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许世友的婚姻爱情故事
Posted 许世友
篇首语:空空的口袋不能阻碍你的未来,空空的脑袋你将永远贫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上将许世友的婚姻爱情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上将许世友的婚姻爱情故事
1941年,许世友奉命率部开赴胶东。经过一段时间艰苦战斗,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许世友的工作也就越发繁忙。由于他没有家庭,生活无人照料,整天胡子拉碴,衣服穿脏了也不脱下来洗。胶东军区后勤部长高大山,在根据地的兵工厂里,为许世友物色了几位品貌端庄、思想进步的胶东姑娘,要许世友选择。许世友说:“也好,省得她再来纠缠。”
许世友所说的“她”,是他的第二任妻子雷明珍。
1935年7月,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当时,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党政军高级干部不少人都结了婚,红四方面军也开始解禁,决定军以上干部可以找革命伴侣结婚。
政委王建安对许世友说:“军长,你可以结婚了!”
“俺家里有老婆,哪能搞那个!”许世友毫不犹豫地回答说。
“你过去不是说不是被大肃反肃杀了,就是被国民党强迫改嫁了吗?”王建安提醒许世友。
许世友叹口气说:“是啊,她和我四弟仕胜一起被县政治保卫局抓去了,我四弟被杀害了,她……我西征离家四五年了,眼下死活不知啊!”
王建安说:“被保卫局抓去的,能有几个活着出来的。徐向前总指挥的妻子程训宣、王树声副总指挥的妹妹王英,不都是被保卫局当作‘改组派’抓去杀掉了吗!你妻子肯定也不在人世了。” 其实,许世友的结发妻子朱锡民没有死。她被乡苏维埃政府无罪释放后,继续在村里做妇女工作。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突围西征后,白匪军随之而来。白匪军对待红军家属的手段极其毒辣,逼他们改嫁“良民”为妻,否则就要将其卖掉。在白色恐怖下,朱锡民带着儿子黑伢(许世友的长子许光)东躲西藏,心惊胆战地渡过了3年时光。
一天,反动保长找上门来,硬逼她改嫁,否则就把她卖掉。
在这种情况下,朱锡民仍然誓死不从。许母劝她:为了把黑伢拉扯大,你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
朱锡民无法,被迫嫁给一个以杀猪为业的姓王的后生为妻。这个后生为人本分,通情达理。他不但抚养了黑伢,还让朱锡民常带些猪肉和日用品到许家看望许母。
1949年11月,全国刚刚解放,许世友思母心切,但因工作忙不能回家看望,便写信给三舅李永顺,请她把母亲送到济南来安度晚年。说起朱锡民,许母说:“黑伢他娘改嫁是我作的主。 你想,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她够苦的了,一个妇道人家过日子多不容易呀!你离家这么多年,也不捎信来,谁知你是死是活,总不能让人家老等着你。”
许世友说:“娘,你做得对,这不能怪你。她改嫁了,也不能怪她。”这是后话。
许世友听了王建安的话,也估计朱锡民已不在人世了。王建安趁热打铁地说:“我给你介绍一个吧,你一定满意。”
“谁?”许世友问。
“雷明珍!”王建安说,“你在达县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时,常提到的那个‘雷县长’呀!”
许世友笑了。他对雷明珍早有好感,在达县一起搞打土豪分田地的日子里,cctop.这位年轻的女县长好学上进,工作大胆泼辣,对他也非常关心,经常买些酒肉慰劳他。只是方面军有规定,不论干部战士,一律以革命为重,不准谈恋爱结婚,许世友才未敢多想。现在规定放宽了,他可以结婚了,何不试一试呢?
