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两撤诏书

Posted 长孙

篇首语:做人不是一味低调,也不是一味张扬,而是始终如一的不卑不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世民两撤诏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李世民两撤诏书

2、清帝退位诏书,《清帝退位诏书》翻译为白话文 考考你们的文学水平

李世民两撤诏书

唐太宗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励精图治,很快就使天下富足,老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后,需要李世民处理的事务少了一些,他的闲情雅致也就上来了。一次偶然机会,他见到了前隋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郑丽婉。郑丽婉当时十六七岁,不仅美若天仙,而且聪慧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李世民十分欣赏郑丽婉,一心想把她召进宫来,又怕贤良淑德的长孙皇后生气,一直未敢声张。
这天下午,李世民正在皇宫的后花园想心事,长孙皇后款款而至,落座之后,轻声细语地对李世民说: “臣妾见陛下这段时间心事重重,很想多陪陪陛下,可孩子们天天膝前身后,臣妾脱不开身,因此给陛下物色了一位会弹琴唱歌的姑娘,让她陪陛下解闷儿,不知陛下意下如何?”李世民不明白皇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时语塞。长孙皇后从怀中掏出一张画像呈给李世民,李世民打开一看,竟然是他朝思暮想的郑丽婉。长孙皇后淡淡一笑,说道: “只要陛下开心,臣妾别无所求!”李世民见自己的皇后如此大度,十分感动,立即派人去郑仁基家,召郑丽婉入官。
翌日早朝结束后,李世民高高兴兴地写好册封郑丽婉为妃的诏书。午后,李世民正在寝殿休息,宰相房玄龄求见。李世民宣入,房玄龄礼毕,单刀直入地问道: “陛下,您是不是准备下诏册封郑仁基女儿?”李世民有些不悦,问道: “是呀,有什么不妥吗?”房玄龄叹了口气,说: “陛下,郑姑娘已经许配给了陆家公子!”李世民感到很意外,说: “朕现在就派人去调查,如果真的许配了人,朕会妥善处理的。”
第二天上朝时,李世民喜气洋洋地坐在龙椅上,等商议完大事后,故意问众大臣: “朕要诏封郑仁基之女郑丽婉为嫔妃,不知大家意下如何?”大臣们不明白皇上纳妾为什么要征求臣子的意见,一时议论纷纷。待朝堂安静下来后,被李世民称为一面镜子的“铁谏官”魏征站出来奏道: “陛下为人父母,子爱万民,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明君,无不以百姓为重。今郑氏之女,久已许人,陛下不问青红皂白而召入宫中,岂不让天下人耻笑?还望陛下收回诏书,以正视听!”
李世民面色沉稳地说道: “魏爱卿言重了,昨天朕已差人打探,郑女许配陆家一事纯属无中生有,郑仁基家人可以作证,陆家也已经声明与郑家绝无婚约,如若不信,奏折在此。朕诏书已下,岂能出尔反尔?”李世民说完便出示奏章让臣子们看。
魏征刚要再谏,房玄龄闪身出列,朗声说道: ”陛下金口玉言,诏书已经颁布,岂能因为魏谏官的几句话就收回来呢?何况订婚之事也没什么凭据!”
几个投机钻营的大臣一听宰相房玄龄支持皇上,也纷纷随声附和。魏征狠狠地瞪了房玄龄一眼。房玄龄顿了顿,接着说: “召郑氏女进宫,本是陛下的家事,不应由臣下决定,但不知长孙皇后是否知晓此事?又有何看法?”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正在纳闷房玄龄怎么突然同魏征唱起了对台戏,原来他是想使出长孙皇后这招“杀手锏”。李世民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长孙皇后给他的画像,娓娓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眼看大局难以改变,魏征直谏的秉性又呈现出来了,大声说道: “陛下,您是一国之君,谁敢得罪您呢?当年太上皇(李渊)攻破长安后,看中了一名女子,纳为妃嫔,后得知她是太子舍人辛处俭的妻子,很不高兴,就把辛处俭降级逐出朝廷,外调到偏僻的地方做了县令。郑家和陆家怕重蹈辛处俭的覆辙,说了真话惹您生气,遭到报复,所以才隐瞒了真相。此事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啊!”
