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大阅兵
Posted 使臣
篇首语: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的大阅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明朝的大阅兵
在明朝历史上,永乐皇帝朱棣也曾经有过一次震惊世界的“大阅兵”。说到这次阅兵,就不得不说说明王朝建立初期的“国际形势”。明朝是推翻元朝而立,但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国”三个仍在。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调动40万大军,分三路北进,把远逃漠北的北元“朝”朝彻底打成“游牧民族”。但此后,大量曾在元朝任职的蒙族、回族官员,流亡到中亚、西亚各国。这些“外来的和尚”拼命鼓动所在国君主对明朝采取敌视态度。
1370年,西察合台汗国权臣帖木儿发动政变,推翻西察合台汗国,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在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后,随即开始了远征中国的准备,派遣间谍到北京活动,并在接待埃及使臣时当众羞辱被扣押八年的中国使臣郭骥,随后在撒马尔罕召开“蒙古人大会”,高举起“反明复元”的大旗。蒙古本部的鞑靼以及瓦剌反派使者至南京通报消息。永乐四年,帖木儿大举东侵,号称百万,实际兵力20万。此时,明王朝在河西以及哈密早已严阵以待。不久,帖木儿病逝于东征路上,一场大战烟消云散。
此后,帖木儿帝国诸皇子争位,陷入内战,所谓东征中国,可谓痴人说梦。
明朝方面,朱棣登基后,派遣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派遣陈诚出使西域,帖木儿帝国的继任者沙哈鲁放弃仇华政策,遣使与明通好,恢复了大明朱元璋时代 “宗主国”的地位。但是,中亚各国反明势力仍在。郑和在永乐十八年前五下西洋,行至印度洋就返回,原因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控制了红海流域,严禁东方船队进入。此后,中亚及西亚诸国正式承认了大明继元之后的“天朝”地位。但对于明王朝的实力,各国仍存有怀疑,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宣示大明的强大实力,巩固大明与中亚、西亚国家的“朝贡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而阅兵,恰是最好的机会。
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明朝以陈诚为使,出使中亚,随后,中亚、西亚国家均组使团随中国使团回访。永乐十八年七月,这支云集了20个中西亚国家、人数多达600人的使团抵达嘉峪关,朱棣派遣6000名精锐骑兵一路护送,到明朝“九边”军镇“参观”。在每个军镇,明朝都物意派遣明军中的蒙族、回族军官接待,介绍明朝的民族平等政策,“明朝虐待蒙古和回回人”的谣言不攻自破。明朝“九边”强大军事实力,在各国使臣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永乐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朱棣在北京皇宫接见各国使臣,诸使臣皆行叩拜礼,唯独帖木儿国使臣以“我国无此风俗”为由,坚持行鞠躬礼,朱棣却并不在意。这次帖木儿使团的首领,是帖木儿帝国宰相阿尔都沙,副使是曾跟随帖木的名将盖苏耶丁,在本国也是免跪拜礼的。外交礼仪后,朱棣安排使团先是在山东、河南、江苏“旅游观光”,游览包括山东孔庙在内的诸多名胜古迹,亲眼见识中国内地城市的富庶繁华,两个月后,各国使团接到通知,朱棣将在北京周边开始大规模的“狩猎”,邀请各国使团前往观礼。
永乐十九年三月,“狩猎”在北京北边的怀来正式开始,共调部队十万人,朱棣精心挑选的明朝“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内容,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史载“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节俱惊”,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虎威炮”、“火龙枪”(骑兵专用火枪)、安南铳(抬枪)、“一窝蜂”(火箭炮)、“火龙车”(火焰喷射器)等诸多“高科技”武器。
大规模的“狩猎”行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阅兵结束后,朱棣在土木堡的行营接见各国使节。其次,帖木儿国使臣带头下跪磕头,“叩首触地”。
在这次声势浩大的阅兵中,有27个国家的使节“观礼”。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巨大反响。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单是帖木儿帝国,终明一世,向中国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六十多次。有关这次阅兵的详情,也记录于中亚国家的典籍里。帖木儿副使盖苏耶丁在加快录里坦言:“我不得不随承认,大帝(帖木儿)死在东征的路上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使他保全了一生的英名。”而另一个“连锁反应”是,观览阅兵的埃及使臣回国后,埃及随即解除了在红海对东方商船的禁令。此后最后一次下西洋的郑和,也终抵红海沿岸,不但结好了红海地区国家,也实现了他作为一个穆斯林终生的愿望——麦加朝觐。
明朝
