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帅陈毅的小故事
Posted 元帅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开国元帅陈毅的小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开国元帅陈毅的小故事
1963年10月下旬的一天,金风送爽,红叶满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身穿白色中便装的陈毅元帅,戴着棕色墨镜,红光满面,亲切地询问了青阳县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情况。听完县委书记王克东汇报后,陈毅指示县委要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做好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
对于青阳这片土地,陈毅元帅有着极其特殊的情感——
早在1938年,陈毅曾秘密到青阳做过对国民党军队的统战工作。当时,他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率领数千健儿活动于苏南的溧阳、金坛茅山山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
新四军军部当时设在径县云岭。这儿山高林深,交通不便,后勤供给困难。更为不利的是这儿四面受敌,东西南三面是国民党第三战区的部队,司令官顾祝同是顽固的反共首领,一向热衷于与新四军争地盘、闹摩擦;北面沿江一线有日伪重兵布防,层层封锁。
因此,新四军军部与下属部队保持联络就成为很重要的问题。当时,第三战区驻扎有川军唐式遵的好几个师,唐出任二十三集团军司令,驻青阳。陈毅在四川见过唐式遵,知道这位川军将领虽一贯反共,却抗日坚决。唐的部将第一四四师师长郭勋棋与陈毅是川土同乡,有同窗之谊,20年代中期还通过信。陈毅早闻郭勋棋抗日坚决,反对打新四军,便先设法与郭进行联络。有了一些往来后,陈又向他提出打算上青阳会见唐式遵,洽谈共同抗日之问题,郭勋棋征得唐的同意后,表示愿意作出安排。陈毅乔扮成商人,带上两三名随从人员,先到达郎溪川军一四四师师部,尔后由郭派出一个排的部队护送陈毅等人上青阳,同唐式遵秘密谈判。唐与陈毅达成了口头协议:允许皖南、苏南新四军人员经过唐部驻地,但每次不得超过一连人;新四军不得上川军驻地招募兵员、占地盘。陈毅匆回茅山,部署抗日计划。
从此,皖南新四军军部与苏南山区第一支队之间有了一条经泾县、太平、青阳、郎溪到溧阳的秘密安全通道,避免了许多麻烦和损失。
也是在1938年春天,陈毅在青阳城内西门何家饲堂内的国民党青阳县军政干部训练班上,作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讲话。
其时,国共合作,全国团结抗日热潮一片。为培养一批宣传抗日和军民合作的干部,以充实基层力量,青阳县举办了培训班,由县长朱毅生兼任班主任,县政府秘书刘大伦担任副主任。
一天早上,刘大伦来到教室,高兴地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上午,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要来向我们作报告,希望学员们立即作好欢迎的准备。”学员们异常激动,吃罢早饭,把室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整衣静盼。
约10时许,陈毅头戴八角帽,腰系窄皮带,身穿灰土布军装,脚穿黑土布鞋,登上讲台,以浓厚的川音热情而又亲切地说:“请同学们坐下!”接着,他滔滔不绝地讲述当前抗日形势,精辟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与斗争情况,说明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对外,抗日必胜的道理;同时,列举了大量的事例,阐述“敌强我弱必须坚持游击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理论根据;最后勉励学员要勤奋学习,不但在课堂里学,还要深入到群众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多做些实际工作,增长才干,发挥聪明才智,为抗日救国作出自己的贡献。陈毅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学员。
过了数日,训练班领导采纳了陈毅的建议,将训练班搬到离城15华里的山村——杨田乡桥头施家饲堂,改为“青阳县农村工作实施区”,进行农村工作调查和宣传抗日等工作。
元帅陈毅开国
陈毅最初为何不愿入党
核心提示: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蔡和森就曾问及他是否打算入党。陈毅回答说,“准备读书或搞翻译,办报纸、办学校”,陈毅起初怕受约束,不想马上加入党组织。 开国元帅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马沈,原题:毛主席向彭德怀求情:我儿子想跟你去打仗元帅们的入党时间 共和国元帅中,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是朱德。说起朱德的入党,还颇费了一番周折。从1919年五四运动起,朱德就受到新思想的冲击,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走上了为救国救民寻找真理的道路,并认定只有共产主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为此,他不惜辞去军职,开始了寻找党和真理的历程。 1922年6月,他在上海婉言谢绝了孙中山愿以10万元大洋委其组建新滇军的请求之后,见到了当时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陈独秀并提出入党的要求。陈独秀则回答说,像朱德这样的旧军队高官加入共产党,以前还没有过。如果他真想加入的话,必须以工人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并且准备为它献出生命,并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陈独秀的回答使朱德感到痛苦,他后来回忆说:“我感到绝望、混乱。我的一只脚还站在旧秩序里,另一只脚却不能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为此,他远渡重洋来到法国,当听到中国留法学生已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留法组织后,马上要与之进行联系。