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远征缅甸――喋血远征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 远征缅甸――喋血远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1 远征缅甸――喋血远征

2、4 会战曼德勒――喋血远征

1 远征缅甸――喋血远征

中国一定要出兵缅甸,一定要保住滇缅公路大动脉,绝不能让日本人踏进云南!
1942年春,此时距卢沟桥事变已四年有余,平津沦陷、中原失守、上海、南京、广州武汉也纷纷沦陷。为了迅速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在这之后,日军先后发动豫南战役、赣鄂会战、中条山大战、两次长沙会战,却始终无法摧垮重庆政府。
但此时,蒋介石在重庆却焦头烂额。
昨晚头疼了一夜,现在依然精神有些恍惚,加上湖南传来的战报,让他更是心烦意乱: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长沙来电,日军第三次进犯长沙,攻势猛烈,我方炮弹严重不足……
炮弹――战争的粮食!
可他上哪里去弄?没有了粮食,这战还怎么打?
想到这里,蒋介石不由出了身冷汗。被风一吹,脑子忽地不那么疼了。
重庆政府所需各种军用和民用物资: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的百分之百,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纸张的百分之九十,都须从西方进口,而现在,与国外相连的几条运输线先后被掐断――
苏德战争爆发后,由苏联经过蒙古运往中国的救援物质全部告断;
香港、广州、武汉先后沦陷,由香港经广州,通过粤汉铁路送往武汉的供给线也被日寇控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迅速击败了驻扎在柬埔寨、老挝和越南的法、英、美各国军队,滇越铁路落入日本人手中,从越南到云南的交通中断;
日本舰队在长江上日夜游弋,掐断水路;
现在剩下的唯一的血脉,便是从云南到缅甸的滇缅公路!
1938年,日寇对粤汉铁路和滇越铁路狂轰滥炸,外国援华的各种物资难以正常运输;当时,国民政府动员了数十万民工翻山越岭,经滇西横断山脉,跨怒江、澜沧江、漾濞江三大河流,肩挑手提,男女老少全部上阵,克服天险和瘴疠,用8个月时间抢筑了这条长达700多公里的滇缅公路,创造了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成为当时世界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迹。
目前,大批的援华物资都积压在英国人控制下的缅甸首都仰光,然后经过滇缅公路辗转运到昆明,再由昆明运到重庆。由于路途漫长,诸多困难,援华物资运输总量现在已经从正常的月35000吨剧减到不足6000吨。
一个月前,日本飞机全面袭击西方盟国在南太平洋上的所有军事基地。仅仅一周,盟军损失一千架作战飞机和一百二十艘舰船。同时,日军迅速出兵东南亚,占领泰国、登陆菲律宾、进犯马来半岛和新加坡,七万美菲守军放下武器,八万新加坡英军向三万日本入侵者投降。盟国的失败,却将中国的后方暴露在日军面前。
日本下一步必然是占据缅甸,切断中国的生命运输线。
日本在中国本土没占得半分便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正在组织三战长沙,牢牢钉死阿南惟几(日军陆军上将),保障重庆的安全;胡琏的十八军在宜昌守住,多次击溃日军进犯,让日本无法从长江水路进攻重庆――但日本若是绕道缅甸迂回云南,从背后袭来,国民政府就相当危急了。
如果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中国国内的各种战略物资储存最多只够维持三个月。
正如外交部长宋子文所说:“……倘若日寇进犯缅甸,断我赖以生存之滇缅路,我后方军民则无异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这正是蒋介石真正焦虑之所在。
时局已经很明了:日军之所以要向英美开战,固然是日本与英美在亚洲的利益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美一直通过滇缅公路向中国抗日战场输送物资。日本认为只有掐断这条最后的运输线,中国抗日战场才会失去活力,国民政府就会因为绝望而投降,这样日本就可以从中国战场抽调百万以上的军队投入到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彻底荡清欧美在亚洲的势力。
“报告!占领泰国的日军第15军先头部队,已经进入缅甸南部维多利亚角,直接威胁仰光和滇缅公路……”传令官送来最新的战况。
握着这纸电报,蒋介石下了决心,中国一定要出兵缅甸!绝对不能让日本人踏进云南!
此刻,美国白宫,罗斯福总统也焦虑不已:日军在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同西方各国作战的部队总共才有十一个师团和三个旅团,就打得他们溃不成军。而中国军民,却拖住了日军整整二十一个师团和二十个旅团200多万的兵力,倘若中国抗不住,日军就能够腾出手来,把半数以上的在华侵略军抽调出来对付西方,则西方就很难应付了。
另外,如果日本成功占领缅甸,然后进攻印度;德国趁机攻入伊朗,然后,德日两国分头向中东进攻,并在此会师,两国的势力范围就会连成一片,那么对同盟国来说,无异于是一场噩梦。
如何保住中国,在罗斯福的战略意义上,变得极为重要,而且中国是反攻日本本土最理想的战略基地,因为中国离日本本土最近,从中国去轰炸日本本土和从中国港口出发在日本登陆,远比从太平洋诸小岛与日军逐岛争夺要好得多。
英国首相丘吉尔此刻也是惊心不已,英伦三岛仗着英吉利海峡,希特勒暂时没办法侵犯英国本土,但如果日本投入更多的兵力到亚洲战场,那么英国根本无力保护其海外殖民地,对大英帝国来说,后方的物资供应将会大大减少,而敌方却能攫取更多的资源。日本现在已经对其殖民地缅甸食指大动,而英国在缅甸仅有的驻防兵力根本就难以应付。
“为了保证欧美诸国的利益,中国一定得撑住!”
罗斯福和丘吉尔把目光同时投向了苏联。两国均派使者出访,希望斯大林能对日宣战,将日本的兵力吸引到中苏边境来。
在苏联的西线战场上,苏德正呈胶着状态,而日本在中国东北经营已久,尚有号称百万的关东军;斯大林可不想“充当冤大头”,在他看来,只要不对日宣战,日军就不会轻易入侵苏联,他就可以集中兵力对付希特勒。
苏联人不愿意帮忙,罗斯福只有寄希望于中国了,美国在不断向蒋介石提供巨额援华物资的同时,也要求蒋介石出兵缅甸,既帮助英国协防,也保护滇缅公路,维系这条脆弱的生命线。
丘吉尔却对中国出兵不怎么感兴趣,英国在缅甸统治了近50年,他既想保住缅甸,维护其殖民主义的既得利益,又不想让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在历史上,中国对缅甸有过很大的影响,如果中国人将势力再次渗入,缅甸很可能会依附中国,兴起民族独立运动。
“如果把缅甸丢给日本,我们撤往印度,以后赶走日本佬,缅甸还是我们的,但若是把中国人放进来,打垮了日本人后他们不走了,岂不是麻烦大了。”丘吉尔与其幕僚在反复的权衡利弊:就是将部队撤走,也需要相当的时间,当时驻缅英军共约5万人,辖英缅第1师、英印第17师、澳军第63旅和第7装甲旅,主力集中在南部毛淡棉、仰光和北部的曼德勒。驻防曼德勒的部队离印度较近,很方便撤回来,但位于毛淡棉和仰光的部队就太远了,若是被日本人咬住,损失可能会很大。
