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的开凿
Posted 本生
篇首语:任何人的知识不可能超过他自己的经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敦煌石窟的开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敦煌石窟的开凿
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在离敦煌城东南40里的三危山和鸣沙山交接处的崖壁上面。有两公里长,现存洞窟7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100余尊。莫高窟是从公元366年开始开凿的。相传有个和尚名乐尊,西游到三危山下,一天黄昏时刻,忽见山峰放射出万道金光,好像千万个佛。他认为这是圣地,就募人在三危山对面的岩壁上开凿洞窟。
北魏年间,佛教徒继续在敦煌筑建石窟。北魏石窟有禅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三种样式。窟中所造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者弥勒佛,主像的两侧通常是两个夹侍菩萨像。壁画主要是佛传、本生和因缘故事。壁画多数以土红色做底色,使用青、绿、赭、白等色彩的颜料进行描绘。北魏时期开凿的石窟是当时人们高超绘画和雕塑技巧的历史见证。从此以后1000多年里,各朝陆续在此开凿洞窟,隋唐时达到高潮,现存洞窟中十分之七是唐代开凿的。
由于这里石质比较松脆,不适于雕刻,所以石窟艺术表现为更细致、更精美的大型壁画和塑像。这一时期壁画的题材主要是以佛说法图和佛本生(前生)故事为主。说法图一般是一佛在中间,两菩萨侍立左右,其他还画了散花奏乐的飞天在空中飞翔。所谓佛本生故事,主要描写释迦牟尼一生的历史故事,以及他在过去世道中舍身行善的故事画。故事内容不外是教人慈悲、忍辱、不抵抗,但它为我们保留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画面。这些塑像、壁画,气魄雄伟、形象生动,不仅具有伟大的艺术价值,而且富有史料价值。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历史人物 文成皇帝为何要开凿云冈石窟 他的目的是什么
文成皇帝为何要开凿云冈石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如此生动描述了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气势宏伟的盛大景象,云岗石窟位于平城西南的武周山南麓,气势宏伟,雕刻精细,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拓跋睿为世界所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动工开凿了云岗石窟,然而他本来目的。并不是为未来世界贡献一座艺术宝库,而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塑造一种有别于儒家文化与草原文化的新型文明,消弭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尖锐对立,调和汉与鲜卑之间的矛盾,拓跋睿时期的云冈石窟称为昙曜五窟,昙曜五窟是第一期工程,之所以叫昙曜五窟,因为主持开凿是一个名叫昙曜五窟的纱门。> >他是南北时期著名的高僧,风骨刚毅,年少出家,在凉州学习佛法,魏国统一北方,他来到中原,受到当时的太子拓跋晃的器重,太武帝灭佛,捣毁佛像,坑杀和尚,沙门僧中,大多还俗避祸。连佛家领袖施贤,都续了发,但是无论拓跋晃怎么动,昙曜五窟坚持不还。人们由此叹服,器重他的为人。五处洞窟雕刻的是造像五尊,体型高大,面相方圆,深目隆鼻,神情庄严肃穆,身躯健壮高大,宁静安详的意境与气度恢宏的情调相交融,大有胡汉一家的风采。五尊佛像,高大穹隆,象征着北魏道武帝,文成帝等五位皇帝,据说与其真实项目惟妙惟肖,一个字也不差,文成皇帝,拓跋瑞,意图明显,皇室血统与佛祖相结。皇帝信佛,对中原来说,拓跋瑞,魏国是外来征服者,拓跋鲜卑人,不肯完全汉化,避免和汉人一样,拓跋瑞希望用外来的佛学,却力图把皇权,统一人们的思想,淡化儒家影响。> >但愿大同云岗石窟,永远见证民族团结,非一国之大同,而使天下之大同,世界之大同,实现儒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社会理想。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