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汉奸石友三

Posted 汉奸

篇首语: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笑和眼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活埋汉奸石友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活埋汉奸石友三

2、历史人物 高树勋简介 高树勋生平 高树勋活埋石友三

活埋汉奸石友三

石友三生于1891年,字汉章,吉林省九台市放牛沟人。他18岁从军,曾先后多次投靠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汪精卫、张学良以及日本人等,而又先后背叛,被时人称为“倒戈将军”。
一 投日
1932年,石友三在天津日租界寓居,并在日军的支持下成立了特务组织“便衣队”,与日军配合,在河北地区多次组织针对国民政府的武装暴动。蒋介石愤恨之下对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戴笠下达了“制裁石友三”令。
戴笠受命后并没有把制裁令直接发往天津,而是发到了军统局北平站站长陈恭澍手中。陈恭澍是戴笠手下军统“四将”之一,外号“辣手书生”,他一生参与策划过200多起行动,堪称军统第一职业杀手。
陈恭澍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他将侦查石友三住所的任务交给了北平站行动队队长王文。王文带领手下赶往天津,经过调查得知,石友三在天津日租界买了很多套房子,他的几 房姨太太一人一处,他本人常住的是其中一座楼房。
石友三反复无常,叛变多次,目前又和日本人穿一条裤子,他也担心自己被人干掉,就在住所内安排了5名带枪侍卫和2名日本宪兵以自保。王文权衡再三,认为如果采用强攻的办法,势必造成很大的牺牲,因此只能智取。可石友三烟瘾很重,不爱出门,即使出门,也只是坐车在日租界内行动,想要派人在日租界内打冷枪、搞暗杀也很难成功。
王文正一筹莫展时,天津“三益成”杂粮店的掌柜刘兆南找他喝酒来了。刘兆南和王文是小学同学,两人无话不说。几杯酒下肚,王文满脸苦闷地讲起了石友三。刘兆南接话道:“石友三身边的5名警卫中有一名跟咱们是老乡,叫先鸿霞!”
王文一听,激动得一把握住了刘兆南的手,说:“兆南兄,你一定要介绍先鸿霞给我认识!”
二 下毒
三天后,刘兆南将先鸿霞约到了天津一家不太显眼的小酒馆。先鸿霞一米七的个子,精明干练,还有一手好枪法,深得石友三的器重。
王文见到先鸿霞,热情地和他寒暄后,把他请到了小酒馆的雅间,里面早已经摆下一桌丰盛的宴席。
刘兆南喝了一杯酒后推说有事,先行告辞。王文和先鸿霞几杯酒下肚,相聊甚欢,俨然一对忘年交。
经过一番攀谈,王文探知先鸿霞对石友三接连倒戈,甚至给日本人做汉奸深有不满,便将军统北平站行动队队长的证件拿了出来。先鸿霞看着证件上面印着的青天白日徽章,吓得脸“唰”地变白了。
王文将蒋介石“制裁石友三”的命令讲了一遍,然后说:“先老弟,你弃暗投明立功的时候到了!”
先鸿霞虽然有意离开石友三,但要他执行暗杀的任务,他却无论如何不肯答应。王文耐心地对他晓以国家大义,先鸿霞才答应做王文的内应,并见机行事。
先鸿霞起身告辞,王文则坐火车急速返回北平,向陈恭澍汇报情况。陈恭澍指示道:“既然是制裁汉奸,就要堂堂正正,纵不能‘身首异处’,也要让他‘血溅满堂’!”
陈恭澍的意思很明白,汉奸不但要杀,还要杀出威风,让华北地区那些准备当汉奸的人看一看,以收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王文深知日租界戒备森严,想要血溅满堂地蛮干不仅难以成事,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牺牲,他委婉地说:“反正是制裁汉奸,不管先鸿霞用什么方式,关键是将石友三干掉!”
