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榻侧岂荣酣睡――宋帝国的统一战争

Posted 公元

篇首语:道理我都懂,可我要的不是道理,而是你的关心和体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卧榻侧岂荣酣睡――宋帝国的统一战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卧榻侧岂荣酣睡――宋帝国的统一战争

2、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更绝的一招

卧榻侧岂荣酣睡――宋帝国的统一战争

公元十世纪,唐朝灭亡后的中原大地上军阀混战,契丹人、沙陀人各种势力逐鹿中原,百年战乱民不聊生。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三,天空中出现了异象,两个太阳同时出现,其中一个光芒四射,另一个则黑光弥漫十分的黯淡(实际是一种光学折射现象)。这天正有一支后周国的大军驻扎在开封东北二十里的陈桥驿,准备北上抵抗契丹人的入侵,军中有一位叫苗训的人看了此天象,对同僚叹道:“这就是天命埃”不错,这就是天命,上天要让一位英雄脱颖而出,重整河山改天换日,结束五代十国百年的战乱,建立一个强盛而统一的帝国!就在第二天正月初四早晨,当大军的统帅赵匡胤喝醉酒醒来后,帐外早有预谋的将士们把一件皇帝的龙袍披到了这位真命天子的身上,华夏历史翻开了新的灿烂一页,北宋王朝就此建立了。
赵匡胤也就是宋太祖,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上台后大力整顿军队,改革五代留下的弊端。赵匡胤首先对掌管禁军的殿前司和侍卫司人事进行了变动,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罢免侍卫司的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张令铎、马军指挥使罗彦环、步军都指挥使韩重S,并由刘光义和崔彦进接替后两者,韩重S升任为殿前都指挥使。罢免殿前司都点检慕容延钊、副点检高怀德、都指挥使王审琦、都虞侯赵光义(即后来宋太宗),都点检一职被废除,都虞侯由张琼接任。这一举动把那些陈桥兵变中几个主要的拥龙功臣全给清洗了,代之一批年富力强的新人,警告了那些蠢蠢欲动的阴谋家,五代时军人可以为所欲为拥立皇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解决了中央禁军的问题,接下来就要处理五代时节度使们拥兵自重的隐患了,当然五代时军阀们的势力已经较为微弱。赵匡胤先是武力镇压了反对者李筠和李重进,又派潘美单刀赴会进入凶悍的陕西军阀袁彦大营,潘美凭借着勇气和智慧说服了袁彦归顺。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局势较稳定后,赵匡胤又撤去了武行德、郭从义、白重S、杨廷璋、王彦超五人的节度使,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节度使都是毫无反抗,定州的孙行友企图有所动作,赵匡胤立即派遣军队相逼,于是孙行友只得臣服。罢藩镇应该说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并非宋太祖一人所为,而是历经前代包括周世宗,后代包括宋太宗、宋真宗数代人逐渐为之,包括收精兵、罢支郡等一系列措施和过程。当然宋太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了宋初能够建立一支百战雄狮为其平定天下打下了基矗我没有提任何“杯酒释兵权”的描述和概念,先不说该事件存在巨大争议,其次是我想让大家明白,以上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并非一个戏剧化的事件。
在重组了禁军领导人之后,赵匡胤开始了统一下天下的历程,宋朝整体上是按照先弱后强,先易后难的战略。于是最为弱小的武平和南平政权就首当其冲了,南平国占据荆、归、峡三州,而武平据有湖南一带。建隆三年(公元 962年),武平政权内部发生动乱,宋军于乾德元年(公元963年)以援救为名出兵,并借道南平。这一招“假道伐虢”收到奇效,主帅慕容延钊在趁南平犒军之际,突发轻骑由李处耕率领进入江陵,南平王高继冲投降,南平灭亡。宋军随即以泰山压卵之势,摧毁了武平政权的抵抗,平定了湖南。武平和南平的覆灭使得宋军触角延伸到了长江以南,切断了后蜀和南唐两大势力的联系。
