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涉慈禧曾国藩与太平军
Posted 太平军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牵涉慈禧曾国藩与太平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牵涉慈禧曾国藩与太平军
总督被刺杀本来就罕见,何况又纠结着湘军、太平军、捻军海盗甚至传教士等众多集团,牵扯到慈禧、曾国藩、丁日昌等重要人物,包含着反清、报仇、夺妻等诸多传奇元素,怪不得说法蜂起、真相难求。也许正因为太受关注,世人给出的答案太多,反而将真相淹没了。——编者按随着电影《投名状》的上映,该片的情节基础、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张汶祥刺马案”再度浮出水面。“刺马”号称“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凶手当场被捉,动机却迷雾重重,迄今难有定论。《投名状》表现的为兄复仇及政治阴谋,不过是历史上众多猜测中的两个版本。本文详述“刺马案”前后经过,您不妨当一回福尔摩斯,看看能否破解这百年疑案。
刺客交代了三点行刺动机,漏洞百出
1870年(同治九年)8月22日,上任仅两年的两江总督马新贻在箭场参加完阅射后步行回官署,刚走到官署后院门口,突然从人群中闪出一人,一边口呼冤枉,一边拔出匕首,刺入马新贻的右肋。冷兵器时代的刺杀行动技术含量要求非常高,荆轲刺秦王尽管挖空心思最终还是一去不复返。可是,就在检阅完军队回家的路上,在成群的亲兵随从护卫下,堂堂的两江总督竟被一个大街上蹿出来的刺客刺中了,而且刺得非常到位,马新贻第二天就毙命了。怪不得慈禧太后接到奏报后吃惊地表示:“马新贻此事岂不甚奇?”
更奇的还是刺客的供词。据刺客供称,他叫张汶祥,46岁,河南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南下宁波贩卖毡帽,当过四年太平军,其间救过一个叫时金彪的清军俘虏。后来看到太平军势力不支,与时金彪趁机逃出,辗转回到宁波,与南田海盗团伙往来亲密。他交代的杀人动机有三点:一是他回到宁波后发现自己的老婆和钱财被一个叫吴炳燮的霸占了,于是找到时任浙江巡抚的马新贻拦轿喊冤,马未受理。他只好到宁波府告状,虽然要回了妻子,但是钱没有追回来,气急之下,逼老婆吞烟自尽,马应该对他的不幸负责;二是他的很多海盗朋友被马巡抚捕杀,海盗们说他最讲义气,应该杀马新贻为朋友报仇,同时也泄私愤;三是他私自开的“小押”(重利盘剥的典当行)生意被马巡抚明令禁止,绝了他的生路,加深了他对马的愤恨。新仇旧恨加在一起终于使张汶祥动了杀心,一路跟随马新贻从浙江到了福建、江苏,两年之后终于找到机会将其刺杀。
这份供词漏洞百出,却是官方认可的定谳,白纸黑字,签字画押,尚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民间说法:为兄弟复仇?为国家锄奸?
