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生的名字与状元有什么关系

Posted 状元

篇首语: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书生的名字与状元有什么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代书生的名字与状元有什么关系

2、古代科举奇葩事 文状元头衔打架而来

古代书生的名字与状元有什么关系

自隋朝创立科举考试,历经唐宋直到明清,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是封建社会后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但是在科举历史上,有些人“金榜题名”做状元,并不是因为成绩特别优异,而只是因为皇帝或主考官特别看中了他们的名字;有的人落第,也不是因为成绩低劣,只是皇帝或主考官讨厌他们的名字。历史上的状元常常出现“名字比成绩更重要”的奇闻趣事。
唐睿宗李旦,又名旭轮
唐睿宗景云三年(712年),是一个改过三个年号的奇特年份。可睿宗感到景云还是不太吉祥,没过多久就改为道家气味颇浓厚的太极。到了八月间,无能的睿宗感到难以君临天下,就把皇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李隆基当了皇帝,又把这一年的年号改为先天,这个年号也颇有道家气味。李隆基被尊为玄宗,死后不久被尊为太上至道圣皇天帝,更具有道家气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唐代的皇帝姓李,道教所尊奉的始祖老子也姓李,他们就附会说自己是老子的后代,因而道教在唐代十分受重视,年号和尊号有道家气味也就不奇怪了。这一年录取的状元常无名,就因为他的名字和道家颇有关系而沾了光。姓常又以“无名”为名,自有不寻常的来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不寻常的名字出自《老子》即道教重要经典的第一章,在信崇道教、尊崇老子的时代特别讨巧,因而被看中了,一下子就成了状元。但靠名字而成为状元,基础毕竟不牢靠,此后他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最终还是个无名之辈。
明洪武十八年的状元本应是花纶,但等到拆号唱名的时候,朱元璋却说,我夜做一梦,状元姓丁,不姓花。主考大臣们随即翻阅试卷,找出个名次较后的丁显,本是个太学生。朱元璋说,姓丁名显,自然应“显”,状元就应当他做。本来毫无希望的丁显竟成了状元。这个幸运的丁显,与朱元璋并非沾亲带故,也不曾写过惊人诗文,朱元璋是否真有过那么一个梦也难以查考。从多种史料推测,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于朱元璋晚年多猜善忌而又自以为圣明。他猜忌大臣,很多功臣武将因此不得善终。他怀疑阅卷大臣玩把戏,拉私人关系,所以特地挑出个丁显,以显示自己至明至圣,洞察一切。可笑的是,这个丁显后来也没有“显”出多少才干!