乾德二年十一月,赵匡胤命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武信军节度崔彦进为其副手,率领步骑三万出凤州道;江宁军节度使刘光义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署,曹彬为其副手,将步骑二万出归州道以伐蜀。后蜀国主孟昶派遣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部署进行抵抗,这个王昭远常喜欢读兵书,自比为当代“诸葛亮”,他夸口说:“我此行岂止是克敌啊,还要带领士兵们攻取中原呢!”宋军主帅王全斌,虽然没读过那么多兵书,却绝对是刀口舔血,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将领,他很快教会了王昭远“理论要联系实际”这个道理,宋军三战三捷令王昭远溃不成军,蜀军只好退守剑门天险。王全斌召集诸将商议道:“剑门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前,诸君请陈进取之策。”待卫军首领向韬道:“降卒牟进言,益光江东,越大山数重,有小路名来苏,蜀人于江西置寨,对岸有渡,自此出剑关南二十里,至清强店,与大路合。可于此进兵”,大将康延泽又建议:“来苏道路细小,不必主帅亲往。……若诸帅协力进攻,命一偏将趋来苏,抵达清强后从北击剑门关与大军夹攻,必能破敌。”王全斌采纳了部下们的意见,命史延德分兵趋来苏。王昭远听说宋兵突袭来苏抵达清强,大惊失色,只好引主力后退至汉源坡列阵,留下偏将守剑门。王全斌乘机率精锐猛攻击破了剑门的防御,宋军进至汉源坡,又击败后蜀主力,王昭远这位“诸葛亮”弃甲而逃,躲到农户家中,终日痛哭,把眼睛也哭肿了,嘴里还絮絮叨叨念着唐朝罗隐有关诸葛亮的诗句“运去英雄不自由”,不久也被宋军轻骑所获。
另一路宋军也在刘光义指挥下入峡路,破夔州入白帝城,后蜀的万、施、开、忠、遂等州皆迎降。乾德三年(公元 965年)正月,宋军攻入成都,后蜀政权灭亡。征服后蜀宋军没费多大力气,但是宋军王全斌、崔彦进领兵一路上烧杀抢掠,王全斌又下令杀戮降卒,引起了后蜀民众的反抗,最后宋朝花费了很大力气才彻底平定叛乱。宋太祖对王全斌、崔彦进的举动感到极为痛心,然而另一路刘光义指挥的宋军却秋毫无犯,原来这得益于其监军曹彬严令禁止烧杀,赵匡胤高兴地说道:“我终于得到我要找的人啊!”
征讨后蜀的教训使得赵匡胤觉得有必要再提拔一些新的将领,补充新鲜血液,改变军中五代时骄兵悍将遗留的不良习气。他首先看中的是在伐蜀之战中秋毫无犯的曹彬,其次就是潘美。潘美此人少有大志,为人倜傥,素来和赵匡胤关系密切,早先单枪匹马入陕帅袁彦的军营晓以利害,兵不血刃令袁彦臣服,后又跟随石守信平定了李重进的叛乱,潘美的才华得到了太祖的充分肯定。
赵匡胤伐蜀之后又企图拿下北汉太原政权,北汉虽然屡败却坚守太原城池极为顽强。宋军虽说击溃了契丹援军,包围太原反复围攻甚至还用水灌城,但最终还是未能攻取,于是宋朝再次把重心转移到南方。开宝三年(公元 970年)九月宋太祖以潘美为贺州(另说桂州)道行营都部署率领数万雄师南下。九月中旬宋军兵锋直指贺州,南汉国主刘昏庸无能派宦官龚澄枢前去犒军,贺州守军以为多少能有点赏钱之类,可没想到龚澄枢竟然两手空空,给得全是“精神鼓励”,这一下子贺州守军意志崩溃了,宋军连克冯乘、芳林等地,顺利地包围了贺州城池。刘见势不妙,连忙派遣大将伍彦柔前去援救。潘美闻知南汉兵来,故意将部队适当后撤,设下埋伏。伍彦柔带领水军登岸,刚刚在胡床上坐定,宋军伏兵就铺天盖地杀了过来,南汉军大败,伍彦柔丧命于军中,贺州也落入了宋军之手。紧接着潘美又攻克了桂州、富州等地,十二月宋师长驱至韶州。南汉大将李承渥又领兵十余万,布阵于莲华峰山下,还动用了战象,每头大象运载十几名士兵,一时间阵容颇盛。潘美机智地调集强弩射击战象,大象中箭后反向奔逃,践踏了南汉的军阵,宋军又取得大胜。
开宝四年(公元 971年)正月潘美的宋军抵达马径,距离南汉首都广州不过百里左右了,此时南汉军进行了最后一搏,他们以六万大军摆开阵势迎战宋军。南汉大将植廷晓对主帅郭崇岳说:“北军席卷而来,锐不可当,我军虽多,但多是败兵拼凑,士气不振,不如主动进攻。”于是植廷晓自为先锋,郭崇岳殿后向宋军杀来,潘美渡河猛攻,阵斩南汉大将植廷晓,南汉军只得败回营寨。潘美对部下说:“敌军编竹木为栅,如用火焚之,必然大乱,再实施夹击必能全胜。”于是派遣丁夫手持火炬夜间从小路前去放火,恰好天刮大风,风助火势顿成火烧连营之势,南汉最后的王牌也被粉碎了,开宝四年二月南汉纳入了大宋帝国的版图。
