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会战曼德勒――喋血远征
Posted 日军
篇首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4 会战曼德勒――喋血远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4 会战曼德勒――喋血远征
远征军东线出现一个大缺口,第6军军长甘丽初,竟然穿着睡衣在城里搓麻将1942年4月18日,就在孙立人发起仁安羌战役、解救被困英军的当天,美国空军杜立德中校率领16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起飞,轰炸了日本首都东京等几座城市。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杜立德”大轰炸,不可一世的日本人第一次在本土受到炸弹的教训。
大轰炸的影响迅速波及到缅甸战场:日本军方担心美国利用中国大陆为基地,轰炸日本本土,因此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打击重庆政府,迫使蒋介石和谈。缅甸作战的日军遂以全力打入中国云南境内为目标,放弃进攻印度和德国在中东会师的计划。
缅甸,日军司令部。
接到大本营的命令后,日本15军军长饭田祥二郎并不着急,对他来说,目前好消息是不断传来:中国远征军已经放弃了平满那会战计划,中路最难缠的第5军已经后撤;西线的英缅军完全崩溃,而且通过间谍的打探,对方驻守东线的第6军力量最为薄弱。
“西路的33师团主力现在赶往仁安羌,樱井省三吃了点亏,一定不会甘休;中路中国方面的抵抗已经不很强劲,可以让竹内宽的55师团慢慢推进;而东路,就大有文章可做了。”饭田祥二郎对通讯兵下达着最新命令,“发电报,让牟田口廉也的18师团与渡边正夫的56师团一齐夹攻东路,将支那军队击败,彻底断了他们回国的后路;如有可能,将部队打到云南!”
4月19日,日军18、56两个精锐师团,以坦克和汽车组成快速部队,迅速向东线罗衣考奔去。
甘丽初第6军布防东线,所辖的有彭璧生的第49师、吕国铨的第93师、陈勉吾的暂编55师。但驻防茂齐、罗衣考、棠吉一线的仅仅只有陈勉吾的暂55师,93师和49师分别守在缅泰边境,三个师彼此之间相距太远,不能协防。而东路的最北端,却连接着滇缅路上的重要城镇腊戍――作为远征军的后勤基地,腊戍的战略位置实在着太重要了,这座小城是滇缅公路缅甸段的起点,它一直连接到云南昆明。
东线都是丛林,远征军指挥部认为日军很难突破,因而没有重视东线的防御,这无疑犯了一个大错,日军则完全洞悉这个部署的破绽。杜聿明曾反对指挥部的兵力部署,他认为应该将兵力集中在东线,保全腊戍的两大门户――棠吉与眉苗,避免日军切断远征军的回国后路,但史迪威和罗卓英都没有重视。
日军两个师团迫近罗衣考时,陈勉吾的暂55师已经在茂齐损失了一个团,仅仅剩下两个团的兵力。
牟田口廉也和渡边正夫见中国守军的炮火根本不强烈,心下大喜,下令全线推进,彻底消灭中国军队,不让对方有求救的任何机会!
尽管暂55师将士们奋勇抵抗,但仍无济于事,日军迂回堵住了55师的退路。十几辆坦克直冲师部,师部机关被打得七零八落,师长陈勉吾下落不明,三个团长也失踪,第55师在两天之间被彻底打光。
20日,日军18、56两个师团占领罗衣考,牟田口廉也和渡边正夫决定兵分两路向北挺进,西趋棠吉、东指第6军军部雷列姆。
远征军东线出现一个大缺口,局势陡然严峻;史迪威和罗卓英得知这个消息后,顿感事态严重,连夜驱车赶到第6军司令部。更令史迪威恼火的是,第6军军长甘丽初竟然不在司令部,而是穿着睡衣在城里搓麻将,他一直认为日军不会选择东路突破,因此连55师已经丢了罗衣考也不知道。
史迪威气得简直要发狂,威胁要将甘丽初和55师师长陈勉吾枪毙,经过罗卓英的反复劝解,甘丽初被责令夺回阵地。
第6军的长线布防被日军各个击破,为应付危局,甘丽初再也不敢大意了,亲率部队在雷列姆抓紧构筑工事,准备迎敌,同时以军参谋长林森木率领一部在棠吉、雷列姆前线狙击正面之敌。
东线危急,中路掩护后撤的第5军96师也被日军55师团死死咬住。
在第5军里,96师装备次于新22师和200师,全师上下本来就憋着一口气,同古会战时,他们急着赶往前线,可在腊戍居然等不到列车,后来好不容易赶到,同古已经失守,上峰让他们配合22师,在平满那构建工事,正当大家摩拳擦掌将据点与交通壕设置好后,又接到了掩护主力后撤的命令,将士们怨声不断。师长余韶反复解释,因为西路英军后撤,东线罗衣考又失守,他们两侧都被日军威胁,因此不得不后撤……
中路日军竹内宽的55师团发现中国第5军放弃平满那后,即以山炮和榴弹炮开路,配以战车、装甲车浩浩荡荡沿着公路北上。平满那、央米丁到曼德勒一线是辽阔的平原,96师很难利用地形阻击,第228团负责断后,团长凌则鸣率部顽强地抵抗日军,成功保障了主力后撤,而228团伤亡惨重,损失800余人,凌团长也壮烈殉国……
在西路的孙立人却雄心壮志,想继续吃掉日军一部。接到上峰的命令后,新38师112团也赶到了仁安羌,孙立人不免动了心思。
20日上午,敌军约400余人突来袭击38师的左翼阵地,试图窥探38师的动向,被当场击退。日军炮火不猛,而且来犯的人也不多,孙立人判断敌军大部队尚在后面,于是下令:“以112团为主力,于今日半夜,施行果敢攻击,向敌右翼包围,断其后路,将敌人一举消灭。”
当时,孙立人指挥的队伍仅112和113团,且兵力不过3000,但来犯的敌军先头部队也只有3000人左右。且敌人事先吃了败仗,士气已挫。所处地理位置又不好,孙立人深思熟虑,觉得自己手中的3000勇士一鼓作气,一定能将敌人前锋大量杀伤,然后再撤退。
孙立人命陈鸣人、刘放吾两位团长,等到晚上,利用黑夜掩护,悄悄迈近敌阵,于临晨开始进攻。
就在此时,英军一个上尉突然来到孙的指挥所,送给孙一道取消这次歼灭战的命令。命令大意是:因东路日军突破第6军防线,第5军主力也已经后撤,为了不影响曼德勒会战,命孙师速回乔克伯当地区待命。
孙立人只得无奈地电令各部队停止攻击,以防守为主。
“全速前进!”200师的官兵们还饿着肚子,师长一声令下,个个奋勇前行。
在远征军部队紧密调遣的时候,远征军司令部又吵成了一片,其原因是亚历山大在乔克伯当发来了求救急电:在仁安羌至乔克柏当之间,有日军3000多人向英军进攻,要求远征军急速救援!