蒋介石恨恨地咆哮道:“娘希匹!这些洋人,没一个好东西。”
缅甸局势危急,英国人却依旧在商议是否该将缅甸放弃,直接后撤,退到印度。美国人却极力主张英军固守仰光,等中国出兵支援,合中、美、英三方力量打垮日本。
在美国的协调下,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召开中、英、美军事联席会议。
会议结束后,蒋介石接见中外记者并发表谈话,透露了中国即将出兵缅甸的消息。
第二天,蒋介石的谈话被突出地刊登在《中央日报》及国内各大报的头版位置上。
缅甸之战立刻成为影响中国和亚洲局势发展的新热点,中国即将出兵缅甸的消息立刻震动了西方世界。
英军东南亚总司令韦维尔应邀飞抵重庆,到蒋介石的别墅,商谈缅甸问题。
韦维尔身材魁梧,性格倔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他失去了一只左眼,因此当他跟别人会面时,常常用剩下的那只右眼蛮横地瞪着对方,使人感到他像一头随时都会发怒的独眼公牛。此人性格傲慢,后来被伦敦1980年版《历史百科全书》中称作“……二次大战中最有成就和最不幸的将军之一。”
韦维尔初到重庆时,带来一批大趾高气扬的军事助手和参谋,这些狂傲的不列颠军官从走下飞机的第一刻起,就以一种西方人的优越感俯视前来欢迎他们的中国人,并且公开把中国的委员长蒋介石称做“酋长”,那意思是中国人还都是原始的部落居民。
为了抗战,蒋介石十分真诚地欢迎并宴请远道而来的英国客人,他身着戎装,满脸微笑,亲自在别墅庭院的大门口欢迎贵宾到来,中国第一夫人宋美龄则亲自为丈夫充任翻译。
蒋介石对即将开始的双方会谈持乐观态度,因为大敌当前,英国人在太平洋战场到处吃败仗,所以他觉得这位英国将军会对他客气一番,并就盟国的援华物资和中国军队参加缅甸共同防务等问题达成原则协议。
不料会见刚开始,韦维尔就不顾起码礼仪,当面对蒋介石宣读了一份态度强硬的备忘录;备忘录要求中国方面将“囤集在仰光的租借物资,部分转入缅甸防务”,并规定中国军队入缅人数“不超过一个团”。
蒋介石的热情一下子被冷水彻底浇灭,会见气氛十分尴尬。
等到韦维尔一出门,蒋介石的脸色立刻变得铁青。宋美龄安慰道:“达令,同英国人打交道是不容易的,好在美国人跟他们不一样。”
“娘稀匹!这些洋人,都是帝国主义者,没有什么好东西!”蒋介石狠狠地咆哮,他嗅嗅同韦维尔握过的手,厌恶地皱起眉头。
宋美龄知道蒋介石不喜欢同洋人打交道,这不仅因为他们盛气凌人态度倔傲,还因为蒋介石尤其厌恶欧美人身上时常散发出一种不讨人喜欢的“羊膻味”。宋美龄立刻大声吩咐:“来人!侍候先生洗澡。把门窗统统打开,把洋人的臭味都给我赶出去。”
此刻在日军大本营,却有着详细而明确的计划,日军决定以武力进攻为辅,以谋略策反为主,双管齐下,一鼓作气,攻占全缅。大本营认为,占领缅甸对中国战场和未来印度战场有重大意义,而且缅甸的铝矿、石油及大米,对亚洲战场至关重要。日本企图以缅甸作跳板和战略资源地,向中国和印度进攻,最后独霸整个亚洲。
日军南亚司令部特务处的铃木大佐在泰国曼谷集合缅甸独立运动“三十同志会”时,对他们慷慨陈词:“缅甸老百姓在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下,痛苦生活了100多年,现在是清算白人的时候了!日本与缅甸同种同族,共存共荣。大日本帝国决不容许白种人继续统治缅甸,一定要还给你们一个独立的缅甸!亚洲是亚洲人的,让英国佬美国佬法国佬都滚出去!”
的确,缅甸老百姓恨透了英国人。1824年,英国不宣而战,突然出兵占领缅甸。马克思曾指责说:“英国在东方进行的历次征战,哪一次也比不上征伐缅甸这样师出无名。”自那时起,善良的缅甸百姓便在英国统治下痛苦呻吟。印度已经是英国殖民地,英国却把缅甸作为印度的一个省,这样缅甸就沦为殖民地的殖民地。缅甸百姓受着英国殖民者和印度地主的双重剥削――缅甸出产的大米60%被运向国外,英国官员甚至亵渎缅甸佛塔和佛像,或棒打,或脚踢,乃至尿淋。缅甸百姓不堪殖民统治,多次组织起义抗英,可惜都惨遭失败。
缅甸百姓把独立看得比生命重要,在日本人谎言的欺骗下,许多缅甸人错把日本人当救星。在铃木的策划下,不明真相的“三十同志会”在泰国首都曼谷歃血为盟,发誓为缅甸独立而战。之后,他们打起独立斗争的孔雀旗,离开曼谷,向缅甸首都仰光进发。
缅甸民族运动先驱分子,边走边宣传,所到之处,群情激奋。青年农民们纷纷放下锄头,拿起枪杆,加入独立义勇军的队列。离开曼谷时,孔雀旗下一共只有30来人,越过泰缅边境,增加到190人,而进入缅甸的毛淡棉后,已经扩展为一支拥有5000多人的滚滚洪流。他们喊出的口号是:“赶走万恶的英国人,缅甸独立的时刻到了。”“日本人是来援助缅甸独立的。”
许多缅甸人甘愿为日本人做事,尤其是给日本人侦察和传送军事情报。
出征前,蒋介石秘密召见戴安澜和廖耀湘:“一定要把部队带回来!”
中国和英国的分歧,引起白宫极大的不安。
“可恶的英国佬,还端着架子自以为了不起!”罗斯福对英国人的短视和自私很恼火。他很明白,中国人参战,不仅对亚洲战局至关重要,对在欧洲焦头烂额的盟国也很重要。只要中国人在亚洲坚持抵抗住日本,英美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德国。人是战争最宝贵的资源,而中国有的是人!现在中国战场是否能坚守,已经对这场世界大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罗斯福决心说服英国人放下殖民者的架子,同中国人共同抵抗日军。这样,美国和英国就可以全力去对付欧洲战场了。
1942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苏联外交部长李维诺夫和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
会议达成的主要协议有:保证运用本国人事、军事与经济资源对德意日三国及其附从者作战,不与敌人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成立“军需品分配委员会”,统筹分配军需品;成立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和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协调盟军的联合作战;亚洲太平洋地区成立美英荷澳盟军司令部,组建中国战区(同时组建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盟国战略为“先欧后亚”,即首先战胜纳粹德国,再回头解决日本。
蒋介石没有出席会议,但是会议决定将缅甸、泰国和法属印度支那(越南)从盟军东南亚战区中划出来,与中国战区合并,称“中、缅、印战区”,由蒋介石出任总司令,这让他很高兴。
“欧洲大国只剩下英国在撑着;美洲大陆上美国算是个强国,但也被日本人偷袭珍珠港,还丢了大量殖民地,吃了大亏;而亚洲,只有中国能对抗日本。”想到这里,蒋介石很兴奋,认为自己现在跟罗斯福、丘吉尔地位即使有点差距,但也不远了。
鉴于中、英两国在印缅战场上有不同的利益所在,难免发生矛盾和纠纷,蒋介石要求美国指派一位与该地区没有直接利害冲突的美国将军来协调,罗斯福答应了,他其实早有人选,那就是史迪威将军。
史迪威原是驻中国使馆的武官,是个中国通,能讲流利的中国话,他对中国社会的实情十分了解,很同情中国人的抗战,对中国士兵的评价较高,他“深信穿草鞋、营养不良的中国士兵,一旦装备完善,训练有素,指挥有方,就能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士兵相抗衡”。史氏在日记中也说,“中国士兵是出色的材料,他们比日本鬼子好,不能为中国遭受灾难而责怪普通的中国士兵。”但他对中国政府的腐败非常不满,他常说,“三亿九千九百九十万的中国人是好人,剩下十万是贪官污吏。”