吓得外国使者纷纷磕头,至今让人膜拜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能够展现出它势力的一面就是通过阅兵,想我国近些年来的大阅兵,无一不对其他国家具有威慑力,又提升了民族自豪感。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在我国古代,也是如此。
就比如在中国明朝时期,就举行过一次“大阅兵”。这次“大阅兵”以震惊世界。这正是永乐帝朱棣时期的“大阅兵”。众所周知,明朝是推翻蒙古人统治的政权重新建立起我们的汉人王朝的。虽然是推翻,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初期时。其他“四大汗国”依然存在。在1369年。朱元璋率40万大军,把北元政权打回到骑马的状态。
1370年,帖木儿发动了政变发动政变,建立“帖木儿帝国”。在击败周围国家后,又多次派间谍到北京勘探情况。谋划了准备进攻明朝的决定。打着“反明复元”旗号,而蒙古内部早已通报南京。在永乐四年,率百万大军《其实20万》,东征大明。以此同时,明朝也在河西地区,严阵以待。最不巧的是,帖木儿还没有看到明朝国土就死了。其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产生内战。
明朝朱棣继皇位后,做了很多事,一:派郑和七下西洋,宣扬大明国威。二,派陈诚出使各国,与各国友好。从此很多国家开始承认大明“天朝上国”的地位。但是也有国家怀疑明朝实力,而大明也需要一个机会展示大明国力、让他们彻底承认这个“老大”。于是阅兵就是最好的机会。
在1418年,即永乐16年,在陈诚出访各国后,许多国家也组团出使明朝。人数多达600.包含20多个国家。于是朱棣派几千精锐骑兵护送,参观各军镇,展示大明九边军镇的强大实力。
欢迎礼仪结束后,安排使者团参观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展示他们未见过的富裕繁华。让各国称道。。2个月后。永乐帝在北京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阅兵”行动。参加演练的共10万人,都是明朝最精锐的部队,其中就有“神机营”,“五军营”。表演了骑兵包抄,步兵突袭等。还有长枪兵刺杀等项目。大明神机营各种先进的火枪,火炮真的亮瞎了各国使臣的眼。无不感叹明朝之威武!大明这次“阅兵”持续了一个月。
明朝阅兵效果
在此次“阅兵”结束后各国无不争相示好,给皇帝朱棣磕头。连帖木儿国使臣都放下他们原本高傲的身躯,向永乐大帝磕头,把帖木儿国王的父亲的坐骑都敬献给朱棣,表达最大明的绝对服从。这次“阅兵”达到了最好的效果,让明朝的国威一直延续到了明朝末年,这次“阅兵”被记载各国书中。
相关参考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能够展现出它势力的一面就是通过阅兵,想我国近些年来的大阅兵,无一不对其他国家具有威慑力,又提升了民族自豪感。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在我国古代,也是如此。就比如在中国明朝时期,就举行过一
目前我国共举行过13次国庆大阅兵,开国大典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大阅兵,上世纪最后一次大阅兵是1999年我国50年国庆时的大阅兵。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国将在天安门
对一个国家来说,阅兵既是宣示国家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方式,也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而在古代,阅兵的理由也大抵如此。明朝历史上,永乐皇帝朱棣就曾经有过一次震惊世界的“大阅兵”。说到明朝阅兵,就不
洪武火铳石钺铜弩机青铜嵌松石戟纪录片《楚国八百年》中战车“致师”场景复原。9月3日的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我军一批高精尖武器装备集中亮相。意犹未尽,不妨再到南京的各大博物馆里来一次“阅兵”。其展出的古
原标题:古代是怎么“阅兵”的?阅兵是检阅武装力量的一项重要活动。它起源于何时何地?中国史书中,关于"阅兵"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涂山会盟了。《淮南子·原道训》中就说,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
■武王牧野誓师。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
中国将于今年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这将是“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惯例之外举行的阅兵式,规模略小于国庆阅兵式。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
文/快哉风1941年11月7日,苏联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一场史上最大胆的阅兵式。图:1941年红场阅兵的绘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强大的德军正兵临城下,在阅兵之前,苏军被德军打得落花流水,未尝一胜。德军从9
王振是明朝哪个皇帝时期的大太监?王振是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代皇帝的太监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大抵昏君与奸佞之间都有一种很难言说的"缘分",
核心提示:首先吴华夺身高一米八,身材高挑,相貌堂堂,其次吴华夺有丰富的战斗履历,机智与干练融于一身,这样的人,不正是阅兵领队的最佳人选吗?因此,在1955年国庆大阅兵时,吴华夺走在阅兵队伍的最前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