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遗恨香港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社会的善意点燃了希望的火苗,但要让生活火起来,还是要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蒋介石遗恨香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历史人物 杜月笙为什么不同意和蒋介石去台湾,晚年只能躲在香港
蒋介石遗恨香港
抗战期间及日本投降时期,蒋介石趁着中国在反法西斯阵线中地位增强的机会,先后三次提出收回香港主权,或遭英国无理拒绝,或因美、英狼狈为奸施加压力,使公理难敌强权,香港回归祖国梦最终未能圆满。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不过半月,日军从英国人手中夺取了香港,美、英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随后,中国发布《宣战训令》,公开对日本、德国、意大利宣战,并宣布:所有一切条约、约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中德、中意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2年三四月间,在美国访问的宋美龄和中国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向美国总统罗斯福表示,希望尽早废除先前强加给中国的旧约,另签平等互利的新约。当时的中国,已与美、英建立了反法西斯联盟,又是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四大国之一,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而且因为中国军民坚持抗日,紧紧拖住了百万日军,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
罗斯福准备答应中国的要求,并将美国政府的意向通报给了英国,英国首相丘吉尔声称只能部分废除旧约。保留的部分,就包括英国继续占有香港。
1942年10月9日,美、英两国同时通知中国,准备就废约问题与中国谈判。次日下午,蒋介石在“双十节”纪念大会上公布了这一喜讯,说:“我国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约之束缚,至此可以根除。”他还在日记中写道:“心中快慰,实为平生唯一之幸事。”
中国与美、英展开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谈判,民国政府以为随着中英间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只等打败日本,香港就可以回归祖国怀抱了。可事与愿违,中英之间的谈判在香港问题上陷入困境。
英国首席代表、驻华大使薛穆,根据首相丘吉尔与外交大臣艾登的指令,向中国政府递交的《备忘录》中对归还香港之事只字未提,并且公开宣称:英国在香港问题上决不会发生丝毫动摇与妥协。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当国王的首席大臣,并不是为了主持清算大英帝国,我决不会放弃大英帝国的任何一块土地。”
蒋介石虑及英国的态度,从维护盟国友谊以利反法西斯大局出发,做出了让步,只要求废止1898年订立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即归还九龙租借地,至于被割占的香港本岛及尖沙咀一线,待以后另行谈判收回。
九龙租借地又称新界,1898年4月,被英国强占。但英国根本不想归还新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指示薛穆:“中英之间要讨论的条约,与包括九龙租借地在内的香港任何部分毫无关系。”
中国政府针锋相对,外交部处长吴国桢批驳说:“租借地与租界本属同一范畴,既然中英新约将取消在华租界,理所当然应在谈判之列。”中方首席代表宋子文,也一再强调收回新界的要求。蒋介石甚至表示,如果中英新约内不包括收回新界,他就不同意签字。
但英方态度也十分强硬,在1942年12月21日的内阁会议上决议:坚持此前方针,现在不可能考虑领土调整问题。23日、24日,艾登一连两次电令薛穆告诉中国方面:新界问题不在此次谈判范围之内。他甚至扬言,即使因此导致谈判破裂也在所不惜。
蒋介石只好再作让步,放弃了在新约中载入收回九龙租借地的条文,但要求英方声明,承诺在战争结束后归还新界。
英国政府依然拒绝了。
由于英国的强硬态度,中英间的谈判进入了死胡同。
左右为难的蒋介石最终听从了宋子文与驻英大使顾维钧、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的建议:新约是英国人送上门来的厚礼,先收下了再说,不能错过,中国政府在签订新约的同时,公开声明要求英国在战后归还香港。
1943年1月11日,《中英新约》在重庆正式签订。签约典礼上,宋子文向英国代表薛穆递交了一份照会,单方面声明对新界问题保留日后讨论之权。
1943年夏秋季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已经显现。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下,11月22日起,美、中、英三国首脑举行了开罗会议,商讨战后重建世界秩序事宜。蒋介石视此次会议为再一次争取英国归还香港的良机,所以一到开罗,赶紧与夫人宋美龄一起会晤美国总统罗斯福,请求美国的支持。罗斯福作了令人鼓舞的表态:英国不应再在香港享有帝国主义的特权了,战后可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香港为全世界的自由港。
罗斯福言行一致,真的向丘吉尔提出了香港问题,转达了蒋介石的要求,他说:“香港90%以上的居民是中国人,又十分靠近中国的广州,应该还给中国。”
但丘吉尔拒绝与罗斯福讨论香港问题:“只要我还在首相任上,就不想使大英帝国解体。”
开罗会议讨论对日作战计划时,蒋介石向参谋长、美籍将军史迪威提出,由中美联军收复广州、香港等中国沿海地区。丘吉尔极力反对,主张应有英军参与,并振振有词地说:“香港是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军队必须参加广州湾登陆作战,从日本人手中夺回香港。”
蒋介石反驳道:“香港原本就是中国领土,被英国强加不平等条约所割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人被日军从香港赶走,而今,中国正在为独立自由而战,正在以鲜血和生命为收复香港而战,所以香港必须归还中国。”
罗斯福也劝说丘吉尔:“香港远离英国,而与中国很近,理应交还中国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可考虑变香港为国际上的自由港。”
丘吉尔口气强硬地拒绝:“英国不想获得新的领土,但只想保持自己已有的领土,除非通过战争,否则别想从英国夺取任何东西。英国曾与清政府签有《江宁条约》,香港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
见丘吉尔如此蛮横无理,蒋介石气愤至极:“《江宁条约》本就是英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是被你们强占去的,理应归还。”
丘吉尔恼羞成怒:“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否则休想把香港从大英帝国分离出去!”
