣怀立即叫来了张成昭
说太后服了回春万寿丸病情好转
要他再弄一些药丸送进宫去。
慈禧病好之后
有一天召见盛宣怀
说
那位献药丸的名医没有进宫把脉就治好了她的病
这医生的医术实在高明
想见一见他。
盛宣怀心里叫了声不好!药丸是张成昭从周川那儿偷出来的
若让张成昭去见太后
用不了几句话年轻人就会露马脚;让周川去见太后?他没见过大世面
医术也很平常
而且这献药丸的事他根本不知道
如果让太后问出破绽那还了得?于是盛宣怀脸上显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情说:“老佛爷
您这就难为他了。这位名医可比安徽的马培芝年纪还大
都快80岁了
家住湖南湘西
是个苗医。就是让人把他抬来
千里迢迢一折腾
等老佛爷您见到他时
还不知他能不能说话……”这下慈禧可不高兴了
说:“见一见他都这么难
为啥你给我弄的药丸
只几天就到了?”盛宣怀可怜巴巴地说:“老佛爷
奴才哪敢耽误您治病?一打听到名医就日夜兼程、cctop.每匹快马跑200里
沿途接应呀。眼下
从湘西到京城
湘鄂两省还没通铁路呢!”
“那——”慈禧笑了
说
“既然见不到名医
看一看他开的处方总可以吧?咦!名医叫什么名字来着?”
“回老佛爷
名医叫滕杏林。”盛宣怀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落地
“奴才这就派人去找他要处方!”
回到住处后
盛宣怀马上叫来了张成昭
说了太后要他师傅的处方
要他想法抄一张给太后送去。
“哈……”张成昭大笑起来
差点儿笑闭了气
笑得盛宣怀莫名其妙。
原来
盛宣怀被张成昭的花言巧语骗了
这才有了慈禧病情好转
再次索取药丸
要见名医的一幕。
张成昭笑够了说
其实那些药丸不是师傅的
而是他自己配的。当初
他看到盛叔给太后治病请不到名医十分着急
他想帮盛叔一把
可自己没有行医资格
不可能进宫给太后看病。他听盛宣怀讲了太后的症状后
认为是体虚引起的头晕乏力
就谎称师傅有现成的药丸可以治好太后的病
还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回去后就将一些诸如人参、天麻、杜仲、枸杞、当归之类的补药碾成粉末制成药丸
没想到还真治好了太后的病。
在写处方时
盛宣怀提醒张成昭
他用的补药太平常了
应该加几味难得的名贵药。张成昭一笑
就补进了千年灵芝高丽参等。处方落款写的是滕杏林。
其实
之所以那么多的御医都没有治好太后的病
主要是不敢用普通的药
而有的病
补得太过
反而会适得其反。
几天后
盛宣怀给张成昭送来了1000两银子
说是太后赏给名医滕杏林的
要他代收。张成昭接过这么一大堆银子
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
慈禧盛宣怀
盛宣怀的后人为何会称钓鱼岛是盛家人的?
徐逸说:由于当年慈禧太后患有风湿症,各种医药无效,而盛宣怀经营的广仁堂所监制的风湿性特效药,医好了慈禧太后的风湿病,慈禧在高兴之余,就下诏把钓鱼岛等三个小岛赏给了盛宣怀,作为采药之用,因为钓鱼岛上盛产海芙蓉(又名石苁蓉),而海芙蓉正是盛家所制风湿药丸中最重要的一味药。
1972年,当钓鱼岛的归属问题成为中日敏感话题时,盛氏家族也鬼使神差地被卷了进去,这主要是由突然冒出了个自称是盛老四的女儿的“盛毓真”,并出示一张“慈禧手谕”而引起的。
这个“盛毓真”,自称是盛老四当年在美国留学时与一个美国女人生的,后来过继给国民党前驻加拿大大使徐淑希为女儿,所以改名徐逸。
关于那张“慈禧手谕”,徐逸说:由于当年慈禧太后患有风湿症,各种医药无效,而盛宣怀经营的广仁堂所监制的风湿性特效药,医好了慈禧太后的风湿病,慈禧在高兴之余,就下诏把钓鱼岛等三个小岛赏给了盛宣怀,作为采药之用,因为钓鱼岛上盛产海芙蓉(又名石苁蓉),而海芙蓉正是盛家所制风湿药丸中最重要的一味药。
因此,徐逸对记者称,她对于钓鱼岛、黄尾屿和赤屿这三个小岛,拥有所有权。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争执发生之后,她请律师向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备案,要求美国承认她对钓鱼岛的所有权,后来,又到了台湾,向台湾当局就她的所有权问题备案。