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也多少继承了他的流风余韵。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殿试,考官想取顾文秸为状元,因为“秸”字生僻少见,就改取洪英而代之。洪者,合了太祖朱元璋洪武年号,英字则可作“英豪”、“精英”多种褒义解释。洪英做状元自是胜过前者百倍。永乐十六年的状元是李马,唱名的时候,随侍的太监听到不太雅观的“马”字,不觉失声而笑。皇帝也忍不住笑了,这次却说:“这是一匹好马。”但他也感到“马”字不雅,提笔在“马”旁加了个“冀”字,赐给李马一个新名李骥,希望李骥以后能一日千里地为他效命。永乐二十二年甲辰殿试时,原拟取孙曰恭为状元。明成祖看了大摇其头,说“曰恭”二字合起来是个“暴”字,于是降为探花,状元换成邢宽,说“宽”恰与“暴”相反。因为永乐从侄儿手中夺得帝位,很多大臣不服,他就大开杀戒,排除异己的手段极其残暴,所以就特别忌讳那个“暴”字,孙曰恭就因此失去了状元。邢宽,不就是“刑政宽和”嘛,好!于是邢宽稀里糊涂地成了状元,他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姓竟会因为音同而和刑罚连在一起。
有的名字本来很好,可生不逢时也可能失去状元。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殿试,状元本是祁顺,这个姓名连起来就是祈求顺从、孝顺,要说符合君主专制对臣民的要求,没有比它更贴切恰当的了。然而不幸的是,祁顺与英宗的名字祁镇相近,传胪唱名多所不便,于是状元就换成了王一夔。
古代科举考试中还有很多考生因为名字的谐音不好而与状元失之交臂。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预定的状元是吴情,殊料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无情”。无情的人自然不能做状元,只好换。阅卷大臣正在争论中,嘉靖帝却发话了,他说夜里做了个梦,西北方的天上响雷,这必然是状元出在西北的征兆。嘉靖帝是真做了这么个梦,还是想起来朱元璋这个老祖宗梦见姓丁的该做状元的故事,这不重要,因为问题的实质不在梦之真假,而在皇帝们选状元表面上非常认真,实际上却常常如同儿戏,喜怒无常。阅卷大臣把试卷翻到近第三百名时,找出个秦鸣雷,再一查籍贯,他是陕西人。陕西是古代秦地,秦地正在西北方。嘉靖帝说,他的梦就应在这个秦鸣雷身上,秦鸣雷因而成了状元。
清代因名字谐音而失去状元的也不少。顺治十二年,本拟定的状元是太仓人王揆,唱名的时候,顺治却因读音相同想起了《王魁负桂英》这个流传极广的剧本。剧中王魁忘恩负义,在桂英资助下中了状元后,感到曾与妓女桂英厮混,太丢人了,就设计把桂英杀死了。顺治听到高唤王揆,就开玩笑说:“是负心的王魁耶?”这下可不得了,王揆马上就被抑为第三甲。同治七年,江苏人王国钧殿试成绩优异,被初定为一甲。国钧这个名字,从字面上看是不错的,国钧者,国家重任也。白居易《赠樊著作》中就有“卒使不仁者,不得重国钧”之句。但慈禧太后看了很不高兴,念了王的姓名说:“好难听。”因为这三个字与“亡国君”相谐,实在大不吉利。王因此被抑置三甲,蹉跎以终。
有的人名字吉利、吉祥,就交了好运。顺治十六年,昆山人徐元文,考试成绩虽在前列,却并非优等,只是顺治帝认为他这个名字好,仪表也好,特把他定为状元。传胪(即唱名及授官、谢恩)之后,顺治帝又亲自召见徐元文,赐给他的冠戴“优于旧典”。因为顺治帝特别钟爱,徐元文官运亨通,后来当了宰相。乾隆五十四年的殿试,乾隆帝审看主考大臣们呈上的前十名卷子,一件件地往下翻,看到胡长龄的名字,就开玩笑地说:“胡人乃长龄耶?”乾隆帝这时已经七十九岁,正盼望长龄,要借胡长龄名字的吉祥,亲定他为状元。
古代名字状元书生

