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强渡怒江――喋血远征

Posted 远征军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1 强渡怒江――喋血远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11 强渡怒江――喋血远征

2、1 远征缅甸――喋血远征

11 强渡怒江――喋血远征

驻印军发起反攻,滇西的中国军队却迟迟没有动静,史迪威不干了
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败走缅甸,日军第56师团一路穷追猛打,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就此变成了大前方。日军狂妄地叫嚣着要冲过怒江,直捣重庆。国民政府慌了神,连忙炸了费尽千辛万苦修建起来的惠通桥,这才稍稍挡住了日军的攻势,蒋介石还不放心,唯恐日寇强渡怒江直取昆明,把云南通往重庆的公路、铁路和桥梁都炸了,甚至把保山囤集的大量军用物资也付之一炬,大火整整烧了三天。
危急关头,“飞虎队”倾巢而出,对企图强渡怒江的日军进行了狂轰滥炸,国民政府连忙调重兵前来坚守昆明,日本人这才不敢轻举妄动。
但他们在怒江对面,在绵延千里的高黎贡山,修建了许多暗堡和永久性工事,打算以此作为跳板,等待“乌”号作战胜利后,大举进攻。
工事除了极其坚固外,工事内还有完善的生活设施、医院和卫生设备,甚至还有发电厂长期供电。弹药的储量更是十分充足,足以让他们在没有外援时长期坚守。
日军工事最让人望而生畏的部分是错纵复杂的交通壕,壕内设有机枪掩体和散兵坑,即使攻入主壕,也难以封锁堡垒间的交通联系。防御工事里有强大的火力网:主堡内有迫击炮、重机枪,子堡及侧射潜伏堡内有轻机枪,交通壕里有步枪、手榴弹和掷弹筒,日军叫嚣“连麻雀都别想飞过去。”
防御工事建成之后,日军专门派来轰炸机试验,一枚枚重磅炸弹在松山堡垒上爆炸,但下面的工事却毫发无伤。日本官兵激动万分,声称这是世界上无法攻克的阵地,扬言道如果中国人想从这里垮过去,先把十万人头堆在山下!
当中国驻印军在史迪威的带领下大举反攻时,怒江边上的中国军队却一直按兵不动。这让罗斯福总统非常恼火,他不断地急电蒋介石,要求蒋委员长马上从怒江反攻。蒋介石总是一副不急不慢的样子,总是振振有词地说,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减员严重,现在首要任务不是反攻缅甸,而是调养生息,等时机成熟再与日寇决战。他说,反攻缅甸的确很重要,但中国需要更多的支持;如果英国能在缅甸沿海进行登陆作战,中国也在怒江实施登陆作战,把日本鬼子围歼在缅甸。
蒋介石把电报发出去后还颇为得意,这下看你罗斯福怎么说?我没说不出兵,但也没道理只让中国人出兵,跟日本人作战不单单是中国人的事。嘿嘿,英国出兵?太阳打西边出来他们也不会出兵主动进攻日本人的阵地。
罗斯福火冒三丈,难怪史迪威总是管蒋介石叫“花生米”,真是头又光胆又小心眼又多,蒋介石到底在想什么,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个“花生米”还不是怕把自己的“老本”拼光了,那么战后且不说消灭共产党,就连任何一个地方军阀也不会拥戴他。
罗斯福怒了,他令手下马上给蒋介石发报:“云南方面军应立即开辟怒江战场,否则将取消一切援助。”
蒋介石也怒了,但并没有回应,他清楚拒绝意味着什么,他清楚断了美国的援助后对国民政府意识着什么。
蒋介石不说话,但美国人不能不说话。史迪威派参谋长托马斯・赫恩少将飞抵昆明向国民政府“摊牌”,他义正辞严地说:“我们已经将运抵昆明机场的空运分配额共计730吨作战物资全部封存冻结,同时单方面中止贷给中国作战飞机的合同,收回迄今已贷出的全部飞机。”如果这些话还能让蒋介石无动于衷的话,接下来的话可让蒋介石无论如何也坐不住了,赫恩还宣传将考虑作战物资的分配问题,计划将作战物资分配给那些愿意渡江向日本人进攻的军队。不排除共产党的八路军。
美国人这个“战争招标”计划一提出来,整个中国都蠢蠢欲动起来,最先出来说话的“云南王”龙云,这对于他来说,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有美式武器为自己撑腰,那“云南王”这个位置岂不稳如泰山,如果在缅甸打出了威风,那我可不只做云南王,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王。他当即向赫恩表示,如果有10个师的美式装备,他愿意拿7个师拼死出征。
四川军阀刘湘和刘文辉也心里直痒痒。
蒋介石一见暴跳如雷,左一个“娘西匹”右一个“娘西匹”。
这也太欺负人了。蒋介石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他就把对美国总统的强烈不满迁怒于史迪威和龙云。史迪威是美国总统派到他身边来的绊脚石,他暂时奈何不得,但是龙云却早就是他的心腹大患。“云南王”你跟我等着吧!
但骂完人后他还得服软,同意马上出兵。三天之后,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便匆匆飞赴昆明,向中美将领宣读了委员长亲自签署的《中国远征军怒江作战命令》。命令规定:国民党第十一、第二十两个集团军及直属特种兵部队,共计十六个整编师和九个炮兵团的二十万多万人,5月到怒江前线,准备强渡怒江。
为表示自己的诚意,何应钦向赫恩少将递交了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书,为提高此役的安全系数,也为了保住老蒋的家底不像上次远征那样拼光,何应钦向美国盟友提出了四点要求,请求提供渡江工具,请求美军全天候空中掩护,请求美军炮兵予以配合,请求美国提供中国远征军所需的全部作战物资补给。
好像中国人在给美国打仗似的,但美方并不介意,迅速同意了中国政府的所有请求。
远征军总司令一定要有着卓越的领导能力,但最重要的是此人不能有野心
但远征军由谁来指挥呢?蒋介石打算让心腹陈诚出任这一要职,但此时陈诚身体不适正在重庆养病。得知这一空缺,国民党高层骚动起来,按军衔说,远征军司令官并非十分显要的职务,但这是一支由美式装备全新“包装”过的军队,装备精良,而且出门抗日,深受国民瞩目,如果能有一番作为,那将是名利双收。于是一些自以为有资格的人便开始私下活动,争取得到委任。
但蒋介石却一直没有发话,他知道此次出征非同小可,上次远征军出国抗日功败垂成,指挥不当是败因之一,罗卓英和杜聿明的不和,也是远征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新任的远征军总司令一定有着卓越的领导能力,调和何应钦和陈诚两个派系的矛盾,否则战斗力将大受影响,而且远征军司令必须有深厚的资历,能镇住杜聿明、宋杀濂这样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的集团军总司令。最后,也最重要的一点是此人不能有野心,因为远征军装备精良,如果落到“坏人”手里,对蒋介石的政权将是极大的威胁。
蒋介石考虑再三,决定请卫立煌出山。说实在的,蒋介石一直对卫立煌不太放心,卫一直没有与共产党好好地“保持距离”,显得立场不够坚定。但根据将介石这两年对他的观察,此人没有野心,不拉山头,不结党营私。再说,这里可是大西南,共产党的八路军远在西北,就是有什么想法也没什么大碍。
就这样,卫立煌出任了远征军总司令。一上任,他先是找到参加过上次远征军的军官谈话,向他们学习缅甸战的技术。虽然上次远征军大败而归,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卫立煌把这些宝贵的经验整理出来,再由参谋人员到各部队“传经”。
接着,卫立煌又马不停蹄地走访了云南的少数民族。滇西交通不便,文化相对也比较闭塞,这里由土司占山为王,各统治一块土地上的农民,如果得不到这些土司的支持,仅靠云南政府的行政命令是很难动员全境百姓的。
司令长官驾到,土司们真像遇到天子驾临一般,率领百姓顶礼膜拜,他们感到极大的荣誉,过去龙云对他们很瞧不起,动不动就派兵镇压,现在司令长官亲自下顾,让他们感恩不尽,表示衷心拥护。土司们甚至焚香滴血盟誓,坚持支持抗战。
有了卫立煌的前期准备,在后来的反攻中,滇西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滇西人民有16万人在为远征大军提供物资运输,有119万匹良马和32万头驼牛。在支援前线的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死亡民工3854人,死亡骡马4700余匹,死亡驼牛1500余头。以上数字还不包括修复各条公路、铁路时所使用的民工。
渡江令下,卫立煌请保山父老乡亲到江边观战,看哪一个有脸敢泅渡退回
反攻缅甸的第一步是如何安全地渡过怒江。
怒江的江面虽然不宽,但水流湍急,行船困难;如果日寇在远征军渡江途中用重炮攻击,那远征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为了使渡江成功,美国人专门为渡江部队配备了帆布船。这种专门为渡江设计的帆布船由十几个连续的尼龙气囊组成,非常轻便,放气后可以折叠起来放入背包,一个人就可以背走。充好气后就像变形金刚那样变成两米长一米宽的小船,而且即使被急流冲翻了也不要紧,船由气囊支撑着,也沉不下去。
尽管有了前期的准备,有了美式装备,有了空中支援,但卫立煌一点也没有放松,他动员会上语重心长地说:“据情报,在对峙两年中,日寇曾强逼我民工在松山、高黎贡山筑起永久性工事。尤其是高黎贡山,山高路险,是进入腾冲咽喉之地――反攻第一仗,便是一场恶仗。”与他相比,远征军各路将领却有点心不在焉,卫立煌扫了一眼,忽地简短明快地命令道:“全体起立。”
养尊处优的军官们都站起来了,颇有点心不甘情不愿,这些人平日里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你卫立煌算什么?只不过是顶陈诚的班当个什么总司令,还刚刚坐了两年的冷板凳,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但看到卫立煌将军那如炯的目光还是挺直了胸膛,老老实实地接受训话,卫立煌严肃地宣布:“5月11日开始强渡怒江;以第20集团军为主攻部队,第54军首先渡江!”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对准了第20集团军第54军军长,这个汉子名叫方天,也是第20集团军副司令。
卫立煌看了长方天一眼:“有问题吗?”
方天没有马上回答,嘴巴嘟囔了一下,似乎有话要说。
“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咱们可以在会上共同探讨。散会之后,各自积极准备行动,不再迟疑,也禁止议论,以免影响军心。”毕竟现在说出来总比渡过开始时再说有效得多。
“这个……”方天支吾了一声,“诚如钧座所言,我们与日寇对峙两年之久,日寇一直在加强防御工事,其坚固可想而知,反攻行动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困难。我是说万一……万一渡过江后在对岸站不住脚,为了保存实力以后再反攻,有可能要撤回来。因此,我要请教工兵处长,假如攻击不利,大军要撤回江东,你能不能保证把部队运送回来?”
这个问题让工兵处长傅克军和王乃楷面面相觑。说实在的,他们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渡江时部队是有秩序地登舟,撤退兵败如山倒,哪有秩序可言?谁能保证原舟载原兵返回?
大概与会的所有人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卫立煌并没有因为方天想到了大家没有想到的而称赞他,反而拍案而起,把桌子上的水杯都震翻了,这让将领们都吓了一跳,也让方天打了个哆嗦:“我们中国远征军养精蓄锐两年之久,又有了先进装备,火力占压倒优势,仗还没打你小子就想着当逃兵?你还是中国军人吗?”卫将军越说越激动,他指着方天不断冒冷汗的鼻子大声说,“现在我决定:大军渡江后,所有渡江船筏立即烧毁,我再请保山父老乡亲到江边观战,倒要看看有哪一个能厚着脸皮游回来见江东父老!”