这张“慈禧手谕”一出现,顿时引起一场轩然大波,美国的中文报刊及港台地区的大小报刊,一时沸沸扬扬,连篇累牍地报道、转载,甚至到处“捕捉”盛家的后代,采访、追踪报道,几乎所有的盛家毓字辈子弟都被采访过,有的还不止一次。当然热闹的中心是徐逸,因为她不仅出示了“慈禧手谕”,同时出示的还有钓鱼岛的地图,和所谓盛老四在1960年写给她的一封信。
那信中说:“台湾外海有三小岛,曰钓鱼台、黄尾屿、赤屿,皆无人荒岛,见于出使琉球使者赵文楷介山公之记述。此三小岛,虽属荒岛,然盛产药草,当年吾家盛时,在烟台、沪、常(州)三处,设有广仁堂,施诊给药,远近知名。皇上以此三岛,赐与汝宗,作为采药之用,诏书就在家中,是吾家物也。家中并有图说,兹寄汝,望汝能设法前往一看。”
徐逸出示的所谓其父寄给她的钓鱼台地理图说的原文是:
钓鱼台、黄尾屿、赤屿小岛,位于台湾基隆外海,孤悬海中,向无居民,为台湾北部渔民栖息之地,虽归我家,亦仅采药,而未知经营。清末我家曾就赵介山公之副使李鼎元公之使琉球录派人步测,有图稿藏于愚斋图书馆中,民国十六年忽认盛氏产业为逆产,上海租界外之财产,全遭查封,后虽获启封,经理人员,悉已散尽矣。愚斋图书馆存稿存书,余已全部捐赠国立交通大学,即先父手创之南洋公学也,此图亦为存件之一。
关于那张“慈禧手谕”,徐逸出示的内容是:
皇太后慈谕:太常寺正卿盛宣怀所进药丸,甚有效验,据奏原料药材,来自台湾海外钓鱼台小岛,灵药产于海上,功效殊乎中土,知悉该卿家世设药局,施诊给药,救济贫病,殊甚嘉许,即将该钓鱼台、黄尾屿、赤屿三小岛赏给盛宣怀为产业,供采药之用,其深体皇太后及皇上仁德普被之至意。钦此。光绪十九年十月。
“诏书”上还钤有“慈禧皇太后之宝”和“御赏”两枚印章。
对于此事表示格外关注的除了海外媒体外,盛家在大陆的子孙也非常起劲。这倒也很自然,因为大家都有一颗爱国心,按逻辑推理,既然慈禧太后早就把钓鱼台岛赐给了盛家,那岂不是说明,起码在清朝末年时,钓鱼岛原本就已有归属了吗?既然如此,那么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还在什么话下吗?于是,大家把这张“手谕”复印来复印去,传来传去,事情被弄得像真的似的。
我国的《参考消息》报鉴于海外沸沸扬扬的舆论,在1972年4月4日也转载了香港报刊的有关报道,题目是《台湾、盛宣怀和钓鱼台》。于是盛家的故事就与钓鱼岛扯在一起了,更增加了扑朔迷离的传奇意味。
可是,这毕竟是一场骗局,是一般善良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国际笑话!骗局所无法遮掩的种种漏洞,很快就暴露无遗了。
当“慈禧手谕”最初面世的时候,原上海图书馆老馆长、著名古籍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先生尚在世。他是在1950年代初期,亲自把八百包“盛档”资料,从北京西路、万航渡路路口的盛公祠,接收到上海图书馆的图书馆界老前辈,是一生对“盛档”的整理和研究倾注了极大热情和心血的老专家。当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夏东元先生,为撰写《盛宣怀传》,正在顾廷龙先生的帮助下,成年累月地“泡”在“盛档”里(原八百包“盛档”资料,经解放后的整理与合并,归为五百包。其中一部分在解放前,由盛氏家人刊行为《愚斋存稿》,尚有大量未经面世的原始文电、奏稿和朋僚信函,据上海图书馆介绍,总量有十五万件),顾、夏两位先生,可以说是对盛氏资料掌握最多的人,尤其是夏东元先生,为写《盛宣怀传》,把“盛档”全部翻阅过一遍,但并没有发现盛宣怀与钓鱼岛有关的任何资料。
而且,他们从徐逸公布的“慈禧手谕”影印件上,一眼就看出了破绽。
他们主要的依据是:该“手谕”注明的日期是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而对盛宣怀的称谓则是“太常寺正卿”,这就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因为盛宣怀是在1896年才被任命为太常寺少卿的,并非在1893年。也就是说,“手谕”上的时间,比盛宣怀实际被任命的时间早了三年,此为一。同时头衔也不对,他是“太常寺少卿”,而非“正卿”。这说明,此“手谕”的作伪者连盛宣怀的履历及他的官职的称呼还未弄清楚呢!这怎么能不露出“马脚”呢?怎么能“唬”得过研究有素的大陆学者呢?