李世民觉得魏征说得有道理,可他又不想就这样失去一个国色天香的美人,为了避开魏征的锋芒,他灵机一动,咳嗽一声,说道: “昨晚朕偶感风寒,今日头脑发昏,现退朝休息,事无大小,明日再议!”说完,站起身来,拂袖而去。
李世民回到寝宫,命太监看好殿门,没有他的圣谕,任何人都不许进来。李世民早已算好时间,如果不出什么差错,郑丽婉已经送进宫了。天下女人谁不希望进皇宫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到时见到郑丽婉,对她晓之以理,她一定不会走的。李世民兴冲冲地来到早已布置好的“婚房”,屋里的人不是郑丽婉,而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一见到李世民就跪倒在地,流着眼泪说道: “臣妾该死!臣妾本想为陛下分忧,没想到差点酿成大错,让天下人耻笑!恳请陛下降罪于臣妾!”
李世民扶起长孙皇后,说道: “这不过是一件芝麻大的事情,你何罪之有?”
长孙皇后说道: “陛下如果真收了郑丽婉,千年之后,史书上白纸黑字的记载,陛下受得了,臣妾可受不了。这贻笑大方的丑事是臣妾一时糊涂造成的,臣妾只有一死才能心安!”说完就要撞墙,被李世民牢牢抱住。
李世民感慨道: “朕知道错了,现在就让人把郑丽婉送走!”
长孙皇后这才叫出郑丽婉。郑丽婉一脸憔悴,发乱钗斜,两眼通红,见到李世民慌忙下跪行礼。跪下的一瞬间从怀里掉下一把锋利的剪刀,长孙皇后大吃一惊,厉声喝道: “你想行刺陛下?!”
郑丽婉面如土色,结结巴巴地说: “我怕陛下不肯放我走,剪刀是用来自杀的。”李世民看着地上的剪刀,不禁思绪翻腾。
郑丽婉不愿入宫为妃,李世民也没有强求,立即撤回了诏书。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可他后来打听到这件事都是房玄龄在背后捣鬼,不禁气上心头,想找个机会治治房玄龄。李世民听说房玄龄的妻子很霸道,他很惧内,就想出了一个捉弄房玄龄的办法。一日,李世民请房玄龄赴宴,酒足饭饱后,李世民乘着酒兴,下诏赐给房玄龄两个美人做妾。房玄龄推辞不掉,只好将两个美人领回家。房玄龄的老婆见房玄龄带回两个年轻漂亮的小妾,大发雷霆,指着房玄龄大骂,并操起鸡毛掸子大打出手。房玄龄见势不好,只好将美人送出府。
李世民知道后,想亲眼看一看房玄龄的狼狈样,顺便压一压房玄龄夫人的横气,立即召见宰相房玄龄和他夫人问罪。李世民厉声说道: “你们好大胆子,违抗圣意,该当何罪?”
房夫人性烈,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我们有什么罪?皇宫中宝物那么多,陛下为什么单单赐给我夫君两个妖艳的女人?我们夫妇恩恩爱爱和和睦睦,陛下为什么非得扰乱我们的生活?”
李世民没想到房夫人胆子这么大,竟敢如此说话,一时不知如何回应。房玄龄生怕夫人惹恼李世民,一个劲儿跪地求情。
李世民指着两个美女和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坛子对房玄龄说: “念你妻子不懂礼仪,朕不追究违旨之罪。现在有两条路任你选择,一是领回两位美女,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另一条是喝了这坛毒酒,省得我来治你的罪。”
房玄龄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房夫人见事已至此,斥责道:“人人都说陛下是有道明君,我看未必,您这样做,会使天下的有情人心寒!”说罢抢过坛子, “咕咚咕咚”地将一坛“毒酒”喝光。房玄龄在一旁急得老泪纵横,抱着夫人抽泣,李世民却哈哈大笑,原来那坛里装的并非毒酒而是晋阳酸醋。李世民只是想让房玄龄出丑,没想到倔强的房夫人竟会来这么一招。李世民被房夫人的真情和勇气折服禁不住叹了口气道:“房夫人,朕本想跟房宰相开个玩笑,没想到你宁死也恋着丈夫,着实让朕佩服呀!朕收回成命,并向你赔罪!”
房夫人料不到是这么个结果,虽然酸得龇牙咧嘴,但心里十分高兴。房玄龄也松了口气。
第二天,李世民下令撤回诏书,收回赐给房玄龄的两个美女。
李世民

