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少英才
Posted 历史
篇首语:知识比金子宝贵,因为金子买不到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初唐四杰少英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初唐四杰少英才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最终流落何方?
骆宾王(约627~约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是初唐诗坛的杰出人物。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但是在四杰中,骆宾王年岁最长、阅历最多,人生也最富有传奇色彩,他的下落至今仍旧是一个链,引起了后世对他无休止的猜测和争议。
骆宾王的一生怀才不遇,潦倒不堪。唐高宗仪凤四年的时候,他被任命为侍御史(监察性质的官职),后来又因为多次向武则天上书言事而被人诬陷锒铛入狱。在狱中,骆宾王写下了“露重飞难进,风高响易沉”的千古名句来抒发心中的悲愤。武则天称帝以后,大肆斥逐李唐王室的旧臣,并大量任用武氏家族的成员。光宅元年(684),对武则天统治极为不满,并且自身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的骆宾王参加了徐敬业发动的扬州兵变。在兵变期间,骆宾王起草了著名的《讨武瞾檄》。该檄文历数了武则天的阴谋祸心和斑斑劣迹,还洋细阐明了这次起兵的目的,申明大义。结尾处的一句“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更是极富鼓动力。据说武则天在看了这篇檄文后赫然变色,连忙询问这篇檄文是何人撰写,当得知是骆宾王之后,不禁感到十分惋惜,说道:“骆宾王才华过人,却流落到这个地步,这是宰相的过错啊。”惜才之心溢于言表。但是由于徐敬业谋略不足,所以这次扬州兵变在三个月后就以失败告终。
根据唐人郗云卿在《骆宾王文集序》中的记载,“文明(唐睿宗年号,684年)中,与敬业于广陵共谋起义,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后来的《新唐书•骆宾王传》也沿用了这个说法,同样用“宾王亡命,不知所之”来描述兵败之后骆宾王的下落。至此,骆宾王兵败之后的去向也成了后世争相猜测、议论的谜闭,经过总结,流传较为广泛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说法是骆宾王兵败之后被杀。在《旧唐书•骆宾王传》、《资治通鉴》、《新唐书•李勐传》等书中都有此记载。根据《资治通鉴》中的详细记载,“徐敬业在兵败之后,徐、骆等人准备入海逃往高句丽,他们到达海陵的时候,遇到风浪,然后被困于遗山江中,骆宾王被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杀害,并被割下首级传到东都。”另外,骆宾王的世交宋之问曾经写过一篇《祭杜审言学士文》,在这篇文章中,宋之问也说到狢宾王“不能保族而全躯”,由此可以看出,兵败之后的骆宾王不仅自身不保,还让家人甚至整个族人受到牵连而被杀害。
第二种说法认为骆宾王在兵败之后逃脱隐居,但也有人说他是削发为僧。根据郗云卿在《骆宾王文集序》中的记载“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就可以证明骆宾王并未遭到杀害。根据这种说法,骆宾王兵变失败以后,官军并没有追捕徐敬业和骆宾王,他们害怕武则天会治他们的罪,因此以假乱真,杀了两个面貌酷似徐敬业和骆宾王的人,并把他们的首级报送到洛阳。事实上骆宾王和徐敬业二人都成功逃脱并最终落发为僧。骆宾王出家为僧这一说法最早出于唐朝的孟柴,根据孟柴〈体事诗》中的记载,宋之问有一次在杭州的灵隐寺游玩的时候,曾吟诵出两句:“鹫岭郁岩晓,龙宫锁寂寥。”可是却苦于无法续接下句,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老僧在听到宋之问的诗句以后,立刻就说道:“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并接着连吟十句诗完成诗篇,句句精妙非凡,令宋之问惊叹不已。这位老僧在续接完诗句之后就一去不复见。宋之问多次想要拜见这位老僧却无法找到他的踪迹,后来宋之问向人打听这位老僧,才得知此人就是骆宾王。
还有认为骆宾王是逃匿到今天的江苏南通一带。根据明代人朱国祯《涌幢小品》中的记载,明朝正德年间在南通城东发现了骆宾王的墓,墓主衣冠如新。这座墓后来被迁到了狼山上,至今遗址犹存。根据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附录》中的记载,雍正年间有一位自称是李勣十七世孙的李于涛,他说他们家的家谱中记载说,扬州兵变失败之后,骆宾王和徐敬业的儿子一起藏匿在邗之白水荡,后来骆宾王在崇川去世。据说骆宾王的陵墓就是徐敬业的儿子所修建的。
第三种说法认为骆宾王是投江而死。根据唐人张鶯在《朝野佥篇》中的记载,“骆宾王与徐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水而死。”这也就是说,骆宾王最终是死于江水之中。不过这种说法都是野史记载,没有资料加以佐证,所以不足为信。
所以后世对于骆宾王兵败之后的下落争议集中在前两种说法上,认为骆宾王在兵败之后不是被人杀死就是逃脱隐匿起来。主张骆宾王被杀之说的人认为,除了在《新唐书•骆宾王传》中记载骆宾王不知去向以外,其他所有的正史都记载说骆宾王在兵败之后被杀。而宋之问说骆宾王“不能保族而全躯”的那句话,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因为宋之问是骆宾王的世交好友,所以宋之问的话是比较可信的。至于孟柴在《本事诗》中记载的宋之问和骆宾王在灵隐寺对诗一事,则被认为是无稽之谈。因为宋之问和骆宾王是世交好友,怎么会在相逢的时候认不出对方呢?
