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博浪沙刺秦
Posted 铁锤
篇首语: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张良博浪沙刺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张良博浪沙刺秦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张良博浪沙刺秦的故事。张良,韩国人,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相国。公元前230年,秦将内史腾率兵攻破韩国都城,韩王安被俘虏,韩国贵族也遭到秦军的杀戮。此时,年轻的张良还没有在韩国朝廷做官,侥幸逃了出来。此后三年,他变卖家产,离开家乡,到处结交英雄好汉,想替韩国报仇。后来,张良在淮阳学习礼法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大力士。张良为其制作了个大铁锤,重达120斤。两人商量好,准备在秦始皇巡游的时候刺杀秦始皇。
公元前218年的春天,秦始皇带了大队人马出去巡视。一天,他们行到了博浪沙(在今河南),张良预先探听到了消息,就和大力士在博浪沙道路两边隐蔽的树林里埋伏起来。等秦始皇的车队经过时,张良和大力士才发现,秦始皇的车队里有好几辆金碧辉煌的大车。原来,秦始皇怕被刺杀,每次出行都要准备好几辆一模一样的车,连近臣也不知道他哪天坐在哪辆车里。张良只好给大力士使了个眼色,大力士就把铁锤扔过去。哗啦啦一声响,大铁锤把一辆大车砸得粉碎,可秦始皇没坐在这辆车里。车队停下来,武士们到处搜查,张良他们已经逃走。秦始皇立刻令在全国搜查,一定要把行刺的人捉到。可足足搜查了十天,什么也没有查到。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秦王春秋司马相如卓文君韩信经典
历史人物 张良的下场_张良的主要事迹
张良的故事
张良的故事
1、博浪沙刺秦:
张良的祖上,世代是贵族,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做过战国时期韩国的宰相。后来,韩国被秦所灭,张良心存亡国亡家之恨,遣散了家中三百多个奴仆,把所有的家财都用来招募壮士,目的是刺杀秦始皇,为韩国报仇。
为了报仇,张良到东方拜见仓海君,找到一个大力士,为他打造了一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秦始皇东游到会稽,张良和大力士就趁机藏在博浪沙,等车行驶过来,就发动了突然袭击,但是很可惜,他们只是误中了副车而已,并没有伤到秦始皇。
秦始皇对这件事情十分恼怒,下令全国缉捕刺客。于是,张良只好逃到了下邳,藏身在朋友项伯的家中。
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据说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2、明哲保身:
大汉基业稳定后,封张良为留侯,张良本来身体不太好,就一心修道,有时连饭也不吃,常一年多闭门不出。他看到刘邦已经得了天下,就慢慢从“帝者师”退到了“帝者宾”的位置,也很少参与王室的各种斗争了。不过,高祖刘邦有事情还是向张良请教,他也跟随汉高祖刘邦讨伐代国,用计攻下马邑,劝他立萧何为相国,和皇帝之间谈论了很多天下的大事。
后来刘邦想要改易太子,吕后就向张良求助,张良觉得改换太子是件大事,就出计谋帮助太子保住了位置,吕后因此也对张良非常敬重。
当初,刘邦让张良自己选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他谦虚地推辞了,晚年的张良看到韩信等人的结局,就自请告退,一心修道去了。
《史记》上说张良在吕后当政时就去世了,追封谥号文成侯。也有一种说法,说张良后来修道成仙了,这种说法大概是不可信的。
张良年轻时在下邳圮上遇到的送给他书的老人,十三年后,跟随汉高祖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找到了黄石,拿了回去放在祠堂郑重拜祭。在张良死后,这块黄石一并和他下葬。他的家人每次上坟伏腊祭祀时都会拜祭黄石。
3、劝都关中:
刘邦得到了天下,都城定在哪里,非常重要。刘邦本来想把都城定在洛阳,很多大臣也持这个意见。
有一个叫做娄敬的齐人,跑到洛阳,求见刘邦,和刘邦说关中的地势险要,刘邦一时拿不定主意,大臣们都觉得建都洛阳好,唯独张良支持娄敬的意见,并且认真地分析了在关中建都的好处,刘邦向来信赖张良,就决定定都关中,汉五年又迁都到了长安。
4、投奔刘邦:
秦朝法律严苛,人民虽然痛恨秦的残暴统治,但是没人敢反抗。秦二世即位不就,发生了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很多人都选择了跟随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
张良自从博浪沙刺杀事件后,浪迹了十年。本来是十分无聊的,现在听说陈胜、吴广率兵反秦,非常高兴,他也召集了一百多个年轻人,起义响应他们。
当时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兵于留县(现在江苏沛县的东南部),张良打算前去追随他。正好那时沛县人刘邦也杀死了沛县县令自立为沛公。陈胜派遣武臣、张耳、陈余去攻打赵地,各郡县纷纷响应,刘邦派兵远行相助。当他行兵到下邳时,与张良相遇了。
张良看到刘邦为人十分大度,待人宽厚仁爱,就果断地改变了投奔景驹的主意,决定跟从刘邦。
当时群雄并起,实力十倍强胜于刘邦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但张良都没有选择,唯独与刘邦交好,真可谓是慧眼识英雄啊。
5、圯上受书:
有一天,张良闲来无事,偶然走到下邳桥上,遇到了一位老翁,坐在桥栏杆边上。这个老翁见张良走近,故意把鞋扔到了桥下面,然后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强忍心中的不满,替老人将鞋捡了上来,并恭敬地递给了老人,老人却一点也不表示感谢,穿了鞋后,扬长而去。
老翁看见张良被自己差使也没有忤逆,于是便回头对张良说:“你这小子还是可以教导的。”就约张良五天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想知道老人是何意,就答应下来。
五日后如期前往,谁知老翁已经先到,他生气地斥责道:“与老人相约,你怎么迟到了呢?我今天先走了,你五天后早点来吧。”五天后,张良凌晨鸡一叫就前往相约地,不料老人又先到了那里,很生气地说:“怎么你又迟到了?五天后再早点来。”五天后,张良半夜就前往相约地,等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就是应该这样嘛。”随后只见老人拿出一卷书,交给张良说:“你熟读此书,以后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三年后,你到济北谷城山下见到的黄石,便是老夫。”说罢,那位老翁就离去不见了。
待天亮时张良一看,原来是一本《太公兵法》,张良如获至宝,整天认真研读这本书,知道了很多修身治国的道理,感觉很有收获,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张良的主要事迹
