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卫青的处世之道

Posted 单于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将卫青的处世之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大将卫青的处世之道

2、孔子天命观介绍,孔子的处世之道是什么

大将卫青的处世之道

公元前129年,西汉与北方匈奴的大战之幕正式开启,刘彻派出四路大军各一万骑兵出击,太中大夫卫青被任为车骑将军,领其中一路自上谷进发。自此,作为刘彻中朝亲贵的卫青跻身到了将军行列,开始了他统兵率将、驰骋疆场的军事生涯。到公元前119年,卫青7出匈奴,屡获大捷。据当时统计,他的军队一共歼敌约5万多人,与左贤王和单于直接交锋各一次,收复了河套以南之地,开辟了朔方郡。他是在对匈奴作战中首先获取大规模胜利的将领,且保持了不败的记录,从根本上扭转了汉朝战场上的劣势和守势,扼制了匈奴的侵扰,维护了汉朝北境的安定,振奋了汉朝的军事声威。10年出征,不仅开拓了疆土,而且带领出了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李息、李沮、赵食其、韩说、荀彘等一大批统兵之才,卫青对汉朝的兴盛和持续走强都功不可没。
卫青在抗击匈奴中屡建大功,后来又位高权重,但他始终认为,自己的立功机会是皇帝给予的,战场上的取胜是将士们奋力拼杀的结果,因而从不居功自傲。他把自己看得很小,低姿态处世,无论对刘彻还是对属下将官均抱以忠诚、谦逊和绝不相负的心态。
前124年卫青四征匈奴,大败右贤王凯旋入塞,刘彻封他为大将军,增加封邑,又一并封他的3个儿子为侯,卫青坚决推辞说:“我侥幸能在军中任职,仰赖陛下神灵取胜疆场,都是各校尉力战之功,您已增加了我的封邑,我的儿子还很小,又没有功劳,您垂恩对他们封侯,不合于微臣勉励将士力战的本意,3个儿子不敢受封!”卫青对来自刘彻的信任和重用表达了感激,对属下将士的战功作了充分肯定,他拒绝儿子们的侯位之封,其真正的用心是想给随自己作战的部属争取到应得的赏封。卫青的意思是:儿子无功受封,而部属们有功无封,他自己以后将无法勉励将士们杀敌立功。卫青是宁愿将儿子们所受的侯位来换给相关的部属,但要求刘彻加封给部属的话不好说出,只好以拒绝儿子们受封来表达。卫青已提出儿子们无功不该封侯的问题,且对部属的战功已作了肯定,儿子的侯位若被退回,究竟该授何人,他以为刘彻自然会心中明白。充分考虑到部属的利益为其请封,又绝不强求和冒犯君主,这就是卫青的心性和性格。
听了卫青对儿子们受封的辞绝,刘彻当即表示说:“我并非忘记了各位校尉之功,本来也是要封他们的。”他召来御史下诏,一口气封了卫青手下的10位将官为侯,除本次出征的公孙贺、李沮、李蔡等将官,以前曾随卫青多次出征过的公孙敖也一并受封,卫青为部属请封的目的遂如愿以偿。
卫青六出匈奴之战中右将军苏建兵败丧师,只身逃归,卫青询问军中执法的相关人员该如何处理,议郎周霸说:“自大将军掌军以来,还没有杀过副将,现苏建丧失了他的全部人马,应斩之以显将军之威。”军正闳和长史安不赞同周霸的看法,他们说:“苏建以几千人抵挡单于几万人,力战一天多,士卒拼光了,他不敢有二心,自己回到部队,回来了却要被斩首,这是在告诉人们失败了不要回来。苏建不当杀!”周霸意在树立卫青的威严,闳和安二人主张宽恕败兵之将,意在为将吏们营造出可以托命的归宿之所。两种意见代表着不同的观念选择和治军思路,由于无法统一,又交大将军决断。卫青说:“我有幸以内亲身份在军中任职,不担心没有威严,周霸让我借此显威,不合我的本意。我的职位固然可以斩将,但为臣的虽有尊宠之位,还是不要在境外擅自斩杀,应该把事情交给天子,让天子自己处理,以此表明做臣子的不敢专权,不也很好吗?”面对两种意见的分歧,卫青首先考虑的是与刘彻的关系。作为大将军,他有杀掉将官的职权,但他绝不愿借用重权以树威,也不愿使用这一重权,他要把自己拥有的对内的杀伐之权尽可能地保留给君主,并乐意为世人作出重臣而不专权的榜样。卫青的言论透露了自己柔媚君主的一种处世观,但他公开否决周霸的意见,其实也未尝不是对苏建的保护。苏建是早期就跟随卫青出征的将官,又为汉筑朔方城,故旧功高,关键时受到卫青的保护也在情理之中。卫青就是这样一位既柔顺君主,又不负部属的和善无威的大将军。
应该提及的是,苏建被囚回国,交给刘彻,刘彻赦而未诛,让他赎罪为平民,后来又任其为代郡太守,天子信任犹在。苏建的儿子苏武后来为朝廷出使匈奴,虽百辱而志节不改,不能不包含着对刘彻和朝廷的感恩。卫青当时未杀苏建,看来是得到了刘彻的内心认可,也换来了苏家父子对汉朝的忠贞。卫青虽不着意树威,但却真正是一位君主信任、部属拥戴、颇有威望的将军。
这次出征因有苏建等人的亡军之失,大军虽斩敌万余,但主将卫青没有照例益封,刘彻赐他千金作赏。当时刘彻正宠幸爱姬王夫人,一位名叫宁乘的人对卫青说:“你以卫皇后的缘故而立功富贵,现在王夫人有宠而她的家族没有富贵,希望您把得到的千金献给王夫人的双亲作贺寿之礼。”卫青便拿出五百金去贺寿。刘彻听到了这件事,询问卫青缘由,卫青遂把宁乘劝他的事照实说了,刘彻即任宁乘为东海郡协助郡守掌军的都尉。
