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著《论衡》破佛

Posted 佛像

篇首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王充著《论衡》破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王充著《论衡》破佛

2、历史百科 王充书肆博览

王充著《论衡》破佛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王充著《论衡》破佛的故事。
  王充自幼就很聪明,6岁开始读书识字,8岁到书馆学习,品学兼优。因此,被保送到京师太学深造,跟大学者班彪学习,后来游学洛阳16年。王充继承前辈唯物主义思想家的优良传统,吸收汉代的自然科学成就,写成了《论衡》一书,以元气自然论批判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他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最原始的物资基础,天是物质的、自然的天,没有情感,没有意义,从而动摇了天人感应的基础。王充性格耿直刚烈,不卖弄聪明去追求俸禄,不为个人利害去巴结官吏。
  一天,王充路过街头,看见一个道人盘腿而坐,面前放着一尊金佛,黄绫上写着“如来算命”四个篆字。那道人口里念念有词:“各人吉凶祸福,佛祖了如指掌。祥者佛祖点头,歹者佛祖不动。”王充逢场作戏,问道:“我想做生意,不知能否赚钱?”只见那老道对佛像深深作揖,微睁双眼,口中念念有词,然后拿起金戒尺,在佛像前后左右绕了几圈,佛像当即频频点头。老道双手合十,奉承说:“恭喜,恭喜,日后你定能发财!”并要了王充三两纹银。第二天,王充带了个泥塑金佛又到街上,对那老道说:“请试试这个如来菩萨灵不灵。”老道一愣,慌忙拿起那尊小金佛溜了。就这样,王充在众人面前破了那道人的骗入机关:佛像是铁制的,佛像的头可以动。那金戒尺则一头是铁,一头是磁石。那道人如要佛像点头,便握铁质的一端,使磁石的一端在佛像头部绕动,这样,佛像哪有不点头之理,反之则一动不动。
  王充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他在批判当时的神学迷信中,捍卫和发展了先秦以来唯物主义的思想传统,建立了元气自然论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成就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本人也被称为中国最早的“通明博见”的无神论者。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历史百科 王充书肆博览

王充书肆博览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绍兴),东汉著名哲学家。《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王充是东汉初年人,祖籍河北。祖先以农桑为业,后因得罪豪强恶霸,被迫几度迁移,家道逐渐衰落,到王充出世时,家中已经一贫如洗。

虽然王充家庭出身低微,受人歧视,但王充从小就勤勉好学,几乎对所有的书籍都感兴趣,都想读通学懂。他六岁时开始读书,非常勤奋,人也聪明。八岁时进书馆读书,品学兼优。同学一百多人都因为错读或学无长进受过老师的斥责、鞭打,唯独王充进步很快,没有受过处罚,而且老师还经常夸奖他。他很快结束初期学业,跟从老师学习《论语》和《尚书》,每日熟读一千字,不久就读完了许多经书。十五岁时,他被保送到京师洛阳,拜在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班彪门下求学。他并不固守一家之言,而是博闻强记,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当时的洛阳是一个繁华的城市,有很多书肆。可王充家中贫穷,没钱买书,就只好带着干粮去书肆阅读当时在太学难以读到的书。他站在书肆中埋头苦读,如入其境,往往一读就是一天,连干粮也顾不上吃。无论严冬酷暑,王充从不间断去书肆读书。由于他勤奋,加上记忆力很强,许多书能过目成诵,渐渐地就达到了“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的境界。

王充博览群书,获取了渊博的知识,同时他又认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如果人们只满足于读死书,不追求对知识的应用,就像了解了树木的大小长短,却不能伐木造屋一样,是没有意义的。因此王充注意接触社会,联系实际钻研学问,求得透彻的理解。渊博的知识和实际经验的结合,使他能解释一些鬼神之说,并勇敢地提出来,对当时的迷信思想进行反抗。

王充所处的时代,神学盛行,从思想文化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充满愚妄和迷信。而王充明辨是非,敢疑敢问,决心写出一部求实的哲学著作,向一些错误理论挑战。

