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和奇妓小凤仙
Posted 梅兰芳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蔡锷和奇妓小凤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蔡锷和奇妓小凤仙
1916年秋,蔡锷(字松坡)将军病逝。有关方面在北京中央公园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与蔡锷有过一段情缘的京城名妓筱凤仙(小凤仙)也去了,她表情悲戚而又复杂,向蔡锷遗像鞠完躬就匆匆离去。追悼会场里还挂着小凤仙送的两副挽联:“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在场的记者一窝蜂地尾随小凤仙跟踪采访,连珠炮似的向她发问:“请问,挽联说出了你的心声吗?”“请谈谈你对蔡锷将军的评价。”“请问你与蔡锷将军……”在众记者轮番发问下,身穿蓝布大褂的小风仙面无表情,虽似有难言之隐,却始终未置一词。最后,小凤仙在众多记者和大学生的“围追堵截”下。很狼狈地“突围”而去。
从此,小凤仙从人间“蒸发”了,成了民国年间的一个谜。小凤仙为何在蔡锷将军逝世后“遁世”呢?她是因与蔡锷将军感情深厚而不愿“独恋红尘”,还是因对蔡锷将军有“难言之恨”而离群索居呢?这个谜直到许多年后才被揭开。
1951年初,京剧大师梅兰芳到沈阳演出,下榻于地方政府交际处招待所。一天,传达室送来一封信,信末署名竟是埋名匿迹数十年的小凤仙。信中写道:“梅同志,我现在东北统计局出收部张建中处做保姆工作。如不弃时,赐晤一谈,是为至盼。”梅兰芳读罢信。便与秘书许姬传商议,随即回信约小凤仙到交际处会晤。
小凤仙接到梅兰芳的信后,如期到了交际处。小凤仙衣着简朴,形容憔悴,已是50开外的老妇人了。一番寒暄后,她向梅兰芳谈了自己的家世和沦落烟花的往事,以及与蔡锷将军相识并帮他从天津脱险等经过。当谈到她对蔡将军的评价时,小凤仙突然激动起来。她几乎是拍案而起,说:“松坡乃天下伟丈夫,他不负天下人,但他,他,他负了我!”见梅兰芳惊讶,小凤仙苦笑道:“梅同志,我失态了,但我讲的是真话。我做梦都没想到,他(蔡锷)到云南直至‘归天’都没有给我只言片语。对我而言。松坡真是个薄幸人……”梅兰芳对小凤仙深表同情。当天,他宴请了小风仙,离别时还赠给她一笔钱款,并为其介绍了一份足以谋生的工作。
然而,小凤仙也许到,临终都不知道,她对梅大师所云“蔡锷无只言片语”之说,不但错怪了蔡锷将军,还“误导”了梅兰芳。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1915年12月,蔡锷为了反对衰世凯称帝,在北京名妓小凤仙的掩护下,潜离京津,返回云贵,发动了护国战争。蔡锷在为组建“护国军”奔忙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小凤仙。他一到云南,就变卖了部分私产,筹措了7000元大洋(银票),并附了一封亲笔信,委托一个叫张一然的亲信秘密北上,将款子和信件亲交小凤仙。与此同时。蔡锷为了抒发他对小风仙的思恋之情,还有感而发,撰写了一副含有双“凤仙”字样的嵌字联,悬挂于卧室。联曰:
“有关一人凤兮凤;与卿同梦仙乎仙。”
然而,张一然出于某种偏见,认为当初蔡锷利用小风仙出走京津乃权宜之计,世人能察其苦心。倘若今日蔡将军仍不忘旧情,赠言赐金于一青楼女子,未免有辱英名。于是,他把这笔足够小凤仙衣食一世的金钱扣下,以蔡锷的名义存进丁香港某银行,蔡锷的亲笔信则被付之一炬。1916年秋。蔡锷身患沉疴,一病不起。在蔡锷行将就木之际,张一然才将实情禀明,并将那笔“赠金”还给了蔡锷。蔡锷见状,喟然叹曰:“兄台陷我于无情无义之地矣……”
