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的妙语

Posted 赫鲁晓夫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赫鲁晓夫的妙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赫鲁晓夫的妙语

2、历史经验 鲁连妙语驳田巴——瞅准目标,找出关键

赫鲁晓夫的妙语

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问。在一次招待会上,有位美国记者向赫鲁晓夫发问:“赫鲁晓夫,听说您在我国匹兹堡一个机床上参观时,您曾经送给一位工人一只手表,有这么一回事吗?”
“有的。”赫鲁晓夫从容不迫地说。
“这使我想起了一件有关联的事:尼克松先主到贵国莫斯科访问时,要给您的一个工人一笔钱,你们的报纸斥责他,指责他企图收买那个工人。现在,您送的虽然不是钱,而是手表,但这手表据说也相当值钱的,您说对吗?”
“手表当然很值钱,但是,我会见的那个工人给了我一支雪茄烟,而且很友好地拍拍我的肩膀。说明美国人民对我很友好。我送给他一只手表,仅仅是答谢贵国工人的好意。请问,相互友好的表示和收买是一回事吗?因此,我的行动和尼克松先生给我的工人钱所想达到的目的是毫无共同之处的。”那位美国记者顿时哑口无言。
1960年5月,苏、美、英、法在巴黎召开四国首脑会议。
会上,赫鲁晓夫突然和艾森豪威尔争执了起来。起因是美国u—2高空侦察机侵入苏联领空,赫鲁晓夫要艾森豪威尔道歉并承认是“侵略行径”。艾森豪威尔坚持不肯承认。赫鲁晓夫一拍桌子,起身要走。
东道主戴高乐总统也发火了,但他脸露,说:“昨天,就在你离开莫斯科前,你们发射的那颗卫星,未经我们的许可,已飞越法国上空18次了,我怎么知道卫星上没有机对我国拍照呢?”
赫鲁晓夫说,“我们最新发射的卫星上没有照相机。”
“那你们是怎么拍下月球背面的那些照片的呢?”戴高乐穷追不舍。赫鲁晓夫灵机一动,诡辩道:“那不是照相机,那叫红外线探测扫描器。”戴高乐心里很气,但辩不过赫鲁晓夫,愣在那儿了。
 
赫鲁晓夫

历史经验 鲁连妙语驳田巴——瞅准目标,找出关键

鲁连妙语驳田巴——瞅准目标,找出关键

在齐国,有一个雄辩的演说家田巴。他生就一张铁嘴,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徂丘、稷下一带发表演说,和他人辩论,竟然无人是他的对手。他能够将历史上的春秋五霸统统贬斥得一钱不值,把完全不同的东西说成一模一样,真可谓巧舌如簧。

徐劫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有个能言善辩的学生鲁连,当时只有12岁。鲁连听说田巴的赫赫声名,心里非常不服气。一天,他对自己的老师徐劫说:“老师,我想去同田巴辩论一番,好让他不要再摇唇鼓舌,信口开河,好不好?”

徐劫看了看鲁连,摇了摇头说:“田巴的口才非常厉害,你小小年纪,能战胜他吗?”

鲁连昂起头,自信地拍拍胸脯说:“肯定没问题。”

徐劫见到田巴,便说:“我有个学生,才12岁,却是一匹千里驹,后生可畏,能不能向您请教一番啊?”

田巴一看对方还是个小孩子,就微微撇了一下嘴巴,嘲讽地说:“可以。”

鲁连见了田巴,毫不畏惧,上来就单刀直入地说道:“我曾经听人说过,厅堂上的垃圾没有清除,怎么还顾得上铲除郊野的杂草呢?在短兵相接进行搏斗的时候,如何能够防备远处射来的冷箭呢?这些都是什么道理?这叫事情有个轻重缓急,假如面前有急事不办,却去做次要的事情,岂不是乱了套了吗?现在,我国形势非常危急,南阳地方有楚国大军屯驻;高唐一带正在遭受赵国军队攻打;聊城被十万燕军团团围困。请问田先生,您可有什么救急的妙计吗?”