1942年1月14日,罗斯福和马歇尔即内定史迪威衔命来华,并向中国政府阐明了美国代表的职权:美军驻华军事代表、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对华租借物资管理统制人、滇缅道路监督人、中国战区联军参谋长等八个头衔和职责。
蒋介石对美国代表的上述权限非常不满,他觉得自己已经是“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史迪威又担任“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以及“对华租借物资管理统制人”,具体是什么身份?指挥战争,还是只负责发物资?
蒋介石不愿意让史迪威分去了自己的兵权,于是电告在美国的宋子文,要宋向美方表明“在华的美国代表以及高级军官,皆受中国战区联军参谋长的节制指挥,而联军参谋长须受统帅之命令而行”的态度,蒋介石的目的很明确:在华美国代表是要听“联军参谋长”史迪威的话,但史迪威得听我的话!
此刻,日军先头部队已经从泰国出发,直奔缅甸,英国在缅甸的守军一触即溃。
“如果中国能出兵抵抗日本,英国军队就可以完整的摆脱追击。”丘吉尔觉得有必要让中国人到缅甸去――在他看来,必定英国人的生命高贵些,于是促使罗斯福达成协议,同意蒋介石的要求。
史迪威走马上任后,在重庆谒见蒋介石,向蒋陈述来华使命时,强调自己是“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却绝口不提自己也是“中国战区参谋长”,只是在蒋的追问下,史迪威才作了答复,这使蒋介石极为不快:美国根本没派出部队,你算啥美军司令?你在华的身份应该是参谋长!
于是,从史迪威来华开始,其身份与地位问题便引起了中美双方的争议。
作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史是蒋的助手,自然要服从蒋;作为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是美国总统在重庆的军事代表,掌握着物资分配权,他又要服从美国军方。当中美双方意见一致时,他可以履行职责,但当双方不一致时,在服从直接上司蒋介石还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会陷入两难困境。这就为蒋史的合作共事埋下了矛盾冲突的伏笔。
但史迪威兴致勃勃,他是理想主义者,刚上任不久就提出中国军队“东进夺武汉,南进取越南河内”的作战计划,但蒋介石对他的计划毫无兴趣。不过在史迪威的多次要求下,蒋介石还是给了美国面子,答应委任史迪威出任缅甸远征军全权总指挥。
征调哪只部队出征缅甸呢?蒋介石也思考了良久。
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内部,嫡系和非嫡系,黄埔系和非黄埔系之间的纷争时刻不停,但出国远征,路途险恶,绝非一般的部队能胜任,唯有将中央军精锐抽调部分,才能完成这一重大任务。
俞济时、王耀武的74军装备精良,战斗力也很强,但自从淞沪会战以来,在国内五个战区内机动,几乎每场硬仗它都打过,目前被薛岳留在第九战区湖南;湖南是重庆的门户,日本人屡次狂袭,那边的部队抽调不得。陈诚、罗卓英亲手带出来的第18军现在驻防湖北宜昌、秭归地区;日军若是突破宜昌,其舰队便可沿长江溯流而上直冲重庆,18军严防死守,这只部队更是不能动。
剩下来的精锐,只有杜聿明的第5军了。第5军是国民政府唯一的机械化部队,下辖戴安澜第200师、廖耀湘新22师以及俞韶第96师。1939年11月,第5军在昆仑关战役中奋勇搏杀,200师与日军精锐部队第5师团鏖战一月,阵地反复争夺,终于击毙日方指挥官中村正雄少将,歼敌六千余,取得着名的昆仑关大捷。此役后第5军由广西移驻云南,到缅甸方便,这支部队可以调用。
另外,曾参与武汉会战、协调杜聿明参加桂南战役的甘丽初第6军,目前也在云南,可以抽调,只是第6军建立不久,实力不及第5军。
还有一支部队,就是曾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的张轸第66军,虽然是由杂牌部队整编而成,但其麾下孙立人38师是由财政部长宋子文一手创建的税警总团发展而来,武器从美国购买,排以上军官大部分由留美学生担任,而且师长孙立人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院,在他的操练下,新38师也是相当具有战斗力。只是第66军尚要协防昆明。
“先调第5军和第6军急速赶往缅甸,66军做后备部队吧。”决心一定,蒋介石即命令卫立煌为远征军司令,(后来因为戴笠密报说卫立煌有“通共”的嫌疑,卫立煌被在重庆冷了几个月,迟迟没上任);第5军军长中将杜聿明兼任副司令。
这三支部队中,均是蒋介石的嫡系,而第5军更是嫡系中的嫡系,全军官兵一律德式装备。
为了保住滇缅公路这一交通命脉,蒋介石以中央嫡系三个军为主力入缅作战。这一兵力配置可见其决心之大,这一命脉的重要甚于国内战事。
当天夜里,蒋介石秘密召见全机械化200师的师长戴安澜和新22师师长廖耀湘,嘱咐他们,“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局势变化,都一定要把部队带回来。”
戴安澜和廖耀湘挺胸抬头,响亮地回答:“谨记委座教诲!”
蒋介石看着部下对自己如此忠心,很是高兴。
戴安澜,自号海鸥,陆军少将,安徽无为人。黄埔三期毕业,早年参加北伐,战功卓着,多次得到擢升。“芦沟桥事变”后,他先后参加长城保卫战、台儿庄大战和武汉大会战,35岁升任陆军第200师少将师长。第200师是当时中国惟一一支摩托化炮兵师,全师装备有坦克、装甲车、摩托车和大口径火炮,步炮比例三比一。昆仑关大捷后,第200师受国民政府集体嘉奖一次,参战人员提薪饷两级。师长戴安澜因指挥有方和重伤不下火线,荣获四级青天白日宝鼎勋章一枚,被蒋介石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廖耀湘,曾以上士军衔公费赴法国留学,毕业于圣西尔军校,继入机械化骑兵专门学校深造,1936年毕业回国,在南京桂永清教导总队骑兵连任少校连长。日军攻陷南京后,赴武汉任军官训练总队上校大队长。1938年初,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机械化师,廖耀湘任少将师长。
两个师都是机械化师,这在物质极其贫乏的抗战之中,是极其难得的,蒋介石怎么能不在乎!
英军一路后撤,戴安澜孤军深入,换防同古,却发现没有任何防御工事
1942年2月,日军第55、第33师团由泰国分别向缅甸南部毛淡棉发动进攻,很快突破英军防线,重创英军第7装甲旅,迫使英印军3000余人后撤。
就在日军准备进一步进犯缅甸首府仰光的时候,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出发了――戴安澜奉命尽快赶往一线,接防英国在同古的防线任务。
同古是南缅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译作东吁或者东瓜,人口十一万。南距缅甸首府仰光250公里,北距曼德勒320公里,是仰曼铁路的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同古城东面是色当河,往南五里左右,有条支流皮尤河,同古西北还有克永冈机场,是日军“必须迅速占领”之地。
而在中国远征军看来,同古还与西线英缅军驻地普罗美和东线的茂奇互相呼应,成一道防护直线,构成阻止日军继续北犯的屏障。
200师马不停蹄,迅速经过铁索惠通桥过怒江,再经松山、龙陵、畹町进入缅甸,然后沿着公路至腊戍,再乘火车一路行军过曼德勒、密特拉、平满纳至同古。军情紧急,戴安澜率领部队日夜兼程,到达同古时,已经是3月份了。