把话摞下,卫立煌拂袖而去,留下了一屋子满脸诧异的军官,他们都有点不满地看着方天。
因为长官没有宣布“散会”,诸将领不敢擅自离开;因为长官没有说“稍息”,谁都不能懈怠坐下,一个个仍然挺胸端立着。弄成了这种情况,诸将领们更对方天不满了。大家不仅在想,卫立煌该不会真的把渡船烧了吧?难道真要学西楚霸王那样破釜沉舟?他不会真的把老百姓召集过来看戏吧?
正当大家面面相觑时,卫立煌回来了,他“先兵后礼”地笑着摆摆手:“啊,诸位请坐,请坐吧。抱歉啊,刚才我太激动了。”说到这里卫将军停住了,脸上的笑也消失了,他话锋一转严肃地说,“假如是一个士兵未战先怯,到了战场上,只不过一个战斗岗位作战不力;但若一个将领没有必胜信心,那将会导致整个战场的失败!谁再敢说撤退谁就是癞皮狗,不敢打仗的猪!”
这话从卫立煌嘴里迸出来,更让军官们目瞪口呆,再也没有哪个像方天那样“不识趣”地提撤退的事了。
卫立煌似乎依然还很激动,他挥舞着拳头说:“不知道你们还怕什么?我们现在已经不是两年前的远征军了。有那么多兄弟死在日寇手里,我们还不该为他们报仇雪恨吗?现在我们有强大的炮兵,有空中掩护,如果渡江时日本鬼子敢来捣乱,定叫他们死无全尸!”
众将领都泥塑般地呆住了,每个人的眼中都燃烧着仇恨的火焰,尽管他们私底下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尽管他们来自不同派系,但大家都是中国人,都与日寇有着血海深仇,而他们马上就可以用自己的手告慰父老,这怎么不让人热血沸腾?
卫立煌“呼”地站起来:“全体起立!”
众将官齐刷刷地站起来。卫立煌扫视了一下众人:“众将官听令,以第20集团军为攻击集团,由栗柴坝、双虹桥间渡河,以腾冲为攻击目标;以第11集团军为防守集团,负责怒江东岸守备之责;新编第39师、第76师、第88师各派出一个加强团渡江攻击,以策应第20集团军的攻击。以上凡有攻击任务的各部队,必须在5月10日之前,完成一切必要之准备,不得延误、迟疑。否则按贻误军机论处,决不宽贷!”
夜幕中,中国士兵一字排开,从不同的地方同时向怒江发起冲击
5月11日,一身军装的卫立煌来到滚滚的怒江边,这条发怒的河流咆哮着,不停地冲撞着峡谷,就像是一条被囚禁的巨龙在发怒。
他脸色阴沉地注视着怒江西岸,苍劲有力的大手一挥:“第20集团军听令,强渡开始!”
凌晨1点,怒江战役正式展开。在夜幕的掩护下,怒江东岸的中国士兵一字排开,从不同的地方同时向怒江发起冲击,一只只帆布船、竹筏子投入咆哮的江水中,一个个年轻的战士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踏上了剧烈摇晃的轻舟。
一百多名经验丰富的美军军官为中国远征军提供帮忙,一夜之间,有两万中国军队顺利渡过了怒江。奇怪的是,对面的日军似乎都睡着了,没有一丝反应,在远征军渡江过程中,日军没放一枪发一弹。
渡江行动超乎寻常的顺利,只死了一个士兵,还是不幸落水淹死的。这让东岸紧张观望的将士们不禁拍手欢呼起来,但总司令卫立煌的眉毛反而皱得更紧了。这实在太反常了,中日军队长期在怒江边对峙,日军不可能对江对岸的情况视而不见,也不可能不知道近期远征军将会反攻,他们更没道理松懈防御。远征军渡过时无疑是他们攻击“趁火打劫”的最好时机,但他们却没有打劫,那只剩下了一种可能:日本人认为他们还有更好的“打劫”时机。而且一旦“打劫”开始,就会让远征军“血本无归”。
到11日黄昏的时候,第54军各部队已经从不同的地方成功渡过怒江,没有日本人的袭击,官兵的情绪不由地也松懈了一些,紧张的渡江战役仿佛成了一场演习。
12日凌晨,部队按原计划在怒江西岸集结完毕。一切按原计划进行,兵分两路,第198师主攻北路,为右冀军;第36师主攻南路,为左冀军。两个师就像是两个拳头,双拳齐下。
两个小时,邦瓦寨的小横沟被攻克,又一个小时,原坡被拿下。远征军在优势火力下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日本人无力招架,纷纷丢下阵地狼狈逃窜。
在一周的“蜜月期”完了之后,远征军的行动变得举步维艰起来。
按作战计划,第20集团军担任主攻,渡过怒江后直接攻击当面的高黎贡山,向腾冲方向前进。而第11集团军担任防御,固守怒江东岸阵地,不至于再次败走野人山。同时,派出一部分兵力到怒江对岸打游击,牵制当面之敌,为攻击军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这个作战计划的核心是从荒无人烟的高黎贡山穿插过去,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此次出征的目的再明确不过了,那就是恢复滇缅公路;日军对此也了然于胸。所以,远征军并不打算先攻滇缅公路,而是先打理论上防守空虚的高黎贡山。
然而,54军的先锋592团和594团在北斋公房一下就陷入了苦战。老天爷也不开眼,阴雨绵绵,没日没夜地下着,让远征军的后勤补给一下成了恶梦;高山林密,粮食弹药全靠牲口踩着泥泞的小路往上驮,但连日的大雨把路都给毁了,粮食补给不上,战士们就采摘山上的果子吃。幸好5月的山上到处都是可食之物,甚至他们还发现了一片一望无际的香蕉林,这让远征军如获至宝。
食物可以就地解决,但由于每天不断下雨,远征军士兵们的军装早已经湿透。因为这是在五月份,战士们穿得大都很单薄,高黎贡山的深夜寒风刺骨,可怜的远征军士兵冻得瑟瑟发抖。后来飞虎队给他们空投了一些雨衣,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捡得到,有的雨衣扔到了悬崖下面,有的甚至直接丢到了日本人的阵地上,好多战士们被冻伤甚至冻死。
在此,不得不提一下一支特殊的“外籍部队”,这支部队由1200多个来自印度的战士组成,但他们并不是人,而是精挑细选的身高马大的骡子,它们是美军野战司令部专门为山地作战配备的运输工具,每匹折合成本300美元。由于这些骡子全都训练有素,它们一次可以驮载半吨弹药行走如飞,并且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不会受惊。美军不计成本地把这些“战士”们空运至中国,正是想指望这只数目庞大的骡队能在怒江战役中担负起艰巨繁重的后勤运输任务,然而高黎贡山区的险恶气侯和道路彻底葬送了这些来自恒河平原的洋骡子们。据美军参谋团新闻处当月发布的战报称:战役开始头一周。损失军骡达613匹,相当于骡队总数的二分之一强。折合成本约20万美元。
因此在渡江之初那段日子里,无论白天黑夜,士兵们到处都能听见山谷里传来洋骡子未曾断气的哀鸣。
连日的大雨让美式装备的优势也荡然无存,重装备运不过来,远征军就无法对躲在暗堡里的敌人发起毁灭性的打击。日军以逸待劳,躲在坚固的水泥工事里,把重机枪对准了远征军的必经之路,远征军连续的几次冲锋都以失败而告终,堡垒前横七竖八地躺着中国军人的尸体,他们面目扭曲,死不瞑目。
第594团团长覃子斌急红了眼。他的594团一向勇猛善战,当怒江战役一开始,一直冲在第一线。然而部队在这里迟迟不能推进,让他深感丢脸。他“呼啦”一把将上衣扯掉,背上的伤疤似乎也在愤怒地跳动着,他抓起一个炸药包大叫着:“老子不信鬼子的枪能长了眼,能把每个人都打死,不怕死的都给老子一起冲,一定要把狗日的窝给端了。”
覃子斌一呼百应,三十多个热血青年站了出来,人人手抱炸药包,如炬的目光死死地盯着不到一百米处的堡垒。
覃团长大吼一声:“敢死队跟我冲!”
忽地一个身影扑出战壕,一把将覃团长扑倒在地,众人一愣,是谁敢这么胆大妄为,定睛一看,原来是第一营的营长鲁砥。鲁砥一把夺下覃子斌手里的炸药包:“要死也该部下去死!”
“好兄弟!”覃子斌举起拳头,朝鲁砥的胸口上有力地打了一拳,似乎还想再说什么,嗓子里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什么也说不出来。
鲁砥把自己的冲锋枪摔在地上,抱着炸药包环视了一下敢死队,大吼一声:“冲!”
三十多个生命大吼着,抱着炸弹包跳出了防御阵地迎着日寇的堡垒就冲过去。就像是三十发土黄色(士兵们穿得是土黄色军服)炮弹冲向敌人的阵地。
日寇堡垒里的重机枪响了起来,密集的子弹像雨点般地打向冲锋的远征军,最前面的战士当即被打成了筛子,鲜血四溅,一位战士的炸药包被引爆,巨大的爆炸让他血肉横飞,整个战场变成了一架恐怖的绞肉机,但战士们无所畏惧,依然拼命地向前冲着……地面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战友的尸体,那是上次、上上次冲锋时留下的,他们没有悲伤,踩过战友的尸体朝前冲……
但没有一个人冲到堡垒前面,三十多人在短短几分钟内全部毙命。冲在最前面的战士距敌人的碉堡只有不到10米!
覃子斌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他气急败坏地跳出战壕,抓起机枪就向碉堡里扫射,子弹打在坚固的碉堡上没有丝毫作用,反而一梭子子弹打来,覃子斌的腿被击中了,他一头栽倒在地……
覃子斌伤及动脉,血流不至,而前线的救护条件又极差,覃团长最终因失血过多而壮烈牺牲。
卫立煌只觉得热血往脑门子直涌,他一拳砸在桌子上,把作战沙盘都震翻了
北斋公房久攻不下,592团的团长陶达纲接到一份参谋长的手令,要负责攻击的营队马上攻占北斋公房,否则营长由特务连带回师部枪毙。陶达纲团长拿着这份手令赶紧领了一班人跑到前面阵地上找到一位正在抽烟的营长,把这个手令给他看。那位营长看后没什么表情,只是轻轻地把烟熄了,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到前面看看去。
前面?前面百十米就是敌人的阵地,那是岂能想去看就去看的地方?不过三分钟,一个士兵哭喊着过来报告说营长负伤了,陶达纲赶快跑过去看,营长已经死在了敌人的机枪下,而副营长跑进密林里不肯出来。陶达纲费了好大劲才找到他,他不等陶达纲说话却放声大哭,他边哭边说我是军人,我不能害怕,但我不能让兄弟们就这么白白地送命吧。你自己看看吧,前面就是深沟,人下去就上不来,我们拿什么攻啊?
陶达纲本来想把那位副营长好好地训斥一通,但他也跟着落泪了。其实,平心而论,他也清楚远征军大举反攻,只能死守据点的日军根本无法阻止,北斋公房的攻陷只是个时间问题。可是重装备都没运上来,完全靠人命去拼,没道理啊。然而,抗战八年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不具备条件,苦无办法,就是一味地靠一级压一级这么硬干出来的。
北斋公房依然没有攻下来,老天仿佛在为死去的远征军战士而哭泣,大雨哗哗地下个不停,山上血水横流,根本无法发起进攻,只能暂停下来。
这可急坏了“五虎上将”卫立煌,这位一向爱惜士兵的将军焦急地在屋里踱来踱去。当初这个作战方案就是他提出来的,本意是想减少伤亡,可没想到伤亡比预期的要大得大,而且进度也比预期的慢得多。
5月20日,卫立煌的心里,就跟这热带的雨季一样。他急得在司令部里团团转,这时却听到了敲门声,他不由地皱起了眉头。他思考问题时最忌讳有人打扰,他手下的将领也知道他这个脾气,就很少去打扰他,没想到今天有人竟敢如此大胆。
卫立煌的脸阴沉着,拉开了门。他正要发作却愣住了,眼前的是一个高鼻子美国人――G2部的伯丁上校,他的脸更阴沉,手里还抱着个黑色的皮包,不知道包里放的是什么,似乎非常重,他双手抱着,显得有点吃力。
伯丁上校没有说话,打开了黑皮包,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铺在了卫立煌的桌子上,卫立煌没有多说什么,连忙凑过来看,这竟然是一张日军在怒江边上的兵力部署图。不看则已,看到这张图,卫立煌只觉得热血往脑门子直涌,他大骂一声,一拳砸在桌子上,把桌上的作战沙盘都震翻了。
日军似乎有“千里眼”和“顺风耳”,他们对远征军的行动了如指掌,远征军分成左右两翼进攻:左翼松山、龙陵由一个军佯攻,目的是分散和牵制敌人,右翼腾冲才是主攻方向。而日军恰好把第56师团主力3万余人全部集中在腾冲高黎贡山一线。
怒江作战的第一步棋,卫立煌就输了,高黎贡山不仅不是日寇防御的薄弱环节,相反,这里是重中之重。等待远征军的不是一个联队,而是整整一个师团。