1、斗智鸿门
前206年(汉高祖元年),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席间,项羽的谋臣范增屡次举目示意项羽,又再三举起所佩玉块,暗示他速下决断,杀死刘邦。项羽犹豫不决,默然不应。
范增只好又从帐外召来勇士项庄,授意他舞剑助兴,伺机杀掉刘邦。项伯看出破绽,拔剑对舞,时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刘邦。
张良一看情况不妙,赶快起身出帐去找樊哙,命其速去护驾。樊哙二话没说,持剑拥盾闯入军门,直奔帐下,两眼怒视项羽,头发上指,大有万夫不挡之勇。
项羽不禁骇然,忙问:“这是什么人?”张良答道:“是沛公的随从卫士樊哙。”项羽说:“一条好汉,赏给他酒!”左右的侍从捧上一大杯酒,樊哙站着一饮而尽。
再劝再饮,并借题发挥地数落项羽道:“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接着,便厉声陈述刘邦的劳苦功高和忠义,指斥项羽疑心太重。
项羽一时竟被他慷慨激昂的言辞所震慑,无言以对,只是招呼樊哙说:“坐!”樊哙乘势坐在张良身边。
过了一会儿,刘邦见情势已渐好转,便借口入厕,招呼樊哙出帐,张良随之而出。三人商量对策,决定由樊哙保护刘邦赶快脱身,张良留下来应付局面。
张良在这次生死攸关的斗争中,以其大智大勇,既巧妙地帮助刘邦安全脱离虎口,又使项羽内部埋下了君臣相隙的祸根。
2、暗度陈仓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
并违背楚义帝“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
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刘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暂且隐忍不发。
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
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去说服项羽。这样, 刘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北),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
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
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依计而行,烧掉了沿途的栈道。张良此计,可谓用心良苦,它为刘邦的巩固发展和日后东进,取得了重要的保证。
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
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3、下邑奇谋
公元前205年,暗度陈仓、从汉中出军争夺天下的刘邦,连战连胜,大军很快达到56万,连连招降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昌、魏王豹和殷王印五个诸侯。
趁着项羽集中力量攻打田荣的机会,直接攻打到了楚军的定都彭城。胜利来得太顺利和快速了,刘邦有点被胜利给冲昏了头脑,竟忘记该继续采取恰当的政治、经济措施,安抚人民,获得人心,反而得意忘形地大肆收集金银珠宝,整日沉溺在酒宴里。
结果项羽也因此而赢得了休整的时机,当他得知彭城失陷了,就率领三万精兵从小路赶回了彭城,急救彭城。
情况很快就被逆转了,刘邦数十万乌合之师都沉迷在胜利的喜悦当中,不仅懒散没有军纪,不听从协调指挥,同时连粮饷都没有筹备好。
两军一交战,刘邦大军便遭到惨败了,几乎全军覆没了。
许多诸侯王见风使舵,纷纷偏向了项羽,而背弃了刘邦。他只好带张良等十几个大将赶紧逃跑了。
狼狈不堪的刘邦逃到了下邑,靠在马鞍上,对张良说:“我想放弃函谷关以东的地方,用来封赏能人,为我建功立业。你看谁适合辅助我成就功名呢”。
张良道:九江王英布(因为曾受黥刑,又叫黥布,是秦末义军领袖之一,先投项羽,后从刘邦),是楚国猛将,此人一向和项羽不和,可以拉拢。
另外,还有彭越(彭越也是秦末义军领袖之一,活跃在现在山东河北一带,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独独遗漏了他,因此彭越对项羽一直心怀怨恨),现在正联合齐国田荣,在梁地反楚。
这两人,都是地处项羽心腹地带,可以引为奇兵。而大王你的部下诸将,只有韩信足智多谋,可堪大用,足以委托大事。大王如果真要用关东地区封赏诸将,最应该赏赐这三人,如此,自能打败楚国。
刘邦听完,精神为止振奋了起来,认为这确实是一个以弱制强的妙计,施行的话很有可能取胜。
于是就派遣善于辩论的名臣隋何前往九江,在九江王英布耳边煽风点火,鼓动他造反,接着又遣使使者去联络彭越。与此同时,又委派韩信率兵攻打燕、赵等地,发展壮大汉军力量,再迂回包抄楚军。
4、虚抚韩彭
前203年(汉高祖四年),汉对楚已逐渐形成合围之势:韩信据齐地不断袭击楚军,彭越又屡次从梁地出兵,断绝楚军的粮道。楚军兵疲粮竭,项羽无奈,终于送回了被扣押的刘邦的父亲与妻子儿女,与刘邦讲和。
双方商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立约解甲归国,各不相犯。项羽如约拔营东归,向彭城而去。刘邦也欲引兵西归汉中。
在这重大的转折之际,张良以一个政治谋略家的深邃眼光,看出了项羽腹背受敌、捉襟见肘的处境。
便与陈平同谏汉王道:“如今汉据天下三分有二,此时正是灭楚的有利时机,宜猛追穷寇,毕其功于此举。否则放楚东归,如放虎归山,必将遗患无穷”。
刘邦采纳的张良的意见,亲率大军追击项羽,并令韩信、彭越合围项羽。
刘邦率大军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太康),却迟迟没有等来韩信、彭越所率的援兵,结果惨遭失败。
刘邦躲在固陵的壁垒中,不胜焦躁,便问身边的张良:“他们为什么没有如期前来?”此时,张良对韩、彭的心思早已了然于心,对应之策已思谋成熟。
见刘邦询问,忙答道:“楚兵既将灭亡,韩信、彭越虽已受封为王,却没有确定的疆界。二人此次不来赴约,原因正在于此。陛下若能与之共分天下,当可立招二将。否则最终成败,尚不可知”。
刘邦一心要解燃眉之急,便依张良计,把陈地以东至沿海的地盘划封齐王韩信;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盘划封给梁王彭越。两个月后,韩、彭果然派兵来援。
5、劝都关中
一天,刘邦从阁道上看见诸将三三五五地坐在沙土上窃窃私语,就询问张良他们在谈论什么事。
张良故意危言耸听地说:“他们在商议谋反!”刘邦大吃一惊,忙问:“天下初定,他们何故又要谋反”。
张良答道:您起自布衣百姓,是利用这些人才争得了天下。现在您做了天子,可是受封的都是您平时喜爱的人,而诛杀的都是平时您所仇怨的人。
现在朝中正在统计战功。如果所有的人都分封,天下的土地毕竟有限。这些人怕您不能封赏他们,又怕您追究他们平常的过失,最后会被杀,因此,聚在一起商量造反!