然而在3月8日,日军先头部队33师团已经占领了仰光,彻底掐断了滇缅铁路运输线的源头,抢走了大量西方支援中国抗战的石油、医药、炮弹!英缅军根本没有全力防守,跟日军交火后便放弃了战斗,沿着伊洛瓦底江北撤,已经到了普罗美附近,跑得倒是很快。
中国远征军此行的目的就是协助英军防守仰光,保护滇缅铁路,现在仰光失守,英缅军退防,剩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迅速集结盟军部队,将日军打败,收复仰光!
此时的同古,一下子成了前线。
然而到达同古时,英缅守军估计被日军吓破了胆,见到中国部队来了,都想立马开溜。戴安澜严肃地向从毛淡棉退下来的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提出:
一、必须将阵地上的工事交代清楚;
二、必须将敌对情况详细介绍。
胡敦和他的参谋们对同古的地形根本不熟悉,并没有布置相应的防御,他们退到同古后,想的只是继续后撤。
戴安澜对这群英国佬不再报任何希望,随即命令部队迅速修建防御工事;而胡敦在说了谢谢后,带着部下慌忙溜了。
日本人很快就要压上来,这场仗该怎么打,戴安澜也有些紧张,他当即召开了团级以上的指挥官会议。
“英军见我们一来便撤走,看来他们根本不想和我们并肩作战,完全是用我们来做挡箭牌!”副师长高吉人恨声道。
“现在敌情不明,我们又是孤军深入,后援不知何时赶来,师座,这都是兵家所忌啊。”步兵指挥官兼598团团长郑庭笈担忧地说道。
“这是我们出国的第一仗,一定要打好!”戴安澜坚定地道,“既然来了,咱们就不怕小日本鬼子来。钧座(军长)曾指示我们将在同古迎战小日本,咱们就是切入敌阵的钉子,将敌人引诱过来,然后远征军后继部队集中包抄,围歼日军,这就需要我们200师能在同古坚守,把敌人拖住!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所有军官齐声吼道。
1942年3月中旬,蒋介石首次以“盟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的身份飞临缅甸腊戍视察。
日军来势汹汹啊,蒋介石在飞机上就有些担忧:英军退守仰光西北的普罗美,而将普罗美以东,从同古直到景栋长达一千公里的地区交给中国远征军接防。英国人的情报又说,日军可能从泰缅边境大举入侵。那么,中国远征军必须要有一支部队预防东线,那么正面与日军交手的,只有杜聿明的第5军了,这可是中央军的精锐,一定不能损耗过大!
此时,中国远征军第5军已经全部驻扎在腊戍,杜聿明、廖耀湘等严阵以待,正计划以第5军当主力,沿着中路铁路线,与戴安澜汇合,直捣仰光。
甘丽初的第6军防守东路,军部设于雷列姆,下辖的吕国铨93师置于与泰国交界的景栋地区,防止日军从泰国进攻;彭璧生49师置于中、泰、缅交界的勐畔(毒品发源地金三角)地区,守备云南边境,并待机攻击在泰国的日军。陈勉吾暂55师置于罗衣考地区,防守茂奇、罗衣考、棠吉一线,第6军虽然防地辽阔,兵力分散,但东线基本是高山密林,日军机动部队很难迈进,防守问题应该不大。
第66军目前留在云南边境,等待下一步安排。
腊戍是缅甸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边境小城。它座落在汤彭山脉与萨尔温江夹峙的三角地带,为缅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滇缅公路蜿蜒而至,在这里同仰光公路和仰(光)密(支那)铁路相接。腊戍历史上曾经属于中国政府管辖,在腊戍城东郊的石壁上至今仍能看见清朝永昌府石刻的文告。
当蒋介石座机在腊戍机场刚刚停稳,另一架涂成黑色的美国轰炸机也钻出云层,在跑道另一端徐徐降落,蒋介石同他的美国参谋长史迪威在缅甸不期而遇。
下午,蒋介石在下榻的皇家饭店接见史迪威并把他介绍给自己的部下,接见方式相当具有中国特色,按史迪威后来的话说就是:“蒋介石站在阳台上喋喋不休地训话,而他的将军们的表情则好像一群绵羊。”
蒋介石宣布了史迪威担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然后商讨如何打好第一战,他不想让那些大鼻子们把中国人都看扁了。
对于刚刚入缅的中国大军来说,目前面临的战场形势十分不利:仰光已经陷落,缅甸国门洞开,日军长驱直入,英军一触即溃。
敌人大兵压境,仅以中国远征军收复仰光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不能收复仰光,就无法保障滇缅公路的畅通,入缅作战也就失去了意义,缅甸失守,最大受害者仍将是中国。
蒋介石向英国人去电询问有关联合出兵的事宜,是否决定以“普罗美――同古――茂奇”一线展开兵力,英缅军从西路,中国远征军从中间、东路,集中力量展开“同古会战”,彻底打垮日军,继而南下,收复仰光!
英国方面的答复是:已命令中东及印度军队火速增援缅甸,请贵军立即开赴前线,夹击日军。
蒋介石敏感地觉察出这是英国人的花招,英国人根本不想收复仰光,他们只想拿中国军队去当挡箭牌。
史迪威却极力主张开战,他的态度很坚决:即便英国佬继续后撤,中国人也可凭自己的力量跟日军较量一番。
蒋介石现在也是骑虎难下,取胜没有把握,撤军又没有借口。他出任中缅印战区总司令之初,曾致电美国总统,夸口要“让中国军队来独立防守缅甸”。如果战而不胜,或者不放一枪就溜之大吉,这都将严重有损他的形像,何况他还盘算从美国人那里得到更多的武器装备和租借物资。
蒋介石要从宏观把握策略和机会:仗当然要打,而且应当打得轰轰烈烈,但是损失必须有个限度,他不想为英国人做嫁衣裳。
会后,蒋介石秘密召见杜聿明,让他保持实力,不要轻易与日军决战:“史迪威要是有什么命令,先通告重庆!”
杜聿明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忍不住问:“委座,刚才的会上,您不是说让史迪威全权指挥缅甸战事么?现在怎么又……“
“关键的是英国人根本不肯卖力,雨亭(杜聿明字),你想想,咱们就这么一支装甲部队,如果我们拼了命去打,英国人却趁机后撤,咱们不太冤了。”蒋介石耐心地劝解道。
“可您刚才也说了,我军此行的目的就是收复仰光,保障滇缅铁路的安全?”杜聿明还是不解。
“这样吧,要是英国人配合,史迪威能调动那个英军司令胡敦,咱们就积极配合打好这一场仗;但胡敦不尽力的话,你就及时向我汇报,不要轻易开战。”蒋介石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杜聿明带着疑惑离开后,蒋介石又召见了戴安澜。
蒋介石先大力夸奖了一番戴安澜在国内战争时立下的功勋,接着话题一转,问即使英国人守不住西线普罗美,200师能否在中路同古坚守一两周,与东线茂齐陈勉吾的暂55师相互配合,打个大胜仗?
戴安澜立正,誓言铿锵:“此次远征,系唐朝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固守同古。”
蒋介石对戴安澜的回答很满意,但他可不想把他的嫡系耗光在这里,他拍了拍戴安澜的肩膀,和颜悦色地说:“你的第200师是国军之精锐,你必须保存实力,懂吗?”
戴安澜立正,愣了一下,有些不解地望着蒋介石。
蒋介石走到一旁,看着墙上的地图,背对着戴安澜说:“对你,我是很信任的!你回去吧,我等你的好消息!”
对于蒋介石的话,戴安澜听得一知半解,他向蒋介石鞠了一躬,退了出去。
晚上,蒋介石对着那张挂在墙上的缅甸地图看了两个小时,之后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一早,他离开腊戍回国,将指挥大权交给了杜聿明。但实际上,他在重庆的官邸里,远远地遥控着这里的一切。
【推荐相关阅读:cctop.cnjguo.cn/portal.php?mod=topic&topicid=41】
远征喋血