攻击部队屡屡失利,增援部队躲在峡谷里进退两难;炮火施展不开,飞机无法投弹……日军却占据山头,居高临下地大量杀伤中国军队。开战第一周,远征军的伤亡就近万人。更可怕的是,雨季将临,到时山路崎岖泥泞,补给更难保证,很有可能出现弹药食接济不上的局面,中国远征军面临着再次毁灭的命运。
如果这次新组建的远征军再次失败,如果二十万全新武装的中国大军对区区三万日军尚不能取胜,那么失败的影响必将迅速波及到缅北、英帕尔甚至整个东南亚,反法西斯战线的士气也会大受打击,士气旺盛的日本人就可能乘胜挺进,直取缅甸、印度,进攻昆明、贵阳、重庆,那时候亚洲战场的“多米诺骨牌”就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怒江战场而发生难以预料的倒塌。
卫立煌认定重庆方面出了奸细,但变阵事大,如出意外,谁能负责
日军的兵力布署,显然对远征军的作战计划了然于心。卫立煌认定重庆方面出了奸细。他非常愤怒,但又无可奈何。
卫立煌决定重新制订了一个作战计划,于是连夜召见两位集团军总司令――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
三人密谋了一夜,最后一致同意变列进攻计划:新方案拟利用日本人将兵力集中于右翼的部署,将后备队第11集团军隐蔽地调往左翼松山,对松山和龙陵发起总攻击,控制滇缅公路并切断腾冲日军退路。这样,以20万优势兵力同时两面进攻,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
卫立煌连忙带着新方案飞抵重庆面见蒋介石;蒋介石注视着卫立煌的眼睛良久不说话,然后他严肃地问:“远征军全力出击,后方空虚,如果出现意外,谁能负责?”卫立煌想都没想:“卑职愿承担全部责任。卑职更相信新方案能更快地把日寇逐出滇西。”
蒋介石点了点头。美军野战司令部听到这个计划后,兴奋异常。多恩准将当即表示,不会让中国将士的血白流,飞虎队将出动更多作战飞机予以支援。
5月25日,调动部队的命令秘密下达了。第20集团军继续摆出攻击姿态迷惑敌人,第11集团军所属三个军则沿怒江东岸向左翼战线秘密运动,所有部队车辆均在夜间行军,不得开灯或暴露目标。这一重大军事行动几乎瞒过了日本人的耳目。
在此,可以解开一个疑问了:中国远征军的作战计划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讲一件往事。一九四四年二月,连日的大雾致使高黎贡山地区混沌一片,一架迷航的盟军侦察机因为燃料耗尽不得不在腾冲北郊简易机场里迫降,机上一名美军驾驶员和两名中国情报军官立即成为了日本宪兵的俘虏。宪兵未费多少周折就从中国军官嘴里掏出了他们需要的情报。这架飞机的任务是将情报军官空投到高黎贡山区,负责与在该地区作战的国民党游击队进行联络。他们随身携带电台一部,并有最新编制密码本及怒江东岸中国军队编制表各一份。
这份从天而降的厚礼使得日本人大喜过望,第56师团新任师团长松山裕三中将命令炸毁飞机,将俘虏和文件秘密押送芒市。自从1942年日军占领滇西后,就把芒市变成一座巨大的兵营。他们对原来的警察署进行了秘密改造,在铁皮屋顶上竖起许多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的网状天线来。这些金属网络昼夜发出电波,监听和截获中国境内的通讯联络,破译密码。这就是日本人设在东南亚最大的无线电监听站“芒市一号”机关。
“芒市一号”对于日军在中国战场和东南亚的军事胜利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944年2月之前,该机关通过昼夜监听中国境内发出的各种无线电讯号,截获大量情报,密码破译率为五分之一。这在当时条件下已属相当惊人的成就。当那架迷航的侦察机为日本特工送来一份沉甸甸的厚礼之后,这个机关的工作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到1944年5月,该机关一共破译怒江东岸发出的密码情报2000余份,破译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中国军方对此仍然蒙在鼓里,毫无察觉。
而卫立煌这次临时变阵竟然瞒过了“芒市一号”,当侦听电台发现松山对岸老六田一带的通讯信号突然增多时才引起警觉,但毕竟迟了一步。
6月1日,第一批中国士兵出现在松山阵地面前。紧接着,潮水般的中国大军继续向怒江西岸的松山、龙陵和滇缅公路沿线涌来。
远征军冲进硝烟还未散去的废墟里,举起刺刀不论对方是死是活,都要刺上几刀
而这时,小小的北斋公房,仍然没有拿下来。
在吸取了惨败的教训后新团长董锋计划先夺取制高点,然后居高临下地朝日军碉堡扫射,再由士兵分散后朝碉堡突击,只要有一个人能冲到碉堡前把炸药包塞进去,战斗就算是成功了一大半。
飞虎队再次出动,对着一个个山头狂轰滥炸。日军的火力点大多在险要路段,并非每个山头都有,但飞虎队不管山头有没有暗堡,一律轰炸,北斋公房的山头上狼烟滚滚,黑烟弥漫;当画着鲨鱼图案的飞虎队离开后,炮兵又对山头进行轰击。远征军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朝山头发起了冲锋,由于此次冲击并没有针对敌人的火力点,推进没有受到太大阻碍,很快就攻上了山头。
此时,594团再组织敢死队冲锋,这次阵型比上次更散,让日本狙击手疲于奔命,而且此时躲在碉堡里的日军也不能像上次那样肆无忌惮地射杀了,因为在敢死队冲锋的时候,山头上的炮火密集地朝他们压过来,他们甚至连头都抬不起来。
这次的冲锋最终取得了胜利。其实不能说是胜利,只能说是达到了目的,第594团又丢下了数十个士兵的性命,终于冲到了堡垒前,把一束束手榴弹塞进了碉堡,把一包包炸药填进了碉堡。
碉堡被炸得四分五裂,守卫的日军大多跟碉堡一起灰飞烟灭,远征军热泪盈眶,他们兴奋地叫着,冲进硝烟还未散去的废墟里,举起刺刀朝挣扎的日军刺去,不论是死是活,都要刺上几刀,不论是男是女,一律就地刺死。
中国士兵“打扫”完战场后,美国的联络官这才上来,当他们看到中国兵手上的日军战刀、钢盔时眼中竟然流露出羡慕的光,这些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打开他的荷包,说愿意以自己的手表、钢笔、香烟甚至是美钞,向远征军将士“交换”个人所得战利品。
中国军人非常惊讶,他们知道美国人一向大方,还听说过好多美国人的“故事”。听说中国驻印军和美军共同穿越茂密的原始森林执行任务,走在前面的美军竟然以汽车无法运送,负担太重为由把衣服、食品甚至武器弹药都丢弃了,当中国军人连忙把盟军丢下的装备捡起来带过密林打算交给美国大兵的时候,他们却摆摆手不肯接受,并振振有词地说,这算不了什么,我们美国的物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走出森林,我们的空军就会把我们需要的一切都运过来。
难不成这些美国人到中国后“入乡随俗”,也变得俭朴了?要知道这些战利品大多残缺不全,你看这雨衣,上面的还有血污怎么洗都洗不掉,你看看这钢盔,上面都穿了好几个窟窿呢。
美国人嘿嘿一笑:“这可不是破烂,这都是我们军旅生涯留下的脚印,我要将这些脚印带回去,永远地收藏,这也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荣誉。”
美国人就像是前来的观光的游客,他们走一路拍一路。
美国盟友的这一“嗜好”在远征军中传开,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为拉拢首席联络官英德上校,将作战部队以血肉代价获得的一把日寇战刀赠送给对方。英德如获至宝,乐得蹦跳不已,逢人就夸:“宋将军很了不起,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日本人的后方补给断了之后,他们开始吃人肉了――吃自己同胞的肉
远征军就这样一点点地向前推进着。
为了突破高黎贡山,198师改变了策略,正面只留少部分士兵冲锋牵制,而主力部队悄悄分散,攀过悬崖绝壁,从根本没有路的地方绕到了敌人后面。因为路太难走,而且又要秘密进行,这些士兵只携带了少量的弹药和给养,原计划三天可以绕到敌人后面,但山路比想像中的更难走,这次迂回包抄用了十天时间,有一些人冻死饿死在山上,云雾缭绕的高黎贡山视线很差,有的战士一脚踩到了“云”里坠入悬崖,但不管怎么说,大部队终于挺过来了,绕到了日军的背后。
远征军没有来得及喘气,马上从日军身后发起了进攻,日军猝不及防,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美式机枪打成了蜂窝,士兵们把炸药包从背面塞进敌人的碉堡里,把日寇辛苦构筑的防御工事炸成了碎片,龟缩在里面的日军也一起撕成了碎片。
尽管是偷袭战,也打得很激烈,日军148联队和146联队毕竟训练有素,很快就稳住了阵脚,他们调转枪口,死守着阵地。远征军绕道偷袭,缺乏攻坚重武器,只能靠士兵抱着炸药包往前冲。毕竟敌人在碉堡的后面布置的火力点要少多了,中国远征军大吼着,他们像发怒的狮子般地连续冲锋,拿下了一座座山头,攻下一座座工事。
中国远征军士气旺盛,猛烈反攻,锐不可挡,敌遗尸遍野,抱头鼠窜,远征军经过血战,攻占了腾北咽喉北斋公房,从而越过险峻艰难的山顶隘路,猛追败退之敌。
值得一提的是,当高黎贡山的战斗结束时,592团团长陶达纲发现有两个坑中泡着的十几具日军尸体;高黎贡山上有坑不奇怪,可能是天然的,也可能是人挖的,也可能是被炸弹炸的,坑里有水也不奇怪,这些天来一直降雨,只要是个坑都会积水,日本人死在坑里也不奇怪,山上到处都是死人,甚至顺着山往下流的水都是红色的;奇怪的是日军的大腿、屁股都有刀割过的痕迹,有的还见骨头,这是用刺刀割的?但远征军才刚打上来,会是谁干的呢?后来到了日军的兵营,看到房屋四周有一小堆一小堆的黑色屎便才恍然大悟。原来日本人的后方补给断了之后,他们开始吃人肉了――吃自己同胞的肉。
第53军原属少帅张学良的东北军。处处受人排挤,这次打出了威风
在进攻高黎贡山的战斗中,有一支特别的军队值得一提。
这就是饱经风霜的第53军。
第53军原属少帅张学良的东北军。“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有40万人,后来东北沦陷东北军后辙至中原,被国民政府收编,退到西安;至“西安事变”,只剩下20万人了。当时尚有7个军的番号,即第53军万福麟部;第449军刘多荃部;第51军于学忠部;第57军缪激流部;第67军吴克仁部;还有骑兵第2、第3军等。尔后经蒋介石分化瓦解和吞并,就只剩下第53军一个军了。
第53军不仅是“杂牌”,而且被视为张(学良)杨(虎城)之“余孽”。所以处处受人排挤,打仗时也总是充当炮灰角色,也正是这一原因让东北军人数不断减少。当缅甸反攻在即,国民政府再次想起了这支一直担任炮灰任务的东北军来。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第53军被紧急从湖南调到云南来参加远征军,当时国内战略物资极度匮乏,汽油十分有限,国民政府没有把珍贵的石油浪费在炮灰身上,53军没有借助任何现代化工具,徒步从湖南来到云南。但53军将士情绪还不错,他们甚至激动和欣喜――他们已经习惯了当炮灰的日子,但一样是炮灰,有了美式装备后跟小日本轰轰烈烈地干一把远比拿自己打一发就卡一下的“汉阳造”、“老筒套”被日本人屠杀来得痛快吧。
现在,他们有了美造的半自动步枪、汤姆式冲锋枪、掷弹筒;过去一个连,甚至是一个营才有一两挺的轻机枪,现在每个班都至少有一挺轻机枪,每个排都有一两挺重机枪,还有威力无比的火焰喷射器。拿着这些家伙跟鬼子们拼命,即使死了也瞑目。
在美制武器的“改造”下,第53军焕然一新了,但此时政府却不让他们当“炮灰”了,原来大家看到部队焕然一新,又想到有美国的飞机、大炮助阵,龟缩在工事里的鬼子只有挨打的份,如果让53军冲在前面,头功都被他们抢去了就太亏了,于是,打头阵的换成了方天带领的第54军。
尽管第54军和其他的前头部队有惊无险地渡过了怒江,但进攻高黎贡山的战斗却打得非常艰难。关键时刻,卫立煌派出了饱受压抑的“东北虎”53军。
接到渡江命令,53军个个摩拳擦掌。出发前,军长周福成站得笔直,他大声地向战士们训话:“东北军兄弟们,我们的家被日本人占了,我们的田地被日本人占了,我们逃到了关内,抛弃了父老乡亲,让他们在日寇的铁蹄下遭受蹂躏,这是我们东北军的耻辱!十年来我们饱受了风风雨雨,始终不能打回老家去,这是东北军更大的耻辱。现在,那些占我们家抢我们田残害我们父老的鬼子就在眼前,正等着我们去宰,你们要怎么干?”
