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嚼鸡肋的故事
Posted 鸡肋
篇首语: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嚼鸡肋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如嚼鸡肋的故事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薄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曹操出兵汉中时,本来企图进攻刘备,可是驻入汉中后,估计情势,却又发觉很多不利,进既不能,守也不便,想撤退,又怕于面子不好看。正在犹豫,恰巧厨子送进一盘炖鸡来,他就一边吃,一边继续盘算。这时,部将夏侯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便随口说了两个字:
“鸡肋”。杨修知道了,便叫勤务兵给他收拾行装。别人问他,他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公把汉中当作鸡肋,他觉得留在这里没有什么味道,所以要回去了。”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师还朝。
后来,人们就借“鸡肋”来比喻乏味,说是“如嚼鸡肋”,或“味如鸡肋”。
鸡肋:鸡的肋骨。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秦王春秋司马相如卓文君韩信经典
三国历史 曹操吃鸡肋歇后语
曹操吃鸡肋歇后语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吃鸡肋歇后语中的曹操吃鸡肋是一个典故,是曹操去打仗(具体攻打什么地方我记不清了),打了很久也没攻下来。一天晚饭吃鸡,曹操便说:鸡肋,鸡肋。这句话正好被杨修听到,杨修便对大家说快点收拾东西吧,主公很快就会回去了。大家问他为什么,杨修说:主公说鸡肋,鸡肋。所谓鸡肋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已经没有什么攻打的意思了。所以说近期肯定回去。以后就有了曹操吃鸡肋歇后语。
三国演义歇后语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