在他人的诱导下,卫青这次做了一回最为媚上的事情。作为大将军,他是以功立位,没有必要拿出军功赏金讨好君主的宠姬。然而,卫青是因姐姐卫子夫受宠而跻身将军行列的,刘彻新宠王夫人,卫皇后有被疏远之势,大概考虑到自己作为中朝领班,对这一宫宠之变应有一个认可的表示,以避免主上对自己产生疑忌,卫青于是听取了宁乘的劝告;另外,当王夫人成为刘彻的新宠后,作为卫皇后之弟的卫青事实上已与王夫人有了某种间接的亲戚关系,向她的父母送去祝寿之礼也未尝不可。卫青在朝中具有多重身份,不同的身份具有不同的规范和要求,相信当时重礼送给王家,卫青一定是兼顾多重身份,艰难地作出了一种选择。他没有像宁乘所说的送予千金,而是取其之半,也多少表达了一点对宁乘意见的保留。值得注意的是,当刘彻知晓此事加以询问时,卫青并没有有意讨好,将送礼说成是自己的情谊所使,而是将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在他看来,姐姐宫中失宠而弟弟给夺宠的情敌一方送礼祝寿,本来就不合常规,如果表示自己是独自而为,发自内心,心甘情愿,未必能得到刘彻的相信。刘彻为此而询问自己,表明他对此事已感到蹊跷难解,而一切虚情假意都是瞒不过刘彻的,反而还有事实上的欺君之嫌,在这里,诚实才是最大的聪明。卫青送礼王家未必明智,但刘彻相问时却做出了最聪明的选择。刘彻当然不一定认可卫青给王家的送礼行为,但他却会由此确认卫青是一位诚实无诈的君子。宁乘被授职任用,是刘彻对卫青之言毫无怀疑的表示,也反映了他确实想使王夫人家富贵起来的一丝心迹。
卫青最后一次出征,与单于部队接战,因李广与赵食其的东路军迷失道路,未能如期会战,致使单于逃走,回军时卫青在大沙漠之南与李广部队相遇,他派总理幕府的长史带酒食送给李广,询问二将的失道情况,因为要向朝廷上书报告作战过程。李广沉默未答,卫青让长史责成李广的幕府人员前去对质受审,李广表示过错都在自己一身,不愿前去受辱,竟拔剑自刎。李广是三朝老将,年逾六十,以英勇善战而闻名,他的逝去无疑是汉军的重大损失,但从当时的情况看,卫青并未对他作出过多的逼迫。他派长史送去酒食以示慰问,了解部队失道原因,也试图避免对李广作正面追究,对这位资格更老的将军,善待部属的卫青是有心尽量回避着对他的伤害,只是没有料到他对过失追究的反应会如此激烈。
其实,李广的真正恼恨在于,分兵前他曾一再要求让自己参加正面进攻,他以为与单于直接交战的机会是不多的,想在这次交战中建立大功,实现封侯之愿,但卫青受刘彻的暗中吩咐,坚持让这位被认为运数不吉的将军参加东路进击,致有失道之误。李广自然不知道刘彻的暗中吩咐,把恼恨记在了卫青身上,其自刎可能包含有以死相抗之意。过了不久,李广的儿子李敢心怨卫青对父亲不公,击伤了卫青。李敢身为郎中令,对大将军的报复伤害是违反朝禁的,如要查究,他会成为犯罪之人,但卫青却隐瞒了这件事,既没有追究,也没有报告,他大概觉得李敢的行为虽属无礼,但情有可原,李敢的伤害使他正好排遣了对老将未及挽救的内疚。他想有效地保护李敢,也宁愿忍受自身的委屈。
看看卫青与几位臣僚的邂逅之交,也有助于了解他的为人。他曾派使者在家乡河东买马,使者发现供职于太守衙门的减宣非常能干,报告给他,他就将其推荐给刘彻,减宣被任为管理养马的大厩丞,后来升为御史,一时成为朝中名臣。齐人主父偃在穷困潦倒中入京求见卫青,卫青发现他很有才能,就多次向刘彻提起,可惜未被召用。主父偃后来凭自己的奏书被刘彻看中而重用,他曾建议刘彻立卫子夫为皇后,主观上一定包含着对卫青的感恩。大臣汲黯是有名的耿直之人,常对位高权重的卫青不施跪拜之礼,而以平等礼节相待,并对人宣称:“让大将军有平等礼节的客人,正是对他的敬重。”卫青听到这话,反而更看重汲黯的贤良,多次向他请教朝廷的疑难大事。卫青可能是一位不善交往的人,但有限的交往中亦能清楚地显示出他待人的卑谦与和善。应该说,作为一名大功在身的皇亲国戚、国家高级将领,能够始终以卑谦的心态处世,能够看轻自我、善待部属,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的。
前119年卫青围击单于之后,汉朝一度停止了对匈奴的进攻,主要因为战争消耗太多,汉军马匹太少,而后来朝廷又忙于南诛两越、东伐朝鲜和用兵西南的事务,北方的规模化战争一度停息了18年。身为皇后之弟、太子亲舅的大将军卫青自北方息战后过上了默默无闻的生活,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再也没有见到他的身影。
前106年底,默默生活了近14年的卫青逝于家中,时年近50岁。刘彻下诏将其葬于自己已建就的陵墓茂陵东北,和霍去病的墓相毗连,让把墓冢修成像穹庐和山丘的形状。古人重死。刘彻对墓冢的设定另有自己的象征意义,而把卫青之墓安排在自己陵墓的侧旁,则表达了对卫青的高度看重,他是希望自己逝后,即便在九泉之下也能有善攻强敌的不败将军护卫在自己身边。刘彻的安排在相当意义上代表了一代雄主对卫青一生的盖棺定论。
大将