田巴没有想到对方小小的年纪,却如此了解国家大事,一开口所谈论的问题就十分棘手,一时之间张口结舌,满面通红,羞愧地说:“没有办法。”

鲁连笑道:“国家紧急的时候想不出拯救的办法;老百姓陷于危亡之际不能提出安抚的计策;只会喋喋不休地谈论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这怎么能算得上是擅长演说的学者呢?现在,我倒可以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赵军,解除聊城的包围。要知道,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真正的辩才啊!可您的滔滔演说只像猫头鹰喋喋不休的空叫声,真是让人感到十分讨厌。希望您从今往后还是少和人喋喋不休地争辩吧!”

听到这个小孩子这么说,田巴越发无地自容,羞惭地说:“你说得对,说得对。”

第二天,田巴专程前去拜访徐劫,赞不绝口地说:“您教出来的那个学生鲁连真厉害,真是后生可畏啊!我以后还是专心治学吧!”

从此,田巴就不再夸夸其谈了。

谋略智慧

在这个故事中,鲁连之所以能够在论辩中战胜田巴,关键就在于他找到了辩论的关键点,抓住了对方的死穴。如此一来,轻而易举就能战败对方。因此,我们如果想要批驳对方的观点,就要瞅准目标,找出对方论点论据的关键漏洞,一击致命。

相关参考

周总理曾被赫鲁晓夫钻了空子

赫鲁晓夫患上了大国沙文主义的不治之症。1956年,他在波匈事件上跌了跤子,但并未痛定思痛,猛然回头。1958年,他在度过政治生涯的危机期之后,开始肆无忌惮地向中国兜售他的大国沙文主义。赫鲁晓夫先是借口

让赫鲁晓夫来北京谈

毛泽东与尤金(资料图)1958年,是中苏友好关系受到重挫之年。因为苏联海军远洋潜艇需要岸基“长波电台”来进行通讯指挥,赫鲁晓夫向中方提出,中苏两国在中国的南海岸合作建设“长波电台”,由两国共同管理和使

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高清彩色照片

1959年9月15日至27日,赫鲁晓夫访问美国,这是苏联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正式访问。苏联历史学家把这称为“惊动世界的13天”,并把这次访问定位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胜利访问”。责编:王敏打印收藏纠错参

毛泽东一篇评论就把赫鲁晓夫赶下了台真相

核心提示:这时时间为1964年10月16日,当时中共中央刚发完“九评”,即《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也正巧在同一天,曾经备受赫鲁晓夫阻止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因此,有很

莫洛托夫为何斗不过赫鲁晓夫

  “旧王已死,新王万岁!”(Leroiestmort,viveleroi!)  这句起源于15世纪的法国格言,同样可以搬用到苏联。1953年斯大林突然去世时,至少有6个人有条件扮演“新王”的角色;然

揭秘:赫鲁晓夫的两大政治笑柄是真实存在的吗?

赫鲁晓夫在从事国际活动时,常常口不择言,鲁莽行事,给世界落下许多笑柄。其中最有名的是两件事情:一是他在一次外交招待会上扬言要“埋葬”西方资本主义,后来到1963年11月6日,他在接见美国资本家时承认:

赫鲁晓夫嫌浴缸小

前些年我参加外交部离退休干部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共度重阳”团拜时,一位老同志对我说:“钓鱼台国宾馆是你的半个家。”这句话让我感慨万千。我在外交部礼宾司任职约20多年,职责所在,说不清在钓鱼台宾馆接待

谁才是斯大林真正指定的接班人?不是赫鲁晓夫

斯大林逝世后,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人数减为10人,其排名次序为:马林科夫、贝利亚、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米高扬、萨布罗夫、别尔乌辛。排在第一位的马林科夫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可

赫鲁晓夫不顾军方反对援助导弹 苏联援助的插曲

近代中国面对世界时,已处于极度衰弱的状态,其首要原因是社会生产水平仍停滞于落后的农耕方式而错过了工业化大潮,军事上也错过了热兵器、机械化这两个历史发展机遇。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忙于内战,国家始终处于

邓小平舌战赫鲁晓夫:一针见血切中要害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苏由于各自战略需求及斗争策略的不同,双方按各自的理解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加以解释并进行论战,到1960年代,中苏两党之间的分歧进一步激化,这种分歧后来扩大到国家关系上:苏联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