“杀!杀!杀!”53军气势如虹。
“我命令,挺进怒江,只准前进,不准后退。有哪个孬种叫苦,怕死,就把他撵滚蛋,东北军决不要孬种!”
“杀!杀!杀!”
在喊杀声中,53军将士爬上了高黎贡山。第116师第347团和第348团火速赶往唐习山。唐习山阵地已经岌岌可危,第36师已经快顶不住了,师长李志鹏甚至一度想到了自杀。
火速赶到的348团,就像是一群不可阻挡的东北虎,吼叫着冲进日军的阵地,三个小时,就打破了僵局,扭转了乾坤,夺回了唐习山以北的高地,并一举打退了日军的反攻,日军再次被压制到矮小的工事里。
一个个战士像打不死的怪物,子弹呼呼飞来,身上血肉横飞,但依然往前冲着
平时里被他们看不起的“杂牌军”打得如此漂亮,36师师长脸上有点挂不住了,他不愿跟53军并肩作战了。卫立煌命令36师稍加休整后开往右翼,希望他们换个环境能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旗开得胜的第348团继续攻击前进,前面就是重要的要塞――大塘子。这次348团和同是东北军的第388团、390团一起行动,三剑合壁,枪口直指大塘子。
尽管东北军士气如虹,尽管有美式武器撑腰,周福成军长也不愿属下白白地牺牲,在对付敌人坚固的防御工事时,周军长还是要求部下要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遇到防御工事不要先想着强攻,多想想对付的办法,智取为上。
可士兵们太渴望杀敌了,一上战场就把周福成苦口婆心的叮嘱完全抛于脑后了。当打到大塘子时,三个团生怕胜利的果实“缩水”了,仗还没打,先让348团绕到敌人的后面,切断他们的退路,想给他来个一锅端。
348团扛着武器出发了,他们小心翼翼地走在滇西的从林里,在完全没有路的地方徒步穿行,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脚,不知兄弟坠入山崖而送了命,但他们毫无怨言。为了不引起日军的注意,他们专挑没有路的地方走,遇到野兽不能用枪,只能用匕首跟其搏斗。经过一番艰难的行军,第348团终于绕到了鬼子的屁股后面,他们埋伏在一个山腰处,严阵以待着。
在348团行动的同时,388团和390团也开始行动了。390团从阵地的东面下手,388团向东南方向冲锋,这个团就像是两个重拳同时朝敌人的心脏上砸去。日寇难以招架,但日军并没有溃散,依然躲在固若金汤般的防御工事里负隅顽抗着。
如果敌人不后退,那348团的迂回包抄就失去了意义,而且他们深入敌后反倒可能被包围。想到这里,388团团长傅广有点急了,命令战士们连续冲锋,冲在最前面的是第三营,营长张允诚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他身先士卒,带着自己的战士迎着敌人的炮火就往上冲。这里地形险要,山高坡陡,别说是端着枪、抱着炸药包,就是轻装上阵也非常困难。在敌人机枪的扫射下,冲在前面的战士像秋风中落叶般飘落在地。山坡上血流成河。
“张营长,抱着我。”一个颤抖的声音让张允诚一怔,是哪个没出息的家伙,在战场说这么娘们的话。他回头一看,是陈自强,在部队里,陈自强还算是有文化的人,他读完了小学,正准备读初中时日本人打进来了,有点瘦弱的他就参军了,跟着大部队从东北一直来到了祖国的最西南。
陈自强受伤了,大概是腿上的动脉被打断了,血流如注,张允诚本来想骂他没出息,但眼睛有点湿润了,再怎么说,他也只是个孩子。他没说什么,继续要往前冲。
“抱着我。”陈自强不知哪来的力气,居然闪电般地冲到张允诚的前面,张开双臂,做出拥抱的动作。
“你是不是傻了?”张允诚有点生气了。
“嗒,嗒,嗒!”又是一阵枪声,陈自强身体一震,张允诚一惊,他又中枪了,幸亏陈自强档在自己前面,自己才逃过一劫。
“抱着我,我要做营长的盾。”陈自强已经支持不住了,他软软地倒在了张允诚的怀里,“我想让自己的牺牲更有价值些。”
“好样的。”张允诚热泪盈眶,他这才明白陈自强话的意思。他抱着陈自强往前冲,子弹雨点般地打在陈自强身上,但他们依然向前冲。倒在地上的战士看到这一幕,也扯着嗓子大吼:“抱我,抱我,为我报仇!”
大塘子高地上,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场面出现了,一个个战士抱着战友往山上冲,受伤的战士用自己的身体为战友开路,他们就像是打不死的怪物,子弹呼呼地射过来,身上血肉横飞,但依然往前冲着。
看着这惨烈的一幕,日本人必胜的信念动摇了,他们这才知道冲上来的是一支什么部队,这些被狂热的武士道精神薰陶出来的家伙第一次感到了恐惧。阵线终于崩溃,他们丢下了阵地,向后撤退。
陈自强以及所有的“人肉盾牌”们早已经面目全非,张允诚紧紧地抱着他,把他的脸朝向敌人还在燃烧的阵地:“自强,你看,我们胜利了……这阵地是你打下来的。”
战士们都把怀抱里的同伴放下,然后用一捧焦土将他们轻轻掩埋。
东北军拔出大刀朝日寇扑去,一时间刀光闪闪,杀声震天
掩埋了战友,第388团和390团继续攻击,把敌人往旧街方面赶。
一切按计划进行,溃退下来的日军果然进入了第348团的埋伏圈,团长东芝荃一声令下,早日等待多时的远征军开火了。日寇没料到前面会有埋伏,他们怪叫着,分散开来,山坡上横七竖八地躺满了鬼子的尸体,有的还没死,在惨叫着,但正逃命的日军哪管得了他们的死活。
看到鬼子被打得屁滚尿流,东芝荃团长手痒了,他觉得只是这样放冷枪太不过瘾了,太满足不了他那颗强烈的复仇心了。也许人们还记得,张作霖时代,东北军人人斜背一口大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现在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老传统却没有丢。
“好哇!该让咱们亮真家伙了!”东团长大吼一声,“嗖”地亮出大砍刀,“弟兄们,都给我上,别当孬种!”
于是,这群被日本人从东北赶到了西南的东北虎愤怒地“出山”了,每个人都拔出大刀朝日寇扑去,一时间刀光闪闪,杀声震天,近距离肉搏根本没有机会用枪,日本人也连忙架起了刺刀,慌忙地招架着东北虎的“利齿”。客观来说,日军拼刺刀的技术不错,在中日军队拼刺刀的历史记录里,几乎都是日军获胜,然而这次遇到的可是彪悍的东北虎,东北军身高马大,大刀挥舞起来势大力沉,任何的阻挡都犹如螳臂挡车。
东团长一连劈杀两个鬼子,刀上溅满敌人臭哄哄的污血,心中无比痛快。长久以来压抑在心头的恶气终于一吐为快。
5月19日,围攻的部队发起全面总攻击,在炮火的支援下,388团和390团向前推进。此时的中国军队弹药充足,火力时时压制着日军,每当日本射出一发子弹,便会遭到上百发子弹报复性地还击,当看到可疑的杂草,就用火焰喷射器把草完全烧光,当看到疑似暗堡,就先用大炮或者飞机进行摧毁。在强大的火力面前,日军只能节节败退。
胜利在望,几乎唾手可得,53军的将士们不由地稍稍放松了警惕,忽地空中一阵炸响,子弹像雨点一样从天而降,这让进攻的中国军队措手不及,战场的制空权完全在中国的掌控之下,敌人的子弹又是从哪里射下来的呢?
原来是隐藏在树上的机枪干的,他们居高临下,就像是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摧毁地面目标一样轻而易举。第388团首当其冲,还没弄清怎么回事人就倒下了一大半。
其实日寇的这种战术,在缅甸也曾经多次使用,可惜杜聿明的那只远征军败退回国后,所谓的参谋团也名存实亡,没有很好地总结缅甸作战的经验。虽然渡江战役前夕,卫立煌将军曾选派当初入缅作战的部队参谋去各部队传经,但因为各部队都心高气傲,颇看不起这些“败军之将”,所谓的“传经”也只是走走过场而已。
在这次袭击中,388团团长佟道、营长李度光、美军军官欧阳容、翻译姚元等人身负重伤,营长王福林、美军联络官马利瑞少校当场殉职。
进攻部队退回原阵地,重新部署。第388团因伤亡过大,暂时退出了战场。收尾工作就由第389团和348团担当。389团由东、南两面进攻,348团由西北进攻。5月23日,两团重整旗鼓,再次发起了攻击猛攻,进展较快。
这时远征军学聪明了,每次经过树林先用机枪朝树上死扫一遍,如果觉得还有可疑,就用火炮喷射器把树上叶子都烧光,让日寇无处藏身。日寇支持不住,纷纷向西南方向逃窜。
日寇在江苴的工事“固若金汤”。各处溃退之敌渐聚于此,准备进行最后的抵抗
第53军旗开得胜,将士个个扬眉吐气,而日军此刻成了惊弓之鸟,一触即溃,向林家铺、江苴一带溃逃。占领大塘子后,军长决定扩大战果,分兵两路,一路以116师向南斋公房攻击前进;一路以130师向江苴攻击前进。
116师要对付的南斋公房绝对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南斋公房和北斋公房几乎差不多,地势险要,两侧都是绝壁而无道路,以前屡试不爽的侧翼迂回战术无法施展。但师长刘润川偏偏不信这个邪,他亲临第一线观察地形后还是坚持迂回,他的道理很简单,正因为恃优势而无恐,优势就变成了劣势了,日寇自以为两翼是绝壁我军绝无可能攀登,因此把火力集中在正面,而对侧翼防守空虚,我们就要打他的“优势”。
第346团团长张儒林派两连步兵,开始了惊心的攀岩迂回,由于在此期间进攻部队连日正面佯攻,吸引了日寇注意力,所以迂回部队未被日军发觉。经过四天艰苦的行军,两个连终于迂回成功,总攻时机成熟,第346团三面夹攻,日寇招架不住,纷纷溃逃。第346团乘胜追击,一直拿下林家铺,把敌人赶到江苴。
日寇在江苴派驻一千余名步兵和一百余名骑兵防守。其工事均为钢筋水泥构成,坚固异常。日寇各处伤兵都送到江苴,然后再转腾冲、龙陵;各处溃退之残敌,也集中在此,所以抵抗的兵力显得十分强大。
第130师奉命进攻江苴,刚开始时进展还算顺利,5月31日时,第390团加强营占领江苴重要高地,基本控制了全局。然而,正当远征军以为日寇已经丧失抵抗力时,日寇在6月4日却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扑,他们从防御工事里冲出来,就像是一条条穷凶极恶的饿狼,尽管东北军个个英勇善战,但还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眼看390团抵挡不住,130师连忙派出347团前去支援,但依然挡不住日军疯狂的进攻。
日军的反扑并不是一个波次,而是有组织的反扑,当第一波攻击的锋芒磨钝了之后,下一波的攻击又来了,130师也对前线阵地进行了增援,巴掌大的山头上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尸体,有远征军的,也有日军的,尸体纠缠在一起,将一个个生死时刻变成了永恒。
6月6日,江苴之敌再度大举反攻,他们分波次地向河头寨、红木树猛扑,这次精疲力竭的第390团、第347、第389团没能挡得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眼看三个团就要全军覆没,师长王理寰果断地把部队撤下来。
军长周福成紧急召集师、团长等将领开会,以为日寇大举反攻只是困兽之斗,只是他们预感到末日将临而垂死挣扎而已,而这种缺乏后勤保障的疯狂是没有耐力的,只要能坚决抵抗,挫其锐气,待敌人斗志焕散时再进行反攻,必能一举而克。
按军长的思路,先头部队躲在简易修起来的工事后严防死守,让日军的进攻每次都徒劳无功。果然,到6月19日时,日寇的攻势已经相当衰竭了,远征军乘机反攻,一举夺回大、小坝及红木树等高地,再次把日军逼入江苴。
日军在江苴负隅顽抗,远征军组织敢死队突然冲入江苴街,然后大部队在四面围攻,顿时江苴内外的枪声乱成一团,日寇的精神本来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再被这么一骚扰,以为中国军队已经突破了他们的防线,顿时军心动摇,纷纷向腾冲方向溃退。
江苴拿到手之后,龙川江以东高黎贡山之守敌全部肃清。远征军从5月11日渡江,至攻克江苴,用了四十天时间。集中两个军五个师的兵力,几千将士流血牺牲,才取得这初步胜利。
现在第20集团军一期反攻任务完成,下一个目标,就是南方丝绸古道上的一座着名古城:腾冲。
两年前,这里发生的一切足以让每个腾冲人感到羞耻,也足以让每个中国人感到羞耻……现在,是时候向日寇讨还血债了。
远征喋血