清帝退位诏书,《清帝退位诏书》翻译为白话文 考考你们的文学水平

《清帝退位诏书》翻译为白话文 考考你们的文学水平

《清帝退位诏书》翻译为白话文:

宣统皇帝和隆裕皇太后的旨意:之前因为民间义军起兵,各省响应,全国都陷入战乱,生灵涂炭。这次特别命令袁世凯派人与民军的代表讨论天下局势,商议召开国会,一起公决国家该采用什么政体。但是两个月了,商讨也没确定。

南北双方互相盯着对方,长久相持。商旅停在滩涂上,士兵露宿在野外。所以国体不确定,民生就不会得到安乐。现在全国的民意里,大多数倾向于共和政体。南方各省早就提倡共和了,北方的很多将领后来也主张共和。人心所向已经明朗了。

我也不忍心因为一家一姓的尊荣,去抗拒上亿民众的喜好。所以外看大局势,内看舆论,特别带领皇帝把国家统治权交给全国人民,确定为共和政体。可以安抚国内讨厌战乱渴望发展的民意,也可以告慰古代圣贤们的天下为公的思想。

袁世凯之前已经经过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在这新旧交替的时代,也应有南北统一的办法。就授予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南方民军协商国家统一的办法。

总是期望人民安泰和国内安定,依旧集合满、汉、蒙、回、藏五族的完全领土,组成一个大中华民国。我和皇帝也得以退位卸去权责,以后就长期享受国民给予的优待礼仪。能亲眼看到国家变革的完成,我们也是很开心的。

扩展资料:

《清帝退位诏书》的历史意义

《清帝退位诏书》加快了中国实行"共和"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和平的政权交接,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孙中山也曾指出:"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不能夸大它的历史作用,更不能混淆它的应然作用与实然作用。有的学者认为,《清帝退位诏书》以屈辱而又光荣的逊位方式,把和平注入到了现代中国的宪法性法律当中,成为了宪法的一个基本精神,其作用可以与英国的"光荣革命"相媲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帝退位诏书》

《清帝退位诏书》的主要内容及其政治与历史意义?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涂,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逊位诏书确立了中华民国的两个主题,一个是建立共和政体,一个是人民制宪,实现“五族共和”。当时南北方有可能再起战争,通过各方周旋,清廷最终选择了和平的方式,自我终结了延续了那么久的帝制,转成共和制度。不啻为一种“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另外隆裕皇太后又颁布两个相关诏书,全文如下: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养人者害人。现将新定国体,无非欲先弭大乱,期保乂安。若拂逆多数之民心,重启无穷之战祸,则大局决裂,残杀相寻,必演成种族之惨痛。将至九庙震惊,兆民荼毒,后祸何忍复言。两害相形,取其轻者。此正朝廷审时观变,恫吾民之苦衷。凡尔京、外臣民,务当善体此意,为全局熟权利害,勿得挟虚矫之意气,逞偏激之空言,致国与民两受其害。著民政部、步军统领、姜桂题、冯国璋等严密防范,剀切开导。俾皆晓然于朝廷应天顺人,大公无私之意。至国家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内列阁、府、部、院,外建督、抚、司、道,所以康保群黎,非为一人一家而设。尔京、外大小各官,均宜慨念时艰,慎供职守。应即责成各长官敦切诫劝,勿旷厥官,用副予夙昔爱抚庶民之至意。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困苦,特饬内阁与民军商酌优待皇室各条件,以期和平解决。兹据覆奏,民军所开优礼条件,于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先皇陵制如旧妥修各节,均已一律担承。皇帝但卸政权,不废尊号。并议定优待皇室八条,待遇皇族四条,待遇满、蒙、回、藏七条。览奏尚为周至。特行宣示皇族暨满、蒙、回、藏人等,此后务当化除畛域,共保治安,重睹世界之升平,胥享共和之幸福,予有厚望焉。 政治意义 它们都是国内政治活动中皇帝皇族与权臣派系斗争妥协的产物,因此主要是一种政治文件,而不具有宪法和法律渊源的性质。政治和法律虽然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但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是单一的,而政治表达却是多样的,二者的性质和作用是有区别的。法律是由特定的国家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它与其他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如政治规范、宗教规范、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等是有本质区别的。   《清帝退位诏书》是一份政治文件,还可以从它产生和颁布的方式上得到印证。隆裕太后宣布的退位诏书,其实是由立宪派领袖张謇的幕僚杨廷栋等起草的文件。杨廷栋受命起草诏书文稿后,经张謇润色,再由袁世凯审阅后交与隆裕太后宣读。退位诏书选定的是"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而不是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支持了袁世凯的篡权和复辟活动。在隆裕颁布退位诏书的同时,由北方议和的全权代表唐绍仪草拟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的文书也一并公布于世,优待条件共有8款,主要内容有:溥仪辞位后继续保持"大清皇帝"的尊号,享受中华民国对待外国君主的待遇;皇室每年费用白银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付;皇帝暂时居住紫禁城和仍可役使太监宫女等。退位诏书下达后,虽然宣告了中国大地上实行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但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使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袁世凯的篡权活动得到初步实现。 历史意义   《清帝退位诏书》加快了中国实行"共和"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和平的政权交接,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孙中山也曾指出:"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1]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不能夸大它的历史作用,更不能混淆它的应然作用与实然作用。有的学者认为,《清帝退位诏书》以屈辱而又光荣的逊位方式,把和平注入到了现代中国的宪法性法律当中,成为了中华民国宪法的一个基本精神,其作用可以与英国的"光荣革命"相媲美。这些观点值得商榷。

辛亥革命时期,清帝退位诏书是由谁起草的?