为了亡羊补牢,蔡锷强撑病体,委派心腹徐敬文携重金(据说是10根金条)和口信(此时蔡锷已不能握笔)再访小凤仙。谁知,平时貌似开明的徐敬文较之张一然,思想更守旧,他认为与小凤仙这样的世间“尤物”只可逢场作戏,千万不可动真情。否则,将被“风月玩家”取笑。于是,徐敬文也对蔡锷阳奉阴违,没有将这10根金条送给小凤仙。由于已是蔡锷将军的红颜知己,小凤仙不愿再坠风尘,终致度日维艰。她曾托人捎信(不便邮寄)给蔡锷将军,以求资助,这封信也被徐敬文私自扣留。徐敬文和张一然商量后,为了免除蔡锷的“红颜祸水”和世人对蔡锷产生“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世俗偏见,决定“果断”将小凤仙的求助信私下焚烧。后来在蔡锷大限时。徐敬文将这10根金条悉数拿出,还奉献出自己的4根金条作为赙仪。
这件事是张一然在晚年撰写的一篇纪念蔡锷将军的文章《良师益友蔡松坡》里披露的。1980年,93岁的张一然老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自肺腑地说,由于他和徐敬文的过失,导致蔡锷将军被小凤仙误会了一生。张一然还说,蔡锷将军在临终时已知徐敬文“背叛”了他,使他终身愧对红颜知己小凤仙。蔡锷此时已不能说话,但那自责、怨恨、凄楚的眼神分明在说,“小风仙啊,我蔡松坡愧对你的一片真情……”
蔡锷
历史人物 蔡锷的知音真的是小凤仙吗
蔡锷和小凤仙之间的故事,通过电视剧的关系,许多人一定都了解了。人们感念小凤仙的忠义,也为她与蔡锷的恩爱似海而感动。但是吧,实际上这是电视剧加工的效果,蔡锷的知音非小凤仙,而另有其人。
小凤仙和蔡锷的相识,在于蔡锷被袁世凯召到北京。后来因为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而被袁世凯囚禁。电视剧中说,蔡锷郁闷之下,来到八大胡同,与名妓小凤仙相识相知相爱。
但实际上,小凤仙只是蔡锷的幌子。蔡锷虽然到小凤仙这儿,一副醉生梦死,沉迷温柔乡的模样,甚至为了小凤仙还与妻子家人闹翻。但实际上都是为了麻痹袁世凯,等到袁世凯真以为蔡锷沉迷女色,而放松对蔡锷的防备之后,蔡锷就打着与小凤仙游玩的幌子,逃回云南,率军反抗袁世凯。
蔡锷的后人曾明确表示:将军的知音是夫人潘蕙英。
蔡锷原配为刘新英,为蔡锷生长女蔡菊莲,潘蕙英是蔡锷的二夫人,十九岁的时候嫁给当时担任云南都督的蔡锷结婚。
潘蕙英出生于云南当地士绅之家,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是非典型的大家闺秀。小的时候进入女子私塾接受传统儒家教育,稍微长大一点后,又接受了西式教育。
潘蕙英本人身材娇小玲珑,容貌秀美,因为聪慧好学,所以又有一定的才华。既接受儒家教育又接触西式教育,使得潘蕙英眼界开阔,见识比寻常女子要广。
潘蕙英为蔡锷生下长子蔡端,次子蔡永宁,女儿蔡淑莲。蔡锷前往美国治疗之时,潘蕙英陪同前往。蔡锷去世之后,潘蕙英将蔡锷的一缕头发留下,编入自己的发髻中,以示永不相忘。
蔡锷去世之时,潘蕙英才二十多岁,正是青春年貌。但是她却与蔡锷生死不忘,此后未曾改嫁。
潘蕙英嫁给蔡锷可谓郎才女貌,情投意合,两人的感情从蔡锷给潘蕙英写的家书中就可以看出。一字一句,都能体会到蔡锷对潘蕙英深深的爱。
观现存蔡锷给潘蕙英写的九封家书,蔡锷对潘蕙英可谓知无不言。如寻常丈夫一般,述说自己的近况,让妻子不必担忧,也会牵挂潘蕙英,让她及时给自己回信。