刘邦忙问:“那该怎么办?”张良问道;“您平时最恨的,且为群臣共知的人是谁?”刘邦答道:“那就是雍齿了”。
张良说:“那您赶紧先封赏雍齿。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了,自然就会安心了。”于是,刘邦摆设酒席,欢宴群臣,并当场封雍齿为什邡侯,还催促丞相、御史们赶快定功行封。
群臣见状,皆大欢喜,纷纷议论道:“像雍齿那样的人都能封侯,我们就更不用忧虑了” 。
张良此举,不仅纠正了刘邦任人唯亲,循私行赏的弊端,而且轻而易举地缓和了矛盾,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他这种安一仇而坚众心的权术,也常常为后世政客们如法炮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良
张良与刘邦的故事,详细一点
刘邦的传奇事迹家喻户晓,他从泗水亭长到开辟统霸天下的开国君王。张良则是刘邦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
刘邦闻东阳宁君与秦嘉立景驹为楚假王,在留(今沛县东南),于是投奔景驹,欲借军攻丰。在去投奔景驹的路上,遇见了也要投奔景驹的张良。张良与刘邦二人见面后,一交谈,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张良放弃投奔景驹的念头,直接投奔到刘邦这边。刘邦以张良为厩将。
张良投靠了刘邦之后就开始劝说刘邦争夺天下,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带领着军队杀出了关中,这时的项羽还在齐国战斗,刘邦趁机占领了他的首都。项羽知道后立马带着三万的兵马日夜兼程奔了回去,然后很轻松的救击败了刘邦。
刘邦打了败仗,连父亲和老婆都被楚霸王俘虏走了,汉王一筹莫展。张良就给他分析形势,出主意: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猛将,但与楚霸王有矛盾;猛将彭越在梁地反楚;汉王你自己的将帅中只有韩信可以独挡一面,托付大事。如果你把关东的地方作赏地赏给这三个人,楚国就可以打败了。
韩信在攻破齐国之后,给刘邦寄了一封信,想要代做齐王,刘邦看到这封信之后很生气,因为他觉得韩信是在要挟他,也没有注意身旁的使者就开始骂了起来。张良立马偷偷的踩了刘邦的脚,刘邦立马就改了话里的意思,就说,做也要做真正的齐王,不要做代理齐王,稳住了韩信。
刘邦听了张良的话,立刻从战略上由被动转主动,劣势变优势。项羽打了一百个胜仗,顶不住张良一个主意,优势变劣势,只好求和。以“鸿沟”这条运河为界,想平分天下。刘邦想就此回兵,张良又出主意:不能退兵。放走楚军这叫“养虎为患”。
刘邦又听了他的话,追击项羽,不给他喘息机会,垓下一仗把项羽消灭了。刘邦得天下后,封赏功臣,让张良自己选择三万户封地,张良推辞了。他说我跟皇上最初是在留县相会,只把留县封给我就足够了。
张良随汉高祖刘邦入函谷关后,刘邦当皇帝,张良就静居行气,不吃粮食,闭门不出,说:“我蒙皇帝信任,当军师,不过出了点主意就封万户侯,这已经是最高的待遇了,足够了。我只想脱离人间俗事,追随仙人赤松子去神游。”
扩展资料
张良仅仅要求封地留县只为表明自己不贪,因为那时的县,又经战乱,大概不会超过一万户。同时张良是个明辨是非,通晓事理的人,完全知道神仙虚幻。他这样做正是他的聪明智慧所在。
因为在那样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下,他明白,在功勋和名位之间,为人臣子是难于长久立足的。果然,打天下功劳最大的三个人,韩信被杀,萧何被拘,只有张良把荣誉利禄抛于脑后作了“神仙”。
张良采取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是客观形势、环境等各种原因决定的。
参考资料:人民网-周恩来怀古:为何帮刘邦打天下功劳最大的三人命运迥异
百度百科-张良
百度百科-刘邦
关于张良的神话故事?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亲平,做过厘王、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父亲平去世。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
张良住在下邳时,行侠仗义。项伯曾经杀了人,跟随张良躲藏起来。
过了十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间的。”所以张良就跟随了沛公,没有离开他去见景驹。
等到沛公到了薛地,会见项梁。项梁拥立了楚怀王。张良于是劝说项梁道:“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人,而韩国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贤能,可以立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项梁派张良寻找到韩成,把他立为韩王。任命张良为韩国司徒,随韩王率领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韩国原来的领地,夺得几座城邑,秦军随即又夺了回去,韩军只在颍川一带往来游击作战。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辕山时,张良率兵跟从沛公,攻下韩地十余座城邑,击败了杨熊的军队。沛公于是让韩王成在阳翟留守,自己和张良一起南下,攻打宛县,向西进入武关。沛公想用两万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峣关的军队,张良劝告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市侩容易以利相诱。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去,给五万人预备吃的东西,在各个山头上多增挂旗帜,作为疑兵,叫鹂食(yì,义)其(jī,机)带着贵重的宝物利诱秦军的将领。”秦军的将领果然背叛秦朝,打算跟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听从秦将的计划。张良说:“这只是峣关的守将想反叛罢了,恐怕部下的士兵们不听从。士兵不从必定带来危害,不如趁着他们懈怠时攻打他们。”沛公于是率兵攻打秦军,大败敌兵。然后追击败军到蓝田,第二次交战,秦兵终于崩溃。沛公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
沛公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沛公的意图是想留下住在宫里。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朝正因暴虐无道,所以沛公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铲除凶残的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够听进樊哙的意见。”沛公这才回车驻在霸上。
项羽来到鸿门下,想要攻打沛公,项伯于是连夜急驰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想让张良跟他一起离开。张良说:“我是替韩王伴送沛公的,如今情况紧急,逃离而去是不合道义的。”于是就将情况全都告诉了沛公。沛公非常吃惊,说:“对此将怎么办呢?”张良说:“沛公果真想背叛项羽吗?”沛公说:“浅薄无知的小人教我封锁函谷关不要让诸侯们进来,说这样秦朝的土地就可以全部主宰了,所以就听从了这种意见。”张良说:“沛公自己揣度(duó,夺)一下能够打退项羽吗?”沛公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本来是不能够的。现在该怎么办呢?”张良于是坚决邀请项伯见沛公。项伯会见了沛公。沛公与项伯同饮,为他敬酒祝福,并结为亲家。沛公请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羽,沛公之所以封锁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的强盗。等到沛公会见项羽以后,取得了和解,这些情况记载在《项羽本记》中。
汉元年(前206)正月,沛公做了汉王,统治巴蜀地区。汉王赏赐张良黄金百镒,珍珠二斗,张良把它们都赠送给了项伯。汉王也因此让张良厚赠项伯,使项伯代他请求汉中地区。项王应允了汉王的请求,汉王于是得到了汉中地区。汉王到封国去,张良送到褒中,汉王让张良返回韩国。张良便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何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内心。”汉王便让张良返回韩国。汉王行进中,烧断了所经过的的栈道。
张良到了韩国,韩王成因为张良跟随汉王的缘故,项王不派韩成到封国去,让他跟随自己一起东去。张良向项王解说到:“汉王烧断了栈道,已经没有返回的意思了。”张良便把齐王田荣反叛之事上书报告项王。项王由此不再担忧西边的汉王,因而起兵北上攻打齐国。