根据历史资料,这份诏书是由一个写作班子起草,这个起草班子的负责人是梁士诒,由袁世凯指导怎么写,经过袁世凯的亲自修改添加,最后拿给清国皇帝盖章,这份诏书是由袁世凯主持起草的,如果非要具体到哪个人写的,那就是袁世凯写的,这份诏书直接反映了袁世凯的政治思考和政治目的。

有谁知道【宣统帝退位诏书】先如今保存在什么地方?

宣统帝退位诏书保存在中国家博物馆。

清宣统退位诏书由张謇拟稿,经南京临时参议院讨论后,由袁世凯转交清廷公布。原收藏者张朝墉题名《逊清四诏》,纵21.5cm、横分别为40.5cm、4353cm,连轴纵27cm,横545cm,毛笔书写。原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收藏,1975年 拨交中国革命博物馆。

四诏分别为:令商议优待诏、同意优待条件诏、令袁世凯全权协商退位办法诏、退位安民诏。每一件诏书都有内阁总理大臣等内阁阁员的亲笔署名。

这组《诏书》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结束的历史见证,是清王朝覆灭的直接的重要法律文书,是辛亥革命胜利的带有标志性意义的文献。

扩展资料

背景故事:

公元1912年2月12日,也就是宣统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养心殿里举行了清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见仪式。

这一天,摄政王载沣已退归藩邸,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则称病不入朝,他委派了外交大臣胡惟德作为自己的代表,令其领着民政大臣赵秉钧、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谭学衡、司法大臣沈家本、邮传大臣梁士诒、度支大臣绍英、工商大臣熙彦、理藩大臣达寿等前去朝见。随后由胡惟德领着,一起向养心殿走去。

等到了大殿后,大臣们发现宝座上空无一人,唯有内务府大臣世续和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早早的在殿中等候。那些带刀的侍卫倒像往常一样,依旧是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

片刻后,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太后驾到!”

各大臣齐齐转身,只见隆裕太后在两个太监的引领下,牵着六岁的小皇帝溥仪进了殿,慢慢的走向了宝座。因这是最后一次朝见,也就不按以前的规矩,隆裕太后也不用垂帘,大臣们也不必向皇帝三叩九拜,只是由胡惟德领着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三鞠躬,就算是给太后和皇上行大礼了。

待隆裕太后和小皇帝在宝座上坐定后,胡惟德上前启奏:“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因病不能上朝,特委托臣等前来向皇上和皇太后请安。”隆裕太后听后点点头,说:“袁世凯为国家鞠躬尽瘁,为皇室也出了不少力。他能为皇室争取到如此的优待条件,也实在不容易。今天我就按照南北议和的条件,颁布诏书,实行退位,让袁世凯去做好善后事宜。”

说到“退位”二字,隆裕太后还是忍不住眼圈一红,几乎又要掉下泪来。底下的那些大臣们见了,也是心有戚戚,但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一群人只是局促站在那里,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尴尬异常。

好在这时御前太监将早已准备好的退位诏书捧至御案,隆裕太后拿起诏书看了数行,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她也顾不得太后的体面,终于当众抽泣起来。隆裕太后满怀悲痛,心想祖宗这二百六十多年的江山,最终在自己手里断送,日后如何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想到这里,隆裕太后由抽泣变成嚎啕大哭,嘴里还喊着:“祖宗啊祖宗……”

她将退位诏书紧紧的攥在手里,泪珠儿几乎就要把诏书给打湿。这时,胡惟德想起他袖里还有一份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发来的电报,于是急忙从袖中取出,故作惊慌的奏道:“太后,你先别哭,我这里还有南方革命党发来的一份紧急电文,要向太后奏报!”

隆裕太后一听“革命党”这三个字,忍不住又打了个冷战,慌忙止住哭声,她带着哭腔问:“电报里说什么,是不是革命党又要变卦?”