鉴于当时的国际舆论,因为此事与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客观上已扯到了一起,所以顾老和夏老当时就没有吭声,也没有对外发表这些看法。
大陆的学者不吭声,台湾的学者也看出了破绽。一位教授发表文章说,慈禧太后在当时那个时候早已不使用那两枚图章了,那两枚图章的款式,是慈禧早些年使用的,因而也认为那“手谕”是假的。
这么一来,就更忙坏了那些新闻记者,大家被真真假假弄得莫衷一是,于是更加起劲地“捕捉”各地的盛家后代,以探究竟。
1950年代初就居住在日本东京的盛家毓字辈老大哥盛毓邮和二哥盛毓度,是当时盛家在世人员中年纪最大的了。当记者们找到他们时,他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他们活了这么大年纪,从未听说盛家与钓鱼岛有什么关系,也从未听说有什么家传的“慈禧手谕”,更没有听说过,他父亲还跟美国人生过孩子。对于这位似乎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毓真妹妹”,他们是认也不好,不认也不好,拿毓邮的话来说就是:“弄得我好尴尬。”因为当时的社会舆论已经沸沸扬扬,似已认定这个自称“毓真”的人,就是盛家的人了。然而盛家的人过去谁也没听说过此人,谁也没见过此人!
盛宣怀尽管如此,善良的人还是暂且把她当作了盛家人相待。然而当这个“毓真妹妹”拿出所谓“爹爹给我的一封信时”,毓邮和毓度全明白了:这完全是假的!不仅字迹是假的,里面的称呼、内容、落款全都不对头!他们由此开始怀疑,持有这样一封假的“爹爹的来信”的人,能拿得出一份真的“慈禧手谕”吗?
既然盛家两位老大哥都不能证实“毓真”的身份,也不能证实钓鱼岛与盛家的关系,其他年轻一代,就更加无法证实这一切了。于是舆论界又一阵大哗。
2000年初夏笔者在东京,曾就钓鱼岛问题请教年已九十高龄的盛毓邮先生,情况就更明白了。毓老说:“我们谁都不认识她,也从未听说过有什么家传的‘慈禧手谕’。不过有一条,假如我家真有这么个‘慈禧手谕’的话,无论传到谁手上,也决不会传到她手上。我在家里是老大,家里大事都是不瞒我的,我就从未听说有这么回事。关于那张‘慈禧手谕’的真伪,我不是历史学家,所以说不出意见,但是我以前从来没听说过,也没看见过。至于那封所谓的我爹爹写给她的信,那确确实实是假的!”
原来,这个徐逸本来在美国生活,曾与一饭店老板同居,日子过得很不得意,后来到了台湾,说是来“寻根”的,找到了盛家的人。在“ 慈禧手谕”的假象被层层剥去之后,她慌了手脚,就跑到东京,做两位老大哥的工作。她对毓邮的太太任芷芳说:“等我把事情(指钓鱼岛的事)搞定了,我们就都 ‘发’了,盛家的人都可以‘发’了,到那时你们也不用辛辛苦苦地开饭店了……”这就是打开天窗说亮话了,意思是现在请你们帮帮我的忙,帮我把此事弄假成真,将来我们都是有功之臣,可以发大财。
徐逸说此话的时候,天并不怎么冷,她已经皮大衣裹身了,但那大衣的衬里已破烂不堪,有的地方已丝丝挂挂地露在外面了。一双鞋也不合适,走不多远路就脚疼。脚疼起来,即便是在百货公司里,也会把鞋子一甩,赤脚站在人家大堂里……这些都令盛家人感到怀疑,此人处处都不对味。
笔者为把事情进一步弄清楚,返沪后特意再去上海图书馆,查阅盛家的家谱。该馆馆藏的《龙溪盛氏宗谱》是1943年盛文颐总修,盛渤颐主稿,盛恩颐总校的,分校还有棠颐、慕颐、重颐等人,其中一篇盛氏后人撰写的《盛宣怀(杏荪)行述》,洋洋二万余字,历数老太爷一生功业、嘉奖、升迁等各项,尤其对于皇上几次召对,慈禧几次问策,并有所赏赐事,记叙甚详,有的地方还把原话抄录于上,比如“京汉全路完工,引疾求退。慈圣面谕:‘国家正值多事,汝系旧臣,不应出此。’及再叫起,奏对逾四刻,上曰:‘汝今日精神已大好’,旋蒙赏紫禁城骑马。”又如“三月初十日,召见。先垂询病状,后述蒙尘情形,且谓非汝等力保东南,恐无今日。命赏福字匹头、饽饽、肉食,并奉懿旨以承办大差,一切周妥,交部优叙述。”然而,未有一字提及钓鱼岛事。试想,这篇《行述》已把慈禧赏赐饽饽、肉食的事情都记录在册了,如果真有赏赐钓鱼岛这样的大事,能够不记录在册吗?既然在1943年修的家谱中都没有的事,后来在1972年却冒出来了,其“形迹”之可疑,不是昭然若揭的吗?
