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死

Posted 孔子

篇首语:困难是人的教科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子之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孔子之死

2、孔门优秀学生颜回到底有多好学 颜回之死是怎么回事

孔子之死

  孔子的年纪一天天大了。老天又不作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
  六十九岁上,他的唯一的儿子孔鲤死了。作为一个父亲,看见自己的儿子死在自己前头,心情总是很不好受的。
  七十一岁上,他的最得意的门生颜渊也先他而死了。
  颜渊名回,生活非常贫困,但是从不放松自己的学习,在孔子的学生之中,他是最为孔子器重的一个。孔子曾经说他:“吃粗饭,喝清水,住在又窄小又破陋的地方,要是别人就憋死了,可是他还是照常很愉快。”“一个人在学习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从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了。”
  颇渊不仅学习用功,并且还很聪明。有一次,孔子问子贡:“和颜回比,你觉得你们两个谁更聪明些?”
  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他相比?颜回学到一个道理就能悟出十个道理,我呢,至多能悟出两个道理。我比他差远了。”
  孔子说:“对,你没有他聪明,我也没有他聪明,咱们两个都赶不上他!”
  颜渊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虚心。他对老师传授的知识,象干旱的土地吸吮水分一样,全部吸收,不使它有一点流失。为此,孔子曾经批评过他对老师服从太过。但是,孔子对他这种谦虚的求学态度,却是十分赞扬的。
  “我和颜回谈一天话,他也不反驳一句,看起来好象笨得要命。但是,我事后观察一下他对我所讲问题的理解,却常常发现他是很能发挥的。他不笨,是个谦虚的人啊!”
  另外,象孔子一样,颇渊还是一个颇有修养的人。孔子就曾对他说过:“有机会就想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没人用时,也能心安理得,在这一点上,只有咱们两个可以做到啊!”
  凡是教过书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对一个得意的门生,往往比对自己亲儿子的感情还要深厚一些。颜渊是一个用功、聪明、谦虚、有修养的好学生,简直就是一个小孔子,所以他一去世,引起了孔子的极大悲坳。
  孔子哭道:“老天爷啊,你简直要了我的命了啊!老天爷啊,你简直要了我的命了啊!”
  学生们见老师过分悲伤,恐怕损害了老师的身体,上前劝道:“老师,您太悲恸了!”
  “悲恸?”孔子哭着说道,“这个人死了再不悲恸,还悲恸谁呢?”
  这时,颜渊的父亲颜路来见孔子。他也很爱自己的儿子,但是因为家穷不能厚葬,心里很是难受,来跟孔子商量办法。这时孔子也很穷,值钱的东商只有一辆出门坐的车。如今孔子年纪这么大,还要经常和一些官府中的人物打交道,出门没有车怎么成呢,总不能把车卖了啊!两位老人说着说着,都伤心地哭起来。
  学生们见老师伤心,同时念及颜渊平时的好处,大家凑钱,把颜渊厚葬了。
  颜渊死后不久,齐国发生了政变,掌握政权的贵族田氏把齐国的国君齐简公杀了。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宰我当时在齐国,在这次政变的混战中被打死了。孔子听说了,又流了一次泪。
  前次的泪水未干,后面的泪水又接上了,第二年,七十二岁的孔子,又失去了另一个忠心耿耿的门生--子路。
  子路只比孔子小九岁,是孔子学生中最没有师生界限的一个。和颜渊相反,子路有时对老师好象很不尊重,甚至当面顶撞老师。不过,他是个直性子人,正直,勇敢,说得出就做得到。更惹人喜欢的是,你只要指出他的缺点,他就高兴。