4 会战曼德勒――喋血远征

远征军东线出现一个大缺口,第6军军长甘丽初,竟然穿着睡衣在城里搓麻将
1942年4月18日,就在孙立人发起仁安羌战役、解救被困英军的当天,美国空军杜立德中校率领16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起飞,轰炸了日本首都东京等几座城市。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杜立德”大轰炸,不可一世的日本人第一次在本土受到炸弹的教训。
大轰炸的影响迅速波及到缅甸战场:日本军方担心美国利用中国大陆为基地,轰炸日本本土,因此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打击重庆政府,迫使蒋介石和谈。缅甸作战的日军遂以全力打入中国云南境内为目标,放弃进攻印度和德国在中东会师的计划。
缅甸,日军司令部。
接到大本营的命令后,日本15军军长饭田祥二郎并不着急,对他来说,目前好消息是不断传来:中国远征军已经放弃了平满那会战计划,中路最难缠的第5军已经后撤;西线的英缅军完全崩溃,而且通过间谍的打探,对方驻守东线的第6军力量最为薄弱。
“西路的33师团主力现在赶往仁安羌,樱井省三吃了点亏,一定不会甘休;中路中国方面的抵抗已经不很强劲,可以让竹内宽的55师团慢慢推进;而东路,就大有文章可做了。”饭田祥二郎对通讯兵下达着最新命令,“发电报,让牟田口廉也的18师团与渡边正夫的56师团一齐夹攻东路,将支那军队击败,彻底断了他们回国的后路;如有可能,将部队打到云南!”
4月19日,日军18、56两个精锐师团,以坦克和汽车组成快速部队,迅速向东线罗衣考奔去。
甘丽初第6军布防东线,所辖的有彭璧生的第49师、吕国铨的第93师、陈勉吾的暂编55师。但驻防茂齐、罗衣考、棠吉一线的仅仅只有陈勉吾的暂55师,93师和49师分别守在缅泰边境,三个师彼此之间相距太远,不能协防。而东路的最北端,却连接着滇缅路上的重要城镇腊戍――作为远征军的后勤基地,腊戍的战略位置实在着太重要了,这座小城是滇缅公路缅甸段的起点,它一直连接到云南昆明。
东线都是丛林,远征军指挥部认为日军很难突破,因而没有重视东线的防御,这无疑犯了一个大错,日军则完全洞悉这个部署的破绽。杜聿明曾反对指挥部的兵力部署,他认为应该将兵力集中在东线,保全腊戍的两大门户――棠吉与眉苗,避免日军切断远征军的回国后路,但史迪威和罗卓英都没有重视。
日军两个师团迫近罗衣考时,陈勉吾的暂55师已经在茂齐损失了一个团,仅仅剩下两个团的兵力。
牟田口廉也和渡边正夫见中国守军的炮火根本不强烈,心下大喜,下令全线推进,彻底消灭中国军队,不让对方有求救的任何机会!
尽管暂55师将士们奋勇抵抗,但仍无济于事,日军迂回堵住了55师的退路。十几辆坦克直冲师部,师部机关被打得七零八落,师长陈勉吾下落不明,三个团长也失踪,第55师在两天之间被彻底打光。
20日,日军18、56两个师团占领罗衣考,牟田口廉也和渡边正夫决定兵分两路向北挺进,西趋棠吉、东指第6军军部雷列姆。
远征军东线出现一个大缺口,局势陡然严峻;史迪威和罗卓英得知这个消息后,顿感事态严重,连夜驱车赶到第6军司令部。更令史迪威恼火的是,第6军军长甘丽初竟然不在司令部,而是穿着睡衣在城里搓麻将,他一直认为日军不会选择东路突破,因此连55师已经丢了罗衣考也不知道。
史迪威气得简直要发狂,威胁要将甘丽初和55师师长陈勉吾枪毙,经过罗卓英的反复劝解,甘丽初被责令夺回阵地。
第6军的长线布防被日军各个击破,为应付危局,甘丽初再也不敢大意了,亲率部队在雷列姆抓紧构筑工事,准备迎敌,同时以军参谋长林森木率领一部在棠吉、雷列姆前线狙击正面之敌。
东线危急,中路掩护后撤的第5军96师也被日军55师团死死咬住。
在第5军里,96师装备次于新22师和200师,全师上下本来就憋着一口气,同古会战时,他们急着赶往前线,可在腊戍居然等不到列车,后来好不容易赶到,同古已经失守,上峰让他们配合22师,在平满那构建工事,正当大家摩拳擦掌将据点与交通壕设置好后,又接到了掩护主力后撤的命令,将士们怨声不断。师长余韶反复解释,因为西路英军后撤,东线罗衣考又失守,他们两侧都被日军威胁,因此不得不后撤……
中路日军竹内宽的55师团发现中国第5军放弃平满那后,即以山炮和榴弹炮开路,配以战车、装甲车浩浩荡荡沿着公路北上。平满那、央米丁到曼德勒一线是辽阔的平原,96师很难利用地形阻击,第228团负责断后,团长凌则鸣率部顽强地抵抗日军,成功保障了主力后撤,而228团伤亡惨重,损失800余人,凌团长也壮烈殉国……
在西路的孙立人却雄心壮志,想继续吃掉日军一部。接到上峰的命令后,新38师112团也赶到了仁安羌,孙立人不免动了心思。
20日上午,敌军约400余人突来袭击38师的左翼阵地,试图窥探38师的动向,被当场击退。日军炮火不猛,而且来犯的人也不多,孙立人判断敌军大部队尚在后面,于是下令:“以112团为主力,于今日半夜,施行果敢攻击,向敌右翼包围,断其后路,将敌人一举消灭。”
当时,孙立人指挥的队伍仅112和113团,且兵力不过3000,但来犯的敌军先头部队也只有3000人左右。且敌人事先吃了败仗,士气已挫。所处地理位置又不好,孙立人深思熟虑,觉得自己手中的3000勇士一鼓作气,一定能将敌人前锋大量杀伤,然后再撤退。
孙立人命陈鸣人、刘放吾两位团长,等到晚上,利用黑夜掩护,悄悄迈近敌阵,于临晨开始进攻。
就在此时,英军一个上尉突然来到孙的指挥所,送给孙一道取消这次歼灭战的命令。命令大意是:因东路日军突破第6军防线,第5军主力也已经后撤,为了不影响曼德勒会战,命孙师速回乔克伯当地区待命。
孙立人只得无奈地电令各部队停止攻击,以防守为主。
“全速前进!”200师的官兵们还饿着肚子,师长一声令下,个个奋勇前行。
在远征军部队紧密调遣的时候,远征军司令部又吵成了一片,其原因是亚历山大在乔克伯当发来了求救急电:在仁安羌至乔克柏当之间,有日军3000多人向英军进攻,要求远征军急速救援!
“英国佬太无耻了,孙立人新38师仍在仁安羌掩护着,怎么后面又出现了敌军?就是有敌军的话,孙立人也会向我们报告!我们现在正需要集中兵力防御,哪支部队还能抽出来去掩护这些老爷兵?”杜聿明很不耐烦,对罗卓英道。
“你这是什么话,委座一直让我们精诚团结,现在盟军有难,我们怎么能见死不救呢?”罗卓英也不知是否该相信英国人,但现在日军4个师团压了上来,远征军的确兵力显得不足,但蒋介石命令他要“一切听从史迪威”,所以他也不能做主,只得看着史迪威。
史迪威翘着二郎腿,满不在乎地看了杜聿明一眼:“中路戴安澜的200师现在休整完毕,可以做机动部队,他们离西线乔克伯当不过100公里,让他们赶去,配合孙立人新38师,先歼灭那股日军,再回中路布防。”
“200师不能往西线调啊,”参谋团团长林蔚也觉得杜聿明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现在东线罗衣考失守,日军很快就会进犯棠吉和眉苗,那样位于后线的腊戍就危险了,如果腊戍一失,我们回国的后路将会被彻底切断!”
“我们完全能够将敌人压在乔克伯当――央米丁――棠吉一线,他们连曼德勒都进不了,更何况是腊戍?而且66军刘伯龙的新28师,现在曼德勒到腊戍一线接防,我们的会战一定能成功!”史迪威仍然固执己见。
林蔚跟罗卓英不再反驳,杜聿明无可奈何,他并不看好史迪威和蒋介石共同商定的“曼德勒会战”计划,但他只能冲史迪威发火,万万不敢对蒋介石有半分不敬,可现在是东线危机,只希望甘利初的第6军能借助天险,守住棠吉和腊戍,不然远征军退路被断,会大祸临头。
戴安澜于20日上午接到命令后,心头还有些惊喜:既然在乔克伯当的日军只有3000余人,估计也就是鬼子的一个先遣联队,孙立人新38师能在仁安羌建奇功,我们在乔克伯当也吃掉3000鬼子,不一样是大功一件?
“全速前进!”戴安澜命车队以最大的速度飞驰,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投入战斗时间的早晚,因为哪怕延误一分钟,敌人也可能完成了防御工事。
200师的官兵们还饿着肚子,但在师长情绪的带动下,个个奋勇前行。
下午,200师先头部队到达乔克柏当区域,却并没有听见枪炮声,将士们不免犯疑。
戴安澜率主力到达后,便下令部队散开,选择有力地形向纵深移动,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只有少量英缅军在零零散散的撤退,并没有发现日军!
英缅军见到中国人来了,个个兴高采烈,向200师的官兵们竖起大拇指,口里叽里呱啦不知道说些什么,估计是称赞中国人够意思,又安排了一个师来掩护他们……
200师上了英国人的当!英国佬实际上是想把中国远征军多调些到西线,接守英军前线阵地,掩护英军安全向印度转移!