后蜀、南汉、江陵均已被宋军占据,攻取江南大计就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开宝七年(公元 974年)九月,赵匡胤派遣曹彬诸将赶赴荆南做最后的准备,临行前他对曹彬道:“此次南征全委托给卿家了,切勿烧杀掳掠,务必施以威信使其归顺,不必急着攻战”,然后把自己的宝剑赐予曹彬又道:“潘美以下将领,不用命者可以先斩后奏。”十月三十日宋军以曹彬为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潘美为都监、曹翰为先锋都指挥使,率领大军从荆南出发直取池州,池州守将弃城而逃,宋军高歌猛进战铜陵、拔芜湖、下当涂,攻无不克。
闰十月底十一月初,宋军抵达战略要地采石矶,击溃了前来抵挡的江南军二万余人,活捉敌将杨收。采石矶,这个当年隋朝韩擒虎横渡长江灭陈的地方,宋朝大军也将要在此渡过长江直抵江南。滚滚长江东流水,流不尽英雄泪,自古多少豪杰面对天险扼腕叹息,那么宋军又是如何飞渡长江呢?当时有个江南人叫樊若冰,屡试不第,上书南唐朝廷进献策略也未被理会,于是心怀怨恨投奔了宋朝。樊若冰每天在江面上假装钓鱼,实际在测量江面宽度,经过几十次的往返终于得到了比较确切的数据,然后就向赵匡胤提出可以修建浮桥通过。赵匡胤大胆采纳了这个前无古人的创新举动,为了以防万一,宋军先在石牌口试作,结果可行,于是宋军把浮桥移到采石。三天后浮桥架设完毕,天险变通途,十万大军如履平地飞渡长江。长江防线一突破,宋军进展就更快了,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正月,宋军开始发动对南唐首都金陵城的攻击,南唐水陆十万大军背靠城池列阵迎战。曹彬令李汉琼率所部在船上装载葭苇,顺风纵火,攻取了南唐水寨,斩首数千级。当时宋军船少,众将对是否要和南唐决战尚有疑虑,潘美豪气万丈地说:“我提勇士数万人,战必胜,攻必取,难道就被这条河阻挡吗?”随即带领部下强行涉水渡河,大部队也跟着冲了过去,迅速击溃了南唐军,然后包围了金陵。艰苦的围城开始了,由于疫病,赵匡胤一度产生了下令曹彬退屯广陵休整的念头,但最终在大臣们的力主下还是下定决心继续围攻。
开宝八年十月,被围困将近一年的金陵派出了使者徐铉来到开封当说客,徐铉自诩口才很好,他对赵匡胤说:“南唐国主李煜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从来没有过失,为何还要讨伐?”赵匡胤哈哈大笑回答:“儿子老子何必分两家呢!”徐铉还要再争,赵匡胤毅然答道:“无须多言,江南没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李煜见求和已经毫无希望,决定打出最后的王牌,令湖口的大将朱令S领兵十五万来援,这也是南唐帝国最后的一根稻草。朱令S颇有实力,战舰高大可装载千人,屯兵独树口的宋将王明见南唐来势汹汹,连忙快马向宋太祖汇报,要求迅速增造三百艘战舰以对抗。宋太祖回复,增造战舰肯定来不及,不如在江中多立几根长木头作疑兵之计。宋军这个办法果然奏效,朱令S的水军抵达后,远远一看,那几根长木头看上去就像是船的桅杆,误认为宋朝舰队非常强大,所以便停留不进。这一停留,正好赶上一个枯水期,南唐舰队的大船反而行动不便,宋朝大将刘遇见机急令部下围攻。朱令S自作聪明地采取火攻反击,但没想到天公不作美,突然风向大变,结果玩火自焚,南唐军一败涂地,朱令S被活捉。这时南唐政权已经彻底穷途末路了,曹彬下达了最后通牒,将于十一月二十七日破城,无奈之下李煜被迫下令举国投降。宋军平定江南,虽然有少数将领滥杀无辜比如曹翰屠城江州,但总体上而言还算纪律严明,颇得人心,为宋朝在南方迅速建立统治打下了基矗南唐平定后,宋朝一统天下的局势就基本成定局了。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赵匡胤来到了出生地洛阳,他开始为宋朝的百年大计考虑,认为开封不利于防守,想迁都于此。不过此举遭到了军方的反对,大将李怀忠提出开封利于漕运反对迁都,赵匡胤只好作罢。当年八月,赵匡胤分兵五道进攻最后一个割据大国北汉,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一统天下之时,开宝九年十月二十二日夜里,这位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君主在睡梦中突然病逝,终年五十岁。