“英国佬太无耻了,孙立人新38师仍在仁安羌掩护着,怎么后面又出现了敌军?就是有敌军的话,孙立人也会向我们报告!我们现在正需要集中兵力防御,哪支部队还能抽出来去掩护这些老爷兵?”杜聿明很不耐烦,对罗卓英道。
“你这是什么话,委座一直让我们精诚团结,现在盟军有难,我们怎么能见死不救呢?”罗卓英也不知是否该相信英国人,但现在日军4个师团压了上来,远征军的确兵力显得不足,但蒋介石命令他要“一切听从史迪威”,所以他也不能做主,只得看着史迪威。
史迪威翘着二郎腿,满不在乎地看了杜聿明一眼:“中路戴安澜的200师现在休整完毕,可以做机动部队,他们离西线乔克伯当不过100公里,让他们赶去,配合孙立人新38师,先歼灭那股日军,再回中路布防。”
“200师不能往西线调啊,”参谋团团长林蔚也觉得杜聿明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现在东线罗衣考失守,日军很快就会进犯棠吉和眉苗,那样位于后线的腊戍就危险了,如果腊戍一失,我们回国的后路将会被彻底切断!”
“我们完全能够将敌人压在乔克伯当――央米丁――棠吉一线,他们连曼德勒都进不了,更何况是腊戍?而且66军刘伯龙的新28师,现在曼德勒到腊戍一线接防,我们的会战一定能成功!”史迪威仍然固执己见。
林蔚跟罗卓英不再反驳,杜聿明无可奈何,他并不看好史迪威和蒋介石共同商定的“曼德勒会战”计划,但他只能冲史迪威发火,万万不敢对蒋介石有半分不敬,可现在是东线危机,只希望甘利初的第6军能借助天险,守住棠吉和腊戍,不然远征军退路被断,会大祸临头。
戴安澜于20日上午接到命令后,心头还有些惊喜:既然在乔克伯当的日军只有3000余人,估计也就是鬼子的一个先遣联队,孙立人新38师能在仁安羌建奇功,我们在乔克伯当也吃掉3000鬼子,不一样是大功一件?
“全速前进!”戴安澜命车队以最大的速度飞驰,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投入战斗时间的早晚,因为哪怕延误一分钟,敌人也可能完成了防御工事。
200师的官兵们还饿着肚子,但在师长情绪的带动下,个个奋勇前行。
下午,200师先头部队到达乔克柏当区域,却并没有听见枪炮声,将士们不免犯疑。
戴安澜率主力到达后,便下令部队散开,选择有力地形向纵深移动,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只有少量英缅军在零零散散的撤退,并没有发现日军!
英缅军见到中国人来了,个个兴高采烈,向200师的官兵们竖起大拇指,口里叽里呱啦不知道说些什么,估计是称赞中国人够意思,又安排了一个师来掩护他们……
200师上了英国人的当!英国佬实际上是想把中国远征军多调些到西线,接守英军前线阵地,掩护英军安全向印度转移!
看着英国佬们那种劫后余生的得意神情,戴安澜气得直摇头,兄弟们都还饿着肚子,居然是这种结果,真恨不得架起机枪对这些垃圾狂扫一通。
“命令部队,先就地用餐,同时向长官部报道这里的情况,请示下一步行动!”戴安澜抑制着愤怒,下令道。
部队尚未用完餐,长官部来电:东路危急,第6军受到空前的压力,令200师火速赶往东线棠吉支援!
戴安澜几乎要骂娘了,他们从中路央米丁赶到东线的乔克伯当,不到一天狂奔了100多公里,现在要从东线赶往最西线的棠吉,一共有400多公里!往返加起来,要跑500公里!现在已经是徒劳无功,还要继续跑,将士们会怎么想?
戴安澜深深吸了一口气,他不能将上面指挥紊乱的实情说出来,必须得保障士气,经过考虑后,召集部队讲话。他向士兵们解释:日寇已经从乔克伯当转移,我们没能赶上,很可惜。现在东路危机,鬼子进犯棠吉、腊戍、雷烈姆,想彻底断了我们回家的路,希望兄弟们发扬昆仑关大战和同古大战的精神,星夜赶到棠吉,将鬼子狠狠打一顿!
已经疲倦的官兵们在师长的鼓励下,个个情绪激昂,齐声吼道:“坚决杀回去!”
看着满身尘灰的战士们,戴安澜不禁眼睛湿润了。
4月21日晚,200师先头机械部队,终于赶到了棠吉,但是他们并没有见到第6军的部队,反而与日军第56师团一部发生遭遇战。甘利初第6军暂55师已经全军覆没,赶到棠吉护防的49师和93师一部也被日军先后打垮。甘利初率残部东撤,向中缅边境的萨尔温江(怒江下游)转移。
而棠吉,已经彻底落入的日军手中!
戴安澜立即召开作战会议,作出夺取棠吉的部署,以柳树人第599团、刘少华第600团为攻击部队,郑庭笈第598团为预备队。600团沿公路向棠吉城攻击前进,599团负责攻占棠吉城外右翼高地,包围棠吉城侧翼,切断棠吉至雷列姆公路,并在高地上用重机枪射击城里的敌人,与重炮兵、装甲车一齐掩护主力进攻。
200师主力全部集结在棠吉后,迅速展开了攻击。
4月24日拂晓,全面攻击开始。侧翼攻击高地的第599团,向敌方阵地发动猛攻。士兵们奋勇登山,一连串地攻克了几个山头,虽然部队的伤亡很大,但他们还是占领了高地,然后居高临下,向城里射击,599团第1营于当天下午切断了雷列姆公路。
第600团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攻击城区,与敌发生激烈巷战,逐屋逐巷进行争夺。第598团在装甲车掩护下,冲进城扫荡残敌。当晚,第200师占领了棠吉城。此战共毙敌800余名,击毁14吨重坦克三辆,获战马数匹。
戴安澜收复裳吉虽然顺利,却很是疑惑:此战居然没能遇到日军主力?而且鬼子非常顽固,被困后基本是自杀了,200师没能捉到一名日本俘虏。当地缅甸人也很不配合,根本不讲日军56师团究竟往那个方向去了。
日军要是不管后勤补给,而急速穿插直奔腊戍切断远征军的退路,那形势就危险了。戴安澜心里略过一丝惊慌,迅速下令:“赶紧报告指挥部,日军主力不知去向,可能奔向我军腊戍后方!”