看着英国佬们那种劫后余生的得意神情,戴安澜气得直摇头,兄弟们都还饿着肚子,居然是这种结果,真恨不得架起机枪对这些垃圾狂扫一通。
“命令部队,先就地用餐,同时向长官部报道这里的情况,请示下一步行动!”戴安澜抑制着愤怒,下令道。
部队尚未用完餐,长官部来电:东路危急,第6军受到空前的压力,令200师火速赶往东线棠吉支援!
戴安澜几乎要骂娘了,他们从中路央米丁赶到东线的乔克伯当,不到一天狂奔了100多公里,现在要从东线赶往最西线的棠吉,一共有400多公里!往返加起来,要跑500公里!现在已经是徒劳无功,还要继续跑,将士们会怎么想?
戴安澜深深吸了一口气,他不能将上面指挥紊乱的实情说出来,必须得保障士气,经过考虑后,召集部队讲话。他向士兵们解释:日寇已经从乔克伯当转移,我们没能赶上,很可惜。现在东路危机,鬼子进犯棠吉、腊戍、雷烈姆,想彻底断了我们回家的路,希望兄弟们发扬昆仑关大战和同古大战的精神,星夜赶到棠吉,将鬼子狠狠打一顿!
已经疲倦的官兵们在师长的鼓励下,个个情绪激昂,齐声吼道:“坚决杀回去!”
看着满身尘灰的战士们,戴安澜不禁眼睛湿润了。
4月21日晚,200师先头机械部队,终于赶到了棠吉,但是他们并没有见到第6军的部队,反而与日军第56师团一部发生遭遇战。甘利初第6军暂55师已经全军覆没,赶到棠吉护防的49师和93师一部也被日军先后打垮。甘利初率残部东撤,向中缅边境的萨尔温江(怒江下游)转移。
而棠吉,已经彻底落入的日军手中!
戴安澜立即召开作战会议,作出夺取棠吉的部署,以柳树人第599团、刘少华第600团为攻击部队,郑庭笈第598团为预备队。600团沿公路向棠吉城攻击前进,599团负责攻占棠吉城外右翼高地,包围棠吉城侧翼,切断棠吉至雷列姆公路,并在高地上用重机枪射击城里的敌人,与重炮兵、装甲车一齐掩护主力进攻。
200师主力全部集结在棠吉后,迅速展开了攻击。
4月24日拂晓,全面攻击开始。侧翼攻击高地的第599团,向敌方阵地发动猛攻。士兵们奋勇登山,一连串地攻克了几个山头,虽然部队的伤亡很大,但他们还是占领了高地,然后居高临下,向城里射击,599团第1营于当天下午切断了雷列姆公路。
第600团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攻击城区,与敌发生激烈巷战,逐屋逐巷进行争夺。第598团在装甲车掩护下,冲进城扫荡残敌。当晚,第200师占领了棠吉城。此战共毙敌800余名,击毁14吨重坦克三辆,获战马数匹。
戴安澜收复裳吉虽然顺利,却很是疑惑:此战居然没能遇到日军主力?而且鬼子非常顽固,被困后基本是自杀了,200师没能捉到一名日本俘虏。当地缅甸人也很不配合,根本不讲日军56师团究竟往那个方向去了。
日军要是不管后勤补给,而急速穿插直奔腊戍切断远征军的退路,那形势就危险了。戴安澜心里略过一丝惊慌,迅速下令:“赶紧报告指挥部,日军主力不知去向,可能奔向我军腊戍后方!”
戴安澜的担心没有错。
日军18师团的牟田口廉也和56师团的渡边正夫,一路攻下了茂齐、罗衣考、棠吉,将中国远征军的第6军主力击溃后,他们也不急于荡清中国军队余部,商量干脆继续推进。
在得到15军司令长官饭田详二郎的赞扬后,二人狂喜,牟田口廉也率18师团绕过中国第5军在中路的设防,抄后路直奔曼德勒,企图一举摧毁远征军指挥部;而渡边正夫则带着56师团绕道荒无人烟的山谷丛林,从泰缅边境穿插,进行纵深1500公里的大奔袭,攻占腊戍,将中国远征军堵在缅甸。
饭田详二郎为保证第56师团穿插成功,请求空军将南亚仅有的两支空降部队赶到同古机场,随时准备实施空降支援。
日军南洋大本营完全支持他的计划。56师团渡边正夫更是激动得心潮澎湃,他在结集训话时,拔出自己的指挥刀,动员令只有一句话:
――如果战斗失败,我将切腹以谢天皇,士兵们,前进!
史迪威被英军搅得头脑发昏,曼特勒会战计划又是一团糟,他想辞职不干了
曼德勒,盟军指挥部。
史迪威和罗卓英为200师占领棠吉兴奋不已,认为中国远征军和英缅军应该集中所有力量,乘胜举行曼特勒会战。因为曼特勒是缅甸的战时首都,是世界舆论关注的热点。如果在这里举行一次大会战,将给缅甸人民和中国远征军、英缅军一个极大的鼓舞。
计划报给蒋介石,蒋介石复电赞扬,还说,这一会战如能成功,将给沉闷的世界一个惊喜。
史迪威兴奋地召开有中国远征军和英缅军领导参加的作战会议。可是,没有料到英缅军却对这个计划投下反对票,从乔克伯当撤退下来的亚历山大说,他的部队在仁安羌受了惊,军心不稳,要转移到印度去休整,并建议中国军队也撤到印度,先守住,等欧洲战争差不多了,大家再联合打回缅甸。
史迪威气得恨不得上去给亚历山大一个耳光,可他到底忍住了,问罗卓英该怎么办?
因为有了蒋介石的指示,罗卓英底气也比较足:“英国人是怕死鬼,他们来缅甸不是打仗的,而是来旅游观光的。他们丢了缅甸也不要紧,可我们不成,要是日本人占据缅甸后,又进攻我国的云南,那么我国的抗战就更艰难了。他们不干,我们干!”
“我认为大家还要慎重考虑,我们目前没有空军侦查,对日军的调度完全不清楚,我认为戴师长的担忧很对,东线日军主力去向不明,200师不能西调,应该迅速赶往腊戍,途中如果遇到日军部队,也不必与其纠缠,确保腊戍要紧;守住腊戍,我们就可以将日军拖在缅甸,不让他们进犯云南,但要是丢了腊戍,我们连退路也没了!”参谋团长林蔚还算是清醒。
“现在还想什么曼德勒会战?甘利初第6军已经溃败,恐怕现在都在回国的路上;200师目前在东线兵力单薄,要是日军前后夹击,岂不危险。我同意林团长的建议,我们可以把第5军主力全部东移,护卫棠吉、雷烈姆、腊戍,确保我军后路,也防止日军进犯云南。”杜聿明觉得史迪威根本不懂打仗,却总幻想着用中国的军队来谋取战功,于是再次反驳。
就在僵持的时,蒋介石又来了一份电报,大意:一、中国远征军可组织曼德勒会战,但也要以保卫腊戍为主要目标,二、万一腊戍失守,第5军和第66军就以八莫、密支那为后方;第6军以景栋地区为后方。
密支那位于缅甸最北部,距曼德勒400多公里,与曼德勒、八莫一线有铁路相连,东距中国边境只有50公里。
“看来重庆也暗示我们要留一手,即便腊戍被切,我们就绕远一点,往北再走,经过八莫到密支那,然后转回国。”杜聿明心中沉思着,委员长还是不愿意让我们硬拼的。
史迪威本来就被英军搅得头脑发昏,现在又接到蒋介石的这份来电,他的曼特勒会战计划整个被搅得一团糟,气得直叫嚷要马上回国,向罗斯福总统控诉,辞职不干了。
罗卓英无奈,来了个折中,建议将蒋介石的保卫腊戍与曼特勒会战两者结合起来,具体部署为:
戴安澜第200师从东线棠吉北上,赶在日军前面,保卫腊戍;第5军战车团、山炮团、新编22师、第96师以及在西线的孙立人新38师全部退到曼特勒前沿,集中兵力保卫曼特勒!
林蔚、杜聿明很清楚,这样的决定是再也不可能更改了:兵力基本集中在西线,而曼德勒东面到腊戍一线,目前只有第6军新28师驻防。如果日军集中力量打腊戍,即使戴安澜200师及时赶到,也不一定能抵抗住……
随即,林蔚又接到蒋介石的电报:曼德勒会战让史迪威、罗卓英负责,参谋团赶往腊戍,负责调集第66军新28、29师,确保腊戍。万一腊戍不守,参谋团安排部队撤防中缅边境的穆塞与畹町,不让日军进入云南。
史迪威想保卫西线的曼德勒,委员长既没有明确支持,也没有明确反对,却又说要防御东线中缅边境的腊戍,现在中国远征军实际上已经分成两线作战,兵力不集中,没有任何优势。
在告别了罗卓英和杜聿明后,林蔚感伤地出发了。
日军此刻也在紧密地部署着。
15军司令官饭田详二郎已经探知:中国军队在曼德勒沿腊戍一线兵力薄弱,只有一个师驻防(张轸第66军的新28师)。而且英缅军不断后撤,跟中国军队根本不能配合,加上中国军队频频调动,已经筋疲力尽……
缅甸战事的结束即将实现,饭田按捺不住满心的喜悦,下令:东线第56师团全速前进,不顾中国军队在背后的追击,尽快占领腊戍,切断中国军队的退路,不让中国人退回云南;中路55师团和18师团赶到曼德勒,与西线的33师团,两翼包围中国军队和正在撤退的英缅军,在伊洛瓦底江将其一举全歼。
饭田一再强调:不与中国军队争夺一城一地,不与小股部队纠缠,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果断完成包抄的艰巨任务。
日军第56师团长渡边正夫全力向腊戍突进,10辆坦克装甲威风凛凛于前开路,尾随其后的400多辆载着日军的大卡车,以日进上百公里的速度长途直往腊戍方向疾进。
占领棠吉仅仅一天,新的命令又来了,戴安澜来不及休整,只得率领自己疲敝流血的第200师尾追北进的日军,想跟56师团抢时间,防御腊戍。
4月25日,渡边正夫的部队赶到腊戍附近,完成了对腊戍的钳形合围。
腊戍危急,参谋团团长林蔚对杜聿明发来商请电:“腊戍之安危,系于吾兄一身,望不顾一切星夜向敌攻击”。
杜聿明原本就不同意史迪威的“保卫曼德勒”计划,立即按参谋团的指示准备调集部队,这时罗卓英连续三道电令也来到杜聿明的军部。