宋太祖死后,其弟赵光义继位,这就是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继承赵匡胤遗志的宋太宗兵发太原,将太原团团围住,辽军派遣大军来援,宋将郭进领兵会战于石岭关,乘辽国半渡而击,重创了辽军。北汉政权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在该年五月宣布投降,华夏经历了五代十国的百年分裂和动乱后终于再次统一,一个强盛的宋帝国屹立在了东方。然而对于宋帝国来说,仍然有一个心头之患没能解决,那就是北方的燕云十六州还被契丹人掌握。唐朝末年为了镇压黄巢农民起义,唐政府将山后云中等地许给了沙陀王李克用,李克用借镇压黄巢入关后,沙陀族便横行华北攻取了燕云之地,最后建立了后唐政权。后唐沙陀族大将石敬瑭反叛,为了对抗中央政府,便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换取契丹人出兵,结果在辽国的干预下后唐灭亡建立了后晋,燕云之地如约被石敬瑭献给了契丹。燕云十六州有不同说法,一般指山前(太行山东)幽州及涿、易、檀、顺、景、蓟七州以及山后云中和武、应、朔、蔚、新、武、儒、妫九州。自古以来中原的农耕民族要对付塞外的游牧民族一般总是以燕云为屏障,以燕山、太行山为地利,据长城而守,此外燕云地区出产战马,士民勇悍,土地丰饶可以提供良好的马匹、兵源和物资。如果没有燕云,那么战略上中原王朝就将处于下风,因此宋辽两国必然要对这一决定国运的地区进行殊死争夺。
在攻取北汉后,宋太宗兵发燕云,一场中国历史上长达二十余年的宋辽精彩对局开始了……宋朝军事制度简介宋朝的军事领导体系是一个中央集权下的枢密院―三衙―都部署体系,共掌兵权向皇帝负责。枢密院掌管军事宏观调动,军事战略策划,掌管军用地图、阵图、士兵招募等工作,地位很高,和掌管政务的中书并称为“二府”,比如边境发生战争调哪一路人马前去,军事行动预案的制定,都是枢密院的工作,可以说枢密院已经有了现代参谋本部的雏形。三衙就是殿前司,侍卫司(分步军和马军)三个部门的简称,主要实施军队内部的管理职能,殿前司控制的部队主要集结在京师和其附近,侍卫司的部队主要驻扎在京师周围和边境。所以简单地说枢密院负责调军,三衙负责掌军,但是在具体作战时,军队就要交给都部署也称都总管,都总管权力很大,相当于方面军司令或军区司令,具体负责行营和战区的部队微观调动和管理,宋初在战时还可以兼任转运使(一般战后卸任)和知州,可以说是军政经一把抓。
宋朝采取募兵制度,军队主要分为禁军和厢军,此外还有蕃兵、弓箭手、勇敢效用之类。禁军和厢军都是职业军人,前者相当于今天的野战军部队,是国防主力,后者主要是工程劳役兵,也担任一些地方的军事任务。
厢军作为工程劳役兵在宋代已经非常专业化,比如番号“壮城”那就是专门负责修筑城池的;“弓箭手”类似于半职业军人,且耕且战,边境较多,也有相当的战斗力;勇敢效用是一种特殊的志愿军,数量较少,待遇稍高,不用刺字,岳飞最早加入的就是这个军种。
在禁军中捧日、天武、龙卫、神卫被称为上四军,是属于最精锐部队据说平均身高要一米八左右。皇帝的近卫军被称为“班直”,班直人数说法不一,大约在数千人到万人左右,当然这些人就更为精锐了,往往是千里挑一的勇士。比如《水浒传》中有一个梁山好汉叫做徐宁,是“金枪班”教师,这个金枪班就属于班直系统,这个徐宁做的是这支部队的教师,武功之强可见一斑。班直很少直接参与战斗,更多的是在皇帝身边得到皇帝信任后,被外派担任军官,比如任福、狄青、魏能,就是这样走上了一条将军之路。
宋军的基本战术单位是“指挥”,每个指挥在三百人到五百人左右,以指挥”为单位进行调拨。后期宋朝实施了将兵法,设立了“将”这个作战单位,每个将数千人左右不等,但将依然是以指挥为基础构建。
宋朝的武将职官体系同文官一样分差遣和官阶。差遣是实际的岗位比如都部署、部署、都监之类均为差遣,就好比野战军司令员、纵队司令员、突击队队长,都是差遣。官阶体系是用来区分级别高低,就好比现代军队中的将军、上校、上尉、士官,列兵,同样宋朝军队中也有类似的级别,比如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洛苑使、侍禁等很多等级。其中刺史、团练使、防御使、观察使、节度观察留后,到最高级别的节度使,这六个级别被称为正任六官,又叫“贵官”,类比相当于今天的“将级军官”,待遇相当优厚,很多武将出生入死混了一辈子也做不到这些级别。杨家将中的杨业,作为一个降将被封为云州观察使和三交行营驻泊都部署,无论差遣还是官阶都是极为显赫的,所以引起不少同僚嫉妒也就不可避免了。到了北宋中后期,官阶体系作了改革,名称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太尉”为武阶之首,其他的还有诸如武功大夫、翊卫郎、修武郎等林林总总很多级别。
?