戴安澜的担心没有错。
日军18师团的牟田口廉也和56师团的渡边正夫,一路攻下了茂齐、罗衣考、棠吉,将中国远征军的第6军主力击溃后,他们也不急于荡清中国军队余部,商量干脆继续推进。
在得到15军司令长官饭田详二郎的赞扬后,二人狂喜,牟田口廉也率18师团绕过中国第5军在中路的设防,抄后路直奔曼德勒,企图一举摧毁远征军指挥部;而渡边正夫则带着56师团绕道荒无人烟的山谷丛林,从泰缅边境穿插,进行纵深1500公里的大奔袭,攻占腊戍,将中国远征军堵在缅甸。
饭田详二郎为保证第56师团穿插成功,请求空军将南亚仅有的两支空降部队赶到同古机场,随时准备实施空降支援。
日军南洋大本营完全支持他的计划。56师团渡边正夫更是激动得心潮澎湃,他在结集训话时,拔出自己的指挥刀,动员令只有一句话:
――如果战斗失败,我将切腹以谢天皇,士兵们,前进!
史迪威被英军搅得头脑发昏,曼特勒会战计划又是一团糟,他想辞职不干了
曼德勒,盟军指挥部。
史迪威和罗卓英为200师占领棠吉兴奋不已,认为中国远征军和英缅军应该集中所有力量,乘胜举行曼特勒会战。因为曼特勒是缅甸的战时首都,是世界舆论关注的热点。如果在这里举行一次大会战,将给缅甸人民和中国远征军、英缅军一个极大的鼓舞。
计划报给蒋介石,蒋介石复电赞扬,还说,这一会战如能成功,将给沉闷的世界一个惊喜。
史迪威兴奋地召开有中国远征军和英缅军领导参加的作战会议。可是,没有料到英缅军却对这个计划投下反对票,从乔克伯当撤退下来的亚历山大说,他的部队在仁安羌受了惊,军心不稳,要转移到印度去休整,并建议中国军队也撤到印度,先守住,等欧洲战争差不多了,大家再联合打回缅甸。
史迪威气得恨不得上去给亚历山大一个耳光,可他到底忍住了,问罗卓英该怎么办?
因为有了蒋介石的指示,罗卓英底气也比较足:“英国人是怕死鬼,他们来缅甸不是打仗的,而是来旅游观光的。他们丢了缅甸也不要紧,可我们不成,要是日本人占据缅甸后,又进攻我国的云南,那么我国的抗战就更艰难了。他们不干,我们干!”
“我认为大家还要慎重考虑,我们目前没有空军侦查,对日军的调度完全不清楚,我认为戴师长的担忧很对,东线日军主力去向不明,200师不能西调,应该迅速赶往腊戍,途中如果遇到日军部队,也不必与其纠缠,确保腊戍要紧;守住腊戍,我们就可以将日军拖在缅甸,不让他们进犯云南,但要是丢了腊戍,我们连退路也没了!”参谋团长林蔚还算是清醒。
“现在还想什么曼德勒会战?甘利初第6军已经溃败,恐怕现在都在回国的路上;200师目前在东线兵力单薄,要是日军前后夹击,岂不危险。我同意林团长的建议,我们可以把第5军主力全部东移,护卫棠吉、雷烈姆、腊戍,确保我军后路,也防止日军进犯云南。”杜聿明觉得史迪威根本不懂打仗,却总幻想着用中国的军队来谋取战功,于是再次反驳。
就在僵持的时,蒋介石又来了一份电报,大意:一、中国远征军可组织曼德勒会战,但也要以保卫腊戍为主要目标,二、万一腊戍失守,第5军和第66军就以八莫、密支那为后方;第6军以景栋地区为后方。
密支那位于缅甸最北部,距曼德勒400多公里,与曼德勒、八莫一线有铁路相连,东距中国边境只有50公里。
“看来重庆也暗示我们要留一手,即便腊戍被切,我们就绕远一点,往北再走,经过八莫到密支那,然后转回国。”杜聿明心中沉思着,委员长还是不愿意让我们硬拼的。
史迪威本来就被英军搅得头脑发昏,现在又接到蒋介石的这份来电,他的曼特勒会战计划整个被搅得一团糟,气得直叫嚷要马上回国,向罗斯福总统控诉,辞职不干了。
罗卓英无奈,来了个折中,建议将蒋介石的保卫腊戍与曼特勒会战两者结合起来,具体部署为:
戴安澜第200师从东线棠吉北上,赶在日军前面,保卫腊戍;第5军战车团、山炮团、新编22师、第96师以及在西线的孙立人新38师全部退到曼特勒前沿,集中兵力保卫曼特勒!
林蔚、杜聿明很清楚,这样的决定是再也不可能更改了:兵力基本集中在西线,而曼德勒东面到腊戍一线,目前只有第6军新28师驻防。如果日军集中力量打腊戍,即使戴安澜200师及时赶到,也不一定能抵抗住……
随即,林蔚又接到蒋介石的电报:曼德勒会战让史迪威、罗卓英负责,参谋团赶往腊戍,负责调集第66军新28、29师,确保腊戍。万一腊戍不守,参谋团安排部队撤防中缅边境的穆塞与畹町,不让日军进入云南。
史迪威想保卫西线的曼德勒,委员长既没有明确支持,也没有明确反对,却又说要防御东线中缅边境的腊戍,现在中国远征军实际上已经分成两线作战,兵力不集中,没有任何优势。
在告别了罗卓英和杜聿明后,林蔚感伤地出发了。
日军此刻也在紧密地部署着。
15军司令官饭田详二郎已经探知:中国军队在曼德勒沿腊戍一线兵力薄弱,只有一个师驻防(张轸第66军的新28师)。而且英缅军不断后撤,跟中国军队根本不能配合,加上中国军队频频调动,已经筋疲力尽……
缅甸战事的结束即将实现,饭田按捺不住满心的喜悦,下令:东线第56师团全速前进,不顾中国军队在背后的追击,尽快占领腊戍,切断中国军队的退路,不让中国人退回云南;中路55师团和18师团赶到曼德勒,与西线的33师团,两翼包围中国军队和正在撤退的英缅军,在伊洛瓦底江将其一举全歼。
饭田一再强调:不与中国军队争夺一城一地,不与小股部队纠缠,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果断完成包抄的艰巨任务。
日军第56师团长渡边正夫全力向腊戍突进,10辆坦克装甲威风凛凛于前开路,尾随其后的400多辆载着日军的大卡车,以日进上百公里的速度长途直往腊戍方向疾进。
占领棠吉仅仅一天,新的命令又来了,戴安澜来不及休整,只得率领自己疲敝流血的第200师尾追北进的日军,想跟56师团抢时间,防御腊戍。
4月25日,渡边正夫的部队赶到腊戍附近,完成了对腊戍的钳形合围。
腊戍危急,参谋团团长林蔚对杜聿明发来商请电:“腊戍之安危,系于吾兄一身,望不顾一切星夜向敌攻击”。
杜聿明原本就不同意史迪威的“保卫曼德勒”计划,立即按参谋团的指示准备调集部队,这时罗卓英连续三道电令也来到杜聿明的军部。
三道金牌,只是一个命令:除戴安澜第200师追击北进,军部与军直即向曼德勒方向集结。这么强硬的命令谁敢违抗?连参谋团都改了口气,让杜聿明遵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之令行动,杜只得率部向曼德勒方向前进。
其实这也是史迪威的一场豪赌,他以为远征军强大的中线攻势会减弱日军对东线腊戍的进攻,但他太低估了日本人的实力。
“长官部,参谋团,都是混蛋!老子这一个师,硬是断送在这帮龟儿子手中!”