三道金牌,只是一个命令:除戴安澜第200师追击北进,军部与军直即向曼德勒方向集结。这么强硬的命令谁敢违抗?连参谋团都改了口气,让杜聿明遵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之令行动,杜只得率部向曼德勒方向前进。
其实这也是史迪威的一场豪赌,他以为远征军强大的中线攻势会减弱日军对东线腊戍的进攻,但他太低估了日本人的实力。
“长官部,参谋团,都是混蛋!老子这一个师,硬是断送在这帮龟儿子手中!”
正在云南大理的第66军新29师也接到军部转来参谋团长林蔚签署的急电:新29师主力星夜入缅,限于28日到达腊戍,不得延迟。
新29师师长马维骥接到电报,傻子似的愣了:缅甸的那些家伙们在怎么打仗?传来的消息不是一直都大捷么?怎么被逼到最后方的腊戍来了?现在又要紧急调我们上前线?新29师奉命驻大理护卫西南国门,离缅甸的腊戍至少有700公里,现在运输困难,三天时间赶到,完全是疯了。
“军令如山,征集所有车辆,出发!”作为杂牌军师长,马维骥也受了不少气,能出国打鬼子,也是件荣幸的事。他将副师长、参谋长以及三个团长叫来,当即宣布了命令,“要是车辆不够,就对过往的商车强行征用,无论如何都要在三天内赶到腊戍!”
而此刻,本来就不宽阔的滇缅路上,挤满了往中国撤退的华侨、难民,以及被日本人追得失魂落魄的英国士兵。
没有足够的运输工具,新29师只能一个连、一个营地运输,道路拥挤,这些士兵们又被分割成了细细碎碎的小部。
27日,日军发起了对腊戍的进攻。参谋处作战科长张致广与新28师刘伯龙师长率第82团、84团在腊戍前沿阵地西保、南伦一线阻击进犯之敌,同时炸坏吊桥,阻敌北进,战斗中,张致广不幸胸部中弹阵亡(张致广,黄埔军校四期生,66军军长张轸的侄子)。
日军为速战速决,确保占领腊戍,派出27架飞机、7辆坦克、装甲车掩护,在炮兵配合下向西保、南伦攻击,虽然第82、84团英勇抗击,但终不抵强势的日军,28日傍晚,西保、南伦相继失守。
史迪威、罗卓英现在才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急令第66军全部主力赶紧往腊戍结集,戴安澜200师火速前进。
为时已晚,新28师在腊戍的各道防线均被日军突破。
远在重庆的蒋介石也着急上火了,他十分明确腊戍的战略位置,腊戍一失,不仅是中国远征军的退路被阻断,而且西南国门大开,云南即将变为前线,川滇黔大后方将受到严重威胁!
蒋介石于28日夜电告远征军参谋团林蔚,明确指示:可以不管史迪威的曼德勒会战了,抽调所有部队增援腊戍,曼德勒不守也行,此时当以保住腊戍为第一。
但此刻腊戍外沿阵地尽失,参谋团也在向国内撤退的路上,未能及时向远征军各部转达蒋介石的指示。
29日拂晓,日军出动坦克、装甲各30辆,在飞机的掩护下,向腊戍城区发起猛攻。张轸、刘伯龙苦守不住,只得带着部分警卫乘车由穆塞撤退到云南境内畹町、遮放。
守卫腊戍的指挥系统被日军彻底打乱,第66军军直属部队和新28师余部只得退入大山密林,各自为战。
最惨烈的还是新29师的战士,当先头部队赶到腊戍时,还没来得及设防御工事,便遭到日军的疯狂进攻,日军10多辆坦克一字排开、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开路,步兵紧随其后,新29师先头营借着简易的地形殊死抵抗,为自己的后继部队争取时间。
但新29师必定是狂奔了700公里仓促赶来,部队通讯很差,师、团、营、连之间基本失去了联系,而且零散部队是逐次到达战场,在日军高度机械化的攻击下,新29师往往是前一批战士还没等到下一批部队赶到,就已经伤亡殆尽了,源源不断的队伍明知前线危险,却仍然义无反顾往上扑。
赶到腊戍的新29师部队,三分之二就这样牺牲了。
新29师师长马维骥率直属部队赶到云南边境畹町时,方才得知前方的战事已经不可收拾,这个四川将领气得大骂:“长官部,参谋团,都是混蛋!老子这一个师,硬是断送在这帮龟儿子手中!”
腊戍失守,缅甸境内新29师官兵和新28师残部一样,各自为战退向密林中,后来经一个多月时间,历经千辛万苦渡过怒江,分别回到大理,然而很多人却在与日军的遭遇战中牺牲了。
占领腊戍后,日军欣喜若狂,远征军囤积在腊戍极为庞大的物资和汽油来不及销毁转移,就被日军获取了。56师团渡边正夫噙着激动的热泪将一面太阳旗挂在最先冲进腊戍的坦克上。
第56师团穿插成功,师团向军司令部发出报捷电。
中路,牟田口廉也第18师团也完成了迂回突袭,切断了曼德勒与腊戍间的铁道、公路,将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回国之路全部堵死。
西路,孙立人自仁安羌撤退后,樱井省三33师团一路急进,已经赶到了曼德勒附近,与孙立人新38师对峙着。
此时的中国军队被切成了两半,东边张轸66军新28师、新29师主力被击溃,军部退回了云南畹町,只剩下戴安澜200师尚在缅甸;而廖耀湘的新22师、余韶的96师、孙立人新38师则被困在缅甸西部的曼德勒附近。
几个小时之后,日军开始向曼德勒附近的中国军队大举进攻,套在缅甸的中国军队和盟军脖子上的绞索越来越紧了。
杜聿明激愤地站起来说:“……我们有自己的国家,不需要去任何国家避难。”
1942年4月29日,美国将军史迪威,中国指挥官罗卓英和杜聿明,英国亚历山大总司令在曼德勒西南小镇举行最后一次联席会议,讨论紧急撤退的对策。
目前日军完成了对曼德勒的合围,“保卫曼德勒”的会战计划,除了徒增伤亡,已经失去了任何意义。
史迪威十分恼怒,罗卓英也是满脸不快,杜聿明则心神不宁,垂头丧气。只有英国人亚历山大显得无所谓。形势很清楚,敌人三面包围,惟一的出路只有一条:往西,退到印度去。
亚历山大第一个发言:“先生们,鉴于日军已经攻占腊戍,中国远征军回国之路被切断,敝国政府正式通知本人,并由本人转告诸位:不列颠联合王国准许中国在缅甸的军队及其装备到印度避难。但是,按照国际惯例,贵军入境前须申报难民身份,由英国军队予以接收,并在指定地点集中管理。先生们,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们现在可以就地协商解决。”
很显然,英国人达到了目的,他们既有理由从容不迫地撤出缅甸,又能体面地收容中国几万大军,这些军队日后还能帮助保卫印度。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中国的将军们却无地自容:他们原本到缅甸来是为了拉英国人一把,不料反倒成了难民,落到被人家收容的地步,这岂不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杜聿明激愤地站起来发言道:“我们不能接受亚历山大将军及贵国的建议。既然我们从中国来,就该回中国去。我们有自己的国家,不需要去任何国家避难,日本人永远挡不住我们的道路。”
亚历山大正要说什么,却听罗卓英悄悄跟杜聿明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向委员长请示……”杜聿明没有理睬他,甚至没有看其他几位将军的表情,戴上军帽,凛然退场。
史迪威面无表情。
杜聿明一走,罗卓英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他只是个空头司令,既约束不了杜聿明,又得罪不起史迪威。就在这时,史迪威突然抬起眼睛,盯着罗卓英问道:“罗将军怎么打算的?”
“史迪威将军,你知道,我得立刻向蒋委员长请示。”这位有职无权的总司令结结巴巴地解释。
“你错了,你该先向我请示才对,可是我命令你一个人撤退到印度有什么用处呢?”史迪威说。
罗卓英叹了口气。
此次会谈没有什么结果,远征军的前途也看不到一丝光明。
史迪威多次电告杜聿明向印度境内转移,杜聿明不予理会。
30日下午,远征军总司令罗卓英上将悄悄离开指挥部不辞而别。他带了一排卫兵强行征用一列火车,押着司机开往密支那,准备从那里登机飞回重庆。不料这列不按计划运行的火车只开出二十五英里就与另外一列货车迎面相撞,致使本来就极度拥挤的铁路因此中断两天。罗卓英的逃跑行为无疑给中国军队的失败雪上加霜,再涂上了一层怯懦和可耻的色彩。
次日,亚历山大也把他的司令部撤过曼德勒大铁桥,开始向印度转移。桥对岸,史迪威和他的助手还在试图说服那些后到的中国军队撤到印度去,他告诉中国人,他一定要从印度发动反攻,重新夺回缅甸。他需要中国军队保存实力,但是他的努力收效甚微。
在去向问题上,廖耀湘、余韶等绝大多数中国军官都自觉站在杜聿明一边,齐心协力带领队伍往北赶,近6万人的庞大队伍沿着曼德勒、八莫朝密支那奔去,只要到了密支那,距东边国境就只有50公里的路了。
后来,只有新38师少将师长孙立人接受了史迪威的忠告,他在经过再三观望权衡和犹豫之后,终于放弃了拼死回国的念头,在最后时刻采取了把对伍拉往印度以保存实力。
远征喋血