战争帝国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更绝的一招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宋朝第一任皇帝(960—976年在位)
卧榻之旁,岂能任他人酣睡——宋太祖论必须统一天下;
我为百姓守财耳……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宋太祖论节俭;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太祖誓碑”上的劝戒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宋朝是向封建社会后期迈进的转折时代,表现在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加强,世俗地主取代门阀士族成为统治阶层的中坚,社会风气和文化观念趋向保守等。而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个人作用也促进了这些变化的发生。
赵匡胤出身于武将世家,于公元前927年出生于洛阳夹马营中,从小也喜爱习武。在崇尚武力的五代乱世,他的背景和特长对于他攀上权力巅峰帮助很大。22岁那年,据说受到一名高僧的指点,他投奔到郭威的军中,并受到郭威养子柴荣的赏识。951年,郭威废掉后汉皇帝,建立后周,三年后,柴荣继位为后周世宗。柴荣继位后即发动了关键的高平之战,赵匡胤以宿卫的身份救护柴荣,立下大功。此后,赵匡胤又在攻南唐等战役中立功,官拜殿前都指挥使,成为柴荣的心腹大将。959年,赵匡胤在柴荣临终前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实际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赵匡胤奉命领兵抵御辽国的入侵,当队伍行进到陈桥驿时,赵匡胤据说是在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哗变的士兵拥立为皇帝,史称“陈桥兵变”,由此开始了赵宋320年的统治。同年,赵匡胤迅速将打着为后周复仇旗号的节度使李筠和李重进的起兵镇压了下去,坐稳了江山。
坐上皇帝宝座之后,赵匡胤面对两个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结束自唐末以来形成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和消除武将暴动政变的隐患,维持政治的稳定。在他16年的统治期间,解决这两个问题始终是他全部政策的核心。
赵匡胤根据对客观形势的分析,采纳了赵普的按“先南后北”顺序来统一全国的建议。963年,以“借道伐虢”的计策,一举灭亡了荆南和湖南两个割据政权,964年派大将王全斌等分水陆两路西进,仅用66天便灭掉富庶的后蜀,971年灭南汉,975年派大将曹彬等,用浮桥渡江攻灭了南唐。至赵匡胤去世之时,仅剩下南方的吴越和北方的北汉在苟延残喘,全国(传统的汉人地区)统一实际已成定局。
961年,赵匡胤以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手段和平地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但这仅是军事改革的开始。赵匡胤将军权分成三个部分,禁军将领只有统兵权,而军队调动权则由枢密院掌握,后勤供应由“三司”负责,而皇帝则居中调度,成为唯一一个掌握全部军权的人。通过军事改革消除了军事政变的隐患,赵匡胤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通过军事政变夺权的开国之君。
同时,为防止地方军事割据,赵匡胤将天下重兵、精兵集中到首都附近布防,而只给地方留下弱兵。并逐步将各地的地方长官由武将换成文官,同时派通判到各州制约知州,所有政令必须由通判和知州共同签署才能生效。
收军权的同时,赵匡胤派转运使到各州管理财政,地方的财政收入除必要的经费支出外,全部由转运使收归中央。这样,又收回了财权。
在政权方面,赵匡胤采用了“四权分立”,中书省和枢密院分掌文武权柄,三司掌财政,御史台和谏院掌监察和舆论,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了宰相(同平章事、中书省首长)的权力和礼仪待遇。并缩短官员任期,实行职位和职权分离等,以防止官员在某一职位上培植个人势力。