  子路死在卫国,并且死得很惨。
  原来逃亡到晋国的卫公子蒯聩,一直没有忘记争夺王位,公元前480年,他又回卫国来与自己的儿子卫出公争夺王位了。
  子路当时在卫国贵族孔埋的家里做事。孔埋是蒯聩的外甥,孔理对自己的舅舅蒯聩回来与表兄争夺王位是不赞成的。可是,孔埋的母亲,就是蒯聩的姐姐,支持蒯聩发动了政变。
  孔埋的母亲强迫孔理参加政变,孔埋不愿意,藏到厕所里。母亲拿着戈,舅舅带着五个武士把他从厕所里找出来,胁迫他立誓盟约,支持政变。
  孔埋有一个家臣名叫案宁。他偷偷跑进宫去,告诉卫出公,并护送着卫出公逃往鲁国。这时,子路在城外办事,奕宁护送卫出公离城后告诉了子路。
  子路听到消息,便往城里赶。走到城门跟前,迎面碰见了子羔。子羔一也是孔子的学生,现今也在卫国做事。他对子路说道:“快走开吧,城里正乱呢,马上就要关城门了,你怎么还往是非之地去呢?”
  子路答道:“在人家的家里做事,主人出了事不敢出头,算什么英雄好汉!”
  子路说着便挤进城门去。孔埋的态度很坚决,他始终不同意舅舅的作法,所以,当子路到来的时候,他还被看押在准备盟誓的坛台上。子路一见,立即喊道:“你们要夺王位,自己去夺好了,何必一定要让他跟着去呢?你就是把他杀了,仍然还会有别人来反对的。”
  蒯聩见子路来势汹汹,并且也风闻子路的勇敢,一时不知如何才好。子路认为蒯聩可能已经怕了,便威胁道:“你要是再不放人,我可就放火了。”
  子是,子路便在坛台下准备放火。蒯聩一看,急忙派两个武士来与子路格斗。子路本来想吓一吓蒯馈,把孔理救出来算了,不提防蒯聩会派武士来,一时措手不及,被冲过来的武士刺伤了一只臂膊,并将帽缨打断了。子路一边系着帽缨一边说:“好汉临死的时候,帽子还是要戴端正的。等我戴好帽子,再与你们拼个死活!”
  可是,那两个武士哪里理会他这一套书呆子的话,当子路结扎帽缨的时候,乱刀齐下,早把他砍成肉酱了。
  孔子听说卫国发生了政变,便想,子羔还可能回来,子路怕危险了。果然,过了不久,子羔回来了,紧接着有从卫国逃出来的人告诉孔子说:“子路死了。”
  “死得惨吗?”孔子问道。
  “被剁成肉酱了。”
  “快把酱缸的盖子盖上,我心里难受啊!”孔子喊大哭起来。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开春,孔子便病倒了,经过子贡、子夏、曾参等人的精心护理,病情才稍有好转。
  一天早起,子贡来看老师,只见孔子已经起身,拄着拐杖,站在门口,低声地唱着歌:
  泰山要倒,
  梁柱要断,
  人也象草木一样啊,
  要枯,要烂!
  子贡急忙上去,扶住老师,问道:“大清早,您的病还没好,怎么跑到大门外来了?”
  孔子说道:“我正在等你来呢。你要再不来,可就晚了啊!”
  子贡忙安慰他:“老师不要乱想,您是会健康起来的。”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坐在两根柱子之间受人们的祭奠。夏代人的棺材是停在东台阶上,周代人的棺材是停在两台阶上,殷代人的棺材是停在两根柱子之间的。我的祖先是殷人,我大概活不久了啊!”
  子贡发觉老师的心情不好,急忙把他拄进屋里,让他躺下。子贡正想安慰他几句,孔子又说话了:“没有人了解我啊!”
  子贡忙说:“怎么说没人了解您呢?”
  “只有到了寒冬,人们才知道松柏是不会凋零的啊!”孔子只顾说自己的,“我也不怨天,我也不怪什么人,我一生刻苦学习,我的成就,只有天知道啊!”
  “你把知识传授给了我们,我们会再传下去的,您的成就,后世是会知道的。”
  “不过,从今天起,我不能再说话了。”
  “您要是不说话,我们做事以什么为依据呢?”
  “老天爷一声不吭,什么话也不说,还不是照旧有春夏秋冬,万物不是照样在生长吗?”
  子贡见老师说话少气无力,不再说什么,给他掖了掖被子,扭头楷了楷眼泪。果然,从这天起,孔子没再说话,一连七天,水米不进,终于离开了人间。
  孔子死后,鲁哀公作了祭文,在祭文中尊称孔子为“尼父”。学生们把孔子的遗体埋葬在曲阜城北泗水旁边,也就是如今被人们称为“孔林”的地方。
  从前,父亲死了,儿子是要守三年孝的。孔子的学生,象失掉了父亲一样,很多人在他的坟上搭了棚子,守了三年。三年后,子贡还不愿离开,他又在老师的坟边住了三年。
孔子

