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国
Posted 单于
篇首语: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匈奴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匈奴国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自西周起,匈奴开始威胁中原王朝,战国末期赵将李牧曾大败匈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北击匈奴,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马。汉武帝时,霍去病击匈奴至今蒙古国境内狼居胥山,卫青东路扫平匈奴王庭。后匈奴分裂为两部,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北匈奴逐渐西迁,从此从中国古书中消失。秦朝时期匈奴
徙居漠北,炎黄一脉兴起
原始社会时期,黄河、长江流域分属两大部落联盟,一支为长江流域的九黎族联盟,以牛为图腾,首领就是蚩尤;另外一支则是黄河流域的华夏族联盟,以龙为图腾,首领是炎帝。
中国古代神话中说,神农帝就是炎帝,是炎帝部落的领袖。那时,黄帝所在的部落不过是华夏族的一支小部落而已,因为居住在最北,环境极为恶劣,人丁稀少,实力很弱。后来,黄帝成了族长,鼓励全族习武,民风彪悍,在华夏族中逐渐强大起来。
最终,黄帝部落不再服从炎帝部落领导,并击败了炎帝部落,成为了华夏族的新领袖。神话传说中的祝融、共工大战,就是从此演化出来的。
黄帝成为华夏族的首领后,在部族内部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内部的联合和整顿,扩大部族首领的权力,安定农业生产,扩张军备,使华夏族得到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今天汉族人的先民。
华夏族得以发展后,黄帝不再安于黄河流域,开始南侵九黎部。当时,九黎虽然不如华夏族发达,但他们已经有了青铜武器。中国古代神话中多次提及说,蚩尤有八十一个铜头铁臂的兄弟,其实这里的铜头铁臂就是说那时的九黎部已经掌握了冶炼技术。在被九黎部连续九次击退进攻后,黄帝吸取经验,总结了战略战术,最后终于击败了九黎,杀死蚩尤,迫使黎人南迁。
黄帝的部落此时得到的更广阔的空间,周围也再没有别的民族的威胁了,便对周围的民族采取了宽松的政策,不压迫、不奴役,而且将当时小的部族都分封了国主。当时的炎帝、九黎等被击败的部族除了大部分被黄帝一支所融合外,剩下的部分和一些小的落后部落被分为了蛮、夷、狄、戎四部。
蛮,是黎人南迁的一部,是后来楚人和今天苗人的先族。中国神话中说黎人被击败后居住在地下,终日不见阳光,其实真正的黎人都迁到了南方的广密的森林中;夷,是黎人留守故乡的一部,就是后来的殷商部落;狄,一部可能是鞑靼(dá dá)人的祖先,也有一部分白人,可能是突厥人的祖先,当时有名的中山国,就是这个部族的一支;戎,可能是一支阿拉伯半岛游牧民族的分支或其与黄种人的混血后代,也有可能是与突厥先祖同源的一支白人或混血部族。经过漫长的游牧生活,周朝时,大部分狄戎部落游离于中原之外,相互间不断兼并,渐渐形成了匈奴民族。
匈奴人
匈奴一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逸周书》、《山海经》、《战国策》。名称由来,据说是鬼方、混夷、獯鬻(xūn yù)、荤粥、猃狁(xiǎn yǔn)、胡等的异译。“匈奴”一词,汉语的意思直译为“人”、“土民”,意义为“天帝之子”。匈奴单于给西汉皇帝的书信中就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王国维认为,“匈奴”二字快速连读,就发“胡”字的音,而“胡”这个字在匈奴人心目中即为“天之骄子也”的意思。
匈奴的首领叫做单于(chán yǘ),相当于中原的国王。在单于之下,则有左、右二贤王,各率领一大部落。《汉书》说,单于姓挛L(dī),其国民称之为“](ru)黎孤涂单于”。而匈奴语把天叫做“]黎”,把子叫做“孤涂”,单于则是广大的意思。由此可见,单于就是天子的意思。
匈奴族早在公元前7~8世纪时就已在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生息繁衍,建立起氏族和部落联盟了。他们最初的政治、经济中心,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及大青山一带,后来逐步移居漠北。匈奴所属的各氏族和部落,各有各的领导者,各自分散定居,彼此间并没有永久性的盟约关系,只是根据共同的利害关系随时聚合离散。
匈奴人
开始时,生活在原始氏族制度下的匈奴人,共同劳动,共同分配,共同享受,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也没有压迫。氏族部落,既是从事畜牧、狩猎生产的组织,同时又是作战的基本单位。每一氏族成员都是孔武有力的骑兵。他们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则都是战士。