赵匡胤生长于五代乱世,深知武将专权的祸害,这可能是促成他“右文抑武”政策的根源。他除了广泛任用文人为官以取代武将外,还立下了包括“不杀大臣及上书言事者”在内的誓碑。
对历史的影响更为深远的是他对于科举制的改革。他禁止了唐五代以来盛行的“公荐”、“公卷”等考前推荐制度,使试卷成了评定录取的唯一标准,大大增加了考试的公正性,使没有任何背景的穷人也有机会中式。他还确立复试、殿试制度,同样有利于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宋代文化发达,文人地位较高,与赵匡胤的首倡不无关系。
赵匡胤在位期间未明立继承人,但他封其弟赵光义为晋王、开封尹、同平章事,对自己的儿子则没有给予任何权力,传位于赵光义的意向已十分明显。976年,赵光义在“斧光烛影”的疑云中登上帝位。赵光义是赵匡胤事业的良好继承者,统一了除幽云十六州之外的全国(传统的汉人地区),继续巩固了中央集权,使北宋政权通过了发展的“瓶颈”。
赵匡胤的伟大之处除了结束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大体上统一了汉族地区外,还在于他生长于残酷血腥的五代乱世,却开创了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在于他成长于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却营造了一个有利于文人文化蓬勃发展的氛围。但他使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致使地方力量衰弱,不足以拱卫中央;他的军事改革使得“兵不知将,将不知兵”,降低了军队的作战能力,以致后来在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一直处于劣势;他营造的使各级各部门互相牵制的官制,也降低了办事效率,导致冗官冗政。这些都使他受到后人的指摘。其实对历史人物不必过于苛求。赵匡胤根据时弊改革了制度,适应了当时的形势,而他的后继者们未能根据时政的变化,继续去完善去改革,导致了积贫积弱,这也不能归罪于赵匡胤。
赵匡胤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不仅是开创了一个朝代,他还是一个阶段性转型的实现者。
点评:中国历史上以篡夺得国的政权大多短命,唯有宋朝是一个例外。逆取也可顺守,但从逆取到顺守,必须在执政思路和行政体制上有根本性的转变,赵匡胤深明这一点,他全部政策的着力点,正是实现从乱世思维向治世思维的转化。同时,他主持下的统一战争,既顺应了历史潮流,也为宋王朝的执政合法性加上了砝码。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更绝的一招
说“杯酒释兵权”颇具传奇色彩,是因为在老百姓和我们后人看来,赵匡胤这一招玩得轻松、玩得巧妙、玩得不费吹灰之力。
杯酒释兵权之后不久,宋太祖赵匡胤亲手导演的第二幕戏更加精彩,这一招真令人叫绝,姑且冠之曰“灌醉掏银子”。
冯梦龙的《智囊》里记载有这么一段:“艺祖既以杯酒释诸将兵权,又虑其所蓄不赀。每人赐地一方盖第,所费皆数万。又尝赐宴,酒酣,乃宣各人子弟一人扶归。太祖送至殿门,谓其子弟曰:‘汝父各许朝廷十万缗矣!’诸节度使醒,问所以归,不失礼于上前否?子弟各以缗事对。疑醉中真有是言,翌日,各以表进如数。”艺祖就是太祖,——有文艺范儿的皇帝。
赵匡胤花大价钱收回兵权之后就后悔了,老是惦记着这伙人手里的银子太多了。怎么办呢?如法炮制,但这回,朕要给你们玩个更新鲜刺激的。
这一天,太祖邀请昔日的各位将军来喝酒,笑脸相迎,特命各位:不要在朕面前拘束,尽管放开了喝,今天这里没有君臣,只有老哥们聚会,不喝倒不算喝好。
圣上开恩,各位受宠若惊,心花怒放,最后,个个喝得五迷三道,不省人事。这时候,太祖让人通知各位的家人来领人。将军们的儿子急急赶到宫禁,扶起瘫软如泥的父亲准备回家。且慢,太祖发话了,各位别忙着走,你们的老爹方才在朕面前答应说,每人向朝廷捐献一个亿(文),可别食言,明日快快送上。
第二天,各位将军酒醒了,头一件事是先问儿子们:昨儿个没在圣上面前胡说八道吧?有没有失礼的地方?儿子们焦急的却不在这儿,张口就问老爷子:皇上说你在酒桌上应承捐献朝廷一个亿,可有此事?
昨天酒宴上都说了些什么,此刻,将军们一句也想不起来了。君子面前无戏言,兴许说过,如不兑现,岂不是欺君?!
又不能去跟皇上对证,没办法,每家赶紧抵押借贷卖房卖地,凑足一亿,照数上缴府库。收兵权付出的成本,赵匡胤一桌酒菜,又囫囵赚了回来。——天王老子的便宜,从来都不是好沾的!
赵匡胤