1 远征缅甸――喋血远征

中国一定要出兵缅甸,一定要保住滇缅公路大动脉,绝不能让日本人踏进云南!
1942年春,此时距卢沟桥事变已四年有余,平津沦陷、中原失守、上海、南京、广州武汉也纷纷沦陷。为了迅速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在这之后,日军先后发动豫南战役、赣鄂会战、中条山大战、两次长沙会战,却始终无法摧垮重庆政府。
但此时,蒋介石在重庆却焦头烂额。
昨晚头疼了一夜,现在依然精神有些恍惚,加上湖南传来的战报,让他更是心烦意乱: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长沙来电,日军第三次进犯长沙,攻势猛烈,我方炮弹严重不足……
炮弹――战争的粮食!
可他上哪里去弄?没有了粮食,这战还怎么打?
想到这里,蒋介石不由出了身冷汗。被风一吹,脑子忽地不那么疼了。
重庆政府所需各种军用和民用物资: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的百分之百,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纸张的百分之九十,都须从西方进口,而现在,与国外相连的几条运输线先后被掐断――
苏德战争爆发后,由苏联经过蒙古运往中国的救援物质全部告断;
香港、广州、武汉先后沦陷,由香港经广州,通过粤汉铁路送往武汉的供给线也被日寇控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迅速击败了驻扎在柬埔寨、老挝和越南的法、英、美各国军队,滇越铁路落入日本人手中,从越南到云南的交通中断;
日本舰队在长江上日夜游弋,掐断水路;
现在剩下的唯一的血脉,便是从云南到缅甸的滇缅公路!
1938年,日寇对粤汉铁路和滇越铁路狂轰滥炸,外国援华的各种物资难以正常运输;当时,国民政府动员了数十万民工翻山越岭,经滇西横断山脉,跨怒江、澜沧江、漾濞江三大河流,肩挑手提,男女老少全部上阵,克服天险和瘴疠,用8个月时间抢筑了这条长达700多公里的滇缅公路,创造了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成为当时世界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迹。
目前,大批的援华物资都积压在英国人控制下的缅甸首都仰光,然后经过滇缅公路辗转运到昆明,再由昆明运到重庆。由于路途漫长,诸多困难,援华物资运输总量现在已经从正常的月35000吨剧减到不足6000吨。
一个月前,日本飞机全面袭击西方盟国在南太平洋上的所有军事基地。仅仅一周,盟军损失一千架作战飞机和一百二十艘舰船。同时,日军迅速出兵东南亚,占领泰国、登陆菲律宾、进犯马来半岛和新加坡,七万美菲守军放下武器,八万新加坡英军向三万日本入侵者投降。盟国的失败,却将中国的后方暴露在日军面前。
日本下一步必然是占据缅甸,切断中国的生命运输线。
日本在中国本土没占得半分便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正在组织三战长沙,牢牢钉死阿南惟几(日军陆军上将),保障重庆的安全;胡琏的十八军在宜昌守住,多次击溃日军进犯,让日本无法从长江水路进攻重庆――但日本若是绕道缅甸迂回云南,从背后袭来,国民政府就相当危急了。
如果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中国国内的各种战略物资储存最多只够维持三个月。
正如外交部长宋子文所说:“……倘若日寇进犯缅甸,断我赖以生存之滇缅路,我后方军民则无异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这正是蒋介石真正焦虑之所在。
时局已经很明了:日军之所以要向英美开战,固然是日本与英美在亚洲的利益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美一直通过滇缅公路向中国抗日战场输送物资。日本认为只有掐断这条最后的运输线,中国抗日战场才会失去活力,国民政府就会因为绝望而投降,这样日本就可以从中国战场抽调百万以上的军队投入到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彻底荡清欧美在亚洲的势力。
“报告!占领泰国的日军第15军先头部队,已经进入缅甸南部维多利亚角,直接威胁仰光和滇缅公路……”传令官送来最新的战况。
握着这纸电报,蒋介石下了决心,中国一定要出兵缅甸!绝对不能让日本人踏进云南!
此刻,美国白宫,罗斯福总统也焦虑不已:日军在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同西方各国作战的部队总共才有十一个师团和三个旅团,就打得他们溃不成军。而中国军民,却拖住了日军整整二十一个师团和二十个旅团200多万的兵力,倘若中国抗不住,日军就能够腾出手来,把半数以上的在华侵略军抽调出来对付西方,则西方就很难应付了。
另外,如果日本成功占领缅甸,然后进攻印度;德国趁机攻入伊朗,然后,德日两国分头向中东进攻,并在此会师,两国的势力范围就会连成一片,那么对同盟国来说,无异于是一场噩梦。
如何保住中国,在罗斯福的战略意义上,变得极为重要,而且中国是反攻日本本土最理想的战略基地,因为中国离日本本土最近,从中国去轰炸日本本土和从中国港口出发在日本登陆,远比从太平洋诸小岛与日军逐岛争夺要好得多。
英国首相丘吉尔此刻也是惊心不已,英伦三岛仗着英吉利海峡,希特勒暂时没办法侵犯英国本土,但如果日本投入更多的兵力到亚洲战场,那么英国根本无力保护其海外殖民地,对大英帝国来说,后方的物资供应将会大大减少,而敌方却能攫取更多的资源。日本现在已经对其殖民地缅甸食指大动,而英国在缅甸仅有的驻防兵力根本就难以应付。
“为了保证欧美诸国的利益,中国一定得撑住!”
罗斯福和丘吉尔把目光同时投向了苏联。两国均派使者出访,希望斯大林能对日宣战,将日本的兵力吸引到中苏边境来。
在苏联的西线战场上,苏德正呈胶着状态,而日本在中国东北经营已久,尚有号称百万的关东军;斯大林可不想“充当冤大头”,在他看来,只要不对日宣战,日军就不会轻易入侵苏联,他就可以集中兵力对付希特勒。
苏联人不愿意帮忙,罗斯福只有寄希望于中国了,美国在不断向蒋介石提供巨额援华物资的同时,也要求蒋介石出兵缅甸,既帮助英国协防,也保护滇缅公路,维系这条脆弱的生命线。
丘吉尔却对中国出兵不怎么感兴趣,英国在缅甸统治了近50年,他既想保住缅甸,维护其殖民主义的既得利益,又不想让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在历史上,中国对缅甸有过很大的影响,如果中国人将势力再次渗入,缅甸很可能会依附中国,兴起民族独立运动。
“如果把缅甸丢给日本,我们撤往印度,以后赶走日本佬,缅甸还是我们的,但若是把中国人放进来,打垮了日本人后他们不走了,岂不是麻烦大了。”丘吉尔与其幕僚在反复的权衡利弊:就是将部队撤走,也需要相当的时间,当时驻缅英军共约5万人,辖英缅第1师、英印第17师、澳军第63旅和第7装甲旅,主力集中在南部毛淡棉、仰光和北部的曼德勒。驻防曼德勒的部队离印度较近,很方便撤回来,但位于毛淡棉和仰光的部队就太远了,若是被日本人咬住,损失可能会很大。
蒋介石恨恨地咆哮道:“娘希匹!这些洋人,没一个好东西。”
缅甸局势危急,英国人却依旧在商议是否该将缅甸放弃,直接后撤,退到印度。美国人却极力主张英军固守仰光,等中国出兵支援,合中、美、英三方力量打垮日本。
在美国的协调下,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召开中、英、美军事联席会议。
会议结束后,蒋介石接见中外记者并发表谈话,透露了中国即将出兵缅甸的消息。
第二天,蒋介石的谈话被突出地刊登在《中央日报》及国内各大报的头版位置上。
缅甸之战立刻成为影响中国和亚洲局势发展的新热点,中国即将出兵缅甸的消息立刻震动了西方世界。
英军东南亚总司令韦维尔应邀飞抵重庆,到蒋介石的别墅,商谈缅甸问题。
韦维尔身材魁梧,性格倔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他失去了一只左眼,因此当他跟别人会面时,常常用剩下的那只右眼蛮横地瞪着对方,使人感到他像一头随时都会发怒的独眼公牛。此人性格傲慢,后来被伦敦1980年版《历史百科全书》中称作“……二次大战中最有成就和最不幸的将军之一。”
韦维尔初到重庆时,带来一批大趾高气扬的军事助手和参谋,这些狂傲的不列颠军官从走下飞机的第一刻起,就以一种西方人的优越感俯视前来欢迎他们的中国人,并且公开把中国的委员长蒋介石称做“酋长”,那意思是中国人还都是原始的部落居民。
为了抗战,蒋介石十分真诚地欢迎并宴请远道而来的英国客人,他身着戎装,满脸微笑,亲自在别墅庭院的大门口欢迎贵宾到来,中国第一夫人宋美龄则亲自为丈夫充任翻译。
蒋介石对即将开始的双方会谈持乐观态度,因为大敌当前,英国人在太平洋战场到处吃败仗,所以他觉得这位英国将军会对他客气一番,并就盟国的援华物资和中国军队参加缅甸共同防务等问题达成原则协议。
不料会见刚开始,韦维尔就不顾起码礼仪,当面对蒋介石宣读了一份态度强硬的备忘录;备忘录要求中国方面将“囤集在仰光的租借物资,部分转入缅甸防务”,并规定中国军队入缅人数“不超过一个团”。
蒋介石的热情一下子被冷水彻底浇灭,会见气氛十分尴尬。
等到韦维尔一出门,蒋介石的脸色立刻变得铁青。宋美龄安慰道:“达令,同英国人打交道是不容易的,好在美国人跟他们不一样。”
“娘稀匹!这些洋人,都是帝国主义者,没有什么好东西!”蒋介石狠狠地咆哮,他嗅嗅同韦维尔握过的手,厌恶地皱起眉头。
宋美龄知道蒋介石不喜欢同洋人打交道,这不仅因为他们盛气凌人态度倔傲,还因为蒋介石尤其厌恶欧美人身上时常散发出一种不讨人喜欢的“羊膻味”。宋美龄立刻大声吩咐:“来人!侍候先生洗澡。把门窗统统打开,把洋人的臭味都给我赶出去。”
此刻在日军大本营,却有着详细而明确的计划,日军决定以武力进攻为辅,以谋略策反为主,双管齐下,一鼓作气,攻占全缅。大本营认为,占领缅甸对中国战场和未来印度战场有重大意义,而且缅甸的铝矿、石油及大米,对亚洲战场至关重要。日本企图以缅甸作跳板和战略资源地,向中国和印度进攻,最后独霸整个亚洲。