胡惟德见“革命党”起了作用,他心里一乐,便故作镇静展开电报念道:“万急。南方伍廷芳代表电:今日经参议院同意,如15日下午12点之前清帝不逊位,则收回优待条件。此布,即转北京。”

隆裕太后听后也顾不上抹泪了,便慌忙将退位诏书交出,命世续和徐世昌赶紧用御玺用印,生怕晚了真的要收回优待条件。

在念完诏书后,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便宣告结束,胡惟德拿着诏书,领着各大臣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再次三鞠躬,随后便退出殿外,从此就不再是清朝的大臣了。

隆裕太后愣愣的看着这些人走出殿外,而身边的小皇帝溥仪仍旧像往常一样懵懵懂懂的,他哪里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等大家都走了后,溥仪便也要急着跳下宝座,想走出这阴森的大殿出去玩耍。

隆裕太后见后,急忙将小皇帝抱下,不料刚才哭得过于伤心,两人差点摔倒在地,好在太监们急忙赶过来扶住。在太监们的扶掖着,隆裕太后和小皇帝溥仪随后怆然还宫。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档案局-清宣统皇帝溥仪退位诏书

当年清帝退位诏书有些名字下方写着假字是有什么含义吗?已经用红色标起来了。谢谢

11位大臣的签名中,绍英、唐景崇、王士珍和沈家本的签名下均注假,发布诏书的那天,那几个人都请假了,没上班.诏书是前一天起草的,当时人在,但第二天请假。

诏书(12)白话文(4)

相关参考

清帝退位诏书原件,有谁知道宣统帝退位诏书先如今保存在什么地

有谁知道【宣统帝退位诏书】先如今保存在什么地方?宣统帝退位诏书保存在中国家博物馆。清宣统退位诏书由张謇拟稿,经南京临时参议院讨论后,由袁世凯转交清廷公布。原收藏者张朝墉题名《逊清四诏》,纵21.5cm

清帝退位诏书,《清帝退位诏书》翻译为白话文 考考你们的文学水平

《清帝退位诏书》翻译为白话文考考你们的文学水平《清帝退位诏书》翻译为白话文:宣统皇帝和隆裕皇太后的旨意:之前因为民间义军起兵,各省响应,全国都陷入战乱,生灵涂炭。这次特别命令袁世凯派人与民军的代表讨论

唐太宗与魏徵有何关系?唐太宗与魏徵故事简介

...魏徵,他经常进谏,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甚至常常与李世民当面争执,即使李世民大怒,也还是神色不变,坚持自己的看法。公元626年,李世民下诏征兵,规定不满十八岁而个头高大的男子,也可以征。魏徵却扣住了这道诏...

唐太宗与魏徵有何关系?唐太宗与魏徵故事简介

...魏徵,他经常进谏,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甚至常常与李世民当面争执,即使李世民大怒,也还是神色不变,坚持自己的看法。公元626年,李世民下诏征兵,规定不满十八岁而个头高大的男子,也可以征。魏徵却扣住了这道诏...

清帝退位诏书原文,《清帝退位诏书》翻译为白话文 考考你们的文学水

《清帝退位诏书》翻译为白话文考考你们的文学水平《清帝退位诏书》翻译为白话文:宣统皇帝和隆裕皇太后的旨意:之前因为民间义军起兵,各省响应,全国都陷入战乱,生灵涂炭。这次特别命令袁世凯派人与民军的代表讨论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下退位诏书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下退位诏书的皇帝在弱肉强食、权臣当道的历代皇室之中,处于势单力薄、无力回天的帝王,不得已才把皇位禅让给权臣,下退位诏书,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有不少。那么,谁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下退位诏书

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后结局

  隆裕太后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同时也是中国最后一位太后,她代替清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  最近宫斗剧十分火热,相比于在后宫中斗得死去活来的后宫嫔妃,太后却可以稳坐不动,笑看风起云涌。所以网友

康熙传位诏书千古之谜

康熙传位诏书千古之谜  由于孝庄皇太后和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努力,顺治帝崩后,年仅8岁的玄烨顺利登位,建立了康熙朝,并成为功绩赫赫的一代英主。  康熙六年,玄烨14岁,开始亲政。如果说康熙皇帝在亲政前无

刘邦登基诏书历史无记载 但才能和努力有目共睹

刘邦出身平民,是在反对秦朝的农民起义中推翻统治,取得天下的。所以刘邦并非继承他人的皇位,而是自立朝代,那么在他登基的时候,他有没有写登基诏书呢?他的登基诏书又会写着什么样的内容呢?他的父亲受了什么封号

都说扶苏死在“愚孝”,为何扶苏接到诏书不辨真伪

很多人都不了解为何扶苏接到诏书不辨真伪就自杀?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很多人觉得,扶苏接到假诏书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忠臣孝子。正所谓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加入扶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