孔门优秀学生颜回到底有多好学 颜回之死是怎么回事

  众所周知,《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在为数不多的篇章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却出现得十分频繁,“颜回辨志”、“颜回好学”、“简居陋巷”、“师从孔子”等都提到了他,他就是颜回。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他是受到老师孔子称赞最多的一位,但是天妒忌英才,颜回作为孔子钟爱的学生却很早就去世了。以致于,在他死的时候,孔子悲痛不已,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既如此,颜回究竟是有多优秀,竟使得夫子发出这样的感叹?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颜回一定是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因为调皮捣蛋,不知进取的学生是没有老师会喜欢的。颜回到底有多好学呢,我们可以看看他求学时期的一些经历。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颜回“年十三,入孔子之门”时,孔子聚徒讲学已达十三年之久。其声望远播于各诸侯国,其弟子子路、孟懿子、南宫敬叔等在鲁国已小有名气。颜回刚入孔门时,在弟子中年龄最小,性格又内向,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有人便觉得他有些愚。《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颜回天资极聪慧,就连能言善辩的子贡也坦率地说不敢与颜回相比。《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他忠厚、内向,一度让孔子认为颜回是个愚钝的学生,但是其实颜回是个极有领悟的人,对于孔夫子的学问,他能够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一以贯之。

  除此外,颜回的人品也不错,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在他求学的期间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颜回偷食。孔圣人教育学生要遵规、重道,没有教育学生去偷去抢,颜回为何有那么大的胆子去偷东西吃呢?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曾赞叹道:“贤哉,回也!”但子贡看见了颜回做饭时“偷吃”,令孔子感到疑惑。孔子领着弟子一行人周游列国,在陈国和蔡国的一个地方受困,没粮食吃已饿了七天。颜回好不容易讨回一些米来煮饭,饭快要熟的时候,锅内吹进了一缕炭灰,颜回把染上灰尘的饭抓起来吃了。不一会儿,饭就煮好了,颜回就请老师吃饭。孔子佯为不见之。老师假装没看到他偷吃,他便假装说自己做了一个梦,说我梦见了先人,我把干净的好饭自己先吃了,剩下的一点让他们吃。颜回一听,知道老师再说自己。

  于是,颜回淡定解释道,自己偷吃是因为刚才炭灰被风吹进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了很可惜,让别人吃又不好,所以就抓来吃了。弄脏的这个饭不能用作祭祀。“孔子说:”是这样的吗,我也会吃的。“颜回平素为人”君子“,子贡当然也不会说假话。一件事情,就是这样简单而复杂,孔子只好委婉言之。直问怕冤了颜回,孔子在颜回面前也很讲究方式方法,梦见先人应祭;先人可能帮我,更应祭;你做好饭,我去祭。然而,颜回也没有让老师失望。

  《孔子家语》中有颜回一篇。说颜回非常聪明,深晓推理之术。他主张为人要谨慎,克己,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而不应该严以待人。但是孔子门下的学生中,最有聪明才智的却不是颜渊,而当以子贡等人为代表,所以颜渊不是以智慧才华而出众,而是以德行修为取胜。颜回,是一个虔诚的人,一心求道,无所他求。书上说,”朝闻道,夕可死也。“这样,一位优秀的学生却早早殒命,令孔子哀痛不已。

