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春秋战国时期的27个主要诸侯国

Posted 诸侯

篇首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盘点春秋战国时期的27个主要诸侯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盘点春秋战国时期的27个主要诸侯国

2、盘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富商,后世商人的楷模

盘点春秋战国时期的27个主要诸侯国

春秋确实有几百个小国,但俱体多少,估计永远是一个谜。非常遗憾的是,哪些国家本来都有各自的历史记载,但是,只有鲁国的记载保存下来了,也就是“春秋”。如此的结果,估计是鲁国历史是孔子写的,至少他参与写了,而中国的历史基本是儒教写的,所以,孔子这个儒教祖师爷的东西才能保存,并且被扩张,而非儒教的墨家以及其他历史则被忽视,直到彻底消失。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与此相关的有汉语著名成语即“烽火戏诸侯、挟天子令诸侯就出自这个时代”。
公元前9世纪,由于周厉王残酷统治发生“国人暴动”,诸侯各国原来一直服从周王,暴动以后代表中央政权的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很弱,实际控制区只剩下几百里。进入春秋时期后,基本为混战时期,北方有燕、山戎;东边有齐;西方有秦、蜀、巴;南方楚、吴、越;中部从西至东依次为晋、卫、鲁,另外还有郑、陈、蔡、宋。诸侯列国实力不均,强国齐、晋、秦、楚、吴、越,春秋五霸在这一时期出现。客观上促进了诸侯各国分裂和统一。这一时期产生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哲学理论,如儒家学说、道家理论,学术气息极为浓厚,涌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以后,原来的晋国被赵、魏和韩“三家分晋”;吴被越所灭,越又被楚所灭;诸侯国只剩下了秦、楚、齐、燕、赵、魏、韩。
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是太公吕尚的封国,其历代君主致力於整顿政治,发挥滨海鱼盐的优势,提倡家庭纺织业,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使其国力逐渐发展起来。齐桓公(前685~前643在位)继位後,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公田制,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於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犟的国家。然後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他国家,抗击夷狄的侵扰,终於在周僖王三年(前679)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今河南偃城)之盟,其霸业发展到顶峰。
齐桓公死後,齐国出现争夺君权的内乱,力量削弱。楚国乘机发展势力,先後灭了它北边的几个小国,重新把矛头指向中原。宋襄公(前650~前637在位)以抵制楚人北侵为号召,企图充当中原的霸主。但无论从国力和业绩看,宋襄公都够不上称霸。周襄王十五年(前638),楚宋两国的军队在泓水相遇,宋军大败,连宋襄公都被射伤了腿,不久死去。
正当楚国称雄中原的时候,西部的晋国发展了起来。晋文公重耳(前636~前628在位)曾因“骊姬之乱”,在外流亡十九年,饱尝艰辛。即君位後,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於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十年(前633),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大败楚军,成为霸主。晋文公死後,秦穆公谋求向东方发展,被晋所阻。崤地一战,秦全军覆没,转而向西,吞并了 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楚国在城濮之战後,向东发展,灭了许多小国,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经济文化发展。楚庄王(前613~前591在位)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为犟大,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周定王十年(前597),楚与晋会战於(今河南武陟东南),大胜。不久,又进兵围宋,晋人不敢去救,於是中原各小国纷纷归向於楚,楚人称霸中原。
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於是由宋发起,於周简王七年(前579)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从此,战争大大减少。
当中原诸侯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周敬王十四年(506前) ,吴王阖闾以伍员(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攻进楚都郢。周敬王二十四年(496前)又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越王勾践求和,送给吴王珍宝美女西施,自己亲自为夫差牵马。吴王乘胜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生息,终於在周元王三年(前473) 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於徐,成为最後一个霸主。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馀次。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馀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它们是:
1、鲁国,都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鲁国也是孔子的故乡。
2、巴国,在中国先秦时期位处中原西南面的一个国家。始于先夏时期,于夏初加入夏王朝,成为其中一个诸侯国,灭于战国秦惠王时期。
3、蔡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周武王弟叔度(姬度)后裔,前447年灭于楚国。建都于蔡,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春秋战国时期

盘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富商,后世商人的楷模

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丝毫不影响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反而,各国君王们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那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商业,是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齐国之所以一直都很强大,与齐国的富庶有莫大的关系,齐国在管仲变法后,成为了当时首屈一指商业大国。

而且当时各国间也需要物品的流通,所以各国打仗归打仗,但是却不会阻止商人行商;在当时还有很奇葩的现象出现,一个商人同时与两个交战国交易,出售粮草和兵器等,当真是不凡。有些聪明的商人,甚至把战争当做了投资,比如在秦魏之战初期,就有很多商人投资魏国,魏王的许诺就是战后这些个商人的利益,比如奴隶和土地。

想一想,这与后来欧美各国和其相似?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后都有大财团的影子;战争是残酷的,但是对于这帮大富商来说,在战争中赚取的财物和战争后的红利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些大富商的支持,想必战国也不会打那么多年吧。现在这里就来盘点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顶级富商。