正在云南大理的第66军新29师也接到军部转来参谋团长林蔚签署的急电:新29师主力星夜入缅,限于28日到达腊戍,不得延迟。
新29师师长马维骥接到电报,傻子似的愣了:缅甸的那些家伙们在怎么打仗?传来的消息不是一直都大捷么?怎么被逼到最后方的腊戍来了?现在又要紧急调我们上前线?新29师奉命驻大理护卫西南国门,离缅甸的腊戍至少有700公里,现在运输困难,三天时间赶到,完全是疯了。
“军令如山,征集所有车辆,出发!”作为杂牌军师长,马维骥也受了不少气,能出国打鬼子,也是件荣幸的事。他将副师长、参谋长以及三个团长叫来,当即宣布了命令,“要是车辆不够,就对过往的商车强行征用,无论如何都要在三天内赶到腊戍!”
而此刻,本来就不宽阔的滇缅路上,挤满了往中国撤退的华侨、难民,以及被日本人追得失魂落魄的英国士兵。
没有足够的运输工具,新29师只能一个连、一个营地运输,道路拥挤,这些士兵们又被分割成了细细碎碎的小部。
27日,日军发起了对腊戍的进攻。参谋处作战科长张致广与新28师刘伯龙师长率第82团、84团在腊戍前沿阵地西保、南伦一线阻击进犯之敌,同时炸坏吊桥,阻敌北进,战斗中,张致广不幸胸部中弹阵亡(张致广,黄埔军校四期生,66军军长张轸的侄子)。
日军为速战速决,确保占领腊戍,派出27架飞机、7辆坦克、装甲车掩护,在炮兵配合下向西保、南伦攻击,虽然第82、84团英勇抗击,但终不抵强势的日军,28日傍晚,西保、南伦相继失守。
史迪威、罗卓英现在才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急令第66军全部主力赶紧往腊戍结集,戴安澜200师火速前进。
为时已晚,新28师在腊戍的各道防线均被日军突破。
远在重庆的蒋介石也着急上火了,他十分明确腊戍的战略位置,腊戍一失,不仅是中国远征军的退路被阻断,而且西南国门大开,云南即将变为前线,川滇黔大后方将受到严重威胁!
蒋介石于28日夜电告远征军参谋团林蔚,明确指示:可以不管史迪威的曼德勒会战了,抽调所有部队增援腊戍,曼德勒不守也行,此时当以保住腊戍为第一。
但此刻腊戍外沿阵地尽失,参谋团也在向国内撤退的路上,未能及时向远征军各部转达蒋介石的指示。
29日拂晓,日军出动坦克、装甲各30辆,在飞机的掩护下,向腊戍城区发起猛攻。张轸、刘伯龙苦守不住,只得带着部分警卫乘车由穆塞撤退到云南境内畹町、遮放。
守卫腊戍的指挥系统被日军彻底打乱,第66军军直属部队和新28师余部只得退入大山密林,各自为战。
最惨烈的还是新29师的战士,当先头部队赶到腊戍时,还没来得及设防御工事,便遭到日军的疯狂进攻,日军10多辆坦克一字排开、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开路,步兵紧随其后,新29师先头营借着简易的地形殊死抵抗,为自己的后继部队争取时间。
但新29师必定是狂奔了700公里仓促赶来,部队通讯很差,师、团、营、连之间基本失去了联系,而且零散部队是逐次到达战场,在日军高度机械化的攻击下,新29师往往是前一批战士还没等到下一批部队赶到,就已经伤亡殆尽了,源源不断的队伍明知前线危险,却仍然义无反顾往上扑。
赶到腊戍的新29师部队,三分之二就这样牺牲了。
新29师师长马维骥率直属部队赶到云南边境畹町时,方才得知前方的战事已经不可收拾,这个四川将领气得大骂:“长官部,参谋团,都是混蛋!老子这一个师,硬是断送在这帮龟儿子手中!”
腊戍失守,缅甸境内新29师官兵和新28师残部一样,各自为战退向密林中,后来经一个多月时间,历经千辛万苦渡过怒江,分别回到大理,然而很多人却在与日军的遭遇战中牺牲了。
占领腊戍后,日军欣喜若狂,远征军囤积在腊戍极为庞大的物资和汽油来不及销毁转移,就被日军获取了。56师团渡边正夫噙着激动的热泪将一面太阳旗挂在最先冲进腊戍的坦克上。
第56师团穿插成功,师团向军司令部发出报捷电。
中路,牟田口廉也第18师团也完成了迂回突袭,切断了曼德勒与腊戍间的铁道、公路,将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回国之路全部堵死。
西路,孙立人自仁安羌撤退后,樱井省三33师团一路急进,已经赶到了曼德勒附近,与孙立人新38师对峙着。
此时的中国军队被切成了两半,东边张轸66军新28师、新29师主力被击溃,军部退回了云南畹町,只剩下戴安澜200师尚在缅甸;而廖耀湘的新22师、余韶的96师、孙立人新38师则被困在缅甸西部的曼德勒附近。
几个小时之后,日军开始向曼德勒附近的中国军队大举进攻,套在缅甸的中国军队和盟军脖子上的绞索越来越紧了。
杜聿明激愤地站起来说:“……我们有自己的国家,不需要去任何国家避难。”
1942年4月29日,美国将军史迪威,中国指挥官罗卓英和杜聿明,英国亚历山大总司令在曼德勒西南小镇举行最后一次联席会议,讨论紧急撤退的对策。
目前日军完成了对曼德勒的合围,“保卫曼德勒”的会战计划,除了徒增伤亡,已经失去了任何意义。
史迪威十分恼怒,罗卓英也是满脸不快,杜聿明则心神不宁,垂头丧气。只有英国人亚历山大显得无所谓。形势很清楚,敌人三面包围,惟一的出路只有一条:往西,退到印度去。
亚历山大第一个发言:“先生们,鉴于日军已经攻占腊戍,中国远征军回国之路被切断,敝国政府正式通知本人,并由本人转告诸位:不列颠联合王国准许中国在缅甸的军队及其装备到印度避难。但是,按照国际惯例,贵军入境前须申报难民身份,由英国军队予以接收,并在指定地点集中管理。先生们,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们现在可以就地协商解决。”
很显然,英国人达到了目的,他们既有理由从容不迫地撤出缅甸,又能体面地收容中国几万大军,这些军队日后还能帮助保卫印度。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中国的将军们却无地自容:他们原本到缅甸来是为了拉英国人一把,不料反倒成了难民,落到被人家收容的地步,这岂不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杜聿明激愤地站起来发言道:“我们不能接受亚历山大将军及贵国的建议。既然我们从中国来,就该回中国去。我们有自己的国家,不需要去任何国家避难,日本人永远挡不住我们的道路。”
亚历山大正要说什么,却听罗卓英悄悄跟杜聿明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向委员长请示……”杜聿明没有理睬他,甚至没有看其他几位将军的表情,戴上军帽,凛然退场。
史迪威面无表情。
杜聿明一走,罗卓英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他只是个空头司令,既约束不了杜聿明,又得罪不起史迪威。就在这时,史迪威突然抬起眼睛,盯着罗卓英问道:“罗将军怎么打算的?”