王文得到陈恭澍的同意后回到了天津,不久又在小酒馆见到了先鸿霞。先鸿霞说他又争取到一个人,此人名叫史大川,也是石友三的5名侍卫之一。现在有两名军统内应,铲除石友三的计划又顺利地向前迈了一大步。
可是,先鸿霞告诉王文,石友三平日里住在二楼,根本不允许5名侍卫靠近,他和史大川认为,凭他们的两把枪在石家真枪实弹地干掉石友三确实很难……即使他们行刺成功,也绝对逃不出戒备森严的日租界。
王文皱着眉头问:“刺杀行动该如何展开呢?”
先鸿霞用手指蘸了杯中的茶水,然后在桌子上写下了两个字——下毒!
陈恭澍曾给过王文一瓶无色无味的毒药,这种进口的毒药只要一丁点便可要了石友三的性命。王文把毒药交给了先鸿霞。先鸿霞和史大川都没有下毒的机会,下毒的人选就锁定在厨师老褚的身上。
老褚也是跟随石友三多年的厨师,但他对石友三替日本人做事不满,早有离开石友三的想法。先鸿霞找到了老褚,经过争取,又许以金钱,终于说动老褚在石友三的饭菜里下毒,干掉这个汉奸。
这天傍晚,石友三因为组织特务队有功,得到了日酋土肥原贤二的嘉奖,春风满面地回到家里。为了祛除寒意,石友三特意让老褚加了个火锅。
石友三和三姨太一边喝酒,一边调笑。这时,老褚两手端着火锅走进了客厅。石友三无意瞟了老褚一眼,发现他今天的脸色异样,鼻尖带汗,而且两只手还在微微发抖,甚觉奇怪,刚要喝问,只听“咣当”一声,老褚的火锅托盘重重地落在桌上,锅里的汤汁也溅了出来。
石友三疑心大起,大喝一声:“老褚!”
老褚吓得倒退两步,浑身哆嗦,跌倒在地。石友三意识到饭菜里一定有问题,就站起来舀了一勺,走到老褚面前,命令他喝下去。
老褚吓得一个劲地求饶:“老爷,饶命,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石友三的保镖头目贺来之听到石友三的招呼声,领着人急忙冲进客厅。先鸿霞见老褚暴露,知道自己不能幸免,就偷偷掏出手枪,准备一枪打死石友三,可是贺来之反应迅速,飞起一脚将先鸿霞的手枪踢飞,随后几名保镖冲上来,将先鸿霞用绳子捆绑了起来。
石友三指着先鸿霞的鼻子叫道:“先鸿霞,我待你不薄,你为何要杀我?”
先鸿霞冷笑道:“帮日本人做事的狗汉奸,人人皆可诛之!”
幸而史大川和先鸿霞是单线联系,没有暴露身份。随后先鸿霞和厨师老褚被押往日本宪兵队,不久牺牲,刺杀石友三的计划暂时宣告失败了!
三 活埋
1933年5月,中日签订《塘沽协定》,侥幸未死的石友三在日本支持下出任国民政府冀北地区的保安司令。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投机钻营的石友三顺应时势,率军抗日。他的保安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他在军长宋哲元手下任第181师师长。同年底,石友三任国民革命军第69军军长,后任第10军团总司令。
1940年4月,反复无常的石友三觉得和装备精良的日军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就在开封与日军司令佐佐木签订互不侵犯协议,并准备择机正式向日军投降。
石友三名义上辖有69军和新8军两个集团军,但实际只掌握69军实权,新8军的指挥官是石友三的结拜兄弟高树勋。石友三为了增加投敌的筹码,一个劲地怂恿高树勋投敌,可是高树勋宁可战死,也不愿做汉奸。石友三恼羞成怒,就想借举办婚宴之名杀掉前来喝喜酒的高树勋,可是高树勋没有上当,石友三的暗杀计划落空。
石友三准备投靠日军的消息很快被军统局掌握,蒋介石得知后非常震怒,他当即给第一战区司令卫立煌下了道密令,命他在石友三投日之前尽快将其处决。
卫立煌接到密令后,斟酌了半天执行任务的人选,最后圈定高树勋。
高树勋早就想干掉石友三,可是若以自己的名义邀请石友三到新8军防区议事,老奸巨猾的石友三绝对不肯过来。高树勋来回踱步,思索良策,忽然想出一个计策:可请鲁西行署主任孙良诚来办这件事。孙良诚当年在西北军时曾是高树勋和石友三的上级,不仅和高树勋有私交,还和石友三的交情不错。