  史记里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回年二十九,发尽白,早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则亡。‘“公元前481年,正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末年,颜回就这样安静地走了。颜回好学,十三岁师从孔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直追随着孔子,直至娶妻生子,也仍旧陪着老师周游列国,二十九岁时头白就全白了。

  ”箪食瓢饮“的生活,颜回是再也过不上这样的日子了,也不能再陪着老师孔子,三月暮春之日去踏青,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颜子不幸病逝,给世人留下了永久的遗憾。由于他的家境十分困难,以至无力按照当时有关礼仪殡葬,最后经他的父亲颜路四处筹措,并在其弟子及同门好友的帮助下,才勉强完成了葬礼。

相关参考

曹操之死与华佗之死竟存在这样的联系?

精兵法,善诗歌,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的曹操,在历史上面一直都是一个争议人物,但是其影响力绝不容忽视。一生多疑的曹操,让后代的研究学者完全无法找到相关的资料,其中包括曹操之死和华佗之死。之所以将曹操与华

曹操之死与华佗之死竟存在这样的联系

精兵法,善诗歌,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的曹操,在历史上面一直都是一个争议人物,但是其影响力绝不容忽视。一生多疑的曹操,让后代的研究学者完全无法找到相关的资料,其中包括曹操之死和华佗之死。之所以将曹操与华

曹操之死与华佗之死竟存在这样的联系

精兵法,善诗歌,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的曹操,在历史上面一直都是一个争议人物,但是其影响力绝不容忽视。一生多疑的曹操,让后代的研究学者完全无法找到相关的资料,其中包括曹操之死和华佗之死。之所以将曹操与华

杨修之死的六个原因,杨修之死的原因

杨修之死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就在曹操和蜀军僵持不下之时,曹军的主薄杨修却因一根“鸡胁”掉了性命。而在此之后他便成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代表,而曹操杀死杨修这件事,也成为了曹操忌才的典型

刘基之死刘基之死的真正死因是什么 刘基墓造在哪里

【刘基之死】刘基之死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刘基墓造在哪里  刘基简介  刘基是明朝建立的重要谋臣,也是朱元璋手下最为出色的谋士,人称刘伯温,是明朝青田县南乡人,所以又有人称它为刘青田。刘伯温在我国民间的知名

唐玄宗之死李隆基之死缘由 唐玄宗李隆基是怎么死的?

【唐玄宗之死】李隆基之死缘由唐玄宗李隆基是怎么死的?  李林甫当政时,混血胡人安禄山受玄宗宠信,提拔为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平卢(今辽宁省朝阳县)兼河东(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节度使。安禄山貌似忠诚,生性

年羹尧之死在线阅读,甄嬛传年羹尧之死第几集

甄嬛传年羹尧之死第几集第40集剧情简介:年羹尧获知同党敦亲王被皇帝捉拿,写了一纸请安奏折呈送皇帝,情急之下把“朝乾夕惕”四字写成了“夕阳朝乾”,皇帝看后大怒。皇帝不断让身边大臣向自己列举年羹尧的各项罪

被建构的“烈士之死”

 保路运动:被建构的“烈士之死”  群众性示威运动的主使者为了激化矛盾,抢占道德制高点,经常乐见手下的人伤亡。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中郭树清烈士之死就是一个例子。  

雍正之死 扑朔迷离

雍正之死,始终是被层层神秘浓雾掩盖的历史之谜。官书对雍正之死的记载非常简单,所以,历来对其死因猜测颇多。有传说是被吕四娘刺杀的,还有说是被宫女、太监缢死的。除此之外,许多学者猜测是被丹药毒死的。这些说

三国历史上,周瑜之死为何显得如此蹊跷

三国历史上,周瑜之死为何显得如此蹊跷?周瑜之死,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三气周瑜”这一个典故。只是,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了?关于周瑜之死,在《三国演义》上说是被气死的,然而,真正的三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