“史迪威将军,你知道,我得立刻向蒋委员长请示。”这位有职无权的总司令结结巴巴地解释。
“你错了,你该先向我请示才对,可是我命令你一个人撤退到印度有什么用处呢?”史迪威说。
罗卓英叹了口气。
此次会谈没有什么结果,远征军的前途也看不到一丝光明。
史迪威多次电告杜聿明向印度境内转移,杜聿明不予理会。
30日下午,远征军总司令罗卓英上将悄悄离开指挥部不辞而别。他带了一排卫兵强行征用一列火车,押着司机开往密支那,准备从那里登机飞回重庆。不料这列不按计划运行的火车只开出二十五英里就与另外一列货车迎面相撞,致使本来就极度拥挤的铁路因此中断两天。罗卓英的逃跑行为无疑给中国军队的失败雪上加霜,再涂上了一层怯懦和可耻的色彩。
次日,亚历山大也把他的司令部撤过曼德勒大铁桥,开始向印度转移。桥对岸,史迪威和他的助手还在试图说服那些后到的中国军队撤到印度去,他告诉中国人,他一定要从印度发动反攻,重新夺回缅甸。他需要中国军队保存实力,但是他的努力收效甚微。
在去向问题上,廖耀湘、余韶等绝大多数中国军官都自觉站在杜聿明一边,齐心协力带领队伍往北赶,近6万人的庞大队伍沿着曼德勒、八莫朝密支那奔去,只要到了密支那,距东边国境就只有50公里的路了。
后来,只有新38师少将师长孙立人接受了史迪威的忠告,他在经过再三观望权衡和犹豫之后,终于放弃了拼死回国的念头,在最后时刻采取了把对伍拉往印度以保存实力。
远征喋血
历史军事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惨败而退
蒋介石4月20日晚从重庆发来急电,命令远征军将原本在曼德勒会战日军的计划改为“纵深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同时指出“防卫重点是腊戌”。然而,日军已看出决定缅甸战局胜负的关键所在:趁中国军队主力西调,东线空虚,长途奔袭,直插云南……中国军队面临被包围歼灭的危险,不得不开始了惨烈的缅北大撤退。 当日寇的刺刀从滇缅斜刺里插过来的时候,抗日战争到了最艰难的时刻。为了不当亡国奴,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中国军队远赴缅甸浴血作战。在经历了第一次远征的大溃败,前后付出了10余万人伤亡的代价后,中国远征军全歼滇西、缅甸日军精锐,凯旋荣归。这是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和大国军魂写就的辉煌一笔!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北方的京津地区,南京、上海、汉口、广州等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中国主要的大城市,95%的工业,50%的人口,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先后落入日本人的手中。中国本就十分可怜的国防工业面临覆顶之险,海上援助通道也被堵死了。 苏联给予了中国很大援助,提供了400架飞机给中国空军,另外500名苏联军事顾问和6个空军战斗机中队也在中国战斗。一条长达2700公里的从苏联边境到兰州的公路开通,从1938年到1940年,足够装备15个师的苏联军火通过这条公路进入中国。然而,希特勒闪电战进攻苏联后,斯大林无暇东顾了。1941年4月,苏联和日本签署《苏日中立条约》,从此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停止了。 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 当时,中国仅存的一条国际运输通道滇越铁路由于日军的破坏,运输量逐日减少,危若累卵,计划修建的滇缅公路立马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蒋介石严令:滇缅公路必须如期完工。 时局空前紧张,云南省主席龙云命令公路沿线的地方当局必须在1937年年底前开工,3个月之内先建成一条可以通车的简易公路。这种路只需把路基平整出来,在上面铺上碎石,用压路机压平即可。 沿线约20万各族劳工被征集到了工地,他们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是因为,青壮年基本都已开赴中原参加抗战。由于缺乏施工机械,这些劳工只能胼手砥足,在崇山峻岭之间,用血肉之躯开辟出一条长达上千里的公路。 然而,最可怕的不是苦累,是疟疾。原滇缅公路工程师娄性回忆了那段触目惊心的日子:怒江、芒市这些低洼的地区都有恶性疟疾,人被牛蚊叮咬之后,发抖、发烧,不到三天就会死掉。一批人倒下,一批人换上,代价惨重。 1938年8月底,经过20万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滇缅公路终于通车。由于武汉会战局势吃紧,急需战略物资,没有举行任何通车仪式,公路就投入使用。《云南日报》为此发表社论,称滇缅公路的完工,就像给中国建了一条强有力的输血管。而在大后方,几乎所有的报纸都争相报道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然而,这场奇迹的诞生,是用3000条生命换来的。 在今天看来,盘旋于山谷之间的滇缅公路也许有些寂寞。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司机绝不会放着高速公路不走,来选择这条颠簸危险的道路。然而70年前,这条公路是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自通车起的三年里,滇缅公路一共抢运了50万吨军需品,15000多辆汽车,以及不计其数的各类物资,是一条支撑抗战不折不扣的生命线。 日军进攻缅甸,中英各怀心思 1941年,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失利。12月,日军先头部队入侵缅甸南部,直接威胁仰光和滇缅公路。鉴于缅甸局势岌岌可危,12月下旬,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召开中英美军事联席会议。会后,有记者问蒋介石,万一缅甸不守,中国政府有能力应付四面受敌的困难局面吗?蒋介石回答说:鉴于亚洲局势日趋严重,我国作出决定,不日将出兵缅甸,与日寇决战。 第二天,蒋介石的谈话被刊登在《中央日报》的头版头条,国内媒体欢欣鼓舞,世界舆论反响不一。《泰晤士报》的评论员五味杂陈地写道:“中国人决心重返缅甸的行为是否表明,昔日白种人在亚洲的统治权威已经破碎了?” 在大英帝国的版图上,缅甸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印缅省,它的战略意义仅仅在于为印度构成一道外围屏障。