孔子天命观介绍,孔子的处世之道是什么

孔子天命观

孔子的天命观,就是“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孔子曾经提出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说法,孔子还曾说过“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可见孔子对于天命观是多么的重视。

孔子讲学

孔子所说的天命和现在的一些算命的所说的天命,不是同一个东西,这里的天命是指上天给我们的使命。而一些算命的所说的天命,是指上天给一个人安排的命运,这种天命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在孔子看来,每一个人的出生,都是带着使命而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是因为有上天的使命。上天之所以给你天赋,是想让你用自己的天赋来完成他所给你分配的任务。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知道自己到底承当了怎样的天命,这就是“知天命”的意思。其实,“知天命”就是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擅长什么,适合干什么,这需要时间的积累的,所以孔子才将五十岁定为“天命之年”。

只有“知天命”才能很好地认清自己,担当起拯救天下的重任,这样的人才会“畏天命”知道自己身负重任,在巨大压力的推动下,才能不断的去学习,去完善自己,这样到了最后,就能随心所欲,顺应天命,必然能够走上高位,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的完善自己,最后终于能够顺应天命,流芳百世。其实,孔子的天命观也是一个理想观,我们可以将天命看成是理想,有了目标,为了目标,努力去完善自己,不断的进步,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孔子的处世之道