于是,他对王建安说:“政委,你去问一下可以,但要掌握两条。第一,结婚自由,不能强迫,俺这胡子拉碴,又黑又粗,活像个鲁智深,人家有文化,不一定能看上俺呢。第二,不准声张,不要羊肉吃不着,惹了一身腥。”
不久,许世友带第四军北上,进入渺无人烟、险象丛生的草地。在王建安的安排下,名扬川北的女县长雷明珍来到许世友的身边。他们一起战严寒、斗风雪,经过一段时间的进一步接触了解,相爱结婚。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调任骑兵司令的许世友奉命收集大批牛羊供部队食用。细心的雷明珍将牛羊毛收集起来,抓紧点滴时间搓成毛线,为许世友织了平生第一件毛衣。
许世友与雷明珍相亲相爱,同甘共苦的情景,曾使陈再道、陈锡联这些师长们眼馋。他们对许世友说:“军长,和尚(许当过8年和尚)能讨老婆,为什么我们凡夫俗子不能?”许世友很得意,戏言道:“谁叫你们不好好打仗,打到军长的位置上,不就可以结婚了吗?”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许世友进抗大学习,雷明珍分配到延安县搞妇女工作,虽然分居两地,但感情日深。后来,许世友因“抗大事件”被捕入狱,使他与雷明珍理应美满的婚姻发生了变化。
许世友被关押时,审讯员曾问他:“还有什么要说的吗?”许世友坦然地说:“如果方便的话,带个口信给我老婆,我临死前叫她来一趟。顺便将那件毛衣带来。”
当时的许世友,自忖闯了大祸,对谁都是“浑身长嘴也说不清了”,分外想见到妻子雷明珍,把自己计划出走的真实思想告诉她,寻求理解和安慰。可是,等了几天,雷明珍始终没有来。审讯员告诉许世友:“你的要求,我转告了雷明珍。她让我交给你一封信和一个包裹。”
许世友接过信,迫不及待地展读:“许世友,我恨你!我决不爱一个反党反革命分子!为保革命的纯洁性,咱俩一刀两断,我坚决要求离婚!请你看后签字。”包裹里的毛线衣,也被剪成了碎片。
许世友如五雷轰顶,差一点昏过去!在他最需要安慰的时候,雷明珍竟是这么不近人情,他失望了!“我许世友今生今世算瞎了眼!”他向审讯员借过笔,在雷明珍的信上,用力写下了“坚决离婚”4个字,并签下名字。
由于毛泽东及时察觉到中央方针的错误,对此事件作了干预,许世友等红四将军们幸免于难,并重新带兵打仗。雷明珍对自己的冲动和轻率追悔莫及,多次向许世友认错并希望复婚,但许世友不肯原谅雷明珍。后来,许世友随朱德总司令上太行山抗日前线,雷明珍主动要求随行,并希望朱总司令做许世友的工作。无奈,雷明珍给许世友心灵上留下的创伤难以愈合。据说,有人曾将许世友和雷明珍反锁在一间屋里,希望他们能好好交谈,沟通理解,许世友却不领这个情,破门而出,扬长而去。
许世友要求离开太行,去山东抗日根据地,也有不想和雷明珍再见面的意思。
“山东的山,山东的水,山东的姑娘胶东美。”人美不美,许世友倒不怎么在意,cctop.关键问题是要经得住考验,不要像墙头上的草随风倒,不要有“乱七八糟的思想”。高大山把物色的几个姑娘的简历说给许世友听。有一个是五支队被服厂的田明兰,17岁,牟平县农村姑娘。7岁死了爸,靠妈妈白天翻地、拾粪、种庄稼,晚上推磨养活她们兄妹。明兰9岁那年,牟平遭饥荒,全家人眼见就要饿死,奶奶作主,让一户人家把明兰领去当童养媳,换来两斗粗谷活命。1939年,八路军五支队来到牟平,明兰冲出家门,跳出火坑,在区政府受训几个月后,分配到五支队的被服厂工作。高大山说着,就从挎包里掏出一双新布鞋递给许世友,接着说:“这是她做的,你穿穿看。”
许世友接过鞋看了看说:“手艺不错。不过这八字还没有一撇,我怎么收人家礼物呢?” 高大山说:“这叫‘拥军鞋’!”
许世友说:“那我就收下了。”
高大山还想继续介绍物色的对象,许世友摆摆手说:“不用了。不过,你只讲她的情况,我的情况你有没有给人家说啊?”