项王终于不肯派韩王回韩国,于是把他贬为侯,又在彭城杀了他。张良逃跑,抄小路隐秘地回到汉王那里,汉王这时也已回军平定三秦了。汉王又封张良为成信侯,跟着东征楚国。到了彭城,汉军战败而归。行至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道:“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一些地方作为封赏,谁能够同我一起建功立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同项王有隔阂;彭越与齐王田荣在梁地反楚。这两个人可立即利用。汉王的将领中唯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如果要舍弃这些地方,就把它们送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国就可以打败了。”汉王于是派随何去游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联络彭越。等到魏王豹反汉,汉王派韩信率兵攻打他,乘势攻占了燕、代、齐、赵等国的领地。而最终击溃楚国的,是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多病,不曾独立带兵作战,一直作为出谋划策的臣子,时时跟从汉王。
汉三年(前204),项羽把汉王紧急地围困在荥阳,汉王惊恐忧愁,与郦食其商议削弱楚国的势力。郦食其说:“昔日商汤讨伐夏桀,封夏朝后人于杞国。周武王讨伐商纣,封商朝后人于宋国。如今秦朝丧失德政、抛弃道义,侵伐诸侯各国,消灭了六国的后代,使他们没有一点立足的地方。陛下果真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使他们都接受陛下的印信,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无不归顺服从,仰慕陛下道义,甘愿做陛下的臣民。随着恩德道义的施行,陛下就可以面南称霸,楚王一定整好衣冠恭恭敬敬地前来朝拜了。”汉王说:“好。赶快刻制印信,先生就可以带着这些印出发了。”
郦食其还没有动身,张良从外面回来谒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说:“子房过来!有一个客人为我设计削弱楚国的势力。”接着把郦食其的话都告诉了张良,然后问道:“在你看来这事怎样?”张良说:“是谁替陛下出的这个主意?陛下的大事要完了。”汉王说:“为什么呢?”张良回答说:“我请求您允许我借用您面前的筷子为大王筹划一下形势。”接着说:“昔日商汤讨伐夏桀而封夏朝的后代于杞国,那是估计到能制桀于死命。当前陛下能制项籍于死命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讨伐商纣而封商朝的后代于宋国,那是估计到能得到纣王的脑袋。现在陛下能得到项籍的脑袋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二个原因。武王攻入殷商的都城后,在商容所居里巷的大门上表彰他,释放囚禁的箕子,重新修筑比干的坟墓。如今陛下能重新修筑圣人的坟墓,在贤人里巷的大门表彰他,在有才智的人们前向他致敬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三个原因。周武王曾发放巨桥粮仓的存粮,散发鹿台府库的钱财,以此赏赐贫苦的民众。目前陛下能散发仓库的财物来赏赐穷人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四个原因。周武王灭亡商朝以后,废止兵车,改为乘车,把兵器倒置存放,盖上虎皮,用以向天下表明不再动用武力。现在陛下能停止战事,推行文治,不再打仗了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五个原因。周武王将战马放牧在华山的南面,以此表明没有用它们的地方了。眼下陛下能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它们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六个原因。周武王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北面,以此表明不再运输和积聚作战用的粮草。而今陛下能放牧牛群不再运输、积聚粮草了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七个原因。再说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离开他们的亲人,舍弃了祖坟,告别了老友,跟随陛下各处奔走,只是日夜盼望着想得到一块小小的封地。假如恢复六国,拥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主上,伴随他们的亲人,返回他们的旧友和祖坟所在之地,陛下同谁一起夺取天下呢?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八个原因。当前只有使楚国不再强大,否则六国被封立的后代重新屈服并跟随楚国,陛下怎么能够使他们臣服?如果真的要采用这位客人的计策,陛下的大事就完了。”汉王饭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食物,骂道:“这个笨书呆子,几乎败坏了你老子的大事!”于是下令赶快销毁那些印信。
汉四年(前203),韩信攻下齐国而想自立为齐王,汉王大怒。张良劝告汉王,汉王才派张良授予韩信“齐王信”的印信,此事记载在《淮阴侯列传》中。
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阳夏南面,战事失利而坚守固陵营垒,诸侯原已约好前来,但没有到。张良向汉王进计,汉王采用了他的计策,诸侯才都来到。此事记载在《项羽本纪》中。
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皇上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未能进行封赏。皇上在洛阳南宫,从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皇上说:“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皇上说:“天下已接近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至于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皇上于是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留侯说:“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皇上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于是皇上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紧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
刘敬劝告高帝说:“要以关中为都城。”皇上对此心有疑虑。左右的大臣都是关东地区的人,多数劝皇上定都洛阳,他们说:“洛阳东面有成皋,西面有崤山、渑池,背靠黄河,面向伊水、洛水,它地形的险要和城郭的坚固也足可以依靠。”留侯说:“洛阳虽然有这样险固,但它中间的境域狭小,不过几百里方圆,土地贫瘠,四面受敌,这里不是用武之地。关中东面有崤山、函谷关,西面有陇山、岷山,肥沃的土地方圆千里,南面有富饶的巴、 蜀两郡,北面有利于放牧的胡苑,依靠三面的险阻来固守,只用东方一面控制诸侯。如果诸侯安定,可由黄河、渭河运输天下粮食,往西供给京都;如果诸侯发生变故,可顺流而下,足以运送物资。这正是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的建议是对的。”于是高帝当即决定起驾,往西关定都关中。
留侯跟随高帝入关。他体弱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五谷,闭门不出有一年多。
皇上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很多大臣进谏劝阻,都没能改变高帝确定不移的想法。吕后很惊恐,不知该怎么办。有人对吕后说:“留侯善于出谋划策,皇上信任他。”吕后就派建成侯吕泽胁迫留侯说:“您一直是皇上的谋臣,现在皇上打算更换太子,您怎么能垫高枕头睡大觉呢?”留侯说:“当初皇上多次处在危急之中,采用了我的计谋。如今天下安定,由于偏爱的原因想更换太子,这些至亲骨肉之间的事,即使同我一样的有一百多人进谏又有什么益处。”吕泽竭力要挟说:“一定得给我出个主意。”留侯说:“这件事是很难用口舌来争辩的。皇上不能招致而来的,天下有四个人。这四个人已经年老了,都认为皇上对人傲慢,所以逃避躲藏在山中,他们按照道义不肯做汉朝的臣子。但是皇上很敬重这四个人。现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壁帛,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要谦恭,并预备安车,再派有口才的人恳切地聘请,他们应当会来。来了以后,把他们当作贵宾,让他们时常跟着入朝,叫皇上见到他们,那么皇上一定会感到惊异并询问他们。一问他们,皇上知道这四个人贤能,那么这对太子是一种帮助。”于是吕后让吕泽派人携带太子的书信,用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品,迎请这四个人。四个人来了,就住在建成侯的府第中为客。