孔子处世之道的核心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所在,是孔子的经典妙句之一,同时也是孔子“仁”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孔子“恕”之思想的核心部分。

周润发版孔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能强加给别人”,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宽恕待人。世人都知道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孔子还有一个“恕”的思想,有人将他的这一思想称为“恕”道。

“恕”道是“仁”这一思想的消极表现,积极的表现应该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改变自己也要改变身边的人,自己进步也要让身边的人进步。后来,孔子在实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才有了后来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略带消极的思想。这句话也被现代很多人立为自己的处世准则,孔子说出这句话的本意是人要有广大的胸襟,不能心胸狭窄,小气待人,要有一颗宽恕的心。

但是,这只是孔子的处世之道,虽然被很多人所接受推崇,但是这不是放之四海之内皆准的道理。它本来就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是一种积极无奈之后,才选择的一种处世态度。例如,一个警察和一个亡命之徒持枪相对,两人此时心中都是想杀死对方的,如果警察抱着一种“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那么死的不仅仅是自己了,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无辜群众送命。

所以,任何一种思想,我们都要辩证的去看待,要学习那些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相关参考

东晋杰出政治家谢安为人处世之道如何?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一直隐居拒绝为官,直到四十多岁才正式出仕。入朝为官后,谢安就为朝廷尽心竭力,为东晋政局稳定、多年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深受后世

曾国藩的这副对联,写出了他的处世之道,至今让人钦佩不已

曾国藩不仅是晚清时期的重臣,还是湘军的创始人,如果没有他的话,或许清朝将会提前灭亡,他可以称得上是力挽狂澜。曾国藩二十七岁考中进士,起初并没有彰显出过人的才能,官职也非常低微,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一步

卫青简介汉朝大将军卫青的历史生平

【卫青简介】汉朝大将军卫青的历史生平  导读: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他的母亲在平阳公主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平阳公主原号阳信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因嫁与平阳

西汉大将军卫青的原配妻子竟并不是平阳公主

做为西汉时期大名鼎鼎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出现在众多翻拍大汉时期的影视作品中。提到卫青,大家第一反应都会是他的英勇善战,以及汉武帝的小舅子。对于历史上的卫青是否真的如同影视作品中说得那样神勇呢?  图片

西汉时期有哪些名将

所谓将不在勇,而在用兵之道。以历史记载的战功事迹为准,排名如下:1、韩信:一代军神,不用多说了;2、霍去病:封狼居胥,中国历史上最强的骑兵统帅;3、卫青:智勇双全的统兵大将代表;4、赵充国;深谋远虑的

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卫青最后得以善终了吗?

...倾朝野”的官员都没有好下场。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就是一个特例,他不但有好下场,几个儿子还都被封了侯,小儿子还是在襁褓之中被封侯的。此等殊荣,在西汉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卫青为何能

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卫青最后得以善终了吗?

...倾朝野”的官员都没有好下场。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就是一个特例,他不但有好下场,几个儿子还都被封了侯,小儿子还是在襁褓之中被封侯的。此等殊荣,在西汉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卫青为何能

奴仆变成大将军,卫青的传奇人生

近年来,汉宫剧大有赶超清宫剧的势头,关于汉武帝刘彻一家人的故事更是被拍成各种电视剧。《美人心计》《大汉天子》《汉武大帝》以及近期热播的《卫子夫》,上至汉武帝祖母窦太后,下至汉武帝皇后卫子夫都成为了汉宫

她为汉武帝献上两位皇后,克死三任丈夫,最后一任为大将军卫青

看汉武帝「”后宫秘史”的时候,看着看着就发现,咦这个汉武帝怎么跑姐姐家转了一趟就带走了个歌女,歌女还成了皇后;咦这个汉武帝怎么又去了姐姐家转了一圈带走了个舞女,这个舞女也被追封为了皇后。汉武帝一共三任

横扫匈奴的卫青去世 他的家族为何迅速垮台

 元封五年(前106年),大将军卫青病逝,谥号为烈侯。在上古文献中“烈”是光明、显赫,有宏伟、浩大之意。以此表彰了卫青军功卓越、不平凡的人生之旅。卫青对卫氏家族,乃至太子(卫青的外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