其中有一封潘蕙英当时正在怀孕,蔡锷正在前线,无法陪伴,于是说:“分娩后希寄一电,为男则云某日迁居东门,为女则云某日迁西门,母子均吉则云新宅颇安适可也。此问妆安!名心印。”
在潘蕙英分娩之后,蔡锷还会记挂让她早点请一个乳母,不要累着自己。还会说些体己话,诸如潘蕙英连年生育,气血大亏,蔡锷就嘱咐她一定要好好的调养身体。“吾妹于归后,连年生育,因之血气大亏,宜善加调摄。如有良好之乳母,总以早为雇请为要。”
而从上文所书,可以看见蔡锷亲昵的称呼潘蕙英为“妹”,这应当是两人之间的爱称。
诸如此类,信中还有“昨接来书,慰我良多,借谂(shěn)玉体清吉,永儿已能嬉笑,甚盛,甚盛”;“戎马倥偬中,苦忆汝母子,望摄一相片寄来为幸”等言语。
当面对潘蕙英的时候,蔡锷不是那个挥斥方遒,冷酷浴血的猛将,而只是一个牵挂妻儿的男人。
所以小凤仙不是蔡锷的知音,蔡锷真正的红颜知己,实为自己的妻子潘蕙英。
相关参考
许多资料记载了蔡锷在离开北京,逃出袁世凯所设“虎口”时,得到了名妓小凤仙的帮助。此外,还流传着他与小凤仙交往的一段佳话。为此,人们很自然地想了解小凤仙的身世和下落,对于这段历史传说颇多,不妨将其主要内...
许多资料记载了蔡锷在离开北京,逃出袁世凯所设“虎口”时,得到了名妓小凤仙的帮助。此外,还流传着他与小凤仙交往的一段佳话。为此,人们很自然地想了解小凤仙的身世和下落,对于这段历史传说颇多,不妨将其主要内...
许多资料记载了蔡锷在离开北京,逃出袁世凯所设“虎口”时,得到了名妓小凤仙的帮助。此外,还流传着他与小凤仙交往的一段佳话。为此,人们很自然地想了解小凤仙的身世和下落,对于这段历史传说颇多,不妨将其主要内...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 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电影《知音》主题歌 在1916年的北京城,蔡锷与小凤仙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蔡锷抱
蔡锷,原名蔡艮寅,号松坡,湖南邵阳人,光绪二十三年,蔡松坡入长沙时务学堂,后来留学日本,学成归国后,成为各路诸侯争相笼络的青年才俊。光绪三十年,蔡锷年仅二十三岁,最先受知于湖南巡抚赵尔巽,而后又得到继
小凤仙本是清末浙江杭州一个满族旗营文案的汉族小妾的女儿,这个小妾是由丫头收房的。文案死后,这个小妾被大房赶出了家门,就和女仆带着小凤仙苦度岁月。data-filtered="filtered"小凤
蔡锷,原来的名字叫做蔡艮寅,是湖南省宝庆的人,今天这个地名已经不复存在了,不过也就是今天的湖南省邵阳市。根据蔡锷简介,他生于公元1882年的12月18日,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一段历史时期。其一生
孙中山和黄兴是辛亥革命的两个主角,这其中,真正突出的配角却另有其人,那就是:蔡锷。民国初年,北京接连上演了两场丑剧,分别是来自袁世凯的「”登基称帝”的闹剧,以及张勋的「”复辟之路”上的闹剧。现如今,以
清末,6岁的小云凤家遭恶运,为官的父亲因渎职被撤职查办,在失魂落魄中患重病撒手而去。3年后,母亲又弃女改嫁,远走他乡,幼小的云凤与奶娘相依为命。云凤10岁那年在河边洗衣不慎落水,江南名士曾朴善意相救
60多年前,一个近50岁的女人,提着柳条包,孤身一人嫁到了沈阳的一户普通人家,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不过,和周围人相比,这个女人看起来总有些与众不同。从没有人知道这女人的身世。直到她去世40多年后的一天