张汶祥刺马不惜性命处心积虑两年,就出于这么简单的动机?显然不能服众。因此从马新贻被刺起,关于张汶祥的杀人动机就有很多种说法。
《清稗类抄》就搜罗了另外两种:一说马新贻在合肥办团练曾被捻军头目张汶祥俘虏,张久欲投清,就放了马新贻,并连同其友曹二虎、石锦标与马结为异姓兄弟。后马新贻编选张汶祥的降军为山字营,并屡立战功,很快就升迁到了安徽布政使,对三位出生入死的兄弟却逐渐冷淡。这时正好曹二虎把妻子接来同住,马见曹妻美貌,不仅设法骗奸,还诬陷曹二虎“通捻”将其捕杀。张汶祥为替二虎报仇,将马刺杀。
另一种说法是,张汶祥最初与一个叫徐弁的同是太平军李世贤部战士。李世贤兵败后,徐投奔马新贻,成了马的亲兵,张汶祥则到宁波开小押店为生。一次,张到杭州访徐,徐密告他说马新贻正私通甘肃回王准备反清(马新贻是回民),回王军队不日将南下,江浙一带由马负责征讨。张汶祥当场怒骂:“此等逆臣,吾必手刃之!”后又因马新贻下令取缔非法营业的小押店,张汶祥生计被断,出于国仇私愤刺杀了马新贻。
“督抚不和”之说,得到了官方讨论
《清稗类抄》成书距刺马案未久,可见这些说法产生很早,但都只在民间流传,而马死于“督抚不和”的说法却得到了官方讨论,此说是案件审理过程中由太常寺少卿王家璧正式提出的。
当时江苏巡抚丁日昌之子丁惠衡犯了案子,归马新贻查办。王家璧认为丁向马“请托不行,致有此变”。他还说这个传闻流传很广,而且传播得很远。丁日昌“本系矫饰倾险小人”,江南官员那么多,大家偏偏怀疑他,未必是毫无凭据。清廷向来鼓励官员“风闻言事”,王家璧此举也是人臣本分。但他的奏折当时就遭到了主审官郑敦谨的否定,郑认为丁惠衡的案子始终都是丁日昌大义灭亲,自行奏办,不会向马请托,当然也不会有怀恨杀人的事。事实的确如此,况且丁惠衡当时尚未投案,未经审理,更没有被杀头,丁日昌恐怕不至于因为走后门不成就动了杀心。
此外,章士钊认为:“夫汶祥,官文书明明宣称洪秀全余党,粤捻两通,而其报仇原因,则在南田围剿一役。”章先生所说的南田洪秀全余党,在张汶祥的供词中是海盗,与太平军毫无干系。这很可能是章先生把张汶祥参加太平军的经历与海盗混淆了。说张汶祥为太平军报仇,可能性似乎不大。
湘军是元凶的说法,缺乏证据
马新贻死于湘军集团策划的政治谋杀案的说法起源也比较早,其中论述最全的是高尚举的《刺马案探隐》。他认为,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曾国藩的湘军势力逐步强大,成了朝廷心腹大患,于是慈禧把曾国藩调离两江总督的位子,派马新贻担任,以牵制湘军势力。另外,马还肩负着调查太平天国财宝去向的慈禧密令。马的到任触动了湘军集团的利益,所以湘军指使张汶祥刺杀了马新贻。
随着电影《投名状》的上映,高先生的观点多次出现于报刊网络,被认为最接近真实。但是仔细阅读完高先生的著作后,很容易就会发现他的说法难以让人信服。如作者说湘军将领曾给张汶祥立碑。这是一个关键证据,可是出处在哪呢?不注明资料来源是史书大忌。而高先生的著作还有另一大硬伤,那就是小说化。如写钦差张之万等三位主审官欲将案件拖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三人商议的具体情节、对话、各自表情动作,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如同亲见,这显然是一本历史考证著作不应该有的。而细究之下,这些情节描写竟然出自高阳的《慈禧大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两相对照,就可知此言不虚。这就非常难以置信了,高阳先生虽然深谙清史,但是其最成功处在于小说,小说中真真假假,怎么可以拿来做史料看呢?