当听说中共旅法共产党的主要负责人周恩来已去德国的消息后,朱德立即乘火车赶往柏林,向周恩来坦陈了自己怎样会见孙中山,怎样被陈独秀拒绝,怎样为了寻求新的生活方式和中国新的道路来到欧洲,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并表示派他做什么工作都行,一定会努力学习和工作,绝不再回到旧的生活中去。朱德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深深打动了周恩来。1922年11月,朱德于德国柏林由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入党,时年36岁。朱德是共和国元帅中入党时年龄最大的一位。 除了朱德外,第二位入党的元帅是聂荣臻,他于1923年春在比利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三位是陈毅,他于1923年11月在北京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10月,林彪于广州黄埔军校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5月,刘伯承于四川成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徐向前于湖北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罗荣桓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7月,叶剑英在江西加入党组织。1927年9月初,在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贺龙于江西瑞金锦江中学入党。十大元帅中,最后一名入党的是彭德怀,入党日期约为1928年4月左右。 1919年,林彪12岁时就在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者、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林育南、陈潭秋、恽代英、林育英等在湖北黄冈创办的学校中学习,其中林育南、林育英是他的堂兄,并与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他入党时不满18周岁,是元帅中入党年龄最小的一个。 多数人抛弃高官厚禄 朱德、贺龙、刘伯承、叶剑英在旧军队里都已经取得了很高的地位。朱德,曾任滇军第13混成旅旅长,云南警务处处长兼昆明警务厅厅长,国民革命军第20军党代表等职。1926年10月15日被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按照当时的规定,军长一般等同于上将或中将加上将衔。贺龙,入党前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5师师长,第20军军长等职,授予中将军衔。刘伯承,曾任川军第2混成旅旅长,国民革命军暂编第15军军长。叶剑英,曾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师代师长、第4军参谋长等职。彭德怀,1927年10月曾任国民革命军第35军第1师第1团团长。任命公布后,和彭德怀一起追求进步的战友们曾怀疑他会不会从此平步青云,改变救国救民的初衷。彭德怀当即表示:坚决走共产党的路,主意已定,决不回头。 老帅们在旧军队里,可以说已经享受过高官厚禄的优裕生活,屡经升官发财、声色犬马的考验和诱惑。可是一旦入党,他们就都毅然告别了旧的生活,让其化作脚底的尘埃,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相关参考
核心提示:9月11日周恩来打电话给时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谈了自己的意见,主张授予陈毅元帅军衔。周恩来说:“军衔授予,对陈毅同志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均无不便之处,平时可以不穿军服(必
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军事武装。这支军队中人才济济,据不完全统计,叶挺独立团出了3位新中国的开国元帅(分别是朱德、林彪以及陈毅)、2位大将(粟裕、许光达)、8位上将、还有中将、少将以及无衔
核心提示:根据目前见到的材料,笔者判断:9月11日晚的这次会议,即举行授衔、授勋仪式前的半个月,中央才最后敲定授予朱德等10人元帅军衔。大致可以判定,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央决定邓小平不授元帅军衔。同时,
历史上的开国将军没有王怒江,王怒江是《信者无敌》的角色人物,是虚构的人物。1、中国十大开国元帅1955年,有10位将领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们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
李达同志是宁都起义的惟一老上将,曾在刘、邓麾下13年,先后辅佐过贺龙、刘伯承、陈毅、徐向前、彭德怀、叶剑英六位元帅达30年之久,是累计任职时间最长的参谋长,这在我军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李达同志戎马一生
核心提示:不过友谊是友谊,原则是原则,周总理在这一点上分的非常清楚。1965年,由于阿尔及利亚政变导致第二次亚非会议流产,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犯了一个大错误。回到北京后,陈毅元帅在西花厅被周总理严厉
文章摘自:《人民政协报》2013年5月16日第6版,作者:苏振兰,原标题:王必成和张灵甫的较量1912年,王必成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之家,少年投身革命,1928年参加当地赤卫队和共产主义青
核心提示:讲到激动处,他突然摘下军帽,露出锃亮的光头,幽默地说:“我跟同学们一样,从‘头’做起!”全场沸腾了。随后几天,军政大学男学员都剃了清一色光头,女学员均剪了短发,他们牢记陈老总的话,勤奋学习,
[生]118年前,1901年8月26日:data-filtered="filtered"陈毅生于四川乐至复兴场张安井村。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
核心提示:毛主席问谁能担当指挥的时候,这时有一个人勇敢的站出来,愿意带兵前往,他就是陈毅。他是我军中一个老道的将领,但陈毅元帅擅长的是文政工作,也不缺乏作战经验,只是对美军作战的特点,不太熟悉,主席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