谈判不欢而散,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上为收回香港所做的努力,又以丘吉尔的霸道而失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盟军统帅部公布了各盟国接受日军投降的地区,香港被规定在中国受降区内。这样,理所当然由中国接受香港的日军投降,蒋介石决定乘此机会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但英国一心要重占香港。8月16日,英国政府公告:“香港不应被包括在中国境内,英国在香港拥有主权。”同时,命令其太平洋舰队司令哈克尔少将,率所部从驻地菲律宾赶往香港。其用意是捷足先登接收并占领香港,造成既成事实。也就在这一天,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向民国政府提交了一项照会,告知英国政府正在派遣军队重新占领香港,恢复香港行政。民国政府外交部处长吴国桢,遵照蒋介石的旨意复照薛穆:英国的要求与盟军统帅部关于受降的命令不符,英国政府及任何国家不得在中国战区擅自接收。
18日,蒋介石任命张发奎为第二方面军受降主官,接受广州、香港、雷州半岛及海南岛地区的日军投降。张发奎命令第13军集结于宝安,待命进入香港执行受降接收任务。
19日,薛穆又向民国政府外交部递交了一份备忘录:盟军统帅部规定蒋委员长接受中国境内之日军投降,此不能解释为包括香港。英国当初被迫弃守香港,而今由英军接受日军投降,事关英国的荣誉。
围绕由谁接收香港的问题,中英两国针锋相对,并且都指派了接收部队。蒋介石只好寄希望于美国,请处于霸主地位的美国出面斡旋,阻止英国重占香港。
当时,支持中国收回香港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已经病逝,由杜鲁门接任总统。杜鲁门改变了美国政府原有的立场,接受了英国新任首相艾德礼的请求,让英国接受香港日军的投降,并重新对香港行使主权。
对于美国政府的出尔反尔,蒋介石失望、不满却又无奈,在致杜鲁门的电报中改变了收回香港的初衷,仅要求由中国受降:“如果美国确已同意英军在香港受降,中国政府可稍微调整既定之方针,即先让日军向中国投降,然后再由中国政府授权英国重新管理香港。”
蒋介石的让步已经够大了,但杜鲁门支持英国、牺牲中国的主意已定,复电蒋介石,坚持香港日军只能向英国投降。
蒋介石虽然气恼怨恨,但不得不服从美国的安排,因为他还有许多需要美国帮忙的地方,不能马上得罪美国人。当时,中央军的主力都在大后方,一时来不及赶到东北、华北、东南等沦陷区,必须借助美国的飞机、兵舰抢运部队;如果国内国共重起战事,还要依靠美援,才能消灭中共,一统天下。权衡利害,“剿灭”共产党事大,香港主权事小,所以他不无惋惜地放弃了在香港受降、恢复香港主权的原定方针。
可是完全按英国的要求操作,不只民国政府颜面丧尽,更恐激起各界声讨。为了挽回面子,减轻舆论压力,蒋介石提出“授权受降”法,即由他以中国战区统帅的名义,授予英国军官接受香港日军投降之权。
可英国首相艾德礼并不领情。蒋介石难堪之余,大为光火,强硬地说:“余委托英国军官接收香港之主张必须贯彻,特委任英国哈克尔将军代表余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接受香港日军之投降。请大使先生转达英国政府,如其不接受委托而擅自受降,则破坏联合协定之责任在英国,余决不能放弃应有之职权,且必反抗强权之行为。”
蒋介石还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通报了这一决定:不管英国方面接受与否,余均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身份,任命哈克尔为余之受降代表。
这时,国民党第13军已奉蒋介石之命,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九龙。蒋介石如此强硬,是英、美始料不及的。
杜鲁门见中、英双方的军队都已接近香港,极有可能发生冲突,如果打起来,会让苏联坐收渔利,于是急电艾德礼晓以得失,让他适可而止。
艾德礼经反复推敲,提出了一个略有让步的折中方案“双重身份受降”,就是同意蒋介石的委托方式受降,但哈克尔少将不仅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同时也代表英国政府。
蒋介石认为英国接受了自己的“授权受降”方案,算是挽回了一点面子,复电艾德礼,对英国“双重授权受降”表示准允。
9月16日,香港日军投降仪式举行,日本守备司令冈田梅吉及华南舰队司令藤田平太郎在降书上签字,哈克尔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及英国政府代表的双重身份,接受了日军投降。民国政府代表罗卓英出席了受降典礼。
就这样,1945年底,“米”字旗重现香港,英国再度霸占了香港。蒋介石战后收回香港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收复香港的历史重任落在了4年后建立的新中国政府肩上。
1997年,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蒋介石香港