公元前3世纪时,匈奴进入铁器时代,不仅能用铁制作刀、剑、镞等兵器,还能制作铁镰、铁铧、铁马嚼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并学会冶铁和铸铁。铁器的使用,使匈奴人的军事实力得到相应加强。在公元前4世纪末期,匈奴的铁骑经常驰驱于山西一带,并逐步推进,将势力扩展到“战国七雄”中的秦、赵、燕边境,并不时给燕、赵二国以威胁。
春秋战国时期的匈奴人,主要居住在黄河西北的苦寒之地,南有燕、赵强国,东有月氏、东胡,西北则是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平原。月氏、东胡都是匈奴当时不能战胜的强国,燕、赵虽不如匈奴强大,但由于匈奴曾斩杀了西周最后一个君主周幽王,北方诸国有了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的观念,全部联合起来一起抵御匈奴,因此,匈奴无法向中原发展。当时的匈奴,可谓是夹缝中求生存,处境艰难,过着并不风光的生活。
这个时候,匈奴族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首领――冒顿(mòdú)单于。如果没有这个人,匈奴可能在公元前200年前后就已经被灭亡了。
冒顿的父亲是匈奴人的单于,叫做头曼。在秦国灭六国时,头曼单于曾经趁乱攻击中原,占据了陕西河套一带。后来秦朝建立,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出击,打败匈奴,匈奴国力大衰。头曼单于行事随意,对亲情并不看重。他与后妻阏氏(yān zhī,汉代匈奴称其君主的妻妾为阏氏)生了个小儿子。出于对后妻的宠爱,头曼便想立幼子为下任单于。为防止发生意外,他决定除掉长子冒顿。父亲无缘无故要杀儿子,肯定会招来议论,头曼单于想到了借刀杀人的办法、他派冒顿到强国月氏当人质,随后立刻派兵袭击月氏,想激怒月氏,假月氏人之手除掉儿子。
匈奴
班超领三十六人降服凶悍匈奴国 历史最牛名将
东汉刚建立时,西域各国主动前来朝贡、归附,但是都被刘秀婉言谢绝。刘秀身经百战,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皇帝之一了。西域的重要性,他用脚趾头都能想的到。之所以要放弃西域,隐忍北匈奴,还不是因为囊中羞涩嘛!打仗,说到底拼的就是一个字“钱”!没钱不要紧,当不了富二代,那就去当富二代的爹。光武帝执政期间充分发挥了省吃俭用的农民本色,卯足了力气攒钱,为的就是能够去西北干一仗。不过刘秀到死也没有看到那一天,因为越会存钱的人,就越舍不得花钱,花钱的事情永远是富二代的拿手好戏。
刘秀死后,儿子刘庄即位。围绕在刘庄身边的都是些开国功勋的子侄们。他们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一代,迫切地想像父辈那样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他们中间有一个叫耿秉的人,伯父是大名鼎鼎的耿。
这家伙逮着机会就向刘庄进言,要出兵攻打匈奴。起先刘庄对出兵并不太感兴趣,可是经不起底下人的软磨硬泡。
在他登基的第十五年,刘庄终于耐不住了,召集了窦融的侄子窦固、马援的儿子马廖、耿的儿子耿忠、侄子耿秉开会商议出兵北匈奴之事。他们一合计,全票通过了要把北匈奴重新赶回漠北吃沙子去的决议,并决定兵分四路,直捣北匈奴。
老子英雄,不代表儿子好汉。这四路大军发出去之后,只有窦固遇到了匈奴的呼衍王,打了一小仗,其他三路大军都来了一个十足的西北自助游。
班师回朝后,他们聚到一起总结经验,不是汉军无能,只怪匈奴太狡猾。中原和西域相隔千里,而且几十年没有来往,必须先派人去西域考察考察清楚,才能够制定下一步计划
窦固的大军之所以能够小胜匈奴呼衍王,多亏了一个叫班超的假司马(假司马是个官职,就是代理司马)。所以出使西域的任务,被交给了表现出色的假司马。汉使班超的第一站就是鄯善国,鄯善国王见到天朝来使心情那是万分的激动。待其如上宾,恐怕哪里有招待不周的地方。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天班超就发现鄯善国王似乎在有意回避他,而且接待的规格也没有以前那么高了。鄯善国王态度的转变让班超敏锐地捕捉到西域政局的波动,肯定有人跑来使坏。
按照“谁受益,谁嫌疑”的原则来分析,汉朝和鄯善国结盟,肯定会对北匈奴不利,而且能威胁西域各国的也只有北匈奴一家。所以班超断定北匈奴肯定也派了使者,想前先一步拉拢鄯善国。
鉴于鄯善国王还在犹豫,必须先下手才不至于被动受敌。他侦知匈奴使者就住在离他们住处不远的地方,于是班超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班超跟大家说:咱们只有三十六人,如果匈奴和鄯善国达成协议,接下来估计就要把我们交给北匈奴了。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和匈奴使者拼个鱼死网破。只要杀了他们,鄯善国肯定会被我们降服。
道理都懂,但然并卵。区区三十六个人,在别人家的地盘上撒野,这个风险也太大了一点吧。看着大家都迟疑不决,班超又说道:成败在此一举,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想成就不世功勋的就跟我去大干一场!