相关参考

大秦帝国的统一战争——秦攻百越之战

   在大秦帝国军消灭了东方六国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把统一的目光放到了南边的百越之地,发动了对百越的战争,百越之地一般意义上也叫岭南,就是现在的广东和广西。在秦与百越的战争中,总共发生了三次

蒙古对中国的统一战争和帝国疆域

在元朝以前,尽管也有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却从来没有能够统治整个中国。但蒙古人崛起以后,经过了70多年的军事征伐,终于把中国的绝大部分统一起来,形成了疆域空前的辽阔的元帝国。公元13世

大秦帝国南方平定百越的战争

  ■初期南征百越受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之后,就着手制定北讨匈奴、南征百越的战略。>>  越,泛指古中国东南沿海和岭南地区的各土著居民。他们以部落的形式散居于

2016年高考历史汇编

一、2015历史高考真题卷十二套汇编材料一、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

普法战争爆发

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欧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一次有着深远影响的战争。战争的结局是以普鲁士的胜利和法国的失败而结束。这次战争,使德国实现了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同时它也促使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

2015全国卷2历史答案

一、2015历史高考真题卷十二套汇编材料一、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

韩非的思想,和秦帝国的统一大业,以及对现代都有哪些影响

#show出历史##文史知识局#导语:秦王政亲政后,摆在他面前最重大的问题是,如何部署灭国大战的全局?何时发动战争?先攻打哪个国家?韩非就是在这次统一大业的策划过程中,卷入到历史中来的,他是为保卫韩国

2015年新课标卷2历史

1.2015历史高考真题卷十二套汇编材料一、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

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

一、2015历史高考真题卷十二套汇编材料一、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

黑龙江省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

1.2015历史高考真题卷十二套汇编材料一、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