高树勋找到孙良诚,说:“孙主任,我想请您出面,调解一下我与石友三之间的误会!”
孙良诚不知是计,欣然同意:“彼此是共患难多年的老弟兄,还有什么不可解除的矛盾?这调解之事就交给我吧!”
孙良诚带着卫兵,骑马直奔石友三的驻地,开门见山地说了高树勋的提议。石友三却连连摇头:“新8军的驻地我是不会去的!”
石友三因为投降日军,已经搞得众叛亲离,能和高树勋达成和解本是他求之不得的好事,但高树勋的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他不得而知,所以他得十分小心。
孙良诚一见石友三摇头拒绝,就使了个激将法:“我们可都是西北军的老将领,即使有矛盾,大家一见面,呵呵一笑也就过去了。再说,有我孙良诚在,你又有兵有枪,他高树勋又能将你怎样?你要是胆小不敢去,我回去了……”
石友三一见孙良诚讲得恳切,想了想也是这个理,说:“既然这样,我就跟着孙主任走一遭!”为了预防万一,石友三命令手下最精锐的骑兵连跟随自己,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他也好立刻骑马离开新8军的军部。
1940年12月1日上午,石友三领兵与孙良诚一起来到新8军军部,高树勋满面春风地站在军部门口迎接二人。
孙良诚、石友三来到军部的客厅里,彼此客套了一番。客厅内宾主谈笑风生,但客厅外石友三所带的一连骑兵一枪未放就已被高树勋的手枪团全部缴械。高树勋估计时机已到,便借故离开。突然,数名军人冲进客厅直扑石友三,石友三刚想抽枪反抗,那些身高力大的军人就把石友三按倒在地,迅速用绳子将他捆了个结实。
石友三叫骂道:“高树勋,你想干什么?我69军的弟兄们一定不会放过你!”
孙良诚想要制止,可是那些军人不由分说,将“嗷嗷”乱叫的石友三架出了客厅。直到这时,孙良诚才知道高树勋约石友三“和谈”的真正目的。
高树勋诱捕石友三后,把他关押在柳庄寨的一个四合院内。石友三为了活命,只好提笔给高树勋写了一封长信,表示自己心如死灰,愿放弃一切,解甲归田,并重点讲述了当年他和高树勋的结拜之情……
高树勋看罢石友三的长信,有点动摇,可是看着卫立煌发来的“处决石友三”的密电,高树勋最终还是下定决心,秘密处决石友三。
1940年12月3日深夜,关押石友三的土坯房中油灯已经熄掉,两名手拄长枪的卫兵站在土坯房的门口打起了瞌睡。石友三偷偷起来,将水壶里的残茶淋在土坯墙上,然后将茶碗打碎,悄悄地用碎瓷片在湿润的土坯墙上挖了一个洞。
两名看守的卫兵正拄着长枪在门前打盹,根本没有注意到石友三已从墙洞逃走了。石友三翻墙而出,四下一瞧,东、西、北三面都有新8军的巡逻队,唯有南面黑乎乎的一片,他弓着身子,放轻脚步,直向南面逃去。
石友三一口气逃出了柳庄寨,一头钻进了一片阴森森的树林,他正庆幸脱险时,却见树林里冲出了三名黑衣人,看他们的穿衣打扮,分明是土匪。还没等石友三说话,一名高个子匪人猛地扔来一个麻绳套,套住了石友三的脖子,接着拽紧绳套,背着石友三直奔树林外。
石友三知道自己遇到“背白狼”的匪人了,他双手抓着紧勒在脖子上的绳套,费力地嘶哑道:“我是石友三,好汉饶命,我有很多钱……”
那个高个子匪人大约跑了半里路,来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岸边早已挖好了一个土坑,旁边站着几名凶悍的黑衣人。那个大个子匪人用力一甩,将背着的石友三“砰”的一声丢进了土坑。另几个黑衣人也不说话,抄起铁锹铲起坑边的黄土就往石友三身上抛去。
直到这时候,石友三才知道自己遇到的并不是匪人,想要活埋他的一定是高树勋。石友三奋力扯开了绳套,大叫道:“高树勋,你要杀结拜的大哥,你不忠不义……”
一直隐身在暗处的高树勋闻声走了过来,望着坑底的石友三,鄙夷地说:“你助纣为虐,出卖我中华民族,我不杀你,天亦杀你……你一辈子活埋了多少好人,我今天也让你尝尝活埋的滋味吧!”
至此,这个作恶多端、祸国殃民的大汉奸终于在黄河岸边的土坑中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活埋汉奸