古代科举奇葩事 文状元头衔打架而来

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长,故事那么多,什么奇闻没有?什么奇葩没有?

在宋太祖的那个年代,能不能当上状元,不全靠笔杆子讲话,有时候居然还得靠百米短跑和散打功夫,真是前所未闻,我们来看看这出好戏。

科举这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曾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哪怕是在战乱频仍的晚唐、五代时期都没有中断过,例如“三字经”里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讲的就是后晋时期北方的窦燕山,教子有方,五个儿子都登科及第。到了时局安定的宋朝,当然更重视科举。关于宋朝的科举考试,我们就不做学术上的研究探讨,只捡最有趣味的讲。

宋朝时候的殿试内容,都是三道大题目,“一赋一诗一论”。既然大家都过关斩将到殿试这一关了,估计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都差不多,很难找出大的差距来。这个确实让人为难,后来的明朝还一度以颜值来决定谁是状元,清朝乾隆有一次则看谁的字写得好,更何况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个粗人,要他从字里行间来寻出读书人的水平高低,也真是难为了,咋办?

那就看交试卷的速度,谁先交卷,谁就是佼佼者,“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这似乎也有些道理,交卷快至少说明此人才思敏捷,反应快,脑瓜子灵活,以后在朝廷和地方为官,办事能力不会差到哪里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看交卷速度,那作文就必须写得快,于是民间纷纷风行快速作文,有没有快速作文培训不得而知,但确实有快速作文大比赛。有个叫李庶几的举人,就和同学们在一家炊饼店举办快速作文大赛,怎么选这么个地方?因为那个时代没有手表和体育比赛计时器,那就拿做炊饼的工序为计时器,如果谁在一张炊饼制成时写完一篇,那就是优胜者,“以一饼熟成一韵者为胜”。真不知有多少科场的优胜者是在武大郎炊饼店练出来的乌龙状元:以格斗结果定殿试结果。

既然以交卷速度定名次,那么大家都在比快,谁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看来这文章也是唯快不破,没想到大家都快了,这糗事就来了。且说开宝八年,即公元975年,宋太祖赵匡胤亲自主持殿试,大家都在考场上奋笔疾书,一个个如同傅红雪、小李飞刀一般,拿着笔在试卷上唰唰唰写着,想要功成名就的孩子就得努力奔跑啊,更何况是在天子眼前。当时在考场上努力奔跑的考生,有王式、王嗣宗和陈识等,后来司马光记错了,将陈识记成了赵昌言。王式是预选赛的第一名,也就是省试的第一名。当时最后一道考题叫做《桥梁渡长江》。转眼间,王嗣宗和陈识就已经稀里哗啦将文章写好了,将“桥梁”搭好了,一同起身,一同交卷,把考场上的监考官和同学们全都惊呆了。

当年在炊饼店练出的快速作文技巧,这个时候居然也不能成为淘汰对手的利器,这可咋办?答案只有一个:还是得努力奔跑。这一下从文化比赛变成田径比赛,考的是短跑,于是两个三十来岁的男儿,拔腿就往交试卷的地方跑,一阵风似地跑,为了自己的荣誉,为了家乡父老的期待,快快奔跑吧。

然而,俩人的田径水平竟然也差不多,居然同一时间交卷,估计俩人的胳膊也差不多长,否则的话,如果按照游泳比赛的规则,谁的手长,先搭到游泳池边谁就优胜。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俩人同时交卷。

到底谁是状元,难倒了大宋朝廷的上上下下,赵匡胤更是觉得头大,虽然他擅长体育,可是在那个没有秒表和视频回放的年代,无法做出进一步科学精确的判断,思来想去,他做出了一个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举措:比武定状元!

至于具体项目,不比十八般兵器,不用像后来的林教头和洪教头一样比赛棍棒项目,就比徒手格斗,那时叫“手搏”。

比赛地点就定在讲武殿,话说这一天,百官聚集,天子坐堂,王嗣宗和陈识这两位选手,在一声战鼓擂响之后,奔向赛场,张牙舞爪,拳打脚踢,连抱带摔,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文科选手徒手格斗比赛。你使你的降龙十八掌,我使我的六脉神剑,混战成一团。这两人文才相当,没想到武功也不分伯仲,数个回合下来,点数基本持平,更不用说谁把谁打趴下。且说在武功持平的情况下,谁能胜出,就看怎么使阴招了,王嗣宗眼疾手快,去揪对手的帽子,这一下就对了,因为对手是位绝顶聪明人士,怕在大庭广众之下露出自己真实的颜值,于是就像春秋时代的子路一样,去护头,结果被王同学一个抱摔,撂倒在地,不等裁判裁决,也不等对手抛毛巾,王同学立即跑到赵匡胤面前大喊:“臣胜之”。赵匡胤笑得不行,马上答应:行,你小子就是我大宋状元。想象一下那时的画风,两个读书人,一个抱着头巾垂头丧气,一个大呼小叫“我是状元,我是状元”,真正是斯文扫地。当然,换一个角度来看,也特别的萌萌哒。

司马光曾将陈识误写成赵昌言,作为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总编,这个低级错误确实不应该犯。而这个赵昌言其实是宋太宗时候的进士。

宋太祖偶尔也举办快速诗文竞赛,优胜者也可以被朝廷选拔,例如有一个项目就叫“一日作诗百篇”。有个叫赵昌国的信心满满地应试,结果从早写到晚,也就写了二三十篇,而且质量实在马马虎虎,宋太祖居然也为他“转身”,勉强录取了他。

