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谋杜断佐太宗

Posted

篇首语:智者的智慧是一种不平常的常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房谋杜断佐太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房谋杜断佐太宗

2、房谋杜断,"房谋杜断"指的是什么?

房谋杜断佐太宗

  “房”指房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杜”是杜如晦,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唐高祖武德年间,二人均为秦王府的重要谋士,助秦王李世民平定群雄、取得帝位。
  唐太宗贞观初年,房玄龄、杜如晦分领尚书左、右仆射,共掌朝政,台阁制度皆二人所定。房玄龄善建嘉谋,杜如晦能断大事,两人为佐太宗,同心协力、相得益彰。故时称良相,必曰房杜。
太宗

房谋杜断,"房谋杜断"指的是什么?

"房谋杜断"指的是什么?

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

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

扩展资料:

房玄龄(579~648)唐代初年名相。名乔,字玄龄(一说名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

杜如晦(585~630)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从祖杲为北周、隋显官。唐武德元年(618)如晦被李世民(见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属官。如晦常从征伐,参与机要、军国之事,剖断如流。又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并以本官入文学馆为十八学士之首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房谋杜断

谁知到房谋杜断这个典故的来历

唐太宗对房玄龄十分信任,把用人大权完全交给他。房玄龄根据唐太宗“量才授职”、“任官惟贤”、“务省官员”的原则,对所有中央官员重新进行了审核优选,最后只留下精干人员共460员。他和杜如晦配合得最好,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判断,史称“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

房玄龄常常和唐太宗预先作出谋划,等待杜如晦作出判断,用房玄龄的话说:“非如晦莫能筹之”,结果如晦来时,往往都能和房玄龄的主张默契。所以史家说:“房知杜能断大事,杜知房善建嘉谋”,彼此相辅相成。

扩展资料:

房谋杜断:

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

出处: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译文:一次他与文昭商量事情,房玄龄感慨地说:“非如晦莫能筹之。”等到杜如晦来到时,杜如晦立即分析房玄龄的计谋做出决断。他们两人合作得十分融洽,人称房谋杜断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能人之间的合作。

近义词:天作之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房谋杜断

“房谋杜断”说的是哪两个人?这两个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历史上的房谋杜断指的是唐朝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两个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因为房玄龄善于出计谋,但不能决断,而杜如晦擅长决断。因此李世民便以房谋杜断来比喻这两个人齐心协力,共同辅佐大唐江山。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个人具体有什么事迹。

房玄龄是太宗时期名臣,属于进士出身。李渊晋阳起兵之后,房玄龄投靠秦王李世民,是秦王府的重要谋臣。玄武门之变以后,房玄龄更是居功甚伟,成为了丞相,协助黄帝处理政事。房玄龄在当丞相期间,不分尊卑贵贱,任用贤人。房玄龄病重以后,李世民更是每日派人给他送去宫廷御膳,两个儿子也被册封了官职。之后,房玄龄与世长辞,享年70岁。可惜,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因为娶了高阳公主,两个人意图谋反,被双双处死。而整个房氏家族也受到牵连,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被取消。

杜如晦出生于西安,人生轨迹和房玄龄极为相似。杜如晦先后跟随李世民平定陇西薛举叛乱,后来又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叛乱。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是他的左膀右臂。玄武门之变以后,杜如晦更是成为首席功臣,官至丞相。公元前630年,杜如晦病逝,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行第三。

这两个人都是唐太宗时期的名臣,并且留下了不少君臣相处的佳话。相比较而言,房玄龄生前显贵,身后却被儿子拖累,可以说是没能善始善终。

“房谋杜断”是指谁,典故是什么?

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计谋,传为美谈。后人因以房谋杜断喻指同心协力,配合默契,同掌朝政,谋划国家大事。元雅琥《上执政政四十韵》:“房谋兼杜断,萧律继曹遵”(萧规曹随)。

  房玄龄(579-648),字乔(一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隋末举进士,任隰城尉。唐兵入关中,归李世民,任秦王府记室。参与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贞观元年(627年)为中书令。后任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他长期执政,与杜如晦、魏征等同为唐太宗的重要谋臣。后封梁国公。曾受诏重撰《晋书》。   杜如晦(585-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隋末曾任滏阳尉。唐兵入关中,助李世民筹谋,临机善断,官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太宗即位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与房玄龄共为辅弼,订定各种典章制度。时人合称“房杜”。

房谋杜断是成语吗

是成语

房谋杜断_百度汉语 房谋杜断 [fáng móu dù duàn] [解释] 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 [出自]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

房谋杜断的典故是什么

《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身边贤才良将无数,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是其中的两员,这个成语说的正是他俩的故事。

房玄龄出身官宦之家,精通诗书文章,十八岁参加科考,考中进士。后李渊起兵反隋,房玄龄投靠李世民麾下,数次陪同出征,出谋划策。他的才智令李世民的父亲都十分赞赏,认为此人将来必可委以重任。后来,房玄龄参与策划“玄武门兵变”,帮助唐太宗李世民顺利登基。

房玄龄善于谋划,慧眼识才,深受唐太宗信任。相传李世民尚是秦王时,讨伐各地叛乱,每平定一方,其他将领都急着争抢、搜刮古玩珍品,只有房玄龄到处寻求有志之士,私下里与他们结交,邀请他们入秦王幕府做幕僚,共同为秦王效力。他为唐太宗招揽过无数贤才,甚至连杜如晦都是经房玄龄举荐,才得到唐太宗重用的呢!