此外,高先生虽然指出了马新贻死于湘军主使的一些蛛丝马迹,但并没有给出任何确凿证据,作者提出的一些理由也多经不起推敲。如慈禧密令马新贻调查太平天国财宝的下落以及马新贻上任前对兄长表示自己凶多吉少,这两个关键证据,据作者所说,是得之于马新贻后人,这就使其可靠性大打折扣。所以马新贻死于湘军的说法,尽管存在这样的可能,但还缺乏扎实的证据。
慈禧曾国藩太平军
慈禧让曾国藩裁撤湘军,曾国藩杀掉一人,慈禧怂了
慈禧让曾国藩裁撤湘军,曾国藩杀掉一人,慈禧怂了
鸦片战争后,清朝因为战败,需要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当时的百姓苦于官府的剥削,便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太平天国就因此产生了。清政府也派出了官兵镇压,而成功灭掉了太平天国的是曾国藩组建的湘军,湘军的地位因此水涨船高,这让慈禧非常的不满。所以慈禧想要裁军,谁知曾国藩杀掉了慈禧派去的人,成功让慈禧不敢再说此事。
![](https://www.cha138.com/zb_users/upload/2018/08/20180802224208153322092869560.jpg)
百姓组建了太平天国,一路向首都杀过去,而清政府因为战争的缘故,也拿不出多少兵马,所以让曾国藩回想组建军队,军队建好后,他联合左宗棠等人,看准时机,将太平天国消灭了。
事后,曾国藩想过要将军队裁减,但是遭到了部下和其他官员的反对,认为当时的一时之难虽然解除,但是外患还未除去,所以不必那么着急裁军。可是慈禧却不这么想,她认为湘军已经有些功高震主,急切地想要裁军,这种卸磨杀驴的做法让曾国藩很不满,他没有回应慈禧的暗示,在两江地带驻军。
![](https://www.cha138.com/zb_users/upload/2018/08/20180802224208153322092879424.jpg)
![](https://www.cha138.com/zb_users/upload/2018/08/20180802224208153322092818761.jpg)
![](https://www.cha138.com/zb_users/upload/2018/08/20180802224208153322092834944.jpg)
相关参考
慈禧让曾国藩裁撤湘军,曾国藩杀掉一人,慈禧怂了鸦片战争后,清朝因为战败,需要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当时的百姓苦于官府的剥削,便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太平天国就因此产生了。清政府也派出了官兵镇压,而成功灭掉了
这是一个非诚勿扰式的故事与一般爱情故事不同的是,这两个人的恩怨情仇牵涉到了天下社稷、人间苍生、乃至世界变局的宏大命题。小伙的名字叫作爱新觉罗·奕?,人称恭亲王;姑娘的名字叫作叶赫那拉·兰儿,人称慈禧太
...复杂关系,智斩权监安德海。这次举动,震惊了朝野,连曾国藩都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清同治八年(1869)七月初,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安德海率两只太平楼船沿京杭大运河顺流南下,楼船上悬着两面大旗,写着“奉旨钦差,...
...复杂关系,智斩权监安德海。这次举动,震惊了朝野,连曾国藩都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清同治八年(1869)七月初,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安德海率两只太平楼船沿京杭大运河顺流南下,楼船上悬着两面大旗,写着“奉旨钦差,...
清末张汶祥在大庭广众之下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此案疑雾重重,广为流传,成为晚清的四大奇案之一。刺马案位列四大奇案之首,马新贻被刺后,立即有"刺马案"戏文上演。 刺马案 同治九年(1870年)8月
打败太平天国后,曾国藩进入天京的藏宝室一看,随即大喊我命危矣
清朝末年朝廷比较的腐败,以至于国家各地到处都是起义的灾民,而在诸多的起义队伍中数洪秀全的最大。原本慈禧以为派遣清廷一位武将就可以将叛军平定,然而叛军不仅没有被剿灭,反而发展的越来越大,到最后甚至在天京
勿庸置疑的确是满清命运的挽救者而则是晚清命运的支持者二人关系清末五十年的大局。两人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时正值太平天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确切地说,两人都是靠了镇压太平军起家的。两人的关系在当时、后来也
那么天京城被攻克后,两人就洪秀全的继承者幼主洪天贵福是否已死的问题,向朝廷打起的笔墨官司,就是二人从此产生了天大矛盾的根源。天京攻陷后,曾国藩听信众将所言,认定洪秀全之子洪天贵福已死于乱军之中,江南匪
围棋最高的段位是九段,曾国藩下围棋没得段,只得了个九品棋手。这个"九品棋手"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曾国藩在洪泽湖与太平军作战,打了好几个月,不仅整个船队被太平军击毁,连曾国藩自己也差一点被活捉。因为在
作者:夏辰直隶总督曾国藩和大清国慈禧皇太后,平生第一见,是同治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这一年,曾国藩57岁,慈禧33岁,俩人都属羊。十七年前,咸丰二年,曾国藩与慈禧擦肩而过。17岁的慈禧入宫,曾国藩离京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