且说这王嗣宗虽然高中状元,却从此被人嘲笑,有一回经过终南山,遇到隐士种放,种放直接笑话他是“手搏状元”。这王嗣宗怀恨在心,转身就向皇帝打报告,说种放此人“学士空疏,其才识均无过人之处”,而且为霸一方,“侵渔众民,凌暴孤寡”,这番话害得种放差点当不成官。可见种放一句玩笑确实击中了王嗣宗的心病,状元是中了,但面子上还是过不去。

当然,北宋初期,也不是说交卷快就永远占上风。有时候,皇帝也不按规则出牌,诸如前面提到的炊饼店快速作文举办者李庶几,一直以写作快闻名于民间,他以为这样就为自己考试安上了保险,没想到有一年皇帝胃口变了。且说李庶几在考场上第一个交了考卷,不曾想宋太宗觉得这位同学太轻浮,一顿呵斥赶了出去,“遽叱出之”。倒是那位皱着眉头苦苦思索迟迟交卷的孙何同学中了状元。

这种突变是咋回事呢?原来是有位叫陈靖的大臣打了小报告,说这李庶几同学在炊饼店举办快速作文比赛,弄得大家以快为美,忽视了作文的文采和理论水准,咱得改。而这陈靖又是孙何的好友。于是,李庶几倒霉,本来可能是状元的他,连进士都没中。一直过了很多年,等朝廷把这事忘得差不多了,李庶几才中了进士。

相关参考

南子和孔子真的有关系吗

《论语》:子见南子,一个女人的名字就此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而在前几年上映的大片《孔子》,以子见南子大做文章,一时间感情戏、三角恋等等各种街边传闻炒得沸沸扬扬,赚足了各方的眼球。抛开这部影片,究竟南子又

越南人和中国古代的越人有关系吗

越南人和赵佗的南越国是否有关系?今天越南人是不是南越国的后人?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概念,就是我们在古代的时候,把所有的南方不属于我们的土地都叫做越地,当地的人都叫做越人。而越人并不只有一个民族,所以我

金朝与清朝语言一样吗,金国与清朝有关系吗

金国与清朝有关系吗清朝与金朝都是女真族所建立的,只不过清朝前身是后金政权,为努尔哈赤所立,国号与金朝是一样的为“大金”,后世为了加以区分称之为后金,努尔哈赤儿子皇太极继位后于1635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武训的气度,武训与历史中的哪些人物有关系

武训与历史中的哪些人物有关系武训(1838-1896)原名武七。山东堂邑(今属聊城)人。少时孤贫,从母乞讨于市。稍长,边当雇工边乞讨。自恨不识字,提出“修个义学为贫寒”。遂以乞讨所得,积累成数,放债置

是否真与慈禧太后有关系

1850年正月道光皇帝死,咸丰即皇帝位,时年20岁。咸丰皇帝掌权时期,中国是一个内优外患纷至沓来的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大清皇朝丢尽了颜面。咸丰出奔热河,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巨额赔款,使

曹操之死与华佗有关系吗

精兵法,善诗歌,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的曹操,在历史上面一直都是一个争议人物,但是其影响力绝不容忽视。一生多疑的曹操,让后代的研究学者完全无法找到相关的资料,其中包括曹操之死和华佗之死。之所以将曹操与华

宣太后与兵马俑有关系吗

秦宣太后的晚年无权无势,是很悲惨的。在这样的形势下,秦昭王不可能为宣太后修建大规模的陪葬墓。因此,规模巨大的兵马俑陪葬墓与宣太后是没有关系的。退一步讲,秦宣太后有大规模陪葬墓的话,也不会用兵马俑陪葬。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区别 两书有关系吗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熟知三国历史的人必然会读过这两本书,前者是正史,后者是小说,这是两书最大的区别。《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

儒家创始人孔子与高丽人真的有关系吗

勿喷。如果韩国人说孔子是他们国家的,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子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

山西在历史上发生过哪些灾害与地形地貌有关系吗

您好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在中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1,500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