汉十一年(前196),黥布反叛,皇上患重病,打算派太子率兵前往讨伐叛军。这四个人互相商议说:“我们之所以来,是为了要保全太子,太子如若率兵平叛,事情就危险了。”于是劝告建成侯说:“太子率兵出战,如立了功,那么权位也不会高过太子;如无功而返,那么从这以后就是遭受祸患了。再说跟太子一起出征的各位将领,都是曾经同皇上平定天下的猛将,如今让太子统率这些人,这和让羊指挥狼有什么两样,他们决不肯为太子卖力,太子不能建功是必定的了。我们听说‘爱其母必抱其子’,现在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赵王如意常被抱在皇上面前,皇上说‘终归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居于我的爱子之上’,显然,赵王如意取代太子的宝位是必定的了。您何不赶紧请吕后打机会向皇上哭诉:‘黥布是天下的猛将,很会用兵,现今的各位将领都是陛下过去的同辈,您却让太子统率这些人,这和让羊指挥狼没有两样,没有人肯为太子效力,而且如让黥布听说这个情况,就会大张旗鼓地向西进犯。皇上虽然患病,还可以勉强地乘坐辎车,躺着统辖军队,众将不敢不尽力。皇上虽然受些辛苦,为了妻儿还是要自己奋发图强一下。’”于是吕泽立即在当夜晋见吕后,吕后找机会向皇上哭诉,说了四个人授意的那番话。皇上说:“我就想到这小子本来不能派遣他,老子自己去吧。”于是皇上亲自带兵东征,群臣留守,都送到灞上。留侯患病,自己勉强支撑起来,送到曲邮,谒见皇上说:“我本应跟从前往,但病势沉重。楚国人马迅猛敏捷,希望皇上不要跟楚国人斗个高低。”留侯又趁机规劝皇上说:“让太子做将军,监守关中的军队吧。”皇上说:“子房虽然患病,也要勉强在卧床养病时辅佐太子。”这时叔孙通做太傅,留侯任少傅之职。
汉十二年(前195),皇上随着击败黥布的军队回来,病势更加沉重,愈想更换太子。留侯劝谏,皇上不听,留侯就托病不再理事。叔孙太傅引证古今事例进行劝说,死命争保太子。皇上假装答应了他,但还是想更换太子。等到安闲的时候,设置酒席,太子在旁侍侯。那四人跟着太子,他们的年龄都已八十多岁,须眉洁白,衣冠非常壮美奇特。皇上感到奇怪,问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四个人向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皇上于是大惊说:“我访求各位好几年了,各位都逃避着我,现在你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四人都说:“陛下轻慢士人,喜欢骂人,我们讲求义理,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躲。我们私下闻知太子为人仁义孝顺,谦恭有礼,喜爱士人,天下人没有谁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们就来了。”皇上说:“烦劳诸位始终如一地好好调理保护太子吧。”
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皇上目送他们,召唤戚夫人过来,指着那四个人给她看,说道:“我想更换太子,他们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了哭泣起来,皇上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皇上唱道:“天鹅高飞,振翅千里。羽翼已成,翱翔四海。翱翔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短箭,何处施用!”皇上唱了几遍,戚夫人抽泣流泪,皇上起身离去,酒宴结束。皇上最终没更换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这四个人发生了效力。
留侯跟随皇上进攻代国,在马邑城下出妙计,以及劝皇上立萧何为相国,他跟皇上平常随便谈论天下的事情很多,但由于不是关于国家存亡的大事,所以未予记载。留侯宣称道:“我家世代为韩相,到韩国灭亡,不惜万金家财,替韩国向强秦报仇,天下为此震动,如今凭借三寸之舌为帝王统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这对一个平民是至高无上的,我张良已经非常满足了。我愿丢却人世间的事情,打算随赤松子去遨游。”张良于是学辟谷学术,行道引轻身之道。正值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便竭力让他进食,说:“人生一世,时光有如白驹过隙一样迅速,何必自己苦行到这种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强听命进食。
过后八年,留侯去世,定谥号叫文成侯。他儿子张不疑袭封为侯。
张良为何在刘邦打下天下后就离开了?
汉臣张良传
张良,字子房,汉初名臣,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理想人物。有本书叫做《张良扶汉》,根据
书的名字,好像汉朝的诞生是张良一个人的功劳。而在后世的三国时代,水镜先生司马徽
向刘备推荐天下奇才诸葛亮的时候,就用了这样的语句:”……只有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
旺汉六百载的张子房才可以以之相比……”–可见对张良的高度评价。其实,张良在秦末汉
初的年代,仅仅是刘邦手下璀璨明星中的一颗。之所以得到这样高度的评价,我想更多的
是张良深谙道家”柔弱胜刚强”、”功成身退”之道理的缘故。
纵观张良的一生,不见到他像韩信一样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也见不到他像萧何一样在内政
方面功勋卓著,他仅仅是坐在刘邦后面,在最最关键的时候点拨一下,最后却和韩信、萧
何相提并论,同样得到了刘邦最高的评价。这种事情,中国知识分子最喜欢做了,所以说
张良是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张良的先祖在秦灭六国之前,都是韩国大臣,甚至还当过几任丞相。秦军破韩的时候张良
年纪还小并没有当官,不过那个时候,张良一定是为秦军的暴行所震撼,种下了仇恨的种
子,否则无法解释后来他的所作所为。后来张良年岁渐大,就开始准备为韩国报仇–号称
原因是先祖中有五人相韩,所以必须报仇。其实,张良从来就没有起过要恢复韩国的念头
,即使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张良也没有为当时的韩王出过什么力气。由此可见,张良对
韩国的感情并不深,对秦始皇的仇恨倒是很深的。当时张良的老弟死了,张良也不出钱安
葬(没义气啊!),而是变着法子想要整死我们的嬴政同学。
张良选择的办法是”暗杀”,他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雇用了一个杀手,这个杀手不简单,使
用的武器是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椎。在秦始皇东游到博浪沙的时候,张良伙同杀手采用投
掷大铁椎至其座车的方法暗杀秦始皇。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秦始皇比较狡猾,准备了许
多座车,结果杀手没有击中真正的座车,仅仅是砸碎了秦始皇的副车。暗杀失败。
–这里就两个典故,”博浪一椎”和”误中副车”。前者是说,统治者不要胡作非为,否则就
会有”一椎”在等着你;后者是说,打错人了,没有找到正主儿。另外,我也想,一百二十
斤的铁东西能投这么远(秦始皇周围肯定还围着许多护卫吧?),这个家伙要参加奥运会
的话,必然会在所有投掷项目上天下无敌。
居然有人敢暗杀我老人家?!秦始皇大怒,于是下令对刺客进行了大搜捕。不过,那个时
候没有现在例如街道居委会这样强大的专政工具,所以尽管秦始皇”大索天下,求贼甚急”
,张良还是安然遁去,另外那位杀手好像也没有被抓住。张良于是改了自己的姓氏,在下
邳这个地方躲着。
这个时候的张良,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没有到达”帝王师”的境界,直到遇到了黄石公。当
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张良在下邳闲着没有事情瞎溜达,路过一座桥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穿的破破烂烂的老头。两
个人擦肩而过的一霎那,老头一甩脚,鞋子就掉落到桥下面去了。那个老头很没礼貌的对
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把鞋子去上来!”张良很惊讶,当时就想拔出老拳相向,后来想
想算了,自己怎么说还是个通缉犯,况且对方又是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于是张良就跑到桥下面将老头的鞋子拿了上来。那个老头还真难伺候,继续发号施令:
“给我穿好!”张良心想既然已经给你拿上来了,那么就给你穿上吧,于是就蹲下了给老头
穿好鞋子。那老头坦然受了张良的服侍,然后施施然大笑而走。张良大惊,目送老头而走
–我推测当时张良一定在想这个老头怎么这么没有礼貌?是不是神经病?