历史人物 高树勋简介 高树勋生平 高树勋活埋石友三

中文名:高树勋

别 名:健侯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

出生地: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高金庄

出生日期:1898年8月6日

逝世日期:1972年1月19日

职 业:军人

主要成就:第一位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高树勋(1898—1972),字健侯,1898年8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盐山县高金庄。兄弟姐妹7人,在兄弟3人中,他排行第二。著名爱国将领。出身行伍,因作战勇敢,由士兵累升至师长。因反对内战,1945年10月下旬率部在邯郸前线起义,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著名爱国将领,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人。出身行伍,因作战勇敢,由士兵累升至师长。在参加国民党军队对苏区的“围剿”中,开始认识中国共产党,毅然脱离国民党军队,到天津寓居。抗战胜利后任新八军军长、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因反对内战,1945年10月率部在邯郸前线起义,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号召国民党军队以高树勋部队为榜样,反对内战,主张和平,在内战战场上举行起义,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8岁时,入私塾读书,读了4年,家道中落,回乡务农。

  1914年,到天津、北京等地学徒谋生。后又投奔在四川绵阳冯玉祥部当兵的舅舅。

  1917年,冯玉祥率领第16混成旅官兵讨逆,高树勋因作战勇敢被升为冯玉祥的手枪连班长。

www.cha138.com

  1918年,冯玉祥在鄂东重镇武穴通电全国,反对段祺瑞,段祺瑞约冯玉祥到汉口谈判。高树勋率手枪班随冯玉祥赴汉口,当冯玉祥的贴身警卫,终使冯玉祥安全归来。

  冯玉祥将他送进学兵营学习测绘、军事操典、射击常识。结业后被任命为机枪营司务长。1920年,高树勋升任排长,受冯玉祥的影响,加入基督教。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高树勋升任直属队机枪营营长。1925年8月,又升任团长,军衔为陆军上校。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宣布全军加入国民党,高树勋成为国民党员。此后,随冯玉祥四处征战,官职也一路高升,一直到官居青海省代省长的要职。

  1930年中原大战,西北军失败,高树勋部缩编为27师,列入孙连仲的27路军,投靠蒋介石。

  1931年,参加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围剿”,被红军击败。

  1933年5月,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高树勋又到该部当骑兵师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高树勋出任河北省保安处副处长。直到河北省保安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6师。

  1938年2月19日,日军占领了新乡市。根据国民党最高统帅部不准高部南渡黄河的指示,高树勋指挥所部新8军,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交替掩护撤退。

  1940年4月,石友三在冀南战斗中遭到八路军的毁灭性打击,遂转而投靠日军,在开封与日本驻军司令佐佐木签订互不侵犯协议,并准备在联合消灭八路军后向日军投降。石的结义兄弟、

  部下高树勋不愿做汉奸,遂密谋暗杀石友三。石友三率1连骑兵随孙良诚到高树勋部驻地河南濮阳柳下屯。高树勋率旅长以上军官将他们迎进会议室,大家谈笑风生,共叙往事。不一会,有一勤务兵入内对高树勋说:“太太有事相请”。高树勋即离室而去,突然,四名卫兵进入会议室,将石友三架走。当天夜里,高树勋命士兵将石友三活埋于黄河岸边。

  1945年9至10月,国民党发动了进攻解放区的上党战役和平汉战役(又称邯郸战役)。刘伯承、邓小平在进行平汉战役的同时,开展了秘密争取高树勋率部起义的政治攻势。高树勋对蒋介石在国民党军队内部排斥异己、挑起内战的行动表示不满和反感。

  1945年9月上旬,高树勋派人秘密来到上党战役前线指挥部面见刘伯承、邓小平,商谈和平事宜。同年10月,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鲁崇志等三个军沿平汉路北上。大军走到邯郸、磁县一带,被我军围阻,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我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线亲自到高树勋军营面谈,这使高树勋很感动,终于下定了决心起义。10月30日,高树勋率新8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在马头镇正式宣布起义,以通电形式向全国发出了《停止内战团结建国的起义宣言》,声明脱离国民党阵营。高树勋率部起义后,使敌军受到很大震动,丧失了固守的信心。刘伯承将解放军主力调至漳河以北敌退路两侧,于运动战中歼敌孙连仲部两个军计2.3万余人,生俘敌40军军长马法五,副军长刘世荣等高级将领,取得了平汉战役的胜利。