然而对中国人来说,缅甸却势在必夺,随着泰国、香港在1941年相继沦陷,它已成为中国通往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它的存在直接关系到抗战大后方的安危。 英国人虽已无暇东顾,却不愿中国盟友插手缅甸事务。当蒋介石在黄山别墅盛宴款待英国来客时,英方代表韦维尔却当场宣读了一份强硬的备忘录,要求中国军队的入缅人数“不能超过一个团”。 蒋委员长焦灼的心情,英方丝毫不能体会。1942年1月,日军攻入长沙。第九战区炮兵第一旅占据岳麓山阵地,压制敌人炮火。战至最激烈的节骨眼,炮弹告罄。第九战区电告重庆,军令部回答:炮弹尚在仰光待运。同月,从汉阳迁至重庆的兵工厂因缺少钢材被迫停工。国民政府仅有的十余架运输机亦因油料缺乏而停飞。 中英分歧引起了白宫的不安。罗斯福对英国人的短视和自私极为不满。中国人参战不仅对亚洲战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焦头烂额的欧洲盟国也至关重要。只有让中国人牵制住日本,英美才可能集中力量对付德国。 1942年1月14日,阿卡迪亚会议在华盛顿结束。会议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确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战略方针。同时,将缅甸、泰国和越南从盟军东南亚战区中划出来,与中国战区合并,称“中缅印战区”,由蒋介石出任最高总司令。 中国远征军入缅 2月的一天,美国迈阿密空军基地,一个身高不到六英尺的瘦削将军登上了一架银白色的水上飞机。几天前,他还是一名美国的集团军总司令,而现在却要到中国担任战区参谋长的职务。他,就是约瑟夫·史迪威。 史迪威1883年出生于佛罗里达州,1904年西点军校毕业,一战期间参加美国赴欧洲远征军,后任西点军校教官,是一个颇有传统美国牛仔风格的将军。史迪威对自己佩服的人直率真诚,对看不上眼的将领却尖酸刻薄,由此得到了一个“酸性子乔”的绰号。他学过中文,1935年到1939年期间曾在北平当过美国驻华武官,能说一口不太流利的中国话。 与此同时,滇缅公路上尘土飞扬,浩浩荡荡的中国军队像一条望不到头的灰色长龙,向缅甸境内大规模挺进。这是由蒋介石嫡系,第5军(军长杜聿明)、第6军(军长甘丽初)和66军(军长张轸)组成的中国远征军。 3月初,蒋介石首次以盟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的身份飞临腊戌视察。腊戌是缅甸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滇缅公路蜿蜒而至。当时所有中国的外援物资都是从仰光经铁路到达腊戌火车站后,用汽车转运到中国。 3月3日,蒋介石同他的美国参谋长在这里相遇了。早在史迪威任驻华武官时,就对蒋没有好感,而跟冯玉祥、李宗仁亲近。蒋介石也非常讨厌这个尖酸刻薄的美国人。蒋拉拢史迪威,看重的是他手中掌握的美援,而史迪威却对国民党将领的贪腐无能切齿痛恨,在美援等一系列问题上与蒋格格不入。他是中印缅战区参谋长,蒋是总司令,是上级,而史迪威却是美国在此地区的利益代表,这几乎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对于刚刚入缅的中国军队来说,他们面临的战场形势十分不利,3月8日,仰光陷落,缅甸国门洞开,日军长驱直入。而英缅军只有两个师的兵力。蒋介石觉得仗当然要打,而且应当打得轰轰烈烈,但是损失必须有个限度,他不想为英国人做无谓的牺牲。 在腊戌,蒋介石三次单独召见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指示作战机宜。200师是蒋介石的嫡系,也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支摩托化炮兵师。全师装备有坦克、装甲车、摩托车和大口径火炮,步炮比三比一。戴安澜则是被蒋介石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的陆军少将,安徽无为人,黄埔三期毕业,早年参加北伐。因剿共得力,多次受到擢升。芦沟桥事变后,先后参加长城保卫战、台儿庄大战和武汉大会战,屡有建树。 蒋介石问戴安澜,200师能否在同古坚守一两周,打个胜仗?同古是下缅甸平原上的小城,也是缅甸中部公路、铁路和水路的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戴立正,誓言铿锵: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即使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固守同古。 然而,当200师孤军深入1000多公里来到同古时,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从缅甸南部长驱直入,兵力是200师两倍的日军第55师团(日军一个师团相当于中国一个“军”)。当时,仰光已经失守,同古的存亡直接关系到能否制止日军继续北上。英军被日军打得吓破了胆,在仓惶北逃时,竟然发现一支中国的军队迎着他们的方向冲向后面的日军,他们认为这些中国人简直就是送死。 戴安澜在到达同古那一天的日记里这样写道:今赴同古,与英军第一师长斯科特会晤,询以敌情,则不明了,询以敌战法,则亦不知,苦恼之至,今后非由我军负起全责不可! 同古保卫战,打出国威 同古南距仰光250公里,北距曼德勒320公里,是仰曼铁路的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西北还有克永冈机场,是日军“必须迅速占领”之地。 驻守同古的英缅第1师士气极为低落,既不了解敌情,又未作迎战准备,只准备安全后撤,保存实力。 3月9日,蒋介石离开腊戌回国,指挥大权交给了杜聿明。3月12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成立,罗卓英为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罗未到任,由杜代理。 3月18日,日军向同古推进,英军同时撤往普罗美。3月20日,200师与日军第55师团在同古城外发生激战,双方均有较大伤亡。同一日,日本空军200架飞机轰炸缅甸南部盟军最大的马圭机场,英缅空军的飞机除少数幸免逃到印度外,其余大部分在地面被摧毁。此后,盟军的飞机在缅甸上空消失了整整两年。 日军第55师团是一支从中国战场撤下来的二流师团,曾在长沙会战中遭受重创,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元气。新上任的师团长竹内宽中将是个雄心勃勃的年轻将领。仰光作战后,为了扩大战果,他置后方空虚于不顾,率领师团穷追猛打,企图一举攻下曼德勒。 