那个老头走了大约一里路之后,又折返回来(跑得真够快的),对张良说:”小同志还是值
得教育的嘛(孺子可教矣),隔五天的早晨,和我约在这个地方见面。”张良觉得遇见高人
了,于是就很恭敬的答应了他。五日后早晨,张良到桥上来见老者(现在应该改称呼了)
,老者已经在了:”你和老年纪的人约见,怎么能迟到呢?”然后该老者扬长而去,临走撂
下一句话:”五天后再见。”再隔了五天,刚刚鸡叫,张良就到了,结果老者又早到哪个地
方了(真是变态):”你怎么又来晚了?五天后再见!”张良怒了,结果五天后他在半夜就
跑到桥上等待,不一会儿,那位老者就到了,他很高兴的说:”不错!就应该这样!”然后
给了张良一本书,说道:”你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再过十年你就可以发达,
十三年后你可以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头就是我。”说罢,老者就消失了。张
良看看手中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于是勤加学习。
“孺子可教”、”圯下拾履”的典故就出自这里。但要是说张良就靠着这本什么《太公兵法》
混饭吃,打死我也不信。–中国的武侠小说中就尽多这种镜头:主人公获得了某某前辈高
人的武术秘籍,从此横行天下。其实,光靠一本书是起不了什么大作用的,事实上,张良
也没有在”兵法”上见长,他强在天下大势的判断和谋略上。
十三年后,张良跟随刘邦路过济北的时候,果然在谷城山下见到了那块黄石头,于是就为
此而立了个祠堂,时时祭祀。张良死后也葬在黄石冢,后辈人祭祀张良的时候,就连这位
“黄石公”先生一起祭祀。
在下邳的时候,张良号称行侠仗义,还救过杀人在逃的通缉犯项伯,这为后来鸿门宴刘邦
的安然脱险打下了伏笔。由此可见,当时的张良基本上也能算个地方流氓头目。
过了十年,陈胜吴广打响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第一枪,张良见到机会难得,立即组织了百
来个人。听说景驹在留这个地方称为楚假王,张良就带着这百余号人去投靠他。跑到半路
遇到了刘邦,刘邦正率领着几千人四处乱窜,于是张良就成为了刘邦的部下。张良多次向
刘邦介绍《太公兵法》,并向刘邦提了不少的建议,刘邦非常乐意接受张良的意见,并且
付诸实施,卓有成效。在此之前,张良曾多次向别人推介,结果没有一个人弄明白的。所
以张良说:”刘邦的本事,是上天赐于的。”(其实这种话明显是拍马,这个地球人都知道
)所以张良铁了心跟随刘邦。
张良跟随刘邦,遇到了项梁,这个时候项梁刚刚立了楚怀王,于是张良建议他恢复韩国,
并从民间找到了韩国王室的后人韩成立为韩王,张良自任韩国的申徒这一官职。然后,张
良和刘邦暂时分开,和韩王一起带了千把人攻城略地,一开始也攻下了一些城市,但是在
秦军的反击下很快就丢失了,后来终于无家可归,成为一支”游兵”–流窜型部队。由此可
见,张良的军事才能也就如此而已。
后来,张良带着他的那些部队跟随刘邦。这个时候项羽率领楚军主力和章邯率领的秦军主
力在巨鹿决战,所以张良没有遇到秦军的主力,因此屡战屡胜,在韩国的故土上面占领了
十几个城市。刘邦于是留下韩王韩成留守,迅速攻占了宛城、武关。就在此时传来了楚怀
王的命令:先打入秦朝首都的人可以为王。–很明显,这是一条限制项羽的命令,因为项
羽刚刚消灭了秦军主力,他的部队还在巨鹿,离开咸阳很远。楚怀王害怕项羽尾大不掉,
影响自己的地位才有这种命令。其实,在项梁战死之后,真正有资格统帅楚军的也就只有
项羽,可为什么楚怀王要把权力交给宋义呢?可见,楚怀王对项家叔侄早有戒心。刘邦采
纳了张良的意见,让郦食其携带重金贿赂驻守峣下的秦将。–说起这个郦食其,是个很有
意思的人,他可以说是综合了张良、陈平的特点,而且还好有一些书呆子气,平时常常干
一些贿赂、游说的事情,而且还喜欢给刘邦乱出主意,这些主意似是而非,以刘邦的智力
都常常会上当,差点误了大事。见到主力已经在巨鹿覆灭的事实,秦军守将自然在银弹攻
势面前败下阵来,他通知刘邦要一起攻击咸阳。张良立刻告诉刘邦,守将的部下不见的一
定会跟随他反秦,这个时候不如乘对方松懈,咱们……刘邦立即同意,顿时大破秦军。–
从这个计谋上来说,我觉得张良未必不如陈平狠毒。
秦朝的最后一道防线崩溃了,于是刘邦进入咸阳,秦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子婴同学投降,于
是秦朝灭亡。
作为胜利者,刘邦接受了秦王朝的物质遗产,获得大量的珠宝、美女、犬马,住房条件也
改善了不少。刘邦本来就是一个流氓,心下大喜:这下我刘老三发了!部将樊哙劝刘邦不
要被眼前的这些东西迷住,刘邦想你樊哙不就是一杀狗的么?滚!于是不听。这个时候,
张良蹦出来说:秦朝瞎搞胡搞,所以你才能打到这个地方来。要消灭秦朝的残余势力,应
该要收敛精神。你现在刚刚进入咸阳就安心于享乐,这就是所谓”助纣为虐”。(这句话有
点奇怪,因为说不通)而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你应该听樊哙的意见。
–相信这就是名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出处。
刘邦很聪明,接受了张良的意见,退出咸阳,在霸上驻扎。这个时候,郦食其给刘邦出了
一个主意,说:楚怀王不是说先入咸阳者称王吗?您老派兵守住关口,这样秦朝的一切东
西不都归您了么?刘邦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严守关隘,不让别人进入咸阳。他也不想
想,现在项羽是什么实力?