TOP、4 白圭

白圭是战国时期洛阳著名商人,据说他师傅就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相传鬼谷子得一“金书”,鬼谷子将里面的致富之计传于白圭。白圭曾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秦,也是一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汉书》称他是经营贸易发展工商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

他亦认为经商要按时机,就像孙子吴起用兵、商鞅行法一样,只有随机应变,巧用计谋,方可立于不败之地。在今天激烈的商战中,商界仍以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为经典,奉“治生之祖”白圭为高人;也因此,白圭有了“商祖”之誉。其实白圭行商也没别的,就是奉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方法罢了,不过这说来容易做来难。

TOP、3 范蠡

范蠡的一生也是一个传奇,早年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但他知道勾践是一个可以同患难不能同富贵之人,事成之后,便急流勇退;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耕作,兼营副业(捕鱼、晒盐),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范蠡仗义疏财,施善乡梓,他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

范蠡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宋国陶邑,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国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因为传奇经商事迹,范蠡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TOP、2 端木赐

端木赐字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乃是孔门十哲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论语》中经常出现子贡的身影,就是这个端木赐了。端木赐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

但这端木赐还是一个超级富商,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孔子之所以能不差钱的周游列国,与端木赐的资助不无关系。不过端木赐经商,与后世的那些个“黑心”商人不同,所谓“端木遗风”指的就是端木赐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也因此,后来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

TOP、1 吕不韦

吕不韦就是前面所说的投资国家的人,但是吕不韦比那些商人更高级,他投资的是国王。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但吕不韦的志向不止于此,偶然的机会,他得知秦孝文王有个儿子在赵国当人质,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啊,即便失败了,损失的也不过些许钱财罢了,吕不韦对此不在乎。

说干就干,吕不韦通过种种手段,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吕不韦也因此大富大贵,秦庄襄王拜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秦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财富对于吕不韦来说,已经只是数字而已了。这才是真正最成功的的商人啊!

在以上四大富商中,白圭经商的手段一流,被尊为“商祖”;范蠡的一生太过传奇,尤其是白手起家成巨富,太过励志了,因而被尊为“商圣”;端木赐的财富或许比不上白圭和范蠡,但他所遗留的诚信经商,影响太过深远,满满的正能量,因而被尊为“财神”;至于吕不韦,虽然他经商的手段可能比不上以上三人,但他却开启了全新的经商方式,直接投资国家,想想都不可思议。

相关参考

春秋五霸之晋国,如果不三分成韩赵魏,是否能阻止秦国统一天下

春秋时期,晋国三分之前,晋国的综合国力是非常强的,虽然说那时候天下主要分为五个强大的诸侯国,但是在这五个霸主中晋国维持了很长时间的霸主地位,因此在晋国三分之后,韩赵魏还都能够被列为战国七雄,在晋国和秦

春秋战国历史遗迹

1.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方位及都城春秋战国时期各主要诸侯国都城的概况(一)鲁都曲阜鲁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除南垣较直外,其他三面均呈弧形.城垣四角成圆角,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总周长11771米.其东垣

春秋时期有个大臣叫五块钱,背负杀父之仇逃走,后为报仇掘墓鞭尸

我们都知道先秦时期很多人的名字都非常的奇怪,现在看起来都很像外国人,尤其是地处南方的三个诸侯国,楚国、越国、吴国,在中年诸侯国的眼里,他们就是蛮夷。其实也并不是这三个国家想这样的,他们的领土在南方,要

春秋时期的国君勾践是谁

勾践是谁从西周的奴隶制度结束,东周朝代开始,分成春秋和战国年代,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原开创第一个封建制度国家。春秋和战国一直都是东周王室下的各个诸侯国互相争战的动乱时期。春秋是众多小国地方势力之中五个诸侯

盘点曹操宗族中深得曹操器重的七位猛将

三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频仍,想要在这种乱世之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有策划规划搅动风云的谋士外,最主要的还要有纵横沙场叱咤风云的绝世虎将。若是说起来三国中哪方阵营虎将最多,天然非曹操莫属,因为他深谙用人之道所

盘点曹操宗族中深得曹操器重的七位猛将

三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频仍,想要在这种乱世之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有策划规划搅动风云的谋士外,最主要的还要有纵横沙场叱咤风云的绝世虎将。若是说起来三国中哪方阵营虎将最多,天然非曹操莫属,因为他深谙用人之道所

盘点古时期打仗的一些奇葩原则 会发现穿越回去后连春秋五霸也不是自己对手

众所周知,我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懂得利益的国度。在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就连打仗也是要讲礼仪的。在《左传》中就有说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春秋战国时期,祭祀有着很多繁琐的礼仪细节,但是让人意外的是,打仗也

战国七雄哪个国家最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战国七雄哪个国家最弱?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众所周知,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赵国、

商鞅变法是在哪个国家进行的 商鞅变法的实行

春秋末年,王室衰微,诸侯国纷纷反起,经过的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国家被历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为

盘点战国七雄的开国君主们

第一、齐国齐国的始祖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姜太公姜子牙,姜姓吕氏。后来齐国被田氏取代,因此战国时期的齐,已经不是姜齐了,而是田齐。所以这个时期的齐国始祖,应当是陈国公族陈完,是陈厉公的次子。周朝建立后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