20日的战斗出乎竹内宽的意料,他的部队遭到了缅战以来最为猛烈的抵抗。一连三天,第143、144联队伤亡惨重,攻击已呈疲软势头,竹内宽不得不调整战术。 日军的空军开始每天从仰光机场起飞。百余架次的飞机对同古进行狂轰滥炸,投掷燃烧弹甚至毒气弹。但是同古防线没有被突破,城内守军始终没有动摇或败退的迹象。22日夜,日军敢死队在阵地上捕捉到一名军官,经审讯得知同古守军是第200师,并且,在曼德勒一线还有中国的两个军严阵以待,总兵力达10万人。 竹内宽后背发凉。但很快,从空中和地面传回的侦察情报让他大大松了一口气:曼德勒的中国军主力并无南下迹象。竹内宽重新坚定了信念,决心吃掉200师,荡平同古城。 此时,昂山将军领导的缅甸独立义勇军也赶来帮助日本人,加入了对中国远征军的进攻。昂山将军就是今天缅甸的民主斗士昂山素姬的父亲。 24日下午,日军在缅奸的带领下经小路迂回到城北,与正在破坏铁路的工兵团猝然遭遇。日军一个冲锋就打垮了工兵团,而后进袭机场。机场守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终因寡不敌众,退回城里。日军占领机场,切断了200师的退路,把同古团团包围起来。永克冈机场失守事件被当作中国人不会打仗的证据一直报告到盟军总司令部,杜聿明为此受到蒋介石的训斥。工兵团团长李树正被军法处判处枪决。 24日夜,日军敢死队百余人摸入最杯阵地,排长马立成身中六弹,死战不退,被敌人劈杀,尸体数日不倒。26日,屋墩阵地两度失守。597团三营与日军反复肉搏,全部壮烈殉国。28日清晨,日军及缅奸百余人化装成当地土著,在牛车中暗藏枪械炸弹,企图经锡塘河桥头混入城内。经第598团查出,全部歼灭。敌人恼羞成怒,向城内发射毒气弹百发。所幸适逢旱季,毒气多被季风吹散,无人伤亡。 29日,英国人终于抛弃了中国盟友,在尚未通知友军的情况下仓惶撤退,把同古侧翼暴露给了敌人。 就在此时,日军的增援部队第56师团已经星夜兼程赶到同古,形势急转直下。日军第56师团号称“丛林之虎”,师团长渡边正夫中将,东京陆军大学毕业,以擅长丛林战著称。师团由坦克、装甲车、炮队、汽车、摩托车和步兵团组成,行军神速,火力强大。他们在刚刚结束的马来半岛作战中率先攻占吉隆坡。日本大本营深感攻打缅甸的第55师团力量薄弱,于是命令56师团和另一支精锐第18师团紧急调往仰光增援。当渡边的船队远在海里颠簸时,就接连收到同古前线告急的电报,于是他命令军队一登陆就出发,结果先头部队仅用三天就完成了300里急行军,于29日晚投入到对同古的进攻。中日两军原本像两个精疲力尽的摔跤手,谁也无法将谁摔倒,本来日军55师团面临被10万远征军吃掉的危险,但是第56师团的加入立刻使中国军队的防线好像一只脆弱的盘子那样四分五裂了。 30日,一股日军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突入城内,从南北两面将200师分割开来。另一股日军占领锡塘河以东阵地,掐断了200师往东突围的最后一线希望。下午,又一股日军再次逼近师指挥部。戴安澜指挥特务连与敌激战,傍晚始将敌击退。 30日晚,中国远征军新22师奉命赶到,救援200师。他们杀开一条血路,掩护200师撤退。枪炮声彻夜不息,双方在黑暗中混战。到次日凌晨,中国守军大部分渡过锡塘河,跳出了日军包围圈。 至此,历时12天的同古大战终于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宣告结束。日本人占领了一座空城,中国军队则退守100英里外的彬文那。战斗尚未结束,中日双方都迫不急待在各自首都发布战报,都称自己取得重大胜利。双方舆论为此沸沸扬扬,国民情绪跟着振奋鼓舞。 仁安羌大捷,孙立人一战成名 同古失守后,曼德勒的存亡直接关系到整个缅甸战局的胜负。在盟军指挥官部署曼德勒会战的同时,蒋介石决定让新38师师长孙立人担负守卫曼德勒的重任。 孙立人(1900——1990年),安徽巢湖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同年赴美,后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保卫战中,孙立人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由于一直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并未引人注目,新38师也是由宋子文的税警总团改编而来。 据士兵回忆,孙立人不苟言笑,非常严肃,和另一个吊儿郎当的远征军将领廖耀湘形成鲜明的对比。 新38师进驻曼德勒后,日军分兵三路北犯,盟军亦分三路迎敌。中国远征军第5及第6军分别在正面及左翼作战,英军则以右翼伊洛瓦底江沿线为主要守备区。4月14日,右翼英缅军1师放弃马格威北撤改守仁安羌,日军以两联队并配备特种兵约7000人,迅速迂回占领仁安羌油山区附近,断绝英军后路,将英缅军1师包围,同时被围的还有美国传教士和新闻工作者。 马格威弃守,影响到第5军防线,司令长官罗卓英(为调解杜聿明和史迪威矛盾被蒋介石派至缅甸)为掩护第5军侧背,并应缅甸战区总司令亚历山大的请求,于14日下午,命孙立人以一团兵力支援英军。孙立人派出了113团。 救兵如救火,113团在团长刘放吾带领下连夜奔赶,在17日的黄昏时分,到达拼墙河北岸,在距河5英里的地方,进入准备攻击的位置,当晚就展开了猛烈的战斗。18日拂晓起,战斗更烈,孙立人亲自从曼德勒赶往前线指挥,正午12时,拼墙河北岸敌军肃清,英方催请中国军队立刻渡河攻击,但当时113团兵力太少,而且南岸地形暴露,敌军又是居高临下,我军站在仰攻的地位,如果攻势稍一顿挫,敌人可能立即窥破我军实力,这样一来,不但不能达成解救英军的任务,还可能把113团陷入危险境地。 因此,孙立人决定暂停进击,命113团在黄昏以前用尽各种方法把当前的敌情和地形侦察清楚,再利用夜间去周密部署,准备在第二天拂晓进行攻击。 英第1军团长斯利姆将军对于孙立人的筹划虽然表示钦佩,但怎样才能使他的被围部队立刻解救出来,却是让他更焦急的一个问题。因为他接到被围的第1师师长斯科特将军的告急无线电话,报告被围官兵已经断绝了两天的水粮,无法继续维持下去,若是今天再不能解围,便有瓦解的可能。因此,斯利姆要求孙立人无论如何要立即渡河攻击援救,不能等到明天。孙立人一再解释利害,并再请斯利姆转告斯高特说:“贵师既以忍耐了两天,无论如何还要坚持最后一日,中国军队一定负责在明天下午6点以前,将贵师完全解救出围。” 由于担心具体指挥部署的团长刘放吾抗英国人的命,斯利姆心有犹豫。刘放吾则立即带其前往营部涉水视察,炮火隆隆中,刘团长镇定自若,露齿而笑。斯利姆在回忆录中说:“只有优秀及精明干练的军人,才能在枪林弹雨中面无惧色。”遂放心其部署安排。 19日一早,攻击开始。据老兵张富麟回忆,原来预定凌晨5时发起攻击,可是三营有个冒失鬼,不知为何,在4点光景就发了一枚红色信号弹,各营营官都以为是总攻信号,顿时枪炮大作,正式攻击就在黑夜中提前打响。