日军南亚司令部特务处的铃木大佐在泰国曼谷集合缅甸独立运动“三十同志会”时,对他们慷慨陈词:“缅甸老百姓在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下,痛苦生活了100多年,现在是清算白人的时候了!日本与缅甸同种同族,共存共荣。大日本帝国决不容许白种人继续统治缅甸,一定要还给你们一个独立的缅甸!亚洲是亚洲人的,让英国佬美国佬法国佬都滚出去!”
的确,缅甸老百姓恨透了英国人。1824年,英国不宣而战,突然出兵占领缅甸。马克思曾指责说:“英国在东方进行的历次征战,哪一次也比不上征伐缅甸这样师出无名。”自那时起,善良的缅甸百姓便在英国统治下痛苦呻吟。印度已经是英国殖民地,英国却把缅甸作为印度的一个省,这样缅甸就沦为殖民地的殖民地。缅甸百姓受着英国殖民者和印度地主的双重剥削――缅甸出产的大米60%被运向国外,英国官员甚至亵渎缅甸佛塔和佛像,或棒打,或脚踢,乃至尿淋。缅甸百姓不堪殖民统治,多次组织起义抗英,可惜都惨遭失败。
缅甸百姓把独立看得比生命重要,在日本人谎言的欺骗下,许多缅甸人错把日本人当救星。在铃木的策划下,不明真相的“三十同志会”在泰国首都曼谷歃血为盟,发誓为缅甸独立而战。之后,他们打起独立斗争的孔雀旗,离开曼谷,向缅甸首都仰光进发。
缅甸民族运动先驱分子,边走边宣传,所到之处,群情激奋。青年农民们纷纷放下锄头,拿起枪杆,加入独立义勇军的队列。离开曼谷时,孔雀旗下一共只有30来人,越过泰缅边境,增加到190人,而进入缅甸的毛淡棉后,已经扩展为一支拥有5000多人的滚滚洪流。他们喊出的口号是:“赶走万恶的英国人,缅甸独立的时刻到了。”“日本人是来援助缅甸独立的。”
许多缅甸人甘愿为日本人做事,尤其是给日本人侦察和传送军事情报。
出征前,蒋介石秘密召见戴安澜和廖耀湘:“一定要把部队带回来!”
中国和英国的分歧,引起白宫极大的不安。
“可恶的英国佬,还端着架子自以为了不起!”罗斯福对英国人的短视和自私很恼火。他很明白,中国人参战,不仅对亚洲战局至关重要,对在欧洲焦头烂额的盟国也很重要。只要中国人在亚洲坚持抵抗住日本,英美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德国。人是战争最宝贵的资源,而中国有的是人!现在中国战场是否能坚守,已经对这场世界大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罗斯福决心说服英国人放下殖民者的架子,同中国人共同抵抗日军。这样,美国和英国就可以全力去对付欧洲战场了。
1942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苏联外交部长李维诺夫和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
会议达成的主要协议有:保证运用本国人事、军事与经济资源对德意日三国及其附从者作战,不与敌人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成立“军需品分配委员会”,统筹分配军需品;成立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和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协调盟军的联合作战;亚洲太平洋地区成立美英荷澳盟军司令部,组建中国战区(同时组建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盟国战略为“先欧后亚”,即首先战胜纳粹德国,再回头解决日本。
蒋介石没有出席会议,但是会议决定将缅甸、泰国和法属印度支那(越南)从盟军东南亚战区中划出来,与中国战区合并,称“中、缅、印战区”,由蒋介石出任总司令,这让他很高兴。
“欧洲大国只剩下英国在撑着;美洲大陆上美国算是个强国,但也被日本人偷袭珍珠港,还丢了大量殖民地,吃了大亏;而亚洲,只有中国能对抗日本。”想到这里,蒋介石很兴奋,认为自己现在跟罗斯福、丘吉尔地位即使有点差距,但也不远了。
鉴于中、英两国在印缅战场上有不同的利益所在,难免发生矛盾和纠纷,蒋介石要求美国指派一位与该地区没有直接利害冲突的美国将军来协调,罗斯福答应了,他其实早有人选,那就是史迪威将军。
史迪威原是驻中国使馆的武官,是个中国通,能讲流利的中国话,他对中国社会的实情十分了解,很同情中国人的抗战,对中国士兵的评价较高,他“深信穿草鞋、营养不良的中国士兵,一旦装备完善,训练有素,指挥有方,就能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士兵相抗衡”。史氏在日记中也说,“中国士兵是出色的材料,他们比日本鬼子好,不能为中国遭受灾难而责怪普通的中国士兵。”但他对中国政府的腐败非常不满,他常说,“三亿九千九百九十万的中国人是好人,剩下十万是贪官污吏。”
1942年1月14日,罗斯福和马歇尔即内定史迪威衔命来华,并向中国政府阐明了美国代表的职权:美军驻华军事代表、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对华租借物资管理统制人、滇缅道路监督人、中国战区联军参谋长等八个头衔和职责。
蒋介石对美国代表的上述权限非常不满,他觉得自己已经是“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史迪威又担任“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以及“对华租借物资管理统制人”,具体是什么身份?指挥战争,还是只负责发物资?
蒋介石不愿意让史迪威分去了自己的兵权,于是电告在美国的宋子文,要宋向美方表明“在华的美国代表以及高级军官,皆受中国战区联军参谋长的节制指挥,而联军参谋长须受统帅之命令而行”的态度,蒋介石的目的很明确:在华美国代表是要听“联军参谋长”史迪威的话,但史迪威得听我的话!
此刻,日军先头部队已经从泰国出发,直奔缅甸,英国在缅甸的守军一触即溃。
“如果中国能出兵抵抗日本,英国军队就可以完整的摆脱追击。”丘吉尔觉得有必要让中国人到缅甸去――在他看来,必定英国人的生命高贵些,于是促使罗斯福达成协议,同意蒋介石的要求。
史迪威走马上任后,在重庆谒见蒋介石,向蒋陈述来华使命时,强调自己是“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却绝口不提自己也是“中国战区参谋长”,只是在蒋的追问下,史迪威才作了答复,这使蒋介石极为不快:美国根本没派出部队,你算啥美军司令?你在华的身份应该是参谋长!
于是,从史迪威来华开始,其身份与地位问题便引起了中美双方的争议。
作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史是蒋的助手,自然要服从蒋;作为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是美国总统在重庆的军事代表,掌握着物资分配权,他又要服从美国军方。当中美双方意见一致时,他可以履行职责,但当双方不一致时,在服从直接上司蒋介石还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会陷入两难困境。这就为蒋史的合作共事埋下了矛盾冲突的伏笔。
但史迪威兴致勃勃,他是理想主义者,刚上任不久就提出中国军队“东进夺武汉,南进取越南河内”的作战计划,但蒋介石对他的计划毫无兴趣。不过在史迪威的多次要求下,蒋介石还是给了美国面子,答应委任史迪威出任缅甸远征军全权总指挥。
征调哪只部队出征缅甸呢?蒋介石也思考了良久。
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内部,嫡系和非嫡系,黄埔系和非黄埔系之间的纷争时刻不停,但出国远征,路途险恶,绝非一般的部队能胜任,唯有将中央军精锐抽调部分,才能完成这一重大任务。
俞济时、王耀武的74军装备精良,战斗力也很强,但自从淞沪会战以来,在国内五个战区内机动,几乎每场硬仗它都打过,目前被薛岳留在第九战区湖南;湖南是重庆的门户,日本人屡次狂袭,那边的部队抽调不得。陈诚、罗卓英亲手带出来的第18军现在驻防湖北宜昌、秭归地区;日军若是突破宜昌,其舰队便可沿长江溯流而上直冲重庆,18军严防死守,这只部队更是不能动。
剩下来的精锐,只有杜聿明的第5军了。第5军是国民政府唯一的机械化部队,下辖戴安澜第200师、廖耀湘新22师以及俞韶第96师。1939年11月,第5军在昆仑关战役中奋勇搏杀,200师与日军精锐部队第5师团鏖战一月,阵地反复争夺,终于击毙日方指挥官中村正雄少将,歼敌六千余,取得着名的昆仑关大捷。此役后第5军由广西移驻云南,到缅甸方便,这支部队可以调用。
另外,曾参与武汉会战、协调杜聿明参加桂南战役的甘丽初第6军,目前也在云南,可以抽调,只是第6军建立不久,实力不及第5军。
还有一支部队,就是曾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的张轸第66军,虽然是由杂牌部队整编而成,但其麾下孙立人38师是由财政部长宋子文一手创建的税警总团发展而来,武器从美国购买,排以上军官大部分由留美学生担任,而且师长孙立人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院,在他的操练下,新38师也是相当具有战斗力。只是第66军尚要协防昆明。
“先调第5军和第6军急速赶往缅甸,66军做后备部队吧。”决心一定,蒋介石即命令卫立煌为远征军司令,(后来因为戴笠密报说卫立煌有“通共”的嫌疑,卫立煌被在重庆冷了几个月,迟迟没上任);第5军军长中将杜聿明兼任副司令。
这三支部队中,均是蒋介石的嫡系,而第5军更是嫡系中的嫡系,全军官兵一律德式装备。
为了保住滇缅公路这一交通命脉,蒋介石以中央嫡系三个军为主力入缅作战。这一兵力配置可见其决心之大,这一命脉的重要甚于国内战事。
当天夜里,蒋介石秘密召见全机械化200师的师长戴安澜和新22师师长廖耀湘,嘱咐他们,“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局势变化,都一定要把部队带回来。”
戴安澜和廖耀湘挺胸抬头,响亮地回答:“谨记委座教诲!”