大伙都被班超的豪气感染了。当天夜里他们就在匈奴的驻地点了一把大火,借着风势大火呼呼地直窜。班超带领众人,直接冲进了匈奴的营地。一百多号人在梦中就被活活烧死,部分被想逃跑的也全部被斩杀。天亮之后,班超带着一堆匈奴使团的人头出现在鄯善国王面前。他对鄯善国王还有国中大臣们说:你们都看到了吧,和汉朝作对的下场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你们继续再和北匈奴来往,我保证你们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看着血淋淋的匈奴脑袋,鄯善国王吓得当场就直哆嗦,再经班超这么一恐吓,直接就长跪不起,答应臣服汉朝,并派王子如长安为质。
班超靠三十六人和一身胆气,为汉朝第二次经营西域开了一个好头。不久刘庄提拔班超为军司马,并让他再次出使西域。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刘庄这次想给班超多派几个人,谁料到,班超竟然说:人不再多,我还要我那三十六位好兄弟就够了!
相关参考
...性,他用脚趾头都能想的到。之所以要放弃西域,隐忍北匈奴,还不是因为囊中羞涩嘛!打仗,说到底拼的就是一个字“钱”!没钱不要紧,当不了富二代,那就去当富二代的爹。光武帝执政期间充分发挥了省吃俭用的农民本色...
...性,他用脚趾头都能想的到。之所以要放弃西域,隐忍北匈奴,还不是因为囊中羞涩嘛!打仗,说到底拼的就是一个字“钱”!没钱不要紧,当不了富二代,那就去当富二代的爹。光武帝执政期间充分发挥了省吃俭用的农民本色...
乌孙――流浪的西域骑士西汉时期的乌孙乌孙国西汉初期游牧于天山以北。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与月氏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后放弃敦煌祁连间故土,迁至伊犁河流域游牧。后来与汉朝共同对付匈奴,
赵充国简介:赵充国(前137—前52年),字翁孙,原为陇西上邽人,后移居湟中,西汉著名将领。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汉武帝时候,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率领700壮士突出匈奴的重围。被汉武
月氏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一个民族的名称,早期以游牧为生,经常与匈奴发生冲突,其后西迁至中亚,开始发展,慢慢具有国家的雏型。由于大月氏位处于丝绸之路,控制着东西贸易,使它慢慢变得强大。到后来被匈奴
乌孙国西汉初期游牧于天山以北。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与月氏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后放弃敦煌祁连间故土,迁至伊犁河流域游牧。后来与汉朝共同对付匈奴,汉朝先后有细君、解忧公主下嫁乌孙。从
...和亲,是由两个原因决定的,一个是韩安国认为出兵攻伐匈奴,汉朝军队长途奔袭,而匈奴大军以逸待劳,这是犯了兵家大忌,所以不可以。还有一个决定因素,就是韩安国本人的性格原因,他是一个老成持重的人,不喜欢冒险...
公元前3世纪兴起于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匈奴,繁衍在河套地带,游牧于大漠南北。匈奴首领单于,单于之下是左、右贤王。公元前3世纪时,匈奴不断骚扰秦、赵、燕等国边境。公元前265年,匈奴骑兵被赵将李牧击败,但
细君:满腔愁绪,郁郁而终汉武帝时,经卫青、霍去病的打击,匈奴远走漠北。后来,汉武帝采取迂回战术、积极打通西域,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势力强大的乌孙国,成了汉朝主要的争取对象。乌孙国
东胡系建立的所有政权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以东而得名。它是中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早在商代,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