破晓时,左翼部队将敌军第一线阵地完全攻占,战斗转进到山地里,敌军不顾一切猛烈反扑,113团已得的阵地,三失三得。在敌军优势兵力的压迫下,我军必须要处处防备敌人侦知己方实力,所以用种种方法,设置疑兵,虚张声势,又用小部队进行扰乱突击,更叫敌人无从判断我军的虚实,主攻部队利用山炮,轻重迫击炮及轻重机关枪的掩护,反复肉搏冲杀,第3营营长张琦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还喊出“弟兄们,杀呀!”的呼声。士兵们眼看着长官壮烈地倒了下去,含着眼泪,前仆后继地拼死冲杀上去。阵地上积起了一堆一堆的尸丘,这一场火网中夹着白刃肉搏的大战,从午前4时持续到午后3时,敌军第33师团被完全击溃,丢下了1200多具死尸,退出阵地。113团800多名战斗士兵也伤亡过半。 下午五时,113团克复了仁安羌油田全部区域,枪炮声渐渐地稀远,敌人显然是在加速往后撤退。中国军队首先将被俘的英军、美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解救出来,再将夺回被敌人抢去的英方辎重汽车100多辆交还英方。接着,英军第1师的步兵、骑兵、炮兵、战车部队等7000余人和1000多匹马都在中国军队的安全掩护下,从左翼向拼墙河北岸退出,三天的苦熬已使他们狼狈不堪,一路对着中国的官兵,个个竖起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更有许多军官压制不住感激的热情,抱着中国的军官跳了起来。 仁安羌之役,在军事上来讲是一个奇迹,中国军队以少胜多,以客胜主,以寡救众。 孙立人一战成名。有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说孙立人在滇缅战场上看到部下押上来的日军俘虏后,皱着眉头说:“这些狗杂种,你们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全部就地活埋。以后照此命令处理!” 仁安羌胜利后,英军逐步向印度转移,新38师由仁安羌转移到乔克柏当附近,掩护英军撤退。仁安羌的捷报,惊动英伦三岛,迅速传遍世界各地,受到各同盟国的赞誉,孙立人成为中国远征军的英雄。他后来得到罗斯福授予的“国会勋章”。英皇乔治六世也授予孙立人“丰功勋章”。中国政府则奖给他“四等云麾勋章”。副师长齐学启、113团团长刘放吾和各营营长,分别获得中、英政府的嘉奖。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1992年4月访问美国时,还特别向当年率团具体指挥部署解救英军、定居在美国的93岁的刘放吾团长致以亲切慰问,感谢他50年前在仁安羌战役中,拯救英军的功绩。 孙立人英勇的表现让史迪威大为满意,他将新38师留在了伊洛瓦底江沿岸的西线。罗卓英为了填补新38师西移而产生的空位,下令66军调遣新28师从腊戌到曼德勒接防,这就造成中国军队作战主力西调与东部战线空虚的危机。 这时,英军指挥官斯利姆得陇望蜀地要求史迪威再调一支中国部队给他,以教训不断尾随攻击英军的日本33师团,史迪威竟然慷慨地答应了。在没有知会第5军军长杜聿明的前提下,他直接下令调动200师西进,准备再露一手给英军看。 史迪威的轻敌导致了东线守军的薄弱。日军精悍的第56师团击破远征军第6军防线,迅速直插盟军后方,致使盟军全线动摇。 4月20日,曼德勒正面防线的英缅军在没有通知中国友军的情况下撤退,并在曼德勒大桥上装了炸药。 蒋介石当晚从重庆发来急电,命令远征军将原本在曼德勒会战日军的计划改为“纵深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同时指出“防卫重点是腊戌”。 然而,日军已看出决定缅甸战局胜负的关键所在:趁中国军队主力西调,东线空虚,长途奔袭,直插云南。 4月底,日军攻占腊戌,切断滇缅公路,5月1日进占曼德勒。中国军队面临被包围歼灭的危险,不得不开始了惨烈的缅北大撤退。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 文|吕峥相关参考
远征军名将廖耀湘,1945年3月率军兵临缅甸古都曼德勒郊外的皎美,离缅甸旧王宫距离不过几十公里,却不得不止步于此,可能是这位人称“中国虎”的猛将在抗日战场上最遗憾的一战了1944年10月15日,中国远
中国一定要出兵缅甸,一定要保住滇缅公路大动脉,绝不能让日本人踏进云南!1942年春,此时距卢沟桥事变已四年有余,平津沦陷、中原失守、上海、南京、广州武汉也纷纷沦陷。为了迅速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在这之后,
驻印军发起反攻,滇西的中国军队却迟迟没有动静,史迪威不干了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败走缅甸,日军第56师团一路穷追猛打,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就此变成了大前方。日军狂妄地叫嚣着要冲过怒江,直捣重庆。国民政府
南坎至八莫公路上也出现大批敌人机动部队,八莫战事一下变得复杂起来密支那失守,松山失守,腾冲失守。日本第三十三军,不得不执行“断”二期作战计划,将防御重点转向缅北另一座重要城市八莫,目标切断中印公路,组
杜聿明看见一个仰面跌倒的年轻士兵,嘴惊愕地半张开,身体保持着挣扎的姿势在西线的远征军大部队由杜聿明带领着继续北上,而东线戴安澜的200师却陷入了敌军的重重包围,参谋团命令戴安澜迅速东进,与第6军甘丽初
新28师官兵群情激昂,摩拳擦掌,誓报当年缅甸战场“一箭之仇”当20集团军、东北军53军在右翼打得热火朝天时,松山,这个滇缅公路上最重要的据点的激战也拉开了序幕。松山为龙陵县境内第一高峰,2千6百多公尺
史迪威说:“……我以军人的荣誉保证,一定要给中国兄弟配备比鬼子更好的武器!”1942年5月底,新38师尾随着溃不成军的英军散兵,以严整的军容越过印缅边境,进入英帕尔盆地外缘的普拉村,成为到达印度的第一
在日军万般阻截下,杜聿明穿越野人山,经受了不是长征的长征,九死一生杜聿明率第五军向缅北撤退,第96师在右翼担任掩护,行至孟拱,遭到日本军队猛烈的侧击。部队被拦腰截成数段,彼此不得相顾。第96师因为炮兵
我们能在马来半岛的丛林中横冲直撞,还怕区区几个中国人?占领了同古,日本15军军长饭田祥二郎却高兴不起来:对方小小一个师不足8000人,居然能与他强大的军队抗衡十来天,最后还能全身而退,战斗力不可小觑,
新38师和新22师官兵如脱弦之箭,越过铁丝网,冲进敌人饭堂猛烈扫射孟拱河谷,是指坚布山南端的沙杜渣至孟拱间的一段谷地,南北长达120余公里,东西宽约10至20公里不等。孟拱河谷的两旁大都是壁立千尺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