果然,项羽轻易就击溃了守关的刘邦军,开到鸿门驻扎,四十万大军整装待发,准备消灭
刘邦。由于原来张良救过项伯一命,所以项伯就来通知张良逃跑。张良利用了这段珍贵的
关系,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
明显实力不如项羽,刘邦老老实实的交出了咸阳,然后乖乖的离开,去项羽给他的封地–
巴蜀,留下一个项羽在咸阳倒行逆施。当时,从巴蜀进军中原是根本不可能的,后世的诸
葛亮之所以能对强大的曹魏一直保持战略进攻,是因为三国时期西蜀手里还有汉中。刘邦
这个人显然不会满足于蜗居巴蜀,最后还是通过张良的关系,贿赂项伯,最后获得了汉中
之地。–我想,对于项羽而言,真正可怕的,恐怕是那些身边的所谓”亲信”。
张良是韩国人,自然还要跟随韩王,但那个时候张良已经选择了自己将来的主君是这个流
氓兮兮的刘老三,而不是那个乏善可陈的韩成。所以,虽然张良还要和刘邦分开一阵子,
他还是为刘邦出了一个绝高的注意:烧掉栈道,让项羽认为刘邦安心在四川当土财主。在
项羽面前,张良也多次在恰当的时候指出这一点,麻痹这个粗线条。
项羽知道张良是个人才,于是把他留在身边。但是他非但不封赏韩王,而且还找了个毛病
杀了他。那张良正发愁找不到一个借口离开项羽呢,好了,你把我的主君杀了,我于情于
理都要报仇,我要到刘邦那儿去,到革命的巴蜀去,打倒项羽你这个法西斯!本来你要不
杀韩王(这种垃圾人物杀不杀无所谓),张良如果去投靠刘邦就是背叛主君,必然为天下
人不齿,现在张良投靠刘邦则是名正言顺。
但是刘邦打不过项羽,连连吃败仗,虽说在萧何的强力补充之下实力尚存,但是怎么战胜
项羽心里就没有底了。这个时候,张良给刘邦出了最关键的一个主意:策反英布,利用彭
越,给韩信独立操作的权力。这样,有这三个人在后面拉项羽老兄的后腿,刘邦的压力就
小多了,最后打败项羽,这三人的功劳最大。
张良身体不太好,于是没有外出领兵作战,而是跟从在刘邦身边,时时出谋划策。刘邦是
一个知人善任的人,想来他也看出来张良不是一个能够在前面冲杀的领军人物。
自彭城大败之后,借助萧何的帮助,刘邦逐渐恢复了元气。于是刘邦进军荥阳与项羽相持
,结果又吃了败仗,被项羽包围在荥阳。刘邦非常郁闷,于是他就找各位手下来商量对付
项羽的方法。陈平同学就在这个时候给刘邦出了谣言之计,最后还整死了项羽唯一的谋士
范增同学。但并不是每个人出的注意都是真正管用的,比如说郦食其。
郦食其出的主意是让刘邦刻六国的印鉴,分封六国的后人,然后利用他们来牵制项羽。号
称这样一来六国的君臣百姓肯定会折服于刘邦的恩德,那么楚国也就会感觉情况不妙,从
而”南面来朝”,拜服于刘邦。刘邦被这个家伙的理论弄的昏头昏脑,觉得这个方法可行,
于是就让郦食其来主持这个方案。
郦食其还没有开始行动,张良正好外出归来。刘邦正在吃饭,他很高兴的告诉他郦食其为
自己拟定的方案。张良立即告诉刘邦,如果您老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对付项羽,那么您老这
伙人就没有前途了。刘邦大惊,张良就开始了他的Presentation,列举了八条理由–其实
这些理由根本就是胡扯加凑数。根本原因很简单:现在您老所处的状况不是即将搞定项羽
的状况,而是一不小心就要被项羽搞定的状况。你怎么知道那些复立的六国一定会帮助我
们呢?其二,现在我们和项羽作战,聚集了原来六国的精华人物,但还是几乎搞不定,您
老恢复六国,这些精华人物没有理由不去帮助自己的故主故国,您老没有了这些人才,还
能和项羽抗衡吗?
刘邦立即醒悟过来,把嘴中吃得正香的肉吐了出来(当时的肉可不是很容易能够吃到的)
,大骂郦食其,立即停止了这个莫名其妙的方案。
韩信在灭了齐国之后,给刘邦来了封信,说自己要当齐国的”假王”。当时韩信是在楚汉之
间最至关要紧的人物,所以虽然刘邦恨的牙根都痒痒,但是在陈平和张良的提醒下,还是
同意了韩信。而张良除了在当时提醒刘邦之外,还承担了给韩信送齐王印信的艰巨任务。
后来楚汉在荥阳(打了很多年,刘邦没有在项羽面前前进过一步,可见其军事素质)签订
了和平条约,平分天下,划定鸿沟为边界,这就是著名的”楚河汉界”。项羽觉得已经签订
条约了,天下应该太平了,打了多年的仗也累了,于是老老实实把被自己俘虏的刘邦老爸
河老婆送还给刘邦,然后退兵而走。这个时候又是张良和陈平蹦出来对刘邦说:”现在人质
也不在项羽手里了,乘现在项羽正好没有粮食,应该追击消灭他!您老要是现在不去打他
,给项羽养回力气,那就是’养虎遗患’。”–真他妈的不讲道理!