然而当时的皇帝及满朝文武都信奉神学,谁若是有异词,便会立刻遭罪。王充目睹不少这样被定为“非圣无法”罪名而死的事实,但他依旧不改初衷,决心写出这部明辨真假的书。

于是,王充一边教书,一边著书立说。他常闭门潜思,很少与亲戚邻居来往,一心著书。他的房间里四处放满了写作用的刀笔。到了晚年,王充孤独一人,生活更是贫困潦倒,常常缸中无水,锅中无米,自己也饿得头昏眼花,但他为了自己的愿望,锲而不舍。

王充的朋友为王充的贫困所动,为他的才华所惜,屡次推荐他入朝做官,他都以病推托,决心不入仕途,用毕生精力完成著作。

就这样,王充“居贫困而志不倦”,他在“年渐七十”,“发白齿落”之时,依旧坚持不懈,终于写出了一部有八十四篇文章、二十多万字的巨著。他欣然罢笔,给此书定名为《论衡》,意在表示言论的公平,如同衡器一样符合客观真理。

王充进取求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学习的大好时光,学习王充爱学和好学的精神和灵活的学习方法。

相关参考

夫余与高句丽

夫余是历史上东北腹部地区第一个建立政权的古代民族。它的兴起,是伴随着夫余国的建立才为中原人所知的。关于其兴起过程,今所见资料最早是东汉王充在《论衡?吉验篇》中追叙夫余国来历的传说,后为《魏略》转载。大

孔子为何与冉求断绝“师生关系”

冉求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量知》中说:“不入师门,无经传之教。”在古代,“师门”是非常神圣之所在,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很亲近的,但是,历史上也有老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老师断绝“师生关系”的个别特例。壹冉

武则天怕猫 后宫多忌讳

...中就有:“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的说法;汉朝思想家王充的《论衡·四讳》也说:“夫忌讳非一,必托之神怪。”南宋文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中更有:“今人不达,畏死畏祸,百种忌讳”的名句;而《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

武则天怕猫 后宫多忌讳

...中就有:“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的说法;汉朝思想家王充的《论衡·四讳》也说:“夫忌讳非一,必托之神怪。”南宋文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中更有:“今人不达,畏死畏祸,百种忌讳”的名句;而《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

《论衡》第十二卷│谢短篇第三十六(3)

【原文之三】儒生犹曰:「”上古久远,其实暗昧,故经不载而师不说也。”夫三王之事虽近矣,经虽不载,义所连及,五经所当共知,儒生所当审说也。夏自禹向国,几载而至于殷,殷自汤几祀而至于周,周自文王几年而至于

《论衡》第十五卷│变动篇第四十三(9)

【原文之九】顿牟叛,赵襄子帅帅攻之,军到城下,顿牟之城崩者十余丈,襄子击金而退之。夫以杞梁妻哭而城崩,襄子之军有哭者乎?秦之将灭,都门内崩;霍光家且败,第墙自坏。谁哭于秦宫,泣于霍光家者?然而门崩墙坏

看王充是如何”机智”怒怼 ”君权神授”的

在我国古代,不少君主为了稳定民心,为了让百姓心甘情愿臣服于自己,会以一些祥瑞来预示自己是「”君权神授”。例如在两汉时期,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汉高祖刘邦是「”龙”的儿子,所以刘邦成为君主是天命所归

两汉董仲舒学派和王充学派 汉代儒学的疯狂扩展

西汉的董仲舒和王充反映了两汉时期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点。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要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儒墨道法四家,最开始得宠的是法家,结果造成了秦朝速亡,“仁义不施...

两汉董仲舒学派和王充学派 汉代儒学的疯狂扩展

西汉的董仲舒和王充反映了两汉时期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点。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要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儒墨道法四家,最开始得宠的是法家,结果造成了秦朝速亡,“仁义不施...

史书为避李世民讳将王世充写成王充

古人有避讳的习俗,即不能直呼帝王、尊长以及圣人的名讳,在写文章或是写书时,遇到有与上述人物名讳相同的字,要改用其他字或其他方法代替。这种习俗起源很早,据《公羊传》记载,孔子作《春秋》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