另外,细审那封“爹爹的信”,内中讲的事情年代也不对。查封盛家除租界以外的所有财产的事,是辛亥革命后一年间的事,而“爹爹的信”中却讲在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如果是讲国民党,那也不对,国民党在1927年并未查封盛家财产,只是将愚斋义庄的慈善基金充公(二百三十万元),但时间也不对,因为那是1928年的事。更为离奇的是,徐逸出示“爹爹的信”,落款时间竟在盛老四去世之后的第三年,“马脚”露得实在太大了。
由此可知,徐逸造假,其手脚实在不够高明。
“钓鱼岛事件”后来发展到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的地步。徐逸的“慈禧手谕”无疑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盛家来说,不少人认为,此一骗局真是丢尽了盛家的脸,居然国际舆论也被她骗得团团转。更要命的是,直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人能证明,徐逸是盛老四的女儿,一切都是她自己说的。所以有的盛家子弟认为,她是个骗子,是借着盛家的名望和钓鱼岛问题的争端蓄意行骗的坏人。
笔者从日本返回后,又接到彭菊影女士(盛毓度先生的夫人)的电话,电话中讲五毛(即盛毓珠,字岫云,艺名颖若馆主,马芳踪先生的夫人)前些日子从台湾来过,她也认为徐逸根本不是盛家的人,建议把她的名字从盛家资料里去掉!盛毓珠的丈夫马芳踪先生在给笔者的信中,更是对此事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现在,大风大浪是过去了,可小风小浪并未停止。据说直到前几年,台湾仍有把盛家与钓鱼岛扯在一起的报道。
值得庆幸的是,徐逸前几年在台湾病死了。毓老夫妇说:“还好她死了,如果不死的话,还不知要闹出多少笑话来呢!”
相关参考
胡雪岩生于公元1823年,去世于公元1885年,原名光墉,字雪岩,幼名顺官,安徽绩溪人,胡庆余堂创始人。他出身贫寒,后凭自己的经商才能成为为一代巨贾。慈禧太后亲授他黄袍马褂和红顶戴。由商入官,做到“布政使衔”从...
胡雪岩生于公元1823年,去世于公元1885年,原名光墉,字雪岩,幼名顺官,安徽绩溪人,胡庆余堂创始人。他出身贫寒,后凭自己的经商才能成为为一代巨贾。慈禧太后亲授他黄袍马褂和红顶戴。由商入官,做到“布政使衔”从...
盛宣怀 盛宣怀一生传奇不已,在政界商界都闯出一片天地,与李鸿章亦师亦友,两人同为主和派,最终联手扳倒了对手胡雪岩和左宗棠一派。 盛宣怀简介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
盛宣怀 盛宣怀是清朝末年著名商人,在商业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他不仅会赚钱也积极赈灾、热心公益,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盛宣怀的11个中国第一 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 第一个电
...面。一提起洋务运动,少不了提起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盛宣怀就是洋务运动中不得不提起的人。盛宣怀,出生于中国常州盛家,是清朝的官员。家中环境良好,因而盛宣怀原是秀才身份,后来在一次机缘之下得以在李鸿章身边...
盛宣怀 盛宣怀是清朝末年著名商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被称作“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与他同一时期的还有一位鼎鼎大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然而二人是死对手,最终盛宣怀扳倒了胡雪岩。 盛宣
盛宣怀和胡雪岩都是清末著名企业家。盛宣怀生于江苏常州,属于官办商人,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盛宣怀在商业方面开创了11项第一,被称为是“中国实业之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不少朋友好奇盛宣怀和胡雪岩到底
盛宣怀保路运动盛宣怀是清朝的邮传部大臣,他的发迹与李鸿章有关。李鸿章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经常让盛宣怀为他办理某些事情。盛宣怀也为北洋政府办理了很多事情,他曾经管理过轮船招商局,他很善于兴办实业。盛
盛宣怀盛光祖在梁士诒被罢免铁道部部长之后,盛宣怀上任为清政府的铁路局铁道部部长,在那一年辛亥革命爆发了。盛宣怀出生在清朝末年江苏省常州。是清朝末年的官员,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个著名的政治家。盛宣怀
盛宣怀(1844~1916),中国晚清官僚,企业家。字杏荪,又字幼勖,号愚斋、止叟。江苏武进人。1870年经人引荐入李鸿章幕,深得李的信任。1872年,参加创办轮船招商局(总局在上海)。18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