于是刘邦约了韩信和彭越等一起来打项羽,结果这两位没来,刘邦还是打不过项羽,在追
击中再次被击败,只好深沟高垒先守将起来。等等韩信和彭越还不来,刘邦着急了,就去
问张良,张良说:这不很简单吗?您老给各位诸侯开点空头支票,他们不就来了?刘邦于
是发信给韩信和彭越等,说消灭了楚国,我就把多少多少地盘分给你们。有了物质刺激,
韩信他们立即就来了,最后终于在垓下围住楚军,并迫使可怜的项羽同学在乌江边上自己
抹了脖子。
消灭项羽之后,刘邦封赏功臣,张良没有战场上的功劳,但是刘邦评价张良是”运筹策帷帐
中,决胜千里外”(这就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出处),所以要封张良三万户。结果张
良说:我和老大是在留认识的,老大用我的计谋,很幸运都成功了。我不需要什么封地,
如果一定要封我,那么就把留这个地方封给我吧。刘邦很感动,于是就把留封给了张良,
从此张良就又被称为留侯。
刘邦首先封赏了大功臣二十多人,这些人,例如萧何、曹参等都是毫无异议的,其他的人
暂时还没有决定。一次刘邦在洛阳南宫见到许多将领常常聚在一堆议论,就问张良:这是
怎么回事情?张良回答:陛下,这是造反啊!(真是危言耸听)刘邦觉得现在项羽已经被
消灭,天下太平,为什么要造反?张良说:您老原来也就是个普通老百姓,现在夺取了天
下,所封赏的像萧何、曹参等都是您老亲近的人,而所诛杀的都是您老讨厌的人。现在人
人都自以为功劳很大,以天下全部的地盘都不足以封赏各位功臣。所以这些人就会担心您
老不能对他们一一封赏,又害怕您老抓他们过去犯下的错误,这样一来,后果不就是造反
么?刘邦感到逻辑混乱,于是问张良怎么办,张良说:您可以想想,您生平最讨厌的人是
谁?这个不用多说,地球人都知道了,刘邦也心知肚明,就是雍齿。雍齿和刘邦是老相识
,所以对刘邦的底细非常清楚,常常当众羞辱刘邦,刘邦早想杀了这家伙,但是好歹人家
也是跟随自己多年的功臣,而且功劳不小,所以刘邦一时之间也下不了手。张良劝刘邦先
封赏雍齿同学,这样一来大家就安心了,然后再安排丞相和御史出来做恶人,让他们按照
个人的具体的功劳封赏。这一招果然管用,当看到雍齿被封为什方侯之后,所有的人都松
了一口气:雍齿都能当上侯,我们还用担心吗?–于是风波平息。
天下太平,功臣封赏完毕,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国家的首都问题。刘敬建议定都关中,但
是刘邦的左右大臣多数是”山东人”(崤山以东,不是太行山以东,所以和现在的山东人不
是一个概念),他们不停的游说刘邦,说:还是洛阳好,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山、黾山
,防御坚固、物产丰富……。刘邦举棋不定的时候,张良帮他一锤定音:洛阳周围太小了
,不过数百里,容易四面受敌。而关中就不一样了,东有崤函,西有陇蜀,土地肥沃,南
面有富饶的巴蜀,北面有胡苑的骑兵。此外还可以东制诸侯,如果诸侯老老实实,那么通
过黄河、渭河可以收取他们的供给,如果诸侯造反,那么可以派兵顺流而下。这就是所谓
“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所以建议定都关中。
在长安定都之后,张良借口身体欠佳,很长时间没有出门,没有出门在干些什么呢?据说
是在”辟谷”–也就是不吃东西,修炼仙术。这个时候,汉朝的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个很
大的问题,太子废立。刘邦的原配夫人是吕雉女士,太子是吕女士的儿子,但是后来刘邦
宠爱小老婆戚夫人,于是想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做太子。吕女士和大臣们的关系很铁
,于是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反对废太子,这样事情就慢慢的拖了下来,但是刘邦一直没有放
弃这个念头,所以吕女士非常害怕。有人给吕女士出主意,让张良去进言说服刘邦,因为
张良善于出谋划策,而且刘邦言听计从。于是吕女士派本家建成侯吕泽去请张良,说:您
是皇帝面前著名的谋臣,现在陛下要换太子,您就能放得下心吗?张良笑笑,说:原来陛
下听从我的计谋,那是因为当时在危急之中。现在天下安定,陛下因为自己的爱恶而废立
太子,这是骨肉之间的事情,我这种局外人再多也没有用啊。–张良非常有知人之智,历
史上究竟有多少开国功臣因为和皇帝争议废立太子,结果丢了性命。听到这种回答,吕泽
当然不满意,于是一定要张良给想个办法。当然得罪吕女士也不是一件好事情,张良这个
人非常圆滑,当下给吕泽出了一个主意:这件事情不是靠口舌解决的。现在只有这样,有
四个隐士,是我们陛下想要邀请出山但是这么多年没有成功的。这四个人都是年事已高,因
为他们?
衔?颐潜菹露匀瞬还蛔鹬兀??蕴幽渖街校?蛔龊撼?某甲印O衷谇胩?硬灰?哓慕鹨?
票Γ?鬃宰急咐裎锶デ胨?牵?肜粗?竽兀?欢ㄒ??潘?窃诹醢蠲媲盎危?庋?醢畋厝
换嵛剩?私獾绞钦馑娜耍?欢ɑ岽蛳?狭⑻?又?摹S谑锹琅?亢吞?印⒙涝蟮热?”卑辞
厚礼”,将这四位请了过来。
后来英布造反,本来刘邦身体欠佳,想让太子去征讨。但是这四位看出来这是一件吃力不
讨好的差事,于是请吕女士努力推掉了这件任务。消灭英布后,刘邦身体越来越不行了,
于是愈发想要更换太子,连张良的意见也不听了。太傅孙叔通死谏,但刘邦还是不听。后
来使刘邦彻底打消废立太子的念头是在燕地,那个时候刘邦在吃饭,太子在一旁陪着,那
四个人也在旁边。刘邦看这四人都是八十多岁(当时人生七十古来稀,四个八十多老头,
罕见啊!),而且气度不凡,就问起他们的名字。原来是刘邦请了N年都没有请到的四大高
人啊!刘邦大惊!问:我请你们这么多年,结果你们不来,但是为什么现在却跟从了我的
儿子呢?那四位说:陛下看轻士人,经常骂人,我们不想受辱,所以藏匿。但是我们听说
太子殿下为人慈孝仁厚,待人恭敬,尊重士人,天下人都愿意为了太子殿下而牺牲,所以
我们就出山来侍奉太子殿下。刘邦闻言,能够说什么好呢?只能说那么烦劳各位了。
等这四个人离开之后,刘邦指着他们的背影对戚夫人说:我本来想把赵王如意立为太子,
但是现在已经太晚了,有这四个人辅佐太子,太子的羽翼已成,现在已经不能再更换。后
面刘邦莫名其妙
相关参考
公元前218年,当张良得知秦始皇东巡要经过阳武县的消息后,为了刺杀秦始皇准备多时的张良和其招募的大力士带着120斤重的大铁锤埋伏在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博浪沙,等到秦始皇东巡的车队经过的时候,张良指挥大力
"张良计与过墙梯"的典故是什么?1、张良计典故:秦朝时,韩国有个贵族名叫姬良。他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失败后,为了逃避通缉,便改了姓张。他就是后来成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以足智多谋著名的张良。张良是辅佐
秦始皇知道,他灭了六国,六国留下来的旧贵族随时都可能起来反对他。他下令把天下十二万户豪富人家一律搬到咸阳来住,这样好管住他们;他又把天下的兵器统统收集起来,除了给政府军队使用以外,都熔化了铸成十二个二
一雷霆计划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嬴政开始了他统一中国后的第二次出巡,效仿历代帝王,率领文武百官前往泰山举行封禅之礼,以宣扬皇威。秦始皇出发那天,咸阳宫外,旌旗蔽日,步兵、骑兵成列,大将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金人十二,重各千石,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史记
...功吗?中国第一个被刺杀的皇帝就是秦始皇,在博浪沙被张良刺杀了
...功吗?中国第一个被刺杀的皇帝就是秦始皇,在博浪沙被张良刺杀了
...功吗?中国第一个被刺杀的皇帝就是秦始皇,在博浪沙被张良刺杀了
李白年轻时也是个热血青年,豪情满怀壮志凌云,渴望能凭借自己的才华报效朝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他的很多诗句中都地透露出这一点。他梦想效仿汉朝开国功臣张良,“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他梦想能像战国
荆轲刺秦是一起发生在公元前230年的战国时期的事件,他反应了当时的人们对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历史上对荆轲刺秦这一事件有具体的记载,可是,荆轲刺秦的事件我们耳熟能详,但是,荆轲刺秦的背景是什么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