高大山笑道:“你的情况还要介绍吗?全胶东早就家喻户晓了。”
许世友说:“我说的是年龄,人家是小姑娘,我可是大老爷们了!”
“要是人家姑娘同意呢?”高大山笑着问道:“你不是常说婚姻自主吗?”
1943年春天,许世友和田明兰举办了婚礼。婚礼仪式是简单的,没有燃放鞭炮,没有亲朋祝贺。有的只是喜糖一包,清茶一杯,生死之交的战友一帮,他们在一间稍微收拾、权当新房的破屋内,开了一个座谈会,高大
婚后,田明兰改名田普。在许世友上前方打仗之前,他让警卫员备马送田普到了胶东党校,并亲笔给当时的校长聂凤智写了封短信:“田普同志目前随你校行动,请安排她的学习和工作。”聂凤智对许世友十分敬重,当然对他的夫人也关心备至。不久,组织上正式给田普安排了工作,担任许世友的生活秘书。从此大家都改口喊田普为“田秘书”。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逝世后,田普写了一篇《将军留下的……》文章,深情地回忆说:“正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我们相识了,记得我第一次在胶东五旅相识你时对你还有些敬畏,但你那许多传奇般的英雄事迹却深深地激发了我,其后的几十年内,你成了我的严师益友。”
许世友和田普相依相伴40年,养育6个子女。
婚姻许世友上将
历史秘闻 开国上将许世友的故事
许世友和酒在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中,许世友可称得上是一位“饮中豪杰”。一直到逝世,他嗜酒之癖也未改变,可以说酒伴随了许将军的一生。
1933年1月23日,许世友率红34团解放了川北重镇巴中。之后的第四天是农历正月初一,他在参加团部会餐后,找到老部下吴庭辉要酒喝,吴庭辉为许世友舀了一脸盆玉米酒。有人将此事上告到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陈昌浩在团以上干部大会上宣布:“禁酒令还是要执行的,不过许世友可以喝一点儿!”有人对此提出异议,陈昌浩反驳说:“你有许世友那个酒量吗?没有就不能喝!”从此,许世友成为红四方面军中唯一可以公开喝酒的将领。
在山东,许世友喝了一次血酒。1943年春节前的一个上午,当着部队官兵的面,刚刚来到胶东军区担任司令员的许世友大声说道:“同志们,我们吃了大亏!敌人拉网式大‘扫荡’,制造了‘马石山惨案’。”说罢,他手起刀落,将之前准备好的鸡剁掉鸡头,让鸡血流到酒碗里,一口气喝了下去,大声说道:“今后,胶东如果再出现‘马石山惨案’这种情况,当杀我许某之头,就像这只鸡!”许世友实现了自己的誓言,终于领导胶东军民解放了山东半岛。
在人们的印象中,建国后许世友只喝三种酒:山东的金奖白兰地、安徽的古井贡酒和贵州的茅台酒。他喝酒向来公私分明,大量的饮酒花去他每月薪金的大半。
许世友的酒量可以称得上“战无不胜”,特别是盛年时,他和别人喝酒时桌子中间放个大空碗,叫做“滴酒罚一碗”。他身后立一名卫兵,叫做“监酒”,不但“监视”谁“耍滑”,而且具体执行罚酒任务,和许将军同样级别的上将,卫兵也敢动手得罪,叫做“各为其主”。一些被强迫吃罚酒的将军免不了向周总理告状诉苦。一次许世友到北京时,周总理请他喝酒。许世友一开始认定自己能喝过总理,没想到周总理细水长流,在谈笑间便喝干两瓶茅台酒,许世友彻底服了。在总理的规劝下,许世友答应不再勉强别人喝酒,同时自己每次喝酒争取不超过半斤。
许世友和母亲
许世友非常孝顺,曾经五跪慈母。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许世友独创的“螳螂刀”
许世友在少林寺学艺8年,习得一身好武功,不仅将师父传授的功夫熟记于心,还根据自己对螳螂的观察,融入少林刀法,独创了一套“螳螂刀”。