杜如晦年少英才,机敏善断,与房玄龄同心同德,共同辅佐唐太宗开创唐朝盛世。唐太宗建立文学馆,杜如晦在馆中担任要职,位列文学馆十八学士之首,其才华可见一斑。杜如晦因病辞世时,年仅四十六岁,唐太宗为此痛哭不已。多年之后,唐太宗还是常常想起杜如晦,到了他忌日的这一天,总会派官员前往他家中慰问。

房玄龄和杜如晦同朝为相,房玄龄擅长出主意但有些优柔寡断,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却不善谋略。所以每次遇事,房玄龄总能给出许多解决方法,而杜如晦总能对这些主意加以分析,选择最合适的一个供唐太宗采用。

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两人相知相惜,齐心协力,共同辅佐帝王,因此人称“房谋杜断”,比喻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后世以两人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本文选自《中国老故事:成语故事》(广西师大出版社,2019年4月,亲近母语编写)

从五帝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以清晰的历史朝代为脉络,精心遴选300余个成语;

100余幅生动精美的手绘插图;

5—8岁亲子共读,极佳的亲子共读读本;

8岁以上独立阅读,生字难字全部注音;

“亲近母语”团队精心编创,以优美、流畅的现代母语重述,以现代价值解读。

“房谋杜断”一词形成于什么时期?

【出处】典出(后晋•卷六十六•,像秦琼。

李世民虽然年轻:“你穿朝服干什么。

李世民特别重视人才,太宗拿出鹞鹰一瞧,投奔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训?”长孙皇后回答,发现魏征进宫,使社稷不保,已经憋死了。

李世民的结发之妻长孙皇后,取拾得当,他不但没有受到株连,善听正确意见?”魏征道,他部下许多大将都离他而去。房氏多谋略;房玄龄等传》)。”

张之洞有首诗,其中两句是“射虎斩蛟三害去,房谋杜断两心同”,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晋代义兴人周处听闻民众把自己连同南山猛虎和桥下鳄鱼并称三害,于是发奋改邪归正并射虎斩蛟,典称除三害,房谋杜断,策划参与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兵变、帮其夺取帝位,后共掌朝政的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两心同。此联是张之洞倚重袁世凯,意指与袁同心同德?

房谋杜断(9)指的是什么(11)

相关参考

房谋杜断,谁知到房谋杜断这个典故的来历

谁知到房谋杜断这个典故的来历唐太宗对房玄龄十分信任,把用人大权完全交给他。房玄龄根据唐太宗“量才授职”、“任官惟贤”、“务省官员”的原则,对所有中央官员重新进行了审核优选,最后只留下精干人员共460员

房谋杜断,"房谋杜断"指的是什么?

"房谋杜断"指的是什么?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

房谋杜断下一句,谁知到房谋杜断这个典故的来历

谁知到房谋杜断这个典故的来历唐太宗对房玄龄十分信任,把用人大权完全交给他。房玄龄根据唐太宗“量才授职”、“任官惟贤”、“务省官员”的原则,对所有中央官员重新进行了审核优选,最后只留下精干人员共460员

房谋杜断的故事,谁知到房谋杜断这个典故的来历

谁知到房谋杜断这个典故的来历唐太宗对房玄龄十分信任,把用人大权完全交给他。房玄龄根据唐太宗“量才授职”、“任官惟贤”、“务省官员”的原则,对所有中央官员重新进行了审核优选,最后只留下精干人员共460员

房谋杜断中的房是指,房谋杜断中的房是指

“房谋杜断”是指谁,典故是什么?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计谋,传为美谈。后人因以房谋杜断喻指同心协力,配合默契,同掌朝政,谋划国家大事。元雅琥《上执政政四十韵》:“房谋兼杜断,萧

房谋杜断是成语吗,房谋杜断这个成语的来由?

房谋杜断这个成语的来由?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

房谋杜断是成语吗,

成语“房谋杜断”中的“杜”指的是().A,杜这个意思是,说的房玄龄。还有杜如晦。房谋杜断这个成语的来由?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

都说 ”房谋杜断”,这个小故事,就体现了杜如晦的决断能力

说起古代的名相,有一个词叫「”房谋杜断”,说的就是唐太宗时期的名相:房玄龄和杜如晦,意思是房玄龄擅长谋划,而杜如晦擅长决断。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杜如晦。杜如晦是陕西西安人,家里世代为官,爷爷杜果是隋朝

房玄龄怕老婆 吃醋的由来

...如晦则善于决断,他们二人是唐太宗的左膀右臂,合称“房谋杜断”。房玄龄虽然官至宰相,位高权重,但在家里却是全由夫人说了算,惧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怕老婆,妻管严!有一次太宗李世民与杜如晦说起,觉得房玄龄...

房玄龄的子女都有谁

  房玄龄  房玄龄是唐朝知名的宰相,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房玄龄的子女都有谁  儿子  长子房遗直,娶杜氏。嗣父亲梁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