历史人物 杜月笙为什么不同意和蒋介石去台湾,晚年只能躲在香港
旧时代的上海滩是冒险家的乐园,鱼龙混杂,帮派林立。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谁不想去闯一闯,可是你必须经得起打击,还得狠,得有手段!杜月笙就是靠着两双手一身胆,从一个小混混做成了“上海皇帝”。> >上海滩>解放战争战败后,蒋介石邀请杜月笙一同去台湾,但是被杜月笙巧妙地拒绝了。外界对此做出了诸多猜测。>杜月笙为什么不同蒋介石一起去台湾呢?总的来说,有三个原因:>一、杜月笙窥视已久的上海市市长之位被他人抢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杜月笙回到了上海,他认为凭借曾为抗日做出贡献、蒋介石那么铁的关系,又加上自己本身的影响力,上海市长的职位非他莫属。谁知最终上海市长的位置却旁落他人,杜月笙想找蒋介石问清缘由,蒋介石却对他置之不理,至此杜月笙对蒋介石政府失去了信心。> >杜月笙>二、蒋经国上海打老虎时抓了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众所周知,杜月笙在1927年为蒋介石的“四一二”清党立过汗马功劳,按理说这蒋经国不看僧面也该看看佛面。当《中央日报》刊登的杜维屏戴手铐被捕的照片放在他面前时,他感到愤怒,又难以接受。杜月笙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打老虎”会打到自己头上来。通过这件事上,他对蒋介石也更加失望。> >杜月笙戴笠>三、蒋介石投门的“红帖子”不见了>杜月笙的长孙参加采访的时候说到,蒋介石曾向杜月笙拜过“红帖子”。就是说蒋介石曾拜于杜月笙门下,是杜月笙的门生。杜月笙后来离开上海时,将这个帖子放在了保险箱内,并命人看管,抗战胜利归来却发现箱子里的“红帖子”不见了,便怀疑是蒋介石做了手脚。蒋介石居心何在?这件事便成为杜月笙不愿同蒋介石去台湾的重要原因。> >蒋介石在台湾>1951年8月,曾经的上海滩风云人物杜月笙,在香港结束了他传奇富有争议的一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客死他乡对杜月笙来说,或许是最好的归宿。相关参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召开联合军事会议,讨论对日作战。24日,蒋介石表示他希望团结三国的力量,制定出包括香港、马来亚、缅甸在内的全亚洲范围的对日作战计划,并向英
图中从左至右依次为: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编者按】2019年10月7日,距现代学术大师陈寅恪先生逝世整整五十周年。为致敬这位前辈学术大师,凤凰网国学频道征得著名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
明嘉靖年间,有一位天下闻名的才子,在艺术方面的造诣空前,还深知兵法,人称"东南第一军师"。此人身负大才,却性情古怪,清高至极奈何不堪命运摆布,半生潦倒,晚年凄苦,郁郁而亡。死前只有一狗相陪,床上连铺床
1.长沙会战经过1942年初,日寇将进攻香港,英国求援。蒋介石由湖南第九战区(薛岳)调李玉堂第三军和欧震的第四军由长沙出发经韶关到深圳,支援香港。武汉日军司令阿南得知后,即向长沙发动牵制性进攻,轻易地
【前情提示】徒把金戈挽落晖,1898年9月21日,政变彻底中断了戊戌年光绪帝的强国梦,改革仅仅存活了短短103天便戛然夭折。七天后,谭嗣同等六君子血溅菜市口。半个月后,湖南巡抚陈宝箴被“即行革职,永不
曹操之所以能成就霸业,一是靠他本身的雄才大略,二是曹操会识人用人。曹操用人,唯贤是举,所以曹操麾下谋士非常多,而且都是三国一流谋士,如荀、荀攸、贾诩、刘晔、程昱等人。当然,公认的三国第一流谋士,非郭嘉
1894年,清政府在与日本的战争中失败。次年,订立《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当年,蒋介石9岁。1918年8月18日,蒋介石自香港赴上海,船经基隆,想起昔日清政府割台的历史
1949年4月,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托人带信给黄金荣,劝他“抓紧时机”到香港或台湾去,“以免遭种种不测”。但是,黄金荣哪里也没去,出人意料地留居上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黄金荣(1868-1953),字锦镛,祖籍浙江余姚...
1949年12月,国共内战胜负已定,白崇禧退至海南岛,李宗仁已经由香港飞往。12月30日,白崇禧在海口飞往台湾,去台之后仅得闲职,最终死在台湾。白崇禧和李宗仁一向合称“李白”,李宗仁最后完全与蒋介石决
蒋介石回想这段谋求和谈之事,在日记中极为自责:「”既知持久抗战是民族唯一出路,为何复有徘徊迟疑?此心既决,毋再为群议所惑。”1938年8月初,一个神秘的中年男人抵达香港,通过地下渠道向国民政府发出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