蒋介石看着部下对自己如此忠心,很是高兴。
戴安澜,自号海鸥,陆军少将,安徽无为人。黄埔三期毕业,早年参加北伐,战功卓着,多次得到擢升。“芦沟桥事变”后,他先后参加长城保卫战、台儿庄大战和武汉大会战,35岁升任陆军第200师少将师长。第200师是当时中国惟一一支摩托化炮兵师,全师装备有坦克、装甲车、摩托车和大口径火炮,步炮比例三比一。昆仑关大捷后,第200师受国民政府集体嘉奖一次,参战人员提薪饷两级。师长戴安澜因指挥有方和重伤不下火线,荣获四级青天白日宝鼎勋章一枚,被蒋介石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廖耀湘,曾以上士军衔公费赴法国留学,毕业于圣西尔军校,继入机械化骑兵专门学校深造,1936年毕业回国,在南京桂永清教导总队骑兵连任少校连长。日军攻陷南京后,赴武汉任军官训练总队上校大队长。1938年初,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机械化师,廖耀湘任少将师长。
两个师都是机械化师,这在物质极其贫乏的抗战之中,是极其难得的,蒋介石怎么能不在乎!
英军一路后撤,戴安澜孤军深入,换防同古,却发现没有任何防御工事
1942年2月,日军第55、第33师团由泰国分别向缅甸南部毛淡棉发动进攻,很快突破英军防线,重创英军第7装甲旅,迫使英印军3000余人后撤。
就在日军准备进一步进犯缅甸首府仰光的时候,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出发了――戴安澜奉命尽快赶往一线,接防英国在同古的防线任务。
同古是南缅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译作东吁或者东瓜,人口十一万。南距缅甸首府仰光250公里,北距曼德勒320公里,是仰曼铁路的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同古城东面是色当河,往南五里左右,有条支流皮尤河,同古西北还有克永冈机场,是日军“必须迅速占领”之地。
而在中国远征军看来,同古还与西线英缅军驻地普罗美和东线的茂奇互相呼应,成一道防护直线,构成阻止日军继续北犯的屏障。
200师马不停蹄,迅速经过铁索惠通桥过怒江,再经松山、龙陵、畹町进入缅甸,然后沿着公路至腊戍,再乘火车一路行军过曼德勒、密特拉、平满纳至同古。军情紧急,戴安澜率领部队日夜兼程,到达同古时,已经是3月份了。
然而在3月8日,日军先头部队33师团已经占领了仰光,彻底掐断了滇缅铁路运输线的源头,抢走了大量西方支援中国抗战的石油、医药、炮弹!英缅军根本没有全力防守,跟日军交火后便放弃了战斗,沿着伊洛瓦底江北撤,已经到了普罗美附近,跑得倒是很快。
中国远征军此行的目的就是协助英军防守仰光,保护滇缅铁路,现在仰光失守,英缅军退防,剩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迅速集结盟军部队,将日军打败,收复仰光!
此时的同古,一下子成了前线。
然而到达同古时,英缅守军估计被日军吓破了胆,见到中国部队来了,都想立马开溜。戴安澜严肃地向从毛淡棉退下来的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提出:
一、必须将阵地上的工事交代清楚;
二、必须将敌对情况详细介绍。
胡敦和他的参谋们对同古的地形根本不熟悉,并没有布置相应的防御,他们退到同古后,想的只是继续后撤。
戴安澜对这群英国佬不再报任何希望,随即命令部队迅速修建防御工事;而胡敦在说了谢谢后,带着部下慌忙溜了。
日本人很快就要压上来,这场仗该怎么打,戴安澜也有些紧张,他当即召开了团级以上的指挥官会议。
“英军见我们一来便撤走,看来他们根本不想和我们并肩作战,完全是用我们来做挡箭牌!”副师长高吉人恨声道。
“现在敌情不明,我们又是孤军深入,后援不知何时赶来,师座,这都是兵家所忌啊。”步兵指挥官兼598团团长郑庭笈担忧地说道。
“这是我们出国的第一仗,一定要打好!”戴安澜坚定地道,“既然来了,咱们就不怕小日本鬼子来。钧座(军长)曾指示我们将在同古迎战小日本,咱们就是切入敌阵的钉子,将敌人引诱过来,然后远征军后继部队集中包抄,围歼日军,这就需要我们200师能在同古坚守,把敌人拖住!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所有军官齐声吼道。
1942年3月中旬,蒋介石首次以“盟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的身份飞临缅甸腊戍视察。
日军来势汹汹啊,蒋介石在飞机上就有些担忧:英军退守仰光西北的普罗美,而将普罗美以东,从同古直到景栋长达一千公里的地区交给中国远征军接防。英国人的情报又说,日军可能从泰缅边境大举入侵。那么,中国远征军必须要有一支部队预防东线,那么正面与日军交手的,只有杜聿明的第5军了,这可是中央军的精锐,一定不能损耗过大!
此时,中国远征军第5军已经全部驻扎在腊戍,杜聿明、廖耀湘等严阵以待,正计划以第5军当主力,沿着中路铁路线,与戴安澜汇合,直捣仰光。
甘丽初的第6军防守东路,军部设于雷列姆,下辖的吕国铨93师置于与泰国交界的景栋地区,防止日军从泰国进攻;彭璧生49师置于中、泰、缅交界的勐畔(毒品发源地金三角)地区,守备云南边境,并待机攻击在泰国的日军。陈勉吾暂55师置于罗衣考地区,防守茂奇、罗衣考、棠吉一线,第6军虽然防地辽阔,兵力分散,但东线基本是高山密林,日军机动部队很难迈进,防守问题应该不大。
第66军目前留在云南边境,等待下一步安排。
腊戍是缅甸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边境小城。它座落在汤彭山脉与萨尔温江夹峙的三角地带,为缅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滇缅公路蜿蜒而至,在这里同仰光公路和仰(光)密(支那)铁路相接。腊戍历史上曾经属于中国政府管辖,在腊戍城东郊的石壁上至今仍能看见清朝永昌府石刻的文告。
当蒋介石座机在腊戍机场刚刚停稳,另一架涂成黑色的美国轰炸机也钻出云层,在跑道另一端徐徐降落,蒋介石同他的美国参谋长史迪威在缅甸不期而遇。
下午,蒋介石在下榻的皇家饭店接见史迪威并把他介绍给自己的部下,接见方式相当具有中国特色,按史迪威后来的话说就是:“蒋介石站在阳台上喋喋不休地训话,而他的将军们的表情则好像一群绵羊。”
蒋介石宣布了史迪威担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然后商讨如何打好第一战,他不想让那些大鼻子们把中国人都看扁了。
对于刚刚入缅的中国大军来说,目前面临的战场形势十分不利:仰光已经陷落,缅甸国门洞开,日军长驱直入,英军一触即溃。
敌人大兵压境,仅以中国远征军收复仰光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不能收复仰光,就无法保障滇缅公路的畅通,入缅作战也就失去了意义,缅甸失守,最大受害者仍将是中国。
蒋介石向英国人去电询问有关联合出兵的事宜,是否决定以“普罗美――同古――茂奇”一线展开兵力,英缅军从西路,中国远征军从中间、东路,集中力量展开“同古会战”,彻底打垮日军,继而南下,收复仰光!
英国方面的答复是:已命令中东及印度军队火速增援缅甸,请贵军立即开赴前线,夹击日军。
蒋介石敏感地觉察出这是英国人的花招,英国人根本不想收复仰光,他们只想拿中国军队去当挡箭牌。
史迪威却极力主张开战,他的态度很坚决:即便英国佬继续后撤,中国人也可凭自己的力量跟日军较量一番。
蒋介石现在也是骑虎难下,取胜没有把握,撤军又没有借口。他出任中缅印战区总司令之初,曾致电美国总统,夸口要“让中国军队来独立防守缅甸”。如果战而不胜,或者不放一枪就溜之大吉,这都将严重有损他的形像,何况他还盘算从美国人那里得到更多的武器装备和租借物资。
蒋介石要从宏观把握策略和机会:仗当然要打,而且应当打得轰轰烈烈,但是损失必须有个限度,他不想为英国人做嫁衣裳。
会后,蒋介石秘密召见杜聿明,让他保持实力,不要轻易与日军决战:“史迪威要是有什么命令,先通告重庆!”
杜聿明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忍不住问:“委座,刚才的会上,您不是说让史迪威全权指挥缅甸战事么?现在怎么又……“
“关键的是英国人根本不肯卖力,雨亭(杜聿明字),你想想,咱们就这么一支装甲部队,如果我们拼了命去打,英国人却趁机后撤,咱们不太冤了。”蒋介石耐心地劝解道。
“可您刚才也说了,我军此行的目的就是收复仰光,保障滇缅铁路的安全?”杜聿明还是不解。
“这样吧,要是英国人配合,史迪威能调动那个英军司令胡敦,咱们就积极配合打好这一场仗;但胡敦不尽力的话,你就及时向我汇报,不要轻易开战。”蒋介石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杜聿明带着疑惑离开后,蒋介石又召见了戴安澜。
蒋介石先大力夸奖了一番戴安澜在国内战争时立下的功勋,接着话题一转,问即使英国人守不住西线普罗美,200师能否在中路同古坚守一两周,与东线茂齐陈勉吾的暂55师相互配合,打个大胜仗?
戴安澜立正,誓言铿锵:“此次远征,系唐朝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固守同古。”
蒋介石对戴安澜的回答很满意,但他可不想把他的嫡系耗光在这里,他拍了拍戴安澜的肩膀,和颜悦色地说:“你的第200师是国军之精锐,你必须保存实力,懂吗?”
戴安澜立正,愣了一下,有些不解地望着蒋介石。
蒋介石走到一旁,看着墙上的地图,背对着戴安澜说:“对你,我是很信任的!你回去吧,我等你的好消息!”
对于蒋介石的话,戴安澜听得一知半解,他向蒋介石鞠了一躬,退了出去。
晚上,蒋介石对着那张挂在墙上的缅甸地图看了两个小时,之后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一早,他离开腊戍回国,将指挥大权交给了杜聿明。但实际上,他在重庆的官邸里,远远地遥控着这里的一切。
【推荐相关阅读:cctop.cnjguo.cn/portal.php?mod=topic&topicid=41】
远征喋血