相关参考

12 血战松山――喋血远征

新28师官兵群情激昂,摩拳擦掌,誓报当年缅甸战场“一箭之仇”当20集团军、东北军53军在右翼打得热火朝天时,松山,这个滇缅公路上最重要的据点的激战也拉开了序幕。松山为龙陵县境内第一高峰,2千6百多公尺

4 会战曼德勒――喋血远征

远征军东线出现一个大缺口,第6军军长甘丽初,竟然穿着睡衣在城里搓麻将1942年4月18日,就在孙立人发起仁安羌战役、解救被困英军的当天,美国空军杜立德中校率领16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起

5 兵败如山倒――喋血远征

杜聿明看见一个仰面跌倒的年轻士兵,嘴惊愕地半张开,身体保持着挣扎的姿势在西线的远征军大部队由杜聿明带领着继续北上,而东线戴安澜的200师却陷入了敌军的重重包围,参谋团命令戴安澜迅速东进,与第6军甘丽初

14 胜利会师――喋血远征

南坎至八莫公路上也出现大批敌人机动部队,八莫战事一下变得复杂起来密支那失守,松山失守,腾冲失守。日本第三十三军,不得不执行“断”二期作战计划,将防御重点转向缅北另一座重要城市八莫,目标切断中印公路,组

8 两天取经――喋血远征

史迪威说:“……我以军人的荣誉保证,一定要给中国兄弟配备比鬼子更好的武器!”1942年5月底,新38师尾随着溃不成军的英军散兵,以严整的军容越过印缅边境,进入英帕尔盆地外缘的普拉村,成为到达印度的第一

6 亡命野人山――喋血远征

在日军万般阻截下,杜聿明穿越野人山,经受了不是长征的长征,九死一生杜聿明率第五军向缅北撤退,第96师在右翼担任掩护,行至孟拱,遭到日本军队猛烈的侧击。部队被拦腰截成数段,彼此不得相顾。第96师因为炮兵

3 仁安羌大捷――喋血远征

我们能在马来半岛的丛林中横冲直撞,还怕区区几个中国人?占领了同古,日本15军军长饭田祥二郎却高兴不起来:对方小小一个师不足8000人,居然能与他强大的军队抗衡十来天,最后还能全身而退,战斗力不可小觑,

13 腾龙大会战――喋血远征

张绍勋不待战斗结束便发电报捷,中国军队在日军的反击中被逐出龙陵负责攻打龙陵的是右翼11集团军直逼龙陵。龙陵座落在滇缅公路和腾龙公路的交汇处,这里不仅是庇护和支撑松山据点的主要后方基地,而且是连接缅北和

10 奇袭密支那――喋血远征

新38师和新22师官兵如脱弦之箭,越过铁丝网,冲进敌人饭堂猛烈扫射孟拱河谷,是指坚布山南端的沙杜渣至孟拱间的一段谷地,南北长达120余公里,东西宽约10至20公里不等。孟拱河谷的两旁大都是壁立千尺的山

9 激战胡康河谷――喋血远征

胡康河谷,缅语为“魔鬼居住的地方”。满河都是泡得发胀、白乎乎的死尸中国驻印军的两只拳头已经一齐打出,继孙立人的新38师开赴胡康河谷之后,廖耀湘的新22师也全部到达战场,挤满了新背洋小盆地附近的山头。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