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家郦道元

Posted 河流

篇首语: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地理学家郦道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地理学家郦道元

2、郦道元简介,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生平

地理学家郦道元

  这一部分短文描绘了三峡奇险壮丽的风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作者就是郦道元,文章引自《水经注・江水注》。
  郦道元生在孝文帝时代,祖辈先后在北魏为官。郦道元从小跟随父亲,年轻时代就才华出众,胸怀大志,很得孝文帝赏识,20岁左右即已步入仕途。他一生担任过多种官职,坎ke曲折,但是为北魏的强盛和统一大业,从不退缩。郦道元做过尚书主客郎中,负责接待南朝及其他属国使臣。又先后出任过地方官,在冀州(今河北冀县)、鲁阳(今河南鲁山县)、东荆州(今河南泌阳县)等任职。郦道元因为能秉公执法,为政清廉,素具威名。
  郦道元出任御史中尉时,发现皇族汝南王元悦的“嬖人”(男妓)丘念,横行不法,于是依法逮捕了他。元悦向灵太后求情,灵太后准予赦免,但郦道元还是处死了丘念,并上书弹劾元悦。于是,元悦借雍州刺吏萧宝夤图谋起兵背叛朝廷,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监控萧宝夤,以便借刀杀人。萧宝夤就先发制人,派兵把郦道元围困于阴盘驿(今陕县临潼县东)。哪道元率众坚守,水尽力竭,最终被俘。郦道元临死不屈,最后与其两个儿子及弟弟同时被杀。
  郦道元作为北魏政权的官吏,为了社稷江山,任劳任怨。同时,郦道元更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一个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一直受到后人的尊崇。据文献记载,郦道元的著述有《水经注》《本志》《七聘》等几种,但只有《水经注》四十卷流传下来。他作《水经注》出于下面三方面原因:一是以往的地理书籍内容过于简略,尽管《水经》十分简略,但体系完全,所以选择它为底本作《水经注》。二是因为河流关系国计民生。三是因为他对祖国山河十分热爱。
  撰写《水经注》,郦道元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埋头苦读,为此搜集的资料之多,不可胜计。仅《水经注》所引的图书,就有436种,包涵了经书、历史、地理、地图、方志、传记、诗赋、书信、辞书等所有的古代文献资料。尽管受到政治形势的限制,他还是想方设法借阅了许多南朝的书籍。郦道元搜集了大量的民间歌谣、金石碑刻、谚语,仅所引的金石碑刻就有350种左右。许多久已失传的著作,因为被《水经注》引用才为今天所知。
  郦道元治学严谨,在占有丰富的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地进行剔伪存真。例如古代“四渎”(江、河、淮、济)之一的济水,《水经》说它“入于河”,郦道元却指出并不是济水注入黄河,而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注入济水,郦道元是正确的。又例如,黄河在陕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附近)一段,急流汹涌。前人的传闻说是因为秦始皇铸造的铜人(据说重有24万斤)沉没在这里的缘故。郦道元不相信此说,指出对于滔滔黄河来说,一个铜人,决不至于造成长时期急流汹涌,而应该是山崩阻塞了河道,或者是一种大规模的滑坡阻塞了河道。
  为了写好《水经注》,郦道元还进行了许多野外考察,他称自已的考察为“访读搜渠”。郦道元从少年时代开始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当时北魏境内山山水水郦道元都一一考察过。经过实地勘察,使书中记载更符合实际情况。《水经注》卷三里记录了他所发现的古代游牧民族的岩壁画。除此以外他还向当地老百姓了解风土人情。《水经》的内容非常简略,全书不过一万多字,仅记载了137条河流的发源、流程和归宿。书中最长的黄河,只有578字,长江也只418字,语言十分简略。而郦道元的《水经注》所收河流达1252条,多达20余万字。
  《水经注》记载的河流,大都按照发源、流程、归宿的先后次序,抓住它们各自的地形地貌,记叙全面而具体。据统计,《水经注》记载有动物100多种,植物140多种,湖泊500多个,泉水几百处,峪谷将近300处。滩漱更多,仅《浙江水注》一篇就有60多处。全书记载的瀑布也有60多处。
  《水经注》还详细记载了人类经济、政治、军事等活动。农业生产方面不仅记载了耕作制度、屯田、垦地等等内容,还记载了破、湖、渠、堤、塘、水门等十几种水利工程。
地理学家