但是主张骆宾王逃脱隐匿之说的人认为,《本事诗》中的记载虽然有所欠缺,但是也不能排除官军为了邀功而用假首级报送朝廷邀功的可能性。同时代人郗云卿是奉诏去搜缉骆宾王的遗文,他说骆宾王“因致逃遁”,肯定是有所根据的,不可能随口胡说。
不管怎样,骆宾王的下落之谜,就目前来看,已经有了被杀、逃脱隐匿和投江而死这三种不同的说法,后世的学者对此已经争论多年,每一个说法似乎都有着可以成立的依据,因此我们很难断定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骆宾王的下落也就因此成了一桩悬案。关于骆宾王下落之谜的争论,恐怕得等到新的、确凿无误的史料记载出现以后才能真正解开。
相关参考
骆宾王(约627~约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是初唐诗坛的杰出人物。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但是在四杰中,骆宾王年岁最长、阅历最多,人生也最富有传奇色彩,他的下落
杨炯 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才华出众,擅长散文和诗。在长安的杨炯写下很多的文学作品,很受唐朝人的称赞,与当时的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 杨炯简介 杨炯这个人性子比较耿直,说话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有多种说法。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
初唐四杰每人都有名振一时的佳作传世,且个人都有带传奇色彩经历
历数古代文学家或艺术家派别、群体,以四家联称者为数还实在不少。个中“初唐四杰”知名度尤高,原因也许不过乎四人几乎都有名振一时的佳作传世,且小我都有带传奇色彩的履历,故为后人所喜闻乐道。“初唐四杰”有时
初唐四杰每人都有名振一时的佳作传世,且个人都有带传奇色彩经历
历数古代文学家或艺术家派别、群体,以四家联称者为数还实在不少。个中“初唐四杰”知名度尤高,原因也许不过乎四人几乎都有名振一时的佳作传世,且小我都有带传奇色彩的履历,故为后人所喜闻乐道。“初唐四杰”有时
大唐,一个诗词歌赋的时代,除了有李白、杜甫、韩愈等一代文学家、诗人外,还有才华横溢的初唐四杰。想当初王勃六岁作诗,杨炯九岁被称\'神童\',骆宾王七岁作《咏鹅》,卢照邻二十岁被任命为邓王府掌事。四人都
初唐四杰的排名「”王杨卢骆”,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是诗圣杜甫也认可的。所以虽然杨炯曾有「”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得不服气之语,但千年来这个排名却并没变过。而4人中存在感似乎并不高的卢照邻凭什
1、骆宾王骆宾王骆宾王骆宾王(约638—684),汉族,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义乌),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
王勃(公元650─676),字子安,是“初唐四杰”之首(“王杨卢骆”,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的诗风格清新,他的赋更使他是初唐一大名家。他与卢照邻等人都试图改变当时“争构纤维,竟为雕刻”的诗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是“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诗句,表达诗人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战争似乎与书生无关,但历史一次次的证明,书生也能成为一代名将。之前编者独孤雁曾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