洛阳城里有一家办丧事,请少林寺和尚去念经做法事。方丈带着众僧走后的第四天,来了一股流寇,包围了少林寺,扬言要劫少林寺的武器和财宝。许世友主动站出来指挥这场战斗,他手持双刀,大开山门,立在大门口台阶上对付匪徒。匪徒一看势头不对,便推出他们的头领周端来。论武艺,许世友不是周端的对手,没几个回合就招架不住了。周端抓住许世友一个破绽,飞起一腿,直朝许世友的脑门踢来。许世友倒退几步,一个踉跄,往后便跌了下去。但周端刚一靠近,仰天躺着的许世友突然一招“螳螂展刀”,将周端双臂分开,两腿猛地一蹬。周端毫无防备,被踢在肩头,往后连连退了几丈远才收住脚步。接着许世友跳起,双刀夹击,取下了周端的首级。此后,许世友又经师父的精心指点,“螳螂刀”术大有长进。后来他曾经用这个绝招打败了许多武林高手。(本文摘自《许世友传奇》、《许世友与酒的罗曼史》、《女儿眼中的许世友将军》等书籍和文章。)
许世友开国上将
相关参考
许世友前妻想复婚遭拒。陈赓撮合将两人反锁一屋,许世友破门而出
开国上将许世友是个很传奇的人,真性情的他一生爱憎分明,体现在方方面面,对婚姻也不例外。许世友是河南信阳新县人,生于1905年,与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陈云、开国大将王树声、开国上将赵尔陆等是同龄人。许世友
邓华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历史客栈,原题:开国上将去基层当兵战士说你这么瘦顶多是处长>前段时间,咱讲过开国上将许世友下连队当兵的故事,今天再来说说另一位开国上将邓华的故事。>邓华当
核心提示:许世友在胶东的16年,不仅达到了他军旅生涯中的顶峰,还邂逅了白头偕老的第三任妻子田普,胶东可谓其第二故乡,以至于后来许世友离开山东,选择秘书时,还要附加一个条件,胶东人。许世友资料图本文摘自
题记:在回顾1979年中越自卫还击战的过程当中,人们听了很多亲历者对战争的感受,而其中很多人都提到了一个《十杀令》,让他们心头一震。所谓《十杀令》,其实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线指挥官许世友,在战前颁布的
核心提示:邓小平最了解许世友,他瞻前顾后,最后感到许世友毕竟是许世友,全中国只有一个,便在报告上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10月26日上午,中顾委副主任王震受邓小平委托来到南京军区,郑重地传达了邓小平
许世友上将的武功在民间一直有许多传说,最传神的莫过于他“会飞的武功”。在“文革”时期,“许司令飞救毛主席”的故事流传甚广——一次,毛主席被蒋匪军包围了,许世友冲过去,抱起毛主席就飞走了,让蒋匪军目瞪口
在新中国授衔时候,真正可谓将星如云,十大元帅十大将开国上将等战将多不胜数,可是在授衔结束后发生了这么有趣的一幕,一大堆上将集体给一位中将敬礼,这位中将坦然受之,这批上将里有许世友、陈锡联、洪学智等将军
核心提示:毛泽东甚至还挨过许和尚一记重拳!毛泽东看中他忠直的品性,两次救过许世友。许世友对毛泽东崇拜得五体投地,自称是毛泽东的“匣中宝剑”,毛泽东指向哪他就杀向哪,剑为知己者明。两个农家子弟赢得了农村
(图为:许世友将军在向官兵展示武功,人民政协报)本文摘自:《人民政协报》2014年2月20日第6版,作者:郑丽霞,原题:《许世友上将广州轶事三则》1973年12月,开国上将、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调任广
在战争年代,毛泽东主席曾为后来的三位开国上将及“双料少将”改名,他们分别是上将黄永胜、许世友、王平,以及开国第一少将解方。将“黄叙钱”改名“黄永胜”黄永胜是士兵出身,后官至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