郦道元简介,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生平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郦道元,字善长,魏孝文帝延兴二年壬子(472年)生于涿州郦亭(今河北省涿州市道元村),郦范的长子,在我国郦姓宗族里面排列第九十八世。少年时期,因父亲郦范担任青州刺史,跟随父母居住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父亲去世后,郦道元继承爵位,被封为永宁伯,担任太傅掾。太和十七年(493年)秋季,北魏王朝迁都洛阳,郦道元担任尚书郎。十八年(494年),跟随魏孝文帝出巡北方,因执法清正,被提拔为治书侍御史。

魏宣武帝景明二年(501年),郦道元担任冀州镇(今河北省冀州市)东府长史,采取严厉手段,打击邪恶势力。为政严酷,奸匪盗贼闻风丧胆,纷纷逃往他乡,冀州境内大治。正始元年(504年),郦道元调任颖川(今河南省许昌市)太守。永平元年(508年),又调任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上表请求在当地建立学府,教化乡民。蛮人服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二年(513年),升任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其后,蛮人向朝廷诉讼郦道元为官严厉,朝廷召郦道元返回洛阳。

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郦道元担任河南尹,治理京城洛阳。其后,奉诏前往北方各镇,整编相关的官吏,筹备军粮,作好防守边关的必要准备。孝昌元年(525年),徐州刺史元法僧背叛北魏,投降南梁。郦道元奉诏率军征讨,全军在涡阳(今安徽省涡阳县)奋勇拼杀,多有斩获。返回京城后,升任御史中尉。

皇亲元微诬陷叔父元渊,郦道元力陈事实真相,元渊得以昭雪;元微因此嫉恨郦道元。皇族元悦之亲信丘念仗势操纵州官选用大权,郦道元密访其行踪,将其捕获入狱。元悦请皇太后胡仙真说情,郦道元坚决依法处死丘念,并以此弹劾元悦。元悦从此怀恨在心。

孝昌三年丁未十月(527年11月),南齐皇族、北魏雍州刺史萧宝夤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发动叛乱,元微、元悦使出借刀杀人之计,竭力怂恿胡太后任命郦道元为关右大使,去监视萧宝夤。萧宝夤得知情况,立即发兵包围郦道元。贼兵攻入阴盘驿亭,郦道元怒目骂贼,被叛贼杀害,终年五十六岁;其弟郦道峻、郦道博,长子郦伯友、次子郦仲友,都被叛贼杀害。萧宝夤下令收殓郦道元,殡于长安城东。武泰元年(528年)春,魏军收复长安,郦道元还葬洛阳,被朝廷追封为吏部尚书、冀州刺史。三子郦孝友承袭爵位。

郦道元生五子:郦伯友、郦仲友、郦孝友、郦继方、郦绍方。现代全国各地的郦姓族人,都是郦道元的四子郦继方一支延续的后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郦道元简介,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生平介绍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

郦道元与《水经注》

郦道元与《水经注》  一、郦道元的生平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 

郦道元简介

郦道元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

在去世之前一直大声斥责敌人 郦道元

郦道元是非常著名的地理学家,他的官员之路虽然比较坎坷,但是也曾经担任过御史中尉、鲁阳郡太守等职位,而且执法非常的严格,后来还做过关右大使,只不过最终都没能发挥他的才智而已。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郦道元简...

毛主席说《水经注》作者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地理学家郦道元郦道元生于魏孝文帝延兴二年(472年),于涿州郦亭(河北涿州市)的一个官宦家庭。父亲郦范在北魏太武帝时为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郦道元少年跟随父母居住青州。郦道元为官经历太和十

郦道元传

郦道元传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青州刺史郦范之子。太和年间,任尚书主客郎。御史中尉李彪因郦道元秉公执法,清廉勤勉,推荐他为治书侍御史。历任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郦道元为政严厉威猛,当地的人向朝廷控

合肥历史背景

1.合肥历史文化“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有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这是一种说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

乾县董城村历史

1.漆水河的历史文化漆水在陕西境内,郦道元《水经注》曰:关中有泾、渭、灞bà、浐chǎn、酆fēng、鄗hào、沮jù、漆之水。酆、鄗、漆、沮四水,在长安西南鄠hù县(户县),漆、沮皆南注。周太王去邠

曲水亭的历史故事

曲水亭街的历史文化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中写道:“历祠下泉源竞发,北流经历城东又北,引水为流杯池,州僚宾宴公私多萃其上”。流杯池即今王府池子,池水北出,曲折东流是为曲水河。旧时,每年农历三月初三,

却为何失去了在晋祠的主神位? 唐叔虞是晋国始祖

晋祠位于晋源镇西南10里,背靠悬瓮山,前临晋水,自唐代以来就是中国北方的著名风景区。关于晋祠的最早记录出现在郦道元《水经注·晋水》中:“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同一时期的《魏书·地形志》也提到“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