相关参考

1 远征缅甸――喋血远征

中国一定要出兵缅甸,一定要保住滇缅公路大动脉,绝不能让日本人踏进云南!1942年春,此时距卢沟桥事变已四年有余,平津沦陷、中原失守、上海、南京、广州武汉也纷纷沦陷。为了迅速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在这之后,

14 胜利会师――喋血远征

南坎至八莫公路上也出现大批敌人机动部队,八莫战事一下变得复杂起来密支那失守,松山失守,腾冲失守。日本第三十三军,不得不执行“断”二期作战计划,将防御重点转向缅北另一座重要城市八莫,目标切断中印公路,组

4 会战曼德勒――喋血远征

远征军东线出现一个大缺口,第6军军长甘丽初,竟然穿着睡衣在城里搓麻将1942年4月18日,就在孙立人发起仁安羌战役、解救被困英军的当天,美国空军杜立德中校率领16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起

5 兵败如山倒――喋血远征

杜聿明看见一个仰面跌倒的年轻士兵,嘴惊愕地半张开,身体保持着挣扎的姿势在西线的远征军大部队由杜聿明带领着继续北上,而东线戴安澜的200师却陷入了敌军的重重包围,参谋团命令戴安澜迅速东进,与第6军甘丽初

12 血战松山――喋血远征

新28师官兵群情激昂,摩拳擦掌,誓报当年缅甸战场“一箭之仇”当20集团军、东北军53军在右翼打得热火朝天时,松山,这个滇缅公路上最重要的据点的激战也拉开了序幕。松山为龙陵县境内第一高峰,2千6百多公尺

8 两天取经――喋血远征

史迪威说:“……我以军人的荣誉保证,一定要给中国兄弟配备比鬼子更好的武器!”1942年5月底,新38师尾随着溃不成军的英军散兵,以严整的军容越过印缅边境,进入英帕尔盆地外缘的普拉村,成为到达印度的第一

6 亡命野人山――喋血远征

在日军万般阻截下,杜聿明穿越野人山,经受了不是长征的长征,九死一生杜聿明率第五军向缅北撤退,第96师在右翼担任掩护,行至孟拱,遭到日本军队猛烈的侧击。部队被拦腰截成数段,彼此不得相顾。第96师因为炮兵

3 仁安羌大捷――喋血远征

我们能在马来半岛的丛林中横冲直撞,还怕区区几个中国人?占领了同古,日本15军军长饭田祥二郎却高兴不起来:对方小小一个师不足8000人,居然能与他强大的军队抗衡十来天,最后还能全身而退,战斗力不可小觑,

10 奇袭密支那――喋血远征

新38师和新22师官兵如脱弦之箭,越过铁丝网,冲进敌人饭堂猛烈扫射孟拱河谷,是指坚布山南端的沙杜渣至孟拱间的一段谷地,南北长达120余公里,东西宽约10至20公里不等。孟拱河谷的两旁大都是壁立千尺的山

9 激战胡康河谷――喋血远征

胡康河谷,缅语为“魔鬼居住的地方”。满河都是泡得发胀、白乎乎的死尸中国驻印军的两只拳头已经一齐打出,继孙立人的新38师开赴胡康河谷之后,廖耀湘的新22师也全部到达战场,挤满了新背洋小盆地附近的山头。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