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取信

Posted

篇首语:智者不为愚者谋,勇者不为怯者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立木取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立木取信

2、历史秘闻 立木取信,信賞必罰是人成事的信條,商鞅提高了賞金贏得了民心

立木取信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想起了改革,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太真实了。”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 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评析】
商鞅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能够从人民的利益开始抓起,从而作到了取信于民的效果。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加之商鞅的才能和秦孝公的信任。秦国的变法才能够得到顺利的进行,秦国才能够从战国七雄中脱影而出。最终成就了统一六国的霸业。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历史秘闻 立木取信,信賞必罰是人成事的信條,商鞅提高了賞金贏得了民心

「商鞅變法」的內容擬好後,在公諸於世之前,商鞅可謂是動了腦筋。如何取得人民的信賴是關鍵,他絞盡腦汁才想出一個計策。
他命令官吏在京都南門邊,立了一棵三丈高的樹,然後張貼布告說:「誰把這棵樹移到北門,就賞他十金。」
民眾沸騰了,爭相傳誦,布告牌前萬頭攢動,卻沒一個相信世上有這樣的好事。
於是商鞅想了想,把布告還了下:「誰把這棵樹移到北門,就賞他五十金。」賞金一下子提高了五倍。有一個人半信半疑地把樹移到北門。商鞅就當著眾多參觀者的面,給他五十金。證明布告上說的一點也不假。
《論語》中說「無信則不立」,這是施政的不二法門,商鞅提高了賞金,用五十金買到了「信」。
這次布告以後,「變法」就一一付諸實行。這些法令開始實施時,怨聲載道,在一年之內來京城投訴新法不合理的人,多達數千人,其中以因為改革而蒙受損失的人占多數,也就是說,特權階級與他們的代言人占多數。
正當抗議事件屢出不窮的時候,又發生了使新法的執行面臨考驗的事件。起因是太子藏匿了一位被判死刑的王族。依照新法,藏匿罪犯不報,與之同罪,這就是說太子也必須被處以死罪。
商鞅就說:「人民守法,都是上面的人在犯法的緣故。」這句話說得很重,顯然是要把太子依法論罪。可是,殺掉將來要繼承王位的太子,並非輕易可行,經過重重壓力後,商鞅不得不妥協,權且拿兩個人來替罪。把太子的侍衛長公子虔處以削鼻子的劓刑,把負責教育太子的公孫賈處以刺面的黥刑。
公子虔和公孫賈都是名門貴族(大夫)出身。《禮記》上有一句:「刑不及大夫」意思是說,刑罰只是適用於人民、不能加諸於大夫身上。這種傳統的觀念,無異被新法一舉擊破。法律面前,不分貴族、平民。
這個事件是一個大轉機,從此以後,全國上下一律守法,人人奉令唯謹。
十年過去了,秦國被治理得井井有條,確實實現了路不拾遺、山無盜賊,家家自足。最初,對新法大肆抨擊的那些人,如今,卻轉而對新法稱譽有加。商鞅並不領情,反而把他們安上混淆視聽的罪名,一個個遣送到邊疆。
這樣一來,再也沒有人敢對新法有所批評了。
商鞅在執行法令的時候,嚴厲苛刻,這本來就是法家的特徵,他也是法家的典型代表人物。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批評他「天性刻薄、寡恩」,原因也就在這裡。也正是由於如此嚴厲,「變法」才獲得成功,為秦國帶來空前的富強。
但同時也留有一個疑問:商鞅創造的體制是當時古代全世界組織動員能力最強的,為什麼商鞅死後「秦人不憐」?
據說商鞅每次出門都如臨大敵,需有十多輛兵車保護,重甲持戈的士兵同車護衛。據《戰國策》記載,秦孝公病重時曾萌生把王位傳給商鞅的念頭,鞅「辭不受」。孝公一亡,繼位的秦惠公及宗室貴族當即群起攻之。商鞅舉家逃亡,來到一個叫關下的地方,想投宿旅舍,旅舍的主事不認識商鞅,說:「我不能接待你,商君的法令規定,讓人投宿而沒有驗明身份的,會遭受連坐之罪。」商鞅仰天哀嘆道:「嗟乎,為法之弊,一至此哉。」

相关参考

商鞅立木_商鞅立木译文

商鞅立木译文1、译文: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

商鞅立木的故事 商鞅变法前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导读: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

29 商鞅南门立木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

曹操借头是什么意思 曹操断发取信于民的典故

曹操借头曹操诡计多端:梦中杀人、割发代首取得民心、装头风骗叔父、望梅止渴等等都是诡计。而其中更为典型更为被后世诟病的当属曹操借头这一典故。曹操借头图片事情发生在曹操攻打袁术的时候,当时战争持续时间太久

关中留美名,鸿门巧逃脱

  取信于民,攻心为上>  汉元年十月(前206年),刘邦终于来到灞上,咸阳城就在面前。>>  刘邦年少时的理想是做一个游侠,行侠仗义,自由自在;起兵时,刘邦想雄踞一方,兄弟都跟着自己荣华富贵;刘邦投

有关”秦朝”秦始皇的故事

正月,嬴政生于赵国首都邯郸。 战国末期,秦赵两国关系紧张,为了取信对方,开始互派质子。秦昭王把嬴政的父亲异人,派到赵国去当人质。这就是作为秦国王室成员的嬴政生于赵国的原因。由于秦始皇生于赵国

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著名战例

春秋时期,鲁国面对强大齐国威胁的局面,采取了一些取信于民的战争准备措施。这样,在战争中,曹刿根据敌强我弱的客观态势,先让一步,后发制人,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同时,正确地选定了转入反攻的有利战场和时机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 周瑜打黄盖的歇后语

在《三国演义》中记载: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

结果如何 长勺之战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天子的领地,历史渊源深,虽然比不上齐国,但是鲁庄公取信于民,树立威信,鲁国实力也不弱。从古至今两国渊源不断,因为国土相邻,纷争时有发生,当年齐桓公公子小白即位的时候,鲁庄公更是公开反对,他拥立公子纠,...

结果如何 长勺之战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天子的领地,历史渊源深,虽然比不上齐国,但是鲁庄公取信于民,树立威信,鲁国实力也不弱。从古至今两国渊源不断,因为国土相邻,纷争时有发生,当年齐桓公公子小白即位的时候,鲁庄公更是公开反对,他拥立公子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