  1945年11月2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给高树勋发来了贺电。11月10日,起义部队改称民主建国军。中共中央军委任命高树勋为民主建国军总司令,王定南为总政治部主任、范龙章为第1军军长、乔明礼为第2军军长。高树勋由邓小平、薄一波介绍,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于1945年11月13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高树勋起义对于蒋介石及其统帅部引起较大的震动,使其感到“兵心不固,民心不归”,发动内战的时机还不够成熟。高树勋起义及平汉战役结束后,蒋介石阴谋部署发动内战的大量文件被缴获,延安新华社选其重要密令7件公开发表,使全国人民认清了国民党挑动内战的真相。

  高树勋起义及随后开展的“高树勋运动”,成为国民党军队中有爱国心、厌恶内战的广大官兵的一面旗帜,他们在此后的国民党内战前线大批倒戈起义,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但当时八路军过急地收整编了高树勋的起义部队,也造成了不好影响,刘邓大军主力出击外线后,晋冀鲁豫根据地一度非常紧张。

  新中国建立前夕,高树勋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工作。建国以后,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河北省民革副主委,并长期担任河北省副省长职务。1955年,毛主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决定,授予高树勋一级解放勋章。

  1972年1月19日,高树勋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相关参考

他从马夫做起, 干到军团总司令, 火烧少林寺, 49岁被活埋

他从一名马夫,经过投机钻营,不断的投靠和叛变,最终干到了军团总司令,也被人称为”倒戈将军。此外他还火烧少林寺,对我国的佛教文化也产山了重大的破坏,他的名字叫做石友三。石友三1908年从家清朝新军,不久

爱钱如命? 中原大战阎锡山为何输给了蒋介石

...为阎锡山拖延不给军饷,作为阎冯联军第四路军总司令的石友三,在蒋介石许诺100万军饷的利诱下,立马给阎锡山背后插刀子,反戈一击,致使阎冯联军阵脚大乱,很快败北!1930年初,阎锡山决定和冯玉祥联手反蒋。为了取得...

爱钱如命? 中原大战阎锡山为何输给了蒋介石

...为阎锡山拖延不给军饷,作为阎冯联军第四路军总司令的石友三,在蒋介石许诺100万军饷的利诱下,立马给阎锡山背后插刀子,反戈一击,致使阎冯联军阵脚大乱,很快败北!1930年初,阎锡山决定和冯玉祥联手反蒋。为了取得...

以为活埋够病态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相关“以为活埋够病态?揭妃子殉葬皇帝三方法这一种最生不如死【图说】”的详细内容,以方便你了解!相信看过《如懿传》的人都对反派角色令妃被处死、灌下牵机药那一幕印象深刻,感到十分过瘾

长平之战竟活埋40万人!死伤最为惨重的战役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王朝更替,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战争的胜负来决定主宰江山的权利,而战争灭不了流血死亡,总用无辜的人民参与到这些权利游戏之中。今天就谈一谈中国历史上双方死伤最为惨烈的战役。1.长平之战...

他是毛主席的亲弟也是连襟,为掩护部下而牺牲,其儿子被国军活埋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三兄弟都是人杰。二弟毛泽民是共和国历史上的红色金融鼻祖,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等要职。三弟毛泽覃呢,也在党内和军中都担任过很高的职务。毛泽覃生于

末代皇叔―宁练地摊而不当汉奸的“弼马温”

这位皇叔可是大有来头,他是光绪皇帝的胞弟,溥仪的七皇叔,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先后经历晚清,民国乃至新中国。他就是—载涛。也许大家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是他的经历确实令人咋舌。我们知道,溥仪三岁登基为帝

历史上活埋老人的事情是真的吗

古代“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是不是真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规定存在于哪些朝代?“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存在于很多地方的民间传说中,网上也有人举出这些各种版本

揭秘60岁活埋是哪个朝代的事

  说到在古代一到60岁就要被活埋这件事情还是挺有意思的,毕竟这太残忍了啊,让人觉得完全不能相信啊,那么有的人也问了,这个传说到底是哪个朝代的故事呢?还有就是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坑”是活埋吗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坑”的事件,可是历史书几乎都没有对“坑”的具体含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现代一般流行的说法是,“坑”就是“活埋”(比如林剑鸣《秦汉史》),可是比较权威的中国史着作比如翦伯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